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母归根.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691378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9.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认母归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认母归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认母归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认母归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认母归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认母归根.docx

《认母归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认母归根.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认母归根.docx

认母归根

认母归根

天雨虽大。

不润无根之草。

佛法虽广。

难度无缘之人。

提倡圣道。

宣示正宗。

真理天道。

救世宝筏。

目录:

一、道是什么?

          二、道与教的差别?

   三、道与人的关系?

   四、何以必要求道?

   五、得道有四大难?

   六、求得大道有什么好处?

   七、何谓三期末劫?

   八、真道天命道统?

   九、大道宝贵何以暗渡?

 十、求道后修道之功夫?

   十一、修道立德?

       十二、圣凡分别?

   十三、办功修果?

      十四、修道依法行持?

   十五、受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十六、修道存心立品?

   十七、修道要有始终?

一、道是什么?

原来这个道就是吾人之本性。

儒教谓之良心。

佛教谓之金刚。

又称为菩提心。

道教谓之生死之门。

又曰:

谷神。

总而言之。

即是佛性也。

名称虽是不同。

其实则一也。

按这本性。

来自无极理天。

在天谓之理。

又谓之天命。

赋与人则谓之性。

又谓道心。

良心。

循此性(良心)而行。

即谓之道。

故中庸云:

“天命之谓性。

率性之谓道”这个性本属无形无象。

无声无臭。

不生不灭。

不增不减。

似空非空。

似有非有。

实非笔墨所描写。

亦非口舌所能形容。

此则大道之实体也。

实体无相乃妙有之真相。

非尘世之有声有色有名相之假相也。

道经云: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老子曰:

无名天地之始。

“即象○”。

有名万物之母。

“即象一”道大无名。

“强名曰道”。

道大无形强以圈形之。

圈者一之静象。

虚理一团道之全体。

一者圈之动象。

一本散於万殊。

道之达用。

圈动一生。

一缩为点。

点伸为一、○圈、一点。

实为动静伸缩。

变化无穷。

“放之则弥六合”曰一“卷之则退藏於密”曰点。

大而无外无所不贯。

小而无内无所不包。

弥纶天地包罗万象。

万灵之主宰也。

故曰:

“天地虽大不得此妙道不能成。

人物虽灵但不得此妙道不得生”。

可知道即理。

理即性。

性即是良心。

良心即是佛。

佛性即是本来面目也。

这个生理妙道。

虽各自有。

但人人有而不知其有。

日用而不知也。

失本求末。

道难明矣。

故曰:

“知此道者可返本还源。

成仙成佛”。

“迷此道者。

坠入轮回苦。

变为阴鬼”。

这个道是还先天不二法门之路径。

这个性是维皇上帝的独生子。

这个良心是人人表现作事。

名为道心也。

诗曰:

大道无形亦无象,一条大路透天庭。

识透幽灵把道访,回天觉路在眼前。

无声无臭功至极,不生不灭理周全。

显出真良明德性,代天宣扬化善良。

二、道与教的差别

“道”是性理的本体。

就是无极真理。

赋与人为性。

故谓之“性理”。

亦即是“良心”这个性理乃吾人之天根。

性命的大源。

生即由如斯来。

死亦应如斯处去。

正是生死必由的真径正路。

乃万古最神秘的“性理真传”口授心印的秘宝。

若不受。

维皇上帝的天命。

应运来传此道者。

不论任何仙佛圣人都不敢妄传。

乱泄这个性理真道的奥秘妙窍。

所以真经不在纸上。

儒教的四书五经。

佛教的金刚经。

老子的道德经五千言。

清静经。

黄庭经等。

处处虽有藏着这真道的奥秘证明。

但不得明泄。

都是言在此而意在彼。

若不得受命的明师来指授真传。

点开妙窍。

阐明真理的奇秘者。

任你甚么名儒领学。

亦无法可以发现其奥秘呢?

这样的微妙。

这样的宝贵。

这就是道的真面目了。

“教”者。

乃属道的外围功夫。

就是由道所发生之万法。

万行万端。

用来教化於世人。

是“道”之用也。

道者为体。

教者为用。

如树木根源为道。

枝叶为教。

故曰:

五教同源合一理也。

佛教曰:

“明心见性万法归一”。

道教曰:

“修心炼性。

抱元守一”。

儒教曰:

“存心养性。

执中贯一”。

耶教曰:

“洗心移性。

默祷亲一”。

回教曰:

“坚心定性。

清真理一”。

五教的起源宗旨皆一也。

一者何。

乃是独一无二的真理。

天道也。

万物万类万教。

皆不能离一。

离一则不成。

一者道也。

则常而不变的真理也。

天道也。

孔子曰“吾道一以贯之。

”教即是积德行善。

修心养性。

备将来可得出世入道之基础的教化。

故曰:

“修道之谓教”。

“教”属在各教中的显教。

就是普通的教化。

使世人修心炼性。

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

以匡齐人心勿使其恶化。

得为一世之善人。

备其将来得以享受未来世之福报。

所教的是平等道义,不论何人皆可以知道。

可以方便加入信徒。

佛教所谓平等法门者也。

经书上所有的明载。

人人得易知之处。

就是属於平等法的教化。

经书中还有暗藏真机奥秘。

表面上似乎言在此。

其实而意在彼之奇秘很多。

若不得明师指传。

得了无上正法。

任你怎么聪明伶俐。

亦难知道其奥秘。

子贡曰:

“夫子之文章。

可得而闻也。

”是“教”。

夫子之言“性与天道。

不可得而闻也。

”是“道”。

这就是道与教的差别了。

教是常有。

道是非时不降的。

道是有隐有显。

道在隐时。

任你有盖世英才。

聪明特达。

兼之博通古今。

学富五车的贤士。

亦无法可以得着这真道。

因为这道是非时不降的。

非人不传的。

有降劫时才能降道。

教是常有的。

不降道时。

这教也是有的。

困为这个教乃人道的基本教化。

所以道不离教。

教不离道。

道若离教。

则道的门前便可以罗雀了。

教若离道则为旁门左道不成善教了。

道与教到底其效果。

又有什么差别呢?

“道”是可以超生了死脱轮回。

登西方极乐理天。

躲凶灾脱劫难解冤孽消罪行。

改命运出苦海。

真有不可思议的妙处呢。

故曰:

“天上天下唯道独尊”。

岂是虚言的吗?

“教”是教化世人度世的法则。

人道的典型。

修心养性的方法。

入世为人的仪范。

造成国与家的栋材。

涵养世间的道德器。

教人改恶向善。

循规蹈矩。

作盛世良民享来生的福报。

预作将来出世入道的基础。

所以这教亦是不可以一日无的。

这就是“道与教”的效果之差别处。

不论在什么宗教信仰的兄弟姐妹。

既明道是教之本源。

由教而入道的基础。

必须大开智慧。

再进一步求道以明佛性。

了解生从何处来。

死归何处去的大乘法。

才有日常修养修持之目的。

天道如大海。

广阔而深大。

不分大小百川千河。

不管清浊污水。

皆容入大海更有妙法。

使其澄清而归一也。

时值三期末劫。

天道普传在世。

亦不分宗教与肤色人种。

不分富贵贫贱。

皆可得求大道。

可传授万法归一的定静止处也。

是善男子信女人。

立起大志不耻下问求上进吧!

诗曰:

大道普渡在世间 ,速求明师把道传。

   若不深究归元理 ,无常一到后悔难。

 三、道与人的关系

  道者理也。

在天曰天理。

在人曰本性。

良心。

一刻亦不得离开此道。

一离道就是拔根塞源。

性命不保了。

怎么说呢?

因为这个性理。

乃是万灵之天根。

性命之生源。

万汇之根底也。

如果拔了本绝了源。

其根既断。

其枝末还能茂盛吗?

还有性命可言吗?

自数千年前。

中庸已有证明。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

可离非道也”。

故曰:

道者理也。

人必由之路也。

人依乎道德。

如火车在轨。

如轮船在水。

如飞机有气。

如果火车离轨。

轮船离水。

飞机离气。

则险象产生。

人若离道。

在社会为法律所制裁。

在阴司受阎罗之裁判。

则坠入轮回四生六道。

转变不息。

苦海无边。

故曰:

既有人类之生。

必有道德之立。

如无道德。

便无生存。

这实是可定言矣。

然道之与德。

并非学来之识。

无须待求于外。

本属人从之固有。

道是自性之体。

德是自性之用。

道是我们本来面目。

德是我们的当然行为。

假若。

我们能率自性之自然用事。

就不必再加什么勉励作用之美名词。

讲什么“修道”论什么“立德”而总是正常无奇之人生品行了。

故曰:

这自性即是道德之定律。

是任何人也不能逃避的。

根据此义自性既是道德。

那么。

“良心”当然亦即道德了。

是以人人都说自有良心。

即有良心即当无条件的行施道德。

由此看来。

凡是自承认是个有灵性的人。

就不能不承认无良心。

既有良心之人。

亦不能不承认无道德。

故灵性不可一时离。

良心不可一时无。

那么道德岂不一时也不能脱离的吗?

所以道德实是人类生存之要素。

经常的表现于行住坐卧之际。

和潜藏于衣食住行之间。

无形中逐成正常生活上之正律了。

故道德本是与生俱有人人同体的东西。

绝不新奇怪异。

亦非曲折难行。

只有要明白大道而已。

孔子曰:

“君子死守善道”。

“君子忧道不忧贫”。

“君子乐道”。

曾子得之“战战兢兢。

一日三省吾身”。

颜子得之“拳拳服应。

终身弗失”。

以此观之。

道与人有密切之关系。

惜乎。

世人置之度外。

孔子曰:

“谁能出不由户。

何莫由斯道也。

 诗曰:

大道本来自身有,迷人不知向外求。

    道本灵根身主宰,速访明师玄参透。

四、何以必要求道

如前所说。

道本自有。

德由自发。

道为人之本性。

为性命之根源。

道既为人之本性。

在人身中。

就是人人所固有的。

怎么又要求道呢?

这个性道已赋在人类万灵的身上。

虽在人身中。

其出入也并没有形象之可见。

其来去也没有声音可闻。

故不论何人都是日用而不知有。

而不知其自有也。

尤其人生自降世以来。

既六万年之久。

世世不是在酒色财气中计较。

就是在名利恩爱中费尽精神。

为了满足人生。

以血心用事。

精气不守。

道德不讲。

性燥心粗。

气质暴戾。

狼贪骄横。

放肆妄为。

巧诈放纵。

用尽心机。

使尽精力。

自去恣意纵情。

精神愈趋而愈乱矣。

从此虚无妙道之性理。

道心被欲蔽情封。

一生总在梦中。

似睡非睡。

似醒非醒。

孽海认作爱河。

地狱当作乐园。

流连忘返。

天堂视为无所有。

尘世当作其本家。

以真认假。

以假认真。

世世如在醉乡。

只当实情。

所谓本心迷掉者。

即此之谓也。

孟子所以为世人哀之曰:

“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

有放心而不知求。

哀哉”此性此道此良心。

虽是人人所固有。

但人人各不知其自有。

是以放失而不知求。

可知世人已把本性良心放失。

而不知求者久矣。

至此以后。

世人就把这个性道本心。

有如岐路忘羊。

莫知所之。

概不知求了。

终致认贼作父。

以血心当作本心。

一任他肆。

无忌惮。

胡为乱作。

而不知检点。

从此日日造罪招愆。

结冤造孽。

因果牵缠。

轮回不了心。

人心不古。

道德沦亡。

未曾有的大浩劫。

由是发端了。

从今而后。

世人一概都在苦海中求生活。

向地狱寻死路。

当初来时那条正路。

已经没有人问津。

所以这条真径正路。

遂至茅塞而不通天堂乐国的门前。

可以罗雀了。

孟子所谓“山径溪之间。

介然用之而成路。

其间不用则茅塞之矣”。

即此之谓也。

世人为了放失本心。

不知那里去了。

甚至这条真径正路。

又被荆棘阻塞不通。

所以无有法儿。

可以找回这个性道本心了。

因为这样的缘故。

所以必要求道。

又必须要修道者。

就是这个原因也。

那么求道呢?

就是要找回放失之本心。

人类所失去之自家宝。

寻到至善宝地。

便是找到自己之真我。

修道是怎样。

就是修复要去找本性这条的正路呢。

若不求道。

不能明白本心的来源及止处。

亦不能知本心放失的原因。

及被锢的地方。

求道后由此处方可止定修道之基本。

与立德之方向。

故修道立德者。

必当先以求道作先决条件也。

所以必须求道。

修道者才能救回本心。

回归故乡极乐国。

使我们的主人翁(灵性)重见天日。

拜见。

老母欢会龙华。

何等的美满啊。

可是这个天道若无老母的天命。

特降真道授命於明师。

指传这个“性理真传”点开妙窍。

阐明万古奇秘的心印正法。

那么任你贤过颜闵。

智胜范增。

亦是无法可以知道。

这个性理妙道的来源处。

玄关善地。

怎能知道他的奥妙呢。

可知道即理。

理即性。

性即是良心。

良心即是佛。

要超生了死。

脱出轮回。

躲劫避灾。

成佛成圣成仙者。

悉由此道也。

道之宝贵。

不用说而自明矣。

所以释迦不慕太子之贵。

入山修道。

妙善不贪公主之荣。

出家访道。

轩辕亦须拜师七十二。

孔子求问礼於柱下。

神光立雪少林断臂示诚。

所以古圣贤。

绝尘离世。

抛妻离子。

苦修数十年者。

皆为求此性理真传之大道也。

   诗曰:

不知到底一归何,是以神光拜达摩。

      立雪少林为何事,只求一指躲阎罗。

   又曰:

时至三期白阳天,普渡三曹好佳缘。

      明师应运东西奔,四处设坛点妙玄。

      奉劝有缘急醒悟,速求大道明本源。

      领受上天三秘宝,诚心修持成圣贤。

五、得道有四大难

 

(一)人身难得

  人身难得者。

人为万物之灵。

性藉此身以存。

身藉此性以生。

真不离假。

假不离真。

真假打成一片。

舍利子色不异空。

空不异色。

藉此身以超此性。

借假修真。

苟无此身者。

此性何以超之。

无此假体。

何以修真。

此即爱此身也。

尤其人在尘世。

若以不谨慎。

造罪造孽。

罪孽已深重。

来世变作六畜。

一失人身。

难以闻道也。

故人身难得者此也。

   诗曰:

万劫千生得人生,须知前世种来因。

      此生不向今生渡,更待何时渡此身。

 

(二)中华难生

  中华难生者。

道乃至中至正。

至善至美。

不偏不倚。

大公无私的。

居於亚洲。

亚(亞)字为白十字也。

天地之枢纽。

中央戊已土。

真中之至善地。

我大中国自古以来。

称为中原、中国、中央、中华、中也者。

天地之大本也。

盖因我中国。

位居地球之最中心。

有一高山。

古昔称为须弥山。

以后称为昆仑山。

日本译作“山脉”是全世界的最高峰。

故称谓世界之屋梁。

全球的地脉。

悉从此昆仑发源的。

昆仑上对天河。

河水倒下昆仑。

而通黄河瀛海。

黄河流域。

地质多黄土。

黄河之水。

始终浑浊而黄色,若中国圣君出。

或将降生圣人之时。

才有澄清数日。

以显瑞徵。

按此黄河。

透昆仑通天河乃位乎天地中央戊已土。

属黄之左证了。

我们既位于天地之中心。

是以惟皇上帝创造宇宙降生人灵万类自然先从中心点之中国着手也。

人类的进化确是我中国为最先。

文物的发明。

亦是我中国为最早。

上天降真道。

每期都是降在中国。

为道德之渊源。

真道者始之地也。

欲求真道若非生於中华。

犹如缘木求鱼的了。

故曰:

中华难生也。

 (三)三期难遇

  三期难遇者。

三期末劫也。

亦为三阳开泰。

劫泰并行之谓也。

即青阳、红阳、白阳之转运也。

然道非时不降。

非人不传。

譬如人之患病垂危。

必延之于医药。

药应病而服。

道应劫而降。

届此三期白阳应运。

三期末劫。

三灾八难齐现。

九九八一末后一着。

七七四十九。

日夜难分的末会有的大浩劫已临。

大地万灵万物的末日已到。

空前大险象了。

非真道不足以救拯。

故无极老母大发慈悲。

为救万灵不惜秘宝。

从末劫末日的来临前。

特降真道。

拯救三期灾难中之众生。

若非三期白阳应运。

欲求真道的是难上难也。

故曰:

三期难遇也。

 (四)真道难逢

  真道难逢也。

三期真道降在庶民火宅。

大开普渡。

人人有份。

个个能得。

这个好机会。

人身中华。

三期。

虽幸得到。

还有一难:

就是第四难这个“真道难逢”这一关了真是“三幸还易得。

尾难正是难”。

试看现在中国的人数六亿万万。

其数不是不多呀。

三幸不是不得呀。

然是逢真道者。

实若晨星寥寥无几。

这是什么缘故呢?

为造罪过深。

前生冤孽深重。

债主要来乱本心。

八德零落。

酒色财气迷窍。

名利恩爱缠身。

道根已斩了或在此三期普渡中万教齐发。

有不少邪教左道或借佛名迷众或不守佛规而偏岐路。

假者贸贸皆是。

真道不二法门。

皆在火宅直指真传。

若无三生有幸。

祖上余德。

皆以信入旁门外道。

拜求后天神也。

故曰:

“摸着根的成佛祖。

摸不着根的瞎修行”。

又曰:

“世间最难得者人身也。

人身更难得者。

道也”。

真道非佛缘深厚。

祖德荫泽之人实难遇之。

故曰:

真道难逢也。

诗曰:

人身中华最难生,三期真道更难逢。

今得人身闻大道,务必早修早超生。

六、求得大道有什么好处?

道者路也。

乃是要回天堂西方极乐之正路。

却不是凡尘世之人路。

并不是濒入苦海之迷路。

亦不是坠入轮回之末路也。

这条正路在那里呀。

悟者近在目前。

一步可以直超。

迷者。

远在十万八千里。

经千万遍的轮回。

还是找不出这条正路。

虽几万年亦行不到的最奇秘的路呢。

原来这条正路。

是在吾人的本性中。

来自理天的。

来时在理天。

谓之无极真理。

赋来人身中。

乃谓之“性”。

故曰:

“性理”。

来时既由如斯处来。

去时亦应如斯处去的。

这就是人。

生死来去必由的真径正路。

所以又称之曰:

“道”。

“道者”就是这个缘故了。

孔子曰:

“谁能出不由户。

何莫由斯道也”。

即此义也。

换言之。

就是求回本性之天理良心者是也。

孟子曰:

“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如果求得着这个“真理天道”是有什么好处呢?

(一)可以超生了死

超生了死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超出阴阳。

跳出五行。

脱轮回登极乐。

免了生生死死永在苦海万劫不能翻身。

何以必要超生了死呢?

因为这生死皆不是好的事。

阳世阴府皆不是好的去处。

庄子所以说:

“我本不愿生。

忽然生在世。

我本不愿死。

忽然死期至”。

生生死死真假莫辨。

流浪生死。

苦海无边。

释迦当时弃王宫之贵。

为了止生死一大事因缘而出家。

可知世间并非乐土。

生死皆非好事。

生在阳世也是活地狱。

死在阴司也是死地狱。

生死总是在地狱苦海。

阴阳两地皆非善地。

活地狱死地狱。

皆非乐园。

也可以知道了。

故欲求了死。

先求了生。

欲求了生。

必先超生。

欲超生。

须求道。

若受明师直指大道。

得授“性理真传”乃神印记号。

无字口诀。

则地府抽丁。

天榜挂号。

脱离阎君。

不落无常之手。

超升天堂极乐。

免在降生尘世。

受这阴阳轮回。

四生六道转变之苦。

此所以必要超生了死者此也。

若不逢三期末劫。

真道不降。

欲超生了死。

是难上难矣。

佛经云:

“踏破铁鞋无觅处。

得来全不费工夫。

诚哉斯言也。

(二)可以改恶向善

去邪归正。

求道才能找回本性良心。

始能知道人心有真有假。

真的就是本性良心。

亦即是元神。

假的就是血心人心。

即识神是也。

世人每一兴念。

悉涉贪私偏邪。

每一举动。

皆属阴险狠毒。

皆因本性良心。

悉被欲蔽情封。

不得出现。

一任血心人心之识神用事。

所以然也。

所以必须求道。

这才能求回本心。

生发妙智慧。

才可以照见是非曲直。

善恶邪正。

转识为智。

守正远邪。

所有作为。

皆依中道。

本性为师。

故孔子曰:

“三人同行。

必有吾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此言本性良心即吾们的良师。

举凡有所作所为。

依此良心做去。

则万无一失了。

所以求道才能真正改恶从善。

去邪归正。

诚然有之。

(三)可以消祸劫解冤孽

祸劫冤孽皆由人自造的。

因为人人放失本心。

弃了八德。

血心用事。

所以作为悉违反良心。

不合天理正道。

所以结冤孽造因果殃连祸结。

久而久之。

遂酿成古今未曾有之大浩劫者。

皆由世人失道故也。

祸劫冤孽。

既因放失本心失道的原因而酿成的。

所以必须求道。

求回本心才可以消祸劫而解冤孽者明矣。

果能求得良心正道回来。

自然知道祸劫之所由来。

冤孽之所以由自结。

能悔既往之过失。

诚心忏悔。

极立行功立德。

以偿宿孽愆尤。

自然冤解孽消。

无所牵缠。

且从此后。

一意一念。

悉依本性良心为生。

一举一动。

悉依八德是遵。

那能再结冤孽债。

再造劫因呢。

似新仇不结。

旧恨无存。

身心清净自然祸结冤孽不解而自解矣。

但现值三期末劫世。

人类应受此番的清算。

若有求道者。

改恶向善去邪归正的善人。

不论何处遇灾难。

必以用三宝护身。

自然神圣之庇佑。

佛的法力。

可以逃脱三期灾劫矣。

故必须早日求道修道也。

诗曰:

修道无别修,只要识路头。

路道若识得,生死一时休。

七、何谓三期末劫

  自开天辟地。

以至天穷地尽。

其间谓之一元。

一元有十二会。

一会有一万零八百年。

共十二万九千六百年为一终始。

每会因气象变千。

而有数期之劫运。

现在午会告终。

未会始起。

自开天以来约六万余年。

已有三期之分。

第一期曰:

青阳劫。

应於伏羲时代。

劫名为龙汉水劫。

劫数仅有九劫。

道君掌教。

燃灯主持。

道降於君王将相。

是为龙汉初劫。

救渡二亿仙人成真。

第二期曰:

红阳劫。

应於文王时代。

劫名为赤明火劫。

劫数加倍。

为十八劫。

释迦掌教。

弥陀主持。

道降於师儒。

是为赤明次劫。

亦救渡二亿真佛子成道。

乃至本会为第三期。

曰:

白阳劫。

应於午会交替之际。

劫名为罡风劫。

人心败坏更胜以前。

故三灾八难。

一齐降临。

九九八一为劫三期末劫。

道降儒门。

弥勒掌教。

儒童主持。

道降於庶民火宅。

大开普渡。

每期道劫并降。

降道拯救善信。

降劫收杀恶孽。

劫由人造。

道因劫降。

道宏劫消。

故降道所以救劫也。

  先天老母的原灵。

有九六降在世间。

青红二期四亿回先天。

还存九二原人。

这一回三期末劫。

要救回九十二亿残灵。

为此。

皇母特降真道。

普渡三曹。

大阐佛法。

但此时人心离道太远。

众原子生生死死。

贪恋红尘假景。

迷失本来性灵。

既不知从何而来。

复不知寻路而归。

愈沉愈迷。

愈迷愈坏。

人心不古。

世风日下。

道德已不讲。

日日在报纸上看到杀人而不稀奇。

色情失礼乱伦而不知耻。

不孝不义而不知悔。

你争我夺。

造成社会黑暗。

人心险诈。

迷昧太深。

已达极点。

因之酿成空前未曾有之大浩劫。

名曰三期末劫。

在此三期白阳中。

道传庶民。

要渡救众多的原人诚非容易。

上天慈悲。

复差青红二期成道的四亿仙佛。

尽下南阎飘散九洲。

借母投窍。

修养真性。

助天行道。

代天宣化。

为救渡众生。

日夜不分。

物力财力人力牺牲。

为这三期收园事。

各立功果。

待至收园有功定果。

修道者可享清洪双福也。

故仙佛云:

这一次。

三期事。

惊天动地。

不管仙或是佛。

倒装下世重建立三期功。

依功定果。

不管人或是神。

为道而办仍然是不差移。

特赐品莲。

不分你。

前世仙或佛或神。

不分你。

前世人或畜或鬼。

这一次三期劫。

重立奇功。

皆可成仙佛祖。

返回理天。

   诗曰:

天运迭转末三秋。

三灾八难遍地流。

      九九浩劫谁能脱,救世惟凭一贯舟。

八、真道天命道统

  真天道必有真天命。

天命者(维皇上帝)老佛母娘之明命也。

道统者。

单传独授。

一代传一代。

继往开来的真道不二法门也。

自伏羲一画开天。

造先天八卦。

为大道降世之始。

伏羲为第一代道统祖师。

后传第二代神农。

第三代轩辕。

第四代少昊。

第五代颛顼。

第六代帝罄。

第七代帝尧。

第八代帝舜。

第九代夏禹。

第十代伊尹。

第十一代商汤。

第十二代太公望。

第十三文王武王周公。

第十四代老子。

第十五代孔子。

第十六代颜子曾子。

第十七代子思。

第十八代孟子道统祖师也。

孟子以后。

道脉西迁。

心法失传。

儒脉泯灭。

究未得继续道统统业经盘传西域。

释门接衔。

释迦牟尼为西域天命为第一代祖。

真法又单传。

为给大弟子迦叶尊者为第二代。

第三代阿难尊者。

第四代商那和修尊者。

第五代优婆毯多尊者。

第六代提多迦尊者。

第七代弥遮迦尊者。

第八代波须密多尊者。

第九代佛驮难提尊者。

第十代佛驮密多尊者。

第十一代胁尊者。

第十二代富那夜尊奢者。

第十三代马鸣王大士。

第十四代迦毗摩罗者。

第十五代龙树大士。

第十六代迦那提婆尊者。

第十七代罗喉罗多尊者。

第十八代僧迦难尊者。

第十九代迦耶舍多尊者。

第二十代鸠罗尊者。

第二十一代阇耶多尊者。

第二十二代婆修盘头尊者。

第二十三代摩拿罗尊者。

第二十四代鹤勒那尊者。

第二十五代狮子尊者。

第二十六代婆舍斯多尊者。

第二十七代不如密多尊者。

第二十八代般若多罗达直尊者。

以上为西域释教。

单传摩指心法至二十八代。

达摩祖师。

梁武帝时。

达摩奉天命西来东土。

真机妙法复还於中国。

谚所谓“老水还潮”也。

自达摩入中国。

真道乃一脉相传。

达摩为初祖。

单传给神光二祖。

三祖僧灿。

四祖道信。

五祖弘恩。

六祖慧能。

单传到六祖。

衣钵又失传。

有南顿北渐之称。

其实道统暗传转儒家。

   六祖曰:

释家从我绝宗风,儒家得我正法通。

       三期末后收圆事,正心诚意合中庸。

六祖慧能又单传给白、马二人为七代祖。

从此道传火宅。

八祖罗蔚群。

九祖黄德辉。

十祖吴紫祥。

十一祖何了苦。

十二祖袁退庵。

十三祖杨还虚徐还无。

十四祖姚鹤天。

十五祖王觉一。

十六祖刘清虚。

此为红阳十六代圆满。

道转白阳。

弥勒应运。

路中一为白阳初祖。

奉天命应运大开普渡。

大阐玄机。

弓长子系为白阳二祖。

继续办理末后一着。

三曹普渡。

万教归一。

按此道降世。

均系应运而传。

三代以上传君相一人而化天下。

为青阳劫。

三代以下传之师儒。

三教继续而出。

各传一方。

为红阳劫。

现值三期末劫。

世风颓坏。

浩劫流行只有天道挽救普化世人。

不能传为尧天舜日。

於是道降庶民。

真法普授。

得之者人人成道。

个个成佛。

为白阳劫。

诗曰:

大道单备一脉存,口传心授妙法留。

有根有基善缘子,找寻祖根归正流。

诗曰:

大道阐发圣脉传,敕令三佛办收圆。

若还不求真天道,历劫千生身难翻。

九、大道宝贵何以暗渡

宝玉深藏。

瓦砾外露。

这是尽人皆知的。

真道之奥秘。

真道之宝贵。

是天命为主宰也。

有隐有显有明有暗有降有收。

有时齐渡。

有时涅磐的。

若在隐暗的时候。

不论谁人都不得知道这道是什么物。

道与人有什么关系。

有什么好处。

若再明显的时候。

上天才将真理奥秘泄出,使人人得知道。

道的玄妙。

道之宝贵。

道之来源。

道的止处。

若有降道之时。

就是要来济渡众生。

上天才降真天命。

特命佛圣掌教。

又授命於明师指备这个“性理真传”。

使修道者个个知道道的真根出处。

才能知向这目的地进修。

人人知道这个性理的止处。

才知由这根据地修起了。

若天命收起。

道在涅磐的时期。

任何掌教的佛圣。

都不敢越雷池一步。

绝不敢再传。

不敢再济渡一人呢。

就是明师亦不敢指授此“性理真传”了。

所以这道一旦天命收起来以后。

不论谁何也就不能再求这个真道了。

所谓“有缘遇着佛出世。

无缘遇着佛涅磐”。

就是说有缘者。

就能遇着天命降道。

佛圣济渡众生的好机会。

无缘者就是遇得天命收起。

道已止渡。

这是无户可以求得真道的意思。

所以三期难遇。

欲求真道者。

须要趁这个三期。

真道降世。

若错过这个机会。

再要遇三期普渡。

必待之。

后元会。

十二万九千六百年矣。

若问主宰这个“道的隐显收降或涅磐”这个权衡的人是谁。

是无上尊神。

天人皆尊之曰:

“明明上帝”。

“无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