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常识练习MicrosoftWord文档.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688986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50.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法律常识练习MicrosoftWord文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法律常识练习MicrosoftWord文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法律常识练习MicrosoftWord文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法律常识练习MicrosoftWord文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法律常识练习MicrosoftWord文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法律常识练习MicrosoftWord文档.docx

《法律常识练习MicrosoftWord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法律常识练习MicrosoftWord文档.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法律常识练习MicrosoftWord文档.docx

法律常识练习MicrosoftWord文档

法律常识题库

二、选择题

1.社会主义本质规定和必然要求是(A)。

A.民主法制B.无产阶级专政C.中国共产党的领导D.政治协商制度

2.发展民主政治,健全(C)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历史命运与前途。

A.政策B.习惯C.法制D.伦理

3.社会主义法制的根本出发点是确认和保障(C)

A.中国共产党领导B.公民义务履行C.人民的民主权利D.改革开放

4.社会主义法制要求的核心是(D)。

A.制定法律B.公正审判C.强化仲裁的作用D.严格依法办事

5.加强法制重点是进行(C)。

A.制裁B.挽救C.教育D.改造

6.深化政府机构改革,以(A)为突破口。

A.精简机构B.高薪养廉C.强化监督D.重视服务

7.市场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在于它的经济秩序是通过(B)来形成和维持的。

A.法制B.法治C.民主D.道德

8.只有在(C)条件下,才产生了对法治的社会需求。

A.商品经济B.自然经济C.市场经济D.计划经济

9.在法治国家中,法律要实现其社会功能就要首先形成独立合理的(B)。

A.主体设计B.运行机制C.社会保障D.宏观调控

10.军事法规的制定机关是(C)。

A.全国人大B.国务院C.中央军委D.国防部

11.树立法律的权威就必须首先树立(A)的权威。

A.宪法B.法律C.行政法规D.部门规章

12.法治的功能在于(D)。

A.强化统治基础B.发展国民经济C.建设精神文明D.保障公民的自由权利

13.我国国家的权力属于(B)。

A.公民B.人民C.国家主席D.全国人大

14.市场的法律原型是(B)。

A.物权凭证B.契约C.侵权D.亲权

15.市场经济的命脉是(D)。

A.政治统一B.市场统一C.社会保障完善D.竞争

16.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A)

A.中国共产党B.政治协商会议C.全国人大D.人民

17.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是(B)。

A.社会主义法制B.社会主义民主C.人民民主专政D.无产阶级专政

18.党的政策的指导作用主要体现在(C)

A.守法上B.执法上C.立法上D.法律监督上

19.社会主义制度是(ABCD)等方面构成的统一体。

A.经济B.政治C.法律D.文化

20.党的十三大提出:

社会主义应当有(ABC)

A.高度的民主B.完备的法制C.安定的社会环境D.不断增长的经济

21.社会主义的本质是:

(ABCD)

A.解放生产力B.发展生产力C.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D.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22.法律队伍建设要求法律工作者有较高的(CD)。

A.经济素质B.道德素质C.政治素质D.法律业务素质

23.按照国家权力运作形态,国家可以分为(AB)。

A.人治国家B.法治国家C.民主国家D.独裁国家

24.自治法规分为(CD)。

A.法律B.行政规章C.自治条例D.单行条例

25.司法公正包括(AB)。

A.实体公正B.程序公正C.证据公正D.立法公正

26.我国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是(BD)。

A.公民委员会B.居民委员会C.乡民委员会D.村民委员会

27.法律对市场经济的保障作用体现在(AB)。

A.利益保障B.秩序保障C.义务保障D.社会保障

28.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就是要以培育(ABCD)的公民为目标。

A.有理想B.有道德C.有文化D.有纪律

29.我国占统治地位的道德分为(CD)。

A.资产阶级道德B.地主阶级道德C.社会主义道德D.共产主义道德

30.我国要发展面向(ABC)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A.现代化B.世界C.未来D.传统

31.法律与党的政策的区别在于:

(ABCD)。

A.制定的机关和程序B.实施的方式和手段C.表现形式与基本要求

D.调整社会关系的范围和对人的效力

32.法律是(ABC)的党的政策。

A.定型化B.规范化C.条文化D.教条化

33.党的政策可以分为:

(ABD)。

A.总政策B.基本政策C.分政策D.具体政策

34.党的领导包括:

(ABC)。

A.政治领导B.思想领导C.组织领导D.经济领导

35.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关系处理上坚持(ABCD)的方针。

A.长期共存B.互相监督C.肝胆相照D.荣辱与共

36.法律权威的特征包括:

(ABCD)。

A.法律的至高无上性B.普遍实施性C.本源性D.崇高威望性

37.建立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要考虑的因素有:

(ABCD)

A.层次分明B.体系完整C.结构合理D.规范协调

《中国刑事法律制度》部分

二、选择题

1.我国刑法规定,对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A)。

A.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B.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C.可以减轻或免除处罚D.可以从轻或免除处罚

2.我国刑法对效力范围的规定以(A)为基础。

A.属地原则B.属人原则C.保护原则D.普遍原则

3.犯罪未得逞是指(ACD)。

A.未完成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B.未发生任何结果C.未发生行为追求的结果D.未达到犯罪目的

4.管制适用于那些(BD)的犯罪分子。

A.罪行不必关押B.罪行较轻不需要关押C.罪行不重,需要惩办D.罪行较轻,但需要判处刑罚

5.我国刑法规定的时效是指(B)。

A.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的期限B.司法机关对犯罪分子追究刑事责任的有效期限

C.检察机关提起公诉的期限D.人民法院审判案件的期限

6.犯罪行为有连续或继续状态的,追溯时效的计算从(B)计算。

A.犯罪行为停止之日B.犯罪终了之日C.犯罪完成之日D.危害结果产生之日

7.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同时被判处附加刑的,附加刑(B)。

A.免于执行B.仍须执行C.暂缓执行D.可以执行

8.依照刑法的规定,故意犯罪(B)。

A.可以负刑事责任B.应当负刑事责任C.刑法分则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D.必然负刑事责任

9.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罪犯,经减刑后,实际执行的刑期不能少于(B)。

A.20年B.10年C.15年D.15年以上20年以下

10.对预备犯比照既遂犯(B)。

A.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B.可以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

C.可以减轻或免除处罚D.应当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

11.拘役的期限为(C)。

A.6个月以上1年以下B.3个月以上2年以下C.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D.3个月以上1年以下

12.我国刑法第13条的"但书"中规定的"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应理解为(B)。

A.是犯罪不以犯罪论处B.不构成犯罪C.是犯罪不判处刑罚D.是缩小打击面的特殊刑罚策略

13.一切犯罪都必须具备的犯罪构成的客观要件是(B)。

A.犯罪工具B.危害行为C.危害结果D.犯罪手段

14.刑法规定,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的,对教唆犯(B)。

A.不以犯罪论B.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C.可以减轻或免除处罚D.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

15.我国现行刑法是(D)。

A.79年刑法B.79年刑法以及以后制定的单行刑法

C.79年刑法以及以后的附属刑事法规D.97年修订后的刑法

16.犯罪分子被法院判处剥夺政治权利3年,执行机关是(B)。

A.人民法院B.公安机关C.人民检察院D.劳改机关

17.下列罪犯,依法应被剥夺政治权利的是(C)。

A.故意犯罪的罪犯B.故意犯罪的主犯

C.危害国家安全及被判处死刑、无期徒刑的罪犯D.严重的经济犯罪的罪犯

18.教唆不满(C)的人犯罪,应当从重处罚。

A.14周岁B.16周岁C.18周岁D.20周岁

19.数罪并罚中的"限制加重"是指(D)。

A.重刑吸收轻刑B.将所犯数罪分别宣告的刑罚合并执行

C.以数罪中最重的刑罚为基础,再加重一定的刑罚作为执行的刑罚

D.一行为触犯数个罪名在总和刑以下处罚

20.拘役的缓刑考验期为(B)。

A.原判刑期以上,3年以下不得少于1个月B.原判刑期以上,1年以下不得少于2个月

C.原判刑期以上,1年以下不得少于2个月D.原判刑期以上,1年以下不得少于6个月

21.不属于犯罪客体种类的是(C)。

A.直接客体B.同类客体C.间接客体D.一般客体

22.刑法规定,下列人员不适用死刑(CD)。

A.审判时已满16岁不满18岁的人B.犯罪时怀孕的妇女

C.审判时怀孕的妇女D.羁押期间怀孕而审判时自然流产的妇女

23.刑法上的减刑指(C)。

A.减轻处罚B.对原判刑罚改判C.减轻原判刑罚D.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

24.(C)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

A.聋人B.哑巴C.盲人D.14-18岁的人

25.我国刑法在时间效力上,采用的是(D)。

A.从旧原则B.从新原则C.从新兼从轻原则D.从旧兼从轻原则

26.犯罪行为最本质特征是(ABC)。

A.刑事违法性B.严重的社会危害性C.应受刑罚惩罚性D.行为人的主观恶性

27.犯罪客体体现的是一种(D)。

A.物质关系B.思想关系C.人际关系D.社会关系

28.一切犯罪构成在客观方面的必备要件是(A)。

A.危害行为B.危害结果C.犯罪的时间、地点、方法、手段D.犯罪的因果关系

29.我国刑法规定的完全负刑事责任的年龄是(B)。

A.14周岁B.16周岁C.18周岁D.20周岁

30.外国人在中国领域外侵害中国国家或者中国公民利益,仍然可以依照中国法律追究,但在外国已受过刑罚处罚的(A)。

A.可以免除或者减轻处罚B.应当免除或减轻处罚

C.可以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D.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31.不是犯罪构成要件的是(A)。

A.犯罪对象B.犯罪客观方面C.犯罪主体D.犯罪主观方面

32.犯罪的罪过包括(A)。

A.犯罪故意和犯罪过失B.犯罪动机C.犯罪目的D.犯罪意识

33.一切犯罪共同侵犯的客体是(A)。

A.一般客体B.同类客体C.直接客体D.复杂客体

34.完全不负刑事责任的年龄是(A)。

A.不满14周岁B.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C.已满18周岁D.已满20周岁

35.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A)。

A.应当负刑事责任B.可以负刑事责任C.具体情况具体分析D.由直接责任人负刑事责任

36.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放任结果发生是(B)。

A.直接故意B.间接故意C.疏忽大意的过失D.过于自信的过失

37.犯罪集团必须在(B)以上。

A.10人B.3人C.15人D.20人

38.犯罪的未遂可能发生在(B)。

A.犯罪着手以前B.犯罪着手以后C.犯罪预备阶段D.犯罪中止以后

39.下列人员不适用死刑(A)。

A.犯罪时不满18周岁和审判时怀孕的妇女B.审判时不满18周岁和审判时怀孕的妇女

C.审判时不满18周岁和犯罪时怀孕的妇女D.犯罪时不满18周岁和犯罪时怀孕的妇女

40.拘役的期限是(A)。

A.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B.15日以上6个月以下

B.C.1个月以上3个月以下D.6个月以上1年以下

41.管制的期限是(A)。

A.3个月以上2年以下B.3个月以上1年以下C.6个月以上2年以下D.1个月以上1年以下

42.有期徒刑的期限是(A)。

A.6个月以上15年以下B.6个月以上20年以下C.1年以上15年以下D.1年以上20年以下

43.犯罪的主观方面的必备要件包括(ABC)。

A.罪过B.犯罪动机C.犯罪目的D.犯罪意识和犯罪意志

44.被判处死刑缓期2年执行,在缓期执行期间,有重大立功表现的,2年期满后减为(A)。

A.15年以上20年以下有期徒刑B.15年以上18年以下有期徒刑

C.13年以上18年以下有期徒刑D.13年以上20年以下有期徒刑

45.独立适用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为(A)。

A.1年以上5年以下B.3年以上10年以下C.1年以上15年以下D.6个月以上5年以下

46.死缓、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时,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减为(A)。

A.3年以上10年以下B.1年以上5年以下C.3年以上15年以下D.1年以上3年以下

47.驱逐出境适用于(A)。

A.外国人B.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

C.有中国籍的但在外国有居住权的中国人D.与外国人有婚姻关系的中国人

48.相对无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包括(A)。

A.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B.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

C.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D.已满10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

49.对未遂犯,比照既遂犯(A)。

A.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B.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

C.可以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D.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

50.犯罪的已完成形态包括(A)。

A.犯罪既遂B.犯罪预备C.犯罪未遂D.犯罪中止

51.共同犯罪不包括(A)共同实施的犯罪。

A.有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和一个无责任能力的自然人B.两个以上有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C.两个以上单位D.有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和单位

52.对从犯的处罚是(A)。

A.应当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B.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

C.应当比照主犯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D.可以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

53.对胁从犯的处罚是根据犯罪情节(A)。

A.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B.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C.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D.可以减轻或免除处罚

54.管制数罪并罚最高不能超过(A)。

A.3年B.2年C.1年D.5年

55.拘役数罪并罚不能超过(A)。

A.1年B.2年C.3年D.5年

56.有期徒刑数罪并罚不能超过(A)。

A.20年B.15年C.18年D.16年

57.死缓执行的期间应当从(A)起计算。

A.判决确定之日B.判决执行之日C.判决决定之日D.判决核准之日

58.一般累犯是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赦免后(B)内再犯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犯罪分子。

A.3年B.5年C.2年D.8年

59.国家最高人民法院官网是(B)。

A.B.

C.D.

60.犯罪后自首又有重大立功表现的(B)。

A.可以减轻或免除处罚B.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

C.应当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D.可以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

61.剥夺政治权利的执行机关是(B)。

A.人民法院B.公安机关C.所在单位或基层组织D.基层组织

62.刑罚的适用机关是(B)。

A.人民检察院B.人民法院C.公安机关D.所有政法机关

63.管制的执行机关是(B)。

A.人民法院B.公安机关C.所在单位或基层组织D.基层组织

64.缓刑由(B)负责考察。

A.基层组织B.公安机关C.所在单位D.基层组织或所在单位

65.刑法78条所称的减刑不包括(B)。

A.管制B.死缓C.有期徒刑D.无期徒刑

66.根据刑法81条和有关司法解释,对死缓犯减刑后假释的实际执行的刑期不得少于(B)年。

A.10年B.12年C.15年D.20年

67.被判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B)以上,才可以假释。

A.15年B.10年C.12年D.20年

68.减刑由执行机关向(A)提出减刑建议书。

A.中级以上人民法院B.中级人民法院C.执行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D.原审人民法院

69.无期徒刑假释后的考验期是(A)。

A.10年B.12年C.15年D.20年

70.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是(A)

A.人民检察院B.纪律检查委员会C.监察部门D.纪检、监察部门

71.不属于审判管辖的有(A)。

A.职能管辖B.级别管辖C.地区管辖D.专门管辖

72.逮捕的决定权在(AB)。

A.人民法院B.人民检察院C.公安机关D.国家安全机关

73.在刑事诉讼中,不服判决的上诉期是(A)。

A.10日B.3日C.15日D.7日

74.逮捕的执行权在(C)。

A.人民检察院B.人民法院C.公安机关D.所有政法机关

75.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A)。

A.12个月B.6个月C.18个月D.3个月

76.传唤、拘传的时间最长不能超过(A)。

A.12个小时B.8个小时C.24个小时D.48个小时

77.无刑事管辖权的是(A)

A.海事法院B.军事法院C.铁路运输法院D.基层法院

78.犯罪既遂包括的类型有(ABCD)

A.结果犯B.举动犯C.行为犯D.危险犯

79.共同犯罪人分为(ABCD)。

A.主犯B.从犯C.胁从犯D.教唆犯

80.假释适用于(AB)的犯罪分子。

A.有期徒刑B.无期徒刑C.管制D.拘役

81.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具备(ABCD)的情况下,可以有条件地提前释放。

A.有期徒刑执行1/2以上刑期B.有悔改表现C.遵守监规D.不致危害社会

82.对(ABC)等暴力犯罪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

A.累犯B.爆炸C.抢劫D.抢夺

83.根据刑法78条的规定,被判处(ABC)的犯罪分子可以被减刑。

A.拘役B.有期徒刑C.无期徒刑D.死缓

84.量刑时常见的酌定情节有(AB)。

A.犯罪时的动机和手段B.一贯表现和认罪态度

B.C.犯罪造成的损害后果D.犯罪时的环境和条件

85.被剥夺政治权利期间的下列行为非法(ABD)。

A.选举居民楼内楼长B.在国家机关担任局长的秘书

C.在广场跳集体舞D.与他人合著一本股票方面的书籍并出版

86.对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下列行为需经执行机关批准(ABC)。

A.北京一日游B.参加北京大学百年校庆并演讲

C.接受记者采访声讨美英入侵伊拉克D.对自己的发明申请专利

87.附加刑包括(ABCD)。

A.罚金B.剥夺政治权利C.没收财产D.驱逐出境

88.刑法的基本原则包括(ABC)。

A.罪刑法定原则B.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C.罪责刑相适应原则D.罪责自负反对株连原则

89.自由刑包括(ABCD)。

A.无期徒刑B.有期徒刑C.管制D.拘役

90.我国不适用死刑的是(AB)。

A.犯罪时不满18周岁的人B.审判时怀孕的妇女

C.审判时不满18周岁的人D.犯罪时怀孕的妇女

91.根据刑法规定,下列情节属于酌定情节(AB)。

A.犯罪的时间地点B.犯罪分子的一贯表现C.犯罪后自首D.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

92.缓刑的适用条件是(ABC)。

A.适用对象只能是被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B.不是累犯

C.根据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D.主观上只能是过失

93.对于(ABCD)等暴力性犯罪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

A.累犯B.绑架C.爆炸D.抢劫

94.犯罪故意表现为行为人明知其行为有引起某种危害结果的(BC)。

A.现实性B.必然性C.可能性D.偶然性

95.减轻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包括(ABCD)。

A.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B.又聋又哑的人

C.盲人D.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

96.正当行为包括(AB)。

A.正当防卫B.紧急避险C.正当业务行为D.正当职务行为

97.事实认识错误包括(ABC)。

A.对象错误B.行为认识错误C.因果关系错误D.法律认识错误

《中国行政法律制度》部分

二、选择题

1.国家职务关系的保障,意味着国家对公务员违反职业纪律和职务要求的行为的惩戒。

以下不属于国家职务关系保护的选项有哪些?

(C)

A.行政机关对公务员记大过的行政处分B.行政机关要求公务员承担部分赔偿费用

C.公务员因退休而与行政机关解除职务关系

D.公务员因在执行职务中暴力殴打致人伤害而被判处刑罚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规定,工程设施建设严重影响防洪,逾期不拆除的,水利行政主管部门强行拆除,所需费用由建设单位承担。

行政机关的这种做法属于下列哪个选项的行为?

(C)

A.行政处罚B.行政收费C.代执行D.直接强制

3.税务机关依法强制行政相对方缴纳滞纳金的行为是(B)

A.行政处罚B.执行罚C.行政处分D.行政裁定

4.行政处罚是针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何种行为的处理?

(B)

A.违反民事法律规范B.违反行政法律规范C.违反刑事法律规范D.违反一切法律规范

5.对当事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根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B)

A.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的行政拘留B.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的罚款

C.不得给予一次行政拘留,一次罚款D.不得给予一次警告,同时吊销许可证

6.我国行政处罚法对当事人权利的保护表现在:

(A)

A.赋予相对人处罚决定过程中的陈述、申辩权

B.没有规定相对人对处罚不服可以申请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C.规定相对人对违法的行政处罚决定可以不予执行

D.没有规定相对人对行政处罚给予造成的损害可以请求国家赔偿

7.地方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可以设定警告或者一定数额的罚款,罚款的限额如何确定:

(C)

A.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规定B.由国务院规定

C.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常委会规定D.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8.对偷、漏关税尚未构成犯罪的,由何机关给予处罚:

(A)

A.海关B.税务机关C.财政机关D.工商行政管理机关

9.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由于非生理缺陷的原因而违反治安管理的,(C)

A.可以处罚B.不可处罚C.应当处罚D.不应处罚

10.下列关于行政处罚听证程序的表述,正确的是哪项?

(D)

A.听证程序由行政机关决定是否启动,与当事人无关

B.当事人承担行政机关举行听证的费用

C.听证由行政机关指定的本案调查人员主持

D.可适用于吊销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的行政处罚

11.法律、法规未规定行政复议是提起行政诉讼的必经程序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既申请行政复议,又提起行政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如何处理?

(C)

A.由复议机关先行处理,因为先复议后诉讼是复议与诉讼关系的一般原则

B.由法院处理,因为复议与诉讼之间的关系遵循的是司法最终裁决原则

C.按照管辖的先占原则处理,由最先收到诉状的机关管辖

D.应当由复议机关与法院双方协商解决

12.行政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