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核心素养评价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732937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443.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核心素养评价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核心素养评价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核心素养评价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核心素养评价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核心素养评价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核心素养评价语文试题.docx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核心素养评价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核心素养评价语文试题.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核心素养评价语文试题.docx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核心素养评价语文试题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核心素养评价语文试题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各句中按意思划分朗读节奏有误的一项()

A.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B.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C.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D.元方时∕年七岁

2.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B.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C.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D.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3.下列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孟子》二章)

这些人怎么能够称为大丈夫呢?

B.使人称谢:

“皇帝敬劳将军。

”                       (《周亚夫军细柳》司马迁)

派人表示感谢说:

“皇帝敬重地慰劳将军。

C.甚矣,汝之不惠!

                                    (《列子▪汤问》)

你也太不聪明了!

D.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孟子》二章)

这之后就明白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

4.下列句子中没有别字的一项是()

A.对于过去,我没有沉缅不前;对于未来,我也没有焦急烦恼、不知所措。

B.断壁残垣的废墟前,多亏了医生的妙手回春,让受伤的老人得以恢复,也让如坐针毡的家属们松了一口气。

C.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籍。

D.整个村子周围林荫遮天敝日,新建的环村路将整个村庄围成一圈,各具特色的农户家庭装饰别致窗明几净。

5.下列加点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夕日欲颓(坠落)                  鸢飞戾天者(叫)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是)

B.不见曦月(日光,文中指太阳)      从流飘荡(跟、随)

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

C.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和)            良多趣味(甚,很)

蝉则千转不穷(同“啭”,鸟鸣,文中指蝉鸣)

D.四时俱备(都)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寒冷的树)

二、文言文阅读

比较阅读甲文《答谢中书书》和乙文《记承天寺夜游》,完成小题。

(甲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

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6.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标出停顿。

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7.解释下列字词。

(1)晓雾将歇    歇:

 

(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与:

(3)怀民亦未寝     寝: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沉鳞竞跃。

(2)相与步于中庭。

9.填空。

(1)甲文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乙文写景的名句是“__________”。

(2)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甲文描绘了“□□之美”,乙文描写了“□□之美”。

但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甲文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乙文则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文中“__________”的语句中。

三、情景默写

10.用古诗文原句填空。

(1)-(5)题必做,(6)(7)(8)三题题选做一题)

(1)庭下如积水空明,                    ,盖竹柏影也。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2)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仲淹《渔家傲》)

(3)忽如一夜春风来,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无可奈何花落去,            。

(晏殊《浣溪沙》)

(5)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一诗中“            ,            ”两句,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情厚谊的不朽名句。

(6)陆游《游山西村》一诗中“                 ,                ”两句现在常用来形容进入一个别有天地的境界,富有哲理,给人启迪。

(7)新世代的中学生应志存高远,在成功与挫折面前努力保持一种“                 ,                 ”的良好心态。

(《岳阳楼记》)。

(8)幸福是白居易“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的流连忘返;幸福是孟浩然与农家朋友相聚时“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的悠闲自得,幸福是杜甫“                 ,                 ”的美好愿望。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四、课外阅读

文言文阅读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近腊月下,景气和畅,故山殊可过。

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憩感配寺,与山僧饭讫而去。

北涉玄灞,清月映郭。

夜登华子冈,辋水沧涟,与月上下。

寒山远火,明灭林外。

深巷寒犬,吠声如豹。

村墟夜春,复与疏钟相间。

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

非子天机清炒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

然是中有深趣矣!

无忽。

因驮黄檗人往,不一。

山中人王维白。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故山殊可过

(2)憩感配寺

(3)与山僧饭讫而去

(4)北涉玄灞

(5)多思曩昔

(6)倘能从我游乎

12.辨析下列多义词的含义。

(1)下:

近腊月下

与月上下

(2)之:

斯之不远

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1)辋水沦涟,与月上下。

(2)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3)非子天机清炒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

14.下列能表现冬日清丽的一组句子是()

①清月映郭   ②辋水沦涟,与月上下   ③景气和畅   ④露湿青皋   ⑤步仄径,临清流也

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①②③

D.③④⑤

15.在这封书信中,第二自然段是从哪些角度写景的?

试举例说明。

16.试概括每一自然段的大意。

草书大王

张丞相好草书而不工。

当时流辈①皆讥笑之。

丞相自若也②。

一日得句③,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

使侄录之。

当波险处④,侄罔然而止。

执所书问曰:

“此何字也?

”丞相熟视久之,并不自识。

诟其侄曰⑤:

“汝胡不早问⑥,致余忘之。

注:

①流辈:

人们。

②自若:

像自己原来的样子,不变常态。

③得句:

得到佳句。

④波险处:

书法中笔画怪诞的地方。

⑤诟(ɡòu):

责骂。

⑥胡:

为什么。

17.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1)张丞相好草书而不工________

(2)使侄录之________

(3)侄罔然而止________

(4)执所书问曰________

18.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

(1)皆讥笑之________

(2)诟其侄曰________

(3)汝胡不早问________

(4)致余忘之________

19.翻译下列句子。

(1)此何字也?

(2)丞相熟视久之,并不自识。

20.这则故事中该责怪的人是谁?

为什么?

五、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21.全诗以“_____”为线索,从孤山寺起,至_____________终,写出了早春美景给游人带来的喜悦之情。

22.下面对这首诗歌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了诗人所看到的山光水色,勾勒出西湖早春的轮廓。

B.颔联写春行仰观所见,侧重写禽鸟,莺歌燕舞,生机动人。

C.颈联写春行俯察所见,侧重写花草,繁花似锦,春草茂盛。

D.尾联以“最爱”和“行不足”直抒诗人对西湖的喜爱深情。

六、语言表达

2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人们常把金钱称作万恶之源,照我看,这是错怪了金钱。

钱本身在道德上是中性的,谈不上善恶。

毛病不是出在钱上,_______。

可怕的不是钱,而是贪欲,即一种对钱贪得无厌的占有态度。

当然,钱可能会刺激起贪欲,_______。

无论在钱多钱少的人中,都有贪者,也都有不贪者。

所以,________。

七、作文

24.请以“这里,也是我的舞台”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④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二、文言文阅读

1、

三、情景默写

1、

四、课外阅读

1、

2、

五、诗歌鉴赏

1、

六、语言表达

1、

七、作文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