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手册.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738896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9.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使用手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使用手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使用手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使用手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使用手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使用手册.docx

《使用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使用手册.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使用手册.docx

使用手册

 

国家一类新兽药--羊胎盘转移因子注射液

使用手册

 

内容

1,产品介绍(P2)

2,药理作用(P2)

3,作用机理(P4)

4,作用与用途(P4)

5,工艺研究与质量控制(P6)

6,安全性评价(P8)

7,临床疗效应用研究(P8)

8,临床应用方案(P9)

9,名词解释与答疑(P9)

 

一,产品介绍

1,定义:

转移因子也称小分子肽或低分子肽,现代的研究认为转移因子是低分子肽-

核苷酸复合物,因为能够被动转移免疫能力而得名。

转移因子非免疫细胞所特有,机体的其它组织与细胞也可生成转移因子。

羊胎盘转移因子注射液系用怀孕100日以上的健康绵(山)羊胎盘经低温高压超声波蛋白裂解法制备而成,本品具有广泛的免疫学活性和抗菌、抗病毒、抗炎、抗应急、解毒、促愈合和营养等功能,可显著增强机体的特异性、非特异性免疫力,从而提高防病抗病的能力。

临床用于动物免疫调节、疫病防治、免疫增效和临床辅助治疗,并显著提高动物生产性能。

2,产品特性:

羊胎盘转移因子注射液是一种新型免疫激发剂。

制剂不含蛋白质,可溶、可透析、可超滤的小分子物质,分子量≤6000dt。

转移因子不被胰蛋白酶、糜蛋白酶、胃蛋白酶和DNA(脱氧核糖核酸)酶分解,不耐热。

体内外均有转移免疫致敏的作用。

本品无公害、无污染、无残留,该产品的应用不仅能保证兽医防治的质量,而且,可减少各种化学药物的使用,提高畜产品质量,保障食品安全。

本品是一种白色或灰白色的半透明组织乳液,静脉或肌肉注射无过敏性。

非特异性和无种间特异性:

转移因子的免疫调节和免疫信息传递作用具有非特异性,且不仅发生在同种动物之间,也可在不同种动物之间产生,动物的种间差异越大,作用效果越好。

生产工艺先进、完善,产品质量稳定,活性高,不会被蛋白酶和各种消化酶所破坏,注射、口服均可,使用方便。

用量小,见效快,使用后24小时内即可发挥作用,作用效果可持续四周以上。

使用安全:

本品主要成分来自于动物本身,属天然生物因子,无毒副作用,无药物残留之担忧,可确保用药安全。

无休药期。

可与除RNA(核糖核酸)酶制剂以外的各种兽药产品配伍使用。

二,药理作用

(一)免疫调节作用

1,非特异性免疫调节

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试验

检测指标TF组

(2)注射用水组(3)对照组

(1)

吞噬均数77.19±8.753.1±9.252.9±11

吞噬指数3.4±0.22.1±0.22.0±0.1

K比值1.701.051.00

结论:

羊胎盘转移因子注射液试验组动物巨噬细胞的吞噬均数、吞噬指数及K比值均显著提高,表明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力增强。

碳廓清法试验

组别小鼠剂量廓清指数吞噬指数T值

1240.1ml0.0456±0.0015.31±0.21P<0.05

2240.2ml0.0487±0.0025.49±0.17P<0.05

3240.4ml0.0512±0.0015.61±0.20<0.05

对照240.0422±0.0025.27±0.19

结论:

A,羊胎盘转移因子注射液具有提高试验动物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作用;B,供试品对巨噬细胞的调节作用具剂量相关性。

(3)诱导靶细胞释放免疫物质

组别吞噬能力还原能力一氧化氮白介素

10.189±0.0150.291±0.0669.01±0.590.360±0.018

20.211±0.0391.565±0.23311.34±2.710.453±0.072

30.247±0.0441.833±0.41013.13±2.940.487±0.135

结论:

转移因子在提高巨噬细胞吞噬能力的同时,还增加了其还原能力,有助于自由基的清除;同时,转移因子诱导巨噬细胞分泌一氧化氮和白介素,进一步促进机体的免疫反应。

2,特异性免疫调节

2.1细胞免疫

E玫瑰花环试验

动物的外周淋巴细胞具有绵羊红细胞(SRBC)受体,在体外的一定条件下,能与SRBC结合而形成玫瑰样花环,即E玫瑰花环试验。

通过检测成环细胞数可反映淋巴细胞的数量、分布及活性状态,同时表明机体的免疫功能状态并推测机体的抗病能力和疾病预后。

结论:

试验组动物T淋巴细胞的成环细胞数比对照组增加12.6%。

淋巴细胞转化试验

组别试验前试验后T1T2

123.44±4.1256.29±5.22P<0.01P<0.01

221.78±3.5448.48±4.37P<0.01P<0.01

322.30±3.8623.10±4.05

结论:

羊胎盘转移因子注射液具有显著的促进T淋巴细胞活化的作用。

2.2体液免疫

EAC玫瑰花环试验

组别EAC花环细胞数平均数提高数T检验

试验1605041427854.232.0P<0.01

试验2694654435553.431.2P<0.01

对照263014192222.20.00

结论:

试验组淋巴细胞EAC成环细胞数远远高于对照组,表明羊胎盘转移因子注射液具有确实的活化B细胞和增加B细胞数量的作用。

溶血空斑试验

溶血空斑实验是体外检测单个抗体形成细胞(B淋巴细胞)的一种方法,即将经绵羊红细胞(SRBC)免疫过的家兔淋巴结或小鼠脾脏制成细胞悬液,与一定量的SRBC结合,于37℃下作用,免疫活性淋巴细胞能释放出溶血素,在补体的参与下,使抗体形成细胞周围的SRBC溶解,从而在每一个抗体形成细胞周围,形成肉眼可见的溶血空斑。

每个空斑表示一个抗体形成细胞,空斑大小表示抗体生成细胞产生抗体的多少。

结果:

试验组溶血空斑数比对照组提高15.4%,多数空斑的大小比对照组增加。

表明,羊胎盘转移因子具有显著的提高B细胞活性的功效。

(二)恢复肝脏解毒功能的作用

取小白鼠若干分成4组,每组给予放射性胶体198金溶液0.1ml/只,其中,第1组为对照组,第2、3组注射相同剂量的四氯化碳,第3、4组给予羊胎盘转移因子注射液。

在注射放射性胶体198金30分钟后,将小白鼠致死,取出肝脏进行放射线检测,并计算每100克肝组织中的放射性强度。

组别第1组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

放射性强度1007593118

结论:

转移因子可影响肝细胞吞噬、吸收和排泄198金的作用,经羊胎盘转移因子治疗后,中毒肝细胞(第3组)功能基本恢复、血流量增加、微循环改善,同时提高正常肝脏细胞(第四组)处理毒物的功能。

三,作用机理

羊胎盘转移因子注射液的生物学活性机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传递:

转移因子可传递特异性免疫信息,激活正常淋巴细胞及其膜受体活性。

它转移供体特异性免疫信息,使受体动物被动产生相应的免疫能力;转移因子促进淋巴细胞成环数增加,是激活细胞本身并活化细胞膜E受体的结果。

2,调节作用:

转移因子可调节淋巴细胞mRNA的合成,促进淋巴细胞的分化增殖,使外周血液中淋巴细胞的转化率提高;提高cGMP/cAMP的比值,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

3,促进免疫细胞活化与增殖:

在有抗原成分存在的情况下,转移因子可通过传递抗原信息、激活细胞受体、诱导活性因子合成等机理活化各种免疫细胞;而在缺乏抗原成分的条件下,则通过促进细胞mRNA的合成及与细胞膜受体结合导致淋巴细胞活化。

4,提高细胞因子水平:

转移因子诱导靶细胞分泌白介素、干扰素、淋巴因子、趋化因子、肿瘤坏死因子等,进一步发挥免疫作用。

5,抗放射性、抗免疫抑制、提高白细胞数量:

环磷酰胺建立的免疫抑制家兔模型注射猪脾转移因子后,白细胞数量迅速升高,第五天可达最高峰。

试验证明,转移因子可降低丝裂霉素对淋巴细胞转化的抑制作用,并协同5一氟脲嘧啶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

表明:

转移因子作为免疫激活剂进入机体后、可使造血系统在短期内产生大量的白细胞,同时活化淋巴细胞.增加T辅助细胞并释放更多的淋巴因子,促进T淋巴细胞生长和分裂从而发挥抗放射、抗免疫抑制、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

6,免疫增效与免疫佐剂:

与疫苗协同使用时,激活机体多项免疫机制,增加各类免疫细胞(如T细胞、B细胞、NK细胞、K细胞、巨噬细胞及抗原递呈细胞等)总量,提高免疫效应细胞(如毒性T淋巴细胞、辅助T淋巴细胞、浆细胞等)的活性与数量,可提前抗体产生时间,缩短机体免疫应答期,增加抗体滴度并延长抗体维持时间。

7,细胞趋化:

转移因子对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具有很强的趋化作用,促进多形核细胞、中性粒细胞游走,刺激巨噬细胞产生淋巴细胞激活因子,诱导巨噬细胞产生干扰素。

8,在免疫功能异常时,调节Th/Ts的比值,从而改善机体的免疫状况。

并致ConA诱导的抑制性T细胞活性明显增高,使Ts处于较稳定的状态。

9,解毒机理:

转移因子可提高肝脏细胞的解毒功能,并促进肝细胞的修复与自愈。

这是因为转移因子增强了肝细胞吞噬、吸收、聚集与排泄功能,并增强了肝脏本身的免疫功能,在其它功能细胞组织的协同作用下,提高对毒物的解毒作用。

10,抗菌抗病毒机理:

转移因子具有显著的抗菌、抗病毒功能,在体外试验表明,转移因子具备抗菌肽和某些具有抗菌抗病毒的细菌素功能,且抑菌谱相当广泛。

转移因子在体内的抗菌抗病毒作用表现为多效性,即有自身的抗菌抗病作用,同时与被激活的免疫系统、免疫细胞协同作用,产生显著的抗感染作用。

11,提高动物生产性能机理:

动物机体的正常生长发育一般由甲状腺素(T4、T3)和生长激素协同调控而完成。

生长激素主要促进组织生长,甲状腺素主要促进器官、组织的分化,而且,生长激素的促生长作用,需要有适量的T4、T3的存在。

试验表明,注射不同浓度的转移因子试验鸡在8周龄时血液T4、生长激素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12,治疗机理:

由于转移因子具有类似抗菌肽和细菌素的功能,且为非特异性,故对细菌性感染具备治疗作用;转移因子的抗病毒机理在于:

它能诱导机体细胞产生干扰素,而干扰素的抗病毒功能已为业内公认。

四,作用与用途

羊胎盘转移因子注射液的上市产品有两个,一是免疫增效型产品,主要成分是低分子肽-核苷酸复合物,还有18种游离氨基酸和少量的泛醌、牛磺酸及己糖醛酸,侧重于免疫调节和疫苗增效;二是抗茵抗病毒型产品,由羊胎盘转移因子注射液和基因工程干扰素复合而成,侧重于临床治疗,特别是针对单纯病毒感染及病毒混合感染。

1,免疫增效型(猪用)

1.1免疫调节:

增强机体免疫力,降低发病率,用于免疫力低下、抵抗力降低、日常预防和抗应急。

1.2免疫增效:

配合疫苗使用具有以下效果:

提前抗体产生时间,提高机体免疫系统对疫苗的应答反应能力,提前2—3天产生保护性抗体,适用于紧急预防接种。

提高抗体滴度:

增加各类免疫细胞总量,提高免疫细胞活性与活性免疫细胞数量,有效提高疫苗初次免疫和加强免疫效果。

延长抗体维持时间:

激活机体各项免疫机制,可延长抗体维持时间数周至数月,大大提高疫苗的免疫质量。

平衡群体免疫抗体水平,降低离散度,提高免疫成功率。

消除免疫间隙产生免疫补位作用,由于转移因子对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的活化作用及其免疫信息传递作用,与疫苗同时使用可对抗体产生前的接种动物产生非特异性保护机制,避免免疫间隙期发生感染,安全渡过危险期。

减少疫苗副反应,降低免疫应激副作用和注射反应。

1.3防止免疫抑制发生,恢复免疫细胞活性阻断免疫抑制,转移因子有助于消除体内的免疫抑制和免疫耐受因素,克服免疫抑制和免疫耐受现象,恢复机体的正常抵抗力。

1.4辅助治疗:

与抗生素、抗病毒药物配伍使用,转移因子诱导机体产生干扰素,阻断细菌繁殖与病毒复制,发挥抗菌、抗病毒作用,对治疗各类细菌与病毒性传染病有明显的增效作用;与解热镇疼药物共用,可产生显著的抗炎作用。

1.5提高机体解毒功能:

转移因子有效恢复、增强肝细胞的解毒功能,因而增强机体的抗中毒能力,可配合解毒治疗。

1.6提高生产性能,母猪使用转移因子后,可明显提高仔猪的初生重。

2,抗菌抗病毒型(猪用)

2.1用于治疗仔猪腹泻:

本品治疗仔猪病毒性腹泻具有良效,包括猪流行性腹泻、传

染性胃肠炎和轮状病毒感染;配合抗生素治疗对仔猪黄痢、仔猪红痢和仔猪白痢均有良好的效果。

2.2用于治疗猪群无名高热综合症:

本品可抑制细菌繁殖,阻断病毒复制,对诱发猪无

名高热病的主要病因(病毒、细菌)发挥作用,此外,转移因子及其诱导产生的干扰素对本病的其它病因(如原虫、支原体等)也有实在的疗效,因而可对猪无名高热病产生确实的治疗效果,在配合抗生素和抗病毒药物治疗的情况下,效果更佳。

本品与解热镇疼药物共用,可产生显著的抗炎作用,在治疗猪无名高热病时使用“转移因子+抗生素+抗病毒药物+解热镇疼药物”的组合配方,确具良效。

2.3用于治疗因抵抗力下降或应急因素所致的条件性感染,消化道细菌性条件感染,

如仔猪副伤寒、仔猪迟发性大肠杆菌病(仔猪白痢)等;呼吸道细菌性条件感染,如副嗜血杆菌病、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病、巴氏杆菌病、链球菌病等。

配合抗生素治疗效果更好。

2.4免疫补位治疗:

猪群发生免疫失败时,及时使用本品可防止免疫危险期发生感染。

2.5免疫补漏治疗:

在猪群发生免疫遗漏时应用本品,可避免免疫遗漏个体发生感染;新引进猪只应用本品,可提高低抗力防止交互感染的发生。

3,免疫增效型(家禽用)

3.1免疫调节:

增强机体免疫力,降低发病率,用于免疫力低下、抵抗力降低、日常预防和抗应急。

3.2免疫增效:

配合疫苗使用具有以下效果:

提前抗体产生时间,提高机体免疫系统对疫苗的应答反应能力,提前2—3天产生保护性抗体,适用于紧急预防接种。

提高抗体滴度:

增加各类免疫细胞总量,提高免疫细胞活性与活性免疫细胞数量,有效提高疫苗初次免疫和加强免疫效果。

延长抗体维持时间:

激活机体各项免疫机制,可延长抗体维持时间数周至数月,大大提高疫苗的免疫质量。

平衡群体免疫抗体水平,降低离散度,提高免疫成功率。

消除免疫间隙产生免疫补位作用,由于转移因子对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的活化作用及其免疫信息传递作用,与疫苗同时使用可对抗体产生前的接种动物产生非特异性保护机制,避免免疫间隙期发生感染,安全渡过危险期。

减少疫苗副反应,降低免疫应激副作用和注射反应。

3.3防止免疫抑制发生,恢复免疫细胞活性阻断免疫抑制,转移因子有助于消除体内的免疫抑制和免疫耐受因素,克服免疫抑制和免疫耐受现象,恢复机体的正常抵抗力。

3.4辅助治疗:

与抗生素、抗病毒药物配伍使用,转移因子诱导机体产生干扰素,阻断细菌繁殖与病毒复制,发挥抗菌、抗病毒作用,对治疗各类细菌与病毒性传染病有明显的增效作用;与解热镇疼药物共用,可产生显著的抗炎作用。

3.5提高机体解毒功能:

转移因子有效恢复、增强肝细胞的解毒功能,因而增强机体的抗中毒能力,可配合解毒治疗。

3.6提高生产性能,仔肉鸡使用本品可增加日增重3.1克,并可提高种鸡的受精率。

4,抗菌抗病毒型(家禽用)

4.1用于治疗仔鸡腹泻:

本品治疗仔鸡细菌性、病毒性腹泻具有良效,如鸡白痢、鸡大

肠杆菌性腹泻、鸡副伤寒以及由传染性法氏囊病导致的腹泻等。

4.2用于治疗因抵抗力下降或应急因素所致的条件性感染,

消化道细菌性条件感染:

如鸡大肠杆菌病、沙门氏菌病、巴氏杆菌病等;

呼吸道细菌性条件感染:

如鸡毒支原体病、鸡克雷伯氏杆菌感染等。

配合抗生素治疗效果更好。

条件性混合感染:

即由条件性致病细菌和病毒引发的混合感染。

4.3免疫补位治疗:

鸡群发生免疫失败时,及时使用本品可防止免疫危险期发生感染

五,工艺研究与质量控制

(一)工艺研究

羊胎盘转移因子注射液的技术工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主要工序:

1,胎盘预处理胎盘预处理过程包括清洗、分离、剪碎和溶血4个环节。

用去离子水(或蒸馏水)清洗胎盘,分离胎盘绒毛膜、羊膜和脐带,尽可能保持胎盘子叶的完整性,除去尿囊膜、胎盘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

保留的羊膜、绒毛膜和脐带剪成碎块。

去离子水清洗分离物并溶血24小时。

2,胎盘变性使用特制的胎盘改性液使之变性,变性过程使胎盘蛋白质的非共价键和二硫键破坏,从而导致蛋白质三级结构的破坏,但不影响其肽键的完整性。

变性使蛋白的空间构象被破坏,从而导致其理化性质及生物学活性的改变.蛋白质的变性就是肽链的高度折叠状态转变到延展状态,也就是蛋白质二级结构以上的高级结构的破坏。

这种变化还导致了蛋白质溶解度的降低和分子不对称性的增加。

蛋白质的变性有利于产业化工艺的实现与形成,这是因为:

蛋白质高级结构的破坏使蛋白质分子的伸展和功能基团的外露,增加了作用范围与作用位点,从而有利于剪切、破碎和小分子的产生;

由于此时蛋白质的溶解度降低,功能成份不易丧失,并且大大简化了工艺流程、缩短了工艺时间;

蛋白质变性的同时也导致了酶类的变性,不仅破坏了酶类,使终产品中不含酶,而且还防止了酶对蛋白质的持续分解作用,简化产品成份,有利于进一步纯化分离。

3,胎盘分散胎盘分散是指改性胎盘分离物在特殊的分散器中进行的一个时间较长(90~180天)的反应与形成过程。

此期间改性胎盘分离物将发生复杂的生物化学反应,是产生胎盘转移因子、氨基酸和其它活性成份的重要基础。

分散过程的化学机理就是蛋白质的水合拉伸作用,这种作用的明显与否取决于蛋白质分子的静电特性和空间结构特性。

在一定的条件下,如pH值偏酸时,羧基是不带电的,而碱基带有正电荷,可与氢离子发生排斥作用,这时,丝氨酸、苏氨酸、天门冬氨酸和谷氨酸与多肽之间的肽键被明显拉伸。

这是因为某些功能基团(如羧基)的分子内催化作用,导致分子内质子转移,即从未电离的羧基转移至氨基上。

4,均质裂解裂解分散后的胎盘是在一种特制的设备中进行,该设备利用高速涡旋、机械剪切和超声波粉碎原理,在低温(4~12℃)、高速(13,000~18,000转/分)、高压(5,000~7,000Pa)条件下,把胎盘组织、胎盘蛋白质粉碎成小分子肽,最终成为一种高分散性的组织乳液。

(二)质量控制

1,原料质量

建立羊胎盘原料收购站:

按企业标准在主要牧区建立胎盘收购站,收购站依托大型专业屠宰厂建立,并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和卫生检测设备。

对原料收购地进行评估,以自然疫源地情况、人畜共患病发病率、牲畜死亡率、

流产率、有毒牧草中毒发生率、农药和杀虫剂使用情况、区域流行病和微量元素/矿物质分布情况为主要评估指标,符合条件才能建立收购站。

畜群健康水平评估,评估指标包括:

畜群生产性能、病死率、淘汰率和流产率、主要疫病和流产原因的调查结论、畜群免疫程序、接种密度与免疫标识制度、畜群健康管理程序和兽医服务保障情况等。

屠宰场资质条件评估,构成指标包括:

企业法人资格、企业卫生合格证与卫生保障条件、防疫合格证及防疫条件与人员、检疫制度与人员、治污与环保条件、屠宰作业规程以及屠宰量等。

建立严格的原料收储程序和收储过程管理制度。

原料收购站建立相关的检疫条件,可开展大肠杆菌、细菌总数、霉菌检验和5种病原微生物(结核菌、布氏杆菌、衣原体、口蹄疫病毒、羊痒病病毒)的检验。

2,制造过程的多重灭菌机制

鉴于羊胎盘转移因子是一种最终非灭菌的注射液,在制造过程中建立了多重的灭菌机制,确保产品质量。

胎盘预处理开始前要对胎盘表面进行臭氧消毒(灭菌时间15分钟,臭氧产生>200g/h);

胎盘的改性过程也是胎盘的第二次灭菌过程,因为改性液可产生大量的游离氯和氧,可使多种微生物(细菌、病毒、衣原体及其它微生物)灭活。

裂解过程不仅仅是把胎盘蛋白质变成小分子物质,而且通过高速涡旋细胞裂解器所产生的局域超高压和超力超声波作用,对残存的微生物产生同样的裂解作用,因此,最终产品是无菌的。

超细分离是一个最有效的滤除病原微生物的方法,采用MILIPORE的10K超滤膜技术,可使包括羊痒病病毒和猪细小病毒在内的“小病毒”均有效滤除。

六,安全性评价

1,试验动物性安全试验

选择豚鼠、仔鸡和仔猪作为试验动物,分别进行单剂量(豚鼠:

腹侧皮下注射1ml,仔鸡:

口服1ml,仔猪:

皮下或肌肉注射2ml)和单剂量重复试验(按前述剂量重复给药5次),结果表明,所有试验动物无体温变化,全部健活。

2,过敏试验

用体重350~400g的健康豚鼠6只,隔日腹腔注射羊胎盘转移因子注射液1ml,连续3次。

然后分成2组,分别在第一次注射后第14日及第21日经静脉或肌肉注射羊胎盘转移因子注射液1ml。

静脉注射后15分钟或肌肉注射后2小时内均未出现过敏反应症状。

3,靶动物超剂量重复安全性试验

7日龄鸡和8周龄猪作为试验靶动物,按推荐剂量的2倍量连续给药天,没有体温变化,

且全部健活。

4,半数致死量(LD50值)测定

采用寇氏法。

按等容量法给小白鼠经口灌服不同剂量的供试品,连续8天,剂量分别是:

0.3、0.4、0.5、0.6、0.7、0.8、0.9、1.0ml/只/天。

小鼠未出现异常表现,再按最大剂量(1.0ml/只/天)给药7天,仍未见任何中毒反应。

按logLD50=Xm–I(p–0.5)式计算出LD50值5000mg/kg。

5,试验数据引证

国外的研究表明,按30000mg/kg剂量给药,小白鼠未见死亡,20000mg/kg和10000mg/kg剂量未见动物中毒现象。

七,临床应用研究

(一)免疫增效作用

1,免疫调节作用

仔猪和仔肉鸡临床使用羊胎盘转移因子注射液后,其血液淋巴细胞的转化率分别提高8.21%和8.89%;

2,应用转移因子对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强毒的保护率达60%(第一次攻毒保护)和100%(第二次攻毒保护);转移因子配合鸡新城疫疫苗免疫后,抗体水平(ND-HI)明显提高,减蛋综合症疫苗免疫抗体提高0.7~1.0个滴度,且抗体高峰水平提前出现。

3,转移因子与猪瘟疫苗联合使用后,抗体产生时间提前6~24小时,抗体峰值出现前的抗体滴度水平提高5~10%。

相关的研究还表明,抗体维持时间可延长2~4周。

(二)对病毒性或细菌性感染的防治

1,羊胎盘转移因子注射液用于预防仔猪腹泻和雏鸡下痢,预防组的发病率为0,对照组的发病率分别为4.3%和6.0%。

2,适用于猪瘟和型慢病毒病治疗,如猪传染性胃肠炎,细小病毒病、流行性腹泻、圆环病毒病、伪狂犬病、呼吸与繁殖障碍综合症等,配合各种抗菌素,可有效控制猪大肠杆菌、慢性呼吸道病及其它混合感染。

3,用转移因子治疗鸡新城疫人工感染发病鸡,治愈率77.3%;对流行区未发病鸡进行预防,用药1次,保护率80%,用药2次90%,用药3次,保护率100%。

转移因子治疗鸭病毒性肝炎、小鹅瘟及鸡霉形体和曲霉菌混合感染,分别取得76.8%、75%和77.1%的治愈率。

治疗雏鸡球虫病,治愈率达76.8%。

以上治疗配合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可显著提高治愈率。

(三)对畜禽生产性能的影响

使用本品的母猪,仔猪初生重增加0.13kg;肉仔鸡饲养期内平均增重240.2克,平均日增重提高3.1克;母鸡产蛋率提高4%,种鸡受精率提高3%。

八、临床使用方案

羊胎盘转移因子注射液分为猪用和家禽用产品,每种动物的产品各包括“免疫增效型”和“抗菌抗病毒型”2个产品。

1,猪用免疫增效产品:

本品为纯粹的羊胎盘转移因子注射液,其免疫调节功效显著,因此主要用于:

免疫调节

免疫增效

防止免疫抑制克服免疫耐受

辅助治疗细菌性和病毒性感染

提高机体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