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工大附中第五模拟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703256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0.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工大附中第五模拟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西工大附中第五模拟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西工大附中第五模拟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西工大附中第五模拟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西工大附中第五模拟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工大附中第五模拟语文试题.docx

《西工大附中第五模拟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工大附中第五模拟语文试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西工大附中第五模拟语文试题.docx

西工大附中第五模拟语文试题

2007届高三模拟考试(五)

语文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倾(qǐng)斜讣(fù)告鲜(xiǎn)为人知嗜酒成癖(pī)

B.城垣(yuán)镌(juān)刻飞来横(héng)祸栉(zhì)风沐雨

C.因为(wèi)炽(zhì)热病入膏盲(huāng)岿(kuī)然不动

D.霎(shà)时谬(miù)论苦心孤诣(yì)含垢(gòu)忍辱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题跋拉拉队牙牙学语无事不登三宝店

B.焦燥钓鱼杆一獗不振有则改之,无则加免

C.豁免股份制变本加利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D.恢弘度难关心恢意冷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让医术高的医生挣更多的钱,相信不会有人反对。

可问题的关键是,如果让“红包”登堂入室,成为衡量医生医术的天平和调节医生收入的砝码,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讽刺和悲哀。

  B.面对复杂的国际局势和多变的世界经济形势,人们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如果世界经济出现动荡或危机,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是不可能独善其身的。

  C.虽然一个阶段某些国内品牌手机也能取得巨大的市场份额,甚至可以一度与国外品牌分庭抗礼。

但是由于品牌缺少“含金量”,国内品牌手机很难进入消费者心目中的“第一军团”。

  D.人生道路上,犯错误是难免的,如果犯而不校,那么就一定会陷入错误的泥淖中不能自拔。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手机天天随身备用,使用频率很高,使用过程中难免不进水、不摔落,因此使用者懂得一些简单的维修常识是必要的。

B.新教材在练习题的设计上用力甚多、改动颇大,因为设计练习题是为了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的非常重要的途径。

C.一位农民向国家文物部门献出了一枚祖传的大颗粒珍珠,具有极高的观赏、保存价值。

D.胡锦涛在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加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问题的调查研究和理论研究,着力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领。

二、阅读下面文段。

回答5—7题。

(每小题3分,共9分)

植物学家的最新系列研究表明,二氧化碳不只是改变气候,它还改变了植物的生理特性,并通过植物危害人类。

为什么蔬菜、水果和粮食的产量越来越高,而这些食物的味道越来越淡?

这与二氧化碳含量的升高有关。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生物学家伊利·洛拉泽分析指出,在二氧化碳含量高的环境中生长的作物不但营养价值很低,而且还缺乏铁、锌等重要的微量元素。

那么,二氧化碳含量的升高为什么会使植物中的微量营养元素减少了呢?

有专家表示,这是“生物量稀释”的结果。

由于二氧化碳的增加促进了植物的光合作用,植物产生的碳水化合物往往多于它们的生长和代谢需要。

它们将多余的淀粉和糖储存在液泡里,这样植物中碳水化合物的含量便超出了原来的水平,其他微量营养元素的含量也就下降了。

而更为糟糕的是,使微量元素比例下降还有另外一种因素,那就是过量的二氧化碳抑制着植物吸收营养成分的能力。

这样可能导致人们虽然吃够了,但是营养成分的吸收却不够,这种现象被称为“隐形饥饿”。

洛拉泽认为,人类现在已经陷入到这样一种困境中----为避免营养不良,你必须吃更多的食物,然而,更多的食物导致碳水化合物在体内堆积,这是人类越来越肥胖的主要原因。

我们应该采取什么对策呢?

也许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以生物方法提高营养价值,通过植物培植和基因工程提高微量营养素的水平。

毒藤在美国各地的森林中很常见,在中国西部也有分布。

毒藤的汁液中含有一种叫做漆粉的化学物质,很多人对它过敏,其症状是起皮疹,奇痒无比,而且再痒也不能乱挠,否则会扩展到周围的皮肤。

与在正常大气条件下生长的毒藤相比,暴露在高浓度二氧化碳下的毒藤不仅面积要比普通毒藤大三倍,它所产生的漆粉也比普通毒藤产生的漆粉更容易让人过敏。

全球二氧化碳含量增高以气候变暖的形式让人们汗流浃背。

但是,大量二氧化碳却导致植物排出的水分减少,从而造成了全球的淡水流失。

由英国气候学家尼柯拉·格拉德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进行的统计分析表明,温室气体的增加不仅造成全球变暖,同时还是淡水流失的主要原因。

实际上,二氧化碳在这里扮演了植物“止汗药”的角色。

作为对温室气体增加的响应,植物减少了水分从它们的“毛孔”----即气孔中的蒸发,进而减少了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

这一结果导致土壤中出现了多余的水分,这些水分最终随着河流流入大海,而并没有随着植物的蒸发成为空气中的水分----这是保证水分以淡水的方式进行循环的主要因素。

谢菲尔德大学的气候学家伊安·伍德沃德指出,尽管通过温室试验,人们已经知道二氧化碳能够对植物“流汗”造成影响,但在全球范围内确定这一影响的规模仍是一项“重要的研究成果”。

(节选自《知识就是力量》2006年第8期《二氧化碳通过植物祸害人类》)

5.下列对二氧化碳含量升高造成植物中微量元素减少的原因分析全面而准确的一项是:

A.二氧化碳增加,促进了植物的光合作用,植物中碳水化合物的含量超出原来的水平,导致其他微量营养元素含量下降。

B.二氧化碳增加,造成植物的“生物量稀释”和吸收营养成分的能力遭抑制,从而导致微量元素减少。

C.过量的二氧化碳抑制着植物吸收营养成分的能力,可能导致人们虽然吃饱了,但是营养成分的吸收却不够,感觉微量元素减少了。

D.二氧化碳增加,会造成植物的“生物量稀释”和人们的吸收能力下降,因而让人们感觉微量元素减少了。

6.下列对文中几处加点词语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生物量稀释”指因二氧化碳增加,植物中碳水化合物含量升高导致其他微量元素比例下降的现象。

B.“隐形饥饿”指因食物营养价值降低而导致的虽然吃够了但营养不够的现象。

C.“这样一种困境”指因食物营养价值降低而造成的不多吃会营养不良但多吃又会长胖的窘境。

D.“止汗药”喻指二氧化碳,贴切地说明了二氧化碳增加对植物从土壤中吸收水分所产生的抑制性的影响。

7.根据文中的信息,下列推断不准确的一项是:

A.通过植物培植和基因工程提高微量营养素的水平也许是解决隐形饥饿的最有效的办法。

B.植物中碳水化合物的含量过高而营养降低是人类越来越肥胖的主要原因。

C.二氧化碳增多减少了水分通过植物的蒸发以淡水的方式进行循环的数量,结果导致了全球淡水的流失。

D.通过温室试验,人们已经知道二氧化碳对植物“流汗"的影响,在全球范围内确定这一影响的规模也取得了研究成果。

三、文言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寄欧阳舍人书

曾巩

  巩顿首再拜舍人先生:

去秋人还,蒙赐书及所撰先大父墓碑铭。

反复观诵,感与惭并。

   夫铭①志之著于世,义近于史,而亦有与史异者。

盖史之于善恶,无所不书,而铭者,盖古之人有功德材行志义之美者,惧后世之不知,则必铭而见之。

或纳于庙,或存于墓,一也。

苟其人之恶,则于铭乎何有?

此其所以与史异也。

其辞之作,所以使死者无有所憾,生者得致其严。

而善人喜于见传,则勇于自立;恶人无有所纪,则以愧而惧。

至于通材②达识,义烈节士,嘉言善状,皆见于篇,则足为后法。

警劝之道,非近乎史,其将安近?

   及世之衰,为人之子孙者,一欲褒扬其亲而不本乎理。

故虽恶人,皆务勒③铭,以夸后世。

立言者既莫之拒而不为,又以其子孙之所请也,书其恶焉,则人情之所不得,于是乎铭始不实。

后之作铭者,常观其人。

苟托之非人,则书之非公与是,则不足以行世而传后。

故千百年来,公卿大夫至于里巷之士,莫不有铭,而传者盖少。

其故非他,托之非人,书之非公与是故也。

   然则孰为其人而能尽公与是欤?

非畜④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

盖有道德者之于恶人,则不受而铭之,于众人则能辨焉。

而人之行,有情善而迹非,有意奸而外淑,有善恶相悬而不可以实指,有实大于名,有名侈于实。

犹之用人,非畜道德者,恶能辨之不惑,议之不徇?

不惑不徇,则公且是矣。

而其辞之不工,则世犹不传,于是又在其文章兼胜⑤焉。

故曰,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岂非然哉!

   然畜道德而能文章者,虽或并世而有,亦或数十年或一二百年而有之。

其传之难如此,其遇之难又如此。

若先生之道德文章,固所谓数百年而有者也。

先祖之言行卓卓⑥,幸遇而得铭,其公与是,其传世行后无疑也。

而世之学者,每观传记所书古人之事,至其所可感,则往往衋(xì)然不知涕之流落也,况其子孙也哉?

况巩也哉?

其追睎祖德而思所以传之之繇,则知先生推一赐于巩而及其三世。

其感与报,宜若何而图之?

   抑又思若巩之浅薄滞拙,而先生进之,先祖之屯蹶⑦否塞以死,而先生显之,则世之魁闳⑧豪杰不世出之士,其谁不愿进于门?

潜遁幽抑之士,其谁不有望于世?

善谁不为,而恶谁不愧以惧?

为人之父祖者,孰不欲教其子孙?

为人之子孙者,孰不欲宠荣其父祖?

此数美者,一归于先生。

既拜赐之辱,且敢进其所以然。

所谕世族之次,敢不承教而加详焉?

愧甚,不宣。

巩再拜。

 

   【注解】①铭:

在器物上记述事实、功德等的文字。

②通材:

兼有多种才能的人。

③勒:

刻。

④畜:

积聚。

⑤兼胜:

都好,同样好。

⑥卓卓:

卓著,突出的好。

⑦蹶:

挫折。

⑧魁闳:

高大。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嘉言善状,皆见于篇(见:

看见)

  B、书其恶焉,则人情之所不得(书:

写)

  C、则往往衋然不知涕之流落也(衋:

痛苦、悲伤)

  D、其追睎祖德而思所以传之之繇(睎:

仰慕)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一欲褒扬其亲而不本乎理 B、又以其子孙之所请也

   楚怀王贪而信张仪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

  C、 其传世行后无疑也 D、夫铭志之著于世

  及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燕王欲结于君

10、下列各句中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在将“畜道德而能文章”这句话渲染了三次之后,才徐徐引到欧阳修身上,给以“若先生之道德文章,固所谓数百年而有者也”的高度赞赏。

  B、作者通过纵向横向的条分缕析,充分说明这篇铭文“传世行后无疑也”的原因,完全在于欧阳修“畜道德且能文章”。

  C、本文既给予欧阳修极其崇高的评价,又完全摆脱了谀承的恶套;既宣露了出自肺腑的谢忱,又阐发了一大篇为人为文的道理。

  D、文章行文纡徐摇曳,思路周至细密,语言简洁含情,结构跌宕严谨,堪称上乘之作。

 

第II卷(非选择题,共120分)

四、文言文翻译、古诗词赏析和古诗文默写(23分)

 11、把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 其辞之作,所以使死者无有所憾,生者得致其严。

   译文:

 

 

(2) 犹之用人,非畜道德者,恶能辨之不惑,议之不徇?

   译文:

 

 (3) 其感与报,宜若何而图之?

   译文: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8分)

诉衷情送春万俟咏

一鞭清晓喜还家,宿醉困流露①。

夜来小雨新霁,双燕舞风斜。

山不尽,水无涯,望中赊②。

送春滋味,念远情怀,分付杨花。

【注】①流露:

酒的泛称。

②赊:

远,长。

(1)联系全词分析,上片第一句中的“喜”表现在哪些方面?

(3分)

(2)黄昇《花阉词选》录这首词题作“送春”,意味着这首词的主旨是写送春情怀,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为什么?

(5分)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两题任选一题)(5分)

   

(1)①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欧阳修《伶官传序》)

   ②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_____________。

(苏轼《赤壁赋》)

   ③肯与邻翁相对饮,________________。

(杜甫《客至》)

④往者不可谏,。

(《论语·徽子》)

   

(2)①_______________ ,秋水共长天一色。

渔舟唱晚, ;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王勃《滕王阁序》)

   ②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______________ 。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③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 。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声声慢》)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22分)

小河殇

舒婷

我们兄妹这一家,只有嫂嫂因为是长女照顾留城,其余五人都是知青。

而除了我丈夫在另一个县插队外,我们四人均落户在上杭县一个绿色盆地里。

我家小妹和准妹夫隔河相望。

  河嘛,冬季里可以穿鞋着袜踩在卵石上跃纵而来。

偶尔见一尾贪图淘米水的肥鱼,卡在石缝里,妹夫一鞠身顺手牵鱼。

知青点里偌大的铁锅,许多不见油星,年轮似的锈了一圈又一圈,煎不成鱼。

况且僧多鱼少。

小妹便脸上很光彩地给我们汆鱼汤。

  春水泛滥,河恣意爬上两指宽的桥板,嬉闹着把它当跷跷板压垮。

小妹一天好几次跑到窗前看河。

我未来妹夫惘惘然的口哨声,在水一方。

  门前下几级石板,顺着碎石拼凑的小堤坝走两步,就到了河心。

早晨我们在这里盥洗,淘米洗菜。

下午收工以后团一把稻草刷锄板,颠晃着簸箕。

簸箕里的番薯红艳艳,萝卜白生生,芥菜生动活泼。

吃过晚饭冲过凉,披着湿漉漉的头发又下到河心,洗汗酸的衣服。

邻队的知青在桥头拔吉他,我们一遍又一遍地唱着: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河中有我们的望乡台哩。

河是我们的避难所。

  中秋那天队里杀了猪,我们匀到两斤肉。

分头去豆腐房割一板豆腐,到房东家买几个青皮鸭蛋,讨一小把葱。

大家团团围坐着喝着家酿糯米酒过节。

忽然发现不知何时我们中间少了一人。

  拉开咿呀小木门,踱到晒坪上,听到河边苇丛有一支不成调的口琴。

那个来河边寻求安慰的同伴刚刚失去了父亲,除了感情上的重创之外,他还面临经济来源的断绝,从此他连8分钱邮票的家信都要小心斟酌了。

  悄悄坐在他边上,我们无言盯着河面,那时我比他小,不懂如何安慰人。

秋天的河流异常清澈,似乎要壁立起来,与山区剔透的空气融为一体。

河风经苇叶淌到我们额上,溅出浪花如碎钻般晶莹。

同样的心情一点一点开朗起来,他眼里萤火虫一闪一曳。

  这才知道什么是夜凉如水,月色如洗。

多少年过去,我们错将月饼当中秋,而把明月遗弃在哪一座高楼的屋顶了?

  深山砍柴或出山赶墟,农民总告诉我们:

若是迷路了,只要侧耳听到水声,找到山溪或小河,顺着水流的方向,就能找到人家。

当我孤身翻山越岭去邻县找同学,一二十里路鲜有人烟。

只听见汩汩溅溅的水声,有时在足下,有时在肩旁,有时在涧草葳蕤的谷底。

老朋友左右逢源,给我壮胆又解我途中辛苦和寂寞。

  伟大的河流是伟大民族文化的发祥地。

那么小河小溪应是一方风水。

我们去插队,其实是接受河的教育。

在河两岸生养的人们展示给我们的善良、淳朴、乐天和无拘无束,正是沿袭了这一自然法则。

  口噙水龙头,我们无形中萎缩,逐渐丧失活力。

因为水不仅仅是水。

  很多年以后我回到河边。

老房东烧的是蜂窝煤,村民都到新掘的井挑水吃。

河已不复当年“眼似秋波横,眉如青山黛”了。

枯瘦如斯,污秽如斯,像负伤的动物苟延残喘。

  祈求河的宽恕现在会不会太迟?

14.文章标题《小河殇》的“殇”应当怎样理解?

(5分)

答:

15.在作者的心中小河具有多种功能,仿照“河是我们的避难所”的形式,根据文章的内容,再列出三个方面。

(6分)

答:

河是

河是

河是

16.联系上下文,简要回答如何理解“多少年过去,我们错将月饼当中秋,而把明月遗弃在哪一座高楼的屋顶了?

”这句话的含义。

(5分)

答:

17.简析篇末“祈求河的宽恕现在会不会太迟?

”这句话的含义及其表达上的作用。

(6分)

答:

六、语言运用(15分)

18、试在下面《执著》的短文空格内填上跟上下文相称的词语,使之与内容相一致。

(5分)

执著的故事不老,有女娲补天,有夸父追日,有,有大禹治水。

执著的人物不死,有卧薪尝胆的勾践,有,有面壁静修的达摩,。

执著的佳句不朽,有“咬定青山不放松”,有,有。

执著是殚精竭虑,义无反顾。

驰心旁骛,见异思迁的人执著不了,而执著不了的人也成功不了。

执著,一阕永无休止符号的进行曲。

19、根据下文信息,拟一条一句话新闻。

(不超过25字)(4分)

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后,“衰老”得快。

到1955年,这台每秒运算5000次的巨人就被停止使用了。

到1957年,12岁的“埃尼阿克”已被人们拆得七零八落,正式进入了坟墓。

但它的子孙却一代胜过一代,在地球上迅速繁衍起来。

1956年第二代电子计算机问世了。

它的元件不再是电子管,而是体积小得多,性能好得多的晶体管。

晶体管计算机的体积仅是电子管计算机体积的千分之一,但效率却高了1000倍。

答:

20、有时将名句变换一个角度,就可能让人耳目一新。

依照下面示例,写出你自己对名句的不同看法。

(6分)

名句:

喜怒不形于色。

另一种看法:

把真实埋在心底,一对身体不好,二人家会说你城府太深,工于心计,所以我宁可把喜怒写在脸上。

(1)名句:

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

另一种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名句: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另一种看法:

六、作文(60分)

21、阅读下面两则材料,从中引出一个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孔子有个学生看到一小孩掉进湍急的河里,就奋不顾身跳下去把他救起。

这个小孩的父亲很感动,于是送了一头牛给他表示感谢,他高兴地接受了。

当时一头牛价格昂贵,类似现在的一辆豪华摩托车。

大家议论纷纷,认为他太贪心,这让他很苦恼。

孔子听说此事后对这个学生说,你做得对,因为你的行为向社会宣告:

只要冒着危险救了人,无论多大的奖赏都可以心安理得地收下,这样可以鼓励更多的人去救人。

春秋时鲁国政府有一条规定,鲁国人到国外旅行,凡是看见在外国沦为奴隶的本国人,可以先垫钱把他赎回来,回国后再到政府去报账。

孔子的一个学生把一个沦为奴隶的人赎了回来,没有到官府报账,人们都夸他品格高尚。

孔子听说此事后,不仅不为自己的学生受称赞而高兴,反而非常生气,很严厉地批评了他一顿,说他的行为妨碍了更多的鲁国奴隶被赎回来,因为人们假如垫钱赎回了奴隶,不报账自己会蒙受损失,而报账了则说明自己的人格不如孔子的学生,于是以后只好假装没看见。

 

2007届高三模拟考试(五)

语文答题卷

第Ⅰ卷

1

2

3

4

5

6

7

8

9

10

第Ⅱ卷

11题

12题

13题

(1)。

(2),;

14题

15题

16题

17题

18题

,。

,。

19题

20题

(1)

(2)

21作文

2007届高三模拟考试(五)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1.D(A倾qīng斜;B飞来横hèng祸;C炽chì热)

2.D(A.无事不登三宝店(殿)B.焦燥(躁)、钓鱼杆(竿)、一獗(蹶)不振,无则加免(勉);C.变本加利(厉)D.度(渡)难关;心恢(灰)意冷)

3.C(分庭抗礼,原指宾主相见,站在庭院的两边,相对行礼。

现在用来比喻平起平坐,互相对立。

其它各项成语的使用均不恰当。

A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水平 B独善其身,原来指做不上官,就搞好自身的修养。

现在也指只顾自己,缺乏集体精神 D犯而不校:

别人触犯自己,自己也不计较)

4.D(A“难免不”的意思误用B去掉“的非常重要的途径”或改为“因为练习是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的非常重要的途径”C主语残缺)

5.B(A、C都只提到了一个原因,不全面;D项也只分析了其中的一条原因,且把植物吸收营养成分的能力误解成人吸收营养成分的能力)

6.D(“止汗药”形象地说明了二氧化碳增多对植物从气孔中蒸发水分的抑制作用)

7.D(“也取得了研究成果”错,还不是事实)

8A(见:

表现);

9B (A转折连词;递进连词。

B介词,“因为”。

C代词,“它”;代词,“那些”。

D介词,“在”;介词,“跟”)

10B(还在于死者的品行高尚)

11

(1)铭文的撰写,为的是使死者没有什么遗憾,生者能够表达对他的尊敬。

(2)好比用人,如果不是道德高尚的人怎么能辨别清楚而不被迷惑,怎么能议论公允而不徇私情?

(3)这感激与报答之情,我应该怎样来表示呢?

附:

参考译文:

   曾巩叩头再次拜上舍人先生:

去年秋天,我派去的人回来,承蒙您赐予书信及为先祖父撰写墓碑铭。

我反复诵读,感激与惭愧的心情并存。

   铭志之所以能够在后世著称,是因为它的意义与史传接近,但也有与史传不相同的地方。

因为史传对于善恶的事情没有不记载的,而碑铭呢,大概由于古代的人,有的有功勋、道德、才能、品行、志向、气节的美德,恐怕后代不知道,所以一定要立碑刻铭来显扬自己。

有的置于家庙里,有的放置墓穴中,其用意是一样的。

如果那是个恶人,那么在铭文上有什么记载呢?

这就是碑铭与史传不同的地方。

铭文的撰写,为的是使死者没有什么遗憾,生者能够表达对他的尊敬。

行善之人喜欢自己的善行被人传颂,就发奋有所建树;恶人没有什么可记,就会感到惭愧恐惧。

至于博学多才、见识通达的人,忠义英烈、节操高尚之士,他们的美善言行,都能一一表现在碑铭里,就足以为后世效法。

铭文警世劝戒的作用,不与史传相近,那么又与什么相近呢!

  到了世风衰微的时候,为人子孙的,一味地只想褒扬他们的先辈却不顾事理。

所以即使是恶人,都一定要立碑刻铭,用来向后人夸耀。

撰写铭志的人既不能推辞不作,又因为死者子孙的请托,如果直书死者的恶行,那么人情上过不去,这样铭文就开始不真实了。

后代要想给死者作碑铭的,常常要了解作者的为人。

如果请托的人不得当,那么他撰写的铭文必定会不公正,不正确,就不能在当世流行,在后代传诵。

所以千百年来,尽管上自公卿大夫下至里巷小民死后都有碑铭,但流传于世的很少。

这里没有别的原因,正是请托了不恰当的人,撰写的铭文不公正、不正确的缘故。

   照这样说来,怎样的人才能做到完全公正与正确呢?

不是道德高尚并且善于写文章的人是做不到的。

因为道德高尚的人对于恶人是不会接受请托而撰写铭文的,对于一般的人也能加以辨别。

而人们的品行,有内心善良而事迹不见得好的,有内心奸恶而外表良善的,有善行恶行相差悬殊而很难确指好坏的,有实际大于名望的,有名过其实的。

好比用人,如果不是道德高尚的人怎么能辨别清楚而不被迷惑,怎么能议论公允而不徇私情?

能不受迷惑,不徇私情,就是公正和正确了。

但是如果铭文的辞藻不精美,那么依然不能流传于世,因此就要求他的文章也写得好。

所以说不是道德高尚而又工于文章的人是不能写碑志铭文的,难道不是这样吗?

   但是道德高尚而又善作文章的人,虽然有时会同时出现,但也许有时几十年甚至一二百年才有一个。

因此铭文的流传是如此之难。

而遇上理想的作者更是加倍的困难。

像先生的道德文章,真正算得上是几百年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