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食用菌产业研究.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740434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54.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食用菌产业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北京市食用菌产业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北京市食用菌产业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北京市食用菌产业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北京市食用菌产业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市食用菌产业研究.docx

《北京市食用菌产业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食用菌产业研究.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市食用菌产业研究.docx

北京市食用菌产业研究

北京市食用菌产业研究

发布时间:

2009-11-1115:

41:

03

北京市农业投资有限公司

一、我国食用菌产业概况

1.产业概况

我国是世界上研究、开发、利用食用菌最早的国家,食用菌是人类健康的重要营养源,已成为我国居民重要的家庭食品消费品,是宾馆、饭店,学校、机关食堂的主要菜肴之一。

近年来,国内食用菌产业发展速度较快,据中国食用菌协会的统计数据,2001年以来,我国食用菌产量平均每年以15%的速度递增,年产量占世界总产量60%以上。

2004年我国28个食用菌主产省、市、区食用菌的总产量已达1160.4万吨,总产值481.7亿美元,2005年我国28个食用菌主产省、市、区食用菌的总产量达1334.6万吨,居世界第一,总产值585.5亿美元;2006年我国食用菌总产量1474.1万吨、总产值638.7亿元,分别较2000年增长了93.3%、161.5%和181.0%,约占全球食用菌总产量的60%以上;2006年全国食用菌消费500多亿元,约占餐饮消费的5%以上,比2000年提高了2%,食用菌出口量约占亚洲的80%,占全球食用菌贸易量60%以上,实现贸易顺差11.1亿美元,较2000年增长约87%。

2007年我国食用菌产量达1600万吨,年产值达800亿元,带动2500多万劳动力就业。

  

数据来源:

中国农产品加工年鉴战略研究部整理

我国虽然是食用菌产量最大的国家,但年人均消费量不足0.5斤,美国年人均消费量为1.5公斤,日本年人均消费量为3公斤,全国年人均消费量与世界一些国家相比,差距较大。

据海关提供的数据,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食用菌出口量分别为47.6万吨、38万吨、43万吨,58.17万吨,62.8413万吨,60.4万吨、71.5万吨,换汇分别为6亿美元、4.6亿美元、6.2亿美元,9.02亿美元,9.63815亿美元,11.211亿美元,14.24亿美元,出口量占总产量相比接近二十分之一,2007年平均出口单价比2001年增长了58%。

国外食用菌人均消费量每年正以百分之十三的速度递增,有大的国外市场空间可供开拓。

据统计,我国内地食用菌人均消费量还不到香港的十分之一,国内市场潜力巨大。

对国内市场重点要加大宣传力度,扩大消费群体,提高消费总量,以拉动生产;对国际市场重点是提高产品各层面质量,已求增加国际市场占有份额。

数据来源:

中国农产品加工业年鉴战略研究部整理

据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统计,我国现己查明的真菌种类达1500种以上,其中己人工驯化栽培成功的有60多种。

食用菌种类繁多,主要分为“菇”、“菌”、“蘑’、“耳”等,常见的有香菇、草菇、黑木耳、银耳、猴头蘑、棒蘑等。

国家质检总局日前对食用菌产品进行质量监督抽查,结果显示,产品实物质量抽样合格率为90.7%。

             

无论从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经济可持续发展,还是从提倡科学膳食的角度来看,食用菌产业都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属于新兴产业和朝阳产业。

2.存在的问题

我国并非食用菌生产强国。

国务院政策研究室综合司司长陈文玲说,食用菌产业仍采用传统农业生产模式,以手工操作为主,家庭分散经营,产品附加值低,尚未建立网络营销和现代物流体系,出口仅占产量的5%, 每公斤出口价格也只有6元左右。

中国食用菌商务网首席执行官董校堂认为,现阶段我国食用菌产地市场数量不足,农业部重点扶持定点批发市场和业界知名的产地食用菌专业批发市场数量不足50个。

另外,由于投资少,产地市场大多为露天,市场配套设施不完备,仓储、制冷等基本配套设施严重不足。

陈文玲建议,要做大做强食用菌产业,必须实现建立在企业加农户模式上的规模化栽培以及本地区规模化栽培,注重制定完善的生产标准和食品安全标准,树立食用菌产业的品牌战略,开拓现代流通渠道,形成生产、包装、运输、销售的一系列标准化营销。

二、北京地区食用菌产业分析

1.北京市食用菌产业发展情况

1)产量及产值发展情况

近几年来,随着北京市郊区经济结构调整的推进,北京市食用菌产业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已成为北京现代农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北京已成为京、津、冀及华北、东北地区最大食用菌集散地并辐射到西北和华东、华中地区。

根据2006年北京市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北京市截至2006年年末,食用菌种植面积达11748亩。

据北京食用菌协会统计,2005年北京食用菌总产量已达36247吨,是1990年总产量3500吨的10倍,2006年北京食用菌种植面积达到600万平方米,有16个乡镇、120个村种植,产量达到6.617万吨,北京市总消费量15万吨,本地产食用菌市场份额不足30%(部分出口)。

2007年北京市食用菌产量已达12万吨,食用菌播种面积1500多万平方米,其中通州、房山为北京市食用菌主产区,2007年两区食用菌产量占全产量的80%以上。

2004年以来,北京市食用菌产量年平均增长率高达50%。

表42000-2007年北京食用菌产量、产值情况统计表

 

数据来源:

房山区食用菌产业发展规划(2009-2013)战略研究部整理

2)品种分布

根据2003年北京食用菌协会关于食用菌产业发展规划,计划到2010年,各类食用菌产量56700吨,产值3-4亿元(06年数据已超过此规划),其中香菇产量17010吨,占全市食用菌总产量的30%,平菇产量15878吨,占28%,双孢蘑菇7370吨,占总产量的13%,金针菇6800,占总产量的12%。

阿魏菇6240吨,占总产量的11%,其他菇产量3402吨,占总产量的6%。

根据北京市房山区食用菌产业发展规划(2009-2013),目前北京市食用菌栽培主要有20多个品种,上市量最大的仍以香菇、平菇和木耳为主,双孢菇、白灵菇、金针菇等中档菇也有较大的市场占有率,但杏鲍菇、茶数菇、秀珍菇和长根菇等珍稀、高档品种的上市量不多,市场份额不到5%。

北京作为现代大都市,食用菌的消费主力是中端和高端收入团体,食用菌品种结构单一,无法满足多样性的消费需求。

表5北京市本地产食用菌品种分布图

数据来源:

房山区食用菌产业发展规划(2009-2013)战略研究部整理

3)产地分布

北京食用菌产地分布于通州、房山、大兴庞各庄、顺义木林陀头庙、延庆等地。

北京食用菌生产地相对集中,主产区为通州和房山二区。

2006年2个区产量占全市总产量81.3%,其中房山区占北京市产菌总量的52%。

2007年通州区中档普通食用菌产量增加较快,食用菌总产量超过了房山地区。

表62007年北京市主要区县食用菌产量、产值统计表

数据来源:

房山区食用菌产业发展规划(2009-2013)战略研究部整理

2.北京市食用菌产业发展特点

从生产形势来看,呈现多样化、高档化和周年生产趋势,涌现出设施工厂化和开放式2种生产模式;从产业发展循环性来看,实现了高效循环和废弃物的再利用(利用秸秆、果枝等农业废弃物为原料生产,废气菌棒又作为生物质燃料或高档有机肥生产基质);从生产效益来看,高投入高产出的产业特点比较突出,投入产出比1∶1.5~1︰5,设施生产纯收入在1.5万~10万元/亩,林间生产纯收入在1.3万~3万元;从销售形势来看,已经由“就地生产、就近供应”,转为面向“全国大城市市场”、出口“国际高端市场”和“部分就地销售”的格局转变。

北京市已经成为全国食用菌产品集散地,据调查,北京市各大批发市场年交易量16万~20万吨,其中,新发地批发市场食用菌日交易量约为120~130吨,本地生产率约占30%;从消费趋势来看,据调查,北京市有半数左右的居民经常食用或以食用菌为主要消费偏好,城市中高档消费层次家庭已经形成了“一荤一素一菌”的消费格局。

据专家预测,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追求,由于食用菌具有保健、抗病、多营养、无公害多种功能,消费量将以每年10%速度上升。

3.北京市食用菌技术发展

近几年,通过对食用菌的遗传育种和优良品种、野生食用菌的调查和驯化栽培、菌种的检测技术研究、栽培基质和基质配方、菇房设施的研究和工厂化生产技术,食用菌生产中的杂菌、病虫害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食用菌保险技术以及产品安全检测技术和方法等几方面的研究,使北京食用菌产业的技术含量不断提高。

目前,北京市已基本实现了食用菌良种化,良种覆盖率已超过90%;栽培技术也有了明显提高,食用菌总体生物学效率达到98%-150%,工厂化生产技术有了突破。

4.北京市食用菌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北京市食用菌产业发展仍需解决好如下问题:

一是上市品种相对单一,上市时间过于集中,高档品种上市量不能满足需求;二是菌种混杂,老化、退化及劣杂菌种充斥市场,缺乏现代技术条件下的菌种产业研发平台;三是以经验性生产为主,技术服务不配套;四是产业发展组织化程度较低,市场监管和服务需进一步加强。

三、房山食用菌发展

房山地区是北京食用菌的主要产区,目前,北京房山区食用菌栽培面积已突破1000万平方米,年产量4.2万吨,占北京市总产量的一半。

品种上不仅包括了香菇、木耳、平菇等中低档菇,还拥有蟹味菇、杏鲍菇、白灵菇等特色菇,总计21个种类。

2009年4月9日,印有刚刚注册的“房山菌业”商标的蟹味菇、杏鲍菇、白灵菇等5吨高档食用菌,从琉璃河镇运往天津港,漂洋过海销往马来西亚和新加坡。

这是房山食用菌首次以统一品牌直接出口东南亚地区。

今年,北京房山区可向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出口蟹味菇、杏鲍菇、白灵菇、猴头菇等优质食用菌近3000吨,出口额达2800万元,与在国内销售相比利润提高30%,5800多家种植户因此受益。

1.食用菌产业发展已具规模

1)食用菌生产资源丰富、产量稳定增长

房山及周边地区野生菌种资源丰富,人工种植始于1980年,具有多年的种植传统。

2004年以来,房山区食用菌产量以年均12%的比例稳步增长,到2007年底,全区共有20个乡镇、120多个村、6000多户农民从事食用菌栽培,栽培总面积738万平方米、品种20多个、产量3.5万吨、实现产值2.2亿元,占北京市食用菌总产量的28%,在供应北京市和周边市场的同时,20%的鲜菇和加工产品进入国际市场。

表52003-2007北京市、房山区食用菌产量及房山区产量占全市比例统计表

资料来源:

战略研究部整理

2)形成了主要以龙头企业和合作组织为带动的多元化发展形式

围绕食用菌产业发展,形成了企业加基地加农户等多种生产组织形式,发展了专门从事食用菌生产、销售的农民合作组织20多个,有效的解决了农民产品出路问题。

(1)以青龙湖庙耳岗食用菌合作社、产销协会为代表的,协会带农户的发展形式。

  北京市庙耳岗食用菌基地位于房山区青龙湖镇庙耳岗村,该基地从事食用菌生产的农户700多户,种植小区8个,温室达750栋,栽培总面积160万平方米。

在大面积生产平菇的同时已开发出草菇、金针菇、白灵菇、杏鲍菇、茶树菇等10多个优新品种,通过反季节生产实现了周年生产四季有菇。

基地年产鲜菇1500吨,收入2000多万元,会员户年均收入1万多元,多的可达10多万元。

(2)以引进深港中京食用菌加工厂,用产品深加工带基地生产的发展形式。

  北京深港绿色食品加工厂位于北京市房山区良乡镇良乡科技园区内,投资总额900万元,占地面积2.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600平方米,主要加工食用菌,2000年开始生产平菇、姬菇、滑子菇等加工产品,年产量1100吨,产品全部出口日本,年创汇120万美元。

是目前华北地区最大的食用菌专业加工厂。

(3)以引进长寿保健食用菌工厂生产厂,集中销售带农户分散种植的发展形式。

北京长寿保健金针菇生产厂位于房山区韩村河镇岳各庄,是投资1720万元的高科技金针菇生产企业,在2000年正式投产,年生产金针菇720吨,产品销往全国近十个城市,并打入日本、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际市场。

 3)食用菌技术基础条件完备

目前,房山区食用菌栽培品种达到20多个,以白灵菇、杏鲍菇等高价位品种为主的食用菌栽培面积逐年扩大,在中国农科院、北京市农科院植环所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下,示范推广了20多项栽培技术,完善了食用菌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基本实现了四季有菇,周年生产,全区食用菌良种覆盖率已超过80%。

2.政策支持

房山区为振兴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制定了《房山区食用菌产业发展规划(2009-2013)》,确立了三条产业带、一个特色产业区的发展布局(京张公路食用菌带、京石高速绿化林食用菌带、小清河流域林下特色食用菌产业带,山区特色栽培产业区),并确定了食用菌产业的十大发展重点:

食用菌主题园、菌种研发中心、菌用物资供应中心、区域菌袋生产基地、规模生产示范园区、工业化食用菌生产企业、食用菌加工厂、食用菌产业统一品牌、食用菌生产废气物处理厂、产品检测、监测体系。

此外,房山区还制定了《房山区食用菌产业发展奖励补贴办法》,对食用菌产业的研发、生产、加工等各环节制定了详细奖励补贴办法,依据《房山区产业发展奖励补贴办法》,菌种研发环节,每年支持150万元人民币;菌棒生产环节对符合要求的企业一次性补贴30-50万元,生产环节对符合要求的企业奖励150万元人民币,同时给予农机补贴;市场营销环节,每年支持30-50万元人民币用于市场开拓。

四、食用菌产业链概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党团建设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