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最新电大《农村经济管理》复习资料考试小抄1.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66999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60.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最新电大《农村经济管理》复习资料考试小抄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2019年最新电大《农村经济管理》复习资料考试小抄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2019年最新电大《农村经济管理》复习资料考试小抄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2019年最新电大《农村经济管理》复习资料考试小抄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2019年最新电大《农村经济管理》复习资料考试小抄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019年最新电大《农村经济管理》复习资料考试小抄1.docx

《2019年最新电大《农村经济管理》复习资料考试小抄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最新电大《农村经济管理》复习资料考试小抄1.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019年最新电大《农村经济管理》复习资料考试小抄1.docx

1.名词

电大《农村经济管理》复习资料考试小抄

第一章导论复习重点

务、协调、控制、组织、指挥和激励等。

决策:

所谓决策,就是对经济活动中的一些重大问题,如发展方向、经营项目以及实现这些目标所应采取的重大措施等作出选择和决定。

26

农业:

农业是人们利用太阳能、依靠生物的生长发育来获取产品的社会物质生产部门。

它一般指植物栽培业和动物饲养业。

生产时间:

是指从劳动力和生产资料投入农业生产开始,至农产品收获为止所需时间。

它是由农业生物的自然生长时间决定的。

农业的贡献能力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对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认识有所不同。

根据西蒙•库兹涅茨的经典分析,农业对经济发展有四种形式的贡献:

即产品贡献、要素贡献、市场贡献和外汇贡献。

农业的多功能性

是指农业除了具有提供食物和纤维等多种商品的功能外,同时还具有其他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非商品产出功能,这些功能所产生的有形结果和无形结果的价值无法通过市场交易和产品价格来体现。

一般认为,农业所具有的非商品产出功能可分为环境功能、社会功能、粮食安全功能、经济功能和文化功能5个方面。

第二章复习重点

1.名词

管理的二重性:

经济管理是在物质资料的再生产过程中进行的。

由于社会再生产过程本身具有两重性,既是人与自然结合的过程,又是人与人结合的过程,因而决定着管理的两重性。

这两重性就是指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农村经济管理的职能是农村经济管理的任务所要求的,是由农村经济管理的性质所决定的。

目前我国农村经济管理职能可以概括为:

决策、计划、指导、服

2.重点内容

农村经济管理原则是指人们在对农村经济活动的管理过程中所遵循的法则。

一般有:

(1)整体效益原则

(2)民主管理原则

(3)利益协调原则

(4)建立健全责、权、利相结合的责任制原则

农村经济管理方法是指管理者执行管理职能和实现管理任务,运用各种旨在保证经济活动朝着预定的方向发展的手段和途径的总和。

我国农村经济管理方法主要有行政方法、经济方法、法律方法、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社会心理方法等。

第三章复习重点

重点名词:

统分结合双层经营是指在一个合作社内,在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集体所有的基础上,一方面把适宜农户(也可以是社员小组)经营的生产资料、生产部门、生产项目用合同的形式承包给农户经营,或折价卖给农户所有,使农户获得经营自主权。

另一方面把适宜合作社集体统一使用、统一经营的生产资料,生产部门,生产项目和生产环节如工业、商业、水利设施仍由集体统一经营、统一管理。

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我国社区性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经营体制,包括所有权、经营权、劳动方式、分配方式等多方面的统与分。

土地制度,也叫“土地所有制,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中土地所有关系

的总称,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土地制度的理解,有以下两方面要点:

(1)土地制度的法制性。

(2)土地制度的内容有广义、狭义之分。

2.重点内容

影响土地制度的因素包括:

任何经济制度的形成与演变,都受到一定客观条件的影响,土地制度也不例外。

影响土地制度的因素包括:

国情、社会政治制度、历史传统和文化因素。

如何稳定和完善家庭承包经营应采取如下措施:

(1)根据各农户经营状况、合作社集体经济的实力情况,为不同农户提供不同服务和帮助,克服家庭生产的困难。

(2)完善承包合同。

在合同上要明确规定土地的所有权与经营权,明确发包

方和承包方各自的权利和义务,使承包合同规范化。

(3)稳定土地使用权。

土地承包以后要稳定土地使用权,不能轻易变动,以利社员对土地的长期投资。

(4)鼓励土地使用权转让。

为了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应鼓励已不从事农业生

产而从事其他产业并能取得稳定收入的农民放弃土地使用权,把土地转让给从事农业生产的家庭经营,以扩大农户土地经营面积,提高规模效益。

为了促进其转让,可以制定一些鼓励性措施。

(5)鼓励和帮助承包农民发展家庭经济,如发展家庭手工业、商业、运输业,利用家庭发展果树、蔬菜、养殖畜禽、各种林产等。

家庭经济发展了也会反过来支援承包部分的经营。

(6)通过制定法律和政策,确认和保护家庭经营的独立生产者地位、法人地位,保护社员的承包权利。

第四章复习重点

重点掌握:

1.名词

合作组织:

合作组织是人们自愿联合、通过共同所有和民主管理,来满足共同的经济和社会需求的自治组织。

经过归纳,能反映其特征的原则主要是民主管理;社员拥有产权中的剩余索取权。

股份合作制作为一种股份制与合作制相结合的新型经济组织形式,有别于单纯的股份制和单纯的合作制,也不是股份制和合作制的简单叠加,而是把合作制成员参加劳动、按劳分配和提取公共积累与股份制筹集资金、按股分配和经营管理方面的优势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具有特定目标和功能的一种新型的经济组织形式。

我国农村合作组织,是指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农村涌现出来的不同程度上具有合作性质的新型经济组织,主要包括社区合作组织、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股份合作经济等形式。

股份合作制经济的基本特征作为一种新的经济组织形式,实行劳资两合,容纳多种所有制,融通生产要素,聚集企业规模,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一种新型的集体所有制经济组织形式,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

它的基本特征是:

1.在联合的形式上,实行劳动联合与资金联合相结合。

2.在产权结构上,实行集体共同所有与职工个人所有相结合。

3.在收益分配上,实行按劳分配与有限按资分红相结合。

4在组织形式上,实行自愿平等。

5.在管理制度上,实行自主经营与民主管理相结合

第五章复习重点

1.重点名词:

劳动力指人的劳动能力,是人在从事劳动时所能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劳动力资源包括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两方面。

各个国家规定的符合劳动年龄的标准不同。

我国劳动年龄的标准是:

1男6到

60岁,女16到55岁。

劳动力资源的特点作为生产资源之一的劳动力资源,与其它资源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1)流失性

即指这种资源的服务能力不能贮藏。

如果某一时间不予利用,则该时间中可以利用的能力即自行消失,不能贮藏为另一时期使用。

(2)可再生性

劳动力资源只要使用得当,是可以不断得到恢复和补充的。

(3)两重性

是指劳动力作为劳动者,一方面可通过劳动创造社会财富;另一方面又是消费者,需消费生活资料。

当劳动力不能与生产资料相结合时,他便成为纯粹的社会财富的消费者。

劳动生产率是表示农业劳动者的生产效果和能力的指标,它表示劳动量和生产量之间的关系。

通常用劳动者在单位时间内所生产的产品数量或用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量来计算。

影响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关系和自然条件等多方面的多种因素,因此,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也具有多种途径。

(1)不断改进农业劳动者的物质技术装备。

在农业中,采用现代化的通讯、机器、设备及化肥、农药等现代生产资料,提高农业劳动者的物质技术装备程度,可以大大节约劳动和有效提高单产,这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最有力的手段。

(2)合理利用和逐步改善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

提高劳动生产率,应该在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开展农业基本建设,保持生态平衡,充分而合理的利用一切土地和其它自然资源,以便使人的劳动条件能进一步改善,从而使生产率得到提高。

(3)提高农业劳动者的科技水平和劳动熟练程度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已日益成为直接的生产力,对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发挥着越来越明显的作用。

因此,必须努力提高农业劳动者的科技水平。

(4)采取正确的政策和措施,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

劳动者的积极性和能动作用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关键因素。

因此,必须正确地贯彻物质利益原则和按劳分配的原则,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为劳动生产率提高打下基础。

(5)建立合理的劳动组织形式,加强劳动管理

使劳动组织与生产力的物质要素在劳动时经常保持合理的比例关系,适当进行分工协作,充分发挥劳动者的积极性和提高劳动技能,对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都具有重要作用。

目前,我国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改变了过去一律以生产队集体组织为单位共同劳动的局面,是我国农业劳动管理制度的重大突破。

由以上分析可见,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因地制宜,综合考虑各项措施,以便扬长补短,兴利除弊,取得更好的效果。

为什么说今后我国将还会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

主要原因是:

(1)进人劳动年龄的人口不断增加;

(2)乡镇企业吸纳农村劳动力的速率下降。

第六章复习重点

1.重点名词

产权是财产权力的简称,包括财产所有权及其与财产所有权相关的其他权力,即财产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置权等。

其基本特征是(:

1)明确性。

(2)排他性。

(3)有限性。

(4)可分解性。

(5)可交易性。

(6)行为性。

土地产权问题是土地制度的核心问题。

土地产权的含义目前虽有争议,但一般地说,土地产权是指由土地制度界定的关于土地这一财产的一切权力的总和,包括土地所有权、土地占有权、土地使用权、土地收益权、土地处置权。

无效合同:

就是从合同订立时起,就不具有法律约束力或者说不受法律保护的合同。

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农业承包合同,有情况的,应确定为无效承包合同。

1.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

2.损害国家、集体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的

3.发包方无权发包的

4.滥用职权或者采取欺诈、胁迫和其它不正当手段订立的

违约责任是指农业承包合同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对没有履行或者没有完全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所产生的后果要承担责任。

违约责任是一种经济责任,因一方当事人的过错,造成合同不能履行或者不能完全履行的,由过错方承担违约责任;双方都有过错的,由双方分别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土地的自然特性是土地固有的自然属性,主要有土地面积的有限性、土地位置的固定性、土地功能的永续性、土地质量的差异性。

土地的经济特性是人类对土地开发利用过程中产生的,在人类诞生之前尚未

对土地进行利用时,这一特性是不存在的,它主要是指

土地面积的有限性决定的土地供给的稀缺性;土地位置的固定性决定的土地利用的区位;土地报酬递减的可能性;土地利用后果的社会性。

2.重点内容

试说明我国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土地质量不断下降,土地资源破坏严重。

(2)耕地面积大幅度减少。

(3)山林乱垦、草原乱垦与荒山大量闲置现象同时并存。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是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前提,在坚持集体所有和不改变土地农业用途的前提下,承包方在承包期内,对承包标的依法转包、转让、互换、入股,其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但严禁擅自改变承包地的用途。

目前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主要有转让、转包、入股、互换、租赁等形式。

第七章复习重点

决策:

就是对经济活动中的一些重大问题,如发展方向、经营项目以及实现这些目标所应采取的重大措施等作出选择和决定。

农村经济决策的原则:

1整体性原则;2最佳行原则;3可行性原则;4民主

性原则。

农村经济决策的方法:

确定型决策;非确定型决策和风险型决策。

盈亏平衡分析法:

盈亏平衡点产销量=固定成本/(产品单价-单位可变成本)

经营安全率=(实际年产销量-盈亏平衡点产量)/实际年产销量

第八章复习重点

重点掌握:

功能分配:

指国民收入在生产要素间的分配,即不同生产要素,如土地资本劳动等各自按其对生产的贡献所得的报酬。

规模分配:

是指个人或家庭得到的工资收入。

衡量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原则用一个单一的指标来说明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

是十分困难的,因此我们一般用一系列指标体系进行分析,衡量收入分配是否公平的原则包括匿名原则、人口原则、相对收入原则、累退原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