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高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精品讲义 第14讲 基因的分离定律 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93238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60.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步步高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精品讲义 第14讲 基因的分离定律 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步步高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精品讲义 第14讲 基因的分离定律 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步步高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精品讲义 第14讲 基因的分离定律 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步步高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精品讲义 第14讲 基因的分离定律 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步步高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精品讲义 第14讲 基因的分离定律 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步步高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精品讲义 第14讲 基因的分离定律 新人教版.docx

《步步高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精品讲义 第14讲 基因的分离定律 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步步高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精品讲义 第14讲 基因的分离定律 新人教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步步高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精品讲义 第14讲 基因的分离定律 新人教版.docx

步步高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精品讲义第14讲基因的分离定律新人教版

第14讲 基因的分离定律

[考纲要求] 基因的分离定律(Ⅱ)。

考点一 基因分离定律的相关概念、研究方法及实质[重要程度:

★★☆☆☆]

一、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提出问题

1.异花传粉的步骤:

①→②→③→②。

(①去雄,②套袋处理,③人工授粉)

2.常用符号及其含义

P:

亲本;F1:

子一代;F2:

子二代;×:

杂交;⊗:

自交;♀:

母本;♂:

父本。

3.过程图解

 P   纯种高茎×纯种矮茎

 F1      高茎

↓⊗

 F2    高茎   矮茎

比例    3∶  1

4.归纳总结:

(1)F1全部为高茎;

(2)F2发生了性状分离。

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提出假说

1.理论解释

(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3)在形成生殖细胞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2.遗传图解

三、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演绎推理

1.验证的方法:

测交实验,选用F1和隐性纯合子作为亲本,目的是为了验证F1的基因型。

2.遗传图解

四、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发生时间——得出结论

1.实质:

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如图所示)。

2.发生时间: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1.探究核心概念之间的联系

2.探究“假说—演绎法”中“假说”与“演绎”的内容

(1)属于假说的内容是“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2)属于演绎推理的内容是F1(Dd)能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配子(D∶d=1∶1)。

3.探究分离定律的实质及适用条件

观察下列图示,回答问题:

(1)能正确表示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图示是C。

(2)基因分离定律的细胞学基础是同源染色体分离。

(3)适用范围

①真核(原核,真核)生物有性(无性,有性)生殖的细胞核(细胞核,细胞质)遗传。

②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4.探究一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中的相关种类和比例

(1)F1(Dd)的配子种类和比例:

2种(D、d),1∶1。

(2)F2的基因型种类和比例:

3种(DD、Dd、dd),1∶2∶1。

(3)F2的表现型种类和比例:

2种(显性、隐性),3∶1。

(4)F1的测交后代基因型种类和比例:

2种(Dd、dd),1∶1。

(5)F1的测交后代表现型种类和比例:

2种(显性、隐性),1∶1。

易错警示 孟德尔分离定律F2出现3∶1的分离比的条件

(1)所研究的每一对相对性状只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相对性状为完全显性。

(2)每一代不同类型的配子都能发育良好,且不同配子结合机会相等。

(3)所有后代都处于比较一致的环境中,且存活率相同。

(4)供实验的群体要大,个体数量要足够多。

1.孟德尔做了如图所示的豌豆杂交实验,以下描述错误的是(  )

A.①和②的操作是同时进行的

B.①的操作是人工去雄

C.②的操作是人工授粉

D.②的操作后要对雌蕊套袋

答案 A

解析 在进行杂交实验时,先除去未成熟花的全部雄蕊(去雄),然后套上纸袋。

待雌蕊成熟时,采集另一植株的花粉,撒在去雄的雌蕊的柱头上,再套上纸袋。

图中①是去雄,②是人工授粉,所以A项错误。

2.下列有关孟德尔的“假说—演绎法”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提出了等位基因的说法

B.“测交实验”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进行的检验

C.“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属于假说内容

D.提出问题是建立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的

答案 A

解析 孟德尔没有提出等位基因的说法,为了解释分离现象和自由组合现象,孟德尔提出了遗传因子的概念。

3.下列各种遗传现象中,不属于性状分离的是(  )

A.F1的高茎豌豆自交,后代中既有高茎豌豆,又有矮茎豌豆

B.F1的短毛雌兔与短毛雄兔交配,后代中既有短毛兔,又有长毛兔

C.花斑色茉莉花自交,后代中出现绿色、花斑色和白色三种茉莉花

D.黑色长毛兔与白色长毛兔交配,后代出现比例相等的黑色长毛兔和白色长毛兔

答案 D

解析 性状分离是指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A、B、C项符合;D项是黑色长毛兔与白色长毛兔的测交,不符合性状分离的概念。

4.判断下列与遗传学概念和实例有关的叙述:

(1)纯合子杂交产生的子一代所表现出的性状就是显性性状( × )

(2)不同环境下,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 √ )

(3)兔的白毛和黑毛,狗的长毛和卷毛都是相对性状( × )

(4)纯合子中不含有等位基因( √ )

(5)性状分离是子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 )

(6)当显性与隐性遗传因子在一起时,显性遗传因子对隐性遗传因子有转化作

( × )

(7)通过杂交可确定亲本的基因型( × )

考点二 基因分离定律题型聚焦[重要程度:

★★★★★]

题型一 性状的显、隐性判断

探例1 在香水玫瑰的花色遗传中,红花、白花为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的控制(用R、r表示)。

从下面的杂交实验中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双选)(  )

杂交组合

后代性状

红花A×白花B

全为红花

红花C×红花D

红花与白花之比约为3∶1

A.红花为显性性状

B.红花A的基因型为Rr

C.红花C与红花D的基因型相同

D.白花B的基因型为Rr

答案 AC

解析 红花A与白花B杂交后代全为红花,说明红花为显性性状,红花A的基因型为RR,白花B的基因型为rr。

红花C与红花D杂交,后代红花与白花之比约为3∶1,说明亲本均为杂合子,基因型都是Rr。

探例2 一匹家系来源不明的雄性黑马与若干匹雌性红马杂交,生出20匹红马和22匹黑马,你认为这两种亲本马的基因型是(  )

A.黑马为显性纯合子,红马为隐性纯合子

B.黑马为杂合子,红马为显性纯合子

C.黑马为隐性纯合子,红马为显性纯合子

D.黑马为杂合子,红马为隐性纯合子

答案 D

解析 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子杂交后代均为显性性状,故A、C错误;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显性纯合子与杂合子杂交后代也均为显性性状,故B错误;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杂合子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后代显隐性之比为1∶1,故D正确。

探例3 已知牛的有角与无角为一对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与a控制,在自由放养多年的一牛群中,两基因频率相等,每头母牛一次只生产1头小牛。

以下关于性状遗传的研究方法及推断不正确的是(  )

A.选择多对有角牛和无角牛杂交,若后代有角牛明显多于无角牛则有角为显性;反之,则无角为显性

B.自由放养的牛群自由交配,若后代有角牛明显多于无角牛,则说明有角为显性

C.选择多对有角牛和有角牛杂交,若后代全部是有角牛,则说明有角为隐性

D.随机选出1头有角公牛和3头无角母牛分别交配,若所产3头牛全部是无角,则无角为显性

答案 D

解析 选择多对有角牛和无角牛杂交,若后代有角牛明显多于无角牛,则有角为显性;反之,则无角为显性。

自由放养的牛群自由交配,若后代有角牛明显多于无角牛,则说明有角为显性。

选择多对有角牛和有角牛杂交,若后代全部是有角牛,则说明有角为隐性。

随机选出1头有角公牛和3头无角母牛分别交配,若所产3头牛全部是无角,由于子代牛的数量较少,不能判断显隐性关系。

 

显隐性确定有“三法”

(1)根据子代性状判断

①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只出现一种性状→子代所出现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②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出现不同性状→子代所出现的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2)根据子代性状分离比判断:

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2性状分离比为3∶1→分离比占3/4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3)假设推证法

以上方法无法判断时,可以用假设法来判断性状的显隐性。

在运用假设法判断显性性状时,若出现假设与事实相符的情况,要注意两种性状同时作假设或对同一性状作两种假设,切不可只根据一种假设得出片面的结论。

但若假设与事实不相符,则不必再作另一假设,可直接予以判断。

题型二 分离定律的验证

探例4 蜜蜂的雄蜂是由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而成的,雌蜂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

蜜蜂的体色,褐色对黑色为显性,控制这一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现有褐色雄蜂与黑色蜂王杂交产生F1,在F1的雌雄个体交配产生的F2中,雄蜂的体色是________________、比例是____________,依上述现象可证明基因的________定律。

答案 褐色和黑色 1∶1 分离

解析 一对相对性状杂合子→两种配子比例1∶1⇒得出结论→分离定律实质。

若用B、b表示控制蜜蜂体色的基因,由题意可知,亲代中褐色雄蜂基因型是B,黑色蜂王基因型是bb,那么F1中雌、雄蜂基因型分别为Bb、b,由于F1中雌蜂能产生数量相等的B、b两种卵细胞,故发育成的F2中雄蜂的体色及比例为褐色∶黑色=1∶1。

依此可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

探例5 水稻中非糯性(W)对糯性(w)为显性,非糯性品系所含淀粉遇碘呈蓝黑色,糯性品系所含淀粉遇碘呈红褐色。

下面是对纯种的非糯性与糯性水稻的杂交后代进行观察的结果,其中能直接证明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的一项是(  )

A.杂交后亲本植株上结出的种子(F1)遇碘全部呈蓝黑色

B.F1自交后结出的种子(F2)遇碘后,3/4呈蓝黑色,1/4呈红褐色

C.F1产生的花粉遇碘后,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红褐色

D.F1测交所结出的种子遇碘后,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红褐色

答案 C

解析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杂合子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去,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由此可知,分离定律的直接体现是等位基因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去。

 

“三法”验证分离定律

(1)自交法:

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3∶1,则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由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2)测交法:

若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1∶1,则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由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3)花粉鉴定法:

取杂合子的花粉,对花粉进行特殊处理后,用显微镜观察并计数,若花粉粒类型比例为1∶1,则可直接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

题型三 两种自交类型

探例6 具有一对等位基因的杂合子亲本连续自交,某代的纯合子所占比例达95%以上,则该比例最早出现在(  )

A.子3代B.子4代

C.子5代D.子6代

答案 C

解析 依据基因分离定律可知,杂合子连续自交n代,则Fn中杂合子占()n;据题意知,杂合子自交n代后需满足:

()n<1-95%,即()n<(),因而该比例最早出现在子5代。

探例7 豌豆高茎对矮茎为显性,现在有高茎豌豆进行自交,后代既有高茎又有矮茎,比例为3∶1,将后代中全部高茎豌豆再进行自交,则所有自交后代的表现型之比(  )

A.1∶1B.3∶1C.5∶1D.9∶1

答案 C

解析 由题干知,高茎豌豆自交后代高茎与矮茎的比例为3∶1,可知该高茎豌豆为杂合子,后代高茎豌豆为1/3AA、2/3Aa,只有2/3Aa自交后代出现矮茎个体,所以矮茎个体概率为2/3×1/4=1/6,则高茎个体概率为5/6,故C项正确。

探例8 现有一豌豆种群(个体足够多),所有个体的基因型均为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人力资源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