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学总结.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713747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6.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岩石学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岩石学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岩石学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岩石学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岩石学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岩石学总结.docx

《岩石学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岩石学总结.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岩石学总结.docx

岩石学总结

第一篇火成岩

第一章岩浆和岩浆作用

1.岩浆的概念

A.上地幔或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

B.绝大多数岩浆成分:

硅酸盐为主,含有少量挥发分,也可含有少量固体物

C.高温粘稠的熔融体

2.岩浆的形成与运移

2.1岩浆形成的基本条件:

A.源区岩石B.热能的积累-温度的升高

C.压力的降低D.挥发组分的加入

2.2侵位机制:

(1)底辟作用

(2)顶蚀作用(3)岩墙扩展作用(4)火口沉陷作用

3.岩浆的性质及其影响因素

岩浆的密度、岩浆的粘度、岩浆的温度、岩浆中的挥发组分.

4.岩浆演化机制——岩浆的分异、混合和同化混染作用

分异作用:

原成分均匀的岩浆,在没有外来物质加入的情况下,依靠本身的演化,最终产生不同组分的火成岩的作用.

5.现代火山活动

6.地球中火成岩的分布

第二章火成岩的结构构造

1.火成岩的结构

·概念:

是指组成岩石的矿物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晶体的形态、自形程度和矿物之间(包括

玻璃)的相互关系。

·结构分类的依据:

结晶程度、矿物颗粒的大小、矿物的自形程度、相互关系、矿物的排列方

2.火成岩的构造和野外关系

•概念:

是指岩石中不同矿物集合体之间或矿物集合体与其他组成部分之间的排列、充填方式等。

•影响因素:

岩浆结晶的物化环境、岩浆侵位机制、侵位时应力状态、岩浆冷凝时是否仍在流动等

·野外关系:

侵入岩和火山岩野外产状的区别

产状结构构造

深成岩显晶质结构块状构造

浅成岩斑状结构块状构造•

火山岩斑状、玻璃质气孔、杏仁、流纹构造

3.特征结构与构造的鉴别

辉长结构、辉绿结构、间粒结构、交织结构、粗面结构、环带结构等。

4.火成岩结构的成因分析*

辉长结构、辉绿结构;环带结构;条纹结构——成因分析。

第三章火成岩的分类

1.火成岩的矿物分类:

·色率:

暗色矿物在火成岩中的含量(体积分数),通常称为色率——是火成岩鉴定和分类的重要标志之一。

按岩石的色率

可以将火成岩分为:

超镁铁质岩:

色率(M)>90%

镁铁质岩:

色率(M)=10~90%

中性岩:

色率(M)=10~90%;Q小于5%

长英质岩:

色率<10;Q>5%

·Q-A-P三角分类图解:

岩石命名的主要依据。

2.化学成分分类:

根据岩石中的SiO2含量

酸性岩:

SiO2>66w.t%流纹岩/花岗岩

中性岩:

53-66w.t%安山岩/闪长岩粗安岩/二长岩粗面岩/正长岩

基性岩:

45-53w.t%玄武岩/辉长岩

超基性岩:

<45w.t%苦橄岩/橄榄岩

3.主要岩石类型的特征(化学成分、矿物组成、结构构造):

超镁铁质岩,玄武岩,辉长岩,安山岩,闪长岩,花岗岩、碱性花岗岩、流纹岩。

第四章镁铁质—超镁铁质岩的共生组合与成因

1.超镁铁质岩——含义

•分类

•研究意义

•常见的共生组合

•成因

2.玄武岩——含义(是一种化学成分为基性岩类的火山岩;可能的矿物有单斜辉石、斜长石,还可以有橄榄石等矿物斑晶;)

•分类

•研究意义:

玄武质岩浆直接来源于上地幔,并可产于多种构造环境中,所以研究玄武岩对于反演地幔物质成分、分析构造环境和地球的深部动力学均具有重大意义。

•玄武质岩浆的形成:

•玄武岩的成因与构造环境:

1)大洋中脊玄武岩

形成环境:

拉张环境

形成条件:

低压高温,高度部分熔融(20-30%)

源区:

亏损的二辉橄榄岩、方辉橄榄岩

2)大陆裂谷玄武岩——碱性玄武岩、碧玄岩

形成环境:

大陆内部拉张环境

形成条件:

减压为主,温度增加较小,部分熔融程度一般低于洋中脊

源区:

饱满型和交代富集型的地幔橄榄岩

3)大陆边缘玄武岩

岩浆源区的复杂性:

大陆地壳与地幔和大洋地壳与地幔的混杂带

形成环境的特殊性:

不同性质板块的会聚部位

形成条件:

挥发组分—H2O的作用

A降低部分熔融的温度

B改变了矿物的熔融行为—形成的岩浆相对富含SiO2

CH2O的存在使体系处于高的fo2的条件,磁铁矿先结晶,导致岩浆不发生富铁趋势的演化—钙碱性系列与拉斑系列的区别

D岩浆上升,H2O逸出减少,岩浆快速结晶,并发生结晶分异作用,形成玄武岩-安山岩-英安岩组合

第五章安山岩、流纹岩和花岗岩类岩浆的成因

1.安山岩的成因:

两阶段模式——岛弧钙碱性安山岩形成的模式

2.英安岩-流纹岩的成因:

岩浆底侵作用

3.花岗岩类岩浆的成因及其类型

•岩浆成因与交代成因

•岩浆花岗岩形成的主要观点

•花岗岩的成因类型及特征:

I、S、M、C、A

•不同构造背景的花岗岩质岩石组合:

造山型、过渡型、非造山型

•不同类型花岗岩质岩石的矿物组合:

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碱长花岗岩(碱性花岗岩)

第六章化学岩石学

•火成岩的化学成分

1.主要元素2.微量元素3.同位素

•主要化学成分对岩石中矿物组合的影响

1.SiO22.(Na2O+K2O)3.Al2O3

第七章岩浆的演化—岩浆多样性的原因

1、岩浆的流变学性质

2、岩浆的分异作用

·岩浆结晶分异作用

概念:

是指由于岩浆中结晶的固相物质的分离而使残余岩浆成分发生变化的作用。

类型:

流动分异、重力分异、双扩散对流边界层分异作用

·鲍文反应系列的特点及其岩石学意义可以解释的岩石学现象如下

(1)可以解释岩浆中矿物的结晶顺序和共生规律;

(2)两个系列结晶温度相当的矿物可以共生;

(3)解释了暗色矿物间的反应边结构和斜长石的正环带结构;

(4)玄武质岩浆经分离结晶可逐渐形成较酸性的岩浆。

·由扩散产生的分异

·熔离作用

·气体搬运作用

3、岩浆的混合作用(概念)

4、岩浆的同化混染作用(概念)

第八章板块构造与火成岩组合

1、大洋中脊的火成岩组合

2、会聚板块边界的火成岩组合

岛弧

大陆边缘弧

3、陆-陆碰撞带的火成岩组合

4、板块内部的火成岩组合

第二篇沉积岩

第一章沉积岩的一般形成过程及主要特征

1、沉积岩概念:

沉积岩是组成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之一。

它是在地壳表层或地表不太深的地方,在常温常压条件下,由母岩的风化产物、火山物质、有机物质等物质成分,经过搬运作用、沉积作用以及成岩作用所形成的一类岩石。

2、物质来源:

(1)陆源物质—母岩风化的产物※;

(2)生物源物质—生物残骸和有机质

(3)深源物质—火山碎屑和深部卤水;(4)宇宙物质—陨石

成分特征

·陆源物质—母岩风化的产物※:

主要类型

(1)碎屑物质;

(2)不溶残积物;(3)溶解物质

它们构成了最常见的三类沉积岩的基本物质(陆源碎屑岩、泥质岩、内源沉积岩)

3、沉积物的搬运与沉积:

3.1常见的搬运方式

(1)碎屑颗粒的机械搬运和沉积※

(2)化学物质的搬运和沉积;(3)生物的搬运和沉积

3.2机械搬运和沉积

·搬运和沉积介质:

牵引流:

水流、波浪,空气。

重力流:

浊流、泥石流、颗粒流、液化沉积物流。

•搬运和沉积对象:

碎屑颗粒

•重点内容:

流水的搬运和沉积作用。

·流水的搬运方式:

滚动搬运、悬浮搬运、跳跃搬运。

3.3化学物质的搬运

•搬运、沉积的对象:

溶解物质

•搬运和沉积的形式:

溶解物质在自然界中存在的方式:

(1)胶体的搬运与沉积作用

(2)真溶液的搬运与沉积作用

3.4生物的搬运和沉积作用(一般了解)

4、沉积分异作用

沉积物在搬运沉积过程中会按照颗粒大小、形状、比重、矿物成分

和化学成分在地表依次沉积下来,这种现象称为沉积分异作用。

4.1机械沉积分异作用:

碎屑颗粒在机械搬运过程中,随水流强度减弱,碎屑颗粒依次按可粒大小顺序沉积的现象。

4.2化学沉积分异作用※:

溶解物质溶于水在搬运过程中按溶解度大小先后顺序沉积的现象。

5、沉积岩的成岩作用:

5.1概念:

是泛指沉积物形成之后,到沉积岩的风化作用和变质作用以前这一演化阶段的所有变化或作用,包括成岩作用和后生作用。

5.2成岩作用的阶段划分

(1)同生作用;

(2)成岩作用;(3)后生作用;(4)表生作用。

5.3常见成岩作用方式(类型)

1.压实作用:

静压力下沉积物排气、排水、体积缩小、孔隙度降低、密度增加的作用。

2.胶结作用:

孔隙水过饱和沉淀出矿物质(胶结物cement),将沉积物粘结成岩石。

3.压溶作用:

压力下沉积物颗粒间或沉积岩内部发生溶解。

4.重结晶作用

5.交代作用

6、沉积岩的矿物成分特点

1、在岩浆岩中大量存在的矿物,如:

橄榄石、辉石、角闪石等铁镁矿物,在沉积岩中很细少;

2、在岩浆岩中数量甚多的矿物,如:

钾长石、酸性斜长石和石英等,在沉积岩中也广泛存在;

3、在沉积过程中有新矿物生成——自生矿物。

7、沉积岩的化学成分特点:

与岩浆岩的平均化学成分相比较:

1、两者铁的总量大体相等,但趁机严重Fe2O3>FeO;

2、沉积岩中碱金属的含量远低于岩浆岩,而且K2O>Na2O;

3、沉积岩中富含CO2和H2O。

8、沉积岩的结构--类型:

1、机械作用形成的结构:

(1)陆源碎屑结构;

(2)粒屑结构;(3)泥状结构

2、化学结构:

结晶结构

3、生物结构:

珊瑚礁结构、藻礁结构

4、次生结构:

交代结构、重结晶结构

9、沉积岩的构造

·按形成时间:

分为原生构造(固结成岩前形成),次生构造(固结成岩后形成)。

·按成因:

分为物理成因的构造、化学成因的构造、生物成因的构造。

·常见构造的特点--层理构造

水平层理、平行层理、波状层理、交错层理、递变层理、韵律层理、透镜状层理等

10、沉积岩的分类(多样性,一般了解)

第二章陆源碎屑岩的基本特征

1、陆源碎屑岩的基本组成:

碎屑颗粒、填隙物(杂基、胶结物)和孔隙

·碎屑颗粒:

是碎屑岩的主要组成部分,占整个岩石的50%以上,并决定岩石的基本性质。

(1)矿物碎屑:

石英、长石、云母、绿泥石、重矿物碎屑

(2)岩石碎屑成分:

火成岩、变质岩和沉积岩

·杂基:

由机械沉积作用形成的细粒物质,充填在碎屑颗粒之间。

·胶结物:

是对颗粒起胶结作用的化学沉淀物。

·孔隙:

是指岩石中未被固体物质所占据的部分,孔隙可以是原生的,也可以是后期形成的

2、陆源碎屑岩的结构:

包括颗粒的结构、填隙物的结构、支撑类型和颗粒间接触关系

2.1颗粒的结构注意:

(1)颗粒大小:

砾石、砂、粉砂岩、泥。

(2)颗粒分选:

分选好、分选中等、分选差。

2.2填隙物的结构:

杂基、胶结物

2.3胶结类型(支撑类型)

A、基底胶结(杂基支撑);B孔隙胶结(颗粒支撑);C、接触胶结(颗粒支撑)

3、陆源碎屑岩的分类:

按碎屑颗粒的大小分为:

1、粗碎屑岩(大于2mm)——砾岩(角砾岩)

2、中碎屑岩(2—0.063mm)——砂岩

3、细碎屑岩(0.063—0.0039mm)——粉砂岩

4、泥岩(0.0039mm)

第三章陆源碎屑岩的主要岩石类型

1、砾岩

2、砂岩:

砂岩的三端元四组分分类※、常见砂岩岩石类型及形成环境

3、粉砂岩:

黄土

4、泥岩:

泥岩的物理性质

5、陆源碎屑岩的成岩作用:

了解成岩作用类型、各种胶结物的来源、对孔隙度的影响、各种粘土矿物随埋深变化的规律

第四章碳酸盐岩的基本特征

1、碳酸盐岩的物质成分:

矿物成分特征、化学成分特征、同位素成分特征

2、碳酸盐岩的结构:

粒屑结构(粒屑的类型、特征、亮晶方解石与泥晶方解石的区别)、结晶结构、生物结构、交代结构

3、碳酸盐岩的构造:

机械成因的、化学成因的、生物成因的

4、碳酸盐岩的分类:

本课程推荐的分类、分类的原则、常见灰岩的岩石类型特征

5、碳酸盐岩的成岩作用:

成岩作用方式、胶结物的来源、白云岩的成因、碳酸盐岩的成岩环境、

第五章其它内源沉积岩

1、硅质岩:

定义、与石英砂岩的区别;2、铝铁锰质岩;3、磷质岩;4、蒸发岩

第六章沉积环境与沉积相

1、沉积环境:

在物理上、化学上和生物上均有别于相邻地区的一块地球表面。

2、沉积相、一定沉积环境的物质表现。

3、沉积相律

只有横向相依的相,才能在纵向上相互叠置而没有沉积间断识别标志、

4、沉积环境沉积相的分类:

5、河流相特征:

河流沉积的垂向层序。

注意网状河与蛇曲河的对比

6、三角洲相特征

7、浊流--鲍玛序列

第三篇变质岩岩石学

第一章变质作用概述

一、变质作用概念

(1)与地壳形成和发展密切相关的一种地质作用;

(2)地壳已存岩石在基本保持固态条件下的转变过程.(3)在特殊条件下,还可以产生重熔(溶),形成部分流体相(岩浆)

二、变质作用影响因素:

包括原岩化学成分;地质条件;物理化学环境。

物理化学因素包括温度、压力、应力、流体。

它们通常是同时出现,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

温度一般是最重要的因素,它不仅控制着变质作用的发生和发展,也制约着流体的活性和岩石变形性质;压力也是影响物化平衡的独立因素,有时对矿物组合起决定作用;应力不是变质反应物化平衡的独立因素,但它是变质岩组构的最重要因素,此外还控制着变质反应的速度和规模;流体是变质作用得以实现的基本因素,但温度又是流体具有活动性的前提。

三、变质作用类型:

分类依据:

分布规模/地质背景或物化条件。

有关术语

(1)局部变质作用:

接触变质作用;动力变质作用;冲击变质作用;交代变质作用.

(2)区域变质作用:

造山变质作用;洋底变质作用;埋藏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

四、变质岩概念:

地壳已存岩石在基本保持固态条件下形成的一种转化岩石,其形成与地壳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第二章变质岩的基本特征

一、变质岩的化学成分

•影响因素-体系的封闭程度及元素的活动性

•变质岩化学成分的一般特征

•等化学系列的概念/类型/主要特点

1).富铝系列:

富铝、贫钙;铁、镁低;钾>钠。

原岩是泥质岩石(泥岩、页岩)或火山凝灰岩。

出现许多特征变质矿物(硬绿泥石、十字石、堇青石、铁铝榴石、红柱石、蓝晶石、矽线石)。

2)长英质系列:

富硅、贫钙;铁、镁、铝含量也较低.原岩是含长石的各种砂岩、粉砂岩和酸性—中酸性火山岩、花岗岩。

极少出现富铝系列特征变质矿物。

3)碳酸盐系列:

富钙、镁;铝、铁、硅含量较低且变化范围大。

原岩是石灰岩和白云岩。

常见矿物有方解石、

白云石、滑石、蛇纹石、透辉石、透闪石、硅灰石、金云母、镁橄榄石、钙铝榴石

4)铁镁质系列:

贫硅、富铁、镁、钙;钠>钾;含一定量的铝。

原岩是基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辉长-辉绿岩、

铁质白云质泥灰岩、基性岩屑砂岩等。

出现辉石、角闪石、绿泥石、阳起石、绿帘石等大量铁镁矿物.

5)超铁镁质系列:

富铁、镁;贫钙、铝、硅。

原岩是超基性侵入岩、超基性火山岩和极富镁的沉积岩。

常见矿

物有滑石、蛇纹石、透闪石、橄榄石、镁铝榴石、尖晶石、镁铁闪石等

二、变质岩的矿物成分

·变质岩矿物成分的一般特征:

注意特征变质矿物的一般特征及标定的条件。

·等物理系列的概念、类型、主要特点

1)很低级变质:

特征是变质基性岩中出现浊沸石、硬柱石、葡萄石、绿纤石等矿物的出现为标志。

温度区间为200-3500C.

2)低级变质:

以变质基性岩中硬柱石、葡萄石、绿纤石等矿物反应形成黝帘石和阳起石为标志。

温度区间为350-5500C

3)中级变质:

标志是泥质岩石中十字石(堇青石)出现和绿泥石消失。

在变质基性岩中

以普通角闪石+斜长石(An17)为特征.温度区间为550-6500C.

4)高级变质:

标志是泥质岩石中白云母和石英反应形成矽线石和钾长石组合(变质成因的紫苏辉石代表高级变质条件),温度区间>6500C.

·有关术语解释

1)稳定矿物:

在特定变质条件下新形成的矿物或虽是原岩中的矿物,但在新的P-T条件下仍然保持稳定的矿物。

2)不稳定矿物:

指对某一变质作用的P-T条件来说是不平衡的原岩中的矿物,因变质反应不彻底而保留下来。

3)特征变质矿物:

变质岩中有些矿物,稳定存在的温度和压力范围窄,能较好地反映特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

4)贯通矿物:

大部分矿物稳定存在的温度和压力范围较宽,对温度和压力不敏感。

三.变质岩的结构

按成因分四类:

变余结构、变晶结构、变形结构和交代结构。

重点为:

1、变晶结构的概念/类型/命名

(1)变晶结构的分类依据:

相对大小、绝对大小、形态、交生关系。

(2)变晶结构的三级命名原则:

整体结构基质结构局部交生结构

2、变形结构的概念/类型及特点

(1).脆性变形结构和韧性变形结构的含义

(2).脆性变形结构和韧性变形结构的区别

四.变质岩的构造(概念、常见类型及主要特征)

常见类型有板状构造、千枚状构造、片状构造、片麻状构造、条带状构造、块状构造、碎裂构造、糜棱构造等。

第三章.变质岩的分类和命名

一、以构造命名的变质岩系列:

板岩、千枚岩、片岩、片麻岩、糜棱岩、碎裂岩。

二、以矿物组合及含量命名的变质岩系列

石英岩、大理岩、斜长角闪岩、麻粒岩、榴辉岩、超铁镁质岩、混合岩。

掌握以上各类变质岩的矿物组合特征、结构构造特征;岩石进一步分类命名方法;常见岩石类型;所属等化学

系列和变质条件。

第四章.变质岩的形成作用--变质作用的方式

一、质重结晶作用:

概念、类型(静态、动态重结晶)、影响因素、产物特点。

二、变质分异作用:

概念

三、交代作用:

概念

四、变形作用:

类型(脆性、韧性变形)、产物特点(碎裂岩、糜棱岩)、相关术语解释。

五、变质结晶作用(变质反应):

概念、类型及实例,一些重要变质反应的温度压力条件。

·常见变质反应的类型及实例:

1)根据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状态分类

(1).固体—固体反应:

在变质反应过程中没有流体相出现,可进一步分为:

同质多相变体的转变。

例如Al2SiO5同质多相变体的转变。

单一固体分解反应。

例如Cord==Sill+Alm+Q.

多相固体反应。

例如Hy+Pl==Cpx+Ga+Q.

(2).脱--吸流体反应:

在变质反应过程中出现了流体相。

可进一步分为:

水化--脱水反应。

例如:

Mis+Q==Kf+Sill+H2O.

碳酸盐化--脱碳酸盐反应。

例如:

Cc+Q==Wo+CO2.

(3).氧化—还原反应。

例如:

6Fe2O3==4Fe3O4+O2

2)根据反应物与生成物的关系分类:

4)连续反应(概念);5)不连续反应(概念)

3)根据反应前后矿物原子数的变化分类:

6).静转移反应(概念);7).交换反应(概念)

·某些重要的变质反应所指示的温度和(或者)压力变化趋势。

(反应向右进行)。

绿泥石+白云母+石英→红柱石+黑云母+H2O(温度升高)

绿泥石+石英→铁铝榴石+H2O(温度升高)

绿泥石+白云母→十字石+黑云母+石英+H2O(温度升高)

红柱石→夕线石(温度升高)

红柱石→蓝晶石(压力升高)

蓝晶石→夕线石(温度升高或压力下降)

方觧石+石英→硅灰石+CO2(温度升高)

白云母+石英→夕线石+钾长石+H2O(温度升高)

黒云母+白云母+石英→夕线石+堇青石+硅酸盐流体(温度升高)

夕线石+石榴石+石英→堇青石(压力下降)

紫苏辉石+斜长石→绿辉石+石榴石+石英(压力升高)

角闪石→紫苏辉石+斜长石+H2O(温度升高)

白云石+石英+H2O→方觧石+透闪石+CO2(温度升高)

黑云母→磁铁矿+矽线石(毛发状)+含K流体(温度升高)

第五章、变质带

一、变质带的概念及划分原则

二、巴洛式递增变质带划分依据、适用条件及各带主要特点

三、泥质岩石高温变质带及等变线反应

四、中压地区基性变质岩递增变质带划分依据、适用条件及各带主要特点

第六章

(1)、共生分析

一、有关术语解释

(1)共生分析:

从研究变质矿物共生组合特征及其变化规律出发,应用相律,分析矿物组合与岩石化学成分和物理化学条件之间的关系,这是变质岩岩石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2)

(2)吉布斯相律:

P(相数)+F(自由度数)=C(组分数)+2

(3)Goldschmidt矿物相律:

P≤C。

要求理解其含义、应用条件和意义。

(4)

(4)D.S.Korzhenskii矿物相律:

P≤Ci。

要求同上。

二、组分分析:

组分按性状和行为可分两大类:

完全活动组分和惰性组分(进一步划分):

三、矿物共生组合及其确定标志

(1)概念:

在一定的温压下,一定化学成分的岩石达到化学平衡时的矿物成分称为矿物共生组合。

(2)矿物组合的确定标志:

1)平衡共生的矿物都有相互接触关系(早期包裹体除外)

2)平衡共生的矿物之间无反应或交代关系。

3)同种矿物不同颗粒的化学成分及光性特征相近。

如果环带,则其边部的化学成分及光性特征相近。

4)岩石不同部位共生矿物对之间的元素分配系数近相等。

5)矿物数目符合矿物相律,即不超过有效惰性组分数。

四、成分共生图解的含义、主要类型、一般编制方法、适用条件

·表达一定变质条件下,矿物组合与有效惰性组分(原岩成分)之间关系的一种图解。

·编制方法:

组分分析→选择图解→矿物投影→连接共生线→化学成分投影。

·主要类型:

(1)ACF图:

A=[Al2O3]+[Fe2O3];C=[CaO];F=[FeO]+[MgO]+[MnO];

A+C+F=100。

会计算矿物的ACF值。

(2)A′KF图:

A/=[Al2O3]+([Fe2O3]–[K2O],K=[K2O]

F=[FeO]+[MgO]

+[MnO];A/+K+F=100;会计算矿物的A′KF值。

(3)AFM图

第六章

(2)、变质相

一、变质相的概念、划分原则、命名原则

•概念:

变质作用过程中同时形成的一套矿物共生组合及其形成时的物理化学条件。

•划分标志:

矿物组合,常用基性变质岩矿物组合划分并以相应的基性变质岩命名。

•一个变质相往往具有一个较宽的温度压力区间,可以进一步划分不同的亚相。

二、常见区域变质相的划分标志、主要特征及与温克勒变质级的对比

重点掌握在中压地区,基性系列和富铝系列经受从绿片岩相到麻粒岩相变质作用,可能出现的典型岩石及典型矿物组合

(1)低绿片岩相,低级变质。

矿物组合及典型岩石类型为:

(1)

基性岩石:

绿帘石+阳起石+绿泥石+钠长石±石英±方解石;绿泥片岩等绿片岩;

泥质岩石:

白云母+黑云母+绿泥石+石英±硬绿泥石;绿泥石黑云母片岩等。

(2)高绿片岩相,低级变质。

矿物组合及典型岩石类型为:

基性岩石:

普通角闪石+绿帘石+钠长石+绿泥石±石英;角闪绿泥片岩等。

泥质岩石:

铁铝石榴石+黑云母+白云母+石英;石榴石黑云母片岩。

(3)低角闪岩相,中级变质。

矿物组合及典型岩石类型为:

泥质岩石:

十字石+铁铝石榴石+黑云母+白云母+石英±斜长石;十字石二云母片岩。

泥质岩石:

蓝晶石+铁铝石榴石+黑云母+白云母+石英±斜长石;蓝晶石白云母片岩。

基性岩石:

普通角闪石+斜长石(An>30)±黑云母±绿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哲学历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