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21巴黎和会优质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693140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25.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21巴黎和会优质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21巴黎和会优质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21巴黎和会优质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21巴黎和会优质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21巴黎和会优质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21巴黎和会优质教案.docx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21巴黎和会优质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21巴黎和会优质教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21巴黎和会优质教案.docx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21巴黎和会优质教案

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第1课巴黎和会

★课标要求

了解巴黎和会和《凡尔赛和约》的签订。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目标:

1、识记:

被和会所排斥的国家;控制巴黎和会的三巨头;帝国主义参加会议的目的;帝国主义在处置德国问题上的争斗和在中国山东问题上的勾结;《凡尔赛和约》的主要内容;特别关注有关疆界问题和殖民地问题方面的规定。

2、理解:

列强在巴黎和会上各自图谋背后的背景原因;巴黎和会与中国五四运动的关系;《凡尔赛和约》的掠夺性与强迫性。

3、理解和约主要条款对德国来说是难以忍受的,以及难以忍受的原因所在;和约部分条款背后所潜伏的危机因素。

4、利用现象与本质关系的原理,分析认识帝国主义大国在会上所提出的建议看似是为了和平,实际却隐藏着充满私利的用心。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现象与本质的原理,揭露列强的真实用心;用联系的方法,联系各国的具体情况,分析列强在会议上争夺与勾结的原因。

2、用具体分析方法,揭示《凡尔赛和约》关键条款的背后用意;分析与评价《凡尔赛和约》背后的危机。

3、在师生配合基础上,利用概括和抽象的方法,分析和评估《凡尔赛和约》的客观作用与局限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列强在和会上争夺与勾结的分析,使学生形成对巴黎和会的性质、帝国主义各自阴谋的正确认识。

2、通过了解中国在会上的遭遇,使学生形成仇恨帝国主义的情感;激发学生为建设强大的祖国而努力学习的情感和为国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列强出席会议的图谋及对其的理解;《凡尔赛和约》的核心内容以及对和约的评价。

难点:

对《凡尔赛和约》若干内容的理解;对《凡尔赛和约》的评价。

★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

本课主要介绍了两方面内容:

一是巴黎和会召开前和会议进行中的有关问题;二是《凡尔赛和约》的主要内容及其评价。

内容虽不多,但内涵丰富。

一战后战胜国集团召开了巴黎和会,他们根据变化了各国实力对比关系重新分割世界,通过签订《凡尔赛和约》建立了战后欧洲帝国主义的世界和平秩序,但这个秩序是极不稳固的。

因为它不仅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而且还加深了战败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

凡尔赛和约是战胜国强加给德国的十分苛刻的和约,它埋下了德意志民族复仇主义的种子。

在学习关于出席会议的大国的图谋以及在对德问题上的争夺的内容时,为使学生能够加深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进而巩固记忆,可尝试采用学生角色进入的方法。

事先选定某些学生,或由学生自荐,来扮演某个大国的角色,站在这个大国的立场上、熟悉这个大国当时背景的情况下,设计自己出席这次会议争夺权益的目标。

在学习第二目关于《凡尔赛和约》的评价内容时,先不急于做出评价和结论,可插入一段学生活动,以便对此问题有更深刻的理解。

★教学过程及要点:

〔新课导入〕采用谈话导入法:

为加深对巴黎和会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关系理解,可先回顾第一次世界大战参战的主要帝国主义国家的政治目的,然后指出:

战争仅仅是帝国主义解决政治问题的手段,它仅为实现政治目的奠定了基础。

而外交是政治的延伸,因而,争夺只不过从战场转移到谈判桌旁。

由此导入新课学习。

一、凡尔赛宫里的勾结与争夺:

1、召开的时间、地点:

1919年1月18日~6月28日,法国巴黎凡尔赛宫

【备课资料】法国封建时期的华丽纪念碑——凡尔赛宫

凡尔赛宫(Versailles)位于巴黎西南18公里的凡尔赛,她作为法兰西宫廷长达107年,同时也是人类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绚丽灿烂的明珠。

它是17世纪专制王权的象征,也是法国古典主义艺术最杰出的典范。

凡尔赛宫原是一个小村落,是路易十三1624年在凡尔赛树林中造的狩猎宫。

1661年,由路易十四改造成一座豪华的王宫。

是著名建筑师勒·沃·哈尔都安和勒·诺特尔精心设计而的。

该宫于1689年全部竣工,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

全宫占地111万平方米。

宫殿主体达707米,有700多个房间,中间是子宫,两翼是宫室和政府办公处、剧院、教堂等。

室内地面、墙壁都用大理石镶嵌,并饰有雕刻、油画等装饰。

中部的镜厅是凡尔赛宫不同于其他皇宫的地方,长73米,宽100米,高12.3米。

拱顶是勒勃兰的巨幅油画。

长廊一侧是17面落地镜,镜子由483块镜片镶嵌而成,将外面的蓝天、绿树都映照出来,别有一番景色。

厅内两旁排有罗马皇帝的雕像和古天神的塑像,并有3排挂烛台、32座多支烛台和8座可插150支蜡烛的高烛台,经镜面反射可形成3000支烛台,映照得整个大厅金壁辉煌。

宫殿气势磅礴,布局严密、协调。

正宫朝东西走向,两端与南宫和北宫相衔接,形成对称的几何图案。

宫顶建筑摒弃了巴罗克的圆顶和法国传统有尖顶建筑风格,采用了平顶形式,显得端正而雄浑。

宫殿外壁上端,林立着大理石人物雕像,造型优美,栩栩如生。

1789年路易十六当权时,凡尔赛宫的富丽堂皇、奢侈豪华达到极至,终于引起人民的愤慨,大革命期间,凡尔赛宫几乎被荒废。

直至1837年,路易·菲利浦才重新修理,把它改为法兰西历史博物馆,展出美术、雕刻等许多艺术品。

19世纪下半叶,凡尔赛宫又成为全世界瞩目的政治中心。

1870年,普鲁士军队占领凡尔赛。

第二年德皇在此举行加冕典礼。

同年,梯也尔政府盘踞在凡尔赛宫,策划了镇压巴黎公社的血腥计划。

1871—1878年,法国国民议会设在这里。

1875年在凡尔赛宫宣告成立法兰西共和国。

1919年6月28日,法国及英国等国同德国签订了《凡尔赛和约》,第一次世界大战宣告结束。

今日的凡尔赛宫已是举世闻名的游览胜地,各国游人络绎不绝,参观人数每年达200多万。

凡尔赛宫除供参观游览之外,法国总统和其它领导人也常在此会见或宴请各国国家首脑和外交使节。

2、参加国与操纵国:

参加国:

战胜国,德、奥等战败国和苏俄被排斥在外。

操纵国:

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法国(总理克里孟梭)、美国(总统威尔逊)。

和会席位:

划分为三等,一等的五个大国英美法意日可以有5席,其它一些国家3席,一些新成立、新独立的国家2席,中国被划为最末一等,只能有2个席位。

这是由帝国主义国家的外交准则所决定的。

一方面,帝国主义在国际关系舞台上一直讲实力原则,从来不讲国家与民族的平等;另一方面,就战争作用方面来说,广大中小国家对战争未能发挥决定作用。

帝国主义自然不允许这些国家参与重大国际问题的决策,从而影响它们自己利益的实现。

3、各自野心和意图:

(1)美国:

凭借其经济实力,扩大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进而称霸世界。

(2)英国:

利用战胜国的地位,吞并已到手的德国殖民地和土耳其的一些领地,扩大和巩固“大英帝国”版图;支持日本在太平洋与美国争雄,同时利用美国遏制法国称霸欧洲大陆。

(3)法国:

削弱乃至肢解宿敌德国,把中、东欧国家纳入防御德国的“体系”,树立法国在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扩大在非洲等地的殖民地。

(4)日本:

攫取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部权益,以便进一步侵略中国,并占领战前德国在太平洋上控制的岛屿。

(5)中国:

取消列强在华特权,取消日本帝国主义和袁世凯订立的二十一条等不平等条约,归还大战期间被日本夺去的德国在山东占有的各种权利。

出席巴黎和会的各国领导人的雅号:

美国总统威尔逊,博学多才,工于辞令,带着《十四点和平计划》出席巴黎和会,大唱高调,被称为“百灵鸟”。

法国总理克里孟梭,78岁高龄,政治手段狠毒,发言咄咄逼人,曾以18次倒阁成功而著称,在和会上采取强硬的态度,力图削弱德国,不让德国东山再起,被冠以“老虎”称号。

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老谋深算,能言善辩,为自己的利益,既不愿法国过分削弱德国,又力图夺取德国海外殖民地,被称为狡猾的“狐狸”。

意大利首相奥兰多,对意大利利益有关的问题谈起来滔滔不绝,对其他问题少开尊口。

被称为“无足轻重的伙伴”。

而日本内阁大臣牧野对涉及远东的问题争吵不休,毫不相让,但对欧洲事务则漠不关心,为的是不致引起欧洲列强的反感,因而被成为“沉默的小伙伴”。

巴黎和会上的“巧合”与刻意安排:

◇举办和会的地点——凡尔赛宫

1871年,德国人正是在此地举行了德意志帝国统一的仪式。

◇《凡尔赛和约》签字的地点——凡尔赛宫镜厅

1871年,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正是在此地加冕成为德意志帝国皇帝。

◇会议正式召开的时间——1919年1月18日

1871年,德国人正是在这一时间举行了德意志帝国统一的仪式。

◇会议结束和签字的时间——1919年6月28日

1914年,奥匈帝国正是在这一天得到德国支持后挑起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4、在对德问题上的争斗:

法国:

极力主张最大限度制裁德国,甚至建议将德国莱茵河西岸的领土分割出来,建立一个受法国保护的“莱茵共和国”,以实现肢解德国的目的;

英国:

出于传统的“均势外交”政策,不想把欧洲政治平衡打破,不愿因过分削弱德国而导致法国称霸欧洲的局面出现,因此极力反对法国的主张,特别是建立“莱茵共和国”的主张;

美国:

想法比较复杂,且有所矛盾。

美国反对过分制裁德国,特别是建立一个法国控制的“莱茵共和国”的建议。

但又不能不考虑到法国未来的安全,只能与英国一起承诺一旦遭到德国的进攻,将联合援助法国

5、在山东问题上的勾结:

(1)中日对山东问题的争斗:

日本希望把在战争期间从德国手中夺来的山东据为己有。

中国则要求收回山东主权,并在会上对日本进行了一定的抗争。

(建议在此引述教材“历史纵横”的内容)

(2)帝国主义国家的勾结:

英法与日本缔结密约,支持日本对山东的要求。

而美国虽然反对日本的要求,但由于私利的考虑没有坚定地支持中国的合理要求。

最终导致日本实现了自己的意图。

(3)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五四运动的爆发。

参加和会的中国代表,在五四运动的影响下和人民反对和约的压力下,最终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1922年华盛顿会议期间,由于中国人民坚持斗争和英美反对日本独占中国而施加了压力,在经过36次谈判后,双方终于在会外签订了条约,日本归还中国山东主权,胶济铁路由中国赎回。

二、《凡尔赛和约》:

《凡尔赛条约》或《凡尔赛和约》,全称《协约国和参战各国对德和约》,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协约国)对战败国(同盟国)的和约。

协约国和同盟国于1918年11月11日宣布停火,经过巴黎和会长达6个月的谈判后,于1919年6月28日在巴黎的凡尔赛宫签署条约,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式结束。

得到国际联盟的承认后,于1920年1月10日正式生效。

《凡尔赛条约》的主要目的是惩罚和削弱德国。

中国在五四运动后,没有签署凡尔赛条约,但与德国另签订和约。

美国则因其国会表决多数反对,所以也不签凡尔赛条约。

从1919年3月开始,谈判由五个战胜国(英国、法国、美国、意大利、日本)政府首脑和外长组成的“十人委员会”主导,该机构组成复杂,矛盾重重,难以做出有效决定。

谈判过程中日本和其余各国外长先后退出十人委员会,实际上只剩“四巨头”,后意大利因对南斯拉夫的阜姆(现里耶卡)的领土要求被拒绝也退出时,最终的谈判由三大(英国、法国、美国)的政府首脑,即英国首相乔治、法国总理克莱蒙梭、美国总统威尔逊把持。

1919年4月29日由德国外长乌尔里希·格拉夫·冯·布鲁克多夫-兰祖率领的德国代表团抵达凡尔赛宫。

5月7日德国代表团接受战胜国提出的条件,内容包括将德国领土分割一部分给邻国,战胜国瓜分德国海外殖民地,限制德国再次发动战争的能力等。

但因德国被排除在谈判之外,德国政府认为以上条件不公并提出抗议,随即退出和会。

6月16日,当条约内容在议会提出时,德国夏的曼首相拒绝签署;6月21日,内阁总辞职。

此外,德国海军舰队司令官洛达少将命令海军舰队自爆,德国的学生们更愤怒地群聚在街道上焚毁法国军旗,展开示威行动。

6月22日,继夏的曼首相之后成立的鲍亚内阁,却在国民议会上决定接受此和约,原来拒绝引渡战犯的要求,也在法国总理克里蒙俊所率领的联合代表团威胁恐吓下屈服,最后是在毫无任何保留下,全盘接受和约内容。

但是正因为凡尔赛和约内容过于严苛以及法国存心报复下,加上赔款数字过于庞大,导致德国经济崩溃。

1、主要内容:

(1)重划德国疆界:

分西、东、南部三块。

西部:

阿尔萨斯——洛林归还法国;萨尔煤矿由法国开采15年后通过公民投票决定其归属;莱茵河西岸的德国领土由协约国占领15年。

关于法国占领萨尔区问题,要解释法国为什么执意要占据萨尔区的原因。

法国代表提出阿尔萨斯必须归还,并且依照1790年以前的归还,这意味着原属德国的萨尔煤矿区也将由法国控制,萨尔区的储煤量相当于法国全国煤炭蕴藏量的40%,而且还紧邻法国的洛林铁矿区,将两者联合起来,无疑将极大推动法国重工业的发展,同时制约德国重工业的发展。

关于莱茵河西岸的德国领土问题,指出这是对法国建立莱茵共和国方案没有得到实现后的一个妥协的产物,在削弱德国国防力量的同时,也给予法国一定的心理安慰。

南部:

德国承认奥地利独立,德奥永远不得合并;德国承认捷克斯洛伐克独立。

永远禁止德奥合并是防止这两个有着深刻历史渊源的国家合并后更为强大,威胁欧洲其他国家的安全。

关于德奥关系问题,说明这里隐含的协约国的深远意图:

奥地利与德国在民族和历史上的密切联系,以及奥地利在军事上受德国影响,也有较强的军事能力,所以,德奥的合并对它们的欧洲邻国来说,是一件令人害怕的事情。

东部:

德国承认波兰独立,并将波兹南等一部分领土划给波兰。

在东普鲁士同德国的本部之间划出一条“波兰走廊”作为波兰出海口,德国交出但泽由波兰管理。

关于德波关系问题,要指出:

战后波兰复国使得德国版图大为缩水,特别是“波兰走廊”的存在,将经济发达的东普鲁士分割为一块飞地,其目的在于以波兰去牵制德国;使德国蒙受了领土、经济上的双重损失。

而这一安排是对德国领土的最大分割,是德国难以忍受的,也成为后来德国发动对波兰战争、挑起世界大战的最重要的借口。

总之,《凡尔赛和约》让德国损失了13%的领土(约2.7万平方千米)和10%的人口(约800多万)。

(2)分割德国海外殖民地:

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澳、日等战胜国以“委任统治”的方式加以瓜分。

德国在中国山东的重要权益交给日本。

德国挑起战争的目的是要夺取更多的殖民地,但结果事与愿违,还丧失了自己原属的全部海外殖民地,这对德国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心理打击。

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英、法等国以“委任统治”的形式加以瓜分,但对殖民地人民而言没有任何实质变化,此后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不断高涨。

根据《凡尔赛和约》,德属东非除卢旺达和布隆迪委任给比利时、基翁戈委任给葡萄牙统治外,大部分地区都委任给英国统治。

多哥分给了英、法两国统治,喀麦隆也被英、法两国瓜分。

德属西南非洲交给南非联邦。

新几内亚岛的德属部分分给了澳大利亚,萨摩亚群岛分给了新西兰。

日本则占领了太平洋中部的德国殖民地马绍尔群岛、马利亚纳群岛和加洛林群岛。

关于“委任统治”的形式问题:

解释“委任统治”的来历与基本内容。

随着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旧的殖民体系再也无法按照原有的形态存在下去了,帝国主义不得不对其进行适当的改动,给殖民统治继续下去维持一个法律依据。

另一方面,由于这些殖民地宗主国大都是战败国的,当地人民都设想利用战败国的不利处境争取民族独立,如果战胜国以不变的形式进入这些殖民地,不会被当地人民轻易接受,这迫使它们改变策略。

委任统治的实质,只不过是一种新的、更隐秘的殖民主义统治政策。

(3)限制德国军备:

①德国不得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②陆军不得超过10万人;③不得拥有军用飞机和潜水艇,海军只许拥有轻型战舰;④莱茵河东安50千米为非军事区,德国不得设防。

关于德国兵役制的问题:

解释普遍义务兵役制的内涵,它是义务兵役制的进一步扩大,以全民为征兵对象,所有适龄青年都要服役一段时间和普遍接受军事训练。

这种兵役制常常与军国主义相联系,协约国禁止德国实行这样的兵役制,目的是要约束德国军国主义的复活。

关于允许德国陆军拥有10万人:

说明其目的是能够让德国资产阶级有足够力量镇压国内人民革命(当时出现了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革命高涨局面),但这一数量的陆军,又不能满足德国对邻国发动侵略战争的需要。

关于不得拥有空军和潜水艇:

说明空军和潜水艇被公认为是进攻性武器,是德国对外侵略战争的必备条件。

不允许德国拥有,无疑是防止它再次挑起战争的可能。

关于海军只能拥有轻型战舰:

说明这样做既可以避免德国在海外的军事扩张,也避免了德国海军与英国海军竞争。

关于莱茵河东岸非军事区问题:

指出这是将法国所要求的与德国之间建立缓冲区的进一步扩大的举措,对德国的进一步控制。

(4)赔款问题:

规定在1921年5月1日前,由赔偿委员会确定赔款总额和赔款方式。

在此之前,德国应先偿付价值200亿金马克的物资,并承担占领军的全部费用。

说明由于这是一项专业性比较强的复杂问题,政治家们难以讨论清楚。

所以,会议没有对赔款总额和各国所享受的比例等达成协议,但决定成立一个专门的委员会,在以后确定赔款总数和赔款方式。

以后,根据协约国赔偿委员会决定,德国共需赔偿2260亿马克(约合113亿英镑)且以黄金支付,后减至1320亿帝国马克。

1921年赔偿金额确定为49.9亿英镑,即1320亿马克。

【备课资料】关于德国赔款问题的道威斯计划和杨格计划

道威斯计划: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协约国于1924年制定的德国赔款支付计划。

由于德国财力枯竭,加上战胜国争夺德国赔款的矛盾,德国按《凡尔赛和约》(见巴黎和会)支付赔款问题成为20年代资本主义国际经济与政治中难以解决的纠纷。

根据英国提议,协约国赔款委员会于1923年11月增设两个专门委员会,一个研究平衡德国预算和稳定德国金融之方法,一个调查德国资本外流情况并设计引回的方法。

两个专门委员会以美国银行家C.G.道威斯为主席。

12月由法、比、意、英、美5国代表组成的国际专家委员会赴德调查,研究德国赔款问题。

1924年4月9日道威斯拟定一项解决赔款问题的计划,史称道威斯计划。

该计划经同年7月16日~8月16日之伦敦会议(英、法、意、日、比、希、葡、罗、南、美参加)讨论并通过,同年9月1日生效。

该计划企图用恢复德国经济的办法来保证德国偿付赔款。

主要内容是:

由协约国监督改组德意志银行,实行货币改革,并由协约国贷款8亿金马克(折合1.9亿美元)以稳定其币制,在赔款总数尚未最后确定的情况下,规定德国赔款年度限额,即由第一年(1924~1925)10亿金马克开始,逐年增加,到第五年(1928~1929)增至年付25亿金马克;德国支付赔款的财源来自关税、烟酒糖专卖税、铁路收入及工商企业税;发行110亿金马克铁路公债、50亿金马克工业公债;德国的金融外汇、铁路运营以及税捐征收事务受国际监管。

德国以法、比两国从鲁尔撤军作为接受赔款计划的条件。

1924年8月16日,计划被双方接受。

道威斯计划的执行,对20年代后半期德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1924~1929年德国支付赔款110亿金马克,获得外国各种贷款约210亿金马克。

1928年德国声称财政濒于破产,无力执行该计划。

1930年为扬格计划所取代。

“道威斯计划”实际上结束了由法国及其由它控制的赔委会在德国赔款问题上的支配作用,确立了以美国为主的多国支配机制;其次,为美国私人资本流入德国和有效地从其他协约国收回战债创造了条件。

据记载,1924年9月至1931年7月,德国共支付赔款110亿金马克(约合27亿美元),而同期德国从美、英等国得到的贷款约为210亿金马克(约合50亿美元),其中美国向德国提供的是22亿5千万美元。

也在同一时期,美国从各协约国收回了约20亿美元的战债本息。

这样,一批又一批的美元从美国流入德国,再以赔款的形式流入协约国,最后又以战债形式流回美国,形成了一个循环。

再次,“道威斯计划”的实施是法国外交的一次失败,而美国则显示了它在欧洲事务中举足轻重的作用和实际“能力”。

同时也表明了美国参与欧洲事务的独特性和欲望。

最后,“道威斯计划”事实上从经济上扶持了德国。

它对战后德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杨格计划:

192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重新规定德国赔款问题的计划。

因由美国银行家杨格主持制定,故名。

1929年初,德国提出因财政困难,无力执行道威斯计划,要求修改有关规定,得到美国支持。

经协约国商定,1929年2月由杨格为主席的专家委员会在巴黎开始工作,制定新的赔款计划。

1929年6月委员会通过杨格计划,经1930年1月海牙会议批准生效。

主要内容:

①规定了德国的赔款总额和支付年限。

把赔款总额由1320亿马克(1921年4月伦敦会议确定)削减为1139亿马克,分59年偿付。

规定1929—1930年度支付7.4亿马克,下一个年度支付17亿马克;以后逐渐增加,到1965—1966年度达最高点24.29亿马克;然后再逐年减少,最后一个年度即1987—1988年度为8.98亿马克。

赔款来源为德国铁路和政府预算收入。

②协约国对德国提供所谓杨格计划贷款,净额为12亿马克。

③废除协约国在德国的一切监督机关,取消协约国对德国财政经济的直接控制。

成立国际清算银行,以调节债权国和债务国之间的关系。

该银行此后实际上成为外国资本主要是美国资本向德国重工业、包括军事工业投资的新机构。

④协约国从德国莱茵区撤走占领军。

计划制定后仅4个月,1929年10月爆发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德国财政面临崩溃的危险。

1931年6月,美国总统胡佛宣布,赔款和国际债务延期支付一年。

德国此后不再支付赔款。

杨格计划夭折。

2、评价:

(1)性质:

《凡尔赛和约》是一个强加给德国的苛刻的和约。

(2)积极性:

缓解矛盾,初步建立新的国际体系。

和约在一定程度上暂时缓解了帝国主义战胜国与战败国,也缓和了战胜国之间的矛盾,使它们通过这个和约达成了利益的妥协,初步建立了帝国主义战后国际关系的新体系。

(3)消极性:

对德国过分的宰割,埋下了复仇的种子。

(和约背后潜藏的新的危机)

《凡尔赛和约》是战胜国强加给德国的十分苛刻的和约,它并未能牢牢控制住德国,反而激起了德国对战胜国的巨大仇恨,埋下了德意志民族复仇主义的种子,并为后来的希特勒所利用。

和会一结束,德国复仇主义者便喊出“打倒凡尔赛和约”的口号。

尽管德国存在着领土丧失、军事上受限制、赔款等不利因素,但从潜力上讲,德国仍然是一个强大的国家。

一旦德国从战争的破坏中恢复过来,必然要求摆脱这个和约所强加的种种束缚。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凡尔赛和约》已在国际关系土壤中埋下了会滋生出罪恶的种子。

【备课资料】名人对凡尔赛和约的态度与评价

意大利首相SinorNitti在《没有和平的欧洲》(PeacelessEurope)一书中评论道:

“这在近代史中,留下永远可怕的恶例,违背所有保证、所有先例、所有传统,甚至德国代表也未想到,除了要他们在此饥饿交迫、国力衰竭与内部革命威胁之时,不得不签订的条约之外,其他什么也没有为他们设想。

教会旧约中曾有规定:

即使是魔鬼,也应有其发言的机会。

然而,在这以国际公理自诩、首创民主的国家,对待被告却不及中世纪黑暗时代,连最起码的公理原则都不能遵从。

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作为英国代表团的成员,出席了巴黎和会,后来因为坚决反对和约中对德国的经济政策最终辞职。

辞职后他发表了一篇名为《和约的经济后果》的文章,其中明确指出:

这种赔款方法就像“年复一年地活活地把它(指德国)的皮剥光。

无论这种手术做得如何熟悉和小心,在手术过程中多么注意不要杀死病人,它却代表了一种政策,这种政策如果真的被采纳并被蓄意实行,人民的判断就会宣告它是一个残忍的胜利在文明史上所干出的最凶暴的行为之一”

法国谈判代表团团长克里孟梭私下说:

“这个和约,正如其他和约一样,只不过是战争的延续而已。

”列宁曾一针见血的指出:

“《凡尔赛和约》是骇人听闻的掠夺性和约”。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内容不多,主要讲解了巴黎和会上,各参会国的野心与意图;《凡尔赛和约》的签订。

我们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非正以的掠夺战争,掠夺是帝国主义国家的本性。

巴黎和会上,各参会国的野心与意图(中国提出正义要求除外),正是以掠夺为出发点的,因而在经过五个多月的争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