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药学.docx
《生药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药学.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药学
生药学
生药学
是一门以天然来源的、未经加工或经简单加工的、具有医疗或保健作用的植物、动物和矿物为研究对象,研究其质量和变化规律,探讨其资源和可持续利用的科学。
(生药学研究的对象是生药,广义而言,生药、中药、草药、民族药,都是源自自然界的天然药物)
生药的分类
按药用部位分类法
按化学成分分类法
按自然系统分类法
按药理作用或中医功效分类法
其他分类法
生药质量标准
一般包括名称、来源、性状、鉴别、检查、浸出物、含量测定、炮制、性味归经、功能主治、用法用量、注意及贮藏等项。
生药真实性鉴定的方法主要有
来源鉴别、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和DNA分子标记鉴定。
显微鉴定的内容包括组织鉴定、粉末鉴定、和显微化学反应。
理化鉴定有物理常数法、化学反应法、光谱法和色谱法。
生药DNA分子遗传标记鉴定是指通过比较生药间DNA分子遗传多样性差异来鉴别生药基源,确定其学名的方法。
生药化学成分分析:
分光光度法和色谱法是常用方法。
生药中生药内源性有害物质主要为两大类:
肝毒性成分和肾毒性成分。
生药中一类重要的外源性有害物质就是重金属和有害元素,主要有砷、汞、镉、铜、铝等。
生药质量检验的依据
就是各类生药的质量标准,包括法定药品质量标准,临床研究用药品质量标准,暂行或试行药品标准,企业标准。
真菌的营养体一般都是由向四周伸展的分枝丝状体所构成,称菌丝体。
真菌营养体的结构是疏松的,当环境条件不良或繁殖时,菌丝体上的菌丝相互机密地缠结在一起,变态成菌丝组织体。
常见的菌丝组织体有菌核、子座和根状菌索。
茯苓
来源:
本品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
产地:
主产于安徽、云南、湖北、河南等省,以云南产品质量佳,称“云苓”,安徽产量最大,称“安苓”,销往全国并出口。
、
鉴别:
a.取样品价碘化钾,显深红色,加a-萘酚试液及浓硫酸,显橙红至深红色。
b.取粉末加丙酮,加热回流滤过蒸干,残渣加冰醋酸溶解,再加硫酸,显淡红色,后变为淡褐色。
动物药的活性成分
a.氨基酸、多肽、蛋白质类
b.生物碱类毒素(河豚毒素、石房蛤毒素、箭毒蛙碱、沙海葵毒素)
c.甾体类和萜类
d.多不饱和脂肪酸类
e.多糖类
1.蓼科(P186)
形态特征:
草本或灌木,茎叶常膨大。
托叶包于茎节形成托叶鞘。
花两性或单性异株;单被,花被3-6,常花瓣状;子房上位。
瘦果或小坚果,常包于宿存花被内。
化学成分:
蒽醌类、黄酮类、鞣质及各种苷类
▲2.木兰科(P222)
形态特征:
木本,稀藤本体内常具有油细胞。
单叶互生,通常全缘,托叶环(痕)明显。
花单生,辐射对称;花被3基数;雄蕊和雌蕊均多数,螺旋状排列在延长的花托上;子房上位。
聚合蓇葖果或聚合浆果。
化学成分:
挥发油、生物碱类、内酯类和木脂素类
五味子
来源:
本品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的干燥成熟果实,习称“北五味子”。
产地:
主产于辽宁、黑龙江、吉林、河北,内蒙古亦产,销全国各地。
性状:
本品呈不规则球形或扁球形,直径3-5mm。
表面红色、紫色或暗红色,皱缩,显油润;有的表面呈黑红色或出现“白霜”。
果肉柔软,种子1-2,肾形,表面棕黄色,有光泽,种皮薄而脆;果肉气微,味酸;种子破碎后有香气,味辛、微苦。
(可用薄层色谱方法鉴别)
华中五味子(习称“南五味子”)
产地:
甘肃、山西、陕西、河南和湖北
性状:
较小,直径4-6mm,表面棕红色至暗棕色,干瘪,皱缩,果肉常紧贴种子上,无光泽。
▲3.五加科(P296)
形态特征:
木本,稀多年生草本。
叶多互生。
花两性,稀单性或杂性;辐射对称,伞形花序,或再集合成圆锥状或总状复合花序;雄蕊多与花瓣同数而互生,生于花盘边缘,花盘肉质,生于子房顶部;子房下位。
浆果或核果。
化学成分:
皂苷类、黄酮及其苷类、香豆素类。
人参
来源:
本品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干燥根及根茎。
栽培品称“园参”,播种在山林,野生状态下自然生长的又称“林下参”,习称“籽海”。
产地:
园参主产于吉林、辽宁及黑龙江;山参主产于东北三省,量少。
鉴别:
a.取粉末加乙醇振摇过滤蒸干,滴加三氯化锑三氯甲烷饱和溶液,蒸干显紫色。
b.薄层色谱: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和对照色谱相应位置上,分别显相同颜色的斑点或荧光斑点。
4.马兜铃科(P179)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或藤本,单叶互生,叶片多心形或盾形。
花两性,单被,花被下部合生成管状,子房下位或半下位,中轴胎座,蒴果。
化学成分:
菲类化合物、挥发油、生物碱类和黄酮类
5.毛茛科(P198)
形态特征:
草本,叶片多缺刻或分裂,花多两性,雄蕊和心皮多数,分离,常螺旋状排列,子房上位。
聚合瘦果或聚合蓇葖果。
化学成分:
生物碱、毛茛苷和强心苷
6.小檗碱(P213)
形态特征:
草本或小灌木,花两性,辐射对称,萼片与花瓣相似,2-4轮,每轮3片,雄蕊常3-9,常与花瓣对生,子房上位,常1心皮,浆果或蒴果。
化学成分:
异喹啉类生物碱、木脂素类、黄酮类
7.罂粟科(P237)
形态特征:
草本,体内常含乳汁或黄色汁液,花两性,萼片2,早落,花瓣4-6,雄蕊多数,子房上位,1室,侧膜胎座,胚珠多数,蒴果,孔裂或瓣裂。
化学成分:
异喹啉类生物碱
8.十字花科(P242)
形态特征:
草本,植物体内含有辛辣液汁,单叶互生,花两性,花瓣4,十字形排列,雄蕊6,四强,子房上位,由假隔膜分成2室,侧膜胎座。
长角果或短角果。
化学成分:
硫苷及吲哚苷
9.蔷薇科(P250)
形态特征:
单叶或复叶,常具托叶,花两性,辐射对称,花托呈各种类型,凸起、平展或下凹,花萼下部与花托愈合成盘状、杯状、坛状、壶状的萼筒,萼片、花瓣各为5,蓇葖果、瘦果、核果或梨果。
化学成分:
含氰化合物及其苷类、多元酚及其鞣质类、三萜与三萜皂苷、糖及糖醇类、有机酸类。
10.豆科(P259)
形态特征:
根部常有根瘤,叶互生,多为羽状或掌状复叶,多具托叶和叶枕,雄蕊多为10枚,常成二体雄蕊,心皮1,子房上位,1室,边缘胎座。
荚果。
化学成分:
黄酮类化合物、生物碱类化合物、三萜皂苷类化合物、其他类化合物
11.芸香科(P275)
形态特征:
乔木或灌木,叶或果实上常有透明油点,多含挥发油,复叶或单身复叶,花辐射对称,两性,雄蕊与花瓣同数或为其倍数,花盘发达,子房上位,心皮2-5或更多。
蒴果、核果或柑果,稀翅果。
12.伞形科(P306)
形态特征:
草本,常含挥发油而有香气,茎中空,叶柄基部膨大成鞘状,花辐射对称,集成复伞形或单伞形花序,花瓣5,雄蕊5,子房下位,2心皮合生,2室,每室胚珠1,花柱2.果实为双悬果。
化学成分:
挥发油、香豆素、黄酮类
13.唇形科(P339)
形态特征:
多为草本,常含挥发油而有香气,茎四棱,单叶对生,花两性,两侧对称,成轮状聚伞花序,花冠5裂,二唇形,雄蕊通常4枚,2强,子房上位,2心皮合生,4深裂成假4室,花柱着生于4裂子房中央基部。
小坚果4枚。
化学成分:
挥发油、二萜醌类、二萜类、黄酮类、生物碱类
14.菊科(P383)
形态特征:
草本,稀木本,花密集成头状花序,外有由一层或数层总苞片所组成的总苞围绕,花萼退化成冠毛状、鳞片状、刺状或缺如,花冠管状、舌状或假舌状,头状花序中的小花有异型或同型;花药结合成聚药雄蕊,连成管状包在花柱外面,子房下位,2心皮1室,1枚倒生胚珠,猪头2裂。
瘦果。
化学成分:
挥发油、多烯炔衍生物类、黄酮类、生物碱类、萜类及倍半萜内酯类、香豆素类
15.天南星科(P408)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叶柄基部常具膜质鞘,叶脉网状,花小,单性或两性,成无柄肉穗花序,具佛焰苞,单性花同株或异株,子房上位。
浆果,密集于花序轴上。
化学成分:
生物碱、挥发油、倍半萜类、皂苷、氨基酸、甾醇类、黄酮类、氰苷、聚糖类等。
16.百合科(P417)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稀灌木或亚灌木,常具鳞茎或根茎,花两性,辐射对称,花被片6,花瓣状,排成两轮,雄蕊通常6枚,子房上位,3心皮合成3心室。
蒴果或浆果。
化学成分:
强心苷、甾体皂苷、甾体生物碱、以及甾体苷类生物碱
17.兰科(P446)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花多两性,两侧对称,花被片6,排成2轮,外轮3枚为萼片,花瓣状;内轮3枚花被片,两侧的为花瓣,中央一瓣称唇瓣,常特化成各种形状;雄蕊与花柱、柱头完全愈合成蕊柱;能育雄蕊通常一枚,花粉粒黏结成花粉块;雌蕊子房下位,3心皮,1室,侧膜胎座。
蒴果,种子极多,微小粉状。
化学成分:
酚苷类、生物碱类和黏液汁、黄酮类、挥发油、甾醇类。
18.裸子植物(P174)
化学成分:
黄酮类和生物碱类
麻黄科麻黄
来源:
本品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中麻黄或木贼麻黄的干燥草质茎。
产地:
草麻黄主产于河北、山西、内蒙、新疆,中麻黄主产于甘肃、青海、内蒙,木贼麻黄主产于山西、甘肃、宁夏、河北、内蒙、新疆等地。
草麻黄产量大,中麻黄次之,两者多混用,木贼麻黄产量小。
鉴别:
a.粉末微量升华,得细小针状或颗粒状结晶。
b.取粉末加水与稀盐酸煮沸滤过,加氨试液呈碱性,再加三氯甲烷振摇提取,分两试管,一试管加氨制氯化铜与二硫化碳振摇静置,三氯甲烷层显深黄色;另一管空白,以三氯甲烷代替二硫化碳,振摇后三氯甲烷层无色或显微黄色。
c.薄层色谱P177
翻译药名
大黄:
Radix/RhizomaRhei黄连:
RhizomaCoptidis延胡索:
RhizomaCorydalis乌头:
RadixAconiti人参:
Radix/RhizomaGinseng三七:
Radix/RhizomaNotoginseng
薄荷:
HerbaMenthae菊花:
FlosChrysanthemi半夏:
RhizomaPinelliae甘草:
Radix/RhizomaGlycyrrhizae
生药中各类成分定性定量分析
▲1.黄酮类(鉴别反应及所用试剂和产生的现象)
盐酸—镁粉还原反应:
用乙醇或甲醇温浸提取,黄酮醇类显红-紫红色,黄酮类显橙色
金属盐类试剂的络和反应:
黄酮类成分和铝盐、镁盐、铅盐、锆盐等试剂反应,生成有色的络合物,常用试剂有三氯化铝、醋酸铅、醋酸镁和二氯氧化锆等。
与铝盐络合,用乙醇或甲醇提取后加三氯化铝甲醇液,显黄色;与铅盐络合,加中性或碱性醋酸铅试剂,产生黄色、红色或橙红色沉淀;与镁盐络合,用乙醇或甲醇提取液,滴于滤纸上吹干后喷雾醋酸镁甲醇试剂,置紫外光下观察黄酮、黄酮醇类和异黄酮类显黄色、橙色或棕色,二氢黄酮显天蓝色荧光;与锆盐络合,用乙醇或甲醇提取液加二氯氧化锆甲醇液,黄酮醇类显黄色。
2.蒽醌类
与碱的显色反应:
羟基蒽醌类能溶解于碱溶液中而显红色或紫红色,加酸后颜色消失,若再加碱又显红色。
Boorntrager’s反应:
生药加碱的红色溶液,加盐酸转为黄色,加乙醚溶液分层,乙醚层显黄色,分离乙醚层加碱,水层显红色。
醋酸镁反应:
取生药的乙醇浸出液于试管中,加醋酸镁甲醇液,加热片刻即可显色。
3皂苷类
泡沫反应:
取粉末加水煮沸后,将滤液置于试管后强烈振荡,如产生持久性泡沫即为阳性反应。
溶血试验:
生药水浸液,加氯化钠溶液及红细胞悬浮液,摇匀可见透明红色。
显色反应(下面小点应该不重要吧)
a.醋酐—硫酸反应:
取滤液蒸干后加醋酐溶解残渣,再加硫酸,两液交界处有紫红色环。
b.浓硫酸反应:
取滤液蒸干后加浓硫酸,出现由黄—红—紫色或绿褐色变化。
c.芳香醛—硫酸或高氯酸反应:
常用试剂有香草醛及对-二甲氨基苯甲酸。
d.Frobde反应:
取滤液蒸干后加Frobde试剂,溶液呈橘红至紫黑色。
▲4.生物碱类
沉淀反应
a.碘化铋钾试剂:
酸性溶液中与生物碱反应生成橘红色沉淀
b.碘—碘化钾试剂:
酸性溶液中与生物碱反应生成棕红色沉淀
c.碘化汞钾试剂:
酸性溶液中与生物碱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或黄白色沉淀
d.硅钨酸试剂:
酸性溶液中与生物碱反应生成灰白色沉淀
e.苦味酸试剂:
中性溶液中与生物碱反应生成淡黄色沉淀
显色反应:
常用显色剂有甲醛—浓硫酸试剂、钼酸铵—浓硫酸溶液和矾酸铵—浓硫酸溶液
5.强心苷类
a—去氧糖的显色反应
Keller—kilianni反应:
取生药加乙醇回流滤过蒸干,残渣溶于三氯化铁-冰醋酸后再加入浓硫酸,溶液上层呈蓝色至蓝绿色,二液交界处呈棕色。
对二甲氨基苯甲醛反应:
将有a—去氧糖组成的强心苷醇溶液滴在纸上干燥后喷对二甲氨基苯甲醛试剂,加热显灰红色斑点。
△6.挥发油类
挥发油为多种类型成分的混合物,基本组成为脂肪族、芳香族和萜类化合物。
挥发油在醇中的溶解度可以检查挥发油的纯度;挥发油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大多挥发油具有光学活性,挥发油中主成分的含量和旋光度有一定的比例关系;挥发油都有强的折光性。
生药学
2011年自考生药学大纲目录2011年自考生药学大纲目录<<隐藏窗体顶端
窗体底端
第一篇总论
绪论
一、生药学的研究内容及任务
二、我国古代重要本草著作简介
三、生药学的起源与我国生药学的发展第一章生药的分类与记载
第一节生药的分类
第二节生药的记载
一、记载项目
二、生药的拉丁名
第二章生药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合成第一节生物的初生代谢产物与次生代谢产物
第二节生药的化学成分
一、糖类及苷类
二、皂苷类
三、强心苷类
四、生物碱类
五、醌类
六、香豆素类
七、黄酮类
八、萜类
九、挥发油类
十、木脂素类
十一其他成分
第三节化学成分的生源与生物合成一、概述
二、生源与生物合成研究的基本方法三、基本生源生物合成途径
第三章生药的鉴定
第一节生药鉴定的意义
第二节生药鉴定的一般程序与方法一、生药的取样
二、生药的常规检查
三、生药的限量检查
第三节生药的原植物鉴定
第四节生药的性状鉴定
第五节生药的显微鉴定
一、显微鉴定的方法
二、显微鉴定的要点
三、中成药的显微鉴定
四、扫描电镜等的应用
第六节生药的理化鉴定
一、物理常数
二、一般理化鉴定
三、色谱法
四、分光光度法
第七节DNA分子标记鉴定
一、DNA分子标记技术的方法和原理二、DNA分子标记技术在生药鉴定中的应用
第四章生药的采收、加工和贮藏
第一节生药的采收
一、采收期的确定
二、一般采收原则
三、采收方法
四、采收中注意事项
第二节生药的产地加工
一、产地加工的目的
二、产地加工的任务
三、产地加工的方法
四、各类生药的产地加工
第三节各类生药的贮藏和保管
第五章中药材的炮制
第一节中药材炮制的发展概况
第二节中药材炮制的目的
一、提高净度
二、增强药物疗效
三、消除或降低药物毒性或副作用
四、改变或缓和药物性能
五、改变或增强药物作用的部位和趋向六、矫味矫臭
七、便于调剂制剂
八、利于贮运
第三节中药材炮制的方法
一、一般修制
二、水制
三、火制
四、水火共制
五、其他炮制法
第四节中药材炮制的机制
第六章生药质量标准的制订与控制
第一节影响生药品质的因素
一、自然因素对生药品质的影响
二、人为因素对生药品质的影响
第二节生药质量的控制与生药质量标准的制订
一、生药质量控制的依据
二、生药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三、生药质量标准的制订
第三节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一、我国《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简介
二、世界卫生组织《药用植物优良种植及采收规范(GACP)指导原则》及日本和欧洲的GACP和GAP简介
第七章生药资源的开发与可持续利用
第一节我国生药资源概况
第二节生药资源开发的层次与途径
第三节中药和天然药物的开发
一、中药及天然药物开发的意义
二、中药、天然药物注册分类及说明
三、中药、天然药物研究、注册的程序及要求
第四节天然保健食品的开发
一、概述
二、保健食品的适用范围与要求
三、国产保健食品的申报
第五节海洋生药资源的开发利用
一、海洋生药的发展概况
二、海洋生物的活性成分及应用
第六节生药活性成分的高通量筛选
第二篇各论
第八章藻、菌类生药
第一节藻类昆布海藻
第二节菌类冬虫夏草茯苓灵芝
第九章蕨类生药锦马贯众骨碎补
第十章裸子植物类生药
一、银杏科银杏叶(附:
白果)
二、松科松花粉(附:
松香)
三、柏科侧柏叶(附:
柏子仁)
四、三尖杉科三尖杉
五、红豆杉科(紫杉科)紫杉
六、麻黄科麻黄
第十一章被子植物类生药
第一节双子叶植物纲
一、桑科火麻仁(附:
大麻)桑白皮(附:
桑椹)
二、马兜铃科细辛马兜铃(附:
天仙藤)三、蓼科大黄何首乌虎杖
四、苋科牛膝
五、石竹科银柴胡王不留行
六、毛茛科黄连川乌白芍威灵仙
七、小檗科淫羊藿三颗针
八、木通科木通
九、防己科防己北豆根
十、木兰科厚朴辛夷五味子
十一、樟科肉桂乌药
十二、罂粟科延胡索阿片
十三、十字花科板蓝根芥子
十四、景天科红景天垂盆草
十五、杜仲科杜仲
十六、蔷薇科山楂苦杏仁木瓜枇杷叶十七、豆科黄芪甘草葛根番泻叶山豆根
十八、芸香科黄柏枳实白鲜皮
十九、橄榄科乳香没药
二十、楝科川楝子
二十一、远志科远志
二十二、大戟科京大戟巴豆狼毒
二十三、漆树科五倍子
二十四、卫矛科雷公藤
二十五、鼠李科大枣酸枣仁
二十六、藤黄科贯叶金丝桃
二十七、瑞香科沉香芫花
二十八、使君子科使君子诃子
二十九、桃金娘科丁香
三十、五加科人参三七五加皮刺五加三十一、伞形科当归柴胡川穹白芷小茴香
三十二、山茱萸科山茱萸
三十三、木犀科秦皮连翘
三十四、马钱科马钱子
三十五、龙胆科龙胆秦氿
三十六、夹竹桃科萝芙木
三十七、萝藦科香加皮白薇
三十八、旋花科菟丝子牵牛子
三十九、紫草科紫草
四十、唇形科薄荷黄芪丹参益母草紫苏叶广藿香
四十一、茄科洋金花枸杞子
四十二、玄参科地黄玄参毛花洋地黄叶四十三、茜草科钩藤栀子
四十四、忍冬科金银花
四十五、败酱科甘松缬草
四十六、葫芦科天花粉瓜蒌
四十七、桔梗科桔梗党参南沙参半边莲
四十八、菊科青蒿红花苍术木香茵陈菊花
第二节单子叶植物纲
四十九、香蒲科蒲黄
五十、泽泻科泽泻
五十一、禾本科薏苡仁白茅根
五十二、莎草科香附
五十三、棕榈科槟榔血竭
五十四、天南星科半夏天南星
五十五、百部科百部
五十六、百合科川贝母麦冬芦荟知母五十七、薯蓣科穿山龙山药
五十八、鸢尾科西红花
五十九、姜科砂仁莪术豆蔻草果
六十、兰科天麻石斛白及
第十二章动物类生药
第一节动物类生药概论
一、动物体的基本结构与个体发育常用术语
二、动物的命名与分类
三、动物类生药的分类
四、动物类生药的活性成分
第二节重要生药
全蝎鹿茸麝香牛黄蟾酥地龙水蛭珍珠海螵蛸桑螵蛸僵蚕斑蝥龟甲蛤蚧阿胶羚羊角哈蟆油
第十三章矿物类生药
第一节概述
一、矿物的性质
二、矿物类生药的鉴定
第二节矿物类生药
一、重要矿物类生药的分类
二、重要矿物类生药朱砂芒硝石膏雄黄滑石信石(砒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