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写作能力提升系列资料十共20页 doc.docx
《届高考写作能力提升系列资料十共20页 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写作能力提升系列资料十共20页 doc.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写作能力提升系列资料十共20页doc
2010高考写作能力提升系列资料(10)
话题作文基础等级解说示例及训练
一、话题作文之结构完整
结构就是文章内容的组合构造,是文章思路的外现。
文章的内容要通过组织安排才能表达出来,文章的主题也要通过结构来加以凸现,所以,轻视结构的作用,忽视结构训练,是错误的认识和做法,势必会影响作文的质量,影响考试作文的成绩。
结构完整,主要是指作文思路展开有序。
形式上有头有中有尾,前后照应,上下连贯,没有主次不分、残缺不全的毛病;逻辑上线索清晰,层次分明,顺序恰当,段落合理,没有颠倒重复、混乱不清的毛病。
【策略解读】
1.结构要完整
结构问题表面上看是形式的问题,但它与文章的内容是紧密联系的,形式与内容是应该统一的。
在高考作文中还有很大一部分考生仍然存在着这样的写作缺陷,仍旧存在着“低幼化”的儿童式的文章,或有头无尾,或主次不分,或详略不当,或“三段式”等等。
如何克服这样的缺点,我们在平时的写作训练中,要注意弄清楚内容的主次、详略,主要内容又如何处理,开头与结尾又如何照应,如何过渡,如何分段等等。
下面主要就作文结构中的开头、过渡与照应、结尾等方面做一些说明。
①开头。
好的开头能使文章增色,也能引起阅卷老师的兴趣。
如何把文章的开头写好呢,这就要求在写作时,文章的开头要干净利索,不罗嗦,切入正题迅速。
即使为了取得某种表达效果,在略加修饰后,也必须迅速入题,切忌修饰过长。
文章通常采用以下几种开头方法:
开门见山法(这是一种最常见也最适用的方法。
开头不加任何修饰,直接进入正题。
此种方法干净利落,简洁明快,易被读者接受,适用于记叙文、议论文等文体);比喻法(在文章开头,用一个或多个恰当的比喻句,可以给人一个非常深刻的印象,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引用法(开篇引用一二句切合题意的名言警句,一方面可以突出主题,一方面也能为文章增加文采,也就有可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设置悬念法(文章一开始就设置疑问,能吸引读者往下看,让读者找出答案或在文章后点出问题的答案。
如运用得当,也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
②过渡照应。
“过渡”,就是指段与段之间的衔接;“照应”,就是指开头与结尾的照应,前后文内部的照应,各部分与题目之间的照应。
一篇文章在段与段之间的内容跳跃性很强,就需要用一两句话过渡一下,这样文章的思路就会很顺畅,没有断裂不衔接的缺陷。
同时也要注意过渡的内容不能太多,多了反而显得繁琐累赘。
如果文章缺少照应,就会给人一种不完整或是偏离题意的感觉。
在写作时,必须注意到照应的问题,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是结构完整的。
③结尾。
结尾也是文章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既不能虎头蛇尾,也不能画蛇添足。
结尾是全文主题展开的最后完成部分,也是主题的深化,同样不可忽视。
文章开头难,结尾也难。
难就难在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而是依据文章本身的内容、形式特点,因势而下,一脉贯通。
也就是说,文章很多,但结尾不会相同。
常见的结尾方法有:
文随意尽自然收束全文(全文自然收束,使之有一个朴素无华的结尾,显得干脆利落,既省笔墨又很简洁);含蓄式结尾(可以留下“空白”,给读者回味的余地。
也可在结尾处用设问或反问句提出一个新问题,引发人去思考,从而使文章更深刻);结尾与题首有所照应;号召、总结式结尾。
2.层次要清楚
一篇文章是由若干部分组成的,各个部分之间的组合关系就是层次关系。
层次关系是否合理、清晰,直接反映着思路是否合理和清晰。
有些考生作文的层次欠合理、清晰,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划分段落不合理,不是一段到底,就是分小段太碎,这两种表现形式都让人摸不清文脉;二是这个段落的内容和那个段落的内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纠缠不清。
这些表现虽然不同,但是都反映了作者写作前欠缺整体构思,想到哪儿写到哪儿,心中没谱,自然就模糊不清、杂乱无章了。
【例文解析】
话题:
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生命的色彩
依凡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在不停地思索着:
生命是什么颜色的呢?
看着周围雪白的一切,她感觉自己的生命是白色的,因为她喜欢白色,出生后第一眼看到的是医院的墙壁,她的最后一天也将在这白色的世界里度过。
因为她患了一种恐怖的病——白血病。
门开了,妈妈进来了,手里还抱着一盆文竹,依凡问:
“妈,你怎么将它搬来了?
”妈妈微笑着说:
“我看病房里太单调太憋闷了,所以将它搬来,这样心情会好些。
”依凡淡淡一笑说:
“妈,你别操这心了,我早晚要走的,就让我从这洁白的世界中无声无息地消失吧。
再添上这些生机勃勃的绿色,我会更悲哀的。
”说着一颗大大的泪珠从眼角滴下。
妈妈的眼眶里充满了泪水说:
“傻孩子,你的病还不重,为什么这么悲哀呢?
生命不是白色的,它是绿色的,像这文竹一样充满生机。
坚强一些,会好的。
”母女俩默默地注视着,相对无语。
忽然,有人从门缝里探出头来,接着门开了,原来是依凡的同学们来看她。
依凡吃惊地说:
“你们怎么来了?
过两天就高考了!
”打头的班长晃着脑袋说:
“怎么,上战场前本头儿来看看伤兵都不行?
”依凡被他那滑稽的言行逗乐了,说:
“都到黑七月了,你还有心思搞笑呀?
”“谁说七月是黑色的?
它虽有黑色的高考,也有红色的胜利;有灰色的焦急,也有黄色的轻松;对,还有绿色的文竹。
”班长滔滔一席话,又将笑容带到了依凡的脸上,不过很快又消失了。
依凡说:
“谢谢你们,我知道你们的生命五颜六色,我的生命只能是无奈的苍白。
”团支书轻轻地拉着依凡的手说:
“依凡,别这么说,我们的生命之色都是一样的,它既不是白色也不是黑色,它是丰富多彩的,只不过在不同的人的眼中,有不同的色彩。
将视线从白色上收起,放眼窗外,你会发现世界的丰富多彩。
不信你听,这是其他同学带给你的声音。
”说着,她打开手中的录音机,班上同学们的声音都争先恐后地跑着出来:
“依凡,咱们班足球赛得了第一。
”“咱们在生物实验基地养殖的兔子又下小兔了。
”“咱们班为‘读者林’捐款了,还为你种了一棵‘生命树’。
”……
依凡听着听着,眼前的白墙上出现了班上身穿红色球衣的足球队员,出现了可爱的小白兔,出现了翠绿的小树苗,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色彩。
依凡感激地说:
“谢谢大家帮我跳出白色的怪圈,我终于知道了关于生命之色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我会乐观的。
”
团支书高兴地说:
“太好了!
我们会在大学里等你。
记住,与生命牵手,生活的各种颜色你都会拥有。
”
解析:
文章以娴熟的技巧,将发生的故事安排在相对集中的时空里,以依凡对生命色彩认识的转变为线索结构文章,情节发展中有变化,有起伏,通过依凡、母亲、同学这些不同的人,诠释了对生命色彩的不同认识,依凡认识的转变水到渠咸,情节设计不枝不蔓,人物形象较为感人。
【请你试试】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次我去应聘一个会计职位。
由于有相关工作经历和较高的职称,我的竞争对手们纷纷落马,剩下一个其貌不扬的人与我去迎接最后的面试。
那个单位的会计主管接待了我们,他拿出一堆账本,要我们统计—下某个项目的年度收支情况。
约一个小时左右,我完成任务了。
10分钟后,竞争对手也收工了。
会计主管叫我们在一旁等待。
然后拿着我们的“试卷”去老总办公室。
结果令我吃惊和恼火——我落聘了!
为什么?
会计主管回答:
“你没有做月末统计,而他不但做了,还做了季度统计。
”我问:
“不是要年度统计吗?
”主管笑道:
“是啊,但年底统计数据应该从每月合计中得到——这不算什么会计学问,但反映了做会计的严谨态度。
也许你们能力相当,所以,我们最后要看的就是各人的态度了。
”
请就“态度”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
思维启导:
同样的能力,在不同的态度下会导致完全不同的未来。
态度也许是另一种能力,有时比一般能力更重要。
态度决定一切。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小男孩问上帝:
“一万年对你来说有多长?
”上帝回答说:
“一分钟。
”小男孩又问:
“一百万元对你来说等于多少?
”
上帝回答说:
“一元。
”小男孩接着说:
“那你给我一元钱,好吗?
”上帝说:
“好啊,你得先给我一分钟。
”
要求:
根据以上材料内容写一篇文章。
文体不限,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思维启导: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成功之路是漫长的,要付出时间和代价。
利用此题,可以引导考生知晓如何看待别人的成功和自己如何走向成功。
二、话题作文之语言通顺
【能力解说】
语言通顺指的是语言规范、准确、连贯、得体。
要做到语言通顺,就要尽可能使语言准确、简洁、生动。
准确,就是要恰当地反映客观事物的形貌,用词造句要合乎事理逻辑,要仔细地区分近义词的细微差别,要区别词语的感情色彩;简洁,就是简练、干净、明白、晓畅,就是以最少的文字表达最丰富的内容,要尽可能做到言简意赅,文约事丰;生动,就是活泼优美、感染力强,要使语言生动,就要注意遣辞造句要有形象性和新鲜感。
【策略解读】
1.语言规范。
在写作中,要符合语言规范的要求要注意三个方面:
一是用词要体会词义的轻重、词语适用范围的大小、词语的感情色彩,不能随自己心意生造词语;二是句子不能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和误用关联词语等毛病;三是除了在记叙性文章中为了描写风土人情的需要可以适当使用方言、俚语外,一般不使用方言俚语。
2.语言准确。
要符合语言准确的要求就要注意有些问题有些看法要表达得十分准确才行。
“我认为”“大家都这样看”“一部分或者说是一小部分人的不良行为”“从全局看是好的”“这只是一个人或少部分人的看法”“不是有不少人这样去干吗?
”“我愿意这样”等等,是全称还是特称,一定要搞清楚,千万不要以偏概全,以个别人的不良行为加到全体人员身上。
有些说法还需要婉转。
如:
“发牢骚,是人们将内心积压的意见、见解、看法说出来,虽然有时态度或形式有些不太合适,但终究是一些真实的意见,当然里面不免有些偏激的成分,但是我们干部一定要认真地对待啊!
”这段文字,考生掌握的分寸就比较好,“有些不太合适”,“里面不免有些偏激的成分”,两个“有些”马上界定了牢骚的特点,使人们更清楚地认识到了“牢骚”的弊端。
这正是语言“准确”的集中体现。
3.语言连贯。
要做到语言连贯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文章中的每一段文字,都要统一于一个话题,围绕着一个中心;二是一段话要按照各句与中心的关系以及各句之间的关系合理地组织起来,可以根据人们认识事物的客观规律,根据句子的意思和思路的展开依次排列,也可以凭借语法手段(关联词、方位词、数词、代词等)或修辞手段(排比、对偶、层递等)来组合各个句子;三是句子之间要有语言和语气上的联系,如用主语承前省略、利用代词呼应、使用关联词语、适当重复上下文的内容或语言等方法来确保语言呼应;四是增添必要的过渡性语言,避免由于思维的速度大大高于表达的速度而带来的中间环节被省略或淡化了的“跳跃”现象。
4.语言得体。
要达到语言得体的要求一要注意表达对象,“心中要有读者”是写作的重要原则,只要试题中规定了写作对象,语言的运用就要考虑到这一条件。
二要注意区分不同的文体:
记叙性文体要以情动人,以叙述、描写为主,语言形象生动;议论性文体要以理服人,以阐述、议论为主,语言严密概括;说明性文体要以知授人,以解说、说明为主,语言准确简明;应用性文体要以事告人,以叙述、说明为主,语言平实简洁。
【例文解析】
话题:
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
从吵架开始
观我中华俗文化,吵架堪为一大亮色。
当然,并非夷人生来不吵架,本人曾有幸在欧罗巴短暂旅行,眼见多起夷人纠纷,但我中华之吵无论是频率还是方式均有国粹之特色。
谁都知道,咱中国人凡事爱争个理。
当然这理得向着自己,至于死理活理,正理歪理,一边先站着。
于是坐出租要吵架,二楼拔了一楼一颗大蒜头也要吵,孩子在幼儿园打了一架,还要吵。
吵就吵吧,还得带上两个帮腔的,于是一个电话,好,二姥爷受委屈了,我们晚辈能闲着吗?
同去,同去。
所以我们常看见一种群吵,一个人惹事,全家老小,三姑六婆一齐上阵,一起闹啊!
结果,本来就背理,不分清红皂白一闹,更没话说,怎么办?
丢人。
我曾问过一位帮架的大妈,“您为什么帮您侄子吵架?
”大妈很气愤:
“我侄子我能不帮吗?
他骂我祖宗,我能装没听见吗?
”“那您知不知道本来就是您侄子的错,要是外人您还帮吗?
”大妈不语。
嗬!
其实人说吵架一团气,全凭意气,不假。
如此不分正误,是全凭意气。
难道我们大伙真的就好坏不明吗?
不可能。
您又不傻,可为什么一时心急,上了贼船?
为什么?
因为那个吵架一方是你的至亲好友,感情深你对他有一种信任感和亲近感,而这正是一个陷阱,埋藏了是非正误,削弱了你对事物的认识程度。
你想想,如果上文那个不是大妈的侄子,大妈恐怕就要想了,这到底是谁错谁对,自然不会去乱吵。
光吵架这样吗?
不。
生活也一样,每一个人在做事时,都容易让主观左右自己,用自己的感情喜好迷了自己的眼睛,昏头昏脑犯了大错。
关心时政的人都知道,萨达姆就是典型。
当然,人是感情动物,做事意气很正常,遇上熟人乃至亲朋,印象分就上去了。
但是,别忘了印象的背后还有基础分、客观分。
一个社会,需要感情做它的润滑剂。
但社会的存在有它的人间正道,有它的黑白天理。
个人的感情在规律的面前,在正误的认识面前,过于主动过于激化,只会与正确悖道而驰,只会蒙住你的双眼,因为感情代替不了认识,我们是理性的。
从吵架开始,让感情不再拦住你正确的认识,给世界多一点公平。
解析:
本文在语言上很有特色。
一是简洁生动。
如说到吵架的原委,作者这样描述:
“谁都知道,咱中国人凡事爱争个理。
当然,这理得向着自己,至于死理活理,正理歪理,一边先站着。
”如描述“群吵”,作者这样形容:
“一个人惹事,全家老小,三姑六婆一齐上阵,一起闹啊!
结果,本来就背理,不分青红皂白一闹,更没话说,忘么办?
丢人。
”这些鲜活的群众口语读来真有一种清新之感。
二是诙谐风趣。
如点评中国人的吵架,作者用一句“但我中华之吵无论是频率还是方式均有国粹之特色”来加以概括。
如说到瞎帮腔时,作者这样说:
“难道我们大伙真的就好坏不明吗?
不可能,您又不傻。
可为什么?
一时性急,上了贼船。
”说到滥用感情,作者这样说:
“遇上熟人乃至亲朋,印象分就上去了,但是,别忘了印象的背后还有基础分、客观分。
”这些幽默诙谐之语,妙趣横生,也含蕴丰富,耐人寻味。
【请你试试】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童谣一:
一个和尚挑水喝,二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
童谣二:
一只蚂蚁来搬米,搬来搬去搬不起;两只蚂蚁来搬米,身体晃来又晃去;三只蚂蚁来搬米,轻轻抬着进洞里。
两首童谣,叙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
“三个和尚”之所以“没水喝”,是因为互相推诿;“三只蚂蚁来搬米”之所以能“轻轻抬着进洞里”,是团结合作的结果。
从这“人不如蚁”中,你得到什么启示呢?
请就“协作”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
思维启导:
“协作”无论对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集体,乃至一个国家,甚至全人类,都至关重要。
协作是成功的土壤,是人类生存的必需,是世界发展的大势。
特别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科学分工越来越细,全球经济一体化已势不可挡,“协作”的话题更具现实意义。
考生在学习、生活中亦有“协作”的经历、体验,传媒高度发达的今天,这方面的见闻、认识也一定不少。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某超市新购进一批高档杯子,样式新颖,色调匀称,超市经理相信它们一定能成为一批抢手货。
然而,奇怪的是,一周过去了,一个月过去了,顾客购买的却很少。
看到这么漂亮的杯子,许多顾客先是一阵惊喜,但当拿到手仔细看过之后,均摇摇头,放下杯子走开了。
经理百思不得其解,就去求教一位心理学家。
心理学家拿起杯子,细细看过之后,便叫经理马上派人把这批杯子上的盖子全部取走,但杯子仍放在柜台上原价出售。
“这批杯子,杯身设计新颖、做工精细,但它们的盖子却有一处缺陷,顾客们想买下杯子,却又总觉得买了吃亏。
如今盖子一去,它们又成为了一批完美的杯子。
”十天后,这批杯子被抢购而空。
是的,很多时候,我们的烦恼不是来自于对“美”的追求,而是来自于对“完美”的追求。
请就“追求完美”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试题引用的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
②立意自定。
③文体自选。
④题目自拟。
⑤不少于800字。
⑥不得抄袭。
思维启导:
由于刻意追求完美,我们不能容忍缺陷的存在,结果,经常一点小小的缺陷,就可能遮蔽住我们审美的眼睛,使我们的目光滞留在缺陷上,而忽视周围其他的美好之处,以致错过了许多美好的东西。
三、话题作文之内容充实
【能力解说】
内容充实是指写进文章里的材料有较高的质量,内容丰富,所选材料对表现中心来说是必要的、足够的,而不是单薄的。
这里的“内容”是指写进文章里的思想感情、人物事件和数据资料等等。
记叙文中的记叙要素完整,人物事件具体实在;议论文中的议沦要素明晰,论据充足;说明文中的说明属性清楚,资料充分。
【策略解读】
1.广泛积累生活素材。
做生活的有心人,关注国际风云、社会生活、身边琐事,留意山川河流、花草树木、虫鱼鸟兽,从中捕捉写作材料。
是否能够深入生活,在生活中观察、积累、思索是是否有话可说的关键。
广泛阅览也是获取材料的重要途径。
只有尽可能多地占有材料,提笔时才能左右逢源。
我们提倡写自己所历、所见、所闻、所感的材料,把有意义的东西记下来,有意识地抓住大千世界与自我内心世界的融会贯通地带,发现生活的丰富内涵和感受平凡生命的价值。
这些的材料最易带有个性色彩,也最易触动情感,而且高考时不易撞车。
2.材料要新颖,而不是别人用滥了的人云亦云的古人、洋人。
许多考生作文中,总出现那几个“永久”的例子,如爱迪生不怕多次失败终于找到了合用的灯丝,居里夫人在极困难的条件下提炼出了镭,李白从老婆婆那里懂得了“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道理等等,我们应该关心国内外大事,关注现实生活中涌现出的新人新事物。
3.材料要具有典型性,即能揭示事物的本质,能最恰当地表达出作者的观点。
自己所历、所见、所闻的材料也不一定都新颖、典型。
作为考生,很难找到在任何题目下都适用的、有意义又有个性的材料。
不妨借助联想,合理虚构一下。
虚构不是胡编乱造,而是遵循生活真实原则的创造,前提是确实可能发生这件事,没有脱离人物的身份与地位,也符合特定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具体方法有:
描绘(以求生动具体);改换起因、情节、结果等(以求新颖);合“多个为一个”(以求典型)。
可以对原有材料进行翻新。
选取一个全新的角度,从原有的材料中引申出去,赋予新的含义,反用材料。
其实,从小学到高三的12年,不谈课外看到、听到的素材,即使是24本语文教科书的材料,也是够考生使用的了,问题是看你会不会用。
“材不在多,会用则灵”,善于用例,一个普普通通的事例,可以有多种用途,说明多种道理,只要用得好,同样能取得极佳的效果。
这样能有效减少考场作文时用例雷同现象。
另外,还可以对原有材料进行适当剪裁。
如果把文章比作裁衣,“体”即中心思想;“裁”就是对材料的裁割取舍,只有根据中心思想剪裁材料才能“缝制”出好文章。
如果能对考场高分作文中一些剪裁适度的好文章仔细剖析,诸如,出于表现中心的需要文中用了哪些材料,不用哪些材料,何处用笔惜墨如金,言简意赅,何处则又用墨如泼,以繁胜简,从中体会作者的匠心和功力,进而以之为鉴,会在短期内使自己的作文水平提高一步。
剪裁的原则:
必须服从表达中心的需要,有用的材料应不厌其详;与中心无关的材料只字不提,要处理得干干净净。
4.在试题的“开发区”内做文章。
一篇文章,尤其是记叙文,常用的材料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物件、景物、感情、道理,可用它们充当衡量试题的尺子,确定试题限制以外的“开发区”,然后大做文章,充实内容。
如“假如记忆可以移植”“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诚信”“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分别对“事”“理”“情”加以限制,考生可在“时、地、人、物、景”等“区域”做文章,充实试题限定的“事、理、情”。
【例文解析】
话题:
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
真理只有一个
袭人的寒风沿着漫天枯黄的野草卷来,我在苍茫的幽幽古道上,寻找着千百年来被遗忘和丢弃的珍宝。
那是一种怎样的奇思,会将真理埋没在幽僻的山谷,若不是有夸父追日的决心,怎有人能将它觅到。
那是一种怎样的悲哀,是洛阳古道上响彻云霄的感叹,还是阮籍穷途惊天动地的恸哭;是哈姆莱特站在崖边生存或者毁灭的抉择,还是千里孤坟,昭君幽咽琵琶的怨怒。
我不知道亲缘对我意味着什么?
莫不就是我的姓氏和血统。
那么真理又意味着什么?
难道仅仅也就是一种痴迷的执著。
我不知道“文敌诗友”的白居易、元稹是怎样作出这种两难的选择,更无法想像那个为江州司马惊起的大诗人怎不受到“文敌”的牵绊,反而泪溅湿青衫。
我不解爱因斯坦和波尔为什么开始还争得面红耳赤,转眼间又坐在一起谈笑风生。
是情感埋没了真理,还是真理在情感的簇拥下熠熠生辉。
这真是一种无助的悲哀和孤独。
我是我父亲的儿子,而我却认为父亲的处世过于圆滑。
我是我老师的学生,而我却认为老师的教学过于呆板。
我理解父亲的苦衷,更尊重老师的劳动。
但“真理只有一个”,我只能选择这惟一不让我感到心疚的东西。
浩渺的星空呀,你永远闪耀着动人的灵光。
你哪里知道纵使万丈的火山灰能掩埋整个的庞贝古城,却永远也掩埋不了真理的曙光。
罗马广场上空激扬着令人振聋发聩的文字:
“未来的世界会认识我的价值……”躁动的人群中回荡着为和平、为真理护卫的前以色列总理拉宾的声音:
“相信我,千万人呼喊的声音比不上一个在战争中失去了儿子的母亲的痛苦……”
对面不是血海深仇的死敌吗?
为什么明知危险重重还要执著主动伸出和平的双手?
这里不是满目疮痍的子民吗?
为什么还要背着激进的青年,迈出寻求和平的出路?
激进青年的爱戴难道比不上对手的停战吗?
亲亲子民的情感难道比不上与“敌人”的一个握手吗?
“真理只有一个”,原来这就是答案,是我寻寻觅觅、魂牵梦绕的惟一的归宿。
是千百年来,无数仁人志士终身追求奋斗的惟一终极。
解析:
王昭君、白居易和元稹、爱因斯坦和波尔、布鲁诺、拉宾——各路英雄豪杰纷纷亮相,充实了文章内容。
【请你试试】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奥莱夫的父母是瑞士西部姆兰省乡下最贫苦的佃农,他出生时家里最值钱的财产就是一支鸟枪和三只鹅。
他那身着华丽甲胄的表叔抱着他的宝贝儿子帕尔丁讥笑奥莱夫奥莱夫的父母说:
“你儿子注定是看鹅的穷鬼。
”奥莱夫的父母气愤地说:
“我们的奥莱夫是富翁,只须支付二十年的时间,他会雇用帕尔丁当马夫。
”奥莱夫从6岁起读路德的《训言集》,上中学后,他就懂得把时间分配精密,使每年、每月、每天和每时都有它特殊的任务。
一次,他在作文里写下:
“谁盗窃奥莱夫的时间,谁就是在盗窃瑞士。
”老师高兴地评价他:
“将来一定是栋梁。
”20岁的时候,奥莱夫尽管没有雇用帕尔丁为马夫,却有一项重大发明问世,成为瑞士出类拔萃的科学家。
请就“时间与财富”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试题引用的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
②立意自定。
③文体自选。
④题目自拟。
⑤不少于800字。
⑥不得抄袭。
思维启导:
人生第一要紧的是把组成生命的时间,充分地支付到自己崇高的生活目标上去。
因为我们的生命是热切的,愿望是强烈的,时间在敲打着离别之钟,只有踏着钟的每一步攀登,感觉是挽救太阳落山,那么我们才会把沸腾的热血,蓬勃的生命,闪光的智慧,百折不挠的拼搏交付在夜幕降临之前。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枯叶蝶没有美丽的外表,它只有两扇褐色、毫无生机的、根本无法与它名字中“蝶”相匹配的翅膀。
它经常收拢翅膀,静静地立在树木的枝头,像一片枯叶一般随风摇曳,忍受着同类其他蝴蝶的耻笑。
然而,当色彩绚丽的蝴蝶被人们捉去而制成标本时,它却可以伏在枝头、静静地注视着这一切,并且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