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精品教案故宫博物院.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694184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精品教案故宫博物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精品教案故宫博物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精品教案故宫博物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精品教案故宫博物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精品教案故宫博物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精品教案故宫博物院.docx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精品教案故宫博物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精品教案故宫博物院.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精品教案故宫博物院.docx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精品教案故宫博物院

                 

课题

11.宇故宫博物院

12. 

课型

略读课文 

授课

时间

1课时 

教学

目标

1.了解故宫博物院建筑群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的特点。

2.了解方位词在空间说明顺序中的重要作用。

3.学习根据不同的任务,选用不同的阅读方法。

4.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进一步激发他们民族创造精神。

教学

重点

1.了解故宫博物院建筑群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的特点。

2.了解方位词在空间说明顺序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

难点

学习根据不同的任务,选用不同的阅读方法。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出示图片,导入新课

【课件2】(多媒体呈现教材中的故宫图片:

1.平面图2.平面示意图)

同学们,我们刚刚看到的就是明清两朝帝王所居住的皇城──故宫,美国的奥巴马总统访华时就游览过故宫。

故宫至今已有近六百年的历史。

如果你有去参观,肯定会情不自禁地赞叹它规模的宏大、建筑的精美、布局的统一。

特别是那些珍藏着的无数稀世珍宝,更和其建筑艺术一样闻名于世,每个参观者从中深刻地了解到封建帝王生活的奢华靡费,并为古代广大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惊叹不已。

 

出示规模宏大的故宫图片,解说故宫的重要地位,创设出一种氛围,把学生尽快的带入到学习中去,为学好课文张本蓄势。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整体感知,明确任务

1.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为介绍故宫为我们提供的四份材料。

2.根据不同的任务,确定使用不同的阅读方法。

出示:

【课件3】

任务一:

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画一张故宫参观路线图。

任务二:

选择一两个景点,游故宫的时候为家人做讲解。

三、温馨提示,指导方法

1.画图提示:

画出有关的方位词,理清游览路线,画好故宫博物院路线图。

(板书:

故宫博物馆参观路线图)

⑴交代行踪的词:

“从……往里……,沿着……穿过……到……”

“走进……”“进了……就到……”“从……出……就到……”

⑵方位词语:

“北面”“中心”“中轴线上”“后面”“往北”……

2.景点讲解:

(板书:

景点介绍)

(1)根据课文和图片分组介绍一两处景物。

(外观、内景、位置、用途等。

(2)按照一定的说明顺序来介绍;语言优美,说明准确,有自己的创意。

四、汇报评价,点拨指导。

(一)检查指导任务

一、参观路线图

1.指名说一说参观路线图怎么画?

(参观路线是怎样的?

2.师生评价,教师指导:

(1)只看参观的路线,我们的着眼点就放在文章中的某些方位词或表示行踪的词语上,可以用笔圈画出各处景点,再通过说明语言确定出具体方位,就可以绘制出参观路线图了。

(2)阅读《材料三》明确参观时按由南向北的空间顺序。

(板书:

由南向北)

出示:

【课件4】

天安门→端门→午门→汉白玉桥→太和门→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小广场→前朝(三大殿、文华殿、武英殿)→内廷(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东六宫、西六宫)→御花园→顺贞门→神武门→景山

(2)检查指导任务

二、介绍一两处景物

1.检查提问:

你想选取哪两处景物来介绍呢?

你想从哪些方面来介绍呢?

2.课文重点介绍了哪个宫殿?

(太和殿)作者介绍了太和殿哪些方面的情况?

(学生小组讨论,指名汇报,教师指导)

出示:

【课件5】

A.台基──修建得很高(三层台基高七米),设施奇巧(排水管道是一千多个圆雕龙头),暗示和渲染了三大殿地位之尊崇;

B.外观气势雄伟(是故宫最大的殿堂),色彩壮丽;内部装饰庄严富丽;

C.位置和功用(皇帝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借雄伟的建筑显示威严。

D.重建

(讲解时,适时板书:

太和殿台基外观内装位置和功用重建)

3.作者为什么要把太和殿作为解说的重点?

太和殿是“前朝”以致整个故宫的重点建筑物,是封建皇帝行使统治权力和举行重大典礼的场所,因此,它的地位非常重要;另外,它在整个建筑群中最具代表性。

4.请大家阅读《材料二》,这也是一段与太和殿有关的材料,阅读后,提取相关信息补充到解说材料中去。

5.你知道该按照怎样的顺序,从哪些方面来介绍太和殿呢?

(学生自由说,可以从台基——外观、内部——位置和功用的顺序,也可以是其他顺序。

五、合作探究,课堂小结。

(一)分组合作,探究以下问题。

汇报,评价,指导。

1.本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

(故宫博物院)

2.作者抓住故宫博物院的哪些特征来写?

请迅速从课文中找出有关语句证明。

A.规模宏大壮丽:

紫禁城的城墙十米多高。

宫城呈长方形,占地72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多间。

城墙外是五十多十宽的护城河。

三座大殿矗立在七米多高的白石台基上。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

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

……正面是12根红色大圆柱,金琐窗,朱漆门,同台基相互衬映,色彩鲜明,雄伟壮丽。

B.建筑精美:

河上是五座精美的汉白玉石桥。

台基有三层,每层的边缘都有汉白玉栏杆围绕着,上面刻着龙风流云……

方台两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桂,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

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

……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一,有行龙、开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

殿顶把四道垂脊攒在一起,正中安放着一个大圆鎏金宝顶,轮廓非常化美。

C.布局统一:

紫禁城(东西南北各)有四座城门;

城墙的四角上,各有一座玲珑奇巧的角楼;

三大殿建筑都处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

紫禁城前后两大建筑群“基本一样”。

 

安排学生交流怎样根据不同的任务阅读,这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之一。

 

为了使学生能更出色地完成两个任务,教师在学生动手之前先给予了提示,这样使学生完成任务时有章可循,相当于为学生的达标铺路搭桥。

 

教师讲解并出示参观路线图,为学生提供范例,可以使学生将此与自己整理的介绍顺序作对比,也是为了训练学生按照方位词或表示行踪的词找出合适路线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进行到此环节处时,让学生阅读《材料二》,使学生懂得要介绍某一处景点,必须从多方面搜集信息,然后从搜集到的信息中筛选自己想要的材料。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  )分钟

(二)课堂总结

1.北京故宫博物院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优秀传统和独特风格。

本文详略得当地选择了材料,合理安排说明顺序,用简短的篇幅,鲜明地介绍出了规模宏大、结构精美、布局统一的故宫博物馆。

学习本文,我们要明确介绍建筑物,首要是抓住事物的特征,另外还要学习运用空间顺序介绍建筑物的方法,学以致用,把握方位词语。

2.我们根据不同的任务有重点地阅读材料。

板书

内容

故宫博物院

故宫博物院参观路线图:

由南向北

景点介绍:

(1)台基

太和殿

(2)外观内装

(3)位置和功用

(4)重建

课堂作业新设计

1、把词语补充完整。

()珑奇巧横()东西雄伟壮()烟雾()绕

亭台楼()井然有()和()统一青松()柏

2、给下列句子选出合适的词语,用横线画出。

(1)这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是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工整整齐)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有近六百年历史了。

(2)走进午门,是一个宽广的庭院,弯弯的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河上是五座(精致精美精彩)的汉白玉石桥。

(3)三座大殿(耸立矗立挺立)在七米多高的白石台基上。

(4)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不能不令人(惊叹惊喜吃惊)。

三、按要求写句子。

1.规模宏大的故宫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

(缩句)

2.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不能不令人惊叹。

(1)改为反问句:

改为陈述句:

【答案】

1、玲贯丽缭阁序谐翠

二、

(1)完整

(2)精美(3)矗立(4)惊叹

三、1.故宫体现了独特风格。

2.

(1)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怎能不令人惊叹呢?

(2)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实在令人惊叹。

教学反思

按照新课标要达到的三个维度目标,语文教学就是要扎实活泼有序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联想、想象力,发挥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发展个性,健全人格。

《故宫博物院》的教学目标其中之一是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回顾今天这堂课,我有如下反思:

成功之处:

本文是一篇说明文,篇幅较多,阅读难度不是很大,可以作为阅读训练文章,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快速准确提取文章重要信息的能力。

抓住文章的重要词语,句子,理解文章的语文,尤其是通过对一些关键性词语的理解,把握文章布局谋篇的特点。

从整体上看,导入部分较好,简单明了,直接引入本文主体。

内容理解上,通过设置问题,分配任务,引导学生找出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完成预期目标。

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比较迅速而准确地提取出关键信息。

整节课程基本上达到了教学目的。

不足之处:

1.教学环节之间过渡处理不太好,我为了能尽快地过渡到下一个环节,采用了较生硬的方式,没有做到“教学生之所需要”的课改思想。

2.时间安排上应更有条理,本节课前面在文本内容的理解上花费时间较多,以致后面的讨论题目没有充分展开,前松后紧。

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注意克服以上的缺点,多和老师们交流,更充分地备课,使授课内容更利于学生学习能力和成绩的提高;同时,通过学习和总结,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故宫博物院》是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是说明文,学习重点是根据不同的写作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故宫博物院》是一篇以空间顺序进行说明的文章。

课文按照游览路线,由南到北逐次并详略得当的介绍了故宫的主要建筑及其布局和功用。

学习这篇课文,既可以让学生从中获得对故宫一般性的了解,又可以增强学生对祖国传统建筑艺术产生自豪感。

这对新课标中的有关目标进行了很好的实践。

同时,文中使用的说明顺序和文章的结构对我们学习写作说明文都具有很好的指导性。

所以,这篇课文的学习掌握,对于今后学习其他课文都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故宫博物院故宫为中国明、清两代(1368~1911年)的皇宫,依照中国古代星象学说,紫微垣(即北极星)位于中天,乃天帝所居,天人对应,所以故宫又称紫禁城。

明代第三位皇帝朱棣在夺取帝位后,决定迁都北京,1406年即开始营造宫殿,至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落成。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最后的封建帝制——清王朝,1924年清逊帝爱新觉罗·溥仪被逐出宫禁。

北京故宫博物院建立于1925年10月10日,位于北京故宫紫禁城内。

是在明朝、清朝两代皇宫及其收藏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中国综合性博物馆,也是中国最大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其文物收藏主要来源于清代宫中旧藏,是第一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指出下列各句所用的说明方法。

1.紫禁城的城墙十多米高,有四座城门。

()

2.走进午门,是一个宽广的庭院,弯弯的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

()

3.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称“后三宫”,布局和前三殿基本一样,但庄严肃穆的气氛减少了,彩画图案也有明显的变化。

()

阅读能力大提升

二、阅读课文《材料一》,完成练习。

1.本文采用的主要说明顺序是,而且在结构上和相结合。

2.本文着眼于纵贯紫禁城的中轴线,由向方向,逐次介绍建筑物,先介绍“”部分,后介绍“”部分。

3.故宫的“三大殿”指、、。

4.说明建筑物的说明文一般采用顺序,说明事理的说明文一般采用顺序,说明事物发展演变过程的说明文一般采用顺序。

这是决定的。

思维创新大拓展

三、你的家乡有什么旅游景点?

假如你是导游员,你想怎样向游客们介绍呢?

参考答案:

一、1.列数字2.打比方3.作比较

二、1.空间顺序总说分说2.南北前朝内廷3.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4.空间逻辑时间被说明事物的特征

三、略

 

创新教案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学会2个生字;理解“只等闲、逶迤、磅礴、万水千山”的意思;体会理解这些词语在诗句中所含有的思想感情。

2.理解诗的意思并体会红军的所向无敌的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概。

3.了解长征这段历史以及本课的写作背景。

4.简单了解律诗的特点,了解本诗的风格。

5.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6.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发展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二)情感教育:

1.理解诗句内容,感受毛泽东及其中国工农红军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领略毛泽东作为诗人,作为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高昂的气质。

3.培养学生坚韧顽强的的意志品质。

教学过程:

一、揭题,感知诗歌内容

1.谈话揭题,读通读懂古诗

同学们,看到鲜艳的五星红旗,我们就会想到:

新中国的建立,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然而在我国的革命历程中,有一次伟大的壮举,那就是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那么同学们你们了解长征吗?

现在让我们一起领略这首气魄宏伟的七律诗《长征》。

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这首诗,把这首诗读通、读准。

(让学生自由地读2分钟)

2.介绍“七律”,这是一首七言诗。

所谓的七言诗就是七言八句。

言,就是字,每行有七个字,一共有八句话。

就是七律。

七律诗中间四句两两相对应,而且朗读的时候还有和谐的韵律与鲜明的节奏。

3.出示中央红军的长征路线图。

毛泽东主席是亲自率领红军长征的一代伟人,他回顾所经历的千山万水,心潮澎湃,写下了气势磅礴的诗篇——《七律长征》。

(板书课题)

4.初读诗歌,感知内容。

请同学们根据投影以及书中的相关资料,再次初步感知诗歌内容,说说诗歌中的哪个字哪个词哪句话给你留下了深刻的感受?

按照下面的格式说一说:

(投影)当我读到时,我仿佛看到(感受到)。

5.同学间交流读诗心得,谈感受。

6.现在让我们一起感受红军在长征路上所经历的苦难与红军战士们的壮志豪情。

大家再来读诗吧。

(二)赏读,领略诗歌意境

师:

全诗虽然仅有56个字,却向我们展示了长征路上的种种艰难险阻,现在让我们再读读诗句,并结合自己了解的课外知识,说说诗中描写了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的哪些艰险经历?

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的出示)

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交流)

师:

请同学们自由地认真诵读全诗,这两句诗句概括了全诗的主要内容——也就是中心句,请用笔把它画出来。

你们都是画的这两行吗?

(板书:

远征难)

理解“万水千山”“只等闲”,谁来说说这两句的意思?

谁来读好这两句?

(指名读)谁愿意读?

我们一起读。

(齐读)第1句语气要坚决,充满信心,第2句后面轻读,读出当作平常事的平淡语气。

2.“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出示)

师:

这五岭是哪几座山?

这乌蒙是什么样的山呢?

边讲边板书画图表示:

五岭是逶迤的(同时理解“逶迤”的意思:

连绵不断)现在让我们来看看这逶迤的五岭。

在你们的眼中这五岭是怎么样的?

但在红军眼里,这逶迤的五岭怎么变成了翻腾的细浪了呢?

乌蒙山是磅礴的(理解“磅礴”的意思:

气势雄伟)这气势雄伟的乌蒙山怎么是滚动的小小泥丸了呢?

红军是怎样面对的?

(再次引导学生抓住“不怕”“只等闲”)。

师:

难道红军在翻越这些山的时候真的如同他们说的那么容易嘛?

你想象一下他们在翻越这些山的时候会遇到什么困难呢?

红军就靠着自己的双脚,历时两年整,行程上万里,其间经过无数次激烈的战斗。

穿越了峰峦起伏的五岭,跨过了这巍峨高大、山势陡峭的乌蒙山,多少的艰难险阻,在我们红军的眼中,都算不了什么!

再带着感受读一读,讨论红军其中的辛苦与豪迈。

(学生齐读、指名读“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你还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红军不怕艰难险阻的呢?

3.出示: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A、出示巧渡金沙江视频:

这就是险峻的金沙江,你们知道红军是怎样渡金沙江吗?

师小结:

长征途中红军和敌人斗智斗勇,有巧夺也有恶战,金沙江是智取,大渡河是恶战,多少红军战士葬身于滚滚的大渡河中。

师:

现在,你知道“暖”字表达的感情吗?

(生各抒己见)

B出示:

铁索桥【XX图片】

师:

为什么用“寒”字来描写铁索桥呢?

由“寒”字你联想到了什么?

生1:

我由寒字想到那铁索寒光闪闪,阴森森的。

生2:

看到“寒”字令人有种毛骨悚然的感觉。

生3:

我想到了当时战斗非常激烈,红军冒着敌人枪林弹雨前进,视死如归。

生4:

我联想到红军战士攀着十三根铁链、面对敌人的狂轰乱炸艰难前进,下面又是水流湍急的大渡河那是一场怎样的惊心动魄的战斗(欣赏红军勇士飞夺泸定桥)

师:

你认为该怎样读这句诗?

(学生练习朗读,指名读。

师:

同学们,这一暖一寒,一喜一泪,不正是体现——(学生自由补充)

4.出示: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师:

“更喜”喜什么?

为什么“尽开颜”(播放过雪山视频)感受那种以苦为乐的精神。

师:

克服了重重困难,胜利就在眼前,这一切怎么不令红军欣喜若狂、兴奋不已呢?

让我们把红军的这种胜利之喜、这种万丈豪情通过声音读出来吧!

(生齐读“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

三、诵读,品悟诗中之情

1.师过渡:

红军长征仅仅遇到了这五个困难吗?

他们还遇到了哪些困难呢?

你听到过哪些红军长征路上的感人故事呢?

(学生根据已有知识进行交流:

《金色的鱼钩》、《丰碑》、《草地夜行》等让学生讲讲大致的故事情节。

2.这些困难在这首诗中用哪个词语予以表达?

(远征难)

3.面对这些困难,我们红军战士的态度是怎么样的?

他们不仅不怕这些困难,还把这“万水千山”看作了什么?

(只等闲)“只等闲”是一种怎么样的态度呀,让我们带着这种把困难当作平常事的气概通过诗句再次来感受。

齐读全诗。

四、欣赏,激发学生情感

师过渡:

在这二万五千里的长征路上,英勇的红军战士要走过万水千山,要经历千难万险。

诗中虽然只有五幅画面,却包含了红军长征途中所有的艰难困苦,只是这些太多太多,说不完、道不尽。

让我们带着对红军英勇无畏、不怕艰险、乐观向上的赞叹之情,再来朗读全诗吧!

(生读)

1.这首气壮山河、豪情壮志的诗歌正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所作。

(出示毛泽东图片)

2.播放歌曲,烘托气氛,提升情感。

(播放歌曲《七律·长征》)

3.感情背诵。

板书设计:

七律·长征

      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 乌蒙磅礴  

金沙水拍 大渡桥横

岷山千里雪尽开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专升本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