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育肥出栏7000头肉牛养殖场扩建项目建议书.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671710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10.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年育肥出栏7000头肉牛养殖场扩建项目建议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年育肥出栏7000头肉牛养殖场扩建项目建议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年育肥出栏7000头肉牛养殖场扩建项目建议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年育肥出栏7000头肉牛养殖场扩建项目建议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年育肥出栏7000头肉牛养殖场扩建项目建议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年育肥出栏7000头肉牛养殖场扩建项目建议书.docx

《年育肥出栏7000头肉牛养殖场扩建项目建议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年育肥出栏7000头肉牛养殖场扩建项目建议书.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年育肥出栏7000头肉牛养殖场扩建项目建议书.docx

年育肥出栏7000头肉牛养殖场扩建项目建议书

 

年育肥出栏7000头肉牛养殖场扩建

项目建议书

 

 

****县年育肥出栏7000头肉牛养殖场扩建

项目建议书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提要

1.项目名称:

****县年育肥出栏7000头肉牛养殖场扩建

2.项目建设性质:

扩建

3.项目建设单位、法人代表、所有制形式

项目建设单位:

****县杨河乡串河肉牛养殖合作社

法人代表:

****

所有制形式:

为“民办、民享、民受益”专业合作社

4.项目建设地点:

****县杨河乡串河村

5.项目申报单位:

****县杨河乡串河肉牛养殖合作社

项目负责人:

****

6.项目建设的主要内容及规模:

建设内容:

新建双列拱棚式牛舍5000m2、青贮池2000m3、饲料加工车间300m2、饲料库360m2、兽医室30m2、配种室30m2、消毒室30m2;饲料加工成套设备1套,兽医设备各1套,铡草机3台、粉碎机2台;培训电教设备1套。

引进良种基础母牛100头。

规模:

基地后形成年出栏四批育肥肉牛(每批1700头左右头),全年出栏育肥肉牛7000头的养殖规模,同时带动周边养殖户1000户,形成年发展肉牛养殖10000头的养殖规模。

7.项目建设年限:

1年(2009年1月—2009年12月)

8.投资规模及资金构成:

项目总投资354.7万元,其中:

固定资产投资322.9万元(含前期工作费和其他费用)、建设期利息1.8万元、流动资金30万元。

按投资性质划分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72.3万元,占总投资48.58%;机械设备投资16.6万元,占总投资4.68%;引进基础母牛投资120万元,占总投资33.83%;农民技术培训投资10万元,占总投资2.82%;前期工作投资4万元,占总投资1.13%;铺底流动资金投资30万元,占总投资8.46%。

9.资金筹措:

申请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财政资金138万元。

其中:

申请中央财政资金98万元、占总投资27.6%;自治区财政资金36万元,占总投资10.1%;县配资金4万元,占总投资1.1%;自筹资金186.7万元,占总投资52.6%;银行贷款30万元,占总投资8.5%;。

10.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项目建成后,基地实现年育肥出栏肉牛7000头的养殖规模;销售收入达到5604.5万元;生产总成本5387.24万元,年利润总额105.17万元,上缴国家税收26.29万元。

投资利润率14.22%,税后财务收益率为27.89%,所得税后财务净现值297.03万元,税后动态投资回收期为4.6年。

11.项目辐射范围及带动能力:

项目建成后,基地每年可向区内外提供优质育肥肉牛7000头,屠宰后可向市场提供优质牛肉1890吨,并能为全县肉牛养殖户提供一个示范培训的基地,按照“基地—合作社社员—普通肉牛养殖户”的模式,组织进行肉牛的育肥、屠宰、销售。

以一个基地带300个合作社社员(户均年育肥20头肉牛),一个合作社社员连3个普通养殖户(户均年育肥肉牛5头)计算,可辐射带动全县1200个养殖农户年育肥肉牛10500头。

参与育肥肉牛养殖的农户年预计户均可增加纯收入3500元左右。

同时项目建成后,可促进部分下岗人员再就业和农村部分剩余劳动力的创收能力,能够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下岗职工20人到养殖场就业,每个就业人员年工资按17500元计算,合作社每年支付安置人员工资34.5万元。

总之项目建成投产后,不仅能使基地建设巩固扩大,而且能辐射带动当地养殖户共同致富,还能促进饲料加工业、运输及二、三产业和相关产业链的发展,为****县的县域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1.2项目报告编制依据

(1)国家农发办的《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多种经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大纲》(国农办[2002]175号)

(2)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通知》(宁党发[2008]54号)

(3)财政部关于印发《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发字[1999]01号)。

(4)依据宁夏畜牧业“十一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纲要。

(5)《宁夏优势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及发展计划》宁政发[2003]115号。

(6)宁夏2006年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申报指南

(7)依据****县关于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规划等文件。

1.3综合评价及论证结论

1.综合评价

发展肉牛养殖业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优势项目,本项目建设立足当地农作物秸秆资源优势,是国家和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大力倡导发展的产业项目,产品销路需求旺盛。

通过财务分析计算,该项目有较好的获利能力。

只要对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利用得当,不仅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而且会产生经济、环境、社会发展三赢的局面。

2.论证结论

该项目建设符合国家发展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的方针政策和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部署。

项目建设目标明确、基础条件好、市场前景广阔,项目建设运行措施科学合理,赢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较强。

同时项目建设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十分显著,对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有效增加农民收入有重要意义,建议加大扶持力度立项建设,加快建设步伐。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重要性

2.1项目建设背景

国务院办公厅与农业部《关于加快畜牧业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指出:

把畜牧业发展作为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主题工作来抓,要尽快把畜牧业发展成一个产业,要把研究开发推广畜禽优良品种,提高畜产品质量作为调整畜牧业结构的重点,加快发展肉牛、肉羊和肉禽生产。

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在《关于加快我区农业和农村经济战略性调整的意见》中也明确提出:

要把畜牧业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打清真牌、走特色路,尽快把我区建成全国清真肉产品重要的生产基地。

在自治区2004年发布的《宁夏优势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和发展规划》中,清真牛肉被列为我区重点发展的四大战略主导产品之一,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对新时期的畜牧业寄予的厚望,是跨入新世纪后,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大举措。

2.2****县肉牛生产现状

2.2.1基础情况

****县气候环境适宜,牧草产量高,饲草料资源十分丰富。

近年来,县委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为畜牧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2005年按照《****县优势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和发展规划》,确立了以杨河乡、张程乡、好水乡为主的肉牛生产核心区,提出了“突破牛、发展肉牛、稳定羊”的工作思路,把发展肉牛业确定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使肉牛产业一直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

截止2007年底,全县黄牛饲养量达到8.9万头。

目前,****县肉牛产业已初步形成规模,社会需求旺盛。

为了能够进一步提升产品竞争力,肉牛产业在发展中还急需解决好四个相互关联的问题:

一是扩大标准化肉牛良种繁育、育肥基地,优化产品品质,提高卫生安全质量;二是加强市场营销,建设营销网络,进一步开拓市场;三是推广应用新技术,提高养殖效益,扩大养殖规模;四是完善产业化经营链条,保护养殖户利益,提高养殖户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和自我服务能力,实现合作社与养殖户“双赢”。

****县杨河乡串河肉牛养殖合作社作为农业产业化重要载体和链条之一,在加快****县肉牛良种繁育、挖掘“清真”牛肉品牌、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推进肉牛产业发展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因此,以优质肉牛基地为依托,开展肉牛产业化经营,对研究探索宁夏畜牧养殖业中存在的问题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挖掘肉牛生产潜力,满足社会需求的有效措施。

****县境内饲草、秸秆饲料及水资源充足,具备发展肉牛产业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同时回族群众历来就有养牛、羊的风俗习惯,发展肉牛养殖业有很好的基础,这都为本项目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2.2.2政策机制

在肉牛产业发展上,****县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激励措施:

一是土地、城建部门对养牛企业和养牛大户使用的土地视为农业用地,免征土地占用税、城市建设配套费等相关税费;二是计划部门及乡镇对养牛大户的项目申请报告简化程序,优先审批;三是工商、税务部门在办理有关证照方面按最低标准收费;四是农牧部门主动上门为养牛大户服务,做好《动物防疫合格证》、《种畜禽生产许可证》等证照的办理发放工作;五是农行和信用社从大局出发,深入研究畜牧业扶持资金的信贷办法,简化信贷手续,落实信贷资金;六是县政府制定出台了《****县关于加快畜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扶持和发展养殖大户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措施,坚持扶优扶强,对年出栏20头以上的养牛大户,由县财政利用项目资金扶持;利用项目资金对养殖户建设的标准圈舍每座圈舍补助200-500元;每头补贴100元向农户投放良种基础母牛;向养牛重点村集中投资建设饲料加工点,改良点;雇用村级防疫员,加强产地检疫,实施强制免疫;对为肉牛产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予以奖励,促进了全县养牛业的发展。

2.2.3科技应用

  一是良种繁育技术。

积极引进秦川、利木赞、西门塔尔、夏洛莱品种,大批的西杂、利杂、夏杂后代的产生为项目建设提供了丰富的架子牛资源。

二是推广标准化养殖技术。

推广无公害标准化饲养,配合饲料,快速育肥,暖棚养牛等技术,使肉牛出栏率提高到120%。

三是疫病综合防治技术。

认真贯彻《动物防疫法》,加大动物防疫执法力度,狠抓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治工作。

2.2.4安全生产

  在区、市统一安排部署下,加强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印发了《****县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应急预案》和《外调牲畜检疫管理办法》等地方法规,对全县动物防疫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以重大动物疫病防治为重点,加强基础免疫,全面开展产地检疫,加强市场和公路监督检查,做到无标无证动物不准上市、运输和屠宰。

****县在全区率先实现防疫“双百”目标综合考核第一名,截至目前动物有效免疫密度和耳标佩戴率保持在100%。

2.2.5主要问题

目前全县养牛业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全县良种母牛存栏量低,现有的良繁体系不能满足全县需求。

二是良繁体系还不健全,基础母牛栏量低。

三是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水平低,规模养殖大户在示范户中比例小,大多数农户以小规模、分散型饲养为主,饲养管理粗放,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经济效益不十分显著。

四是村级兽医防疫体系不健全,基础设施差。

四是产品加工还是空白,目前仍以出售肉牛为主,产品附加值低。

五是配合饲料直线育肥技术推广力度不够,大多数养殖户仍采用传统的粗饲方式。

六是专业合作组织少,农民组织化生产程度低,并缺乏品牌意识,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

通过一级良繁体系、二级良繁体系、饲料加工体系、疫病防治基础设施建设,培育专业合作组织和加工企业,推广标准化养殖技术,提高养牛科技含量,必将从根本上改善全县养牛业基础条件,为养牛基地建设的发展夯实基础。

2.2.6我县肉牛生产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当前,我县肉牛产业面临的有利因素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是具有产业政策支持优势。

国家高度重视畜牧业产业化,大力扶持和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和无公害畜产品基地建设。

我区正在规划肉牛生产区域布局,****县处于自然形成的六盘山区肉牛优势产业带,是自治区首选的规划区域。

二是产业基础条件强的优势。

自然条件适宜养牛,饲料资源丰富,养牛基础条件好,饲养成本低,在价格上有竞争优势;三是具有区位优势。

****县地处西安、兰州、银川三角地带的中心地位,中宝铁路、312、隆秦、银武高速等国道、省道纵贯全县,交通发达,运输方便,运距短,运输成本低,肉牛和牛肉产品当日便可运输三大省会城市,为肉牛外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是适逢国家养牛产业布局调整的有利时机。

国家肉牛生产从沿海地区及大城市向低成本地区、西部内陆地区转移,为我县养牛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此外,我县的肉牛生产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一是我县肉牛生产规模化程度低,标准化养殖才刚起步,发展资金不足,产业化推动乏力;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