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市实验中学届高三下学期三轮复习第四次单元测试三轮拉练四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692047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55.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潍坊市实验中学届高三下学期三轮复习第四次单元测试三轮拉练四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山东省潍坊市实验中学届高三下学期三轮复习第四次单元测试三轮拉练四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山东省潍坊市实验中学届高三下学期三轮复习第四次单元测试三轮拉练四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山东省潍坊市实验中学届高三下学期三轮复习第四次单元测试三轮拉练四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山东省潍坊市实验中学届高三下学期三轮复习第四次单元测试三轮拉练四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潍坊市实验中学届高三下学期三轮复习第四次单元测试三轮拉练四语文试题.docx

《山东省潍坊市实验中学届高三下学期三轮复习第四次单元测试三轮拉练四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潍坊市实验中学届高三下学期三轮复习第四次单元测试三轮拉练四语文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潍坊市实验中学届高三下学期三轮复习第四次单元测试三轮拉练四语文试题.docx

山东省潍坊市实验中学届高三下学期三轮复习第四次单元测试三轮拉练四语文试题

第Ⅰ卷

一、选择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若在北方,百鸟啼鸣,一定是春天来了。

一个漫长的冬季,除了雪花(飘落/坠落)的声音,除了冰河迸裂的声音,苍茫的天地之间是蔓无边际的沉寂。

只有春天来临,声音和颜色才如蛰伏的虫儿一样,不知从什么地方都(钻/长)了出来。

春天里,人心会如泛青的原野,萌生出各种“花花草草”的念想。

近于哀愁的喜悦,风一样扫过心头,本来纯净的心灵便被吹得纷乱如麻,青春啊,人生呀,未来呀……_______1_______,被一支画笔随意涂抹——含苞待放的花朵、双飞的燕子、和暖而明媚的阳光……我起身打开窗户,映入眼帘的却是一幕缠绵的江南烟雨。

粉墙黛瓦的房屋、小巧(精致/精制)的苏式院落、碧绿的荷池、长长的回廊……_______2_______,更显其隽永、幽深。

1.文中加点的词语,字形有错的一项是

A.苍茫    冰河迸裂B.蛰伏  蔓无边际

C.明媚   纷乱如麻D.缠绵     粉墙黛瓦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飘落  长    精制B.坠落    长   精制

C.飘落   钻    精致D.坠落   钻   精致

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如一幅找不到重心的图画   一应景物恰好被迎面的一树桃花掩映

B.如一幅图画找不到重心    迎面的一树桃花恰好掩映了一应景物

C.如一幅找不到重心的图画迎面的一树桃花恰好掩映了一应景物

D.如一幅图画找不到重心      一应景物恰好被迎面的一树桃花掩映

【答案】1.B2.C3.A

【解析】

1.试题分析:

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从

点睛:

这是一道考核近义成语辨析的题目,首先明确近义成语的区别,然后分析句意找到所给的句子中的重点词语,看哪个成语和它吻合。

3.试题分析:

这是一道根据文意填空的题目,高考题目一般为科普类的说明性文字,文段表述结尾严密。

要求填写的较为准确,这样就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前后文之间的相互的提示和照应,尽量文中的词语组织句子进行填写,这样能够减小误差。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①各种品牌的汽车展销商津津乐道自己的节能汽车、新能源汽车,向人们展示、讲解这些因环保要求和技术创新而出现的新款汽车。

②广州立白集团继承与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用实际行动支持慈善事业,乐善好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积极奉献。

③嫉妒心强的人看到身边的人取得了成就,不仅不赞一词,反而会恶语相加乃至造谣中伤,使对方名誉受损,甚至产生更坏结果。

④江西三清山素有“清绝尘嚣天下无双福地,高凌云汉江南第一仙峰”的美誉,所到之处,但见奇峰林立,深谷清幽,果然名正言顺。

⑤月光如水的夜晚,沏一壶清茶,邀三五好友,共聚院中的葡萄架下,海阔天空地畅聊一番,忘却尘世的纷扰,该是何等的惬意!

⑥整天忙于琐事,并乐此不疲,当然就没有精力为广大群众办实事,更没有时间读书,这样终究是难以适应形势发展的。

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⑤⑥D.③④⑥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①津津乐道:

很感兴趣地谈论。

后面不能带宾语;②乐善好施:

乐于行善,喜欢施

因喜欢做某件事而不知疲倦。

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

点睛:

正确使用词语的题目,有实词成语和熟语,有时还考核虚词。

实词注意从词语的含义、感情色彩、固定搭配、程度的轻重、运用的范围等角区分,成语注意望文生义、对象错配、褒贬误用、语法搭配、似是而非的角度分析,虚词注意分析连接的句子之间的关系和虚词的用法和意义是否相符。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根据俄罗斯卫生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来看,自上月以来,整个俄罗斯已有至少37个以上的地区爆发了甲型H1N1流感。

B.4月30日,利比里亚总统瑟利夫在首都蒙罗修亚接见了中国维和警察防暴队,称赞防暴队维护利比里亚和平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C.旅游中常见的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大声喧哗、插队等不文明、不礼貌的行为,对于具有文化教养的人是不能容忍的。

D.一个小板凳,一张小圆桌,冬天一盆炭火,夏天一盆凉水——陈忠实就是在这样简陋的老屋里写出了《白鹿原》。

【答案】D

客颠倒,可改为“具有文化教养的人对于……行为是不能容忍的”,或在“人”后加上“来说”。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与“中国文学”“汉文学”“华语文学”等以往对于中华民族文学的指称相比,“中华文学”概念不仅在内涵上更切合中华民族文学时间的久远性、空间的广阔性、创作主体的多民族性以及语言形式的多样性,而且在外延上也更具包容性。

“中华”比“中国”更具涵盖力和开放性,“中国”一词最初见于周成王时代铜器何尊铭文,其义为“帝王所都”;此后则指“中土”,与“四方”“四夷”相对。

如《诗经·大雅·民劳》:

“惠此中国,以绥四方。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

“德以柔中国,刑以威四夷。

”《孟子·梁惠王上》:

“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都是将“中国”视为与“四方”“四夷”相对的地理空间。

而“中华”(或称“华”“诸华”)则兼地理空间、民族与文化而言之。

如《左传·襄公十四年》载西戎之杰出者戎子驹支说:

“我诸戎饮食衣服不与华同,贽币不通,言语不达,何恶之能为?

”可见“诸戎”与“华”的不同,既有地域、民族方面的,但主要是文化方面的不同。

关于“中华”与“中国”之区别,章太炎先生曾有精辟的概括:

“中国云者,以中外别地域之远近也。

中华云者,以华夷别文化之高下也。

即此以言,则中华之名词不仅非一地域之国名,亦且非一血统之种名,乃为一文化之族名。

故《春秋》之义,无论同姓之鲁卫,异姓之宋齐,非种之楚越,中国可以退为夷狄,夷狄可以进为中国,专以礼教为标准,而无有亲疏之别。

其后经数千年,混杂数千百人种,而称中华如故。

以此推知,华之所以为华,以文化言,可决知也。

”(《太炎文录初编》“别录”卷一)他认为,“中华”虽最初也有地域、民族上的内涵,但主要还是以文化而言,无论中国或四夷,只要认同华夏文化者,均属中华,因此“中华”实际上是一个具有动态性和历时性的概念,用太炎先生的话说,就是“中国可以退为夷狄,夷狄可以进为中国”。

这样看来,“中华文学”的提法显然在历史的涵纳性方面更为符合中华文学发展的实际。

有的学者也以“汉文学”“华语文学”代指中国文学或海外汉语文学,这两个概念的局限性显而易见,不必特别说明。

此外,“中华文学”概念的提出,更深层的意义应当还在于面对当今文化全球化背景下中华民族文学研究学术方法的创新,以及对过去的一个世纪以来古代文学研究界关于中华民族文学研究范式转型的引领作用。

在这种新的学术理念的引领下,传统研究中的一些偏颇有可能得到纠正,一些无法解决的难题有可能获得解决的途径。

举例来说,过去学者争论颇多的中国文学史上有无“史诗”的问题,如果在“中华文学”概念所指的研究思路下即可得到完满的解决。

黑格尔认为中国上古时代不存在《荷马史诗》那样的叙事作品,中国学者持不同意见者举出《诗经》周族史诗反驳其说,赞同者则从汉语特点不适宜长篇史诗产生的角度出发证明黑格尔的观点。

如果先悬置这一问题,将考察的范围扩展至汉民族以外的口传文学,则很容易发现如藏族《格萨尔王传》、蒙古族《江格尔》、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等长篇史诗。

这样,黑格尔结论的不可信便显而易见了。

(选编自《文史知识》)

6.下列对本文主旨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中华”与“中国”两个不同概念在内涵与外延上的区别,以及二者在历史发展及中华文学上的具体体现。

B.“中华”作为一个具有动态性和历时性的概念的原因,以及在中华文学上的具体体现。

C.本文重点对“中华文学”的内涵、外延及意义进行论证与厘清,特别突出了“中华文学”历史的涵纳性。

D.“中华文学”在文学研究中的具体运用,特别是对中华民族文学研究范式转型的引领作用。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惠此中国,以绥四方”与“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中的“中国”一词的含义是一样的。

B.“中国”与“中华”的区别,既体现在地域有别、民族有异,更体现在文化方面存在的明显不同。

C.按照章太炎先生的说法,“中华”这一概念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一个动态性和历时性的概念。

D.如果我们扩展考察的范围,不局限于汉民族的口传文学,就很容易发现黑格尔结论的不可信。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华”一词兼具地理空间、民族与文化等属性,因此,它比“中国”一词更具涵盖力和开放性。

B.只要有了“中华文学”这一概念的引领,传统研究中的一些偏颇就能得到纠正,一些无法解决的难题就能获得解决的途径。

C.“汉文学”“华语文学”两种提法不仅在内涵上存在许多不足,而且在外延上也缺少足够的包容性。

D.藏族《格萨尔王传》、蒙古族《江格尔》、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等长篇史诗是与《荷马史诗》相似的叙事作品。

【答案】6.C7.B8.B

【解析】

点睛:

这类题目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

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太宰问于子贡曰:

“夫子圣者欤?

何其多能也!

”子贡曰:

“故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

”将者,且也。

不言已圣,言且圣者,以为孔子圣未就也。

夫圣若为贤矣,治行厉操,操行未立,则谓且贤。

今言且圣,圣可为之故也。

孔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从知天命至耳顺,学就知明,成圣之验也。

未五十、六十之时,未能知天命、至耳顺也,则谓之“且”矣。

当子贡答太宰时,殆三十、四十之时也。

魏昭王问于田诎曰:

“寡人在东宫之时,闻先生之议曰‘为圣易’有之乎?

”田诎对曰:

“臣之所学也。

”昭王曰:

“然则先生圣乎?

”田诎曰:

“未有功而知其圣者,尧之知舜也。

待其有功而后知圣者,市人之知舜也。

今诎未有功,而王问诎曰:

“若圣乎?

敢问王亦其尧乎?

”夫圣可学为,故田诎谓之易。

如卓与人殊,禀天性而自然,焉可学?

而为之安能成?

田诎之言“为圣易”,未必能成,田诎之言为易,未必能是;言“臣之所学”,盖其实也。

圣可学,为劳佚殊,故贤圣之号,仁智共之。

子贡问于孔子:

“夫子圣矣乎?

”孔子曰:

“圣则吾不能。

我学不厌,而教不倦。

”子贡曰学不厌者智也教不倦者仁也仁且智夫子既圣矣由此言之,仁智之人,可谓圣矣。

孟子曰:

“子夏、子游、子张得圣人之一体,冉牛、闵子骞、颜渊具体而微。

”六子在其世,皆有圣人之才,或颇有而不具,或备有而不明,然皆称圣人,圣人可勉成也。

孟子又曰:

“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治则进,乱则退,伯夷也。

何事非君,何使非民,治亦进,乱亦进,伊尹也。

可以仕则仕,可以已则已,可以久则久,可以速则速,孔子也。

皆古之圣人也。

”又曰:

“圣人,百世之师也,伯夷、柳下惠是也。

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闻柳下惠之风者,薄夫敦,鄙夫宽。

奋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闻之者,莫不兴起,非圣而若是乎?

而况亲炙之乎?

”夫伊尹、伯夷、柳下惠不及孔子,而孟子皆曰“圣人”者,贤圣同类,可以共一称也。

宰予曰:

“以予观夫子,贤于尧、舜远矣。

”孔子圣,宜言圣于尧、舜,而言贤者,圣贤相出入,故其名称相贸易也。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言且圣者,以为孔子圣未就也         就:

靠近,成为

B.学就知明,成圣之验也            知:

知识

C.言“臣之所学”,盖其实也         实:

符合实际

D.圣贤相出入,故其名称相贸易也      贸:

交换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今言且圣,圣可为之故也   有怠而欲出者,曰:

“不出,火且尽”

B.然则先生圣乎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C.我学不厌,而教不倦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D.以予观夫子,贤于尧、舜远矣     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子贡曰/学/不厌者智也/教/不倦者仁也/仁且智/夫子既圣矣

B.子贡曰/学/不厌者智/也教不倦者仁也/仁且智夫/子既圣矣

C.子贡曰/学不厌者智/也教不倦者仁也/仁且智夫/子既圣矣

D.子贡曰/学不厌者/智也/教不倦者/仁也/仁且智/夫子既圣矣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宰向子贡问孔子是不是圣人,子贡认为孔子己经是圣人,因为上天让他多才多艺。

B.孔子说的“六十而耳顺”,意思就是自己到了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能明辨是非真假。

C.田诎认为,尧在舜还没有作出功绩前就能知道舜是圣人,而一般人等到舜有了功绩后才知道舜是圣人。

D.孟子认为孔子是圣人,孔子能做到可以做官就做官,做不成官就不做,能做多久就做多久,该离开就赶快离开。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如卓与人殊,禀天性而自然,焉可学?

而为之安能成?

(2)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治则进,乱则退,伯夷也。

【答案】9.B10.A11.D12.A

13.

(1)如果卓绝得与一般人不一样,是禀受天性自然生成的,怎么能学呢?

学习做圣人又怎么能成功呢?

(2)不是他理想的君主就不去事奉,不是他理想的百姓就不去支使,天下太平时出来做官,天下大乱时退去归隐,伯夷是这样的人。

【解析】

9.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的实词理解类试题,考生要注意结合文段内容理解文言实词,可以运用代入法和组词法理解选项中的实词的意义,将选项中的词义代入看是否通顺,B项,知,同“智”,智慧。

点睛:

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课标卷近几年有加大难得的趋势,考的词语一般在课本中没有出现,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

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

10.试题分析:

这是一道文言虚词的辨析的此题,注意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重点记忆考纲规定的

并列。

C连词,表并列;连词,表转折。

D介词,比;介词,向。

11.试题分析:

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

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此题较容易,注意标志性的词语“曰”“者”“也”“夫子”。

12.试题分析:

A.太宰向子贡问孔子是不是圣人,子贡认为孔子己经是圣人,因为上天让他多才多艺。

“子贡认为孔子己经是圣人”错误,子贡说将成为圣人。

13.试题分析:

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

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殊”“禀”“安能”“非”“治”“乱”。

参考译文:

太宰向子贡问道:

“孔子是个圣人吧?

他怎么这样多才多艺呢?

”子贡回答说:

“这本来是上天让他将成为圣人,又使他这么多才多艺的。

”将,就是将要的意思。

子贡不说已经是圣人,而说将要成为圣人,是他认为孔子当时还没有成为圣人的缘故。

成为圣人和成为贤人一样,要修养磨炼自己的操行,操行还没有磨炼成功的时候,那只能说是将要成为贤人。

现在子贡说孔子将要成为圣人,是因为圣人是可以做到的缘故。

孔子说:

“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业,三十岁言行合于礼,四十岁能明白事理不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一听到别人说的话,能够清楚理解其中的意思。

”从“知天命”到“耳顺”,学习有了成就,智慧更加通达,这是成了圣人的验证。

还没有到五六十岁的时候,就不能“知天命”,达到“耳顺”的程度,所以就称之为将要。

当子贡回答太宰的问话时,大概是孔子三四十岁的时候吧。

魏昭王向田诎问道:

“我做太子的时候。

听说先生有这样的议论,说‘做圣人容易’,有这回事吗?

”田诎回答说:

“圣人是我所要学着去做到的。

”昭王问:

“这样那么先生是圣人吗?

”田诎说:

“没有作出功绩之前就能知道他是圣人,这是尧对舜的认识;等到有了功绩之后才能知道他是圣人,这是一般人对舜的认识。

现在我还没有什么功绩,而王就问我‘你是圣人吗?

’敢问大王你也是尧一样的圣人吗?

”圣人是可能通过学习做到的,所以田诎说做圣人容易。

如果圣人卓绝得与一般人大不一样,是禀受天性自然生成的,那怎么能学呢?

学习做圣人又怎么能成功呢?

田诎说的“做圣人容易”,未必能够成功;田诎说的“做圣人容易”,也未必是对的。

他所说的“圣人是我所要学着做到的”,这大概倒是符合实际的。

圣人可以经过学习做到,只是用功的程度更特殊些罢了,所以贤人圣人的称号虽有区别,但在仁与智方面是共同的。

子贡对孔子问道:

“您已经是圣人了吗?

”孔子说:

“圣人,我达不到,我只是学习从不满足,教人从不觉得疲倦而已。

”子贡说:

“学习不满足,就是智;教人不疲倦,就是仁。

有仁又有智,您就是圣人了。

”由此说来,具有仁智的人,就可以称为圣人了。

孟子说:

“子夏、子游、子张,都学到了圣人的一个方面;冉牛、闵子骞、颜渊,他们学到了圣人的各个方面,但程度不深。

”这六个人在当时,都具有做圣人的才能,有的略有圣人之才而不全面,有的具备了圣人之才而不够高明,然而都称他们是圣人,这说明圣人是可以经过努力学习而达到的。

孟子又说:

“不是他理想的君主就不去辅佐,不是他理想的百姓就不去召唤,天下太平时出来做官,天下大乱时退去归隐,伯夷是这样的人。

什么样的君王都可以辅佐,什么样的百姓都可以召唤,局势稳定可以做官,社会动乱也可以做官,伊尹是这样的人。

可以做官就做官,做不成官就不做,能做多久就做多久,该离开就赶快离开,孔子就是这样的人。

他们都是古代的圣人。

”孟子还说:

“圣人,是百代的师表,伯夷,柳下惠正是这样的人。

因此,听到伯夷品性的人,贪婪的人廉洁了,懦弱的人也长了志气;听到柳下惠品性的人,刻薄的人厚道了,狭隘的人宽宏大度了。

他们兴起在百代以前,百代以后知道他们事迹的人,没有不受感动鼓舞的。

难道不是圣人才能够达到这样的境界吗?

更何况亲身受到他们熏陶教育的人呢?

”伊尹、伯夷、柳下惠比不上孔子,然而孟子都把他们称为“圣人”,说明圣人、贤人同是一类人,可以共用一个称号。

宰予说:

“据我看孔子,要比尧、舜贤良得多。

”孔子是圣人,宰予应当说“比尧、舜更圣明”,然而他说“贤”,正说明圣、贤差不多,所以圣、贤这两个名称可以互相交换。

第Ⅱ卷

四、古诗文阅读

14.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塞上闻笛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①,风吹一夜满关山。

春夜闻笛②  李益

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注】①《梅花落》是古代笛子曲的代表作品。

②系诗人谪迁江淮时之作。

(1)第一首诗描写了“塞上”一幅怎样的画面?

(2)两首诗中都含有“一夜”一词,请分析其含义和表达效果。

【答案】

(1)塞上雪净,牧马归还,戍楼月明,笛声满山,一幅安宁壮阔、月夜思乡的画面。

(2)高诗中“一夜”是指笛声响了一夜,征人一夜未眠,极言时间之长,表明征人思乡情切。

李诗中“一夜”是指大雁一夜之间,不待天明飞往北方,极言时间之短,表明迁客借大雁北归,泪满衣衫,思乡情切却不得归的怨望。

【解析】试题分析:

(1)本题考查的是概括诗歌的画面类试题,考生要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理解和概括,本题可以概括为,塞上雪净,牧马归还,戍楼月明,笛声满山,一幅安宁壮阔、月夜思乡的画面。

点睛:

概括画面内容或分析意象的特征的题目,注意对诗句中的画面进行简单的描述,然后概括意境特征,然后分析表达的情感,注意意境和情感的关系,大致有“乐景哀情”“乐景乐情”“哀景哀情”“哀景乐情”,较常见的是“乐景哀情”“哀景哀情”。

却不得归的怨望。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子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意思是说,天气寒冷,松柏晚于其他植物谢落,比喻人要坚韧不屈,不改初心。

(2)《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木与绳”“金与砺”的关系做比喻,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

(3)白居易《钱塘湖春行》颔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答案】

(1).岁寒

(2).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3).故木受绳则直(4).金就砺则利(5).几处早莺争暖树(6).谁家新燕啄春泥

【解析】试题分析:

理解性默写的题目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注意提示语中的“天气寒冷,松柏晚于其他植物谢落,比喻人要坚韧不屈,不改初心”“木与绳”“金与砺”的关系做比喻,“把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学#

点睛:

名句名篇默写是高考的必考题型,考生要注意平时多积累名句名篇,要落实到写上,书写时要注意字形相近的字和字形复杂字的书写,特别要注意同音异形字的书写不要错误。

五、语言表达

16.仿照下面的句式,选取“水”以外的物象,另写一段文字。

要求:

句意连贯,逻辑关系清晰。

水流动的时间一长,

要么成为暗河暗流,

要么成为大河大江。

【答案】云在天空中流动的时间一长,要么成为滚滚乌云,要么成朵朵祥云。

【解析】试题分析:

仿写有嵌入式仿系、续写式仿写,命题式仿写和开放式仿写。

无论是哪种都注意

17.以下是一名学生给张教授的一条短信,其中有使用不得体的词语,请找出四处并修改或删除。

张教授台鉴:

欣闻先生拙作业已付梓,钦佩有加。

回忆学习期间,承蒙先生惠顾,感激不尽。

以前我多有浅陋垂青之语,请多包涵。

谨祝您的家母健康长寿。

顺颂时祺。

学生李明。

【答案】

(1)“拙作”应为“大作”等;

(2)“惠顾”应为“厚爱”或“关爱”等;(3)将“垂青”删除;(4)将“您的家母”改为“令堂”或“您的母亲”等。

【解析】试题分析:

语言得体一般有两种,一是文体得体,即文章或话语要符合文体的要求,主要表现为要符合文体的特殊格式和语言要求,比如口语中一般不要用文言词语等。

一是语体得体注意说话人的身份、场合,主要表现为用语的褒贬、谦敬词语运用的的当等。

18.阅读下面的图表,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从表中看出,与非留守儿童相比,留守儿童_______________,从父母外出情况看,___________。

(每条横线不超出15个字。

【答案】

(1).更烦乱迷茫少愉悦(或烦乱迷茫度更高,愉悦度低)

(2).母亲外出对儿童的情绪影响最大

【解析】试题分析:

这是一道图文转换的题目,图文转化的题目主要有解析徽标、解说题片、描述图

六、材料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语言学家王力

王力先生,1900年8月10日生于广西博白县岐山坡村。

曾祖是岁贡生,父亲王炳炎是清末秀才。

王力自幼受到国学的熏陶。

由于父亲不善经济之道,所以家境贫寒,生活十分清苦。

王力小学毕业后,家中生活更加困难,只好辍学与父亲一起开个杂货铺,因不善经营,一年就倒闭关门了。

后来王力还织过布,甚至印过彩票。

17岁那年,天资聪颖的王力开始在家乡做起了家庭教师,由于教学效果好,受到普遍称赞,在博白县里有了小小的名气。

21岁那年,他被当地的学校聘去做小学教员。

由于王力知识渊博,讲起课来生动自如,很受学生欢迎。

24岁那年,才华横溢的王力在朋友的资助下考入上海的私立南方大学,一年后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