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学期第十册教案 第五单元.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688567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6.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鄂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学期第十册教案 第五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鄂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学期第十册教案 第五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鄂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学期第十册教案 第五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鄂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学期第十册教案 第五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鄂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学期第十册教案 第五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鄂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学期第十册教案 第五单元.docx

《鄂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学期第十册教案 第五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鄂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学期第十册教案 第五单元.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鄂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学期第十册教案 第五单元.docx

鄂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学期第十册教案第五单元

第五单元整组备课

单元内容简析:

本单元以“童年往事”为话题,安排了三篇课文。

《我的老师》讲述了七件小事,展示了蔡老师热爱学生的美好心灵,表现了学生对老师的深深依恋之情。

《傻二哥》一文刻画出一个活生生的善良、勤劳、乐观的穷而有志的年轻人的形象。

《童年的小花狗》记叙了作者儿时因为太喜欢一个泥玩具而干了一件蠢事,时后摊主王大爷不但不追究责任还坚持要将玩具送给“我”的事。

古诗诵读为《约客》,语文乐园

(一)中安排了读有关人物形象的四字词语,比较句子的表达效果,读记名句,读短文等内容,“口语交际”的话题是说一说感动我们的人和事,“习作”内容是给老师画像。

教学本组课文要注意教学的整体性,加强阅读与听、说、读、写之间的联系,加强本单元各部分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

课前注意引导学生搜集作者的相关资料,积累感受和体验;课中要在尊重学生情感体验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和探究欲望,充分读书,在读中感知、感受、感悟、理解、品味;课后推荐作家相关作品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组课文中的2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观察、思维、想象、合作的能力。

4、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

5、学习课文中写人叙事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2、培养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读懂课文,回味美好、难忘的童年生活。

2、教育学生学会关心别人,关爱别人。

单元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组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学习写人叙事的方法。

2、读懂课文,受到要时时处处关心他人,为他人着想的思想教育。

单元课时安排:

13我的老师2课时

14傻二哥1课时

15童年的小花狗2课时

古诗诵读1课时

语文乐园(五)5课时

 

课题:

我的老师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教法、德育渗透点)

知识与能力: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在语境中推断词语的深刻含义的方法,体会语言平实而蕴含丰富感情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学习课文中叙事写人的方法:

在叙事时,融进浓烈的感情,在叙事过程中,又画龙点睛地表达自己的见解,熔叙事、议论、抒情于一炉,多种方式并用的抒情是本文的一大写作特点。

2、围绕中心选取典型材料,展现蔡芸芝老师美好的心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课文内容,依循“回忆—依恋—思念”的感情线索,体味师生之间的美好情谊。

培养学生热爱老师、尊敬老师的良好品德。

教学重难点:

1、学习课文中叙事写人的方法:

(1)在叙事时,融进浓烈的感情,在叙事过程中,又画龙点睛地表达自己的见解,熔叙事、议论、抒情于一炉,多种方式并用的抒情是本文的一大写作特点。

(2)围绕中心选取典型材料,展现蔡芸芝老师美好的心灵。

2、理解课文内容,依循“回忆—依恋—思念”的感情线索,体味师生之间的美好情谊。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挂图

第1课时

教学设计:

个性化备课: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请大家回忆一下,从小学一年级起,到目前为止,一共有多少位老师教过你们?

在诸多老师中,有哪些是终生难忘的呢?

我想,在每个人的心目中,肯定有一位最难忘的老师。

如果把他写下来,也一定令人动情、感人至深的。

今天,我们学习著名作家魏巍所写的回忆他的小学老师蔡芸芝先生的一篇文章:

我的老师。

二、介绍作者、解题

魏巍,原名鸿杰,曾用笔名红杨树。

作者少年时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读了平民小学、高小,勉强读了简易乡村师范。

抗日战争爆发后,走上了革命道路。

他一直生活在战士之中,解放战争时,在行军作战的间隙写了大量诗歌。

全国解放后,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谁是最可爱的人》、长篇小说《东方》等。

《我的老师》一文是作者于1956年9月29日为《教师报》所写的回忆性散文。

课题中的“我”即作者本人。

“老师”是作者小学时的教师蔡芸芝先生。

让我们共同来学习这篇课文,看看作者是如何叙写自己最难忘的老师的。

三、掌握字词,理清课文脉络

1、自由读课文。

要求:

读准字音,认清字形,难读的地方反复读

2、读课文,理清层次。

 

简要回答下列各题:

(1)本文共记叙了几位人物?

其中主要人物是谁

本文写了我的老师蔡芸芝、我的母亲、我小学时的几位同学。

主要人物是蔡芸芝老师

(2)本文共记叙了几件难忘的事情?

哪几件详写?

哪几件略写?

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共记叙了七件事:

①蔡老师假装发怒;②课外教我们跳舞;③带我们观察蜜蜂;④教我们读诗;⑤我们对老师的依恋;⑥正确处理“我”与同学间的纠纷;⑦睡梦中去找老师。

这七件小事,后两件详写,前五件略写。

这样安排,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既使文章结构疏密相间,更能表现出师生感情的步步加深

四、深入文本,走进主人公,分析蔡老师的性格特征。

1、蔡老师教的是什么学科?

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找到证明?

学生快速读书,指名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

蔡教师是教语文(当时称国文)学科的。

文中有这几处地方可以说明:

(1)“爱用歌唱的音调教我们读诗”。

(2)“让我们观察蜜蜂”。

(3)“她对我的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是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

(4)“我用石板一迎”(注:

“石板”,是旧时私塾和50年代小学生练习毛笔字、听写生字词用的学习用品。

有的地方称之为“粉板”。

用石片或木板制成)。

2蔡老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大家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出蔡老师的性格特点。

指名学生回答。

教师概括:

蔡老师是一位温柔慈爱、热情公正、平易近人、热爱学生的好老师。

3、课文重点写她的什么品质?

(热爱孩子。

4、为从不同角度突出这一品质,作者选取了哪五件事例?

你能给每个事例设置一个小标题吗?

(①假打真爱②教跳舞③观察蜜蜂④教读诗歌⑤排除纠纷。

5、品读课文,选择一件你感受最深的事说一说从那些词句能体会到老师对孩子的热爱。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点拨,相机指导重点词句的理解和朗读。

6.这五件事都和文中的“我”有关系,你能分别说出“我”的感受吗?

(①老师爱我们;②老师丰富我们的课外生活;③老师扩大我们的知识面;④老师对我爱好文学有很大影响;⑤老师关爱我们的心灵。

7、有人认为,本文着重写的是蔡老师爱学生,也有人认为,着重写的是蔡老师令“我”难忘。

你的看法呢学生充分讨论。

教师归纳:

二者不可割裂开来,蔡老师令“我”难忘,是因为蔡老师温柔慈爱、循循善诱、酷爱学生;正是蔡老师有一颗热爱学生的美好心灵,才使得“我”(我们)铭记在心,难以忘怀。

板书设计:

第2课时

教学设计:

个性化备课:

一、进作者心灵,理清作者感情线索。

1、默读课文,找出了表达作者感情的部分的句子。

2、同学们刚才找出了表达作者感情的部分词语,仅从这些词语,能否体现作者对老师的一往深情?

为什么呢?

学生充分讨论、争辩。

教师归纳:

这些词语确实可以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但是,如果离开一定的语言环境,离开具体的描述语句,就无从体现作者对老师的热爱、怀念之情。

3、贯穿全文的一条感情线索是什么?

你能否列举数例,加以说明?

启发学生讨论发言,教师适时点拨。

本文的感情线索是“回忆、依恋、思念我的蔡老师”。

全文从头至尾、字里行间都充溢着对老师的一往深情。

例如,作者所忆述的第一件事,老师对我的“假愠真爱”。

“仅仅”一词是表示范围的,说明这是偶然性的、唯一的一次;“好像”道出了蔡老师形似真、实是假的情态;“一迎”这一动作生动地表明了师生之间的亲近、亲热关系:

老师爱我们,我们爱老师。

因而并不害怕老师;“轻轻地敲”、“边上”。

蔡老师并非存心打我,打的动作似重实轻,而且是“敲在石板边上”。

慈母般的情怀可见一斑;大伙“笑了”,她也“笑了”。

轻轻虚打的动作逗得大伙会意的笑了,老师也发出了会意的、温柔的笑声。

再譬如第六件事。

“不知道”、“值不值得”提它。

解决同学间的纠纷,对蔡老师来说是微不足道的。

但对幼小的心灵而言,所占的分量太大了。

老师热爱学生,正确处理好学生间纠纷,医治学生心灵的创伤,使学生终身难忘。

这种事情还不值得一提吗?

4、课文中所记的七件小事,显示了蔡老师的美好的心灵,抒发了作者热爱、感激老师的情怀。

请问,这七件小事的次序可不可以打乱?

如可以,请试一试。

如不可以,能否谈谈理由?

学生讨论,教师小结:

这七件小事的次序安排,作者是经过精心考虑的。

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从平时到假期,全面展示了蔡老师热爱学生的美好心灵,表现了学生对老师的依恋之情。

随着作者回忆的轨迹,顺着作者记叙的思路,师生感情一步步加深,一步步上升。

可见,次序安排是不可以随便调换的。

二、赏析写作特色。

根据全文内容,结合预习提示,引导学生就下列问题展开讨论:

(1)详略得当、疏密相间的结构。

(2)自然朴素的语言,深沉丰富的感情。

(3)神态及心理的逼真描写。

(4)围绕中心,精心选材。

(5)在叙事时,融进浓烈的感情,在叙事过程中,又画龙点睛地表达自己的见解,熔叙事、议论、抒情于一炉,多种方式并用的抒情是本文的一大写作特点。

三、拓展延伸,写作训练

1、教师:

非常真挚而感人的师生情谊,成为文学作品的一个永恒的话题。

假如作者在写这篇文章以后得知了蔡老师的音迅,而他此时已在文学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准备给蔡老师写一张明信片,你能代魏巍写吗?

在写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魏巍的成绩。

请看屏幕,请一学生朗读或教师读:

魏巍,从1939年至1949年,主要从事诗歌创作,曾先后写作发表了《蛔蛔,你喊起他们吧》、《好夫妻歌》及《黎明的风景》、《寄张家口》、《开上前线》等诗歌作品,其中1942年创作的长诗《黎明的风景》因成功地表现了抗日斗争的生活而获晋察冀边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颁发的“鲁迅文艺奖金”。

建国后专事散文及小说的创作,曾在1950年至1958年间三次赴朝鲜,写下了奠定其文学地位的散文《谁是最可爱的人》及《故士和祖国》、《在汉江南岸的日日夜夜》、《年轻人,让你的青春更美丽吧》、《依依惜别的深情》等作品,1952年与白艾共同创作出版了中篇小说《长空怒风》后,1956年又与钱小惠合作写出了电影小说《红色的风暴》。

1963年参加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解说词编写工作。

从1959年始至1978年,历时22年创作了著名的长篇小说《东方》,以史诗般的笔触,热情而又深远开阔的思想,表现了壮烈的抗美援朝的战争生活,因而荣获1982年中国首届“茅盾文学奖”(长篇小说创作奖)。

明信片都比较短,要特别注意内容的精要,而蔡老师和“我”已多年不见了,我在文学上已颇有建树,所以明信片应包含这样一些基本内容:

1通过具体的情节或细节唤起老师对自己的回忆;2得体地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思念和感激之情;3表达对老师的祝福。

60字左右。

2、学生写作,然后交流。

具体写法不求一律,有创意的要肯定鼓励。

3、教师小结:

在刚才同学的交流中,我听出了两点:

一是同学们已基本掌握了用具体的情节或细节来表现老师,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二是同学们对老师的感情还是很深的。

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的老师会爱我们的学生如自己的孩子,我们的学生会爱他们的老师如自己的父母。

板书设计:

13我的老师

回忆、

我喜爱、蔡老师

依恋、

思念、

课后反思:

课题:

傻二哥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教法、德育渗透点)

知识与能力:

1、本课10个生字,掌握本课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领悟并体会文章描写人物的方法,感受傻二哥“傻灵傻灵”的性格特点。

过程与方法:

尝试设疑、突出主线、以读为主、读中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傻二哥又老实又热心助人,不自私自利的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

1、理解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傻二哥的,为什么说傻二哥是“傻灵傻灵”的。

2、理解作者是如何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挂图

第1课时

教学设计:

个性化备课:

一、简介作者,导入新课。

1、我国现当代有一位著名的评剧演员——新凤霞,她不仅戏演得好,还写得一手好文章。

叶圣陶先生称赞她的文章“不加虚饰,不落俗套”。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她的一篇文章——《傻二哥》。

(板书课题)

2、读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

教师相机梳理归纳:

为什么叫他“傻二哥”?

“傻二哥”傻在何处?

就让我们带着疑问一起走进课文吧。

二、检查预习情况,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生词认读,正音。

3、逐段读文章,交流释词情况。

4、说说你从文章中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三、讲读课文第一段(1-3)。

1、读完课文,傻二哥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相机讲读第二自然段,傻二哥很会吆喝。

指导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

2、课文有没有那个自然段概括的写出了傻二哥的特点?

勾画出来。

  指名,板书。

四、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第2课时

教学设计:

个性化备课:

一、回忆课文内容,完成板书。

二、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学习课文第4-6自然段,感受傻二哥的“傻灵傻灵”。

1、默读课文第4-6自然段,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傻二哥的“傻灵傻灵”,做勾画批注。

2、全班交流体会,指导学生读找到的句子。

 

(1)描写外貌的句子(第4自然段)。

“穿着”、“留着”、“斜背着”形象地描绘出傻二哥的样子;出去买糖却是如此讲究,透出一股傻劲。

 

(2)描写动作的句子。

(第5自然段)。

“伸伸”、“晃晃”、“试试”,吆喝前手和脚的动作都具体的描摹出来,连吆喝的准备工作都做得一丝不苟,傻二哥的“傻”劲呼之欲出。

 (3)相机指导朗读,读出傻二哥的性格特点。

3、交流讨论:

傻二哥真傻吗?

为什么说傻二哥是“傻灵傻灵”的?

三、总结全文。

  a)课文的五方面内容。

  b)写作方法。

四、完成练习。

板书设计:

14、傻二哥

                         吆喝的内容

                         爱给人帮忙

              “傻灵傻灵”     衣着

              (善良、勤劳、

               乐观、穷而有志)  吆喝前的准备

                         有耐心,不怕麻烦 

课后反思:

课题:

童年的小花狗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教法、德育渗透点)

知识与能力:

1、能认读本课7个生字,掌握本课新词。

2、学习文章中写人叙事的方法,抓住印象最深的情景展示人物形象。

3、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协作探究,同时给学生以展示的平台,让他们的想象能力得以充分发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王大爷这一人物形象的分析与体会,让学生感受他的善良、慈祥、有爱心,从而教育学生在生活中也要做一个时时处处播撒爱心的人。

教学重难点:

1、感受一位善良、慈祥、有爱心的老大爷形象。

2、联系课文内容,说说“小花狗”给予我的究竟是什么?

三十多年过去了,“我”为什么一直把它带在身边。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挂图

第1课时

教学设计:

个性化备课:

一、导入新课。

1、前面我们了解到魏巍孩提时的老师给人无尽的怀念,新凤霞笔下的傻二哥让人印象深刻,今天我们要读到的一篇文章是著名作家萧复兴对儿时生活的一段回忆,文中透露出了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受。

2、(板书课题)知道读体,童年的小花狗到底给作者带来了怎样的回忆呢?

二、指导自学

1、要求轻声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

2、想想本文共记叙了几位人物?

其中主要人物是谁?

谈谈他留给你的最初印象。

三、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四、初步感受主要人物形象

1、快速默读,谁能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文中的主要人物。

2、文中对王大业的描写笔墨不多,能找出作者对这一人物最直接的一个整体描述吗?

3、小结:

王大爷和它的小摊儿,给孩子们带来了快乐,也让孩子们的童年有了美好回忆。

4、朗读表达

五、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第2课时

教学设计:

个性化备课:

一、回忆前文内容,引出下文

正是因为王大爷小摊上那漂亮的各式各样的你玩具,诱引了“我”干了一件蠢事。

二、读课文第二段

1、默读第二段,思考:

“我”做了一件什么蠢事?

2、学生讨论交流。

3、王大爷对我拿走小花狗是什么态度?

4、全班交流。

从“爱怜”、“坚持”和“嘱咐”等词中感受到王大爷是一个非常有爱心的人,对待一个犯错的小孩子不是严厉的职责和数落,而是投以疼惜的目光,举止之间充满了无限的关爱。

5、感情朗读第九自然段,用心体会王大爷对孩子的一种关爱。

三、讲读课文第三段

1、指名读第10自然段,思考:

末尾的省略号意味深长,你能揣摸出作者想说却没有说出口的话语吗?

2、朗读表达

3、默读11自然段,体会字里行间及省略号中透露出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尊敬与怀念)

4、指导朗读

5、作者为什麽要在这两个自然段中用上省略号,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6、师小结

四、学习第四段

三十多年过去了,我一直将小花狗带在身边,这是为什么?

我喜欢的仅仅是小花狗吗?

五、总结全文

板书设计:

15、童年的小花狗

偷拿“小花狗”

慈祥、善良、充满爱心

送我“小花狗”    ↓

时时处处播撒爱心

课后反思:

课题:

诗词诵读约客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教法、德育渗透点)

知识与能力:

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过程与方法:

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感情读;悟诗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借助注释、课后练习初步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挂图

第1课时

教学设计:

个性化备课:

一、检查预习效果及自学能力。

  

(1)指名读。

(读后评读)  

(2)填空练习。

  

《约客》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赵师秀)所做。

  

二、教师点拨。

(1)知诗人,解诗题。

赵师秀(1170-1219)宋代诗人。

字紫芝,号灵秀,天乐永嘉(今浙江温州人)。

光宗绍熙元年进士,宁宗庆元元年任上元主薄,后为筠州推官。

诗工五律,细微精炼,有《赵诗秀集》二卷。

(2)明诗意,感情读。

  

师:

自由读诗,结合注释看能不能说说诗句的含义。

开头两句“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便点出了时间、地点。

时间是六七月份,地点在江南一带,正是江南多于季节。

蛙声阵阵,所以是夜晚,而且居住于乡下,四周安静,这里交待了当时的环境和时令。

“黄梅”“雨”“池塘”“蛙声”,写出了江南梅雨季节的夏夜之美:

雨声不断、蛙声一片,看似热闹的环境,反衬出诗人在下文中要表现的“寂静”。

练读这两句。

后两句点出了人物和事情,主人耐心呢而又有几分焦急的等着,没事干,“闲敲棋子”,静静的看着闪闪的灯光,第三句“有约不来过夜半”,用“有约”点出了诗人曾约客来访,“过夜半”说明了等待的时间之久。

本来期待的是约客的叩门声,但听到的却是一阵阵的雨声和蛙声,比照下更显出作者焦急的心情。

第四句“闲敲棋子”是一个细节描写,一个“敲”,一个“落”,呼应的那么巧,这种姿态貌似闲逸,其实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焦躁。

练读这两句。

 

(3)悟诗情。

  

师:

全诗语言朴素,意境清远,在自然亲切的描述中,给人一种淡薄悠闲的贴近感。

特别是最后两句,尤觉有余音绕梁之感。

那么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4)朗读全诗。

三、练习背诵

板书设计:

古诗诵读:

约客

黄梅雨池塘蛙声

课后反思:

课题:

语文乐园(五)

课时安排:

5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教法、德育渗透点)

知识与能力:

积累人物形象的成语、四字词语,体会句子表达效果,学习名言,阅读练习,习作《给老师画像》

过程与方法:

以课本为主适当延伸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学习积累,养成自由表达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养成自由表达的良好习惯。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挂图

第1课时

教学设计:

个性化备课:

一、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

1、自由读读这些词语,想一想从这些词语中你能发现什么?

2、交流:

这些词语都是表示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的词语。

3、根据成语想象画面,指几名学生介绍自己脑海中人物的形象。

4、师生评议

5、读一读,记一记。

二、读一读

1、自由读句子

想一想各组两个句子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使句子显得更加生动、形象,增加了语言的表现力。

2、认识双重否定句、反问句、排比句。

双重否定:

在同一个句子中出现两次否定。

反问:

用疑问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

排比:

把三个或以上意义相关、结构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在一起。

3、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4、练习这几种句式。

三、读一读、记一记

1、自由读句子,把句子读通、读顺、读流利。

2、说说自己的理解。

3、练习背诵。

4、自由说说自己搜集的相关的语句。

四、做读书卡片

1、自由读文

2、明确做读书卡片的好处及方法。

3、自己动手做读书卡片。

第2课时

教学设计:

个性化备课: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我们这个单元学习的都是写人的文章,作者大都是通过忆事来写人。

那么,我们今天也来回忆一下身边的人和事,讲一讲生活中让自己感动的一个人或一件事。

二教师示范

1、用讲述的形式介绍感动自己的人或事。

2、介绍演讲需要注意的事项。

三、组织交流,开阔思路。

1、小组内讲述故事。

2、全班交流,师相机理清思路。

四、演讲开始

1、让学生依次上台演讲,注意演讲要充满真情实感,还可以配合适当的表情和动作。

2、组织学生用心听取,会后讨论。

五、交流思想,教师讲解,评出表现突出者。

第3、4、5课时

教学设计:

个性化备课:

一、激趣导入

师:

我们也来学学这一单元文章作者,写一写身边的老师吧,让别人也能通过我们的文章看到我们用心塑造的人物。

今天我们就以老师为题,给老师们画画像吧!

二、组织交流,开阔思路

1.小组内介绍自己要写的老师。

2.全班交流。

三、明确要求,学习范文。

1、注意描写老师的外貌、语言、动作等。

2、注意叙事的时候祥略得当,把最能体现老师特点的事例写具体。

3、运用本单元的一些写作手法,在叙事中表达对老师的感情。

4、范文引路

四、指导选材,提升认识

引导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思考,整理出自己的写作思路,明确要详细记叙的事情。

创设情景,学生习作。

五、自由习作。

1、师介绍写作要求

2、师谈话激趣,可拿出各位老师的照片,让教师形象当场重现。

六、练习写作,师巡视辅导。

生自由习作、修改誊写作文。

课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