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近代化探索中考要点.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670798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历史近代化探索中考要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初中历史近代化探索中考要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初中历史近代化探索中考要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初中历史近代化探索中考要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初中历史近代化探索中考要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历史近代化探索中考要点.docx

《初中历史近代化探索中考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历史近代化探索中考要点.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历史近代化探索中考要点.docx

初中历史近代化探索中考要点

初中历史近代化探索中考要点(含答案)

1.钱秉旦评价某一件事时说:

“它接受现代化,但只能接受它的形式,它接受现代化是为了控制现代化,让它为维护传统的价值取向服务。

”这一事件()

A.开启中国近代化进程

B.拉开中国近代史序幕

C.开启政治近代化探索

D.以建立共和国为目标

【特别推荐区域:

陕西】

【答案】

A【考查点】洋务运动。

【解题思路】依据题干关键字信息“现代化”“形式”“为维护传统的价值取向服务”,可判断出是洋务运动,它开启了中国近代化进程,A项正确;拉开中国近代史序幕的是鸦片战争,B项错误;开启政治近代化开端的是戊戌变法,C项错误;辛亥革命以建立共和国为目标,D项错误。

选A。

2.19世纪70年代,淮军已“尽弃中国习用之抬鸟枪,而变为洋枪队”……洋务派的海军建设成效尤为卓著,尤以北洋水师实力最强,其规模时居世界第4,其中定远、镇远舰的购置,给日本以很大的威慑,推迟了日本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的时间。

以上史实表明洋务运动()

A.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B.一定程度上增强清朝国防力量

C.促进中华民族的空前觉醒

D.使中国成为了当时亚洲的强国

【特别推荐区域:

山西】

【答案】

B【考查点】洋务运动。

【解题思路】从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洋枪队”“洋务派的海军建设”“北洋水师实力最强”“给日本以很大的威慑”可知军事力量强大了,威慑了日本,据此说明洋务运动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清政府的国防力量得到了增强。

故选B。

3.下图是一幅名为《日本,巨人杀手》的漫画。

漫画中,中国巨人狼狈不堪地摔倒在地,小矮人手持军刀,双脚踏在巨人身上。

针对漫画这一现象所引发的民族危机,中国社会()

A.地主阶级迈出近代化历程第一步

B.资产阶级初步尝试变革社会制度

C.农民阶级发动起义打击西方列强

D.无产阶级承担民主革命领导任务

【特别推荐区域:

陕西】

【答案】

B【考查点】戊戌变法。

【解题思路】漫画反映的是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受此影响,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在此背景下,资产阶级开展维新变法运动,初步尝试变革社会制度,B项正确;A项是指洋务运动,发生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排除;C项指太平天国运动,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D项是在五四运动后,排除。

故选B。

4.有人说《敬告青年》一文是陈独秀发动新文化运动的宣言书,文中陈独秀提出了新青年的六项标准:

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贯穿于这六项标准中的一条主线是()

A.自强求富B.维新变法

C.科学民主D.抗日救亡

【特别推荐区域:

山西】

【答案】

C【考查点】新文化运动。

【解题思路】根据所学可知,1915开始的新文化运动,陈独秀等人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

A项是洋务运动的口号;B项是戊戌变法的目的;D项是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主线。

由此可以排除A、B、D三项。

故选C。

5.课题小组研究《洋务派与中国近代化》,收集如下材料,其中最有史学价值的材料是(  )

A.长篇历史小说《曾国藩》

B.有关“左宗棠研究”的历史文章

C.张之洞的部分奏折、书信影印件

D.电影《甲午风云》中有关李鸿章的片段

【特别推荐区域:

河南】

【答案】

C【考查点】近代化探索。

【解题思路】据题干“课题小组研究《洋务派与中国近代化》,收集如下材料,其中最有史学价值的材料是”结合所学可知,“张之洞的部分奏折、书信影印件”属于原始资料,是史证。

“长篇历史小说《曾国藩》”“有关‘左宗棠研究’的历史文章”“电影《甲午风云》中有关李鸿章的片段”都是经过编排加工的历史作品。

故选C。

6.陈旭先生说“1840年以来,中国因外患而遭受的每一次失败都产生过体现警悟的先觉者。

……甲午大败,成中国之巨祸,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

”属于甲午战后“群体意义的觉醒”有()

①"师夷长技以自强”②“实业救国”③引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论观点和“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进步观点④无产阶级领导新民主义革命,推翻南京国民政府

A.①②B.①④C.②③④D.①③④

【特别推荐区域:

河南】

【答案】

C【考查点】近代化探索。

【解题思路】抓住题干关键信息“1840年”“甲午”“觉醒”可知,考查的是近代化探索的图存救亡运动,是中国的民族不断觉醒的过程。

①所说的是学习西方的做法,不属于民族觉醒,排除。

故选C。

7.《时务报》于1896年创办于上海,其创刊号刊载了梁启超的《论报馆有益于国事》,文中指出:

“……某某学得一新义,即某报多一新闻。

”此中“新义”是指()

A.变法维新B.自强求富

C.民主科学D.民主共和

【特别推荐区域:

广西、江西】

【答案】

A【考查点】戊戌变法。

【解题思路】根据关键信息“《时务报》”“1896年”“梁启超”等可知,这是维新派在戊戌变法前宣传维新变法思想的行动。

故选A。

8.它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近代史上一次具有较全面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民主革命精神的进一步高涨,是中国人民为改变自己命运而奋起革命的一个伟大里程碑。

“它”是()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D.文化大革命

【特别推荐区域:

河北】

【答案】

C【考查点】辛亥革命。

【解题思路】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从材料中获取信息。

从材料中“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民主革命精神”的信息可知和辛亥革命影响有关。

A项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自救运动;B项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C项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符合题意;D项文化大革命是新中国历史上一场内乱,不符合题意,故选C。

9.近代中国,面对国家的生死存亡,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材料一1916年2月,陈独秀在《吾人最后之觉醒》中大声疾呼“吾国欲图世界的生存,必弃数千年相传之官僚的、专制的个人政治,而易以自由的、自治的国民政治。

”可见,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在宣传民主思想的同时,还注意唤醒国民觉悟,增强民主意识……

——摘编自李清源《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管窥》

材料二土地革命需要武装来保卫,没有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就不能胜利开展;根据地是武装斗争开辟的,没有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就无法进行。

坚持长期的武装斗争,必须建立人民的军队。

这是根据地革命政权存在的必要条件。

武装斗争也需要其他斗争形式的配合,才能更好地发挥武装斗争的作用。

——摘编自廖永伦《中国共产党为复兴中华的艰辛探索》

(1)材料一中陈独秀的呼吁最终由谁领导实现?

(1分)结合所学知识,他领导的事件有什么历史贡献和遗憾?

(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探索开辟的重要道路是什么?

(1分)并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是什么?

(1分)

(3)近代中国,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对国家发展的积极探索体现出他们的什么精神?

(1分)

【特别推荐区域:

安徽】

【答案】

9.

(1)孙中山。

(1分)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封建帝制;辛亥革命最终失败,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2分)

(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1分)新中国的成立。

(1分)

(3)中国人民具有不屈不挠的探索精神,决不会向帝国主义和反动势力低头。

(1分)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治国之道,在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

——《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

材料二下诏鼓天下之气,迁都定天下之本,练兵强天下之势,变法成天下之治。

——康有为等《公车上书》

材料二变则能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

——康有为《上清帝第六书》

材料三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1)材料一中“自强”指哪一事件?

(1分)为“练兵”创办了哪些军事工业?

(2分)

(2)根据材料二中的“变”,随后在哪一事件中体现?

(1分)代表人物还有哪些?

(2分)

(3)材料三中陈独秀等人拥护“德、赛两先生”在思想文化领域开展的运动有何重要意义?

(3分)

(4)上述材料反映了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历程有何特点?

回顾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历程,你有何感悟?

(2分)

【特别推荐区域:

广西、云南】

【答案】

10.

(1)洋务运动。

(1分)江南制造总局、金陵制造局、福州船政局、湖北枪炮厂。

(2分,答出两点即可)

(2)戊戌变法。

(1分)梁启超、谭嗣同等。

(2分)

(3)新文化运动激发了广大青年追求新思想的热情,促使人们冲破封建思想的罗网,探索救国救民的新出路,在近代中国掀起一场思想解放的风暴。

(3分)

(4)特点:

由科学技术到政治制度再到思想,层层递进,有表及里,逐渐深入(回答为近代化探索的过程艰难起步,曲折推进也可,1分)。

感悟:

中国人民具有不懈的探索精神;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言之有理答出两点即可得1分)

11.报刊是时代的晴雨表,也是历史的方向标。

通过查阅旧报刊可得知过去事,通过研究报刊可以明事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近代最早的报刊是由外国人创办的……作为近代社会信息传播工具的报刊,也开始在中国内地出现。

——根据李侃等《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随着时代的变化,近代报刊对政治、经济和文化各方面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后来的维新变法和资产阶级革命运动,都把创办报纸杂志作为最主要的宣传工具……1895年,康有为在北京创办《万国公报》……宣传西学,鼓吹变法……后改名为《中外纪闻》……作为维新变法的宣传媒介和舆论工具。

——李侃等《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民报》风行海内外,多次重印,仍然供不应求,继《民报》之后,又一批革命刊物,如《复报》……相继创刊……国内许多城市……都有革命党人主编的报纸出版。

……革命派已经以明显的优势占领了思想阵地。

革命运动于是不可遏抑地迅猛发展。

——李侃等《中国近代史》

材料四见下图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的知识,19世纪70年代兴起中国人创办近代报纸的原因是什么?

(1分)表格中****应填什么?

(1分)

(2)根据材料二,康有为创办《万国公报》的目的是什么?

(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报纸创办的社会意义。

(1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民报》是哪个党的党报?

(1分)对革命发展有何意义?

(1分)

(4)观察材料四,图一是哪场运动的主要阵地?

(1分)图二、图三的报纸头版头条分别报道了什么事件?

(4分)

(5)近年来,新媒体发展迅猛,你认为传统报纸会消失吗?

请谈谈你的看法。

(1分)

【特别推荐区域:

江西】

【答案】

11.

(1)原因:

洋务运动的兴起;外国人在中国办报的“刺激”;更好地传播近代信息。

(1分)应填:

甲午中日。

(1分)

(2)目的:

宣传西学,鼓吹变法,把报纸作为维新变法的宣传媒介和舆论工具,思想启蒙。

(2分)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到来。

(1分)

(3)中国同盟会。

(1分)意义:

作为革命派的主要报刊,宣传了革命思想,为辛亥革命的发生奠定了思想基础,推动了革命的进程。

(1分)

(4)运动:

新文化运动。

(1分)图二:

“大跃进”运动;图三: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分)

(5)答案略,言之有理即可。

(1分)

12.振兴中华是近代以来中国人前赴后继为之奋斗的伟大理想抱负。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有人将先进的中国人展开的一场场救治行动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慢治”、“猛药重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