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邮电学院电科专业培养方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682493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35.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安邮电学院电科专业培养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西安邮电学院电科专业培养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西安邮电学院电科专业培养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西安邮电学院电科专业培养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西安邮电学院电科专业培养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安邮电学院电科专业培养方案.docx

《西安邮电学院电科专业培养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安邮电学院电科专业培养方案.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西安邮电学院电科专业培养方案.docx

西安邮电学院电科专业培养方案

 

西安邮电学院

本科专业培养方案

(2006)

专业名称: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工程技术型)

专业代码:

071201

所属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培养方案制定人签字:

王忠民2006年5月

系主任签字:

韩俊刚2006年5月

蒋林2006年5月

2006年5月

主管院长签字:

温小郑2006年5月

 

西安邮电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本科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

学科:

电子信息科学专业: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专业代码:

071201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

一、专业培养指导思想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信息领域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创新精神,掌握电路原理、信息处理、传输、交换、通信基本理论、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能够在电子信息领域从事研究、开发、教学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专门人才。

并可继续攻读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及相关学科的硕士学位。

二、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科学素质,系统地掌握电子信息科学领域的基本领域与技术,可从事系统设计开发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应达到以下要求:

(2)素质结构要求

学生应具备良好的思想素质、政治修养和道德品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精神、认真学习时事政治,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依法办事的意识,养成诚实守信的习惯,培养团结协作精神;弘扬民族文化,提高人文素质,培养良好的文化素养、文学艺术修养、现代意识和人际交往意识;应具备良好的科学素质和工程素质,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科学研究方法,具有求实创新意识和科学素养;坚持实事求的科学精神,开拓创新、勤奋敬业;加强心理素质体魄锻炼,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培养具有坚强毅力、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格;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国家建设需要的优秀人才。

(2)能力结构要求

学生应具有获取知识的能力,有一定的自学能力、表达能力、社交能力和计算机及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具有应用知识的能力,能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有较强的综合实验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综合能力;应具有一定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创新实验能力、科技开发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和跟踪掌握该领域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

(3)知识结构要求

学生应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并具有计算机及网络应用能力,较熟练地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学术论文撰写基本技能以及应用现代技术手段获取相关科技信息的基本能力,受到参与学术交流的基本训练;应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包括:

文学、历史学、哲学、思想道德、政治学、艺术、法学、社会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应具有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包括:

数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地球科学等方面的知识;了解工程制图、电工电子学、工程原理、经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具有一定的工程技术知识;了解本学科的前沿和发展动态,掌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

三、学制与学分

学制四年,毕业应修最低学分213学分,其中必修课119学分,限选课43学分,任选课8学分,集中实践环节35学分,课外科技活动和实践活动8学分。

四、主干学科

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五、主要课程

本专业的主要课程有:

电路分析基础、信号与系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微机原理与汇编语言、微机接口技术、计算机系统结构、通信原理、计算机网络、数字信号处理、VLSI设计导论、数字集成电路设计、FPGA设计基础、嵌入式系统设计等。

六、培养体系结构及学分比例

本专业培养方案课内安排2592学时,分为三个平台:

1、全员公共基础课平台:

1136学时,占总学时43.8%。

2、学科基础平台:

688学时,占总学时26.5%。

3、专业课平台:

768学时,占总学时29.7%。

本专业四年课内总学分170学分,必修课与选修课比例约为7:

3。

本专业四年内实践环节教学总时间(包括课内实验、上机等),安排不少于50周,其中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安排35周。

理论教学

集中实践教学

课外学分

课程类型

课程性质

课程门数

学分

占总学分比例

学分

占总学分比例

学分

占总学分比例

公共基础平台

必修

15

71

33.3%

35

16.4%

8

3.8%

限选

3

8

3.8%

学科平台

必修

7

25

11.7%

限选

6

18

8.4%

专业平台

必修

7

23

10.8%

限选

7

17

8.0%

任选

4

8

3.8%

合计

49

170

79.8%

共计(学分)

213

七、教学进程总体安排及课程设置(含课程性质、类型、学时、学分分配、教学方式、开课时间、实践环节安排等)

1、各学期周数分配表(见附表一)

2、教学进程安排表(见附表二)

3、课程安排表(按学期分配)(见附表三)

4、本专业提供辅修的核心课程(见附表四)

八、实践教学体系安排表

实践教学体系表---课程实验

 

类别

课程名称

学时

实验性质

观察性实验

验证性试验

综合性、设计性试验

单独设科

物理实验

48

0

36

12

电工电子线路实验

64

0

32

32

课内实验教学

计算机导论

48(20)

0

4

16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

64(24)

0

0

24

微机原理与汇编语言

64(10)

0

0

10

数据结构

64(20)

0

0

20

计算机网络

48(8)

0

2

6

操作系统

48(10)

0

0

10

微机接口技术

64(10)

0

0

10

VerilogHDL设计基础

48(16)

0

2

14

FPGA设计基础

48(12)

0

0

12

VISL设计基础

48(8)

0

0

8

计算机系统结构

48(8)

0

0

8

数字集成电路设计

48(12)

0

0

12

软件工程

48(16)

0

0

16

嵌入式系统开发

64(10)

0

0

10

数字信号处理

48(8)

0

0

8

数据采集与处理

32(6)

0

2

4

MATLAB程序设计基础

32(12)

0

0

12

计算机控制技术

32(6)

0

0

6

网络规划与设计

32(16)

0

0

16

 

实践教学体系表---集中实践环节及课外实践

类别

名称

周数(学分)

实践性质

技能及操作能力训练

工程设计能力训练

科学研究能力训练

社会实践能力训练

综合能力训练

课程设计

计算机技能训练

1.5

高级语言课程设计

2

数字逻辑设计

2

硬件课程设计

2

FPGA课程设计

2

科研训练

2

实习与实践

军训(含入学教育)

2

认识实习

0.5

电装实习

2

生产实习

4

计算机装配与调试

1

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

14

课外科技与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

1-2

发表论文/报告

3/1

省级及以上竞赛

1-4

学术报告和讲座

2

公益活动

0.5-1

体育运动或竞赛

1-3

校园文化/社团活动

0.5-2

九、集中实践环节内容及基本要求

本专业在四年中安排了军训、计算机技能训练、计算机装配与调试、电装实习、生产实习、数字逻辑设计、高级语言课程设计、硬件课程设计、FPGA课程设计、科研训练、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共约35周。

这些实践环节对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造能力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是本专业培养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的特色之一。

1、计算机技能训练

时间:

安排在第二学期,学期1.5周

内容目的:

对学生进行计算机操作技能的入门训练,使学生掌握一种常用的文字输入方法,达到一定的输入速度;使学生能够基本掌握基本操作系统、软硬件安装调试、网络配置以及常用应用软件的使用方法,为将来应用计算机解决问题打好基础。

2、认识实习时间:

安排在第二学期,为期0.5周。

内容目的:

组织学生到计算机公司、电信公司、相关企业等部门参观实习。

了解这些部门的组织管理和业务流程。

获取对计算机应用领域的感性认识。

3、高级语言课程设计

时间:

安排在第三学期,为期2周。

内容目的:

让学生综合应用所学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所掌握的程序设计语言,自行设计并实现

一个较为完整的小型信息管理系统或小型应用系统。

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通过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编程调试写实验报告等环节,初步掌握软件系统设计的方法和步骤,具备灵活运用程序设计语言进行软件开发的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程序设计水平。

4、数字逻辑设计

时间:

安排在第四学期,为期2周。

内容目的:

学生选报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设计题目,给出功能设计方案,通过插接、调试电路、巩固和应用“电子技术基础”和“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等相关课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初步掌握模拟数字电路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

5、计算机装配与调试

时间:

安排在第二学年结束暑假,为期1周。

内容目的:

对学生进行计算机操作、组装等基本技能操作训练,使学生能够了解计算机软、硬件结构及基本工作原理,进行单机模拟安装操作系统、CMOS设置、系统检测、数据恢复、常用软件和工具的安装练习,完成计算机的装配和调试。

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组装动手能力,为将来应用计算机解决问题打好基础。

6、电装实习

时间:

安排在第五学期,为期2周。

内容目的:

在学习模拟电路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利用相关知识分析模拟电路的工作原理,并动手焊接一些电路。

掌握焊接技术,更深刻地理解电路的工作原理。

指导老师给出实习的相关内容,并对实习的全过程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分析解决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在完成实习内容的基础上,写出完整的实习报告,重点分析遇到的问题并给出解决方法,从而提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7、硬件课程设计

时间:

第六学期,为期2周。

内容目的:

通过微机接口和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综合性实验,了解和掌握硬件接口应用开发过程和计算机硬件设计、调试和运行维护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训练学生的硬件系统开发能力。

8、FPGA课程设计

时间:

安排在第七学期,与教学同步。

内容目的:

巩固《VerilogHDL设计基础》、《VLSI设计导论》和《FPGA设计基础》等课程所学知识,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字集成电路设计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要求学生完成技术规范制定、总体方案设计、详细方案设计、电路设计、仿真验证、综合布局布线、后仿真、下载实现等全过程,并提交相应文档。

初步具备数字集成电路前端设计能力。

9、科研训练

时间:

安排在第七学期,与教学同步。

内容目的:

让学生了解科研工作的研发过程,并掌握科研工作的基本步骤,包括:

进行具体的科研选题;查找相应的参考资料;写出较为详细的实现方案;进行相关的上机实验;完成科研训练报告。

为最后学期的毕业设计进行预准备训练。

10、生产实习

时间:

安排在第八学期,为期4周。

内容目的:

为使学生较快适应毕业后的实际工作,同时为学生的毕业设计进行必要的准备,安排学生在相关企业、学校或居住地就近联系单位实习。

11、毕业设计

时间:

第八学期,为期14周。

内容目的:

毕业设计是学生四年学习效果的检验和总结,在教师的指导下确定题目,收集资料,进行相关的开发研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论文写作。

一十、课外科技与实践活动

本专业学生在四年中必须修满课内170学分,集中实践环节35学分。

除此之外,为了进一步加强能力和素质培养,还安排了课外培养项目。

学生必须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和实践活动,并取得8个以上的学分。

具体包括:

选修要求:

第一、二类共修5学分;第三类必修3学分。

 

分类

项目

获奖等级或活动内容

学分

备注

发表科技论文

按照刊物等级及作者排序

0.5-5

见表1

参加科研活动与科研项目

国家级

4

由项目组认可

省部级

3

院级

2

教师个人

1

系教学委员会认可

专业培训及认证

国家政府部门组织的资格考试

1--2

见表2

著名企业组织的认证考试

学科竞赛(包括数模竞赛、电子设计竞赛、英语竞赛、高数竞赛、EDA竞赛、电子商务竞赛、挑战杯……)

国家级

一等

4-5

各系、教务处、团委认可(个人获奖以每档最高学分记,以团队形式参赛的具体由指导老师确认学分)

二等

3-5

三等

2-4

省级

一等

2-4

二等

2-3

三等

1.5-2

院级

一等

1.5-2

二等

1-2

三等

1-1.5

参加竞赛未获奖

0.5-1

其他

参加并完成一个开放性实验

1

辅修专业中每3学分

1

校园文体活动及学生社团活动(体育比赛、演讲、辩论、文艺演出、书法绘画…...)

国家级

4

体育部、团委认可(以团队形式参赛的具体由指导老师确认学分)

省级

一等

3

二等

2

三等

1.5

院级

一等

1.5

二等

1

三等

0.5

系级

一等

1

二等

0.5

三等

0.3

社团活动

一等

0.8

二等

0.5

三等

0.3

文章、征文

校内

0.3

参加文体活动未获奖

0.3

社会实践

参加学校(院、系)组织的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并提交调查报告者

1.5

各系、团委认可

个人进行的社会实践活动,提交调查报告者

1

各系、团委认可

听讲座或学术报告

听各类讲座或学术报告

0.2/次

各系认可

表1:

科技论文

论文级别

独立完成

第一作者

第二作者

第三作者

第四及以下作者

核心及以上级别

5

4

3

2

1

公开出版刊物

3

2

1.5

1

0.5

会议论文

1.5

1

0.8

0.5

0.3

外文发表论文(期刊或会议)

4

3

2

1

0.5

表2:

专业培训及认证

类别

认证

等级

学分

备注

英语

大学英语

四级

0.5

以证书为准

六级

1

英语专业

四级

八级

计算机

计算机等级

二级

0.25

以证书为准

三级

0.5

四级

1

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

1

国家信息化工程师认证考试(网络认证)

1

企业认证

用友财务软件资格认证

0.5

思科公司认证

0.5

微软公司认证

0.5

摩托罗拉工程学院授权考试

0.5

本专业四年除课程安排上机(所涉及的课程见教学安排一览表)外,实验室对学生开放。

课外安排包括阅读教材及参考书,做所布置习题,准备实验和上机,撰写实验报告和有关论文等。

课外教学安排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消化掌握课堂知识,理论联系实际的辅助途径。

因此,学生应根据教学安排,围绕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师的要求完成课外教学安排,课外要求应视作考核的内容之一。

附表一:

各学期周数分配表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工程技术型)

周数项目

 

学年学期

学期周数

其中

理论教学

军训(含入学教育)

计算机技能训练

高级语言课程设计

数字逻辑设计

计算机装配与调试

电装实习

硬件课程设计

认识实习

生产实习

毕业实习

FPGA课程设计

科研训练

公益劳动

机动

毕业教育

考试

假期

1

26

16

2

分散在一至七学期进行

1

2

5

26

16

1.5

0.5

2

6

2

25

16

2

2

5

28

16

2

1

2

7

假期

1

3

26

16

2

1

2

5

26

16

2

2

6

假期

4

25

16

2

2

2

5

19

4

14

1

合计

201

112

2

1.5

2

2

1

2

2

0.5

4

14

2

2

(1)

3

1

14

39

35

备注

“计算机装配与调试”安排在第二学年结束的暑假中进行,“科研训练”分散在第七学期进行。

附表二:

教学进程安排

专业: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工程技术型)

课程代码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考核组织单位及学期

总学时

其中

课外

多种教学形式

学分数

各学期周学时

选课要求

讲课

习题讨论

实验

上机

系部

实验

上机

16

16

16

16

16

16

16

院公共基础课

必修课

10021102

形势与政策

1-7

42

42

70

2

16

16

16

16

16

16

16

71学分

16021101

军事理论

1

30

2

1601110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1

32

32

16

3

2

10011102

中国近代史纲要

2

32

32

2

2

10041102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1

64

64

32

6

4

1003110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3

32

32

16

3

2

04031101

计算机导论

1

48

28

20

3

3

04021101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

2

64

40

24

4

4

11011101

体育(Ⅰ-Ⅳ)

1-4

128

128

4

2

2

2

2

09011101

英语(Ⅰ-Ⅳ)

1-4

256

256

16

4

4

4

4

08011101

高等数学

1-2

176

176

11

6

5

08021102

线性代数

1

48

48

3

3

08031105

大学物理

2-3

112

112

7

4

3

08031101

物理实验

2-3

48

48

3

1.5

1.5

08041101

工程制图

2

32

32

2

2

限选课

跨学科选修(经、管、文、法)

3

32

32

2

2

2学分

3

32

32

2

2

素质拓展类选修

3

48

3

3

6学分

7

48

3

3

学科平台

必修课

05012103

电路分析基础

3

64

64

4

4

25学分

05012101

信号与系统

4

48

48

3

3

05022102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

4

64

64

4

4

04022102

数据结构

4

64

44

20

4

4

05022108

电子技术基础

5

48

48

3

04012103

微机原理与汇编语言

5

64

54

10

10

4

4

04042102

计算机网络

6

48

40

8

8

3

3

限选课

08021101

概率论与随机过程

3

48

48

3

3

18学分

08021103

复变函数

3

32

32

2

2

04032201

信息论与编码

4

48

40

8

3

3

03032201

通信原理

5

48

48

3

3

05142101

电工电子线路实验

4-5

64

64

32

4

2

2

04022201

操作系统

6

48

38

10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