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常见病的识别与防治.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688828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7.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鹅常见病的识别与防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鹅常见病的识别与防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鹅常见病的识别与防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鹅常见病的识别与防治.docx

《鹅常见病的识别与防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鹅常见病的识别与防治.docx(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鹅常见病的识别与防治.docx

鹅常见病的识别与防治

鹅常见病的识别与防治

  一、小鹅瘟

   小鹅瘟是由小鹅瘟病毒引起雏鹅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主要特征为严重下痢及粘膜发生大片坏死及脱落。

主要侵害出壳后4~20天的雏鹅,传染快,致死率高。

   1.流行特点 本病只发生于鹅,自然发病仅限于1月龄以内的雏鹅,雏鹅的易感性随年龄增加而逐渐下降。

刚出壳的雏鹅接触病毒后,一般4~5日龄开始发病,数日内即波及全群,致死率为70%~95%;10日龄以上的雏鹅感染后,死亡率不超过60%;20日龄以上的发病率较低。

病愈鹅、免疫鹅可获得坚强免疫力,所产的种蛋孵出的雏鹅,不会发生小鹅瘟,消化道是本病的主要传染途径。

   2.症状及病变 潜伏期3~5天。

最急性病例一般发生在3~5日龄的雏鹅,未显任何症状而突发雏鹅倒地,昏迷,双脚呈划水状,很快死亡。

急性病例多见于15日龄以内的雏鹅,病初精神沉郁,缩头,步行困难;离群,独居,厌食,食管部松软,严重下痢,粪呈黄白色,水样,有气泡。

从口腔外排黄白色气泡或纤维碎片的液状稀便,临死前出现瘫痪,麻痹或抽搐现象。

喙前端颜色变深(发绀),鼻分泌物增多,嗉囊内有多量液体和气体。

临死前可出现颈部扭转,全身抽搐或两腿瘫痪等神经症状。

病程1~2天。

15日龄以上的雏鹅一般症状轻微,以食欲减少,下痢和消瘦为主,病程7天以上,少数病愈鹅生长不良。

  临床症状:

1.最急性:

一周内的雏鹅,无表现症状,突然死亡,或发病后,雏鹅倒地,昏迷,双脚呈划水状,很快死亡,病势迅速发展,2~3天就全群发病,死亡率85~90%。

  2.急性型:

10~14日龄,开始发病鹅离群,独居,厌食,食管部松软,从口腔外排黄白色气泡或纤维碎片的液状稀便,啄部变黑,临死前出现瘫痪,麻痹或抽搐现象。

  3.严重型:

多发生于15日龄以上的雏鹅,以表现精神不振,呆立,厌食,拉稀和消瘦症状,病程可持续5~7天。

  剖解变化:

  1.急性死亡,十二指肠粘膜呈弥漫充血及大量粘液。

  2.在回肠部的肠管膨大,坚实,充塞着一种淡灰色或淡黄色凝固的栓子。

  3.肝,胆囊,肾充血肿大。

气泡或纤维碎片的液状稀便,啄部变黑,剖析可见小肠粘膜肿胀充血,病程2天以上者,在小肠中下段可见膨大,内有灰白色或淡黄色干硬的管状物,外表被覆纤维性假膜。

肝脏稍肿大,呈土黄色。

脑膜充血、出血。

  4.根据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可初步诊断。

确诊需做动物接种或血清学检查。

  5.治疗 用成年鹅制备的抗小鹅瘟血清,可以治疗和预防本病,效果显著。

对发病初期的雏鹅,每只注射2~3毫升,治愈率达40%~50%;对潜伏期的雏鹅,每只注射0.5毫升,保护率80%~90%;刚孵出的雏鹅,每只注射0.3~0.5毫升,保护率可达95%左右。

抗菌素对本病没有治疗效果。

抗小鹅瘟血清制造:

鹅胚绒毛尿囊液病毒液用生理盐水作100倍稀释,鹅皮下或肌肉注射1毫升。

15天后再注射1毫升未稀释的绒毛尿囊液。

10~15天后,将鹅宰杀采血,分离血清,加入0.5%石炭酸,或0.01%硫柳汞,或每毫升血清中加入青、链霉素各500单位,混匀后置冰箱中冰冻保存,保存期为一年以上。

  6.预防

  

(1)本病主要通过污染的孵坊传播,故对孵坊的用具、设备均须在使用后彻底消毒。

种蛋可能是带毒者,因而对收购的种蛋应该用福尔马林熏蒸消毒。

出壳分发出去的雏鹅如果在3~5日龄发生本病,孵房应立即停止孵化,并将孵坊及一切用具彻底消毒后才能继续孵化。

  

(2)预防接种 成年母鹅在产蛋前两天接种小鹅瘟疫苗1毫升,母鹅所产种蛋孵出的雏鹅能抵抗小鹅瘟病毒的感染。

我国使用的小鹅瘟疫苗有两种,小鹅瘟鹅胚全毒疫苗和小鹅瘟鸭胚化GD弱毒疫苗。

两种苗均供母鹅注射,雏鹅禁用。

  (3).严重型:

多发生于15日龄以上的雏鹅,以表现精神不振,呆立,厌食,拉稀和消瘦症状,病程可持续5~7天。

 防治方法:

  1.用1:

600倍强力百毒消带鹅消毒一天一次,连用4-6天。

  2.败毒威+恩诺杀星饮水4天。

  3.维生素养AB3、VB1、VB2粉,拌料1斤料1克,连用6天。

  4.注射小鹅瘟免疫血清,每只0.8毫升肌肉注射。

  5.种母鹅开产前30天,注射小鹅瘟弱毒疫1毫升,肌肉注射。

  6.发病鹅深埋,火烧,彻底消毒。

  取板蓝根30克,大青叶20--30克,绿豆70克,甘草30克煎水,可供100羽小鹅饮用,1天1剂,连服3天,或每千克饲料中加病毒灵1.5--2克,再每羽每天注射板蓝根针剂0.8--1毫升,连续2--5天,有较好防效。

  每10羽小鹅每天用通成虎5--10克、肉豆蔻20--25克,阴寒天加桂枝5--10克煎水浸米或将药液和米粉研成浆喂病鹅,连服2--3天,疗效显著,可达70%。

  每10羽小鹅每天用半边莲50--100克加冷水捣烂取汁,再取肉豆蔻15--25克,大风藤20--30克,砂仁3--5克,若下痢不止或阴寒天再加肉桂3克,鸡血藤5--10克加清水共煎,最后用上述2种药液浸米或与米粉研成浆喂病鹅,有不错效果。

  小鹅治病时,结合辅助治疗,每千克饲料中要加入VB1片100毫克,鱼肝油丸7--10粒,肝泰乐100毫克,适量葡萄糖和矿物质等,以改进疗效。

  二、鹅副粘病毒病

  近年来,养鹅业得到了很大发展,但是随着养鹅业的发展,各种疾病也开始流行,如小鹅瘟,大肠杆菌病等。

最近,各地又发生了一种新的鹅传染病——鹅副粘病毒病,该病来势凶猛,死亡率高,不仅小鹅易感,大鹅也易感,成为养鹅业的又一大敌人。

  鹅副粘病毒病的病原是副粘病毒科,副粘病毒属的鹅副粘病毒,各个品种的鹅场均具有易感性。

发病最小日龄3日龄,最大可达300日龄,日龄越小发病率和死亡率越高,随着日龄的增长,有所下降。

本病流行没有明显的季节性。

 1.主要症状

  患病初期拉白色稀粪,后呈水样,带暗红、黄色或绿色。

精神萎靡,羽毛蓬松,两肢无力而蹲地,有的单脚时时提起,食欲减少或废绝,种鹅停止产蛋但饮水增加,有时健康的鹅吃食时突然死亡。

然后发现扭颈、仰头、劈叉等神经症状。

★★(鹅副粘病毒病是近年来才开始流行的一种新病,它常常被误诊为小鹅瘟,应引起广大养殖户的注意)。

 2.病理变化

 主要表现在脾脏肿大,瘀血,十二指肠、回肠、盲肠及直肠、泄殖腔粘膜有散在性或弥漫性大小不一的淡黄色或灰白色纤维性结痂,剥离结痂可见出血或溃疡;肝脏肿大,瘀血。

 3.预防与治疗

  ①种鹅免疫接种鹅副粘病毒疫苗:

新种鹅在雏鹅8~11天或稍大龄时进行首次免疫接种;产蛋前2周进行第二次接种,剂量与前一次相同,免疫期达6个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