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685231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35.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心理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心理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心理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心理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理学.docx

《心理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心理学.docx

心理学

第一章基础心理学

第1节绪论

第一单元:

研究对象及内容

一、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二、基础心理学的内容可以分为四个方面:

1、认知:

也叫认识,是指人认识外界事物的过程,或者说是对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外界事物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

包括:

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现象。

2、需要和动机:

反映了个体内部环境和外部条件稳定的要求。

3、情绪、情感和意志:

人对外界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

4、能力和人格:

能力是顺利有效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

人格又是有气质和性格组成的。

气质相当于平常所说的脾气、秉性,它是心理活动动力特征的总和。

性格是表现在人对事物的态度,以及与这种态度相适应的行为方式上的人格特征。

第二单元:

人的心理的本质

辩证唯物主义:

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没有神经系统的动物、植物、无机物没有心理活动。

第三单元:

心理学发展简史

1、德国,艾宾浩斯:

“心理学有一个长的过去,但只有一个短的历史。

”开创记忆实验研究

希腊,希波克拉底,把人分为四种类型:

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

德国、韦伯,1840年发现了差别感觉阈限定律。

德国,冯特,创建第一个研究心理现象实验室,相继创办《哲学研究》和《心理学研究》。

2、学派的纷争

1、构造心理学:

冯特和铁钦纳。

主张内省实验方法,分析意识的内容,找出心理组成部分如何联接成各种复杂心理过程的规律。

2、机能主义心理学:

杜威、安吉尔、詹姆斯。

强调应该研究心理在适应环境中的机能作用。

3、行为主义:

华生、班杜拉、斯辛钠。

径直研究行为。

(环境决定论)

4、格式塔心理学:

魏特海默、克勒、科夫卡。

主张从整体(完形)上去研究。

5、精神分析:

弗洛伊德。

心理结构分为:

本我、自我、超我

3、当代心理学研究的取向

1、人本心理学:

罗杰斯、马斯洛。

认为人有自我的纯主观意识,有自我实现的需要。

重视人自身的价值,提倡充分发挥人的潜能。

2、认知心理学:

皮亚杰。

把人看做是一个类似于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

3、生理心理学:

探讨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和脑的机制,研究脑与行为的演化。

第二节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

第一单元:

神经系统的构造及功能

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

一、神经元及功能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

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组成。

神经元分为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

2、外周围神经系统及功能

从解剖上看,包括12对脑神经和31对脊神经

从功能上分,躯体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

根据自主神经的中枢部位和形态特点,可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具有拮抗作用,前者的功能在于唤醒有机体,调动有机体的能量;后者的功能在于使有机体恢复或维持安静的状态。

3、中枢神经系统及功能

脊髓:

是中枢神经系统最低级的部位,除传递信息外,也能完成一些简单的反射。

脑:

脑干、间脑、小脑、端脑。

脑干——包括延脑、桥脑和中脑。

间脑——丘脑、上丘脑、下丘脑和底丘脑

小脑——连接桥脑和延脑,功能保持身体平衡,调节肌肉紧张度。

大脑——大脑皮层的高度发达是人脑的主要特征。

颞叶对听觉,枕叶对视觉,顶叶对躯体感觉,额叶对躯体运动。

4、大脑两个半球功能的不对称性

左脑——右手——语言功能

右脑——左手——空间形象

第二单元:

内分泌系统与心理

垂体腺、肾上腺、甲状腺、性腺

第三单元:

高级神经活动的反射学说

1、几个基本概念

兴奋和抑制:

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

反射、反射弧和反馈:

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前者是个体通过模仿、学习、在无条件的基础上形成的反射。

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

斯金纳——操作条件反射。

2、巴甫洛夫发现的几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

条件反射的抑制:

神经细胞长时间的工作,或者受到强烈的刺激的作用,会使条件反射受到抑制。

扩散和集中:

相互诱导:

动力定型:

大脑皮层对刺激的定型系统所形成的反应定型系统。

第3节:

感觉、知觉、和记忆

第一单元:

感觉概述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吗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应

第二单元: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感受性:

感觉器官对事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感觉能力强,感受性就高;感觉能力弱,感受性就低。

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感觉阈限,感觉阈限低的,很弱的刺激就能感觉到,其感受性高。

感觉阈限可分为绝对感觉阈限和差别感觉阈限。

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叫差别感觉阈限。

英文j.n.d

第三单元:

感受现象

感觉适应:

在外界刺激的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暗适应:

感觉后像:

外界刺激停止作用后,还能暂时保留一段时间的感觉形象。

正后像:

感觉后像有时和刺激物的性质相同。

(相反为负后像)可相互转换。

感觉对比:

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联觉:

一种刺激不仅引起一种感觉,同时还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

第四单元:

各种感觉

1、视觉

1、视觉的事宜刺激是波长在380纳米——780纳米之间的电磁波,也叫光波。

2、视细胞层上有锥体细胞和杆体细胞两种。

锥体细胞(明视觉器官)感色,杆体细胞(暗视觉)感光。

3、彩色有色调、明度和饱和度的特性。

4、颜色混合:

颜料混合和色光混合

5、色觉异常:

有些人分辨颜色有困难,甚至有些人不能分辨颜色。

色弱:

能分辨颜色,但其感受性差,当波长差别较大时,才能分辨不同的颜色。

部分色盲:

红绿色盲和黄蓝色盲。

全色盲只能看到不同明度的灰。

隔代隐性遗传:

男孩是外祖父通过妈妈传给自己的。

2、听觉

声波:

16——20000赫兹的空气振动是听觉的适宜刺激,这个范围的空气振动叫。

最敏感:

对1000——4000赫兹的声音最敏感。

列举:

嗅觉、味觉、皮肤感觉、平衡觉、运动觉、内脏感觉痛觉。

第五单元:

知觉概述

知觉:

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物体的整体在人脑中的反映。

特性:

整体性、选择性、恒常性、理解性

第六单元:

知觉的种类

运动知觉:

对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移产生的知觉。

似动现象:

物体空间并没有发生位移(彩灯),却被知觉为运动,又叫动景现象、FAI现象。

诱导运动:

云彩移动误以为月亮动。

自主运动:

盯着不动的亮点。

三种都为错觉。

错觉:

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知觉,这种歪曲往往带有固定倾向。

第七单元:

记忆及记忆过程

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

按内容分:

形象,情景,情绪,语义,动作,

按是否意识:

外显和内隐

按保持长短:

瞬时1秒、短时1分(7±2单位)、长时1分以上。

记忆过程:

识记:

学习与取得知识和经验的过程。

保持:

知识和经验在大脑中储存和巩固的过程。

回忆或再现:

从大脑中提取知识和经验的过程。

再认:

不能回忆,但有熟悉感。

遗忘的位置效应:

前摄抑制(前面的学习材料对后面学习的干扰)和倒摄抑制。

第4节思维、言语及想象

第一单元:

思维概述

思维:

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内在联系的认识。

特征:

间接性和概括性

第二单元:

思维种类

形态分类:

动作、形象、抽象。

探索方向:

辐合思维是按照已知的信息和熟悉的规则进行,又叫求同思维。

发散思维是沿着不同的方向探索问题答案。

创造性:

再造性思维用已知的方法去解决。

创造性思维用独特的方法。

第三单元:

概念形成与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

1、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内涵:

概念所包含得到事物的本质属性。

外延:

属于这个概念的个体。

2、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迁移(自行车和摩托车)、原型启发(蒸汽机)、定势(先前习惯影响后面活动)。

第四单元:

语言和言语

1、外部言语及种类

外部言语:

听、说、读、写。

分为口头言语(对话和读白)和书面言语。

内部言语及特点:

发音器官的隐蔽性、言语的简缩性、速度快、

2、言语活动的中枢机制

运动性(布洛卡)听觉(威尔尼克)、视觉言语中枢、书写中枢

第五单元:

表象和想象

表象:

在头脑中所出现的事物的形象。

是形象记忆,属于记忆范畴。

想象:

对表象加工和改造,创造的新形象。

具有创造性,属于思维范畴。

想象分有意想象(梦、幻觉)和无意想象:

创造、再造想象和幻想。

第5节:

意识和注意

第一单元:

意识概述

几种不同的意识状态:

睡眠:

第一阶段:

脑电波频率较小、波幅较小,身体放松、呼吸变慢,持续10分钟。

第二阶段:

短暂、爆发的高、大电波,叫睡眠锭。

持续20分钟。

第三阶段:

频率降低,波幅大,出现斯波,有时出现睡眠锭,持续40分钟。

第四阶段:

多为斯波,深度睡眠,持续20分钟。

梦:

梦境不连续性、不协调性和认知的不确定性。

弗洛伊德认为梦是压抑到潜意识里的冲动或愿望的反映。

日间生活的残迹、躯体内外感觉刺激,早已遗忘儿时的体验。

第二单元:

注意的概述

第三单元:

注意的特征

注意的广度:

在同一时间内,意识所能清楚地把握的对象的数量。

注意稳定性:

能稳定地保持多长时间的特性。

注意的转移:

由于任务的变化,注意由一种对象转移到另一种对象上去的现象。

注意的分配:

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于不同的对象,同时从事几种不同活动的想象。

第6节:

需要和动机

第一单元:

概述

动机:

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

诱因:

能引起有机体的定向活动,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

第二单元:

需要的层次理论

生理、安全、爱和归属、尊重、自我实现的需要

第7节:

情绪、情感和意志

第一单元:

情绪和情感概述

情绪和情感的区别和联系:

情感:

人们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体验。

情绪:

感情反映的过程。

都是同一过程和同一现象,只是分别强调了同一心理现象的两个不同方面

情绪和情感的功能:

适应、动机、组织、信号功能。

第二单元:

两级性及变化的维度

两级性:

每一种情绪和情感的变化都存在着两种对立的状态。

四个维度:

动力性、激动度、强度、紧张度。

第三单元:

情绪和情感的种类

心境:

是一种微弱、持久而又具有弥漫性的情绪体验的状态,通常叫心情。

激情:

应激:

第四单元:

意志

意志:

有意识地确立目的,调节和支配行动,并通过克服困难和挫折,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受意志支配的行动叫意志行动。

动机的冲突四种形式:

双趋式、双避式、趋避式、双重趋避式

意志品质:

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自制性。

第8节:

能力和人格

第一单元:

能力

液体能力:

受教育和文化的影响较小,却与年龄有密切关系,20岁顶峰,30岁后降低。

晶体能力:

获得语言和数学知识的能力。

晶体能力一直在发展,25岁后发展平缓。

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包括:

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能力类型的差异、能力发展早晚的差异

第二单元:

人格

人格:

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

人格的特性包括:

独特性、整体性、稳定性、功能性、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

第三单元:

气质

气质类型学说包括:

体液说:

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抑郁质。

体型说:

克雷奇米尔谢尔顿、史蒂文斯

血液说:

古川竹二

激素说:

伯曼提出,甲状腺型、垂体型、肾上腺型、性腺型

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

强——不平衡——兴奋型胆汁质

强——平衡——灵活——活波型多血质

强——平衡——不灵活——安静型粘液质

神经过程弱——抑制型抑郁质

气质类型的外在表现

第四单元:

性格

性格:

是一个人在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

性格的静态结构:

性格的态度特征(核心)、意志特征、情绪特征、理智特征

性格的动态结构:

性格的各种特征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机械组合,在不同的场合下会显露出一个人的不同侧面第二章:

社会心理学知识

第一单元:

定义和研究范围

侧重于心理学定义——奥尔波特

侧重于社会学定义——艾尔乌德

勒温——B=f(P,E)行为、函数关系、个体、环境、

第二单元:

社会心理学简史

1、哲学思辨阶段:

希腊、延续19世纪上半叶,人性的假说不能用实验方法获得证实。

2、经验描述阶段:

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在观察的基础上,对人类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进行客观的描述和分析。

达尔文进化论、德国民族心理学、法国群众心理学、美国本能心理学、奥地利精神分析学派

3、实证分析阶段:

20世纪20年代至今,社会心理学从描述研究转向实证研究,从定向研究转向定量研究,从纯理论研究转向应用研究。

先驱:

美国特里普力特和德国莫德

之父:

温勒

开创研究方向:

奥尔波特《社会心理学》

第三单元: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主要方法包括

观察法:

自然、参与观察法

调查法:

访谈法、问卷法——7个部分:

题目、前言、指导语、问题及备选答案、记录、结束语、计算机编码

五个原则:

目的、全面、非歧义、非暗示、适度规模

档案法:

第四单元:

主要理论流派

1、社会学习论:

班杜拉和沃尔特斯提出

2、社会交换论:

强调人们之间的互动是物质与非物质的一种交换。

霍曼斯5个命题:

成功、刺激、价值、剥夺——满足、侵犯——赞同命题

3、符号互动论

源于美国詹姆斯和米德,使用术语的是布鲁默。

4、精神分析论

弗德精神分析论、荣格分析心理学、新精神分析论(霍妮文化因素论、沙利文的人际关系学)第二节:

社会化和自我概念

第一单元:

社会化

基本内容:

教导社会成员掌握生活与生产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教导社会成员遵守社会规范

教导社会成员明确生活目标、树立人生理想

培养社会角色

个体社会化的基本条件:

较长的社会依附期,较好的遗传素质。

个体社会化从掌握语言开始,全部社会化往往是以语言社会化为条件的。

第二单元:

社会角色

分类:

先赋角色和成就角色(先天、教师)规定性角色和开放性角色(公务员、自由职业者)

功利型角色和表现型角色(商人、教授)自觉角色和不自觉角色(演员、性别角色)

角色失调:

角色冲突角色不清角色中断角色失败

第三单元:

自我、身份与自尊

自我的结构:

物质自我心理自我社会自我理想自我反思自我

身份特点:

身份是由个体的社会地位及处境地位决定的自我认同。

客观性、主观性、多重性、稳定性、契约性

自尊:

詹姆斯在《心理学原理》提出公式自尊=成功/抱负

影响自尊的因素:

1、家庭中的亲子关系

2、行为表现的反馈

3、选择参与和扬长避短

4、根据相似性原理理性地进行社会比较

第3节:

社会知觉与归因

第一单元:

社会知觉

第二单元:

印象形成与印象管理

印象形成过程中的几种效应:

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信息出现的顺序和时间有关

光环效应——以偏概全

刻板效应——根据经验形成的固定看法。

印象形成中的信息整合模式:

加法模式

平均模式

加权平均模式

中心品质模式:

在印象形成的过程中,往往忽略一些次要的、对个体意义不大的特征,仅仅根据几个重要的、对个体意义大的特征来形成总体印象。

印象管理:

是个体适应社会生活的一种方式

第三单元:

归因

归因:

个体根据有关信息、线索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原因进行推测与判断的过程。

行为原因的分类:

内因与外因

稳定性原因与易变性原因

可控性原因与不可控原因

控制点理论:

美国学者罗特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提出

玛丽为什么对小丑笑——对凯利三维理论的验证:

外部归因、内部归因、情境归因

影响归隐的因素:

社会视觉、自我价值保护倾向、观察位置、时间因素

第4节:

社会动机与社交情绪

第一单元:

社会动机概述

社会动机的功能:

激活、指向、维持与调节功能

动机强度与活动效率的关系:

中等强度的动机,活动效率最高。

第二单元:

主要的社会动机

亲合动机:

亲合需要引起亲合动机,亲合动机则导致亲合行为。

亲合起源于依恋。

影响亲合的因素:

情境因素、情绪因素、出生顺序

成就动机:

个体追求自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工作,并使之达到完善状态的动机。

1、成就动机的重要性

2、抱负水平

3、影响成就动机的因素:

目标吸引力、风险与成败的主观概率、个体施展才干的机会。

4、培养儿童成就动机应注意的问题

1、家庭教养方式。

2、强调成就、追求成就的社会氛围。

权利动机:

是个体希望影响和控制他人的心理倾向。

温特认为权利动机包括:

积极和消极权利动机

侵犯行为的原因:

1、本能论的解释。

2、挫折——侵犯学说:

既指阻碍个体达到目标的情境,也指行为受阻时,个体产生的心理紧张状态。

3、社会学习论观点

侵犯行为的影响因素:

1、情绪唤起水平

2、道德发展水平

3、自我控制能力

4、社会角色与群体

5、大众传媒的影响

利他动机:

1、利他行为的性质。

2、利他行为的原因

3、利他行为的影响因素:

外部因素、利他者的心理特征、利他技能

第三单元:

社交情绪

嫉妒情绪的特征:

针对性、持续性、对抗性、普遍性

第5节:

态度形成与态度转变

第一单元:

态度概述

态度的成分:

认知、情感、行为倾向成分

第二单元:

态度的转变:

态度转变的影响因素:

1、传递者方面的影响因素

1、传递者威信

2、传递者的立场

3、说服的意图

4、说服者的吸引力

2、沟通信息方面的影响因素

1、信息差异

2、畏惧

3、信息倾向性

4、信息的提供方式

3、接受者方面的影响因素

1、原有态度与信念的特性

2、人格因素

3、个体的心理倾向

4、情境方面的影响因素

1、预先警告

2、分心

3、重复

态度转变理论:

1、海德的平衡理论:

P——O——X模型(个体、他人、另一对象)

3个肯定,2个否定、1个肯定为平衡状态,否则不平衡状态。

2、认知失调论:

费斯廷格

3、社会交换论

第三单元:

态度测量

态度量表分为单维量表和多维量表

投射测验的基本假定

行为反应测量:

是测谎仪的工作原理。

第6节:

沟通与人际关系

第一单元:

沟通的结构与功能

1、沟通的结构:

信息源、信息、通道、信息接受者、反馈、障碍、背景、

2、沟通的主要功能:

获取信息的手段、思想交流与情感分享的工具、满足需求、维持心理平衡的重要因素、

减少冲突、改善人际关系的重要途径、能协调群体内的行动,促进效率提高和目标实现。

3、人际沟通的分类:

正式与非正式上行、下行与平行沟通单向与双向、口头与书面、现实与虚拟

4、沟通网络:

正式沟通网络、非正式沟通网络

第二单元:

身体语言沟通

人际距离:

公众距离(12——25英尺)4——8米

社交距离(4——12英尺)1——4米

个人距离(1.5——4英尺)0.5——1.5米

亲密距离(0——18英尺)0——6米(一英尺=0.3048米)

第三单元:

人际关系的原则和理论

一、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发展的阶段

定向、情感探索、情感交流、稳定交往阶段

2、自我暴露与人际关系的深度

暴露由浅到深:

情趣爱好、态度、自我概念与个人的人际关系、隐私方面

3、人际关系的三维理论(舒茨以人际关系为主线提出)

1、人有三种基本需求:

包容、支配、情感需要

2、人际需要决定了个体与其社会情境的联系

3、对于三种基本的人际需要,人们又主动表现和被动表现。

4、童年期的人际需要是否得到满足以及由此形成的行为方式,对个体成年后的人际关系有决定性的影响。

第四单元:

人际吸引

影响喜欢的因素:

1、熟悉与邻近

2、相似与互补

3、外貌

4、才能

5、人格品质

第五单元:

人际互动

第7节:

社会影响

第一单元:

从众

从众:

在群体的压力下,个体在认知、判断、信念与行为等方面自愿地与群众中的多数人保持一致的现象。

从众的类型:

真从众、权宜从众、反从众

影响从众的因素:

群体因素、个体人格、情境的明确性其他因素

第二单元:

社会促进与社会懈怠

社会促进:

也称社会助长,指个体完成某种任务时,由于他人在场而提高了绩效的现象。

两种效应:

结伴效应、观众效应

第三单元:

模仿、暗示和社会感染

塔尔德的“模仿律”

下降律:

社会下层人士具有模仿社会上层人士的倾向。

几何级数律:

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模仿一旦开始,便以几何级数的速度增长,迅速地蔓延。

先内后外律:

个体对本土文化及其行为方式的模仿与选择,总是优于对外域文化及其方式。

第8节:

爱情、婚姻与家庭

第一单元:

爱情

爱情的三角形理论:

斯坦伯格认为,爱情是由亲密、激情以及承诺三因素组成的三角形。

第二单元:

婚姻

第三单元:

离婚

第四单元:

家庭

家庭生命周期:

1、形成——结婚——第一个孩子出生

2、扩展——第一个出生——最后一个孩子出生

3、稳定——最后出生——第一个孩子离开父母家

4、收缩——第一个离开——最后一个孩子离开父母家

5、空巢——最后离开——配偶一方死亡

6、解体——一方死亡——另一方死亡

第3章发展心理学知识

第1节:

概述

第一单元:

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心理发展的性质

1、心理发展的整体性:

独特的质的规定性,各种心理过程紧密联系、相互制约、互相作用

2、心理发展的社会性

3、心理发展的活动性

4、心理发展的规律性心理发展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方向性和顺序性不平衡性

第二单元:

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

发展心理学研究的设计方式:

集中研究动力和制约因素、心理发展的过程。

1、横向研究:

某一特定的时间,同时对不同年龄组的被试者进行比较研究的设计方式。

优点:

适用性、时效性

缺点:

人为的联接性、组群效应

2、纵向研究:

对相同的研究对象在不同的年龄或阶段进行的长期反复观测的设计方式。

优点:

了解发展的连续过程、揭示量变到质变的规律

缺点:

时效性较差、被试容易流失、可能出现练习效应和疲劳效应

第三单元:

心理发展的动因

1、遗传因素决定心理发展

1、心理发展受遗传因素决定

2、发展过程只是这些先天内在因素的自然显现。

3、环境只起一个引发的作用。

2、环境因素决定心理发展

1、由环境因素决定

2、片面和机械地看待环境因素的作用

3、否认遗传因素的作用

3、遗传与环境共同决定心理发展

1、由两个因素决定

2、看作影响的同等成分,是两种各自孤立存在的因素

3、企图揭示各因素单独发挥作用的程度

4、社会文化因素决定心理发展

1、维果茨基创立:

文化——历史理论

文化历史因素是儿童心理发展的源泉

2、认知发展本质的适应理论和主动建构学说:

皮亚杰智力的本质是适应,心理起源于动作。

图式(认知结构)、同化、顺应、平衡

3、影响心理发展到因素:

成熟、经验、社会环境、平衡化

第四单元:

心理发展过程

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

一、认知划分: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2、前运算阶段(2——6、7岁)

3、具体运算阶段(6、7岁——11、12岁)

4、形式运算阶段(111、12岁以后)

2、人格特征”特点划分:

艾里克森

1、婴儿前期

2、婴儿后期

3、幼儿期

4、童年期

5、青少年期

6、成年早期

7、成年中期

8、成年后期

第二节:

婴儿期的心理发展

第二单元:

婴儿生理和动作的发展

1、婴儿大脑的可塑性、可修复性

2、婴儿的动作发展

1、动作发展对婴儿心理的意义:

源泉、水平指标、探究环境新手段和主动权、促进认知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2、婴儿的主要动作发展:

手的抓握技能、独立行走

原则:

从上到下的头尾原则、由内到外的近远原则、大动作到精细动作的大小原则

第四单元:

婴儿的认知发展

深度知觉:

吉布森运用“视觉悬崖装置”研究。

婴儿感知觉关键期出生的头三年。

第五单元:

婴儿的言语发展

1、婴儿的发音

阶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生产经营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