《失地农民培训实施方案》.docx
《《失地农民培训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失地农民培训实施方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失地农民培训实施方案》
《失地农民培训实施方案》
工作实施方案
为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推进我区失地农民就业培训工作,加快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现结合我区实际,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xx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以促进失地农民就业为目的,将实现失地农民充分就业纳入政府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年度计划,以乡镇、村(社区)为依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创新机制、拓宽渠道、优化服务,努力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和就业条件,促进失地农民中有劳动意愿和劳动能力的人员充分就业。
二、工作目标
以《***市进一步做好失地农民就业培训工作的意见》(**政办发„202x‟***号)文件精神为抓手,落实积极的就业培训扶持政策、强化技能培训、健全就业服务平台机构、实施困难援助、拓展就业培训空间,多渠道、多方式促进就业,有步骤地实现乡镇、村(社区)失地农民充分就业。
重点解决202x年以来的失地农民就业培训工作,对符合公益性岗位条件的优先安排,对适龄且有就业愿望的失地农民实行100%的职业技能培训,确保失地农民就业率达90%以上,促进其尽快实现就业。
三、具体措施
(一)促进失地农民就业。
1、将失地农民纳入失业登记制度和城镇就业服务体系,为其办理《就业失业登记证》,享受就业再就业政策。
2、把一户有2人以上适龄劳动力未就业的困难家庭,作为重点扶持对象,为其开展技能培训,使之早日实现就业。
3、发挥和利用社区潜在的就业空间,大力开发托老托幼、快餐配送、家庭护理等便民利民服务岗位和社区保安、保洁、保绿等公益性岗位及社区管理服务岗位,安置失地农民就业。
4、积极为失地农民创业创造条件、提供方便、制定扶持政策,鼓励失地农民以个体、合伙经营等多种形式实现就业
5、对有转移就业愿望并进行了求职登记的失地农民,我们将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其转移就业,并通过劳务输转促进失地农民就业。
(二)加强失地农民培训。
1、凡辖区内因国务院或省政府依法批准征地后,失去全部或大部分农用地,转为城市居民并在劳动年龄段内的有培训愿望的失地人员均可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失地农民培训工作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所需资金有财政部门提供。
我区将根据失地农民特点制定职业培训计划,加强对劳动年龄段内失地农民的职业培训,通过培训提高失地农民的就业和创业能力。
指导辖区技工学校、各类职业培训机构对失地农民进行职业技能培训。
根据国家职业标准和用人单位岗位要求,强化职业技能实训,突出操作训练。
2、培训要以满足市场需求为导向,解决就业为宗旨。
根据我区经济发展走向,将失地农民的就业培训导向定位于第
二、三产业的技能培训,特别是对他们进行第三产业中现代服务业的技能培训。
3、采用科学合理、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
一是加强与相关单位的合作,举办具有特点、针对性较强的专业技能培训;二是与相关的劳动力市场合作,把技能培训和向用人单位推荐工作结合起来;三是与招用失地农民的企业合作,企业参与培训,将培训课堂搬到企业。
四是与用人单位签订用工协议的“订单式”培训,根据不同对象提供不同的培训方式。
五是采用学校下单、企业接单、政府买单的“三单式”培训及“企业+培训机构+失地农民”的“联动型”产教结合的培训方式;六是引导失地农民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加大创业培训力度,提高其自主创业能力。
通过一定时期的技能培训,使参加培训的失地农民至少掌握一项技能,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
4、通过加强宣传转变失地农民就业观念。
通过政策宣传,进一步转变失地农民的传统就业观念,引导失地农民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树立自主就业、积极创业的先进典型,从而使失地农民从传统的“精英主义就业观”转向“大众化就业观”,降低就业期望值,先就业再择业。
四、跟踪服务
(一)制定安置就业和跟踪服务的工作规程,明确责任,做好服务工作。
(二)对被征地农民进行城乡统一的就业登记,为他们提供政策咨询、选送人员、免费培训鉴定、职业介绍、劳务派遣、跟踪管理六个“一条龙”服务,将培训人员纳入劳动力资源信息管理系统,根据国家就业方针和劳动力市场需求,组织双向选择,优先推荐就业。
五、职责分工
失地农民就业培训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操作难度大,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系统工程,由户口所在地的乡(镇)政府组织实施。
各乡(镇)政府和区发改委、区财政局、区人社局、区统计局、区地税局、区工商局、区监察局等部门确保必要的机构、人员和工作经费。
各有关部门应在区政府的统一领导和组织协调下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齐抓共管,把工作做细做实,逐步建立失地农民生活保障长效机制。
第二篇:
失地农民培训实施方案***市***区失地农民就业培训
工作实施方案
为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推进我区失地农民就业培训工作,加快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现结合我区实际,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xx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以促进失地农民就业为目的,将实现失地农民充分就业纳入政府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年度计划,以乡镇、村(社区)为依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创新机制、拓宽渠道、优化服务,努力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和就业条件,促进失地农民中有劳动意愿和劳动能力的人员充分就业。
二、工作目标
以《***市进一步做好失地农民就业培训工作的意见》(**政办发„202x‟***号)文件精神为抓手,落实积极的就业培训扶持政策、强化技能培训、健全就业服务平台机构、实施困难援助、拓展就业培训空间,多渠道、多方式促进就业,有步骤地实现乡镇、村(社区)失地农民充分就业。
重点解决202x年以来的失地农民就业培训
工作,对符合公益性岗位条件的优先安排,对适龄且有就业愿望的失地农民实行100%的职业技能培训,确保失地农民就业率达90%以上,促进其尽快实现就业。
三、具体措施
(一)促进失地农民就业。
1、将失地农民纳入失业登记制度和城镇就业服务体系,为其办理《就业失业登记证》,享受就业再就业政策。
2、把一户有2人以上适龄劳动力未就业的困难家庭,作为重点扶持对象,为其开展技能培训,使之早日实现就业。
3、发挥和利用社区潜在的就业空间,大力开发托老托幼、快餐配送、家庭护理等便民利民服务岗位和社区保安、保洁、保绿等公益性岗位及社区管理服务岗位,安置失地农民就业。
4、积极为失地农民创业创造条件、提供方便、制定扶持政策,鼓励失地农民以个体、合伙经营等多种形式实现就业
5、对有转移就业愿望并进行了求职登记的失地农民,我们将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其转移就业,并通过劳务输转促进失地农民就业。
(二)加强失地农民培训。
1、凡辖区内因国务院或省政府依法批准征地后,失去全部或大部分农用地,转为城市居民并在劳动年龄段内的有培训愿望的失地人员均可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失地农民培训工作由人力资源和社会
保障部门负责,所需资金有财政部门提供。
我区将根据失地农民特点制定职业培训计划,加强对劳动年龄段内失地农民的职业培训,通过培训提高失地农民的就业和创业能力。
指导辖区技工学校、各类职业培训机构对失地农民进行职业技能培训。
根据国家职业标准和用人单位岗位要求,强化职业技能实训,突出操作训练。
2、培训要以满足市场需求为导向,解决就业为宗旨。
根据我区经济发展走向,将失地农民的就业培训导向定位于第
二、三产业的技能培训,特别是对他们进行第三产业中现代服务业的技能培训。
3、采用科学合理、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
一是加强与相关单位的合作,举办具有特点、针对性较强的专业技能培训;二是与相关的劳动力市场合作,把技能培训和向用人单位推荐工作结合起来;三是与招用失地农民的企业合作,企业参与培训,将培训课堂搬到企业。
四是与用人单位签订用工协议的“订单式”培训,根据不同对象提供不同的培训方式。
五是采用学校下单、企业接单、政府买单的“三单式”培训及“企业+培训机构+失地农民”的“联动型”产教结合的培训方式;六是引导失地农民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加大创业培训力度,提高其自主创业能力。
通过一定时期的技能培训,使参加培训的失地农民至少掌握一项技能,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
4、通过加强宣传转变失地农民就业观念。
通过政策宣传,进一步转变失地农民的传统就业观念,引导失地农民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树立自主就业、积极创业的先进典型,从而使失地农民从传统
的“精英主义就业观”转向“大众化就业观”,降低就业期望值,先就业再择业。
四、跟踪服务
(一)制定安置就业和跟踪服务的工作规程,明确责任,做好服务工作。
(二)对被征地农民进行城乡统一的就业登记,为他们提供政策咨询、选送人员、免费培训鉴定、职业介绍、劳务派遣、跟踪管理六个“一条龙”服务,将培训人员纳入劳动力资源信息管理系统,根据国家就业方针和劳动力市场需求,组织双向选择,优先推荐就业。
五、职责分工
失地农民就业培训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操作难度大,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系统工程,由户口所在地的乡(镇)政府组织实施。
各乡(镇)政府和区发改委、区财政局、区人社局、区统计局、区地税局、区工商局、区监察局等部门确保必要的机构、人员和工作经费。
各有关部门应在区政府的统一领导和组织协调下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齐抓共管,把工作做细做实,逐步建立失地农民生活保障长效机制。
第三篇:
加大失地农民培训关于加大失地农民专业技术培训及技术资格认证的建议
摘要。
加快城市化进程,是促进银川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方针。
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针对失地农民的就业率过低,就业范围狭窄,就业职位有限,银川市场却出现人才匮乏的景象,有必要加大对失地农民的专业技术培训。
关键词:
失地农民;培训;政府
一、银川城乡统筹中失地农民就业培训现状特征分析
由于银川市城乡统筹工作才刚刚起步,首先在银川市进行试点改革,全市范围内的改革还没有全面展开。
但是针对当前失地农民的实际情况,我们能够以小见大地或多或少地分析得出如下特点。
1.受教育水平普遍较低。
失地农民的文化程度多为初中及初中以下,这部分人占总数的绝大多数,文化程度为高中的是少数人,受过高等教育的更是寥寥无几。
2.综合素质不能满足当地工商业的用工需求。
失地农民大多缺乏其他专业技能,一旦脱离传统农业,便感觉谋生求职困难,除了靠出卖体力做“力哥”外,便难以找到其他工作。
3.自主创业困难重重。
首先由于征地后的收入来源减少,日常生活支出增加和征地补偿金过低等原因,使得失地农民的创业资金短缺。
其次即使有失地农民开始创业,由于他们缺乏发展非农产业与新兴农业的技能,这样使得他们创业的形式主要是搞运输、经营农家乐(商店)等个体经济的形式,从而无法形成规模经济。
4.农村惰性影响严重。
所谓农村惰性,是指农民持有悖于“创新”理念的落后思想,使农民像惰性气体一样稳定,顽固不化,因循守旧,或者懒惰,不思进取,安于现状,没有丝毫危机、忧患和竞争意识。
毫无疑问的,这些失地农民也不能免俗,在农村惰性的长期熏陶下,他们中的很多人思想观念保守落后,安于现状,主观上不求进取,存在不劳而获和“等、靠、要”的想法的情况普遍存在。
5.民族地区失地农民就业困难。
银川市失地农民的主体是城郊的农民,回族比例高。
受宗教信仰、文化、环境的影响,回族群众都虔诚地信奉伊斯兰教,成年男性回民每天都要念经,每周都要上寺。
在实地调查中,我们与一些回族失地农民交谈后了解到,不是他们不愿出去,1
而是实际情况不允许他们到南方打工。
概括起来,一是宗教生活不适应,沿海地区大都有清真寺,念经、上寺不方便;三是生活习惯不适应,南方到处都是汉民餐厅,很少有清真饭馆牛羊肉少,回族群众吃饭不适应;三是气候不适应,南方冬天没暖气、夏天热得受不了,到南方气候不适应;四是。
心理特点不适应。
回族群众的一个重要的心理特点是喜欢小聚居,便于交流情况、交流情感。
到南方打工的回族群众少,无法实现小聚居,更无法实现彼此间的交流。
心理上感到孤独。
民族地区失地农民的这些特殊的宗教信仰、生活习惯、心理特点等情况。
决定了他们很少到外地去创业,即便是就业。
也大多在本地。
而作为民族地区的宁夏,
二、三产业水平低、经济发展慢,无法为失地农民提供更大的就业空间,因此就业非常困难。
6.民族地区失地农民家庭经济收入减少。
银川市失地农民的主体是城镇近郊农民,土地被征前他们的经济收入主要来自种地,同时凭借着紧靠城市的地理优势,从事房屋出租,相当一部分回族农民还参与餐钦服务、蔬菜水果批发零售等,家庭收入来源较多。
土地被征后,原来从土地上获取的粮食、蔬菜、养鸡、养牛、养羊等收入全部没有了,以前靠房屋出租的收入随着房屋的拆迁也大大减少,大部分家庭只能靠打工、做小生意以及征地补偿款来维持生活.
二、关于加大失地农民专业技术培训及技术资格认证的建议
1.政府加强组织领导
⑴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银川分管副市长为组长,市府办、劳动保障局、农办、教育局、财政局、国土资源局、科技局等部门组成的失地农民就业培训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其办公场所设在县劳动就业服务中心,具体负责失地农民就业培训工作的组织实施。
⑵政府抓设施,搭建服务平台
通过多渠道筹措资金,建设一定规模的失地农民培训中心,采取标准化建设,购置一批桌椅、电脑、投影仪、电子触摸显示屏等办公设备,开发失地农(居)民信息数据库,建立“数字化”信息搜索平台,录入失地农民信息、企业用工信息,培训中心的软硬件设施不断完善,为党员争优秀、提升品质服务搭建平台,让失地农民在创先争优中得到实惠。
⑶走联合办学之路,发挥相关职能部门的作用
市政府的各委办局分别拥有相应的专业技术人才,是培训农民的重要师资资源。
譬如:
畜牧局有养殖专家,农机局有技术能手。
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职能部门的人才优势,补充农校师资不足的问题,邀请这些工程师做农校的兼职教师,更好地发挥他们的骨干作用,为建设
新农村充分展示和贡献自身的才华。
政府应该把面向困难农民的物质救济逐渐演变成知识技能的武装行动,这是解决农民兄弟从根本上脱贫致富的出路。
2.充分考虑市场需求,结合宁夏回族自治区当前经济发展,做好人才的储备与开发
按需求,科学设置项目。
失地农民培训中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合理设置培训项目。
一是根据市场需求,设置了家政服务、保安、理财、建筑、电工、锅炉工、烹饪、驾驶员等市场需求量大的专业,避免了学非所用,使培训更具针对性。
二是采取企业订单式。
按照用工企业,特别是辖区企业提供所需工种、人数、工资待遇和技术等就业信息,培训中心把这些需求信息加以整合后,根据企业要求组织符合条件的人员培训,然后再将受训者整体输送给用工企业,由企业与之签订劳动合同。
三是根据农民工就业与维权、城市生活常识的需求,采取发放培训手册、深入村(社)广播宣讲、召开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培训就业指导。
3.农民就业必须立足现实,实事求是,具体落实,切忌好高骛远
⑴积累知识和赚钱都是一个道理,谁也不能一口吃一个胖子,更何况农民朋友许多人都没有在外谋生的经历,决不能嫌钱少而不赚,更不能嫌活儿小而不干,许多南方人看准了西北人的空隙而赚了大钱。
当然能赚大钱固然是众多人的梦想,但是世界上许多亿万富翁都是从白手起家的,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加以考虑。
⑵广开渠道、灵活办学是解决失地农民就业的根本出路
对于青壮年农民又有一定经济基础的可以由政府相关部门出面协调,经过适当的基础文化考核送到农职院或职专进行专业学习,政府出资一部分、自行负担一部分取得就业资格,即解决了学校生源不足又解决了农民培训难的问题,为突出照顾失地农民可以由政府相关部门发放失地证明,凭借证明参加培训并享受相关优惠政策。
有一定专长基础(农村也不乏能工巧将)的可以由政府协调劳动局培训中心参照下岗职工政策进行执业资格培训,新区的农民也即将是市民,也应该享受相应的下岗政策,农民失去土地也就是失去了就业和谋生的岗位,政府制定一定的优惠政策也符合中央的惠民精神。
对于年龄偏大的可以由农校出面聘请院校的师资或企业的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到农校授课,学习之后可以发放表明一技之长的结业证书,至少在本地行政区域生效认可。
以便于农民临时掌握一项专业技能,采取短、平、快的方式就业。
4.做好培训准备工作,落实培训内容,加强培训实效
⑴培训拓方式,力求质的提升。
失地培训中心采取订单培训、定向培训、联合培训、委托培训、代培代训等形式和集中上课、现场示范、实际操作等方式,多形式、多途径做好培训工作,力求质的提升。
培训班邀请具有丰富行业经验的教师及技术人员授课,并指导学
员现场操作。
主要是实际操作为主,用农民容易接受的语言,采取集中对农民进行面对面、手把手、互动式等行之有效的培训方式,切实提高了培训质量与效益,实现了失地农民由“体能型”向“技能型”、“智能型”转变。
⑵严管理,重在培训实效。
失地农民培训中心始终把让失地农民得到实惠作为职业技能培训出发点,每期学员的培训时间时必须得到确保,并坚持实际操作为主,结合理论提升,杜绝流于形式走过场。
培训结业后严格考试考核并颁发合格证书,确保了培训质量。
对于具体开展实施的专业技能培训,制定了完整的教学、考核办法,使受训农民能真正学会一项技术,取得一张证书,找到一份工作,学以致用,学以致富。
⑶认定培训基地。
失地农民培训基地由劳动保障局负责审批认定,经认定的培训基地由失地农民就业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面向社会发布公告进行公示。
各职业培训机构可以根据自身的培训能力向劳动保障局提出申请,申请报告须说明培训机构承担失地农民转移培训的能力和条件,提交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定向培训合同、法人单位资质证明等证件。
县劳动保障局根据各培训机构的申报情况,组织相关人员,在公开、公正、公平的前提下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认定。
⑷做好调查摸底。
由各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负责将本乡镇辖区内符合条件有就业愿望的失地农民进行登记,主要掌握其姓名、性别、身份证号码、文化程度、家庭住址、就业意向、培训意向状况,逐一进行登记建档,输入县公共就业信息网络的劳动力资源信息库。
同时将调查摸底的详细资料报失地农民就业培训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便做好失地农民的就业培训计划,安排好培训工作。
⑸组织开展培训。
培训基地具体承担失地农民转移培训的实施工作,根据失地农民就业培训办公室确定的培训任务,制定培训方案,组织失地农民参加培训。
要对培训学员按培训岗位设立教学班进行管理,每期培训都经建立失地农民转移培训台帐和转移就业台帐。
培训台帐内容包括参加培训失地农民的姓名、性别、身份证号码、文化程度、培训专业、培训时间、培训考核情况、取得何种证书、就业意向、联系电话和家庭住址;转移就业台帐除了上述内容外,还应包括就业单位。
培训基地应该紧紧围绕失地农民就业技能,科学设置培训课程,精心编制培训方案,强化培训管理,经常与县劳动就业服务中心联系,了解就业需求,加强就业衔接,提高培训转移就业率。
劳动就业服务中心要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了解和掌握县内外用工需求,及时向各培训基地通报用工需求情况,并负责做好失地农民培训后的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工作。
培训工作实行半年报告制度,培训基地每半年必须向县失地农民就业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培训工作进展情况,及时根据用工需求,调整培训计划。
(6)组织培训时间,培训方式多样化,培训内容丰富化
失地农民的就业行业不同,进行培训的时间应该灵活安排。
一般情况下,培训学校开课应该在正常上班时间以外。
个别未就业,闲置的失地农民统一安排时间,培训时间可以在正常上班时间。
培训内容丰富化,开课内容涉及提高个人修养,加强综合素质,人生观,世界观的引导,熏陶;当然最重要还是学习各行业最基本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
开课教师不仅是各行业专家,也可以是农民出生的成功人士,增强失地农民的信心,鼓舞失地农民的士气。
开课方式一定要灵活多样化,不能单一死板地学校式授课。
失地农民相对文化程度低,对培训的自然兴趣有限,培训内容不能过理论化,与生活紧密联系,以失地农民日常的话题为切入点,尽量简单明了,循序渐进。
授课方式可以以幻灯片形式,讨论形式,提问形式等,培训气氛活跃积极,尽量少用书本形式。
⑺银川地方政府制订出相应的法规,实施经费补助
为了保障失地农民培训高效率开展,地方政府低具体程序,具体部门作出明文规定,并且有效地执行落实。
对市府办、劳动保障局、农办、教育局、财政局、国土资源局、科技局等部门在进行失地农民培训的职责中作出具体的规定,并且成立专门的考核监督小组。
为了让失地农民对培训严肃化,规范化,尽量让农民签合同。
对培训班授课老师进行授课时间的管理,对其授课质量考核评估。
同时也要有明文的奖励制度,在失地农民培训开展中表现好的执行人员,学员都有不同级别不同程度的物质精神奖励。
再者,实施经费补助。
承担失地农民转移培训的培训基地,经市劳动保障局审核认定后,每培训一名失地农民并在市内企业就业,且签订劳动合同一年以上的,按每人30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
对积极做好失地农民培训后就业工作的就业服务机构和职业介绍机构,向市内企业推荐就业成功且与用人单位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的,给予100元/人的职业介绍补助费。
第四篇:
促进失地农民就业工作实施方案失地农民及农村富余劳动力创业就业培训工作实施方案
就业是民生之本,和谐之基。
解决好失地农民就业问题是关系到农民今后生存及长治久安的大事。
在农村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在亲身经历与自己的生产方式迥然不同的巨大变革中,失地农民因文化程度不高、缺乏就业技能,在就业方面处于劣势,为认真做好失地农民就业促进工作,千方百计扩大就业,确保失地农民长远生计有保障,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存在的问题
1、劳动力就业结构性矛盾凸显。
近年来,随着我辖区企业岗位增多,多方位的协作联动招聘,所提供的就业岗位个数大量增加,但有人没事干、有事没人干仍普遍存在。
究其原因:
一是农村劳动力中年龄偏大、技能单一,难以满足用人单位需要;二是本地企业因工资水平低、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等削弱了对求职者的吸引力,即使招用成功,也很难稳定。
2、统筹城乡就业工作任务艰巨。
长期以来,我办的就业工作着力点主要在街道、社区,随着形式的变化,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失地农民就业逐步成为主要工作之一,给繁重的就业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扶持就业的资金投入不足,职业技能培训经费、鼓励创业、扶持弱势群体就业、基层就业服务机构建设、公共专项服务活动等,都是给予和服务,都需要资金扶持。
二、指导思想和工作重点
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导,树立促就业就是保民生、保稳定、保增长的大局意识,创新工作思路,突破工作难点。
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以促进失地农民就业为目的,以、村(社区)为依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创新机制、拓宽渠道、优化服务,努力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和就业条件,促进失地农民家庭中有劳动意愿和劳动能力人员充分就业。
二、工作目标
以就业、培训、维权、创业四位一体的工作模式为抓手,落实积极的就业扶持政策、强化技能培训、健全就业服务平台机构、实施困难援助、拓展就业空间,多渠道、多方式促进就业,有步骤地实现失地农民充分就业。
重点解决202x年辖区失地农民家庭中的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有劳动能力和意愿人员推荐就业岗位,促其就业,使失地农户至少实现一名人员稳定就业。
三、实施办法
四、结合我区实际,将辖区失地农民纳入统一的失业就业登记制度和城镇就业服务体系。
通过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劳务输出等方式,分三个阶段积极稳妥促进失地农民就业。
第一阶段:
筹划准备阶段(202x年2月1日--202x年5月31日)分两步进行:
1、统筹做好促进失地农民就业前期准备工作。
一是各村各社区要按照各自职责,把促进失地农民就业工作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工作,细化措施。
由街道办劳动就业办在全办开展专项摸查登记工作,为每一位失地农民劳动力建立求职和培训档案,加强对不同年龄、不同知识结构、不同劳动素质的失地农民针对性的服务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