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70157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50.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文阅读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现代文阅读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现代文阅读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现代文阅读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现代文阅读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代文阅读试题及答案.docx

《现代文阅读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文阅读试题及答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现代文阅读试题及答案.docx

现代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高考题语文试题分类详解(现代文阅读二)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25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9题

海棠花

①早晨到研究所去的路上,抬头看到人家的园子里正开着海棠花,缤纷烂漫地开成一团。

这使我想到自己故乡院子里的那两棵海棠花,现在想也正是开花的时候了。

②我虽然喜欢海棠花,但却似乎与海棠花无缘。

自家院子里虽然就有两棵,但是要到记忆里去搜寻开花时的情景,却只能搜到很少几个断片。

记忆中最深刻的是一个黄昏,在家南边的一个高屋上游玩,向北看,看到一片屋顶,其中纵横穿插着一条条的空隙,是街道。

虽然也可以幻想出一片海浪,但究竟单调得很。

可是在这一片单调的房顶中却蓦地看到一树繁花的尖顶,绚烂得像是西天的晚霞。

当时我真有说不出的高兴,其中还夹杂着一点儿渴望,渴望自己能够走到这树下去看上一看。

于是我就按着这一条条的空隙数起来,终于发现,那就是自己家里那两棵海棠树。

我立刻跑下崖头,回到家里,站在海棠树下,一直站到淡红的花团渐渐消逝到黄昏里去,只朦胧留下一片淡白。

③但是这样的情景只有过一次,其余的春天我都是在北京度过的。

北京有许多机会可以作赏花的韵事,但是自己却很少有这福气。

我只到中山公园去看过芍药,到颐和园去看过一次木兰。

至于海棠,不但是很少看到,连因海棠而出名的寺院似乎也没有听说过。

北京的春天是非常短的,最初还是残冬,可是接连吹上几天大风,再一看树木都长出了嫩绿的叶子,已经是夏天了。

④夏天一来,我就又回到故乡去。

院子里的两棵海棠已经密密层层地盖满了大叶子,很难令人回忆起这上面曾经开过团团滚滚的花。

晚上吃过饭后,就搬了椅子坐在海棠树下乘凉,从叶子的空隙处看到灰色的天空,上面嵌着一颗一颗的星。

这时候,自己往往什么都不想,只让睡意轻轻地压上眉头。

等到果真睡去半夜里再醒来的时候,往往听到海棠叶子窸窸窣窣地直响,知道外面下雨了。

⑤似乎这样的夏天也没有能过几个。

六年前的秋天,当海棠树的叶子渐渐地转成淡黄的时候,我离开故乡,来到了德国。

一转眼,在这个小城里,就住了这么久。

我们天天在过日子,却往往不知道日子是怎样过的。

以前在一篇什么文章里读到这样一句话:

“我们从现在起要仔仔细细地过日子了。

”但是过了一些时候,再一回想,仍然是有些捉摸不住,不知道日子是怎样过去的。

到了德国,更是如此。

我本来是下定了决心用苦行者的精神到德国来念书的,所以每天除了钻书本以外,很少想到别的事情。

可是现实的情况又不允许我这样做。

而且祖国又时来入梦,使我这万里外的游子

心情不能平静。

就这样,在幻想和现实之间,在祖国和异域之间,我的思想在挣扎着。

不知道怎样一来,一下子就过了六年。

⑥哥廷根是有名的花城。

来到这里的第一个春天,这里花之多。

就让我吃惊。

家家园子里都挤满了花。

五颜六色,锦似的一片,但是我却似乎一直没注意到这里也有海棠花。

原因是,我最初只看到满眼繁花。

多半是叫不出名字。

只是眼花缭乱而已。

⑦但是,真像一个奇迹似的,今天早晨我竟在人家园子里看到盛开的海棠花。

我的心一动。

仿佛刚睡了一大觉醒来似的,蓦地发现,自己在这个异域的小城里住了六年了。

乡思浓浓地压上心头,无法排解。

⑧在这垂尽的五月天,当自己心里填满了忧愁的时候,有这么一团十分浓烈的乡思压在心头,令人感到痛苦。

同时我却又爱惜这一点儿乡思,欣赏这一点儿乡思。

它使我想到:

我是一个有故乡和祖国的人。

故乡和祖国虽然远在天边,但是现在他们却近在眼前。

我离开他们的时间愈远,他们却离我愈近。

我的祖国正在苦难中,我是多么想看到他呀!

把祖国召唤到我眼前来的,似乎就是海棠花,我应该感激它才是。

⑨晚上回家的路上,我又走过那个园子去看海棠花。

它依旧同早晨一样。

缤纷烂漫地开成一团,它似乎一点儿也不理会我的心情。

我站在树下,呆了半天,抬眼看到西天正亮着同海棠花一样红艳的晚霞。

                    1941年5月29日德国哥廷根       (取材于季羡林的同名散文)

1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文章串联起作者生命中从故乡到异域的一些片段,运用了首尾照应寓情于物的手法。

B.第 ②段写作者故乡单调的房顶及同样单调的海景,透现出家中海棠花晚霞般的绚烂。

C.作者虽然十分渴望“从现在要仔仔细细得过日子”,但在实际生活中却未能如愿”。

D.上世纪30年代赴德国留学的作者始终用苦行者的精神钻研学问,以致无暇顾及海棠花。

E.文章写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反映了作者对战争年代德国社会现实的思考与省察。

16.答案:

(4分)A  C

解析:

B项第 ②段写作者故乡单调的房顶及同样单调的海景,是表现自己似乎与海棠花无缘。

D项是写作者决心用苦行者的精神到德国来念书的,可是现实的情况又不允许他这样做。

而且也做不到不看海棠花。

E项文章写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反映的战争年代作者十分浓烈的思乡之情。

17.通过全文,回答下面问题。

(7分)

①  文章第段开头说“我虽然喜欢海棠花,但却似乎与海棠花无缘”,作者与海棠花真的是“无缘”吗?

为什么?

(3分)

 17.答案:

①并非无缘。

文中的一些片段看似与海棠花无缘,但海棠花最终唤醒了作者浓烈的相思,使“有缘”构成了文章的归终点。

解析:

解释作用题",这一题型的特点就是问考生某一段落、某一事物、某一事件或某一人物的作用或原因。

其答题套路是先答结构,再答内容,内容部分则是先答表面,再答本质。

题干中问为什么,显然就是问原因。

而且出题人还提示考生"真的是无缘吗",显然答案分成两部分,一个是表面上是无缘的,一个是本质上却又是有缘的。

所谓无缘,指的是作者在国内外总是与海棠花失之交臂;所谓有缘,指的是深层次的情感,海棠花能唤醒作者的思乡之情。

②  简要分析“海棠花”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4分)

答案:

②海棠花构成了文章的行文线索。

海棠花寄托了作者的乡思,升华了作者的爱国情感。

解析:

这属于标志非常明显的"解释作用题",直接问你某一事物的作用。

按我们刚才说的套路,先答结构作用,显然是作为线索贯穿全文;再答内容作用,则是寄托乡思,抒发爱国之情。

18.第⑤段划线部分描写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这与下文有什么关联。

(4分)

18.(4分)

答案:

状写了作者挣扎在幻想和现实、祖国和异域之间,无法获得安宁的心境。

 对心情的描写为下文作者被海棠花唤醒思乡之情做了心理与情感的铺垫。

解析:

按照语句理解题的套路,我们首先要"从形象到抽象",找出句子中的抽象词,即"幻想和现实、祖国和异域"以及"心情不能平静",然后把这两点连成一句话就是答案了。

此外,题目还问,"这与下文有什么关联",这就已经对答题方向有明确指示了,显然是让你指出这句话铺垫了下文什么内容,只要根据刚才得出的抽象词和下文的大意,就可以得出答案了。

19.第⑧段“故乡和祖国虽然远在天边,但是现在它们却近在眼前。

我离开它们的时间越远,它们却离我越近”该句表达了作者对于“距离”的怎样的体验?

试结合你的成长记忆或读过的的文学作品谈谈自己对这一距离体验的感受(不少于200字)(10分)

19.(10分)(略)

解析:

现代文阅读延伸题,以"结合当下的社会生活"为答案之间的区分度提供了足够的空间。

"距离"与文学作品的关联,构成了区分度,而"怎样的体验",则以题干明确要求的形式再一次保证考生不会偏题。

可以说,阅读延伸题的实质已经非常清楚:

"阅读"是题干应有之义,它保证了考生具有大致相同的起跑线,分数差距不至于过大;而"延伸"则为试题区分度开疆拓土,这里只能凭真才实学,或者积淀,或者视野,很难来得半点虚假,"干货"才是王道。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灯 火   萧萧

乌黑油污的煤油灯,一经火柴点燃,便有了亮晃晃的“生命”。

“生命”是意义就是它会让你想起与它共处的那段时光。

生命的最简单意义可以是一个字:

“动”!

那昏黄的煤油灯的火舌,就是那样闪动着,那样引逗着你的眼,那样闪着古老的昏黄。

在胡兴村,这样的煤油灯不知与我们共处了多少年,小的时候们我们叫它“番仔油灯”。

番仔油和番仔火(火柴)一样,都是由洋人传来的。

番仔油的味道呛鼻难闻,打来的油通常都放在墙角不起眼的地方,煤油灯缺油的时候才提出来添加,小心翼翼的,一方面怕弄脏了衣物、桌子,一方面怕易燃的煤油引来祝融肆虐,回禄嚣张①

家用的煤油灯主体是大约十公分高的玻璃瓶,外围有铝片为套,瓶口是一个铅皮的盖子,中间钻一个小洞,棉纱捻成的灯芯就插在这个洞里,灯芯可以一直伸向瓶底,将煤油汲吸上来,油润的灯芯,火柴一点就燃着了,昏黄摇曳的光芒,就这样温暖着我们的童年。

深夜的时候,面对这样一盏摇曳的灯火,仿佛可以根据古人促膝而谈,读一点诗词,雅兴随之而起,如果能翻阅几则“聊斋”,或许更增加一些古奥之趣,可惜,当时年纪小,只认识李白的铁杵、王冕的荷花!

最温暖的当然不是这摇曳昏黄的灯光,而是灯光下两个相对的人影,一老一少,祖孙两人从“人初静”,守到夜更深,守着永夜,守着灯火,守着长长的一段祖孙相牵系的深情记忆,那是祖母无怨的爱,无尽的心,所有的怀念都从这样温馨的画面进入、泛起……

当灯芯烧黑了,我们用个小竹片剔亮它,挑灯夜战原来就是这样的啊!

那情景仿佛剪烛西窗一般,灯芯越烧越长,就要用小剪刀剪除碳化的那小小一截,光,就更亮了!

煤油灯的火焰很容易将墙壁、屋梁熏黑,因此悬挂的地方一直是固定一处,不随便改换,以免房子到处留下乌黑的油烟。

那样的煤油灯,我们家好像只有三盏,人在客厅的时候,灯随我们在客厅,夜读如果是在祖母的房间,灯就随着我们过去。

有时,书读到一半,要到客厅拿东西,拿得提着灯过去,脚步不能太急,免得走路的风息将灯吹熄。

不知你是否记得我们家是土埆厝?

风随时可以从破落的竹篾片之间随意进出,风大的时候,我们就得一手举灯,一手遮风护火,步步为营,仿佛履薄的人,战战兢兢。

那情景仿佛护着累世的家产。

在那样的灯火下,一切都荡漾着温馨。

虽然,煤油灯有效的亮度不过是一两尺而已,那样的光晕却是不灭的永恒之火,一直亮在童年的心中。

多少风与云吹送过去了,我们长大了,家里安装电灯了,刚开始,我们只要无烛光的灯泡,五烛光的亮度刚好模拟煤油灯的古意,却免除了油烟的熏染、风动的闪烁,那样笃定而拘谨的五烛光灯泡,是我们使用“电火”的第一步。

此后,四十烛光、六十烛光的灯泡陪伴着我们的成长,日光灯一到,黄光从此成为白光,那又更向前跨过了一步,这时,伴读的祖母早已回到天上去了,惨白的日光灯下总觉得缺少了昔日那份盈满的温馨,总觉得身边嘘寒问暖的声音就这样沉寂了下去,我怅怅然在良好的灯光下写作。

继之而来的美术灯,霓虹灯,将我们的家、我们的城装扮得更美,耀眼、闪烁的灯,增添了一些妖媚,每个家、每个众人进出的地方,都安装了无数的、千奇百怪的灯,入夜以后的都市和乡村,比白天更多了一些新奇和眩惑。

有一次,我从华冈上望向台北,万家灯火里哪一盏是为我而开的?

喃喃自语的我在无边的夜里迷失在灯与灯之间。

四十年了,从摇曳昏黄的煤油灯下,我们来到一个全新的世界,坐在讲求爱眼照明的桌前,如果祖母还在,那会是什么样的一种情境?

我常有一个奇怪的想法,在一个万灯闪亮的夜晚,陪祖母静静欣赏着一些光影缤纷!

我说不出喜欢煤油灯的理由,但我知道灯火在我心中的意义。

   (有删节)

14、文章细致地描写了煤油灯的外形和使用方法,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参考】:

①寄托作者对童年时光生活的深切留恋和怀念;②使童年的生活图景更真实、具体、生动,给人一身临其境的感受;③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其他答案提示】

(1)现在已不多见,便于读者理解;

(2)凸现煤油灯“动”的生命意义,(3)为两个温暖的场景蓄势;(4)与后文新奇、眩惑的灯火形成对比,表现作者在煤油灯中寄托的对温暖的回忆。

15、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4分)

(1)那情景仿佛护着累世的家产。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