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家风征文六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689328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5.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好家风征文六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好家风征文六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好家风征文六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好家风征文六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好家风征文六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好家风征文六篇.docx

《好家风征文六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好家风征文六篇.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好家风征文六篇.docx

好家风征文六篇

好家风征文(六篇)

(篇一)

家风三记来源:

**纪委监委网站发布时间:

2019-06-1810:

13浏览次数:

69转载次数:

0

家风与家教是一个家庭健康生活的根基,它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家庭给予孩子们最初始化教育。

父母教给我的“孝、俭、谦”,是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更成为我立身做人的行为准则。

(一)

俗话说:

“百善孝为先”。

孝敬父母是人类最朴素最基本的情感,孝敬父母也是创建和睦家庭,进而创建和谐社会的关键。

在我的记忆中,父亲和母亲照顾瘫痪卧床的爷爷7年之久的情形总会不时浮现。

那时的我刚上初中,每天清晨父亲都会比我们提前半小时起床熬粥。

等到6点钟爷爷醒来,父亲会趁着天上的日头还不太大,先推着爷爷去外面散散步,呼吸新鲜空气,回来后母亲把脸盆端过来,毛巾拧干,帮爷爷洗脸刷牙。

等到7点钟粥熬得浓稠之后,父亲把粥吹凉,喂爷爷吃下去。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父亲和母亲重复做着同样的事而毫无厌烦之心,就是为了让爷爷能够平平安安的度过晚年。

那时的我就告诉自己,等父母老了也要对他们孝顺,简简单单的陪伴比世界上任何誓言都更能打动人,更让人心中充满温暖和力量。

(二)

正所谓:

“成由勤俭败由奢”。

父母从小就教育我,只有勤劳、节俭日子才能过得好,安逸享乐将一事无成。

记得那是**年的一天,家里来了许多亲戚。

中午母亲为大家准备了一桌丰盛的午餐,他们都吃的津津有味,赞不绝口夸母亲手艺好。

下午客人走了,我帮母亲收拾吃剩的饭菜,当我把饭菜倒进了垃圾箱时,母亲看见了严肃地对我说:

“干嘛到掉了,别浪费粮食啊,不要因为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就感觉有资本了,该珍惜的劳动成果还是必须要珍惜,你不知道我和你爸年轻时候有多不容易,过年也吃不上这么一顿饭”。

母亲的一番话让我感触很深,从那以后,我懂得了节约,懂得了珍惜。

现在已经结婚的我更加能体会到生活的不易,母亲的话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里,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珍惜生活的点点滴滴。

(三)

父母常说: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谦虚是一种美德,是一种待人处事的态度,也是品行和修养的重要体现。

说到谦逊,不得不提起我的父亲。

他是一名普通工人,在他的职业生涯中获得了大大小小的奖项不少,培养出的徒弟也遍布各地,领导们对他赞赏有加,但他总是谦虚的说着同样的一句话:

“这都是我的本职工作”。

虽然现在父亲已经退休了,但是他对工作还是充满热情,家里也经常有一些年轻上进的小同志向他来“取经”,父亲喜欢这些年轻有为谦虚好学的孩子。

父亲的言传身教我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也渗透在我的生活和工作中。

点点滴滴的回忆,让我对父母充满了深深的敬意和感恩。

我相信,千万个家庭有好的家风,国家就和谐稳定、蓬勃向上、国富民强

(篇二)

用爱筑起温暖和谐家

广阳区逸锦家苑社区逸树家小区的李丽和程波一家是一个普通而平凡的家庭,没有轰轰烈烈的感人事迹,也没有催人泪下的动人故事,但他们一家人爱党爱国、用心奉献,家庭和睦、邻里团结,带动周边家庭共同建立和美环境。

孝顺父母家庭睦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

”自结婚以来,李丽和婆婆相处的非常融洽,以“亲生”女儿的角色来孝敬公婆。

**年李丽的婆婆不幸患上了脑癌和肺癌,特别是患病两年后,由于脑部肿瘤压迫神经,导致老人生活不能自理,大小便也不能控制。

但李丽从来没有怨言,为老人端屎端尿,给老人换衣服,帮她洗脸、梳头、擦背、剪指甲、洗衣服。

邻居们都说这个儿媳比儿子还要亲。

婆婆临终前拉着李丽的手说:

“你比亲闺女照顾的都要好!

”。

程波作为一名军人,平时大部分时间都奉献在了工作岗位、部队建设上,对自己家庭的顾及少之又少。

李丽身默默的承受着家中的一切,上班工作,操持家务,照顾父母,教育孩子,用柔弱的双肩默默的支撑着这个家。

儿子出生后,李丽付出了更多的心血和汗水。

**年孩子患急性阑尾炎,她每天凌晨4点独自带孩子到北京儿童医院就诊,深夜11点才能返回家,就这样往返一跑就是半个多月,都没有告诉丈夫,使丈夫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部队紧张工作中,出色完成了任务。

抚养孩子立榜样

为了培养子女成长,她总是挤出时间陪孩子,陪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成长。

李丽不仅仅注重子女的学习成绩,更注重培养子女的独立生活、学习的潜质,时时教育子女积极向善,鼓励他们刻苦学习。

为了使孩子能够更加健康的成长,李丽程波夫妻在日常生活中,物质生活追求淡泊,从不浪费,提倡节约,精打细算。

经常教育儿子深知一菜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在他们教育下,孩子养成了勤俭节约、吃苦耐劳的好习惯。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孩子虽小,但总有一天会明白。

”李丽说。

帮助邻里获称赞

在家中,李丽和程波一家人温馨有爱,在外面,他们是遵纪守法、关爱老人、乐于助人、团结邻里的好公民、好邻居。

虽然程波李丽工作忙,家庭不富裕,但只要亲朋好友、邻居有事,他们尽其所能帮忙。

看到有残疾人在乞讨,便掏出自己的零花钱;孩子的同学没钱买文具,他们教育孩子要学会分享;灾区孩子天冷衣物不够时,便把自己家孩子的衣物捐给灾区人民。

有一次,邻居张爱军身患急性脑溢血,凑不够医药费,当李丽得知这个消息后,毅然拿出了自己仅有的2万元存款,帮忙邻居渡过难关。

事后张爱军向李丽表示感谢。

在李丽看来,这是小事,不足以挂齿,人的生命大过一切。

“一个文明的家庭不仅仅是一家人过得和睦融洽,希望我们的孩子能一直传递善良、孝顺、勤劳的文明之风,让这种美德影响更多人,让更多家庭成为幸福的文明之家。

”李丽说。

(篇三)

好家风让我养成好作风

家风如春雨,润物细无声。

家庭的早期教育和家风熏陶感染,对一个人的成长,特别是对人格的养成具有重要作用。

记得小时候,我的母亲是村里公认的“大好人”,只要左邻右舍的人家,遇到为难的事儿,母亲总是撂下自家的活去帮忙。

有人求助,从未说过“不中”,都是力所能及地去帮人解难。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二婶有8个孩子,生活十分困难。

母亲那时候经常帮二婶家干这干那,看孩子,洗衣,缝补衣裳,纺线织布,经常熬到深夜。

母亲总是说:

“她家孩子多,能帮一点就帮一点吧。

”母亲就是这样,心里总是装着别人,宁可自己吃苦受累。

直到今天,二婶家的孩子经常念叨母亲当年的好。

母亲的乐于助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让我养成了与人为善、乐于助人的好作风。

我1970年当兵入伍后,在连队当卫生员。

发现有的老兵患腰腿疾病,我就把每月的津贴节省下来的钱,购置了一些电子元件,自制了一台针灸治疗仪。

为了体验治疗仪的效果,我就反复在自己的腿上练习扎针,当时腿都扎肿了,经过反复体验针感,调试治疗仪,终于达到较好效果。

后来我的治疗很受老兵们欢迎。

从1976年退伍至今40多年来,我无论是在家务农,还是在单位上班,始终把母亲传下来的好家风牢记在心,坚持说好话、行善事、做好人。

当我看到有的村民家境困难,就主动托亲靠友帮助找份挣钱的工作;看到有的村民患病,就送去钱物;看到有的家庭夫妻吵架、婆媳不和时,主动上前甘当“和事佬儿”;发现有人在外打工要不回来工钱,就帮着找律师打官司讨回公道……我还发挥自己喜欢写作的优势,主动宣传报道农村的好人好事,成了乡亲们心中的热心人。

我的言行也深深影响到两个女儿。

大女儿把邻居孤寡老人当亲人,经常照料其日常生活,为老人干家务,有点好吃的还不忘给老人尝鲜。

二女儿在大学期间,先后四次义务献血,还把自己的奖学金让给家庭有困难的同学,参加工作后,还把同事的琐事、烦心事装在心里,被同事们称为“知心姐姐”。

好家风让我养成了好作风,好作风又传承给了下一代。

我的家庭因此被滦南县文明办评为“文明家庭”,我本人也被评为“滦南县助人为乐道德模范”。

(篇四)

一盘火炕挨娘睡

一盘火炕,是农村孩子成长的见证,是长大成人后的眷恋。

每每回到家,晚上睡在略显硬实的火炕上,再紧靠娘睡,心里的踏实和幸福是难以言喻的……

我是一个80后,家中还有两个妹妹一个弟弟。

在我这个年龄段里,像我们这样有四个孩子的家庭实属少见。

在靠天吃饭、重男轻女的成长环境里,父母靠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夜耕作,不仅给了我们健康的体魄,还让我们姐弟四人都圆满完成大学学业,这在农村更鲜之又鲜。

且不说一个靠种二十余亩地、养十几只羊如何把四个孩子抚养成人、供学念书的艰难曲折,仅母亲苦口婆心、循循善诱教导四个子女都能好好学习做事、正直善良做人的故事就有一筐又一筐,几天几夜也说不完......

还记得**年7月,我考上大学的消息一时传遍村野。

父母亲有喜又有愁。

喜的是,女儿考上大学,可以出人头地;愁的是一下子就要拿出好几千块钱,这该去哪儿找。

最终,经过父亲近两个月的求告周转,在我临走的前两天,父亲将筹借来的8000余元大学学费交到母亲手里。

母亲给我留下几百元路上备用,其余的存入一张银行卡中,并把卡塞进了皮箱里很隐蔽的地方。

在临走的前一天晚上,母亲早早地让我上炕睡觉,弟妹们知道我明早要走,哄闹的不肯早睡被母亲训斥了一顿后,都悄悄地蒙在被子里偷窥母亲和我的一举一动,最后还是蒙在被子里睡着了。

大概深夜十一点钟左右,母亲拖着疲惫的身体长呼了一口气,缓缓地在我旁边躺下。

热乎乎的炕上,我听见弟妹熟睡的声音,也听见了母亲扑通扑通的心跳声和眼睛干涩的眨眼声。

母亲歇息了几分钟,把枕头挪到我的枕头边,再次躺下,抓起我的胳膊,说:

“你看看你这身体,去了学校要好好吃饭,不要节省钱。

”母亲又把近几日不知道说了多少遍的话再次打包塞给我,最后特别强调:

“出门在外,不要相信天上掉馅饼,只有经过自己努力得来的东西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

”我“嗯嗯”应答。

其实,那个时候我根本没有完全理解母亲这句话的深意,直到步入社会参加工作以后,才慢慢领会母亲的用意,如今更加体会到母亲的不舍与不安。

成家以后,我每年会带着孩子回去看望父母。

一开始,孩子睡不惯火炕,嫌炕硬,嫌炕热,母亲笑呵呵地说:

“你妈妈就是在这盘火炕上长大的!

”一边说,一边给外孙子铺了两张褥子,还铺在了火炕中央,既不热也不凉的地方。

后来,随着女儿逐渐长大懂事,每次回娘家,我都会给她讲一些我成长的故事,希望她能慢慢理解并接受这个家庭过去生活的艰辛与不易,比如,我和妹妹在雨中挖野菜;二妹两只小手握着锄头帮父母锄地;个头刚过灶台的三妹给父母做一些生熟不明的饭菜;弟弟在已经被啃的光秃秃上的山头上放羊;还有那盘挤着睡一家六口人的火炕。

而那盘火炕始终是我心里最暖的地方,每每想起,睡在那盘养育我们姐弟四人的火炕上,再挨着母亲入睡,听母亲念叨几句,那种简单的幸福只有在那种环境中生长的人才能真正体会。

而如今重提旧事,把母亲说的那句话从心底挖出来,再次细细品读母亲当时说这句话的心情,忧伤感不禁涌上心头。

那时,母亲已经和父亲咬紧牙关,一心只希望我好好读书,希望我通过学习改变祖辈都是农民的命运,切莫因家境贫苦而贪图财利,上当受骗走上不归路。

我一直谨记母亲的这些话,大学生涯里,我努力钻研学习,勤工俭学,课外当辅导家教,生活费用几乎可以自理,学业也算优秀,三年的大学学业圆满完成。

在毕业后的两年里,我经历了社会的磨炼,也增长了很多知识,最终经过考试我有了今天这份稳定的工作,而且我的认真尽责和勤奋上进受到很多领导和同事的认可和赞赏。

这些年我的努力,也一直是母亲的荣耀。

母亲常常拿我做榜样,让弟妹学习。

我欣慰地看到,母亲脸上挂着笑容,她庆幸没把我弄丢。

可是我越来越觉得,我远嫁六百余公里之外,这明明就是我把母亲弄丢了,走到了母亲想抓住都很难的地方......

昨夜,我梦到,坐着汽车路过村庄,远远望见母亲在玉米地旁,向我挥手,我眼泪汪汪,只任汽车在公路上驰骋,只听见母亲喊道:

“下乡路宽着哩,你好好走!

(篇五)

我的家风故事

我的家是个普通家庭,家庭成员有:

姥姥、姥爷、爸爸、妈妈、小妹。

爸爸开修车店,妈妈在学校上班,他们的身份很平凡,生活也很平凡,但是在我们家却有着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家风,它就是:

孝顺、感恩、勤俭、诚信。

我家的孝顺之风。

爸爸妈妈经常告诉我:

“百善孝为先”,他们也用自己的言行向我这阐释着句话的含义。

每天,爸爸、妈妈都要精心安排姥姥、姥爷的生活,闲下来时,还要给爷爷、奶奶打电话,叮嘱他们注意身体。

遇到老人家里有事,爸爸妈妈不管多忙,都会及时解决。

爸爸妈妈的一言一行都深刻地影响着我,只要有时间,我就会定时给爷爷、奶奶打电话,时刻关心他们的生活。

我家的感恩之风是名不虚传的。

在我很小的时候,姥爷经常对我说:

“一个人要知足,要知道感恩,要回报所有给予我们帮助的人。

”因为姥爷小的时候得到过别人的帮助,他一直牢记在心,在自己有能力之后,也给予了对方回报。

姥爷把自己的故事讲给我们听,让我们懂得了要心怀感恩之心,要在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伸出援手。

爸爸妈妈在这方面也做的十分好,每次身边的亲人,朋友遇到因难,爸爸妈妈都会伸出援助之手,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

慢慢地,我也受到了影响,不管身边的同学有什么困难,只要我能帮得上忙,我都会热心助人,我也因此得到了大家的喜爱。

我家的勤俭之风。

小时候,姥爷总爱给我讲他在部队当兵的艰苦生活,姥爷告诫我:

“现在的年轻人很少能吃苦的,你一定要学会勤俭,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姥爷是这样教育我的,他也是这样做的——每天都节约用水用电,姥爷的生活习惯慢慢地影响着我,改变着我,让我时刻注意勤俭节约。

我家的诚信之风。

妈妈常和我说,做人一定要诚实守信,和别人约定时间,一定要遵守承诺,答应别人的事一定做到。

我也在努力学习和践行着我家的诚信之风。

俗话说: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

家风是一个家庭道德品行的最高体现,我家的孝顺、感恩、勤俭、诚信之风将在我的身上传承下去。

(篇六)

小爱滋家,大爱济世。

提起晁永德,大家自然会说到春之语。

而说到春之语,大家又都提起晁永德的家庭。

两个健康的老人,一对步入不惑之年的夫妻,一个可爱的孩子,构成了一个充满快乐与和谐的家庭。

这个家既在城市,又在农村,亲情里蕴含着大爱,共同感悟着幸福的真谛。

永远要懂得感恩

从记事起,晁永德就与贫穷相伴、与善共行。

父母亲都是地道的农民,长兄为父、长嫂为母,奶奶去世早,父母亲便担负起了五个弟弟妹妹的照顾责任,他们省吃俭用,供弟弟妹妹上学,至今为村人称赞。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小学四年级起,晁永德每到暑假就在供销社门口卖杏子;上了大学后,经常利用假期在石灰窑打工、做各种小生意,供自己上学并补贴家用。

生活的艰辛让他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无论是在部队工作还是转业到地方工作,他始终牢记自己的使命,立足于本职岗位,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认真完成组织赋予的的每一项任务。

晁永德常常教育弟弟妹妹和妻子,说做人不能忘本,要始终懂得感恩社会、报效国家。

作为兄长,他担负了供弟妹上学的重任,操持着一家人的生计。

现在农村好多人不种地了,但晁永德老家里一直种着洋芋、玉米、油菜籽等,虽然弟妹们都各自成家了,但每当播种、收获时,晁永德都要组织大家去劳动,一家人白天田头上流汗,晚上围坐在炕头上聊天、娱乐,享受天伦之乐。

他说:

“种地不是为了生存,更是为了净化灵魂,记住自己永远是农民的儿子,要懂得感恩,懂得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和才是家兴的根基

晁永德的妻子梁洪莲是个妇产科医生,既善良又泼辣,结婚第三天就给难产的牛接生的故事至今是村中美谈。

婚后多年来她一直尊老爱幼,成为老家儿媳妇学习的典范。

两口子工作上相互支持,生活中彼此宽容,遇到大事时共同商议,极少因利益冲突而发生争执。

每当回到老家,梁洪莲就忙前忙后,把家里衣服、被褥都洗一遍,公公婆婆的内衣内裤也不嫌弃;闲了她还给公公掏耳朵、拨罐、刮砂,给婆婆洗头、染发,完全是一个闺女的样子;小叔子结婚要买房子,两口子一商量,直接将晁永德转业费等20多万元给了他,完全是长嫂为母的风范。

晁永德将妻子的一切看在眼里,对妻子娘家也无私支持。

岳母生病了,妻子一家人在他家一住几个月,大家共同商议治病方案,共同筹措资金,共同伺候老人,诊断为癌症晚期的岳母两年后竟然痊愈了。

耳濡目染下,儿子从小就懂事,每当家中没水电时,儿子便主动取了压岁钱去购买水电,每当家里有人忘记关灯关水时,儿子就大叫着“咋不懂得节约啊!

你以为这水电不花钱啊!

”俨然一副小管家的模样!

大爱构建共同梦想

**年6月,晁永德创建了春之语志愿者服务社,妻子、弟弟、弟妹、妹妹、妹夫都成了志愿者中的骨干力量。

作为领头人,晁永德几乎将全部心血倾注到社团建设上,投入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

妻子成了他最坚强的后盾,每当丈夫出去做公益时,她先检查一下钱包里有没有钱,如果少了就及时补充,生怕因缺钱而影响活动。

有时候一家几口人齐上阵,共同参与到扶老助残、帮扶留守儿童、植树造林、无偿献血等公益活动中,“志愿者”成了大家共同的身份,公益成了大家共同的话题。

**年,“爱心妈妈、暖心爸爸”活动启动,两人认了一个残疾留守儿童作为干女儿,每逢节日带着衣服等礼物一块去看看孩子、陪着游玩。

**年,“朗朗春之语助学行动”开始了,短短半年时间内,定点帮扶160多个留守儿童,他们又认了一个藏族女儿,送去了助学金和衣服等。

当孩子们集体来到西宁时,住宾馆怕花钱,他们便让孩子们住在自己家里,半夜里给孩子们盖被子,六点钟起来给孩子们做早饭,一个个梳头、督促洗漱,打扮得漂漂亮亮。

为展开“红丝巾行动——艾滋病防范及感染群体帮扶活动”,两口子大半夜趴在书桌上研究艾滋病,与艾滋病感染者沟通,与其他志愿者探讨帮扶事宜。

三年来,晁永德为公益撰文六七十万余字,推动了春之语茁壮成长,也奠定了春之语公益文化底蕴。

面对操劳过度的丈夫,妻子更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每当晚上丈夫加班时,她会默默倒杯茶、送点宵夜,不时催着休息。

在一次,当他看到丈夫太困坐在椅子上睡着时,用丈夫的手机在朋友圈发了一条消息“老公真的我和儿子都特别需要你,我们是那么爱你,你就为了我们的爱,请你早点休息吧!

”因为公益,他们很多时候周末顾不上回家,每当内疚地给母亲打电话时,母亲总是笑着说:

“去吧,忙你们的去!

”他们将春之语看作是自己的孩子,当春之语成立三周年那天,一大家人聚在一起,专门订制了“春之语三岁生日快乐”蛋糕,共同给这个孩子庆生!

大爱无声,晁永德一家人用自己的行动感染了更多志愿者,三年多来,春之语先后组织志愿者4400余人次,投入各类资金50余万元,帮助各类群体21000余人次,成为青海地区颇具影响力的一支公益组织。

初步估算,晁永德一家人参加公益活动200余人次,投入各类资金5.6万余元,无偿献血上万毫升,他们用大爱展现了新时代家庭道德风貌,撑起了一片朗朗晴空,也给自己的大家庭增添了一份温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军事政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