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备考文言文训练材料二教师版刘希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704757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7.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备考文言文训练材料二教师版刘希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考备考文言文训练材料二教师版刘希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考备考文言文训练材料二教师版刘希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考备考文言文训练材料二教师版刘希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考备考文言文训练材料二教师版刘希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备考文言文训练材料二教师版刘希国.docx

《高考备考文言文训练材料二教师版刘希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备考文言文训练材料二教师版刘希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备考文言文训练材料二教师版刘希国.docx

高考备考文言文训练材料二教师版刘希国

2020高考备考文言文训练材料

(二)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郑当时者,字庄,陈人也。

其先郑君尝为项籍将;籍死,已而属汉。

郑庄以任侠自喜,脱张羽于厄,声闻梁楚之间。

孝景时,为太子舍人。

每五日洗沐,常置驿马长安诸郊,存诸故人,请谢宾客,夜以继日,至其明旦,常恐不遍。

庄好黄老之言,其慕长者如恐不见。

年少官薄,然其游知交皆其大父行(háng,辈分),天下有名之士也。

武帝立,庄稍迁为鲁中尉、济南太守、江都相,至九卿为右内史。

以武安侯、魏其时议,贬秩为詹事,迁为大农令。

庄为太史,诫门下:

“客至,无贵贱无留门者。

”执宾主之礼,以其贵下人。

庄廉,又不治其产业,仰奉赐以给诸公。

然其馈遗(kuìwèi,馈赠)人,不过算器食。

每朝,候上之间,说未尝不言天下之长者。

其推毂(gǔ)士及官属丞史,诚有味其言之也,常引以为贤于己。

未尝名吏与官属言若恐伤之闻人之善言进之上唯恐后山东士诸公以此翕然称郑庄。

郑庄在朝,常趋和承意,不敢甚引当否。

及晚节,汉征匈奴,招四夷,天下费多,财用益匮。

庄任人宾客为大农僦(jiù,租赁)人①,多逋负②。

司马安为淮阳太守,发其事,庄以此陷罪,赎为庶人。

顷之,守长史。

上以为老,以庄为汝南大守。

数岁,以官卒。

郑庄始列为九卿,廉,内行修洁。

中废,家贫,宾客益落。

及居郡,卒后家无余赀(zī,同"资")财。

大史公曰:

夫以郑之贤,有势则宾客十倍,无势则否,况众人乎!

下邽(guī)翟公有言,始翟公为廷尉,宾客阗(tián,充满)门;及废,门外可设雀罗。

翟公复为廷尉,宾客欲往,翟公乃大署其门曰:

“一死一生,乃知交情。

一贫一富,乃知交态。

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郑亦云,悲夫!

(节选自《史记·郑庄传》,有删改)

【注】①僦(jiù)人:

指承揽运输的人。

②逋负:

拖欠款项。

【参考译文】郑当时,字庄,是陈县人。

他的祖先郑君曾经做过项籍的将军;项籍死后,不久就归附了汉朝。

郑庄以行侠仗义而颇为自得,曾经解救张羽于危难之中,名声在梁楚地区广为传扬。

孝景帝时,郑庄为太子舍人。

每五天休假一次,常常在长安城郊设置驿马,问候朋友,迎送宾客,夜以继日,直到天亮,还总是担心不周到。

郑庄喜好黄老学说,仰慕忠厚长者有如唯恐见不到似的。

他年纪轻官位低,然而和他交往的知己都是他的祖父辈,天下有名望的人士。

武帝登基,郑庄逐渐升迁做了鲁国中尉、济南太守、江都相,一直升为九卿担任右内史。

由于武安侯、魏其侯廷议那件事,郑庄被贬为詹事,后来升迁为大农令。

郑庄任太史时,告诫(他家的)门人说:

“客人来了,不论高贵低贱(都要立即请进来),不要让客人在门口等候。

”他执行主人敬待客人的礼节,能以自己尊贵的身份谦恭地对待客人。

郑庄很廉洁,又不添置家产,只靠薪俸和获得的赏赐来供应诸位宾朋。

可是他赠送给人的,不过是一些竹器盛放的普通食物而已。

每次上朝,等候皇上的空闲之时,言谈中从没有不是称道天下的忠厚长者的。

推举士人和丞、史属官时,称道他们颇有美言,还常说这些人比自己贤能。

他对属吏从不直呼其名,跟属官们谈话时,总怕言辞失当而伤害他们。

听到别人好的建议,就向皇上报告,生怕延误了。

崤山以东的士人诸公因此都一致称赞郑庄。

郑庄在朝之时,常常迎合皇上的意旨,不敢明确表态对或不对。

到了晚年,汉朝征讨匈奴,招抚四方夷族,全国耗费很多,财力物力越发匮乏。

郑庄保举的宾客中有人在大司农手下服役运输,亏欠了很多款项。

司马安做淮阳太守,揭发了这件事,郑庄因此获罪,赎罪以后贬为庶人。

不久,又做了丞相府长史。

皇上认为他老了,让他担任汝南太守。

几年以后,在任上去世。

郑庄当初位列九卿,为人清廉,居家品行严整洁净。

中途罢官回家,家境贫寒,宾客渐渐散去。

等到做了郡守,去世后家中没有剩什么财产。

太史公说:

凭着郑庄的贤能,得势时就有十倍之数的宾客,失势时就全没有了,何况一般人呢!

下邽翟公有过这样的话,当初翟公做廷尉时,宾客盈门;及至免职居家,门口可以张网罗雀。

翟公重新担任廷尉后,宾客们又想去投靠他,翟公于是在门上写上大字说:

“一死一生,才知道彼此的交情。

一贫一富,才知道结交的实情。

一贵一贱,彼此的交情才会显现出来。

”郑庄的境遇也可以这样说,可悲呀!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未尝名吏与官/属言若恐伤之/闻人之善/言进之上/唯恐后/山东士诸公以此翕然称郑庄

B.未尝名吏/与官属言/若恐伤之/闻人之善言/进之上/唯恐后/山东士诸公以此翕然称郑庄

C.未尝名吏/与官属言/若恐伤之/闻人之善/言进之上/唯恐后/山东士诸公以此翕然称郑庄

D.未尝名吏与官/属言若恐伤之/闻人之善言/进之上/唯恐后/山东士诸公以此翕然称郑庄

10.B【解析】“与官属言”意思完整连贯,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D两项。

“善言”意为“有益之言”,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项。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洗沐,沐浴。

汉制,官吏五日一休沐,因借指休假。

B.黄老,黄帝和老子。

道家以黄、老为祖,因亦称道家为“黄老”。

C.九卿,古代中央政府九个高级官职。

不同朝代,其包含的职位不同。

D.四夷,古代统治者对四方少数民族的蔑称,即指东夷、南蛮、西狄和北戎。

11.D【解析】“西狄和北戎”有误,应是“北狄和西戎”。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郑当时名声远扬。

他因解救张羽于危难之中,在梁楚一带名声远扬;因推贤纳士、为人谦逊被山东士人交口称赞。

B.郑当时喜好交游。

他仰慕长者,结交天下名士,常常在长安城郊设置驿马,迎送宾客,夜以继日,唯恐不周。

C.郑当时生性淡泊。

他喜好黄老学说,廉洁奉公,只靠薪俸和获得的赏赐来供应宾客,去世后家中没剩什么财产。

D.郑当时仕途坎坷。

他曾官至九卿,因武安侯、魏其侯廷议事件被贬为詹事;后官居大农僦人,多逋负,被贬为庶人。

12.D【解析】“官居大农僦人,多逋负”错误,原文“庄任人宾客为大农僦人,多逋负”,意思是“郑庄保举的宾客中有人在大司农手下服役运输,亏欠了很多款项”。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年少官薄,然其游知交皆其大父行,天下有名之士也。

13.

(1)他年纪轻官位低,然而和他交往的知己都是他的祖父辈,天下有名望的人士。

(“官薄”:

官位低。

“游”:

交往。

“大父”:

祖父。

“行”行:

辈分。

各1分,句意1分)

(2)夫以郑之贤,有势则宾客十倍,无势则否,况众人乎!

(2)凭着郑庄的贤能,得势时就有十倍之数的宾客,失势时就全没有了,何况一般人呢!

(以:

凭着。

贤:

贤能。

十倍:

以十倍之数计算。

众人:

一般人。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吴澄,字幼清,抚州崇仁人。

高祖晔,初居咸口里。

九岁,从群子弟试乡校,每中前列。

既长,于经传皆习通之。

【吴澄字幼清,是抚州崇仁县人。

他的高祖吴晔,开始居住在咸口里。

九岁时,与其他子弟参加乡校考试,吴澄常常名列前茅。

长大成人以后,对于经传都学习精通。

至元十三年,民初附,盗贼所在蜂起,乐安郑松招澄居布水谷,乃著《孝经章句》,校定《易》《书》《诗》《春秋》《仪礼》及大、小《戴记》。

元贞初,游龙兴,按察司经历郝文迎至郡学,日听讲论,录其问答,凡数千言。

左丞董士选延之于家,亲执馈食,曰:

“吴先生,天下士也。

”既入朝,荐澄有道,摧应奉翰林文字。

【至元十三年(1276),人民刚归附蒙古,各处盗贼兴起。

乐安人郑松邀吴澄避居于布水谷。

于是吴澄在那里作成《孝经章句》,并校定了《易经》《尚书》《诗经》《春秋》《仪礼》及《大戴礼记》《小戴礼记》。

元贞初年(1295),吴澄游学于龙兴,按察司经历郝文将他迎接到郡学,每日听他讲经论史,记录其问答大概有数千言。

左丞董士选把吴澄请到家中,亲自(为他)操持饮食,说:

“吴先生是天下少有的士人。

”他入朝为官后,举荐吴澄有远见卓识,朝廷提拔他为应奉翰林文字。

至大元年,召为国子监丞。

澄至,旦燃烛堂上,诸生以次受业,执经问难者,接踵而至。

澄各因其材质,反覆训诱之,每至夜分。

虽寒暑不易也。

【至大元年(1308),朝廷征召他为国子监丞。

吴澄到任后,每日早晨在堂上点上蜡烛,国子监生按次序接受学业,但是拿着经书来向他请教疑难问题的人,络绎不绝。

吴澄根据学生的天赋,反复讲解,循循善诱,常常直到半夜。

无论寒暑都不改变。

英宗即位,先是有旨集善书者,粉黄金为泥,写浮屠《藏经》。

帝在上都,使左丞速诏澄为序,澄曰:

“撰为文辞,不可以示后世,请俟驾还奏之。

”会帝崩而止。

泰定元年,初开经筵,首命澄与平章政事张珪、国子祭酒邓文原为讲官。

在至治末,诏作太庙,议者习见同堂异室之制,乃作十三室。

未及迁奉,而国有大故,有司疑于昭穆之次,命集议之。

澄议曰:

“世祖混一天下,悉考古制而行之。

古者天子七庙,庙各为宫,各以次递迁,其庙之宫,颇如今之中书六部。

夫省部之设,亦仿金、宋,岂以宗庙叙次而不考古乎!

”有司急于行事竟如旧次云时澄已有去志即出城等舟去。

【英宗即位,有圣旨要求搜集善于写书法的人,用黄金粉书写佛教《藏经》。

皇帝在上都,派左丞速传诏令吴澄作序。

吴澄说:

“撰写文辞,不可以给后世的人看,请等皇帝回京再上奏此事。

”适逢皇帝去世,此事也就罢了。

泰定元年刚开设经筵,首先任命吴澄与平章政事张珪、国子祭酒邓文原为讲官。

在至治末年时,诏命修建太庙,议论者常见同堂异室之制,于是修建了十三间祭室。

(但是)没来得及迁祀,而国家出现大变(指皇帝驾崩),有关官员对诸位皇帝的排列次序有疑问,朝廷命令共同评议此事。

吴澄提议说:

“世祖统一天下,全都考定古制而推行。

古代天子有七庙,每一座庙都各自为宫,各自按次序依次提升,其庙的宫室,很像现在的中书省的六部。

设立省部,也是仿照金、宋的官制,怎么能因为宗庙排序就不考定古制呢!

”负责的官员急于办成此事,最终还是按照原来的次序做了。

当时吴澄已经有了辞职的想法,就出城乘舟离开。

澄少暇即著书,至将终,犹不置也。

于《易》《春秋》《礼记》,各有纂言,尽破传注穿凿,以发其蕴。

条归纪叙,精明简洁,卓然成一家言。

【吴澄平时稍有闲暇就著书立说,直到生命将尽,仍不搁笔。

他对于《易经》《春秋》《礼记》,都各有自己的撰述,(而且)都能破除以前一些牵强附会的解释,来阐发书中的深刻道理,条分缕析,见解精到文笔简洁,见识卓越,成一家之言。

初,澄所居草屋数间,程钜夫题曰草庐,故学者称之为草庐先生。

天历四年六月,澄卒,年八十五。

(摘编自《元史•吴澄传》)【起初,吴澄所居住的地方有数间草房,程钜夫为之题名为“草庐”,所以求学的人称吴澄为“草庐先生”。

天历四年吴澄就病逝了,享年85岁。

注释:

福田:

佛教以为行善修德能受福报,犹如播种田亩,故称。

【译文】

10.下列对文中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司急/于行事竟如旧次云/时澄已有去志/即出城/登舟去

B.有司急于行事/竟如旧次/云时澄已有去志/即出城/登舟去

C.有司急/于行事竟如旧次/云时澄已有去志/即出城/登舟去。

D.有司急于行事/竟如旧次云/时澄已有去志/即出城/登舟去。

10.D

11.下列对加点词语的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经传,多是指儒家经典和注疏的合称,经是儒家的重要代表作品及儒家祖述的古代典籍,传是对这些经文的解释。

B.经筵,汉唐以来帝王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

宋代始称经筵,设置讲官以翰林学士或其他官员充任或兼任。

C.太庙,是中国古代皇帝的宗庙,供奉皇帝的先祖,夏称“世室”,殷商称“重屋”,周称“明堂”,秦汉时称“太庙”。

D.中书即中书省,是宫内侍从官的办事机构,负责掌管机要、发布皇帝诏书。

元中书省还有地方派出机构,称行省。

11.D(“宫内侍从官的办事机构”是门下省,中书省是封建政权执政的中枢部门。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吴澄博学有才能,尤长儒学经典。

朝廷开经筵聘其为讲官,被儒家学子推崇,左丞董士选曾邀请吴澄到家中并亲自侍奉其起居。

B.吴澄性格耿直,敢于直言。

世宗搜集善本书籍,加黄金封面,刻印佛教《藏经》,令吴澄作序。

吴澄据理反驳,后因群臣齐谏而止。

C.吴澄要求遵守礼制办事。

朝廷修建太庙,官员对皇帝的位次排列有疑问,朝廷命令共同评议此事,吴澄依古制力争,但最终无效。

D.吴澄是元代杰出的理学大师,以其毕生精力为元朝儒学的传播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自成一家,对后世理学研究产生重大影响。

12.B(不是搜集善本书籍,加黄金封面,而是搜集擅长书法的人,用黄金为粉书写。

群臣也没有反对。

13.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澄至,旦燃烛堂上,诸生以次受业,执经问难者,接踵而至。

13.

(1)吴澄到任后,每日早晨在堂上点上蜡烛,国子监生按次序接受学业,拿着经书来向他请教疑难问题的人,络绎不绝。

(“堂上”状语后置;难,指疑难问题。

每点1分。

句意通顺3分)

(2)于《易》《春秋》《礼记》,各有纂言,尽破传注穿凿,以发其蕴。

13.

(2)他对于《易经》《春秋》《礼记》各有自己的撰述,都能破除以前一些牵强附会的解释,来阐发书中的深刻道理。

(纂言:

撰述;穿凿:

牵强附会,每点1分。

句意通顺3分)

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杨继宗,字承芳,阳城人。

天顺初进士,授刑部主事,……成化初,用王翱荐,擢嘉兴知府,以一仆自随,署斋萧然。

性刚廉孤峭,人莫敢犯,而时时集父老问疾苦,为祛除之。

大兴社学。

民间子弟八岁不就学者,罚其父兄。

遇学官以宾礼。

师儒竟劝,文教大兴。

御史孔儒清军,里老多挞死。

继宗榜曰:

“御史杖人至死者,诣府报名。

”儒怒。

继宗入见曰:

“为治有体。

公但剔奸弊,劝惩官吏。

若比户稽核,则有司事,非宪体也。

”儒不能难,而心甚衔之。

濒行,突入府署,发箧视之,敝衣数袭而已,儒惭而去。

中官过者,继宗遗以菱芡、历书。

【杨继宗,字承芳,是阳城人。

天顺初年考中进士,授官刑部主事。

……成化初年,因为王翱的推荐,升任为嘉兴知府。

(杨继宗赴任时)仅用一个仆人跟随,官署书斋也都清朴无华。

他生性刚正廉洁孤独冷峭,没有人敢有所冒犯。

他经常召集当地的老人询问民间的疾苦,替他们解除。

又大力兴办社学,民间有年满八岁不上学的子弟,则要处罚他们的父兄。

杨继宗总是以宾客之礼接待学官。

教师、学者竞相劝勉,文化教育事业兴盛发达。

御史孔儒来嘉兴清理军籍,乡里里正多被鞭挞而死。

杨继宗张榜公告说:

“有被御史杖责致死的,到府衙来报告姓名。

”孔儒十分恼怒。

杨继宗去拜见他说:

“治理百姓有一定的规矩。

您只管剔除奸猾的人和弊端,劝勉和惩治官吏。

如果挨家挨户稽查核对,则是相关政府机构的事,不是御史的职责范围。

”孔儒无法与他争辩,但心中深为忌恨。

离开嘉兴前,他突然闯入府衙,打开杨继宗的箱子查看,里面只有几套破旧衣服罢了,孔儒惭愧地走了。

经过嘉兴的太监,杨继宗只拿菱角、芡实和历书送给他们。

中官索钱,继宗即发牒取库金,曰:

“金具在,与我印券。

”中官咋舌不敢受。

入觐,汪直欲见之,不可。

宪宗问直朝觐官孰廉,直对曰:

“天下不爱钱者,惟杨继宗一人耳。

”九载秩满,超迁浙江按察使。

数与中官张庆忤。

庆兄敏在司礼,每于帝前毁继宗。

帝曰:

“得非不私一钱之杨继宗乎?

”敏惶恐,遗书庆曰:

“善遇之,上已知其人矣。

”闻母丧立出止驿亭下尽籍廨中器物付有司惟携一仆书数卷而还继宗力持风节而居心慈厚。

【太监们索要钱财,杨继宗当即发出公牒领取府库金银,说:

“钱都在,请给我立下印券。

”太监吃惊得不敢接受。

杨继宗进京觐见,汪直想要见他,他却不肯。

明宪宗问汪直:

“朝觐官中谁廉洁?

”汪直回答说:

“天下不爱钱的,只有杨继宗一个人罢了。

”九年任满,杨继宗被破格升迁为浙江按察使。

他多次与太监张庆意见不合,张庆哥哥张敏在司礼监,经常在宪宗面前诋毁杨继宗。

宪宗说道:

“(你说的)恐怕不就是那个不要一个钱的杨继宗吗?

”张敏惶恐不安,写信给张庆说:

“好好对待杨继宗,皇上已经了解这个人了。

”得知母亲去世的消息,杨继宗立即离任出行,来到驿亭下,将官署中的器物全部登记交付给官府,只带着一个仆从、几卷书回家。

杨继宗极力维持风纪节操,而且心肠慈厚。

为浙江按察时,仓官十余人坐缺粮系狱,至鬻子女以偿。

继宗欲宽之而无由。

一日,送月俸至,命量之,则溢原数,较他司亦然。

因悟仓吏缺粮之由,将具实以闻,众惧,请于继宗,愿捐俸代偿。

由是十人者获释。

尝监乡试得二卷,具朝服再拜曰:

“二子当大魁天下,吾为朝廷得人贺耳。

”及拆卷,王华、李旻也,后果相继为状元。

人服其鉴。

(选自《明史·杨继宗传》)

【他任浙江按察使的时候,有十余名仓库官吏因短缺库粮被关在狱中,以致于卖掉子女赔偿。

杨继宗想从宽处理他们,却没有理由。

有一天,他的月俸银送到,他让人称量一下,超出了原数,再量别的官吏俸银,也都如此,因此悟出了仓吏缺粮的原因。

他准备据实上报,众人恐惶不安,请求杨继宗,甘愿捐出俸禄代替仓吏们赔偿。

十余名仓吏因此获释。

杨继宗曾监察乡试,得到两份好考卷,便身着朝服一再拜天道:

“这二位考生必当为天下人才之魁,我为朝廷得人才而祝贺。

”等到拆开考卷,知道二生为王华、李旻。

后来两人果然相继考中状元,人们因此佩服杨继宗有眼光。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闻母丧/立出/止驿亭下/尽籍廨中器物付有司/惟携一仆/书数卷而还/继宗力持风节/而居心慈厚/

B.闻母丧/立出/止驿亭下/尽籍廨中器物/付有司/惟携一仆/书数卷而还/继宗力持风节/而居心慈厚/

C.闻母丧/立出/止驿亭下/尽籍廨中器物付有司/惟携一仆/书数卷而还继宗/力持风节/而居心慈厚/

D.闻母丧立/出止驿亭下/尽籍廨中器物/付有司/惟携一仆/书数卷而还继宗/力持风节/而居心慈厚/

10.A(“闻母丧”句意完整,排除D。

“尽籍廨中器物付有司”意思是“将官署中的器物全部登记交付给官府”,中间不可断开,排除B。

“继宗”做“力持风节”的主语,排除C。

选A项。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刑部是封建时代官制六部之一,掌管国家的法律、刑狱等事务,长官为刑部尚书,其他五部为吏部、礼部、兵部、户部、工部。

B.擢,提拔。

古代表示提升官职的词语有升、迁、擢、陟等。

“擢第”也是“提升”之意。

C.中官,即宦官,通称太监,是古代被阉割后再在宫廷内侍奉皇帝及其家族成员的男性官员,宦官本为内廷官,不能干预朝政,但历史上也有宦官专权的事实。

D.乡试是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选拔人才的考试,因在秋天的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乡试考中的叫举人。

11.B(B项“擢第”指科举考试考中、及第。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杨继宗尊师重教,成效突出。

升任嘉兴知府时,他大力兴办地方学校,要求八岁的孩子都要入学,对学官以礼相待,形成了教师文人学者竟相劝勉、文化教育繁荣兴盛的局面。

B.杨继宗为民说话,得罪权贵。

御史孔儒清查军队,却把多位里老杖死,杨继宗张贴告示调查此事,惹怒孔儒;杨继宗又进入朝廷状告孔儒越职行事,让孔儒非常恼恨。

C.杨继宗为官清廉,抵制腐败。

任嘉兴知府时,他的官署和住所很简朴,平时不爱金钱,宦官路过他那里,他只送了普通物品;当宦官索要钱财时,他则要求对方出具收据,巧妙地拒绝了宦官。

D.杨继宗慧眼识才,很有远见。

他监察乡试时,发现两份优秀试卷,非常郑重和高兴地说这两位考生都将是天下的一流人才。

后来,这两位考生相继考中状元,人们佩服他有眼光。

12.B(“又进入朝廷状告”不正确,文中“入见”是“去拜见”的意思,应该理解为当面指责。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公但剔奸弊,劝惩官吏。

若比户稽核,则有司事,非宪体也。

13.(1)您只管剔除奸猾的人和弊端,劝勉和惩治官吏。

如果挨家挨户稽查核对,则是相关政府机构的事,不是御史的职责范围。

(译出“但”、“比”,判断句各1分,句意2分。

(2)为浙江按察时,仓官十余人坐缺粮系狱,至鬻子女以偿。

(2)他任浙江按察使的时候,有十余名仓库官吏因短缺库粮被关在狱中,以致于卖掉子女赔偿。

(译出“坐”、“鬻”,定语后置句各1分,句意2分。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10-13小题。

 

鲁广达字遍览少慷慨志立功名虚心爱士宾客自远而至时江表将帅各领部曲动以千数而鲁氏尤为多。

【鲁广达字遍览,吴州刺史鲁悉达的弟弟。

广达少时气度不凡,立志追求功名,他虚心爱士,宾客自远方来归附他。

当时江表将帅,各领私兵,动辄数千人,而以鲁氏最多。

侯景之乱,与兄悉达聚众保新蔡。

梁元帝承制授晋州刺史。

王僧辩之讨侯景也,广达出境候接,资奉军储,僧辩曰:

“鲁晋州亦是王师东道主人。

”仍率众随僧辩。

景平,加员外散骑常。

【侯景之乱,广达与兄悉达聚众保护新蔡。

梁元帝接受陈霸先的指令,授任他为晋州刺史。

王僧辩征讨侯景,广达出新蔡候迎他,并资助军需物品,王僧辩说:

“鲁晋州也是王师东道的主力。

”接着率众随僧辩。

侯景之乱平定后,加任员外散骑常侍。

陈武受禅,授东海太守。

华皎称兵上流,诏司空淳于量进讨。

军至夏口,见皎舟师强盛,莫敢进。

广达首率骁勇,直冲贼军。

广达堕水,沉溺久之,因救获免。

皎平,授巴州刺史。

【高祖接受让位(登基),授任他为东海太守。

华皎起兵上游,诏令司空淳于量率众进讨。

淳于量军至夏口,见华皎水军强大,没有人敢前进,广达首先率骁勇之士,直冲贼军。

广达跌入水中,沉溺良久,后被救活没有死亡。

华皎之乱平定后,授任为巴州刺史。

太建初,招定安蜀等诸州镇,时周图江左,大造舟舰于蜀,并运粮青泥。

广达与钱道戢(jí)等将兵掩袭,纵火焚之,仍还本镇。

广达为政简要,推诚任下,吏人便之。

及秩满,皆诣阙表请,于是诏申二年。

【太建初年(569),与仪同章昭达入峡口,招定安抚安蜀等诸州镇。

当时周氏企图占有江南,在蜀地大造战船,同时运粮饷到青泥,鲁广达与钱道戢等人率兵偷袭,纵火焚烧粮食。

接着鲁广达回原地镇守。

鲁广达处理政务简明扼要,对下属以诚心相待,官员百姓都感到便利。

到了服官期满,都到朝廷上表请示,于是诏令留任二年。

十一年,周将梁士彦围寿春,诏遣中领军分部趣(cù,趋向,赶赴)阳平、秦郡,广达率众入淮为掎角以击之。

周军攻陷豫、霍二州,诸将并无功,尽失淮南之地,广达因免官,以侯还第。

【十一年北周将领梁士彦带兵转攻寿春,诏令派遣中领军樊毅分兵赶赴阳平、秦郡,广达率众入淮,形成夹攻周军之势以攻打他们。

周军攻陷豫、霍二州,诸将全都无功,丧失淮南各地,广达因而免官,以侯爵回居私宅。

至德二年,贺若弼进军钟山,广达于白土冈置阵,与弼旗鼓相对。

广达躬擐(huàn,穿)甲胄,手执桴(fú,鼓槌)鼓,率励敢死而进,隋军退走。

如是者数四。

及弼乘胜至宫城,烧北掖门,广达犹督馀兵苦战不息。

会日暮,乃解甲,面台再拜恸哭。

谓众曰:

“我身不能救国,负罪深矣。

”士卒皆涕泣歔欷(xūxī,哀叹抽泣声),于是就执。

【至德二年(584),贺若弼进军钟山,鲁广达率众在白土冈南摆阵,与贺若弼旗鼓相对。

广达身着甲胄,手执战鼓,身先士卒以死相拼,隋军畏惧退走,(广达往北追至营地,杀伤甚众,)像这样有四个回合。

到贺若弼击败诸将,乘胜追击至宫城,焚烧北掖门,广达还指挥余兵,苦战不息。

日落西山时,广达才脱下战甲,面朝宫城拜哭,对众人说:

“我身不能救国,罪孽深重。

”士卒皆痛哭不已,接着被俘。

祯明三年,依例入隋。

广达追怆本朝沦覆,遘(gòu,遭遇,相遇)疾不疗,寻以愤慨卒。

尚书令江总抚柩恸哭,乃命笔题其棺头,为诗曰:

“黄泉虽抱恨,白日自留名,悲君感义死,不作负恩生。

”又制广达墓铭,述其忠概。

(选自《南史·鲁广达传》有改动)

注:

称兵:

称,举,兴。

动用武力,发动战争。

命笔:

用笔。

也指写作。

 【祯明三年(589),依旧例入隋。

鲁广达追念陈朝沦亡覆灭深感悲伤,患病不肯治疗,不久便因愤懑去世。

尚书令江总抚棺痛哭,便提笔为其棺头作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