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古蔺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742692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01.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古蔺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古蔺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古蔺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古蔺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古蔺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古蔺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docx

《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古蔺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古蔺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古蔺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docx

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古蔺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

2019年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古蔺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6—19题。

(共21分)

寂 寞

吴念真【台湾】

阿照跟她的爸爸一点都不亲,就连“爸爸”似乎也没叫过几次。

 

这个爸爸其实是她的继父。

妈妈在她四岁的时候离了婚,把阿照托给外婆照顾,自己跑去北部谋生。

 

阿照国小二年级的时候,妈妈带了一个男人来,说是她的新爸爸;不过,她不记得那时候是否叫过他,记得的反而是那男人给了她一个红包,以及她从此改了姓。

 

改姓的事被同学问到气、问到烦,所以这个爸爸对她来说不仅陌生,甚至从来都没好感。

一直到国中三年级,阿照才被妈妈从外婆家带到北部“团圆”,而且听说这还是那男人的建议,说以后如果要考上好大学,她应该到北部来读高中。

那时候妈妈和那男人生的弟弟都已经上小学了。

男人在工厂当警卫,有时日班有时夜班,妈妈则在同一家工厂帮员工办伙食,早出晚归,一家人始终没交集,各过各的。

不久之后,阿照考上台北的高中,租房子自己住,即便假日也很少回去。

外婆在阿照大三那年过世,不过,之后的寒暑假,阿照也同样很少回家。

她给自己的理由是要打工、读书、谈恋爱,其实自己清楚真正的原因是对那个家根本一点感情也没有。

不过,不知道是不是亲生的儿子太不成材还是怎样,那男人对待两个孩子有很明显的差别待遇,比如跟儿子讲话总是粗声粗气,对阿照则和颜悦色,过年给的红包永远阿照的比较厚,儿子只要稍微嘟囔一声,他就会大声说:

“你平常拿的、偷的难道还不够多?

阿照大学毕业申请到美国学校的那年他从工厂退休,妈妈原本希望阿照先上班赚到钱才出国,没想到他反而鼓励她说念书就要趁年轻。

阿照记得那天她跟他说:

“爸爸,谢谢!

”不过,才一说出口就觉得自己可耻,因为在这之前她不记得是否曾经这么叫过他。

 

从美国回来后,阿照在外商公司做事。

弟弟在她出国的那几年好像出了什么事,偷渡到大陆之后音讯全无,连几年前妈妈胰脏癌过世都没回来。

孤孤单单的爸爸也没给阿照增加什么负担,他把房子卖了,钱交给阿照帮他管理,自己住到老人公寓去。

阿照也一直单身,所以之后几年的假日,他们见面、聊天的次数和时间反而比以前多很多。

有一天阿照去看他,他不在,阿照出了大门才看到他坐出租车回来,说是去参加一个军中朋友的葬礼。

阿照陪他走回房间的路上他一直沉默着,最后才跟阿照说可不可以帮他买一个简单的相机,说他想帮几个朋友拍照,理由是:

“今天老宋那张遗照真不象样!

”后来阿照帮他买了。

 

去年冬天他过世了。

阿照去整理他的遗物,东西不多,其中有一个大纸盒,阿照发现里头装着的是一大叠放大的照片和她买的那部照相机。

相机还很新,也许用的次数不多,更也许是他保护得好,因为不仅原装的纸盒都还在,里头还塞满干燥剂并且罩上一个塑料套。

至于那些照片拍的应该都是他的朋友,都老了,背景有山边果园,有门口,有小巷,也有布满鹅卵石的东部海边,不过每个人还都挺合作,都朝着镜头笑,就连一个躺在病床上插着鼻胃管的老伯伯也一样,甚至还伸出长满老人斑的手臂用弯曲的手指勉强比了一个“V”。

 

阿照一边看一边想象着他为了拍这些照片所有可能经历过的孤单的旅程,想象他独自坐在火车或公路车上的身影,他在崎岖的山路上踯躅的样子,他和他们可能吃过的东西、喝过的酒、讲过的话以及最后告别时可能的心情。

 

当最后一张照片出现在眼前的时候,阿照先是惊愕,接着便是无法抑制的号啕大哭。

照片应该是用自动模式拍的,他把妈妈、弟弟、还有阿照留在家里的照片,都拿去翻照、放大、加框,然后全部摆在一张桌子上,而他就坐后面用手环抱着那三个相框朝着镜头笑。

 

照片下边就像早年那些老照片的形式一般印上了一行字,写着:

“魏家阖府团圆,民国九十八年秋。

”阿照说,那时候她才了解那个男人那么深沉而无言的寂寞。

 (吴念真《那些人,那些事》) 

16.小说开头点出阿照从不称呼“爸爸”的细节,有那些作用?

(6分)

答:

17.简析小说结尾的艺术特点和艺术效果。

(5分) 

答:

18.结合阿照和父亲的形象分析,谈谈小说给你的启示(6分) 

答:

19.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文章的题目叫做“寂寞”,这里的“寂寞”至少有三层含义:

亲人不在身边带来的孤独感;友人渐渐老去离世带来的落寞感;被时代、社会抛弃,留守老人院带来的落魄感。

B.吴念真的小说常常具有细节画面感,这篇小说中插着鼻胃管的老伯伯以长满老人斑的手臂、弯曲的手指勉强比划“V”就极具画面感,令人心中一震。

C.作为小说,《寂寞》去掉了虚饰,挤掉了水分,朴实得像一块煤,也像煤块一样沉重,却透着点点的光泽。

 

D.小说的高潮之处在文章的最后一个部分,一张并不团圆的全家福却被这位父亲“结合”成“魏府阖家团圆”,既有深刻的内涵,又充满了对这个破碎家庭的嘲讽。

E.小说以朴素的文字,无华的语言,刻画出小人物的人生体验,初看似乎平淡寡味,细细品读后却感觉意味深长。

参考答案:

16.

(1)交代了故事的背景,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2分)

(2)将阿照的冷漠和父亲的温情形成对比。

(2分) (3)以阿照的冷漠行为呼应了标题的“寂寞”。

(2分)

17.

(1)情节上,戛然而止,干净利索地收束全文。

(1分) 

(2)运用对比手法(1分)以团圆的全家福,暗寓“寂寞”的一家,突出了“寂寞”的主题。

(1分) (3)呼应了文章的标题“寂寞”,(1分)回味无穷,发人省醒。

(1分)     

18.

(1)阿照:

独立、固执、倔强,不能完全体会到父亲深沉的爱和家庭给予的温暖。

(2分) 父亲:

朴实、善良,不善言辞,却深深爱着这个家,充满无人理解的寂寞。

(2分)(人物分析答到大意即可给分)

(2)(参考)启示:

爱,需要表达,更需要细细感受;珍惜亲情,珍惜家庭。

(2分)(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给分)

19、AD (A“被时代、社会抛弃留守老人院带来的落魄感。

”文中没有涉及到这一层。

D“充满了对这个破碎家庭的嘲讽”有误。

2.结合课文,完成1—4题。

(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对《沁园春.长沙》词句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万类霜天竞自由”一句表达了诗人主观的感受,并且深刻地提示了客观事物的本质,是以抒情的笔触总括了以上景物的描写。

B.“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一句表面上是对自然奥秘的寻求和探索,实际上是对现实中不合理社会秩序的怀疑与挑战。

C.“书生意气”中“书生”指读书之人,这是用来指毛泽东和他的同学,用这个词是为了说明他们当时还书生气十足,缺少实践经验。

                D.“浪遏飞舟”一句暗示出破浪锐进、奋然前行的气概。

2.对《雨巷》一诗的解读,正确的一项是(  )

A.“我身旁/飘过/这女郎;她/静默地/远了,/远了”的节奏划分是错的。

B.“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一句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

C.诗中借江南小巷的阴沉来象征当时社会的黑暗;“我”在黑暗中迷失了方向,找不到出路,充满了迷惘和绝望。

D.诗人在《雨巷》中创造了一个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用丁香结即丁香的花蕾来象征诗人的愁心,这完全是诗人的独创,没有受中国古典诗词的启发。

3.对《再别康桥》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中弥漫着再别康桥时的淡淡哀愁。

B.本诗直抒胸臆,语言朴实无华。

C.本诗讲究形式美,四行一节,全诗首尾照应。

D.“轻轻”等叠字的运用,增强了节奏美。

4.下面加线的诗句顺序被打乱了,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大堰河,今天,你的乳儿是在狱里,写着一首呈给你的赞美诗,①呈给你养育了我的乳房,②呈给你拥抱过我的直伸着的手,呈给你吻过我的唇,③呈给你黄土下紫色的灵魂,④呈给你泥黑的温柔的脸颜,呈给你的儿子们,我的兄弟们,呈给大地上一切的,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她们的儿子,呈给爱我如爱她自己的儿子般的大堰河。

A.④①③②     B.③②④①     C.③④①②        D.③④②①

参考答案:

1.C2.B3.B4.B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杨  柳

丰子恺

①因为我的画中多杨柳树,就有人说我欢喜杨柳树。

实际,我向来对于花木无所爱好;即有之,亦无所执着。

这是因为我生长穷乡,只见桑麻、禾黍、棉花、小麦、大豆,不曾亲近过万花如绣的园林。

只在几本旧书里看见过“紫薇”“红杏”“芍药”“牡丹”等美丽的名称,但难得亲近这等名称的所有者。

并非完全没有见过,只因见时它们往往使我失望。

我觉得它们也只是植物中的几种,不过少见而名贵些,实在也没有甚么特别可爱的地方,似乎不配在诗词中那样地受人称赞,更不配在花木中占据那样高尚的地位。

②假如我现在要赞美一种植物,我仍是要赞美杨柳。

但这与前缘无关,只是我这几天的所感,一时兴到,随便谈谈。

为的是昨日天气佳,埋头写作到傍晚,不免走到西湖边的长椅子里去坐了一番。

看见湖岸的杨柳树上,好像挂着几万串嫩绿的珠子,在温暖的春风中飘来飘去,飘出许多变度微微的S线来,觉得这一种植物实在美丽可爱,非赞它一下不可。

③听人说,这植物是最贱的。

剪一根枝条来插在地上,它也会活起来,后来变成一株大杨柳树。

它不需要高贵的肥料或工深的壅培,只要有阳光、泥土和水,便会生活,而且生得非常强健而美丽。

牡丹花要吃猪肚肠,葡萄藤要吃肉汤,许多花木要吃豆饼,杨柳树不要吃人的东西,因此人们说它是“贱”的。

大概“贵”是要吃的意思。

越要吃得多,越要吃得好,就是越“贵”。

吃得很多很好而没有用处,只供观赏的,似乎更贵。

例如牡丹比葡萄贵,是为了牡丹吃了猪肚肠一无用处,而葡萄吃了肉汤有结果的原故。

杨柳不要吃人的东西,且有木材供人用,因此被人看作“贱”的。

④我赞杨柳美丽。

但其美与牡丹不同,与别的一切花木都不同。

花木大都是向上发展的,红杏能长到“出墙”,古木能长到“参天”。

向上原是好的,但我往往看见枝叶花果蒸蒸日上,似乎忘记了下面的根,觉得可恶!

你们是靠他养活的,怎么只管高踞在上面,绝不理睬他呢?

你们的生命建设在他上面,怎么只管贪图自己的光荣,而绝不回顾处在泥土中的根本呢?

花木大都如此。

甚至下面的根已经被斫,而上面的花叶还是欣欣向荣,在那里作最后一刻的威福,真是可恶而又可怜!

杨柳没有这般可恶可怜的样子:

它不是不会向上生长。

它长得很快,而且很高;但是越长得高,越垂得低。

千万条陌头细柳,条条不忘记根本,常常俯首顾着下面,时时借了春风之力而向泥土中的根本拜舞,或者和它亲吻。

好像一群活泼的孩子环绕着他们的慈母而游戏,而时时依傍到慈母的身傍去,或者扑进慈母的怀里去,使人见了觉得非常可爱。

⑤自古以来,诗文常以杨柳为春的一种主要题材。

写春景曰“万树垂杨”,写春色曰“陌头杨柳”,或竟称春天为“柳条春”。

我以为这并非仅为杨柳当春抽条的原故,实因其树有一种特殊的姿态,与和平美丽的春光十分调和的原故。

这种特殊的姿态便是“下垂”。

不然,当春发芽的树木不知凡几,何以专让柳条作春的主人呢?

只为别的树木都凭仗春的力而拚命向上,一味求高,忘记自己的根本。

其贪婪之相不合于春的精神。

最能象征春的神意的,只有垂杨。

(有删改)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段写自己对花木无所爱好,又写一些名贵花木不配占据高尚的地位,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以突显下文对杨柳的礼赞。

B.从原文来看,作者虽然赞赏花木向上生长的品质,但却对红杏等一味求高、忘记根本的生存状态作了批判。

C.本文将杨柳与牡丹等花木进行对比,赋予杨柳以人的品质,表达了作者在处世待物上超越世俗的人生观念。

D.本文文意舒展自然,从对杨柳的漠然随缘到怦然心动,进而到热烈赞美,看似简单的记叙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5.文中第④段在提及牡丹等花木时运用了第二人称“你们”,有怎样的作用?

6.作者在文中多次表示要“赞美杨柳”,为什么?

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

4.A   

5.①将牡丹等花木拟人化,并借助反问句式,形成了一种面对面的质问之势。

②便于表达作者的情感,直接抒发了作者对牡丹等花木的厌恶之情,同时表达对杨柳的喜爱之情。

   

6.①杨柳生命力顽强,贱而有用,只要有最基本的阳光、泥土和水,就可以成长为人们需要的木材。

②杨柳具有高而能下的品质。

它向上生长却低垂着头,永远不忘记自己的根本,与春的神意相契合。

③因为春天的杨柳美丽、可爱,与和平美丽的春光十分调和。

4.试题分析:

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

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题中AC项考核手法,BD项考核内容,其中A项,“欲扬先抑”错误,首段的内容只是为后文描写杨柳的风貌蓄势,并非欲扬先抑。

5.试题分析:

本題考查鉴赏散文艺术手法的能力,主要考核第二人称的作用,首先明确第二人称的作用是拟人化的、可以表达强烈的情感,再结合文中的句子“你们是靠他养活的,怎么只管高踞在上面,绝不理睬他呢?

”“你们的生命建设在他上面,怎么只管贪图自己的光荣,而绝不回顾处在泥土中的根本呢?

”可以看出是反问的句子,“高踞在上面”“绝不理睬”“贪图自己的光荣”“绝不回顾处在泥土中的根本”是拟人化的手法,由此可以总结答案,引用拟人化的手法,并借助反问句式,形成了一种面对面的质问之势,表达作者作者对牡丹等花木的厌恶之情,同时表达对杨柳的喜爱之情。

点睛:

人称的使用非常讲究。

第一人称:

叙述较为亲切自然,便于直接、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感;第二人称,便于直接对话,利于交流思想情感,增强亲切感,同时使抒情更加强烈感人;第三人称,能够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空限制,反映现实较为灵活自如。

6.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探究散文主旨内涵的能力。

探究的对象是赞美烟柳的原因,实际上就是分析杨柳的特征,注意结合文中的重点句子作答,此题注意结合文中的句子“它不需要高贵的肥料或工深的壅培,只要有阳光、泥土和水,便会生活,而且生得非常强健而美丽”“杨柳不要吃人的东西,且有木材供人用”概括第一点;根据“千万条陌头细柳,条条不忘记根本,常常俯首顾着下面,时时借了春风之力而向泥土中的根本拜舞,或者和它亲吻”概括第二点;根据“实因其树有一种特殊的姿态,与和平美丽的春光十分调和的原故”概括第三点。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纮,字师罗,太安狄那人也,为小部酋帅。

纮少好弓马,善骑射,颇爱文学。

性机敏,应对便捷。

年十五,随父在北豫州,行台侯景与人论掩衣法为当左为当右。

尚书敬显俊曰:

“孔子云:

‘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以此言之,右衽为是。

”纮进曰:

“国家龙飞朔野,雄步中原,五帝异仪,三王殊制,掩衣左右,何足是非。

”景奇其早慧,赐以名马。

天保初,加宁远将军,颇为显祖所知待。

帝尝与左右饮酒,曰:

“快哉大乐。

”纮对曰:

“亦有大乐,亦有大苦。

”帝曰:

“何为大苦?

”纮曰:

“长夜荒饮不寤,亡国破家,身死名灭,所谓大苦。

”帝默然。

后责纮曰:

“尔与纥奚舍乐同事我兄,舍乐死,尔何为不死?

”纮曰:

“君亡臣死,自是常节,但贼竖力薄斫轻,故臣不死。

”帝使燕子献反缚纮,长广王捉头,帝手刃将下,纮曰:

“杨遵彦、崔季舒逃走避难,位至仆射、尚书,冒死效命之士,反见屠戮,旷古未有此事。

”帝投刃于地曰:

“王师罗不得杀。

”遂舍之。

河清三年,与诸将征突厥,加骠骑大将军。

武平初,开府仪同三司。

纮上言突厥与宇文男来女往必当相与影响南北寇边宜选九州劲勇强弩多据要险之地。

伏愿陛下哀忠念旧,爱孤恤寡,矜愚嘉善,舍过记功,敦骨肉之情,广宽仁之路,思尧、舜之风,慕禹、汤之德,克己复礼,以成美化,天下幸甚。

”五年,陈人寇淮南,诏令群官共议御捍。

封辅相请出讨击。

纮曰:

“官军频经失利,人情骚动,若复兴兵极武,出顿江淮,恐北狄西寇,乘我之弊,倾国而来,则世事去矣。

莫若薄赋省徭,息民养士,使朝廷协睦,遐迩归心,征之以仁义,鼓之以道德,天下皆当肃清,岂直伪陈而已!

”高阿那肱谓众人曰:

“从王武卫者南席。

”众皆同焉。

寻兼侍中,聘于周。

使还即正,未几而卒。

(选自《北齐书·王纮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纮上言/突厥与宇文男来女往/必当相与/影响南北寇边/宜选九州劲勇强弩/多据要险之地

B.纮上言/突厥与宇文男来女往/必当相与影响/南北寇边/宜选九州劲勇强弩/多据要险之地

C.纮上言/突厥与宇文男来女往/必当相与/影响南北寇边/宜选九州劲勇/强弩多据要险之地

D.纮上言/突厥与宇文男来女往/必当相与影响/南北寇边/宜选九州劲勇/强弩多据要险之地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五帝,中国上古传说中五位圣明君主,具体所指,说法不一。

B.显祖,庙号。

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所起的名号。

C.北狄,古代中原地区汉民族对居住在北方的部族的泛称。

D.徭,指历代统治阶级用强制方法向人民征收的实物、银钱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纮少年聪慧。

王纮十五岁跟随父亲到北豫州时,听到侯景和别人谈论掩衣襟的方法。

王纮认为这并不值得探讨,侯景听后认为他很聪慧。

B.王纮借机进谏。

皇帝与人饮酒享乐,王纮借机劝谏,认为如果沉溺于饮酒,就会国破家亡,身死名灭。

皇帝听后默然不语。

C.王纮临危不乱。

皇帝让燕子献反绑王纮,让长广王抓住头,将要手刃王纮,情急之中王纮据理力争,皇帝听后幡然醒悟,放了王纮。

D.王纮积极献言。

陈人侵犯淮南,皇帝命令众官商议防御之策,封辅相请求出击,但王纮认为时机不宜,不如先增强国力,他的提议遭到大家的反对。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孔子云:

“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以此言之,右衽为是。

(2)君亡臣死,自是常节,但贼竖力薄斫轻,故臣不死。

参考答案:

10.B   11.D   12.D  

13.

(1)孔子说:

“如果没有管仲,我们将头发披散不束,衣襟向左掩了。

”以此说来,衣襟向右掩是对的。

(2)君亡臣死,自然是正常的礼节,但贼人力气小,砍得轻,所以我没有死。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

“相与”是相互的意思,修饰“影响”,不应该断开,排除A项、C项。

“劲勇”“强弩”是顽强勇敢的士兵,善射的人的意思,两者是并列关系,不应该断开,排除D项。

句意:

王纮上书说:

“突厥与宇文男来女往,必定相互呼应,从南北两个方面入侵边境。

应当选派九州的勇士和善射的人,据守险要之地。

”故选B。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

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D项,“指历代统治阶级用强制方法向人民征收的实物、银钱等”错误。

“徭”,是劳役,包括军役、力役、杂役等,“用强制方法向人民征收的实物、银钱等”是指“赋税”。

故选D。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

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

D项,“他的提议遭到大家的反对”说法错误。

原文“众皆同焉”,意思是得到支持。

故选D。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

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

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

(1)“微”,如果没有;“被”,分散、散开;“衽”,衣襟;“左衽”,衣襟向左天,是古时边地区少数民族的打扮,人们用“左衽”比喻受外来异族的统治;“以”,介词,按照;“此”,代词,这;“之”,助词,不译;“是”,对、正确。

(2)“节”,礼节;“但”,只是、不过;“薄”,微小、轻;“斫”,砍、削;“故”,连词,所以。

【点睛】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

①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

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

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②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

③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

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

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

参考译文:

王纮,字师罗,太安狄那人,是小部族的酋长。

王纮年少时喜欢弓箭、马匹,善于骑马射箭,非常爱好文学。

天性机智敏捷,应对灵活。

十五岁时,跟随父亲在北豫州,行台候景和人谈论掩衣襟的方法是应当向左还是应当向右。

尚书敬显俊说:

“孔子说:

如果没有管仲,我们将头发披散不束,衣襟向左掩了。

’以此说来,衣襟向右掩是对的。

”王纮进言说:

“国家帝王即位于北方荒野之地,称雄中原,五帝三王的礼仪、制度各自不同,衣襟向左或向右掩,哪里值得谈论它的是与非。

”侯景惊奇他年少聪明,赐给他名马。

天保初年,加授宁远将军,很为显祖重视优待。

皇帝曾与左右的人饮酒,说:

“大乐痛快啊。

”王纮说:

“也有大乐,也有大苦。

”皇帝说:

“什么是大苦?

”王纮说:

“长夜荒饮而不醒悟,国破家亡,身死名灭,就是所说的大苦。

”皇帝默然不语。

后来責备王结说:

“你与纥奚含乐共同侍奉我兄长,舍乐为我兄长死,你为何不死?

”王纮说:

“君亡臣死,自然是正常的礼节,但贼人力气小,砍得轻,所以我没有死。

”皇帝让燕子献反绑王纮,长广王抓住头,帝手举刀将要砍下,王纮说:

“杨遵彦、崔季舒逃走避难,职位达到仆射、尚书,冒死效命的贤士,反而被杀戮,旷古未有这样的事。

”皇帝将刀扔到地上说“王师罗不能杀。

”于是放了他。

河清三年,和众将领征讨突厥,兼任驃骑大将军。

武平初年,任开府仪同三司。

王纮上书说:

“突厥与宇文男来女往,必定相互呼应,从南北两个方面入侵边境。

应当选派九州的勇士和善射的人,据守险要之地。

我希望陛下哀怜顾念忠诚的老臣,爱护抚恤孤寡之人,同情奖励忠实善良之士,忘记他们的过失,牢记他们的功劳,使骨肉之情更亲密和睦,使宽厚仁爱之路更广阔,追思尧、舜之风,仰慕禹、汤之德,克己复礼,以成大治,这是天下的幸事。

”武平五年,陈人入侵淮南,皇帝命令众官共同商议防御之策。

封辅相请求出兵讨伐。

王纮说:

“官军多次失利,人心不安,如果又兴兵勤武,外出屯军江、淮,担心北狄西或,乘我不利之时,倾国而来,那么大事去矣。

不如减轻赋税和徭役,让百姓士人休养生息,使朝廷和睦,远近归心,以仁义征伐他们,以道德进攻他们,天下都当安定,难道只是一个不合法的陈国吗!

”高阿那肱对众人说:

“同意王武卫的人在南边坐。

”众人都赞同他。

不久兼任侍中,出使周。

出使回来即正式任侍中,没多久去世。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剑斩虞常已,律曰:

“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

”举剑欲击之,胜请降。

律谓武曰:

“副有罪,当相坐。

”武曰:

“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

”复举剑拟之,武不动。

律曰:

“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

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

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

”武不应。

律曰:

“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

”武骂律曰:

“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