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贵州省遵义县第一中学高一第二次联考历史解析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714779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49.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贵州省遵义县第一中学高一第二次联考历史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学年贵州省遵义县第一中学高一第二次联考历史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学年贵州省遵义县第一中学高一第二次联考历史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学年贵州省遵义县第一中学高一第二次联考历史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学年贵州省遵义县第一中学高一第二次联考历史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贵州省遵义县第一中学高一第二次联考历史解析版.docx

《学年贵州省遵义县第一中学高一第二次联考历史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贵州省遵义县第一中学高一第二次联考历史解析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贵州省遵义县第一中学高一第二次联考历史解析版.docx

学年贵州省遵义县第一中学高一第二次联考历史解析版

2015-2016学年贵州省遵义县第一中学高一第二次联考历史

一、单选题:

共27题

1.下列各项中,促进我国古代小农经济发展的是

①冶铁技术的进步        ②政府的重视和扶植

③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    ④井田制的实施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再认再现和整合归纳能力。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铁农具、牛耕的出现和推广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出现和发展,战国商鞅首倡的重农抑商政策更是保护小农经济,A项正确。

而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它的实施不是小农经济发展的促进因素,含有④的选项B、C、D三项均排除。

 

2.《中国城市发展史论集》对中国古代城市化率的变化情况有如下统计

南宋时期城市化率最高的原因有

①国家统一,社会稳定 ②坊市界限被打破 ③政府不再限制商业发展 ④商业发展的推动

A.①②B.②④C.①④D.②③

【答案】B

【解析】南宋时期,国家处于分裂状态,南宋偏安江南,①错误;③说法明显错误;南宋城市化的发展与坊市界限被打破、商业发展的推动有关,故②④正确。

 

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是这样描述他认为的中国“第一个王朝”的:

兴起于黄河流域北部。

那时,中国人已经学会织造丝帛,发明了他们独特的文字系统,掌握了制造美观的陶器和青铜器的技术……依材料推断,作者认为的中国“第一个王朝”应是

A.夏朝B.商朝C.周朝D.秦朝

【答案】B

【解析】中国人一般认为中国第一个王朝应是夏朝,但根据斯塔夫里阿诺斯的描述,“发明了他们独特的文字系统”联系到商朝的甲骨文”,“掌握了制造美观的陶器和青铜器的技术”联系到商朝的青铜文明,因此选B。

 

4.宋朝梅尧臣有一首《水轮咏》:

“孤轮运寒水,无乃农自营。

随流转自速,居高还复倾。

”文中所描绘的灌溉工具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农业灌溉工具筒车。

由材料“随流转自速,居高还复倾”可知该工具利用水流将水送到高处,故选B项。

水磨是用水力带动磨盘粉碎谷物,水排是鼓风冶铁工具,翻车是灌溉工具,但是利用的是人力,A、C、D三项均可排除。

 

5.“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

材料所反映的社会现象是

A.重农抑商B.土地兼并严重C.闭关锁国D.井田制瓦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从材料“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可知反映的现象为土地兼并严重。

A项表述与题文主旨不符,排除。

B项表述符合题文主旨,正确。

C、D两项表述都与题文不符,均排除。

 

6.下列三种手工业形态按产品商品化程度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官营手工业  民营手工业 家庭手工业B.民营手工业  家庭手工业 官营手工业

C.家庭手工业 民营手工业  官营手工业D.民营手工业 官营手工业  家庭手工业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主干知识的再现和比较分析能力。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三种形态中,商品化程度最高的是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产品中只有一小部分作为商品出售。

官营手工业不以商品生产为主要目的,而是为了满足统治阶级的需求。

A、C、D三项均排除。

只有B项符合题意,正确。

 

7.明代山西商人范世逵“占良田数百亩”,清代山西商人亢氏建造的亢园“长里许……临河造屋一百间,世人呼之为百间屋”。

这反映了

A.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B.重农抑商观念阻碍了明清商业的发展

C.海禁政策阻碍了经济发展D.土地集中阻碍了经济发展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重农抑商政策以及影响。

材料反映明代的商人在经商致富后将财富用于购置田产地产,并未用于商业的扩大再生产,固有的观念束缚了商业的继续发展。

所以答案为B项。

 

8.秦奋在历史学习中发现:

欧洲的一些地名与其他地区的地名非常相似,如荷兰有西兰(Zealand),大洋洲有新西兰(NewZealand);法国有奥尔良(Orleans),美国有新奥尔良(NewOrleans)。

对此现象的由来,正确的解释是

A.两者地理形势相同所致B.两者文化传统相同所致

C.两者关系世代友好所致D.欧洲列强殖民活动所致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殖民扩张。

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纷纷加入殖民扩张的行列。

欧洲殖民者在世界各地侵占殖民地时,为了表明该地成为自己国家的领土,基本都以本国的国名或城市名来命名,但为了区别原地名,都在前面加一个“新”字,因此出现了新西兰、新奥尔良等,故本题选D项。

 

9.19世纪下半叶,“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

……这些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于遥远的地方的原料,它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同时供世界各地消费”。

上述材料反映了

A.环球航行的探索B.世界市场的形成C.殖民扩张的开始D.资产阶级的形成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工业革命,主要考查学生获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

根据材料“加工……来自遥远的地方的原料……产品……供世界各地消费”可知这反映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A项表述不符合题意,排除。

B项表述符合题意,正确。

C、D两项表述都不符合题意,均排除。

 

10.新航路的开辟导致欧洲封建主阶级的衰落,主要是因为新航路的开辟使

A.封建主所收的实物地租减少B.金银价格下降,物价上涨

C.重商主义的发展D.农民摆脱了封建主的束缚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价格革命。

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大量贵金属流入欧洲,造成欧洲金银价值下降,物价上涨,使新兴的工商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暴利,由于封建地租价值下降,封建主地位削弱;与此同时,劳动人民在生活中却日益贫困,故选B项。

A项表述错误,封建主所收的实物地租并没有减少,只是由于物价上涨造成地租价值下降,排除;选项C与题意无关,排除;选项D表述错误,排除。

 

11.15世纪,欧洲人狂热的追求货币并出现“寻金热”,这主要是因为

A.世风日下,奢侈腐化的生活方式需求B.东西方贸易畅通,金银大量外流所致

C.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需求D.资产阶级国家激进派的经济措施所致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新航路的开辟,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主干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5世纪欧洲人狂热的追求货币并出现“寻金热”,主要是因为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需求。

A项表述不是主要原因,排除。

B项表述中“东西方贸易畅通”与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东西方商路,东西方贸易困难的史实不符,排除。

C项表述符合史实,正确。

D项中“资产阶级国家”与史实不符,排除。

 

12.下表所反映的19世纪后期美国钢铁业发展变化的主要特征是

美国钢铁业统计表

A.行业竞争激烈B.生产和资本走向集中

C.企业规模保持稳定D.劳动生产率快速提高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工业革命,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表格信息的能力。

由表格中1870年到1900年钢铁企业总数减少,工人总数、产量和投资额都大量增加可知生产和资本走向集中。

A项表述与表格主旨不符,排除。

B项表述符合表格主旨,正确。

C、D两项表述都与表格主旨不符,均排除。

 

13.某学者写道:

“衰落是一个容易使人上当的词,因为它包含了两个相去甚远的概念:

一是外部力量减弱,一是内部力量的衰败。

……拿16世纪的意大利来说,……在外部因素使其丧失了经济强国的地位之后,内部文化仍可达到巅峰。

”这里所说的“外部因素”是指

A.“商业危机”B.“价格革命”C.“商业革命”D.“工业革命”

【答案】C

【解析】新航路开辟前地处于地中海沿岸的意大利是经济中心,新航路的开辟后,欧洲的商路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西欧大西洋沿岸,意大利失去了欧洲贸易中心的地位;处于大西洋沿岸的英国、葡萄牙、西班牙,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迅速崛起,意大利衰落下去,贸易中心地位被取代,C项正是新航路的开辟的重要影响,符合题意。

“商业危机”是奥斯曼土耳其阻断东西方的贸易,导致东西方商路不畅,排除A;“价格革命”是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新大陆的发现,大量的财富从美洲被掠夺而来,大量黄金和白银的流入,导致了货币的超发,进而导致物价飞涨、货币贬值等现象的发生,促进封建主的衰落,资产阶级的壮大,排除C;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工业革命”促进英国的发展,排除D。

 

14.19世纪初期,当蒸汽机轰鸣奔驰的时候,衣冠楚楚的绅士、淑女与衣衫褴褛的下层人民同挤一列火车,还得到处给别人让路。

保守人士惊呼,铁路会带来某种“平等化的危险”。

民主人士拍手称快:

“我看到火车真高兴,我想封建制度是永远一去不返了。

”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先进科技

A.极大地冲击了社会关系B.扩大了社会交往的范围

C.改变了落后的社会制度D.造成了社会秩序的混乱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工业革命,主要考查学生获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

由“绅士”“淑女”和“下层人民”同挤一列火车,可知蒸汽机车带来某种“平等化”,冲击了封建等级制度,反映了先进科技极大地冲击了社会关系,A项表述正确。

B、C、D三项表述都不符合题意,均排除。

 

15.科技史专家皮尔认为,以前的发明主要是“实际生活的需要推动技术家取得进一步的成就”,后来“为了追求纯粹的知识”而进行的研究“开始走到实际的应用与发明的前面,并且启发了实际的应用和发明”。

下图所示上述两类发明,属于后者的是

①珍妮纺纱机 ②蒸汽机 ③贝尔发明电报  ④三轮汽车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工业革命,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知识迁移能力。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实际生活的需要推动技术家取得进一步的成就”是工业革命的特征,属于“以前的发明”的是①②,“‘为了追求纯粹的知识’而进行的研究”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征,属于“后者的发明”是③④。

题干要求回答属于“后者的”,A项排除,B项正确,C、D两项均排除。

 

16.“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后三年内,外轮就损失了1300万两(白银)。

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十万匹。

”这些史实说明洋务派官办企业的兴办

A.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C.使中国走上了富强之路

D.产生了近代民族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洋务运动的作用。

由题干信息可知,洋务运动时期所创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都在不同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故本题选B。

A说法题干没有体现;洋务运动并未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现状,故不选C;无产阶级在19世纪四五十年代产生,故不选D。

 

17.下列诗句比较恰当地反映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发展状况的是

A.千呼万唤始出来B.小荷才露尖尖角C.忽如一夜春风来D.无可奈何花落去

【答案】C

【解析】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迎来了短暂的春天。

 

18.下列各企业中,由洋务派创办的是

A.上海发昌机器厂B.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

C.广东继昌隆缫丝厂D.上海轮船招商局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主干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上海轮船招商局由洋务派代表人物李鸿章创办,上海发昌机器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广东继昌隆缫丝厂均为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A、B、C三项表述都不符合题意,均排除;D项正确。

 

19.近代资本主义企业之“近代”的实质是指

A.不是工场手工业而是机器生产B.产生和发展于中国近代

C.主要由私人投资兴办D.受外商企业的刺激而产生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概念的理解能力。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近代资本主义企业之“近代”的实质是生产方式的变化,采用机器生产而不是手工劳动。

A项表述正确。

B项表述是就时间而言,C项表述是就投资人而言,D项表述是就产生的外部条件而言,都不是实质的反映,均排除。

 

20.1845年,福州官员奏称“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

因此,“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民产之土布土棉……不能出口”。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包括

①洋布、洋棉美观耐用,价格便宜②中国关税低有利于外国商品倾销③中国手工业纺织无法与外国机器抗衡④外国人可以在中国各地自由经商

A.①③④B.①③

C.①②D.①②③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主要考查学生获取材料有效信息和知识迁移的能力。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③符合史实,正确;1845年在《南京条约》签订后,协定关税,五口通商等使中国市场被打开,②正确;外国人可以在中国各地自由经商是在1858年《天津条约》后,排除④。

A项含④,排除。

B、C两项表述都不完整,均排除。

只有D项符合题意,正确。

 

21.小明的爷爷生活在近代中国的通商口岸,他先在外商轮船公司打工,后来他到与之相邻的中国第一家从事江海运输业的轮船公司工作。

那么他应该生活在

A.广州B.天津C.上海D.香港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主要考查学生获取材料有效信息和对教材主干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第一家轮船公司出现在上海,A、B两项排除,C项正确。

根据材料“生活在近代中国通商口岸”可排除D项。

 

22.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

A.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全面完成B.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C.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全面建立D.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主干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全面完成是在1952年,A项表述的时间与题干不符,排除。

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是1956年秋中共“八大”提出的主要任务,B项表述的时间与题干不符,排除。

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C项正确。

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是在1965年,D项表述的时间与题干不符,排除。

 

2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安徽的农民中盛传一顺口溜: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从这首歌谣中我们看到

①分田到户,把土地所有权给农民后的高兴心情

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到农民的拥护

③责任制兼顾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

④说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符合当时的生产力水平

A.①②③④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③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经济体制改革,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概念的理解能力和获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分田到户是土地使用权的转移,不是土地所有权,①不符合史实。

根据材料“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可知②③④都正确,B项符合题意。

 

24.宣传画的典型特点之一是带有明确的时代印记,下面这幅宣传画就代表了我国1958年到1960年的经济发展特色,该运动于1960年冬天开始逐渐被叫停的主要原因是

A.钢、铁的合格率过低B.浪费了大量的资源

C.农村劳动力流失严重D.违背客观经济规律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主要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对教材主干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

题干中的图片反映了“大跃进”运动。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大跃进”运动被叫停的主要原因是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A、B、C三项表述都只是现象,均排除。

D项表述符合史实,正确。

 

25.下表反映了1978—198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所占比重的变化情况

造成表中我国所有制变化的主要原因有

①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经济体制改革 ②逐步扩大对外开放,外资企业落户中国

③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始确立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

由表中信息可知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所占比重下降,其他非公有制比重上升。

这跟1978年后我国实行国有企业改革和对外开放有关,故①②正确。

材料没有涉及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排除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是在1992年,排除④;故选A项。

 

26.20世纪90年代有人把中国东部经济发展状态比作“满弓待发之箭”:

“弓”比喻1984年国家开放的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弦”比喻1996年通车的南北交通大动脉京九铁路。

那么,“箭头”在今天看来最为恰当的是

A.深圳B.珠海C.浦东D.海南

【答案】C

【解析】箭头应该在弓的中间位置,选项中符合题意的应该是上海的浦东,1990年国家开发与开放浦东,与题干中“20世纪90年代”也相符合,选择C项。

其余三项在位置上不符合题意。

 

27.1984年邓小平同志说,除现在的特区之外,可以考虑再开放几个港口城市……这些地方不叫特区,但可以实行特区的某些政策。

由此作出的决策是

A.设立海南岛经济特区B.开放天津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C.开发开放上海浦东D.环渤海湾被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答案】B

【解析】关键信息为"1984年""港口城市"。

经济特区设于1980年,1984年开设沿海14个港口城市。

二、综合题:

共1题

2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绝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

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

在此之前,人类生活在相互隔绝而又各自独立的几块陆地上。

                                                         ——《大国崛起》

材料二

材料三  资本主义最典型的特点之一,就是工业的蓬勃发展,生产集中于越来越大企业的过程中进行得非常迅速。

现代工业调查提供说明这一过程的最完备最确切的材料。

例如法国……不到百分之一的企业,竟占有总数四分之三以上的蒸汽动力和电力!

——列宁

材料四 19世纪晚期起,资本主义列强在领土扩张的同时,通过资本输出、掠夺性贸易、再加上海陆交通和通讯事业的大发展,最终摧毁了一切落后国家和民族的堡垒,瓦解了他们的传统自然经济,从而把所有国家和地区都纳入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轨道。

——人民教育出版社《世界近代史》上册教学参考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1500年前后发生了什么历史事件?

这一历史事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从材料二可以看出19世纪英国的经济地位如何?

导致这种经济地位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中出现了哪种新型的生产组织形式?

这时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到什么阶段?

(4)依据材料四指出19世纪哪些因素促进了落后国家的传统自然经济解体。

【答案】

(1)事件:

新航路开辟。

影响:

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出现;打破世界相对孤立状态,使世界连为一个整体;推动欧洲社会转型(商业革命,价格革命促使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导致“地理大发展”。

(2)地位:

世界贸易中心。

原因:

工业革命。

(3)组织形式:

垄断组织。

阶段: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建立。

(4)因素:

资本输出、掠夺贸易。

【解析】本题考查新航路的开辟、工业革命,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主干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和正确解读表格信息以及获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

(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可知,“1500年前后发生的历史事件”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是指“新航路的开辟”。

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世界市场、世界联系、欧洲等角度分析作答即可。

(2)问,第一小问,从表格的时间看,是在工业革命即将完成时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即将开始时;从英国在世界贸易总值的所占比重看,英国处于世界贸易中心地位,其他国家的比重远低于英国。

第二小问,根据表格数据和所学知识作答即可。

第(3)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工业的蓬勃发展,生产集中于越来越大企业的过程中进行得非常迅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形成了垄断组织,这时期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第二小问,结合史实作答即可。

第(4)问,根据材料“19世纪”“资本主义列强”“通过资本输出、掠夺性贸易、再加上海陆交通和通讯事业的大发展”“瓦解了”“落后国家和民族的”“传统自然经济”进行概括总结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