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古代汉语试题库.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721614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8.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古代汉语试题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考研古代汉语试题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考研古代汉语试题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考研古代汉语试题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考研古代汉语试题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考研古代汉语试题库.docx

《考研古代汉语试题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古代汉语试题库.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考研古代汉语试题库.docx

考研古代汉语试题库

考研古代汉语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句中,“之”用作指示代词的一句是()

A曰:

否,以票易之。

B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

C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

D此车一人殿之,可以成事.

2、下列句中,“其"作人称代词的一句是()

A子曰: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B若之何其以病败君之大事也?

C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D其巫,老女子也,已年七十。

3、下列句中,“所"字结构表示动作对象的一句是()

A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B彼兵者,所以禁暴除害也。

C诺,恣君之所使之。

D其人—一为具言所闻。

4、下列句中,“见"表示对他人行为的接受,有指代宾语作用的一句是()

A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B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

C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D厚者为戮,薄者见疑.5、下列句中,“相”表示一方发出动作、另一方接受动作的偏指关系的一句是()

A子敬,孤持鞍下马相迎,足以显卿未?

B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C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D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6、下列句中,“其"表示祈使语气的一句是()

A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B吾子其无废先君之功!

C余登箕山,其上盖有许由冢云。

D一之为甚,其可再乎?

7、下列句中,“以”用作连词,表示后一项动作是前一项动作的目的或结果的一句是()

A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B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C卫鞅伏甲士而袭虏魏公子卬,因攻其车,尽破之以归秦。

D信喜,谓漂母曰:

“吾必有以重报母。

8、下列句中,“为”作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服务对象的一句是()

A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

B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C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D寡君使群臣为鲁、卫请,且无令舆师陷入君地。

9、下列句中,“然”作连词,表示转折的一句是()

A自始合,苟有险,余必下推车。

子岂识之?

然子病矣。

B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C鞅复见孝公,益愈,然而未中旨.D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10、下列句中,“则”作连词,表示后项的行为、情况是前项动作施事者未曾料到、一般译为“原来已经”的一句是()

A东道之不通,则是康公绝我好也。

B于是至则围王离。

C欲速则不达。

D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

11、下列句中,“而”作连词,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表示转折意味的一句是()

A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B相鼠有皮,人而无仪。

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C子而思报父母之仇,臣而思报君之雠,其有敢不尽力者乎?

D子产而死,谁其嗣之?

12、在“滕君,则诚贤君()”和“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句中,括号里使用的句末语气词应该依次是()

A也,焉B矣,焉C矣,也D耳,矣

13、在“晋国,天下莫强()”和“孟尝君问:

‘冯公有亲()?

'”句中,括号里使用的句末语气词应该依次是()

A也,乎B焉,哉C焉,乎D矣,与

14、在下列句中,“与”作为句中语气词表示顿宕舒缓语气的一句是()

A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

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

B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

求之与,抑与之与?

C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D谁与,哭者?

15、下列句中,“甚"做副词、表示程度高的一句是()

A太后曰:

“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

”对曰:

“甚于妇人。

B甚雨及之,楚师多冻。

C苛政暴吏,甚于虎也。

D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16、下列句子中,有名词意动用法的是()

A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B外黄富人女,甚美,庸奴其夫。

C吾见申叔,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

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17、下列句子中,数词作状语的句子是()

A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

B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C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D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18、下列句子中,有形容词的使动用法的是()

A春风风人,春雨雨人.B其为书,处则充栋宇,出则汗牛马。

C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D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

19、“宝珠玉者,殃必及身",其中“宝”是()A形容词的意动用法B形容词的使动用法C名词的意动用法D名词的使动用法

20、“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其中“美”是()A名词的意动用法B名词的使动用法C形容词的意动用法D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21、“兵破于陈涉,地夺于刘氏.”中的“于”字是()

A介词,引介动作行为的发出者B连词,连接动词与宾语C介词,引介动作行为的承受者D句中语气词,可不译

22、“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中的“从”与下面()中的加点字同属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

A焉用亡郑以陪邻?

B昔者周公朝诸侯于明堂.C驴不胜怒,蹄之。

D孟尝君客我。

23、“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

"中的“见”与下面()中的加点字同属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

A今京不度,非制也。

B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而后私仇也。

C晋侯饮赵盾酒。

D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24、下列各句的加点字用法独特的一句是()

A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之所以兴隆也.B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

C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

D从左右,皆肘之.

25、下列四种说法中,正确的有()

A在古代汉语里,实际上没有用作主语的第三人称代词.B在古代汉语里,人称代词比现代汉语用得多些。

C在古代汉语里,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的规律,比疑问句代词宾语前置的规律要严格些。

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中的“再”是副词,意思是“又一次”。

26、下列四种说法中,错误的有()

A在古代汉语里,否定副词“非”否定的不只是后面的动词,而是后面的整个谓语,如“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B在古代汉语里,“而”字经常连接名词或名词性词组,如“不耕而食,不蚕而衣。

C“所以”在古代汉语里是连词吗?

──不是,是代词加介词.如“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就中正也。

”中的“所以”不能解释成现代汉语的“因此”.

D在古代汉语里,第三人称代词有“其”、“之”,“其”用作定语,“之"用作宾语。

如“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27、“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句中的“与"是()A作连词B作介词C作动词D读去声

28、下列各句中含名词性“所”字结构的有()A不如早为之所。

B诺,咨君之所使之。

C从弟子女十人所。

D伐木所所。

29、“不介马而驰之”中的“而"字是()A结构助词B逆接连词C顺接连词D句中语气词

30、“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句中的()

A“之”是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于”是介词,介绍来源。

B“之”无任何意义,只起凑足音节的作用;“于”是介词,介绍被支配的对象。

C“之”是代词,复指“媪";“于”是介词,介绍对象。

D“之”是结构助词,作用是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于"是介词,介绍比较的对象。

31、下列句子中,有名词用作使动的一句是()

A齐桓公合诸侯而国异姓。

B必将富之贵之,敬之誉之。

C公曰:

“良医也。

”厚为之礼而归之。

D孟尝君客我。

32、下列句中,有名词用作意动的一句是()

A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B吾见申叔,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

C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D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碗、瘘、疠。

33、下列句中,有形容词用作一般动词的是()

A宣子说,乃轻币。

B嫂曰:

“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

”C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D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34、下列句子,属于不及物动词用作使动的一句是()

A庄公寤生,惊姜氏。

B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C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

D楚左尹项伯者,素善留侯张良.

35、下列句子,属于名词做状语表示行为工具的一句是()

A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固主上所戏弄,倡优畜之,流俗之所轻也。

B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扶而道苦之。

C太祖累书呼,有敕郡县发遣。

D秦军降诸侯,诸侯吏卒乘胜,多奴虏使之。

36、下列句子,属于名词做状语表示行为的依据的一句是()

A失期,法皆斩.B射之,豕人立而啼.C乃丹书帛曰:

“陈胜王.”D沛公欲王关中.

37、下列句子,属于名词做状语表示比喻的一句是()A曹公,豺虎也。

B尔欲吴王我乎?

C友风而子雨。

D天下云集而响应。

38、下列句子,属于名词做状语表示对人的态度的一句是()

A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

B尔三人当父事丞相。

C射之,豕人立而啼。

D齐桓公妻之,有马二十乘。

39、下列句子,属于名词做状语表示方位或处所的一句是()

A楚以故不能过荥阳而西.B沛公欲王关中。

C卫鞅复见孝公,公与语,不自知膝之前于席也。

D横历天下,庭说诸侯之王。

40、《论语·微子》: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句中的“食”字,是().

 

A不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B及物动词的意动用法C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D及物动词的一般用法

41、《史记·项羽本纪》: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句中的“方”是一个()副词。

A时间B范围C程度D语气

42、《论语·季氏》: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句中介词“于”的用法是引进()。

 

A行为的对象B行为的主动者C比较的对象D行为的地点

43、()句中的“以"是一个连词,表示两项动作连续性的时间关系。

A《论语·述而》: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B《左传·成公二年》:

“自始合,而矢贯余手及肘,余折以御。

"

C《商君书·开塞》:

“古之民朴以厚,今之民巧以伪。

”D《淮南子·览冥》:

“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

44、《山海经·海外北经》:

“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句中的“道”是()。

A名词的使动用法B名词的意动用法C名词用作动词D名词作状语

45、在“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句中,“之”字的语法分析正确的是()

A指示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这”B人称代词,在句中作前置的宾语

C连接主语和谓语,构成名词性词组D动词,相当于现代汉语“到”

46、在下列句子中,用“其"表示祈使语气的句子是()

A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

B今弗爱其子,安能爱君?

C若之何其以病败君之大事也?

D呜呼!

其信然耶?

其梦耶?

47、下列句子中有及物动词使动用法的是:

()

A昔者周公朝诸侯于明堂.B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C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D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48、下列句子,“是"作为系词表示判断的一句是()

A是社稷之臣也.B此是何种也?

C主爵都尉汲黯是魏其。

D是炎帝之少女。

49、下列判断句,表示造成某种结果的原因的一句是()

A良庖岁更刀,割也:

族庖月更刀,折也。

B夫战,勇气也。

C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D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

50、下列句子,属于用介词“于”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的一句是()

A子以君师辱于敝邑。

B既而大叔命西部北鄙贰于己.C百里奚举于市。

D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51、下列句子,“乎”用作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的一句是()

A志乎古,必遗乎今.B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C鸡鸣狗吠相闻,而达乎四境。

D或问乎曾西曰:

“吾子与子路孰贤?

52、下列句子,“见”作为被动助动词的一句是()

A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B吾有笔在卿处多年,可以见还C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D昔者弥子瑕见爱于卫君。

53、下列句子,属于用代词复指的宾语前置句的是()

A大哉,尧之为君!

B是以肠一日而九回。

C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D岂不榖是为?

先君之好是继。

54、下列句子,属于疑问代词作动词宾语而前置的是()

A《诗》曰:

“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

B姜氏何厌之有?

C取妻如之何?

必告父母.D臣实不才,又谁敢怨?

55、下列句子,属于否定句代词作宾语而前置的是()

A取妻如何?

匪媒不得.B虽使五尺之童之市,莫之或欺.

C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D侨闻为国非不能事大字小之难,无礼以定其位之患。

56、下列句子中,“之”用作代词,复指前置宾语的一句是()

A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B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C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吾以子为异之问,曾由与求之问。

57、下列句中,“见"字的用法与其他几句不同的一句是()

A单为临淄市掾,不见知。

B城中人见齐诸降者尽劓,皆怒,坚守惟恐见得。

C今岁饑民贫,士卒食芋菽,军无见粮。

D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58、下列句中,有名词作状语表示所凭借工具的是()

A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B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

C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

D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

59、下列句子,属于形容词活用为使动用法的是()

A五年卒亡其国。

B故不如先斗秦赵。

C梁以此奇籍.D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60、下列句子,属于被动句式的是()

A收族陵家.为世大戮。

B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为见?

C见犯乃死,重负国.

D终不得归汉,空自苦无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

61、《荀子·王制》: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这一判断的主语和谓语之间,在意义上所表示的是(

)。

A类属关系B等同关系C比喻D某种结果的原因

62、下面各句中的()中,包含有被动句。

A宓子不可为.B蔓草犹不除,况君之宠弟乎?

C四年春,齐桓公以诸侯之师侵蔡.D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63、下列各句中()是判断句.

A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

B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C宅边有五柳树。

D是谓小康。

64、下列各句中,被动句是()

A君哉,舜也!

B陈良,楚产也C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D戎狄是膺,荆舒是惩.

65、下列句子,属于介词宾语前置的一句是()

A彼且奚适也?

B彼且恶乎待哉?

C之二虫又何知?

D去以六月息者也。

66、下列句子,具有名词作状语表示“按照"、“依据”的意思的一句是()

A秋水时至,百川灌河.B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C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D夫山居而谷汲者,膢腊而相遗以水.

67、下列句子,属于双宾语句的一句是()

A免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B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曰有巢氏。

C禹之王天下也,身执耒锸以为民先。

D论世之事,因为之备。

68、下列句中的“于”,用于表示被动的一句是()

A天下之水,莫大于海.B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C虽监门之服养不亏于此矣。

D故事因于世,而备适于事。

69、下列句子,属于用代词复指的宾语前置句的一句是()

A野语有之曰: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B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

C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

D是以仁之于让也,轻辞古之天子,难去今之县令者,薄厚之实异也。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句中,有“之”用作人称代词的是()

A之二虫又何知?

B或相倍蓰,或相什伯,子比而同之,是乱天下也。

C《诗》曰:

“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其是之谓乎?

D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

请以遗之。

E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2、下列句中,有疑问代词充当前置宾语的句子是()

A天下一家,何土非君?

B彼且奚适也?

C客胡为若此?

D悠悠苍天,曷其有极?

E沛公安在?

3、下列句中,“诸”相当于“之于”合音的是()

A冉有问:

“闻斯行诸?

”B文王之囿方七十里,不识有诸?

C诸将后应者,臣请剑斩之.D公伐诸鄙。

E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4、下列句中,“若"用作人称代词的是()

A子曰:

“君子哉若人!

尚德哉若人!

”B若为庸耕,何富贵也?

C吾翁即若翁。

D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

E若不趣降汉,汉今虏若。

5、下列句中,“其”用作语气词的是()

A《诗》曰:

“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其是之谓乎?

B一之为甚,其可再乎?

C若之何其以病败君之大事也?

D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E安陵君其许寡人!

6、下列句中,“于”作介词,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对象的是()

A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

B于齐国之士,吾必以仲子为巨擘焉。

C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D沛公曰:

“孰与君少长?

”良曰:

“长于臣.”E请句践女女于士,大夫女女于大夫。

7、下列句中,“乎”用作介词的是()

A或问乎曾西日:

“吾子与子路孰贤?

”B江汉以濯之,秋阳以暴之,皓皓乎不可尚已!

C鸡鸣狗吠相闻,而达乎四境。

D万尝与庄公战,获乎庄公.E志乎古,必遗乎今.

8、下列句子,“以”用作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条件、依据、标准的是()

A赏以春夏,刑以秋冬.B今以三寸舌为帝者师.

C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D项梁乃以八千人渡江而西。

E寿毕,请以剑舞。

9、下列句中,“为”作介词的句子是()

A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B不足为外人道也.C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D淮阴人为余言,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

E谁为为之?

孰令听之?

10、下列句中,“与”作介词,引进比较的对象的句子是()

A受时与治世同,而殃祸与治世异.B吾与徐公孰美?

C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

D吾与女弗如也。

E与人刃我,宁自刃.

11、下列句子,“而"连接名词性词语,表示说明事理或描写性状的是()

A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B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

C蟹六跪而二螯。

D今夫蜀,西辟之国,而戎狄之长也。

E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王异母弟也。

12、下列句子,连词“而”和“以"用以连接状语和动词中心语的是()

A早夜以思,去其不如周公者。

B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C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D长驱到齐,晨而求见。

E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

13、下列句中,“也”作为句中语气词表示提顿语气,有提示下文,起舒缓节奏作用的是()

A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B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C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D狐曰:

“子无敢食我也。

天帝使我掌百兽。

”E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14、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做副词、表示“已经”意思的句子是()

A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

B孟尝君曾待客夜饮.C既克,公问其故。

D既来之,则安之。

E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15、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为副词并表示“将要”意义的句子是()

A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B此时鲁仲连适游赵。

C行略定秦地.

D三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E乘累捷之势,击垂亡之国,何患不克!

16、下列句中,有及物动词用作使动的是()

A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B项伯杀人,臣活之。

C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D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E饮余马于咸池,总余辔于扶桑.

17、下列句中,有形容词用作使动的是()

A嫂曰:

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

B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C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D达其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

E宣子说,乃轻币。

18、下列句中,有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的是()

A今欲并天下,……制海内,子元元,臣诸侯,非兵不可。

B利则西侵秦,病则东收地。

C瓜时而往,曰:

“及瓜而代.”

D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自楚之滕,踵门而告文公。

E收其货宝妇女而东。

19、下列句子,有形容词用作一般动词的是()

A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B令尹子兰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C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D益烈山泽而焚之。

E楚左尹项伯者,素善留侯张良。

20、“之"用作代词的是()

A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B所以谴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C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D之二虫又何知?

E父母唯其疾之忧。

21、“所字结构"是()

A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B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C敌船为火所焚。

D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E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22、“以”字用作连词的是()

A古人思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B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

C苟无岁,何以有民?

苟无民,何以有君?

D嘱予作文以记之.E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

23、下列句子,属于名词活用作一般动词的是()

A毋妄言,族矣!

B梁以此奇籍。

C章邯军其南,筑甬道而输之粟。

D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

E夫披坚执锐,义不如公.

24、下列句子,属于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的是()

A三分关中,王秦降将以距塞汉王。

B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C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

D马童面之,指王翳曰:

“此项王也.”E项王军壁垓下。

25、下列句子,属于形容词用作意动的是()

A田单曰:

“子勿言也。

”因师之。

B项伯杀人,臣活之.C飞鸟悉翔舞城中下食.燕人怪之。

D梁以此奇籍。

E燕既尽降齐城,唯独莒、即墨不下。

26、下列句中,有宾语前置现象的句子是()。

A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B彼且奚适也。

C言偃在侧曰:

“君子何叹?

D闻道百,以为莫已若者,我之谓也。

E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或欺.

27、下列句子,属于判断句的是()

A余为伯儵。

B相如素贱人.C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D夫始如处女,逼人开户;后如脱兔,遭不及距,其田单之谓邪?

E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

28、下列判断句,属于主语与谓语之间有某种逻辑关系的是()

A南冥者,天池也。

B夫战,勇气也。

C兵者,凶器也。

D百乘,显使也。

E曾公,豺虎也。

29、下列判断句,主语与谓语为比喻关系的是()

A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B仲弓父,钱人。

C夫战,勇气也。

D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E曹公,豺虎也。

30、下列句子,属于在语义上表示被动的是()

A文王拘而演周易;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B填然鼓之,兵刃既接。

C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D故不能推车而及。

E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31、下列句子,属于被动句的是()

A是以好恶见则下有因,而人主惑矣。

B万尝与庄公战,获乎庄公。

C吾围于陈蔡之间.D官军加讨,屡为所败。

E下施万民,万民被其利。

32、下列句子,“为”用作介词表示被动的是()

A有为法者,为生老病死所见逼迫。

B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C大月氏王已为胡所杀.

D单为临淄市掾,不见知。

E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33、下列句子,有介词宾语前置的是()

A死者若可作也,吾谁与归?

B责毕收,以何市而反?

C江汉以濯之,秋阳以暴之,皓皓乎不可尚矣。

D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E谁与,哭者?

34、下列句子,属于用代词复指的宾语前置句的是()

A吾以子为异之问,曾由与求之问。

B君亡之不恤,而群臣是忧.C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D丘也闻不言之言矣,未之尝言。

E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