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练习题含大部分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699328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750.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心理学练习题含大部分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教育心理学练习题含大部分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教育心理学练习题含大部分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教育心理学练习题含大部分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教育心理学练习题含大部分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心理学练习题含大部分答案.docx

《教育心理学练习题含大部分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心理学练习题含大部分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心理学练习题含大部分答案.docx

教育心理学练习题含大部分答案

教育心理学练习题

一、选择题

1.正强化是指A。

A.呈现一个刺激以增加一个反应发生概率的程序

B.呈现一个刺激以降低一个反应发生概率的程序

C.撤销一个刺激以降低一个反应发生概率的程序

D.撤销一个刺激以增加一个反应发生概率的程序

2.先后两项学习刺激相同,反应相反,则产生B。

A.最大的正迁移B.最大的负迁移

C.零迁移D.中等水平的正迁移

3.托尔曼提出了B的概念,对学习的认知理论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A.外部强化B.内部强化

C.替代强化D.自我强化

4.第一个用实验证据批判形式训练说的心理学家是C

A.贾德B.桑代克

C.詹姆士D.苛勒

5.儿童害怕闪电,能对这种情绪反应的形成作出解释的是C

A.经典条件反射B.操作条件反射

C.无条件反射D.工具性条件反射

6.在下列各陈述中,包含了学习的迁移的思想的是B。

A.近朱者赤,近墨者黑B.温故而知新

C.长善救失D.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7.概念教学中的变式是指D。

A.不断变更教学方法B.变更言语表达方式

C.变更概念的本质属性D.概念的肯定例证在无关属性上变化

8.在下述各项行为中,通过学习获得的是B。

A.蜜蜂造蜂房B.狗对灯光分泌唾液

C.暗适应现象D.吃兴奋剂提高运动成绩

9.超额学习(过度学习)的次数越多,则D。

A.保持量越多B.保持量越少

C.保持量的增加越多D.保持量的增加越少

10.撤销厌恶刺激以增强一个反应发生可能性叫做B。

A.正强化B.负强化

C.惩罚D.替代强化

11.教师对学生的期待会在学生方面引起相应于这种期待的效应,称作D

A.德西效应B.霍桑效应

C.蔡戈尼克效应D.罗森塔尔效应

12.在下列陈述中,最接近学习本义的是A。

A.获得个体经验的过程B.获得种族经验的过程

C.个体行为变化的过程D.由不知到知的认识过程

13.在间歇强化的条件下,新的行为D。

A.建立得快,消退得也快B.建立得快,消退得慢

C.建立得慢,消退得快D.建立得慢,消退得慢

14.斯金纳认为,教育就是塑造行为,而塑造行为的关键是C。

A.试误B.顿悟

C.强化D.模仿

15.在解释遗忘的各种理论中,适合于解释有意义学习中遗忘的是B。

A.干扰说B.擦迹同化说

C.痕迹消退说D.压抑说

16.学生在已具备“哺乳动物”知识的基础上,再来学习“鲸是一种哺乳动物”的知识,这种学习属于A。

A.派生类属学习B.相关类属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D.总括学习

17.影响学习准备的两个主要因素是C。

A.成熟和平衡B.学习和环境

C.成熟和学习D.动机和心向

18.认知结构是指D。

A.学科的知识结构B.学科知识发展的顺序

C.教材编排的结构D.个人已有知识的内容和组织

20.运动技能与智慧技能的主要区别是B。

A.是否包含精细的肌肉协调B.是否包含复杂的认知成分

C.是否达到自动化的水平D.是否有较高的概括水平

21.保持曲线的横坐标表示D。

A.学习时间B.学习次数

C.学习所花费的时间D.学习后间隔的时间

22.我国最早编写教育心理学教科书的学者是C

A.潘菽B.陈选善

C.廖世承D.艾伟

23.赫尔、多拉德(J.Dollard)、米勒(N.E.Miller)提出了学习的四要素是线索、反应、强化和A。

A.内驱力B.模仿

C.认知结构D.信息加工

24.作为陈述性知识最小单元的命题,相当于D。

A.一个句子B.一个词

C.一个概念D.头脑中的一个观念

25.程序性知识的表征方式是C。

A.命题B.命题网络

C.产生式D.图式

26.与程序性知识含义相当的是C。

A.技能B.智慧技能

C.智慧技能+运动技能D.智慧技能+认知策略

27.用列课文结构提纲、画网络图的方法促进学习,这种学习策略属于B。

A.复述策略B.精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D.资源管理策略

28.信息加工心理学的广义知识概念在外延上相当于C。

A.智力B.习得的认知能力

C.习得的认知能力与动作技能D.认知技能

29.下列各项中属于动作技能的是B。

A.摇头B.系鞋带

C.作心算D.洁癖

30.儿童道德发展要由他律进入自律,出现最初的自律道德,他的道德判断发展应该处于C

A.自我中心阶段B.权威阶段

C.可逆性阶段D.公正阶段

31.按加涅对学习的分类,品德方面的学习从基本方面说,应属于C。

A.言语信息的学习B.运动技能的学习

C.认知策略的学习D.态度的学习

3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维纳提出的归因3个维度的是。

A.内外源B.普遍性

C.可控性D.稳定性

33.规则学习中的变式的含义是C。

A.无关属性的变化B.规则陈述方式的变化

C.适合规则的情境的变化D.教学方法的变化

34.斯金纳提出的强化律(操作性条件作用律)的含义最接近于桑代克的A。

A.效果律B.练习律

C.频因律D.准备律

35.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教育心理学诞生的标志是A。

A.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B.卡普捷列夫的《教育心理学》

C.拉依的《实验教育学》D.詹姆斯的《对教师的谈话》

36.科尔伯格对儿童道德发展阶段的研究主要采用的方法是D。

A.实验法B.临床法

C.对偶故事法D.道德两难故事法(道德困境)

37.加涅把学习定义为“人的倾向或能力的变化”。

其中的“倾向”是指D。

A.言语信息B.态度

C.智慧技能D.认知策略

二、判断题

1.学习动机水平越高,学习效果越好。

(F)

2.迁移的关系理论是迁移的概括理论(类化说)的一种补充。

(T)

3.为当三好生而学习,是一种内部学习动机。

(F)

4.负强化即是惩罚。

(F)

5.扁虫对弱光形成身体收缩的条件反射是一种学习现象。

(F)

6.任何行为变化都意味着学习。

(F)

7.迁移指学得的经验对另一种学习的积极的影响。

(F)

8.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都是学习迁移现象。

(T)

9.对有意义材料的学习就是有意义学习。

(F)

10.对于有意义学习来说,一切学习都包含有迁移。

(T)

11.学习是一个从不知到知的认识过程。

(F)

12.学习联结理论重视对学习的外部过程和外部条件的研究,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

(T)

13.为了便于记忆,将圆周率π=3.14159……记作“山巅一寺一壶酒……”,这是一种有意义学习。

(F)

14,1903年桑代克《教育心理学》一书的问世,是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教育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T)

15.认知结构是指教材的逻辑结构。

(F)

16.在间歇强化的条件下,新行为建立得快,消退得也快。

(F)

17.教学实验表明:

发现式学习的效果优于接受式学习。

(F)

18.倡导程序教学并将其建立在强化理论基础上的心理学家是布鲁纳。

(F)

19.条件反射形成过程中的强化都是奖励。

(F)

20.变式就是概念的正例在无关属性上的变化。

(T)

21.对有逻辑意义材料的学习就是有意义学习。

(F)

22.超额学习的次数越多,保持量的增加则越少。

(T)

23.一个电话接线员通过练习提高了记忆电话号码的能力,这种能力的提高将有助于她记忆任何学习材料。

(F)

24.用实验方法批判形式训练说的的一个心理学家是桑代克。

(F)

25.观察学习就是通过模仿来学习。

(F)

26.在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上有情境论和阶段论之争,行为主义者是倾向于阶段论的。

27.品德是人格的一个重要方面。

()

28.教育心理学是普通心理学知识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F)

29.学习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的核心部分(T)

30.凡是符合道德规范的行为就是道德行为。

(F)

三、概念辨析

1.学习与发展

学习”是主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导致能力后倾向相对稳定变化的过程;“发展”是个体整体的有序的变化,表现为数量、质量和结构的变化。

2.学习与表现(Performance)

3.经典条件反射与操作条件反射

经典性条件反射是建立原无关的信息联系并由此产生原不会产生的反应,而操作性条件反射所谈到的是行为后果对于原有行为模式、习惯的影响。

4.正强化与负强化

正强化:

呈现一个愉快刺激以提高一个反应发生的概率,叫正强化。

负强化:

撤消一个厌恶刺激以提高一个反应发生的概率,叫负强化。

5.负强化与惩罚

负强化:

撤消一个厌恶刺激以提高一个反应发生的概率,叫负强化。

惩罚:

呈现一个厌恶刺激或撤消一个愉快刺激以降低一个反应发生的概率,叫惩罚。

6.初级学习与高级学习

7.表征学习(符号学习)与概念学习

符号学习是指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或者说学习符号本身代表什么。

符号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词汇学习,即学习单个语言符号的意义。

概念学习就是学习把具有共同属性的事物集合在一起并冠以一个名称,把不具有此类属性的事物排除出去。

8.类属学习(下位学习)与总括学习(上位学习)

上位学习又称为总括关系,是指新概念、新命题具有较广的包容面或较高的概括水平,这时,新知识通过把一系列已有观念包含于其下面获得意义,新学习的内容便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观念产生了一种上位关系。

下位学习又称为类属学习,是指将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围较低的新概念或命题,归属到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围较高的适当概念或命题之下,从而获得新概念或新命题的意义。

9.派生类属学习与相关类属学习

派生类属学习,即新学习的知识仅仅是学习者已有概念或命题的一个例证或是一种派生物。

另一种是当学习者获得一定的类属于原有概念或命题的新知识以后,使自身原有的概念或命题进一步精确化,使其受到限制、修饰或扩展,这种学习称为相关类属学习。

10.学科知识结构与认知结构

所谓知识结构,是指一个人为了某种目的的需要,按一定的组合方式和比例关系所建构的,由各类知识所组成的,具有开放、动态、通用和多层次特点的知识构架。

认知结构是指学习者头脑里的知识结构,他们已有的全部观念内容和组织,简单来说说是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结构。

11.有逻辑意义材料与有潜在意义材料

12.学习的外部动机与学习的内部动机

内部动机是指由个体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机.外部动机是指个体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的划分不是绝对的.

13.概念和规则

概念:

对事物共同本质的描述(静态),运用概念识别事物并作出反应的过程(动态)。

规则:

对概念间的关系的描述(静态),运用规则认识事物、解决问题的过程(动态)。

14.概念形成与概念同化

概念形成:

在对事物反复感知和不断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的基础上,最终得出事物共同的本质特征或属性。

概念通化:

运用已有知识,通过语言理解新的概念。

15.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

陈述性知识:

是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或者说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包括对事实,规则,事件等信息的表达。

程序性知识:

是关于完成某项任务的行为或操作步骤的知识,或者说是关于“如何做”的知识。

它包括一切为了进行信息转换活动而采取的具体操作程序。

16.智慧技能与运动技能

智慧技能:

指运用概念和规则对外办事的能力。

运动技能:

指通过练习巩固下来的、自动化的、完善的动作活动方式。

17.智慧技能与认知策略

认知策略:

认知策略是学习者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其基本功能有两个方面:

一是对信息进行有效的加工与整理;二是对信息进行分门别类的系统储存。

18.学习策略与认知策略

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就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有效的学习规则、方法、技巧及调控方式。

19.组织策略与精加工策略

组织策略即根据知识经验之间的关系,对学习材料进行系统、有序的分类、整理与概括,使之结构合理化。

精加工策略(elaborativestrategy)是指通过对学习材料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加工,理解其内在的深层意义并促进记忆的一种策略。

20.算法式策略与启发式策略

算法式策略:

该策略是一种按逻辑解决问题的策略,即邀请遵从一套清楚的、固定的且能保证解决问题的步骤。

启发式策略:

一种单凭经验来做的、不正式的、直觉的并且经常是推测的策略。

21.内反馈与外反馈

外反馈是反馈方式的一种,外反馈是通过对行为结果的知悉而实现的反馈,而内反馈是通过内部刺激所提供的信息而实现的反馈。

22.结果的知识(knowledgeofresults,KR)与表现的知识(knowledgeofperformance,KP)

23.品德与道德

首先,研究的范围不同.道德是社会现象,是人们行为的规范和准则,是伦理学的研究对象.品德是社会道德规范在一个人身上的具体体现,是个体现象,是教育学、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其次,形成和发展的条件不同.道德的形成和发展受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不以个人品德有无为转移,具有明显的社会历史性和阶级性.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不仅受社会的制约,还受个体生理、心理活动规律的制约.所以,尽管有相同的社会、社会阶层、教育环境,但每个人的品德行为表现却不一致.

24.品德与态度

态度:

通过经验组织的,个体对有关态度对象与情境施加方向性或动力性影响的心理的和神经的准备状态。

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指个人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准则行动时表现出来的稳定特征

25道德认知发展的自律水平与他律水平

26.状态焦虑与特征焦虑

状态焦虑是对于未来总有着强烈的担心,焦虑不局限于某一特定的场景。

特质焦虑更像是恐惧性焦虑障碍,对于某一类或者某几类固定的场景有着与现实不符的焦虑。

四、简答题或问答题

1.什么是正强化、负强化、惩罚?

请各自举一例说明。

正强化:

呈现一个愉快刺激以提高一个反应发生的概率,叫正强化。

例:

工厂里做工,做的越多,奖金越高。

负强化:

撤消一个厌恶刺激以提高一个反应发生的概率,叫负强化。

例:

工厂里的女工做工的时候聊天,声音很大,不利于工作效率,工厂设置分贝器,达到一定分贝报警器就响,响声刺耳,就会迫使女工停止讲话,提高工作效率。

 

惩罚:

呈现一个厌恶刺激或撤消一个愉快刺激以降低一个反应发生的概率,叫惩罚。

例:

批评、撤职、降薪、开除等

2.什么是正迁移、负迁移?

请举出一个正迁移实例、一个负迁移的实例,一个既有正迁移又有负迁移的实例。

正迁移指一种学习中学得的经验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

负迁移也称干扰。

指一种学习中学得的经验对另一种学习起阻碍作用。

3.布鲁纳注重学科基本结构的思想对于学校教学工作有何启示?

(1)应注重一门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与基本技能的教学;(2分);

(2)指导学生将所掌握的基本知识组成一个较大的功能单元。

(2分);联系教学实际(3分)

4.谈谈学习动机在学习中的作用。

(1)学习动机与学习的影响是双向的。

(1分)

(2)学习动机不直接影响和改变学习中的认知过程,因而它对学习的影响是间接的。

(1分)

(3).中等强度动机水平有利于各种学习。

耶尔克斯—多德森定律。

(2分)

(4).学习动机对学习的作用表现在三方面:

激活作用;指向作用;维持作用。

(3分)

5.谈谈发现学习的利与弊。

积极方面:

发现学习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其内部动机;有助于培养学生发现的技巧;适合于问题解决学习。

(4分)

消极方面:

发现学习耗费时间多,不能成为传授系统知识的主要方法;发现学习的教学指导难于为教师掌握;不利于知识的系统化。

(3分)

6.谈谈学习、成熟、发展3个概念间的区别与联系。

7.研究者向被试呈现下述英文句子:

Childrenwhoaresloweatbreadthatiscold.

然后用自由联想法检测被试的命题成分的联想速度。

当呈现slow时,被试最先联想到的是children,而不是与slow临近的bread;当呈现bread时,被试最先联想到的是cold,而不是与bread临近的slow。

请解释这一现象,并将这个句子用命题网络的形式表示出来。

【没有答案】解释:

被试保持的不是句子原文,而是意义的命题。

(4分)画出命题网络(3分)。

8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的观点对于学校教学工作有何启示?

为了促进学生有意义学习,应考虑:

 

(1)整理好教材,提高教材的逻辑意义水平;(2分) 

(2)了解学生基础知识,看其是否具有同化新知识的有关观念;(2分) 

(3)培养学生有意义学习心向;(1分) 

(4)指导学生学习方法,使学生能够在新旧知识间建立联系。

(2分)

 

9.什么是习得性失助感?

如何防止学生的习得性失助感?

习得性失助感:

(Learned Helplessness,LH)指一种学习得来的无能为力状态。

 

为了摆脱习得性失助感:

 

一是要增加学生成功的体验;(2分) 

二是要改变失败结局不可控制、不可改变的认识(归因方式);(3分) 

三是要使当事人相信他的努力是有效的。

(2分) 

10.简评形式训练说。

形式训练说把学习的迁移看作是通过训练而得到加强的心理官能在其它的领域自动地发挥作用。

(2分) 

形式训练说的积极方面是重视迁移的作用。

(1分) 不足之处是:

 

(1)认为各种心理官能是非物质的实体,生来就存在于每个人的身上,是“心理的肌肉”,可以通过练习得到加强,这是对能力的唯心主义的理解。

(1分) 

(2)只重视教材的训练价值,不重视教材的内容价值、实用价值,导致了重视形式忽视内容的倾向。

(1分) 

(3)认为学科、作业越是困难,就越有训练价值,教学可以不考虑学生的兴趣、动机,这是违背学习规律的。

(1分) 

(4)认为迁移是自动实现的,只要某个官能在一个学科上得到训练,就能在任何领域自动地发挥作用,这是缺乏根据的。

(1分) 

11.联系学科教学实际说明变式、正反例在概念教学中的运用。

【答案要点:

】变式:

在直观的过程中,不断地变更对象的非本质特征,而保留对象的本质特征的过程。

(2分)

正例(肯定例证):

一切包含概念本质特征的事物叫概念的正例。

(1分)

反例(否定例证):

一切不包含概念本质特征的事物叫反例。

(1分)

变式目的是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使学生获得的感性认识更丰富、更有典型性。

(2分)

正反例出现有利于知识的分化。

(1分)

联系实际,正确举例(5分)

12.联系学校教学实际,谈谈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教育意义。

【答题要点】

(1)正确陈述皮亚杰、科尔伯格的观点(一种或几种)(6分)

(2)恰当地提出这些理论对德育工作的3点以上的启示。

(6分) 

13.人是用命题而不是用句子将言语信息贮存在头脑中的。

心理学提供了什么证据来说明这一观点。

14.奥苏伯尔如何用同化论解释有意义学习中的保持与遗忘?

15.试分析态度、品德、价值观等领域的学习与认知领域学习规律的异同点。

16.联系教学实际说明,如何从恰当选择教材内容与改进教材编排顺序上促进学生学习的迁移?

17.谈谈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教育意义。

18.试就“在学校教学情境中如何有效实施惩罚”提出若干指导要点。

20.有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中影响知识保持与遗忘的主要条件有何不同?

19.结合教学实际说明,如何运用迁移的条件促进学生学习的迁移?

【华中师大2005发展心理学试题】

20.何谓学习策略?

如何有效地进行学习策略的教学?

21.简述学习反馈原理在教学中的作用。

22.列举影响学习的认知变量与非认知变量。

谈谈认知变量与非认知变量相互关系。

23.何谓自我效能感?

如何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所谓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行为结果有效的或无效的主观体验,是个体在执行某一行为操作之前对个体能够在什么水平上完成该活动所具有的主观判断与自我感觉。

简言之,即个体相信自己有能力做出某种行为的主观体验。

提高方法:

a、从擅长领域入手,创造成功体验;

b、树立积极榜样,学习成功经验;

c、分析失败原因,积极正面应对;

d、创造和谐人际环境,培养积极情感;

e、善于自我反思,寻求学习做事技巧。

24.就如何培养学生创造力提出7条建议。

25.下图是克鲁格的一个关于过度学习的实验结果的图示。

横坐标表示学习后间隔的时间(天数),纵坐标表示保持的百分比。

从图中,你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26.举一个经典条件反射的实例、一个操作条件反射的实例和一个无条件反射的实例。

27.在教学中应如何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

28.简述人本主义学习观的基本观点。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建构知识意义,强调协作学习。

与建构主义不同,它更强调以人的发展为本,即强调学生的自我发展,强调发掘人的创造潜能,强调情感教育。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主要可以分为五大观点:

即潜能观、自我实现观、创造观、情感因素观与师生观。

29.比较教材直观的三种类型的优劣。

直观是知识获得的首要环节.教学中主要有三种直观方式,即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言语直观.

(1)实物直观.实物直观即通过直接感知实际事物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例如,观察各种实物标本、演示各种实验、到工厂或农村进行实地参观访问等都属于实物直观.实物直观的优点是给人以真实感、亲切感,所得到的感性知识与实际事物间的联系比较密切,因此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在实际生活中能很快地发挥作用.其缺点是由于实物直观的本质属性与非本质属性联系在一切,并且由于受时空与感官特性的限制,许多事物的特征与联系难以在实物直观中直接被觉察.因此它不是唯一的直观方式,还必须有其他种类的直观.

(2)模象直观.模象即事物的模拟性形象.所谓模象直观即通过对事物的模拟性形象直接感知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例如,各种图片、图表、模型、幻灯片和教学电影电视等的观察和演示等.其优点是可以人为地排除一些无关因素,突出本质要素;并且可以根据观察需要,通过大小变化、动静结合、虚实互换、色彩对比等方式扩大直观范围,不受实物直观的局限,提高直观效果,扩大直观范围.因此它已成为现代化教学的重要手段,是现代教育技术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但是,由于模象只是事物的模拟形象,与实际事物之间有一定距离,因此要使通过模象直观获得的知识能在学生的生活实践中发挥更好的定向作用,一方面应注意将模象与学生熟悉的事物相比较,同时,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使模:

象直观与实物直观结合进行.

(3)言语直观.言语直观是在形象化的语言作用下,通过学生对语言的物质形式(语音、字形)的感知及对语义的理解而进行的一种直观形式.言语直观的优点是不受时间、地点和设备条件的限制,可以广泛使用;同时也能运用语调和生动形象的事例去激发学生的感情,唤起学生的想像.但是,言语直观所引起的表象,往往不如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鲜明、完整、稳定.因此,在可能的情况下,应尽量配合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

30.何为罗森塔尔效应?

它对教育工作有何启示?

皮格马利翁效应(PygmalionEffect,就是罗森塔尔效应)指人们基于对某种情境的知觉而形成的期望或预言,会使该情境产生适应这一期望或预言的效应。

启示:

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能量,它能改变人的行为,当一个人获得另一个人的信任、赞美时,他便感觉获得了社会支持,从而增强了自我价值,变得自信、自尊,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并尽力达到对方的期待,以避免对方失望,从而维持这种社会支持的连续性。

【这里不是针对教育工作】

31.简述教学工作中惩罚的积极作用与消极作用。

惩罚的积极作用:

(2分)   

(1)减少或阻止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