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第一学期 电子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710090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X 页数:147 大小:283.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9《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第一学期 电子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7页
9《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第一学期 电子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7页
9《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第一学期 电子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7页
9《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第一学期 电子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7页
9《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第一学期 电子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9《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第一学期 电子教案.docx

《9《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第一学期 电子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9《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第一学期 电子教案.docx(1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9《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第一学期 电子教案.docx

9《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第一学期电子教案

 

瓦房店市职业教育中心

2014-2014学年第一学期

教师学期授课计划

 

课程名称《自然科学基础知识》

任教班级_13幼师1、2、3__

教研室__理科组_____

教师姓名_xxxxx____

 

教师xxxx的课表理科教研组2014-9-2

节数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上午

第一节课

自然科学基础

自然科学基础

自然科学基础

自然科学基础

第二节课

自然科学基础?

第三节课

?

?

自然科学基础

第四节课

自然科学基础?

?

?

?

自然科学基础

下午

第五节课

?

自然科学基础

自然科学基础?

第六节课

?

自然科学基础?

?

自然科学基础

第七节课

?

?

?

?

?

第八节课

?

?

?

?

?

 

瓦房店市职业教育中心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

学科教学工作计划

教师:

xxxx学科:

《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专业:

幼师年级:

13级

学生情况分析

1、这些学生基础不一致,有的理、化知识根本没有接触过,有的接触了

2、这些学生毕业后去向不一致,有些学生毕业将直接就业,而有的要升学度大专;

3、大多数学生求知欲不是很好,而业余活动能力很强,因此有坐不住板凳的倾向;

4、幼师专业学生活动多,学生干部多,因此会占用她们的学习时间。

教学内容分析

本学期将学习物理学运动和力、电与磁的初步知识、物质结构能量守恒和天文知识初步四章内容。

教材密切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每节内容都是从儿童常提出的问题入手,介绍有关知识,然后解答和解释问题。

并且安排了大量小实验和小制作,还安排了自然科学相关的故事。

教学目标

1、掌握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会用这些知识解释身边现象,能独立或合作做出一些小制作和小实验。

2、形成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能科学的思考和解释问题。

3、形成热爱自然科学的的理念,并将科学事业传输给祖国下一代。

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1、浅入浅出,掌握知识点并会用知识点解释问题即可。

2、抓住课堂45分钟,有效的复习,学习和巩固。

3、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制作小实验,小制作。

4、对于要升学的同学,提出更高标准,熟练记住知识点,解释问题;而就业学生能理解,并在书上找到该知识点,能利用它解释问题就可。

5、做单元测试,以便让学生综合知识,督促系统学习,有比、学、赶、帮、超的意识。

教学进度表

周次

起止日期

课时

教学内容

备注

1

9月2日-9月6日

4

第一章运动和力

运动的描述、运动规律、牛一、力重力

2

9月9日-9月13日

4

弹力摩檫力、力的合成分解、牛二、牛三

3

9月16日-9月20日

4

动量、超重失重、抛体、拐弯

4

9月23日-9月27日

4

离心、转动、平衡趣谈、自制玩具

5

10月7日-10月11日

4

复习、测试、总结

6

10月14日-10月18日

4

第二章电与磁

电荷、静电、导体电流

7

10月21日-10月25日

4

电功、电功率、电路简单连接

8

10月28日-11月1日

4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安全用电、磁

9

11月4日-11月8日

4

电动机、交流电、日光灯

10

11月11日-11月15日

4

变压器、电磁波、发射、应用

11

11月18日-11月22日

4

DVD、移动电话、小制作

12

11月25日-11月29日

4

复习、测验、总结

13

12月2日-12月6日

4

第三章物质结构

机械能、内能、守恒定律、衰变

14

12月9日-12月13日

4

核能、复习、测验

15

12月16日-12月20日

4

第四章天文知识

太阳系、太阳、地球、月亮

16

12月23日-12月27日

4

日食、恒星、星空、复习

17

12月30日-1月3日

4

期末复习

18

1月6日-1月10日

4

期末考试

课时计划

授课班级

13幼师

1、2、3班

授课时间

2014-9-1

课型

新授课

第1课

课题

一、运动的描述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目标

认知

理解每个概念的含义,弄清易混知识点(难点)

技能

培养同学解释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

培养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教材分析

重点

物体的位移

难点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矢量和标量的区别和联系

关键

举例并分层次分析

教具资料

粉笔盒、黑板擦

教学环节

教师讲授、指导内容

学生活动

时间

组织教学

课程导入

 

新授内容

 

演示实验

 

练习

小结

作业

问好、点名

科学教育是幼儿园五大教育领域(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之一,在幼儿教育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向幼儿进行科学教育的主要形式:

以幼儿为主体,以活动为核心,给幼儿充分的动手动脑和自主表现的机会。

而科学教育活动设计,是教师的经验、知识、结构、组织能力,以及对科学教育内容、教法熟练程度的集中反映,是一种创造性劳动;活动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教育教学效果。

因此我们必须努力学好自然科学基础知识,我相信我们大家一起努力,一定能学好这们学科。

一、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一个物体相对于别的物体的位置改变。

运动是相对于参照物说的

参照物:

在描述运动时,这个假定不动的物体。

推:

粉笔盒上放黑板檫:

二、质点

距离较大时,可忽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把物体看作一个有质量的点。

位移:

表示质点的位置变化,即从初始位置A指向末位置B的有向线段

路程:

表示物体经过的轨迹长度ACB。

A

B

C

三、矢量:

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

标量:

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

P2-1、2

本节课要求同学通过比较,理解各概念的真实含义,并学会解释自然现象。

P2-3

 

联想重任

激起求知欲

 

学生举例子

小:

原子

大:

地球、

“一切运动”

(绝对性)

讨论;有几种运动形式

 

探讨:

位移和路程区别、联系

1、失、标量

2、直线、轨迹

3、匀速直线

举例

 

1’

 

4’

 

7’

 

15’

 

4’

 

15’

 

板书设计

课题

一、二、三、

教学总结

理解概念是学好物理知识的前提,而掌握物理规律是灵活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保证;通过练习形成系统完整知识体系。

课时计划

授课班级

13幼师

1、2、3班

授课时间

2014-9-3

课型

新授课

第2课

课题

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目标

认知

掌握简单的运动规律,明确个概念的含义。

技能

培养同学计算能力、简单解释问题能力。

情感

树立用知识解释问题的能力。

教材分析

重点

匀速直线运动、概念

难点

概念间联系

关键

理顺关键词

教具资料

玻璃球

教学环节

教师讲授、指导内容

学生活动

时间

组织教学

复习

新授内容

 

练习

 

演示实验

小结

作业

问好、点名

1、怎样表示运动的快慢?

2、举例比较矢量与标量的意义?

导言:

描述物体的运动,不仅需要位移,而且要指出他运动的快慢。

一、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1、匀速直线运动(匀速运动):

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任何相等的时间里位移都相等。

(大小、方向两因素都不变)

2、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

在匀速运动中,位移跟时间的比值。

v=

3、速度与速率

速度是矢量,它用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和方向,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唯一的大小。

速度大小叫速率,所以速率是标量。

4、变速运动:

速度(大小、方向)不断变化的运动。

在变速运动中运动物体的位移和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

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时的实际速度,就叫做运动物体在这一时刻或通过这一位置时的瞬时速度。

P2-4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匀变速运动)

如果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在相等短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相等。

1、匀加速直线运动,变快

2、匀减速直线运动,变慢

玻璃球的运动

所有概念

P3-5

回答:

位移(位置变化与时间的比值)

 

举例

 

比较

 

举例说明

 

举例

 

讨论:

1、匀速、变速

2、平均、瞬时速度

3、匀加速、匀减速

1’

4’

1’

 

20’

 

3’

4’

 

10’

 

2’

板书设计

课题

一、二、

教学总结

同学掌握不错,对自然挺感兴趣

计算题需要明确板书

课时计划

授课班级

13幼师

1、2、3班

授课时间

2014-9-4

课型

新授课

第3课

课题

二、简单的运动规律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目标

认知

掌握简单的运动规律,及自由落体是匀变速运动

技能

培养同学计算能力,简单解释问题能力

情感

树立用知识解释现象的兴趣点

教材分析

重点

加速度的含义、公式

难点

计算

关键

理清各符号含义、单位

教具资料

纸片、纸球、玻璃球

教学环节

教师讲授、指导内容

学生活动

时间

组织教学

复习

导入

 

新授内容

 

演示实验

 

练习

小结

作业

问好、点名

匀速运动、变速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含义,并举例?

平均速度含义及公式?

既然可以用位置变化与时间的比值来表示运动的快慢,那么怎样来表示速度(大小、方向)变化的情况呢?

一、加速度

1、物体速度的改变量跟所经历时间的比值,叫做运动物体的加速度。

a=(vt–v0)/t

v0表示物体在某段运动开始时的速度(初速度)

vt表示物体经过时间t后的速度(末速度)

a表示加速度

单位:

m/s2读作:

米每二次方秒

2、匀变速直线运动

vt=v0+at

s=v0t+at2(s表示位移)

匀加速直线运动:

vt>v0,a>0,a-v同向

匀减速直线运动:

vt

二、自由落体运动----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a=g=9.8m/s2,恒量,竖直向下

纸片、纸球、玻璃球同时、同高释放

注意:

1、只在重力作用下

2、真空中

3、从静止开始

P5-1、2

要求掌握加速度、自由落体运动含义,会运用公式各物理量。

P5-3

讨论、回答

 

观察

解释

 

1’

4’

 

1’

 

8’

 

7’

 

7’

 

5’

 

12’

 

板书设计

课题

一、二、

教学总结

同学试着理顺描述运动的知识脉络,很不错。

 

课时计划

授课班级

13幼师

1、2、3班

授课时间

2014-9-5

课型

新授课

第4课

课题

三、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目标

认知

理解惯性含义及会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摔倒等现象

技能

培养理解问题,解释问题能力

情感

培养热爱自然科学的兴趣

教材分析

重点

牛顿第一定律

难点

物体的惯性及决定因素

关键

小实验

教具资料

空车、木块、几个火柴盒、纸条、书、长尺

教学环节

教师讲授、指导内容

学生活动

时间

组织教学

课程导入

导言

新授内容

 

实验1

 

实验2

 

练习

小结

作业

问好、点名

1、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

2、桌子相对于地面是运动、静止?

你知道汽车刹车时,车上乘客会出现什么现象?

为什么?

一、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二、惯性----物体固有性质

物体具有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1、小车上木块:

突然加速运动

匀速运动

突然减速运动

2、抽厚书下纸条

三、惯性的量度

质量是物体惯性的量度

大----惯性大

小---惯性小

空车:

运动与停止难易

载重车:

P7—1、2、3、4

学生总结,教师点评

P7—5

分别回答

 

讨论定律的另一种表达形式

 

观察

讨论

观察

讨论

 

讨论生活中应用

 

1’

4’

1’

 

6’

 

10’

 

4’

 

4’

 

15’

板书设计

课题

一、二、三、

教学总结

课时计划

授课班级

13幼师

1、2、3班

授课时间

2014-9-8

课型

新授课

第5课

课题

四、力和重力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目标

认知

理解力的概念及力的三要素,掌握重力的含义、方向

技能

培养同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

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

教材分析

重点

重力

难点

力的概念、图示

关键

距离分析、讲清要点

教具资料

尺、弹簧秤、铁环、不规则石头

教学环节

教师讲授、指导内容

学生活动

时间

组织教学

课程导入

新授内容

 

实验

巩固

小结

作业

问好、点名

大家都知道,手拿一苹果,一松手苹果就掉到地上,什么原因?

一、力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三要素

大小、方向、作用点

3、力的图示

2N

二、重力

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产生的力

G=mg

方向:

竖直向下

测量:

用弹簧秤称量

重心:

重力作用点

重心位置:

1、规则物体—几何中心

2、不规则物体—悬挂法

找出尺、环、不规则物体重心

P4—1、2、4、5、6

本节掌握力的概念,明确重力方向及应用

P4--3

 

讨论力的定义,解读:

a:

两物体

b:

力不能独立存在

 

讨论:

重力大小与运动状态关系

讨论原理

 

学生动手

 

1’

1’

 

7’

 

6’

 

18’

 

11’

 

板书设计

课题

一、二、

1

2

3

教学总结

同学拍桌子,对拍,体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好

《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五、弹力和摩擦力教学设计

授课时间

2014年9月10日

课型

新授课

第6课时

教学

目标

认知

掌握重力、弹力概念,明确力的方向,了解生活中应用

技能

培养同学用小实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

树立辩证看问题的世界观;形成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科学观念

教材

分析

重点

弹力、摩擦力

难点

最大静摩擦力

关键

推桌子、演示实验

教具

资料

长直尺、手指头、粉笔盒、橡皮筋、脚、书桌、弹簧秤、小车、矿泉水瓶(颈系绳、身系绳松扣)

教学方法

讲授法、师生共同实验法、讨论法

教学

环节

教学内容

设计说明

教师调控

学生活动

时间分配

复习提问

 

导入

 

新授内容

 

练习

 

练习

 

小结

作业

1、什么是力?

2、重力的定义、方向及施力物体是谁?

 

现代的车辆,如大卡车、小汽车、自行车和拖拉机等,都有橡胶轮胎,而且轮胎上还刻有各种花纹。

为什么要刻上花纹呢?

 

一、弹力

发生形变的物体,因为要恢复原来的形状,会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

弹力产生的两个条件:

1、直接接触

2、发生形变

方向:

和接触面垂直,指向受力物体

胡克定律:

弹簧发生形变时,弹力的大小跟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成正比。

易错点:

变化的长度

练习:

P14—1、2

二、摩擦力

互相接触的物体,在接触面上发生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

分为:

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滚动摩擦力

最大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最小滚动摩擦力

方向:

在接触面上,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应用与利弊:

轮胎各种花纹、皮带传输、滚动轴承;机器加润滑油减小摩擦。

P14-3、4、5

三、比较三种力(施力物体、方向、是否接触)

分析蓝物体受力

掌握三种力含义、方向,了解其应用

P14-2

 

通过对同学熟悉的事情提出问题,同学有要解决的冲动。

 

通过实验学生很容易直观的讨论得出弹力产生的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学生体验摩擦力的含义及各种摩擦力及方向

 

学生感知各种摩擦力的大小及方向

 

体验摩擦力的应用

 

系统归纳、对比常见三种力,使学生印象深刻

分别回答

 

实验1:

弹簧秤用手指拉伸(弹簧和手都变形)

实验2:

长直尺拨桌上粉笔盒

实验3:

粉笔盒放在橡皮筋上

讨论弹力产生条件、方向

实验4感受:

用力推桌子-—不动,力增大--—不动、刚好动、匀速动

实验5:

弹簧秤拉小车(随力增大的全过程)

实验6:

弹簧秤拉两种水瓶(滑动、滚动)

实验7:

师生共同用脚向后蹬地

讨论:

生活中摩擦的力与弊

 

上黑板

3’

1’

 

9’

 

3’

 

15’

 

6’

 

6’

 

2’

板书设计

课题

一、弹力二、摩擦力三、比较三种力

课后小结

1、实验效果明显,结论清晰易懂;

2、学生通过亲自试验、讨论,得出自然科学知识,符合自然科学的教学原则

课时计划

授课班级

13幼师

1、2、3班

授课时间

2014-9-11

课型

新授课

第7课

课题

力的合成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目标

认知

理解力的合成,会用图示表示

技能

培养作图能力

情感

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材分析

重点

力的合成

难点

共点力的合成

关键

分类介绍

教具资料

尺、砝码、弹簧秤

教学环节

教师讲授、指导内容

学生活动

时间

组织教学

复习提问

 

课程导入

 

新授内容

 

实验

 

练习

小结

作业

问好、点名

1、常见的几种力?

方向怎样?

2、图示法表示:

30N的重力。

F2

F1

F合

两个小朋友抬一桶水,一个大人也能拿走它。

他们可以达到同样效果。

一、概念

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它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而那几个力就叫做这个力的分力。

求几个已知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做力的分解。

二、力的合成

1、同一直线上几个力

F1=20N

F2=10N

 

F2

F1

F合

F2

F1

F合

2、不在同一直线上两个力

平行四边形法则:

求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力,可以用表示这两个力的有向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邻边所夹的对角线就表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P19—1、2

通过作图,会求合力

P19—3、

 

黑板

 

理解记忆

 

1、方向相同--—和,同向

2、方向相反----差,同大力方向

 

巩固

 

黑板

1’

5’

 

1’

 

5’

 

8’

 

15’

 

10’

板书设计

课题

一、二、

教学总结

导言画出图,引入课题及相应概念,效果很好

课时计划

授课班级

13幼师

1、2、3班

授课时间

2014-9-12

课型

新授课

第8课

课题

力的分解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目标

认知

理解力的分解,会用图示表示

技能

培养作图能力

情感

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材分析

重点

作图法

难点

共点力的分解作图

关键

复习好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教具资料

教学环节

教师讲授、指导内容

学生活动

时间

组织教学

复习提问

 

课程导入

新授内容

 

作图练习

 

小结

 

作业

问好、点名

1、力的合成?

2、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斜面上物体所受重力产生几个效果呢?

力的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合力为对角线

1、已知两个分力的方向

G

2、已知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

F

F1

 

1、合力一定,分力与夹角关系?

2、晾衣服绳拉紧好,还是松一些好呢?

用力的分解知识解释。

画图分析

 

同一个力可分解为无数对大小、方向不同的分力,要根据上述两种情况及实际效果来分析作答。

P19—4、5

 

分别回答

黑板画

研究

 

研讨

分力画法

 

黑板

找结论

 

1’

4’

 

3’

 

10’

 

9’

 

14’

 

4’

 

板书设计

课题

1、2、练习

教学总结

以“滑梯上小朋友重力效果、晾衣服绳松好还是紧好”的图示引入课题效果好

课时计划

授课班级

13幼师

1、2、3班

授课时间

2014-9-15

课型

新授课

第9课

课题

七、牛顿第二定律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目标

认知

掌握牛二定律的内容及公式,并会应用

技能

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及口语表达能力

情感

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

教材分析

重点

定律内容、公式

难点

加速度与物体状态改变之间的关系

关键

实验的方法

教具资料

讲桌、玩具小车、2个水桶

教学环节

教师讲授、指导内容

学生活动

时间

组织教学

复习提问

 

课程导入

 

新授内容

实验3

 

问题

 

板书实验4

 

问题

 

板书

实验5

 

问题

 

板书

 

练习

 

总结

作业

 

问好、点名

1、什么是加速度?

加速度公式是什么?

2、什么是矢量、标量?

3、力、加速度、质量分别是标量、矢量?

F、a、m在我们看来是互不相干的物理量,但牛顿却在大量的事实基础上总结出了三者之间的关系,提出了牛二定律。

今天我们把自己当作“牛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