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技术 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和教学整合国培资料模块一.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716922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90.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信息技术 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和教学整合国培资料模块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教育信息技术 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和教学整合国培资料模块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教育信息技术 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和教学整合国培资料模块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教育信息技术 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和教学整合国培资料模块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教育信息技术 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和教学整合国培资料模块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信息技术 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和教学整合国培资料模块一.docx

《教育信息技术 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和教学整合国培资料模块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信息技术 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和教学整合国培资料模块一.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信息技术 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和教学整合国培资料模块一.docx

教育信息技术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和教学整合国培资料模块一

2014年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国培资料模块一

数字故事——用角丈量世界

数字故事—用角丈量世界,是真实的教学案例,它根据上海洛川学校董方老师的六年级数学课编写,该课从学生的视角与体会述说了在数字化环境下教与学方式的改变。

当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学科技能“画相等的角”之后,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选择情景问题:

“便利店中售货员怎样通过反射镜看到身后的货架?

”和“足球运动员沿一条直线带球,在什么位置射门最合适?

”,分组进行探究性学习。

当超市组的同学们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他们主动学习老师提供的支架、参考同学的处理方式。

随后,利用几何画板中模拟场景,体验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过程。

接着,学生选择自己熟悉的生活场景,进行以小组合作的研究性学习。

学生从猜测到设计,从实践反思到修改完善。

在本单元学习后期,学生把知识应用到真实生活中,提出解决土方车变道转弯时的视线盲区问题。

学生开始实地调查,提出解决问题的要素,设计解决方案,并制作模型进行研究分析。

学生在感受成功的喜悦和数学的魅力时,也明白了社会的责任和学习的价值。

数字化环境下的项目学习案例——造桥

这是英特尔公司拍摄的数字化学习的短片,片中介绍的是在一个理想的数字化学习环境下,Rubio老师和他的学生开展的关于“造桥”的项目学习。

首先,Rubio老师在大屏幕上展示现实生活中多姿多彩的桥,然后提出本次项目学习的任务:

设计一座桥梁。

要求学生在这个单元学习中完成五项任务:

1)利用在线桥梁虚拟软件研究桥梁;2)采访一位桥梁工程师;3)设计一座桥梁;4)制作桥梁模型;5)参与桥梁设计比赛。

然后,学生开始用自己的小电脑通过桥梁虚拟软件学习桥梁相关知识,并完成小测试。

过程中,学生之间可以相互交流。

Rubio教师则通过联网的平板电脑了解学生的进展状况。

对进展缓慢的学生进行单独指导。

当学生完成测试后,Rubio老师讲解桥梁的各个构成,及桥梁的设计要领。

接着,学生以小组合作利用桥梁设计软件设计自己的桥梁。

设计过程中学生在家和家长讨论,和桥梁工程师进行远程在线交流,进一步了解桥梁设计的知识和技能,同时把设计的作品展示在屏幕上,所有学生可以相互比较,桥梁工程师及时指出设计中的问题,学生们在讨论和学习中不断改进。

设计完成后学生开始根据自己的设计进行桥梁模型搭建。

并对模型进行受力测试,同时通过电脑屏幕监控数据的变化,了解桥梁受力情况和最大的承重能力。

最后,学生们把自己设计、制作的桥梁模型参加桥梁模型竞赛:

大屏幕上先展示了其他两所学校学生设计的桥梁,他们分别在承重35磅和40磅的时候桥梁坍塌。

然后本校学生展示桥梁模型,他们设计的桥梁经受了更多的承重而没有坍塌,取得了竞赛的胜利。

第2步理解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

本步骤中我们主要通过案例分析来了解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以及主要内容。

(一)什么是教学设计

请浏览案例《字母能表示什么》和《会变的瞳孔》,注意这些案例与你过去的教学过程中所设计的教案相比,有没有不同,如果有的话,这些不同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这两则案例都是以课堂讲解为主的,教师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根据教学的条件,并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利用多种资源表现形式和策略,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安排,实现了教学目标。

教师在教案的设计过程中,关注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并注意吸引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其学习积极性。

【案例】1-3字母能表示什么

【案例】1-4会变的瞳孔

在上述两则案例中,教师不仅仅考虑了教什么的问题,还关注了学生如何学的问题,并且注意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媒体选择、策略应用与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思考,两则案例初步体现了教学设计的思想。

教学设计定义以及主要环节

20世纪60年代以来,教学设计开始作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被教育技术工作者广泛重视起来,并逐渐发展成了教育技术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在教学设计的研究过程中,一些学者主张以系统的观点来研究教学问题,也就是说教学设计的研究对象是教学系统。

教学系统是教育系统的子系统,是指为了实现某种教学目的、由各教学要素有机结合而成的具有一定教学功能的整体。

下面我们来对教学设计的定义进行解读,并讲解教学设计的几个主要环节的任务。

【讲座】教学设计模式

教学设计把教与学的理论与教学实践活动紧密地联结起来,侧重于在问题求解中寻找方案并作出决策。

它不是发现客观存在的、还不为人知的教学规律,而是要运用已知的教学规律去创造性地解决新的教学问题。

科拉克的动态教学设计模式解读

根据教学的目的、老师自身的经验与技巧、学生的认知方式、教学的环境条件等的不同,许多研究者总结了多种不同的教学设计过程模式。

尽管模式千差万别,但其基本的构成要素是相似的,图1-2呈现的是科拉克(D.Clark)的教学设计模式。

图1-2科拉克的动态教学设计模式

在分析环节,强调通过系统分析以获得对教学设计主题的完整理解,并围绕主题设计一组任务列表,从中选择和确定学习者必须学习的任务。

同时,需要建立绩效测试标准以评估任务完成情况,并结合学习者的集体学习、在职学习或自学等不同形式,分析所需的学习环境条件,判断主题任务完成对于学习者所产生的价值。

在设计环节,首先需要确定各学习任务完成后将实现哪些目标,包括终极目标和使能目标,明确各目标的学习顺序,以及各项任务的具体步骤。

能够明确学习者在完成学习任务后,在行为能力方面产生的变化,并编制多种形式的测试题供评估使用。

在开发环节,需要结合学习任务,分析可以通过哪些活动达成学习目标,并思考运用何种媒体形式来完成信息传递,值得注意的是,开发前应当对所拥有的资源情况有比较清晰的了解,避免重复开发。

开发的教学课件,应能够自然综合运用于可操作的学习程式中,同时也能与其他教学方式有机互补,以确保所有教学目标的实现。

在实施环节,首先需要根据教学活动的执行顺序制订一个教学活动实施计划,并按计划实施教学活动。

在上述各环节中,应当不断进行评价,在完成各环节以后,还需要进一步对各环节进行回顾,以确信各目标均已经完成。

在学习者完成学习任务以后,也要对学习者进行工作跟踪,以观察有关学习任务对其职业的影响,根据多方面的反馈信息,可以促进对学习培训系统各环节进一步的修正和完善。

该模式有以下特点:

1.该模式包含分析、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价五个环节。

2.五个环节的相互关联性,反映了教学系统设计是一个非线性的动态的过程,一个环节的改变会导致其他环节的相应变化。

3.五个环节构成一个反复循环的过程,强调对教学过程的不断改善和优化。

4.强调了评价的重要作用,指出评价是贯穿整个教学设计过程始终的。

5.强调了在教学设计的每一个环节收集并传递相关信息的重要性。

科拉克的教学设计模式,突出了评价和修正在教学设计过程中的重要性,在流程上也有一定弹性。

在具体应用的过程中,上述五个环节并没有强调必须从哪一个具体环节开始,也没有规定必须严格执行单一的顺序,设计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境做出适当调整。

信息化教学设计

以往的教学设计大多以“教”为中心,教学活动的安排也是以“教师”为中心来展开的,学生对知识的接收大多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学生的学习缺乏自主性、活跃性和创造性。

【学习】信息化教学设计

我国基础教育领域正在经历的课程改革,旨在推动我国中小学界的教育教学活动产生革命性的变化,这一变化的结果将催生一种新的教育形态——信息化教育。

信息化教育要求在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中,积极开发并充分应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促进教育现代化,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在这一背景下又出现了“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概念。

所谓信息化教学设计,是一个实用性概念,很难给以严格的定义,但是需要明确的是,本概念的核心是强调“信息化教学”的设计,而不是“信息化”的教学设计。

信息化教学设计提倡教师不仅需要通晓现代信息技术,而且需要掌握如何学会设计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和课程有机结合起来,促进教学的最优化。

信息化教学设计,同样离不开对学习需要、学习内容与学习者等诸多要素的分析,并需要对目标进行完整的表述,形成相应的目标测试方法和学习策略,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对学习活动进行形成性和总结性评价等。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侧重考虑如何有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对教和学的过程提供支持,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能。

信息化教学设计过程可以分为单元教学目标分析、教学任务与问题设计、信息资源查找与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学生作品范例设计、评价量规设计、单元实施方案设计、评价修改等8个步骤。

我们依然结合案例2-3来分析这一过程。

(1)教师对单元的教学目标进行分析,确定学生应该达到的水平或获得的能力

案例中,老师给出了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设计,内容设计确定了学生应该掌握的具体知识与能力,而学习目标的设计,则是从学生的整体素质出发,强调学生应该掌握的三维目标,即除了要掌握一定的知识以外,还要培养一定的情感要素、协作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其良好的人格品质。

(2)根据单元教学目标,设计真实的任务和有针对性的问题

在案例中,老师把教学分成了资料搜集、课外实践和课堂教学三部分,每部分都安排了活动。

第一部分是必要的准备工作,第二部分本身就是一个活动,要求学生去户外进行调查,并且设计了一份表格请学生填写。

而第三部分的课堂教学中,也安排了一个小活动,就是要求每个小组汇报自己的实践成果。

这些活动是针对上面的学习目标进行设计的,是具有针对性的。

在活动的驱使下,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学习目标的完成。

(3)根据任务和问题以及学生的学习水平,确定提供资源的方式

资源的提供首先要针对学生的学习水平,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再提供合适的资源。

而且提供给学生的资源方式应该是多样化的,是多媒体立体化的,而不是仅仅局限于书本知识,但又不能只想到网络资源,忽视了图书资料。

(4)对教学过程进行设计

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梳理,使之合理有序,一般情况下我们仍然需要将教学过程落实成文字呈现的信息化教案。

(5)学生作品范例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要求学生以完成电子作品的方式进行学习,教师应事先做出电子作品的范例。

在案例2-3中,如果教师能够从学生角度给学生呈现一些调查结果汇报范例,可以方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呈现方式,有了教师展示的范例,学生浏览后就会对自己将要完成的任务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但呈现范例时,又要注意避免给学生造成定势,否则会扼杀学生的个性,使报告变得千篇一律。

(6)评价量规设计

在评价信息化学习,特别是其产生的电子作品时,结构化的评价工具——量规提供了较为科学的方法,对其进行认真设计将提高评价的可操作性和准确性。

量规的设计应该考虑到整个学习过程以及最后的电子作品等多方面的因素。

(7)单元实施方案的设计

对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案进行设计,包括实施时间表、分组方法、上机时间分配、实施过程中可能用到的软硬件以及其他必要的文档准备等。

(8)评价与修改

由于学习过程中各因素的复杂变化性,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评价修改需要随时进行,并伴随设计过程的始终,只有对教学各环节进行合理调控才能获得最理想化的教学效果。

通过以上对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概念以及设计过程的学习,我们看到教学设计涉及许多方面,其研究理论也十分丰富,许多教育研究者把教学设计看作是整个教育技术中的核心研究领域。

本培训教程中的各模块内容的选择和安排都是依据教学设计的基本思想组织安排的,各模块的组织,基本是沿着分析、设计、开发、实施的过程安排,并以评价贯穿各模块,既符合了一般的教学设计过程,也尊重了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

【拓展学习】教学设计模式

在教学设计领域,还有多个比较经典的设计模式,如肯普模式、迪克—凯利模式、瀑布模式等,若你有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

教学设计模式——肯普模式

肯普(J.E.Kemp)认为,一个教学系统应包括四个基本要素,即学生、方法、目标和评价。

也就是说,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考虑:

这个教案或教材是为什么样的人而设计的?

希望这些人能学到什么?

最好用什么方法来教授有关的教学内容?

用什么方法和标准来衡量他们是否确实学会了?

肯普认为这四个基本要素及其关系是组成教学系统开发的出发点和大致框架,并由此引伸开去,提出了一个教学系统开发的椭园型结构模型,如下图所示。

该模式有几个特点。

肯普模式

首先,肯普列出了10个教学设计的“因素”,而不称之为步骤,以表示它的整体性以及设计过程之弹性。

10个因素虽然根据逻辑顺时针排列,一般在设计一个新教学方案时可以按照这些顺序进行,但肯普没有用线条和箭头将各因素连接起来,说明在某些情况和条件下,可能根本不必考虑或进行全部的因素(环节),或是由任何一个因素作为设计的起点,再依实际情况继续下去。

肯普以椭园形将10项因素圈在整个系统中,并以外围的“评价”和“修改”表示这是两件整个设计过程中持续进行的工作。

这更显示出系统方法的分析e设计e评价e反馈修正的工作策略实际上是在模式中每一因素(环节)中均执行的基本精神。

因此,这个模式在形式上比其他许多流程型的模式更能反映系统论的观念。

肯普模式的另一个特色是将“学习需要”、“教学目的”、“优先顺序”和“约束条件”置于中心地位,以强调教学设计过程中必须随机拿这几个因素作为参考的依据。

如前所述,教学系统是由一组有共同目标和相互关联的因素所组成的,其作用范围是人为设定的,因此,肯普将学习需要和教学目的置于中心正是突出了系统方法的以系统目标为导向的本质。

同时,教学系统的设计过程离不开环境的制约:

先考虑什么,后考虑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等等,都必须以环境的需要和可能为转换。

肯普模式不象其他许多模式那样只能按线性结构按部就班地进行设计,而是设计者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和需要,选择某个因素为起始点,并将其余因素按照任意逻辑程序进行排列;说明因素之间具有相对独立性,如某些情况下不需要那一个因素便可不予考虑,避免了形式化;说明了因素之间的相互联系性,一个因素所采取的决策会影响其他因素,一个因素决策内容变动,其相联系的因素必须作一定的修改。

教学设计模式——迪克-凯瑞模式

迪科-凯利(Dick&Carey)模式(如下图)是典型的基于行为主义的教学系统开发模式。

该模式从确定教学目标开始,到终结性评价结束,组成一个完整的教学系统开发过程。

在该模式中,教学设计活动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一)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确定主要是通过对社会需求、学科特点以及学习者特点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而得出。

教学目标一般以可操作的行为目标形式加以描述。

(二)选用教学方法

在教学目标确定以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如何实现教学目标的问题。

教学方法的选用可以通过选用合适的教学策略以及教学材料得以实现。

(三)开展教学评价

这里的教学评价也包括形成性评价以及终结性评价两个方面

迪克-凯瑞模式

第3步了解培训项目

本步骤中,我们将了解本次培训课程各模块之间的关系,明确培训作品集中包括的主要成果,为后面的学习及自查建立基础。

本培训课程共设计了八个模块,各模块之间的关系如图1-1所示。

图1-1培训模块概览

在我们完成了每一模块的学习以后,将会获得不同的学习成果,如表1-3所示,你可以培训的过程中经常回顾培训模块概览和培训成果概览,检查自己是否按时完成了活动,并对后续活动形成预期。

表1-4培训成果概览

模块

名称

活动

收获或代表性成果

模块1

培训准备

活动1:

感受教育技术

案例分析记录表、案例比较图

活动2:

认识培训项目

本次培训的初步成果框架

活动3:

创建学习团队

个人信息表、小组通讯录

活动4:

管理个人资料

学习作品文件夹、网络资源收藏夹

模块2

教学媒体与资源利用

活动1:

理解教学媒体的作用

对教学媒体教学应用及配置模式的认识

活动2:

学习媒体素材加工方法

各种媒体素材制作文件

活动3:

掌握信息资源获取方法

认识教育信息资源的分类、特点及检索、获取方法

活动4:

评价教育信息资源

教育网站评价量规

活动5:

讨论教育信息资源合理利用问题

演示文稿“如何合理使用教育信息资源”

模块3

授导型教学的设计

活动1:

研习教学设计案例

对授导型教学的理解

活动2:

设计与编制教案

授导型教学设计方案

活动3:

评议教案设计作品

汇报演示文稿/教案设计作品评议结果表

活动4:

认识常用的评价方法

试卷

模块4

探究型学习的设计

活动1:

研习探究型学习方案

探究型学习设计的方法与步骤记录表

活动2:

研习评价量规

对评价量规的认识

活动3:

设计探究型学习方案

探究型学习教学设计方案/探究型学习评价量规

活动4:

分享教学设计成果

修改后的探究型学习教学设计方案

模块5

教学实施设计

活动1:

研习教学实施案例

对影响教学实施因素的认识

活动2:

创建教学实施计划

教学实施计划

活动3:

评议教学实施计划

修改后的教学实施计划

活动4:

批改学生作业

“批阅后的学生作业”文档

活动5:

处理教学信息

“学生成绩统计表”工作表单

活动6:

信息沟通与反馈

分组反馈的群发邮件

模块6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探讨

活动1:

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两个“影子”案例对比表

活动2:

研讨技术整合的问题与策略

整合问题研讨记录表

活动3:

提升教学设计的整合水平

改进后的教学设计成果

模块7

成果整理与展示

活动1:

整理学习档案袋

完善后的个人电子学档

活动2:

展示学习成果

分享学习同伴的学习成果

活动3:

评价培训项目

培训项目评价表

请你在培训的过程中经常回顾培训模块概览和培训成果概览,检查自己是否按时完成了活动,并对后续活动形成预期。

模块1>>活动3>>第1步创建学习团队

本步骤中,我们将创建学习团队,如果你是采用网络学习的方式,希望你能够充分利用网络互动环境,选择合适的学习伙伴,并与学友进行充分的交流。

(一)小游戏

这是一个简单的性格测试游戏,在学员选择完自己的图形以后,可以点击该图形,看看游戏编写者是怎么解释你的性格的。

当然,对于测试的解释你可别太当真。

通过此游戏,一方面可以看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思考和观察问题的习惯,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后面的编组提供参照。

请注意其中有九幅图,你需要浏览每幅图,并在半分钟内选择一幅自己喜爱的图,将图形编号记录下来。

    

(二)建立小组

因为培训中有许多活动需要通过小组成员的合作来完成,所以需要组建学习小组。

一般每组4~6人,为了活动的顺利开展,可以就近组成小组,也可以根据前面游戏中的学员编号分组。

可以根据前面游戏的结果,建议每组尽量由选择不同编号的学员组成。

还可以同时考虑:

同一小组学科尽量不同、年级尽可能接近;老教师和新教师搭配;男教师和女教师搭配,并考虑技术熟练程度等。

分组完成后,推选出小组长,小组成员将个人信息提供给小组长,由小组长整理,按表1-5建立小组通讯录,然后将通讯录提交给教师,由教师汇总整理后,将各小组通讯录复制给所有学员。

每个小组都应该成为具有协作精神的学习团队,组内成员有很多合作机会,为了更好地完成培训,需要所有成员的努力和互助,因此相互了解是必要的。

小组通讯录完成后,可以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谈谈个人的特长,对培训的期望,小组成员守则,小组的共同目标或者其他特定的话题。

  

 

我们还可以通过网络聊天工具(如QQ、POPO、MSN等)加强小组成员之间的沟通。

QQ聊天工具是我们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最常使用的沟通、交流的工具,建立QQ群,可以把组员集中起来,方便及时交流和知识共享。

除聊天功能外,还可以利用QQ群空间服务。

在群空间中,群成员可以使用群BBS、相册、共享文件等多种方式进行交流。

一、建立个人学习作品文件夹

现在我们已经建立了小组通讯录,在以后的培训中,将会有更多的作品产生,如果所有的文件都随意存放,可以想象将来找起来是多么困难和痛苦。

在你平时的学习、工作中,你是不是也会有这样的体验:

便捷的通信工具尤其是网络带来了丰富的信息资源,但是如果管理不当,就会“迷失”在信息的海洋里。

因此,有效的个人资料管理是很重要的,现在我们通过建立个人学习作品文件夹来学习如何利用资源管理器和文件夹进行个人资料管理。

单击【开始】→【程序】→【附件】→【资源管理器】(或者在【开始】处单击右键),打开资源管理器(如图1-2所示)。

图1-2资源管理器

可以看出资源管理器用左右两个窗格显示文件夹的分层结构以及所选文件夹中的全部文件和子文件夹。

点击左侧窗格中磁盘或文件夹左边的“+”(或“-”),可以将磁盘或文件夹展开(或折叠);如果在左侧窗格中选中某个磁盘或文件夹,则会在右侧窗格中显示出其中的具体内容,因此使用资源管理器可以直观地看出磁盘或文件夹的结构并且方便文件的复制和移动。

在本地计算机磁盘,比如D盘上建立本次培训的作品文件夹,为了便于大家有效管理本次学习中完成的有关作品,建议你按照图1-3所示建立自己的学习作品文件夹。

图1-3学习作品文件

可以把前面完成的“小组通讯录”等相关文件复制到学习作品文件夹“我的档案袋”下。

二、建立个人网络资源收藏夹

如果现在我们再来访问支持网站的话,你会怎么做?

如果你已经记住了刚才的地址,可以打开浏览器,在地址栏中输入网站地址来访问(如图1-4所示)。

图1-4使用网址访问

但是当你访问过许多网站以后,要记住所有网站地址可就不那么容易啦,让我们学会使用浏览器中的收藏夹来帮助我们记忆常用的网址吧。

收藏夹能够帮助我们保存各种网络资源的链接地址,并能够清晰地分类管理这些地址,为下次访问提供方便。

(一)确定网络资源分类

在建立收藏夹以前,一般先要对网络资源进行分类。

网络资源的分类没有统一的规定,主要是依赖于个人的上网习惯、浏览的网站类型等,其目的是给自己下次浏览同一个网站带来便利。

譬如:

李老师上网的时候除了收发邮件,写写日志外,还会在网上找一些跟个人学科有关的论文、课件。

他正在学习网页制作,而网上有很多详细的教程,这给李老师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他还找了一些提供网页素材的网站。

闲暇的时候,李老师还会去门户网站看看新闻。

这样,李老师的网络资源分类如图1-5所示:

图1-5李老师的网络资源分类

如果你有机会利用网络,你希望通过网络获得哪些方面的信息呢?

请初步规划一下你设想的个人网络资源分类。

(二)建立网站资源收藏夹

根据李老师的网络资源分类,我们可以建立网络资源收藏夹。

(1)启动InternetExplorer浏览器,点击菜单栏中的【收藏】,选择【整理收藏夹】,在弹出的“整理收藏夹”对话框中点击【新建文件夹】,输入文件夹的名称,建立一级文件夹。

(2)在浏览器地址栏中输入

图1-6添加网址

(3)建立“学科教学”的子文件夹“教学案例”、“教学论文”、“课件”,可以参照上述方法,在弹出的“整理收藏夹”对话框中选择“学科教学”文件夹,并点击【新建文件夹】分别建立。

如果在最初网络资源分类时,将“教学案例”、“教学论文”、“课件”与“学科教学”建在了同一层级上,可以通过【移至文件夹】来改变它们的级别关系。

操作时先选中“教学案例”(如图1-7所示)

图1-7选择文件夹

点击【移至文件夹】,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学科教学”(如图1-8所示,点击显示),把该文件夹移动到“学科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