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科历史复习资料第四章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doc.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688845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16.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文科历史复习资料第四章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中文科历史复习资料第四章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中文科历史复习资料第四章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中文科历史复习资料第四章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中文科历史复习资料第四章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文科历史复习资料第四章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doc.docx

《高中文科历史复习资料第四章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文科历史复习资料第四章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doc.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文科历史复习资料第四章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doc.docx

高中文科历史复习资料第四章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doc

高中文科历史复习资料:

高考练习卷(3)

第四章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

第一节短暂的隋朝

4.隋唐

考点12

(1)隋朝的兴衰与唐朝前期的政局

①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1.(97年上海历史卷) 下列各项,不属于隋朝统一全国的历史背景的是

A南北经济的发展 B大运河的开凿  C北方民族的融合 D人民渴望统一

2.(00年春季卷) 结合史实分析隋朝统一的社会历史条件。

三国时,江南初步开发。

从西晋末年起,北方大批农民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使南方生产水平不断提高。

北魏统一后,黄河流域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南北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促进了南北之间的相互交流,从经济上奠定上南北统一的基础。

北方少数民族在经济上和政治上受到汉族文化的影响,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加速了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重建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成为各族人民的共同要求。

 东晋以来,南方士族地主占有特殊地位,是南方割据政权的社会基础。

南朝时,士族势力逐渐衰落,这也为南北统一创造了条件。

②两都的兴建和大运河的开凿(隋朝的建设)

两都的兴建(未见考题)

大运河的开凿

1.(96年全国历史卷) 隋朝的大运河分为四段,其中从洛阳到涿郡的一段是 

A永济渠 B通济渠C邗沟 D江南河

2.(00年广东历史卷) 隋炀帝开凿运河的根本目的是 

A攻打高丽 B巡游江南 C巩固统一局面 D搜刮各地财富 

3、(06年江苏历史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炀帝大业元年,发河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通济渠,自西苑引谷、洛水达于河,又引河通于淮海,自是天下利于转输。

四年,又发河北诸郡百余万众开永济渠,引沁水南这于河,北通涿县。

自是丁男不供,始以妇人从役。

——《通典》卷十《漕运》

材料二(通济渠和邗沟开通后)水面网四十步,通龙舟,…一自京师至江都,离宫四十余所。

……(江南河开通后)八百余里,水面阔十余丈,又拟通龙舟,并置驿官草顿。

——《大业杂记》

材料三将兴辽东之役,自洛口开渠达于涿郡,以通运漕。

一一《隋书》卷六八《阎毗传》

材料四千里长河一旦开。

亡隋波浪九天来。

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胡曾《汴水》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体《汴河怀古》

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

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脂膏是此河。

——李敬方《汴河直进船》

请回答:

①隋朝开凿大运河除为加强对南方的控制外,还有其他目的,根据材料一、二、三加以概括。

(3分)

沟通南北交通运输,满足隋炀帝巡游作乐的奢欲,运输军队和物资北征高丽。

②大运河开通后,后人对此褒贬不一。

根据材料四归纳三位诗人的不同观点。

(3分)

胡曾认为开凿大运河导致隋朝灭亡。

皮日休肯定了开凿大运河对发展经济的积极作用。

李敬方着重指出了开通后统治者对江南的收刮和掠夺。

W.w.w.k.s.5.u.c.o.m

③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从正反两方面谈谈你对隋朝开凿大运河的看法

(6分)

积极作用:

巩固政治上的统一,有利于沟通南北交通,加强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

极作用:

加重了劳动人民的徭役负担,激化了阶级矛盾,导致了隋朝的迅速灭亡,也加强了对江南人民的收刮、掠夺。

开凿大运河的积极作用是主要的。

4、(07年北京文综卷)大运河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建的一项伟大工程,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物质和精神财富。

是活着的、流动的重要人类遗产,完成下列问题。

唐朝沿用了隋朝开辟的大运河。

唐高祖、唐太宗在位期间,每年从外地通过运河输送到长安的粮食约20万石。

唐玄宗天宝年间增加到250万石。

安史之乱后,唐朝还能再延续150多年,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靠运河转动的东南财赋支持。

大运河把长安、洛阳、涿郡、江都(扬州)、余杭(杭州)等通都大邑联系起来。

杭州在中唐以后日益繁华,“万商所聚,百货所殖,……骈樯二十里,开肆三万室”。

W.w.w.k.s.5.u.c.o.m

 

(1)读图11,结合材料概括大运河在唐朝发挥的作用。

(8分)

为京师转运粮食财富,对维持唐朝后期的统治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利于南北交通,城市商业繁荣,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③隋炀帝的暴政和隋朝的灭亡

1.(02年上海历史卷) 汉承秦制,唐袭隋规,都出现了盛世。

然而,秦朝与隋朝却二世而亡,其主要原因是 

A周边少数民族入侵 B统治集团内讧变乱 C宦官擅权外戚临朝D横征暴敛苛政黩武

2.(03年全国、广东卷)通过农民战争建立的新王朝是①西汉②西晋③隋朝④唐朝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03年江苏历史卷) 隋炀帝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但他的诸多政略举措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也发挥过积极作用。

请列举这些政略举措,并说明其历史意义。

率军灭陈,统一南北;开运河;创进士科;兴建东都和粮仓;修驰道;与日本、东南亚等国友好往来。

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加强中央集权,促进南北经济交流和中外交往。

 

第二节唐朝的开国和盛世

考点12

(1)隋朝的兴衰与唐朝前期的政局

④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唐朝的建立(未见考题)

“贞观之治”

1.(94年全国历史卷)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贞观四年,(唐太宗)诏发卒修洛阳之乾元殿(按:

隋炀帝营建的宫殿,毁于战火)

……张玄素上书谏曰:

“……臣闻阿房成,秦人散;……乾元毕工,隋人解体。

且以陛下今时功力,何如隋日?

承凋残之后,役疮痍之人,费亿万之功,袭百王之弊,以此言之,甚于炀帝远矣。

”  

——摘自《贞观政要》

材料二:

上(唐太宗)谓玄素曰:

“卿谓我不如炀帝,何如桀、纣?

”对曰:

“若此役不息,亦同归于乱耳!

”上叹曰:

“吾思之不熟,乃至于是!

”顾谓房玄龄曰:

“……今玄素所言诚有理,宜即为之罢役。

”                   

——摘自《资治通鉴》

材料三:

(贞观)十一年(马)周又上疏曰:

“今百姓承丧乱之后,比于隋时才十分之一。

而供官徭役,道路相继,兄去弟还,首尾不绝,远者往来五六千里,春秋冬夏,略无休时。

——摘自《旧唐书·马周传》

回答:

(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在罢修乾元殿问题上,唐太宗和张玄素取得的共识是什么?

唐太宗罢修乾元殿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共识是:

如果滥用民力,将回导致人心离散,政权覆亡。

根本目的是:

唐太宗罢修乾元殿是为了维护开创不久的基业,避免重蹈秦始皇、隋炀帝的覆辙。

(2)基于上述目的,唐太宗采取了哪些重大措施?

促成了怎样的局面?

唐太宗调整政策,加强中央集权,切实推行均田制、租庸调制等措施,形成了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的“太平盛世”。

(3)材料三与材料二相比,唐太宗的统治发生了什么变化?

从与民休息变为苦役百姓。

(4)综观这三条材料,对唐太宗的统治应怎样认识?

唐太宗的统治是建立在剥削和奴役农民的基础之上的,他即位之初,善于纳谏,励精图治,征发的徭役相对减轻。

取得一定业绩后,情况不同了。

在封建社会中,即使“贞观之治”这样的“太平盛世”,人民的徭役负担也是不轻的。

2.(03年广东历史卷) 有的历史学家认为,唐初之盛“皆时会(形势)为之,非尽由于人力也”。

试从“时会”和“人力”两方面分析“贞观之治”形成的原因。

隋末农民起义为唐初社会发展扫除了障碍,隋朝的灭亡提供了深刻的教训,为贞观之治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唐太宗顺应形势,调整政策、任贤纳谏,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出现。

3.(04年上海历史卷) “苛政猛于虎”。

秦、隋二世而亡是后世许多开国君主的前车之鉴。

“天子者,有道则人推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

一个“畏”字,促使不少统治者调整政策,从而出现了社会繁荣。

请选择一个中国古代的繁荣时期,简要分析其原因与表现。

名称、原因、表现。

例:

名称:

贞观之治或唐前期;原因:

勤于政事,吸取前朝教训,轻徭薄赋,爱惜民力,重视人才,善于纳谏。

表现:

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稳定,民族融洽,国力强盛,边疆巩固,邦交和睦……

4(05年上海历史卷)“告诉我,历史有什么用?

”——古往今来人们已经作出各种思考,其中唐太宗的回答是;

A.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B.考古以证今,规时而达用  

C.以古为镜,可以知兴衰      D.鉴前世兴衰,考当今得失

⑤武则天的统治

1.(01年全国、江西卷)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武则天进号“天后”,上书建言:

“劝农桑,薄赋徭……禁淫巧,省功费、力役……”              

——据《新唐书》

材料二:

魏晋以来,士族靠门第世代把持高位。

武则天修《姓氏录》,以帝、后族及三公等高官为第一姓,“各以品位高下叙之,凡九等……当时军功入五品者,皆升谱限(列入上等士流),缙绅(指世家大族)耻焉

”    

——据《新唐书》

材料三:

则天以女主临朝,大臣未附,委政狱吏,剪除宗枝……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

             

——《旧唐书》

材料四:

武则天大开科举,唐人称她“开汲引之门,进用不疑,求访无倦……才能着骤升。

是以当代谓知人自明,累朝赖多士之用。

”  

——据《陆宣公翰苑集》

回答:

根据以上材料,分析武则天得以掌握政权近半个世纪的原因。

原因是武则天推行了有积极作用的政策:

轻徭薄赋,反对奢侈浪费、滥用民力;奖励农桑,发展生产;加强中央集权,打击反对派;大开科举,破格选拔人才;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打击士族腐朽势力,反映新兴庶族地主利益。

2、(07全国文综Ⅰ)史学家陈寅恪在评述:

“武周之代李唐”的历史意义时说,此“不仅为政治之变迁,实亦社会之革命。

”此处“社会之革命”是指

A.重用酷吏,实行法治 B.女皇当政,任用女官

C.扶植庶族,抑制士族D.移风易俗,推崇佛教

3、(08年宁夏文综卷25)《旧唐书·良吏传》记载了一名叫王方翼的官员,“(高宗)永徽中累授安定令,诛大姓皇甫氏,盗贼止息,号为善政”。

当时此类的记载尚有许多,这说明

A.官府与大姓的关系是地方治理的关键B.朝廷一直压制门阀士族

C.朝廷对地方缺乏影响力D.士族大姓势力膨胀导致割据

⑥“开元之治”

1.(99年全国历史卷) 史称:

“得人者昌”,“失贤则亡”。

试结合唐代前期百余年用人方面的史实加以说明,并总结其经验教训。

唐太宗重用魏征、房玄龄、杜如晦,听取规劝,调整统治政策,出现了“贞观之治”;武则天重视人才,任用贤臣,使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唐玄宗在开元年间,重视官员的使用与考核,任姚崇、宋景等为相;出现了“开元盛世”。

“开元”以后用人失当,任李林甫、杨国忠等为相,酿成“安史之乱”。

经验教训:

完善科举制度,有利于人才选拔;要用德才兼备、敢言直谏者;任人唯亲、姑息养奸,危害严重。

2.(05全国文综Ⅰ)“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和“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是唐代一位著名诗人的诗句。

这位诗人最有可能是

A.陈子昂     B.孟浩然  C.杜甫    D.杜牧

3、(06年重庆文综卷)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夫农者,国之本,本立然后可以议太平。

若不由兹,而云太平者,谬矣。

——《旧唐书》

材料二“贞观初,户不及三百万,绢一匹易米一斗。

至四年,米斗四五钱,……马牛被野。

——《新唐书》

材料三表1据《通典》天宝八年(749年)统计河北道、河南道(唐玄宗时按山河地形,分全国为十五道)各仓所储粮食量。

各仓储粮大致反映各地粮食产量。

(3)材料一体现了唐朝的什么思想?

(2分)这一思想在唐朝前期的政策措施和制度中是如何体现的?

(6分)

重农思想(以农为本思想)。

唐朝前期统治者推行轻徭薄赋、劝课农桑的政策;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

(4)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

(2分)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影响唐朝农业生产的技术因素。

(3分)

唐前期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

兴修了水利工程,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出现了曲辕犁。

(5)材料三反映了什么史实?

(3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长安、洛阳为中心的经济区在唐朝前期居于什么地位?

(2分)

河南、河北两道是全国重要产粮区。

是全国的经济重心。

(6)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业对唐朝盛世局面出现的作用。

(2分)

农业的发展为唐朝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第三节唐朝后期的政局

1.(92年全国历史卷) 清代史学家赵翼在《唐女祸》中说:

“开元之治,几于家给人足,而一杨贵妃足以败之。

”试结合你对唐朝由盛转衰原因的认识,分析赵翼的这一观点。

唐朝由盛而衰的原因是均田制破坏,府兵制瓦解,中央军力削弱,同时唐玄宗统治后期政治腐败,地方节度使拥兵自重,导致“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

战乱和割据削弱了中央的统治,破坏了社会经济。

杨贵妃受宠爱,唐玄宗沉湎酒色,这只是中央政治腐败的原因之一。

赵翼把这说成是唐朝由盛转衰的根本原因是错误的。

这一表现本身也是封建帝王唐玄宗造成的。

赵翼把责任加在杨贵妃头上是不对的。

赵翼的根本错误在于夸大了杨贵妃个人对唐朝由盛而衰的影响。

2.(93年上海历史卷) 下面是一张唐朝人口统计表,根据表格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年号公元人数

唐太宗贞观二十三年649年约1900万

唐玄宗开元十四年726年约4141万

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约4531万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约5291万

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约1699万

唐穆宗长庆元年821年约1576万

(1)这张从唐太宗到唐穆宗时的人口统计反映了什么问题?

唐太宗时人口不多,唐玄宗时人口数不断上升,玄宗后期人口数达到最高点;755年后人口急剧下降,从肃宗到穆宗时人口进行下降。

(2)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经过贞观之治,到玄宗时,唐朝进入全盛时期的开元盛世,人口数也增长很快;755年爆发“安史之乱”,因此人口急剧下降;安史之乱后又出现“藩镇割据”的局面,它们之间争战100多年,因此人口继续下降。

3.(02年上海历史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连昌宫词(节录) 

唐 元稹

 开元之末姚宋死,朝廷渐渐由妃子。

禄山宫里养作儿,虢国门前闹如市。

(1)诗中的“开元”是         皇帝的年号,“姚宋”是指          、           ,“妃子”是指            。

(2)造成诗中所说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这种情况与后来发生的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关?

 

(1)唐玄宗,姚崇、宋景,杨贵妃。

(2)唐玄宗殆于政事、陶醉于歌舞升平。

安史之乱。

4、(08上海历史卷6)“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马鬼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这几句诗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七国之乱B.八王之乱C.安史之乱D.三藩之乱

5、(08年宁夏文综卷24)中国古代用12种动物与“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相配,组成十二生肖。

相传唐玄宗因属鸡而热衷斗鸡,唐玄宗出生之年应该是

A.庚申年B.癸卯年C.甲辰年D.乙酉年

第四节隋唐制度的革新

考点13

(2)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

1三省六部制

1、(07上海历史卷)隋王朝国祚短促,但在制度建设上却多有建树,既有继承发展,又有开拓创新。

其中,由隋开创并为唐所继承的制度有

A.府兵制、三省六部制B.府兵制、科举制C.三省六部制、科举制D.科举制、均田制

2、(07全国文综Ⅱ)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唐初三省的职能是A.尚书省和中书省决策,门下省执行B.中书省决策尚书省和门下省执行

C.门下省决策,中书省和尚书省执行D.中书省和门下省决策,尚书省执行

3、(08年江苏历史卷3)唐太宗说: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

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材料表明他主张

A.发挥宰相等大臣的行政权B.群权与相权相互制衡

C.中央权力重心应当下移D.君主不应实现专制统治

4、(08年全国文综Ⅰ)(32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注意:

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材料一唐代科举取士,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大抵众科之目,进士尤为贵,其得人亦最为盛焉”。

唐代明经、进士两科的考试内容

初试

二试

三试

明经

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孝经》《论语》《尔雅》,每经帖十条

口答诸经大义十条

答时务策三道

进士

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尔雅》,每经帖十条

作诗、赋、文各一篇

作时务策五道

——摘编自陈茂同《中国历代选官制度》等

材料二

在中世纪的英国,宫廷和政府之间没有明确界限,官员主要由国王遴选,并被视为国王的仆人。

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文官开始出现。

光荣革命后,国王和权贵行使有封建特权色彩的官职恩赐权来任用官员。

直至18世纪末,文官录用仍无常规可据,文官录用权主要由国王、宫廷权贵和各部长官直接行使,私人关系和个人感情成为获取官职的关键因素。

工业革命催生了英国近代文官制度。

1853年政府有关部门提出《关于建立常任英国文官制度的报告》,建议实行公开竞争考试录用制,并认为考试科目应有四类:

古典文学;数学和自然科学;政治经济学、法学和近现代哲学;现代语言、近现代史和国际法。

1855年文官改革令是以择优取士的方式取代官职恩赐制的重要起点。

1870年枢密院关于文官制改革的命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按照文官制度委员会的要求,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

该令的颁布成为英国近代文官制度建立的标志。

——摘编自净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中》等

(1)在唐代明经、进士两科考试中,为何进士科“其得人亦最为盛焉”?

(6分)

明经科侧重对经义的记忆和解读;进士科侧重对文学素养和处理时务能力的考查,更有利于选拔人才。

(2)指出唐代科举取士与中世纪英国官员选用的主要区别。

(10分)

公开考试,择优录用,考生来源广泛;主要由国王遴选,对象主要是国王的亲信和随从。

(3)如何理解“工业革命催生了英国近代文官制度”?

(6分)

经济规模扩大,社会分工更为复杂,要求政府进行高效的专业化和制度化管理,要求文官具备较高的知识水平和管理能力。

(4)指出唐代科举制与英国近代文官考试制度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的共同之处。

(10分)

打破特权阶层对官职的垄断,扩大了统治基础;增进社会公平、公正,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提高官员队伍素质,加强对社会的有效管理。

5、(08年山东文综卷8)唐朝中央政府具有较高的行政效率,主要原因在于

A.增设机构,独立施政B.分工明确,相互协调

C.一职多官,互相牵制D.简化机构,总揽于上

②科举制

1.(00年江苏、浙江、吉林文综卷) 隋唐实行科举制的进步意义主要是 

A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B对皇帝的专制权力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C促进了科技文化的发展D削弱了显贵的特权

2.(05天津文综卷)中国古代用封建官制代替世袭制,适应了君主专制的需要,主要是因为

A.拓宽了官吏选拔途径  B.扩大了统治基础  C.君主控制了用人权  D.实现了选贤任能

③府兵制与募兵制(08年考纲新增考点)

1.(00年天津、江西历史卷) 府兵制创立于A西魏 B北周 C隋朝 D唐朝 

2.(04年广东历史卷) 唐初府兵制赖以推行的经济制度是 

A方田均税法 B均田制 C租庸调制 D两税法 

④租庸调制

1.(05春季文综卷)唐初规定:

“凡水、旱、虫、霜灾害,……十分损四以上,免租;损六以上,免租、调。

”该项规定出自

A.均田制    B.屯田制      C.租庸调制    D.地丁银制

2(08上海历史卷5)均田制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土地制度,推行该制度的朝代有

①西周②北魏③唐朝④明朝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⑤两税法

1、(06年四川文综卷)历史上的社会转型期,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往往会出现重大的发展与变革,是我们认识和把握历史的关键。

回答:

(1)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在教育方面、孟子和韩非子在治国方面的哪些思想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变革?

(6分)

材料一

   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

--《唐摭言》

高祖(隋文帝)既受命,……置三师、三公及尚书、门下……等省。

--《隋书-百官志》

   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征夏税无过六月,科税无过十一月。

--《旧唐书-食货志》

(2)隋唐时期,在政治经济制度方面出现了许多重大变革。

材料一分别反映了隋唐哪些制度的改革与创新?

(3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主要的创新之处。

(6分)

科举制,采用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吏。

三省六部制,形成分工合作、相互牵制监督的完整严密的封建官僚体系。

两税法,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役制度。

第五节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

考点14(3)隋唐时期的社会经济

①农业

江南的进一步开发

1.(05江苏历史卷)下列史实不属于江南经济发展现象的是

A.春秋时期楚相孙叔敖修芍陂    B.隋唐时期成为粮食重要产地

C.明中后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D.明清时期工商业市镇蓬勃兴起

农田灌溉和农具的改进

1.(97年上海历史卷) 我国古代下列生产工具中,基本上无需使用人力操作的是

A耧车 B翻车 C筒车 D提花机 

2.(96年上海历史卷) 中国历史上最早使用曲辕犁和筒车的时期是 

A西汉B东汉C隋D唐

3.(97年全国历史卷) 史书记载:

“水激轮转,众桶兜水,次第下倾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

”这种提水灌溉工具最早出现于

A东汉 B曹魏 C唐朝D北宋  

4.(05天津文综卷)按图顺序,农具功能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cccc

A.①谷物加工②汲水③耕地④耕地    B.①耕地②汲水③耕地④灌溉

C.①耕地②汲水③耕地④谷物加工   D.①谷物加工  ②耕地③耕地  ④灌溉

5.(05全国文综Ⅱ)筒车在中国古代南方农业生产中发挥过重要作用,这一灌溉工具创制于A.三国时期        B.南北朝时期        C.唐代        D.南宋

农产品商品化

1、(07山东文综)白居易诗:

“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

……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

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诗中的描述反映了

①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②重视农业的观念

③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④安土重迁的思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②手工业

1、(07重庆文综)图6为隋唐时期局部图。

A、B、C、D四城市中,同时以陶瓷和纺织品著称的是:

D

黄老师注:

A扬州B苏州C宣州D越州

 

③商业和城市与社会生活

商业和城市

1.(01年江西历史卷) 历史上曾有“天下之盛,扬为首”之说,扬州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是在 

A东晋  B唐朝  C南宋  D明朝   

2.(05广东历史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朝)长安中,(苏瓖)累迁扬州大都督府长史。

扬州地当冲要,多富商大贾,珠翠珍怪之产,前长史张潜、于辩机皆致之数万,唯瓖挺身而去。

――《旧唐书》卷88

材料二:

(唐朝大历)十四年七月,令王公百官及天下长吏,无得与人争利,先于扬州置邸肆贸易者,罢之。

先是,诸道节度观察使以广陵(扬州)当南北大冲,百货所集,多以军储货贩,列置邸肆,名托军用,实私期利。

――《唐会要》卷86

材料三:

唐世盐铁转运使在扬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信息与通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