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常用操作技术.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680663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71 大小:5.1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床常用操作技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临床常用操作技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临床常用操作技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临床常用操作技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临床常用操作技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临床常用操作技术.docx

《临床常用操作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常用操作技术.docx(7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临床常用操作技术.docx

临床常用操作技术

一、胸膜腔穿刺术

胸膜腔穿刺术是利用胸腔穿刺抽出胸腔内积液或积气,以达到治疗或者诊断的目的。

【目的】

1.诊断:

抽取胸腔积液送检,明确诊断。

2.治疗

(1)排除胸腔内的积液和积气,以减少压迫症状。

(2)胸腔内注入药物(抗生素、抗结核药、抗癌药),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适应证】

1.不明原因胸腔积液。

2.大量胸腔积液或积气影响呼吸及循环功能。

3.肺结核患者经治疗仍有大量胸腔积液。

4.穿刺给药。

【禁忌证】

1.肺气肿。

2.出血倾向。

3.自发性气胸。

【操作前准备】

1.病人准备

(1)告知病人及家属,做好解释工作,说明穿刺目的及注意事项,让病人消除恐惧,主动同意,积极配合,并签知情同意书。

(2)教会病人体位配合,嘱其平稳呼吸,穿刺过程中避免咳嗽,术前尽量排痰。

(3)询问过敏史,必要时做局麻试验。

2.环境准备:

清洁、温暖、舒适、安全。

3.用物准备:

靠背椅一张,常规治疗盘、无菌胸穿包l套(针栓接有胶管的胸腔穿刺针、治疗弯盘、5ml和50ml注射器、7号或9号针头、止血钳、洞巾、纱布、无菌敷料),无菌试管,500ml量杯,消毒液(碘伏),局麻药物(2%利多卡因注射液),无菌手套,无菌棉签,口罩帽子,消毒物品l套,胶布或敷贴,废液容器。

其他所需药物,酒精灯、火柴等。

【操作过程】

1.患者体位:

1.1胸腔积液:

患者倒坐于靠背椅,双臂置于椅背上,前额伏于手臂上[图1-1

(1)]。

如患者无法坐骑,可取半卧位,患侧手臂向上抬起压于头下[图1-1

(2)]。

1.2气胸:

患者取仰卧位或靠坐于床或椅,患侧稍向前斜,手臂抱头。

1.3危重或极度衰竭者:

根据具体情况,取患者较能耐受的体位。

2.穿刺点定位:

2.1胸腔积液:

取叩诊实音最明显处为穿刺点,一般取肩胛角下第7~8肋间或腋中线5~6肋间;有条件者应行B超定位穿刺点。

2.2气胸:

抽气部位选择体检和X线检查确定的气量最多处,通常在患侧第4~5肋间腋前线或腋中线或第二肋间锁骨中线处。

3.戴好口罩、帽子、无菌手套,常规消毒铺巾。

4.局麻:

穿刺部位用5ml空针抽取3~4ml局麻药2%利多卡因,在穿刺点处沿下一肋的上缘从外向内逐层进针麻醉。

注射前均须先回抽,如回抽见气体或胸水,即可认为已进入胸膜腔,停止注射并退出针头;如回抽见血液,应抽出3~5ml,放置后观察是否凝固,如凝固则是误穿入血管,不凝固则是血性胸水或胸腔积血。

5.穿刺:

将接有胶管的穿刺针用止血钳夹闭橡皮管,紧贴下一肋的上缘进针,刺人皮肤时可左右旋转穿刺针以方便进入,穿破皮肤后,缓慢进针,当前方阻力突然消失时,停止进针,由助手在橡皮管尾端接上50ml注射器,松开止血钳,进行抽液或抽吸气体,留取标本送检,术后准确计量。

如液体或气体无法抽出,可继续调整穿刺针位置。

6.操作完毕后,拔出穿刺针,再次消毒进针部位,覆盖无菌敷料。

清点清洗穿刺用物,放到指定位置。

图1-1胸膜腔穿刺示意图

(1)坐位图

(2)卧位图

【注意事项】

1.穿刺完毕,协助病人卧床休息2~3小时,注意脉搏、呼吸、血压变化,有无胸闷、胸痛情况及有无皮下气肿、气胸、血胸等并发症并做好记录。

2.操作前,查对病人及仔细检查穿刺部位,注意皮肤清洁,并嘱患者于穿刺过程中勿深呼吸及咳嗽。

3.协助病人取正确卧位,以利于穿刺及保持病人舒适,严格无菌操作,防止胸腔内感染。

4.避免在第9肋间隙以下穿刺,以免穿透膈肌,损伤腹腔脏器;保持穿刺点无菌,注意观察有无渗血或液体漏出。

5.抽液或抽气时不应过快过多,避免发生复张性肺水肿,第一次抽液量<600ml,以后<1000ml/次;诊断用:

50~200ml。

6.操作过程中患者出现胸闷、头晕、面色苍白、出汗、心悸、昏厥等胸膜反应或连续性咳嗽、气短、咯泡沫样痰等现象时,需及时终止操作,并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0.3~0.5ml,及吸氧对症处理。

7.如注入药物,在抽液结束后,用注射器抽取药液,接穿刺针,回抽少量胸水稀释后缓慢注入胸腔,注入后要嘱病人稍加活动,以便药物在胸腔内均匀分布,并注意有无药物反应,如有不适及时沟通处理。

二、胸腔闭式引流术

【目的】

1.引流胸膜腔内积气与积液,矫正呼吸和循环障碍。

2.保持胸膜腔内负压,促使肺膨胀。

3.消除死腔,预防胸膜腔感染。

【适应证】

1.急性脓胸,特别是量较多,脓液粘稠或合并有食管支气管瘘者。

2.胸腔手术后。

3.气胸,特别是中等量以上气胸、交通性气胸、张力性气胸。

4.难以自行吸收或用穿刺法清除的血胸。

5.食管支气管瘘。

【禁忌证】

无绝对禁忌证,出血性疾病或有出血倾向者慎行;结核性脓胸、癌性胸腔积液不主张引流。

【操作前准备】

1.病人准备:

查对病人,做好解释,说明目的,主动同意,积极配合,并签知情同意书。

2.环境准备:

清洁,温度适宜,光线好,适当遮挡病人,有条件者可到手术室进行。

3.用物准备:

(1)有刻度的无菌引流瓶1只并盛部分无菌水,双孔或三孔瓶塞l只,长玻璃管l根,短玻璃管l~2根,血管钳2把,粗、细胸腔引流管各1根,粗、细橡皮管2根,玻璃接管2根(全长分别为108cm和120cm)。

(2)备齐胸腔引流物品,水封瓶上贴好标签,检查皮管是否通畅,整个装置是否密闭,玻璃瓶及引流管是否有裂缝。

(3)按引流目的准备排液管或排气管。

(4)2%利多卡因注射液、消毒液(碘伏)、无菌棉签(棉球)、口罩、帽子、无菌手套、胸腔闭式引流包(尖刀片、刀柄、治疗弯盘、胸壁引流管、止血钳、洞巾、无菌敷料、l号线、缝针)、10ml注射器。

【操作过程】

1.患者取半卧位或坐位,上肢抱头,头转向健侧。

2.戴好口罩、帽子、无菌手套,常规消毒铺巾。

3.穿刺部位用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后,用尖刀在所选肋问切开皮肤,长2~3cm。

4.用血管钳沿肋骨上缘逐层向下撑开切口,至打开肋间肌,进入胸腔。

5.用血管钳夹闭胸腔引流管尾端,前端用血管钳送人胸腔,使其侧孔均进入胸腔内。

6.1号线缝合皮下组织及皮肤,并固定引流管,末端接水封瓶(图2-1)。

7.无菌敷料包扎,清点清洗穿刺用物,放到指定位置。

三、腰椎穿刺术

腰椎穿刺术主要是为某些疾病的诊断而吸出少量脑脊液进行实验检查而采用的一种方法。

腰穿也可做气脑或椎管造影;也可做麻醉(即腰麻)。

另外,腰穿也可用在治疗上,如鞘内注射药物。

【目的】

1.采集标本,做脑脊液的常规生化涂片和病原体培养,以帮助诊断。

2.测定颅内压力,了解蛛网膜下腔有无阻塞。

3.做造影或放射性核素等辅助检查,如气脑、脊髓空气造影。

4.实施手术麻醉。

5.注入药物:

鞘内注射止痛剂、抗癌药等。

【适应证】

1.中枢神经系统炎症或出血性疾病的诊断。

2.测定颅内压力、了解蛛网膜下腔有无阻塞。

3.作其他辅助检查,如气脑造影、脊髓空气造影、脑室脑池放射性核素扫描等。

4.对颅内出血、炎症或颅脑手术后,引流有刺激性脑脊液可减轻临床症状。

5.进行腰椎麻醉或鞘内注射药物治疗。

【禁忌证】

1.有明显视乳头水肿或有脑疝先兆者。

2.休克、衰竭或濒危状态的患者。

3.穿刺部位或附近有感染或脊柱有严重病变者。

4.颅后窝占位性病变。

【操作前准备】

1.病人准备:

告知病人及家属做腰穿的目的和必要性。

鼓励积极配合,教会病人体位的配合,并交待操作时不要移动体位,同时检查穿刺部位的皮肤有无损伤,清洁局部皮肤,履行签字手续。

2.环境准备:

关闭门窗,调节室温,屏风遮挡病人。

3.用物准备:

常规治疗盘,橡皮巾,治疗巾,无菌棉签,碘酒消毒液,无菌腰椎穿刺包(内有适宜型号腰穿针、测压管、5ml注射器、7号针头、洞巾、纱布、棉球、试管2个,无菌血管钳或镊子,弯盘),胶布或敷贴。

2%利多卡因,按需要准备的培养管1~2个,无菌手套,口罩帽子,酒精灯、火柴等。

【操作过程】

1.术前向患者解释穿刺目的及注意事项,消除紧张、恐惧心理,取得配合,嘱排尿。

2.患者侧卧硬板床上,取去枕头,背部齐床沿,铺好橡皮巾、治疗巾,头向胸前弯曲,双手抱膝,双膝向腹部弯曲,腰背尽量向后弓起,使椎间隙增宽,有利穿刺。

3.穿刺时协助患者固定姿势,避免移动以防针头折断,儿童尤为重要。

4.穿刺部位一般取3~4腰椎间隙,即两侧髂后上棘连线中点处。

5.穿刺部位严格消毒,术者戴无菌手套,铺洞巾,以2%利多卡因作局部浸润麻醉。

6.术者持腰椎穿刺针(套上针芯),沿腰椎间隙垂直进针,推进4~6cm(儿童2~3cm)深度时,如感到阻力突然消失,表明针头已进入脊膜腔。

拔出针芯,脑脊液自动流出,此时让患者全身放松,平静呼吸,双下肢和头部略伸展,接上压力管,可见液面缓缓上升,到一定平面后可见液平面随呼吸而波动,此读数为脑脊液压力;如压力明显增高,针芯则不能完全拔出,使脑脊液缓慢滴出,以防脑疝形成。

7.穿刺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意识、瞳孔、脉搏、呼吸的改变,若病情突变,应立即停止操作,并进行抢救。

8.需要了解蛛网膜下腔有无阻塞,可作动力试验(亦称压颈试验)。

即于测定初压后压迫患者一侧颈静脉10秒,进行观察判断:

①若脑脊液压力于压颈后立即上升至原来水平2倍,解除压迫后,在20秒内迅速下降至原来水平,表明蛛网膜下腔无阻塞;②若脑脊液压力于压颈后不上升,表明蛛网膜下腔完全阻塞;③若脑脊液压力于压颈后缓慢上升,解除压迫后又缓慢下降或不下降,表明蛛网膜下腔有不完全阻塞。

9.接取脑脊液3~5ml于无菌试管中送检。

需作细菌培养,应将无菌试管口经过酒精火焰灭菌,接取脑脊液,然后管口及棉塞再通过酒精灯火焰灭菌后盖上棉塞。

如需作鞘内注射时将药液缓慢注入。

10.术毕套入针芯,拔出腰椎穿刺针,针孔以碘酒消毒,覆盖无菌纱布,以胶布固定,术后除去枕头平卧4~6小时,以防头部低压性疼痛;颅压高者平卧12~24小时,有严重颅内压增高者需卧床l~2日;1周内勿沾湿穿刺处。

11.清理床单,清点清洗穿刺用物,放到指定位置,记录脑脊液量、颜色、性质,将采集标本立即送化验。

【注意事项】

1.颅压增高者,不宜作腰椎穿刺,以避免脑脊液动力学的突然改变,使颅腔与脊髓腔之间的压力不平衡,导致脑疝形成。

2.注意严格无菌操作;穿刺部位有化脓感染,禁止穿刺,以免引起蛛网膜下腔感染。

3.穿刺针进入椎间隙后,如有阻力不可强行再进,需将针尖退至皮下,再调整进针方向;穿刺用力应适当,避免用力过猛,否则易损伤组织,并难体会阻力消失之感。

4.鞘内注射药物,需放出等量脑脊液,药物要以生理盐水稀释,注射应极缓慢。

5.定时观察呼吸,脉搏、瞳孔及血压等,穿刺过程中如出现脑疝症状(如瞳孔不等大、意识不清、呼吸异常),应立即停止放液,并向椎管内注入空气或生理盐水(10~12m1),静泳注射20%甘露醇250ml。

6.观察患者情况及有无头痛、恶心、腰痛等反应。

防止低压性头痛,主要因为穿刺针过粗或过早起床或脑脊液自穿刺孔处外漏所引起,患者站立时头痛加重,平卧后缓解,经l~3日可消失,长者可达7~10日。

如出现颅内低压综合征,病人表现坐起后头疼加重,伴有恶心呕吐,此时应嘱病人继续平卧,多饮用盐水,或静脉滴注生理盐水500~1000ml,或加垂体后叶注射液,以促进脑脊液的分泌,症状缓解后停用。

7.躁动不安和不能合作者,可在镇静剂或基础麻醉下进行,需有专人辅助。

8.对有颅内压增高或脑出血者,应禁作压颈试验,避免颅内压进一步升高,导致脑疝及出血加重。

9.对颅内压增高明显的病人应少量缓慢放脑脊液,并严密观察有无脑疝的症状,一旦瞳孔散大,意识不清,呼吸不规则,应立即抢救。

10.穿刺过程中及穿刺后嘱病人,保持安静,避免剧烈的咳嗽。

四、骨髓穿刺术

骨髓穿刺术是临床抽取骨髓液进行细胞学、原虫及细菌学检查的常用手术方式。

【目的】

1.观察骨髓内细胞形态及分类。

2.检查造血功能,辅助诊断造血系统疾病,检查某些寄生虫感染。

3.做骨髓培养,以便应用抗癌药及免疫抑制药。

4.做骨髓移植、骨髓腔输液、输血、注药等治疗。

【适应证】

1.各种类型白血病及贫血病因等的诊断。

2.部分恶性肿瘤和某些遗传代谢紊乱性疾病的诊断。

3.了解骨髓造血情况,作为应用抗癌药物及免疫抑制药的参考。

4.通过骨髓穿刺进行骨髓腔输液、输血、注射药物或进行骨髓移植。

5.检查黑热病、疟疾的病原体,行骨髓细菌培养等。

【禁忌证】

1.穿刺部位感染。

2.血友病。

【操作前准备】

1.病人准备:

向病人及家属告知穿刺目的及其临床意义,做好解释工作,给予心理安慰,取得病人合作,履行签字手续,同时检查局部皮肤情况,有无损伤感染,清洁局部皮肤。

2.环境准备:

清洁、温暖、舒适、安全。

3.用物准备:

无菌骨髓穿刺包(内有骨髓穿刺针、5ml和20ml注射器、7号针头、洞巾、纱布、血管钳等)、无菌手套、2%利多卡因注射液、无菌治疗盘和消毒用物(消毒液、无菌棉棒、口罩帽子等)1套、胶布或敷贴、载玻片10张、推玻片2张、细菌培养皿(如需行骨髓细菌培养)、酒精灯、火柴等。

【操作过程】

1.穿刺部位可选择髂前上棘(图5-1)、髂后上棘(图5-2)、胸骨柄(图5-3)、脊椎棘(图5-4)及胫骨。

根据穿刺部位选择不同体位。

一般我们取髂前上棘为穿刺点,下面操作以此为例。

   

图5-1穿刺部位选择一髂前上棘 图5-2穿刺部位选择一髂后上棘

图5-3穿刺部位选择一胸骨柄

2.仰卧位(胸骨柄仰卧位,髂后上棘侧卧位,脊椎棘坐位或侧卧位)。

3.备皮,戴好口罩、帽子、手套。

局部消毒、铺巾,检查穿刺包内器械。

注意无菌原则。

4.取髂前上棘后1~2cm骨面宽平处为穿刺点,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至骨膜。

5.将骨髓穿刺针固定器固定在适当的长度上(根据患者体型及穿刺部位而定),用左手的拇指和示指固定穿刺部位,以右手持针向骨面垂直刺入,当针尖接触骨质后则将穿刺针左右旋转,缓缓钻刺骨质,当感到阻力消失,且轻轻晃动穿刺针尾部,发现穿刺针已固定时,表示已进人骨髓腔。

图5-4穿刺部位选择一棘突

6.拔出针芯,接上干燥的10ml或20ml注射器,用适当力量抽吸,若针头确在骨髓腔内,抽吸时患者常有酸痛感,随即有少量红色骨髓液进入注射器中,抽吸0.2ml左右行骨髓涂片。

7.如需行骨髓细菌培养,则需在留取骨髓涂片后再抽吸1~2ml。

8.将抽取的骨髓液滴于载玻片上,急速完成涂片5张左右。

9.抽取少量手指血,完成血涂片5张左右。

10.抽吸完毕,左手取无菌纱布置于针孔处,右手将穿刺针拔出,随即将纱布盖于针孔上,并按压1~2分钟,再用胶布将纱布加压固定。

11.清理床单,清点清洗穿刺用物,放到指定位置,将采集标本立即送化验。

【注意事项】

1.术前应做出、凝血时间检查,有出血倾向患者操作时应特别注意,术后协助平卧,卧床休息2~4小时;术后24小时观察穿刺点有无血肿、出血、感染现象。

告知病人24小时内禁沐浴。

2.穿刺前应检查针管(或称针套)与针芯长短、大小是否配套,针管尖端与针芯端方向是否一致,针尖锐利否,固定器能否固定,穿刺针与注射器乳头是否密合。

3.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以免发生骨髓炎。

4.注射器与穿刺针必须干燥,以免发生溶血。

5.穿刺针头进入骨质后避免摆过大,以免折断。

6.如发现无法抽出骨髓,应排除以下情况:

①穿刺位置不佳,未达到骨髓腔;②针管被皮下组织或骨块阻塞;③骨髓纤维化、骨髓有核细胞过度增生等疾病使骨髓难以抽出;此时,应重新插上针芯,稍加旋转或再钻入少许或退出少许,拔出针芯,如见针芯带有血迹时,再行抽吸即可取得骨髓液。

7.抽吸骨髓量以0.1~0.2ml为宜,因为抽吸过多,骨髓液将被血液稀释。

8.骨髓液取出后应立即涂片,否则会很快发生凝固,使涂片失败。

9.在胸骨处穿刺,病人易产生恐惧心理,且偶有损伤心脏及主动脉危险,应慎用。

10.穿刺的前、中、后整个过程要密切观察病情,随时安慰病人,做好解释工作,关心体贴病人。

五、腹膜腔穿刺术

【适应证】

1.抽取腹水协助病因诊断或明确腹水性质,鉴别渗出液、漏出液或血液性质。

2.缓解大量腹水(如肝硬化或肿瘤)所致呼吸困难等症状。

降低腹腔压力。

3.行人工气腹作为诊断和治疗手段。

4.行腹腔内给药或腹腔冲洗。

5.腹部创伤或急腹症,疑腹腔内出血或空腔脏器破裂或穿孔。

6.怀疑腹腔内脓肿或弥漫性腹膜炎诊断不明。

【禁忌证】

1.严重腹内胀气伴肠鸣音消失者。

2.大月份妊娠者。

3.有肝性脑病先兆或躁动而不能合作者。

4.因既往手术或炎症可能有腹腔内广泛粘连者。

5.凝血功能障碍者。

【操作前准备】

1.病人准备:

向病人及家属做好解释工作,说明目的及注意事项,消除恐惧紧张心理,鼓励积极配合,履行签字手续,嘱其在放液或治疗时有不适感及时告知。

2.环境准备:

调节室温,遮挡病人,为病人测量腹围,并检查病人的穿刺部位,清洁局部皮肤。

3.用物准备:

常规治疗盘,无菌腹腔穿刺包(内有腹腔穿刺针,5ml和50ml注射器,7号针头,9号针头,目前多采用12G套管针和l6G的深静脉穿刺针,血管钳,洞巾,纱布),口罩帽子,无菌手套,标本采集试管,多头腹带,米尺,量杯,2%利多卡因局麻药物。

调节夹,酒精灯、火柴,收集腹水桶。

消毒用物l0套,腹带l0条,消毒液,棉签,胶布或敷贴。

如做腹水浓缩回输应备无菌溶液瓶。

腹腔镜检查者准备气腹机。

【操作过程】

1.穿刺前排空尿液,患者可取平卧位、半卧位、侧卧位。

2.穿刺点以叩诊呈浊音为原则,一般取左或右下腹、脐与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为穿刺点(图6-1),也有人取脐水平线与左腋前线交界处为穿刺点,无论在何处穿刺均应避开腹壁下静脉和任何显露的皮下浅静脉,以免造成血肿。

3.穿刺部位常规消毒后,术者戴好口罩、帽子、无菌手套,铺无菌洞巾;局部自皮肤至腹壁层逐层麻醉。

4.术者左手固定穿刺部位皮肤,右手持接有胶管的穿刺针(用止血钳夹闭橡皮管)垂直腹壁刺入皮肤、皮下组织和腹壁各层,(大量腹水时,应行“之”字型穿入),有落空感时表明已穿过腹膜壁层,即可回抽或放腹水;以空针负压抽吸,可变换方向和深度;诊断性腹膜腔穿刺者,用注射器抽吸腹腔液l0--50ml,对抽出液体行初步肉眼判断后送检常规、培养、涂片或脱落细胞学检查。

5.操作完毕拔出穿刺针,覆盖沾有酒精的无菌纱布,稍压迫后用胶布固定。

6.清理床单,清点清洗穿刺用物,放到指定位置,记录腹腔液的量、颜色、性质,将采集标本立即送化验。

【注意事项】

1.操作前认真做好查对,严格无菌操作,穿刺过程中少暴露病人,以免受凉。

2.诊断性穿刺者,术后以消毒液局部消毒针眼即可,另诊断性穿刺针头不宜过细,否则易得假阴性结果;腹水若系血性,则在吸取标本后停止放液。

3.肠鸣音消失时禁忌腹腔穿刺,以免肠蠕动消失引起医源性肠穿孔。

4.放液过程中严密观察病情,如出现头晕、恶心、心悸、脉速、血压下降、面色苍白等症状,应立即停止放液,并做相应处理。

5.放液速度不可过快,一般量在3000~5000ml,大量放腹水时,必须边放腹水,边将多头带自上而下逐层束紧,以防腹压骤降。

6.告知病人放液后平卧休息12~24小时,密切观察T、P、R、BP、神志、尿量及腹围改变。

7.观察局部有无渗血、渗液;保持局部敷料干燥,防止漏液;避免剧烈咳嗽,防止腹压增加。

8.肝功能差者要注意肝性脑病的先兆症状,如有不适,及时紧急处理。

9.如施行腹水回输术,应严格无菌操作,腹水为血性者,应于采集标本后,立即停止放腹水。

穿刺后患者出现腹痛加重和腹膜炎体征时,应想到可能是由于不良的灭菌技术或肠穿孔所致,必要时需要剖腹探查以排除肠穿孔。

10.注入药物治疗时,应嘱患者适当变换体位。

图6—1腹膜腔穿刺点示意图

六、换药术

换药术也称为更换敷料。

【目的】

1.了解和观察伤口或切口愈合情况,寻找伤口愈合不佳的原因。

2.清洁伤口,清除伤口内分泌物、脓液、坏死组织及线头等异物,改善伤口局部环境,以利肉芽生长。

3.选用不同引流物,保持伤口引流通畅,控制感染,减少毒素吸收、细菌繁殖。

4.保护伤口肉芽组织和新生上皮,用药物促使坏死组织脱落,刺激肉芽组织增生,避免进一步的损伤或污染,促进伤口愈合。

5.实施局部药物治疗。

【适应证】

各类伤口:

(1)清洁伤口:

指无菌手术切口,如甲状腺、椎间盘等的手术切口。

(2)污染伤口:

指伤口有细菌污染,但是尚未形成感染,如肛门、会阴旁等手术切口等。

8小时内的新鲜创伤,一般通过正确的清创处理,可以使之成为或者接近清洁伤口,并可行一期缝合。

(3)感染伤口:

指伤口出现红肿、渗液乃至脓液等现象,包括延迟处理的开放性创伤、脓肿切开、手术切口感染等,此类伤口需经过换药逐渐达到二期愈合。

【操作前准备】

1.病人准备:

查对病人,做好解释工作,取得病人配合。

2.环境准备:

清洁,温度适宜,光线好,适当遮挡病人。

3.用物准备:

一般准备换药包、消毒药品(洗必泰棉球、酒精棉球、碘伏棉球等),弯盘,纱布、敷料。

3.1消毒药品

(1)75%酒精:

用于消毒伤口周围皮肤。

(2)0.5%碘伏:

近年来已成为最常用的局部伤口消毒药品。

(3)3%过氧化氢:

适用于清洗创伤伤口,以及有较多脓性分泌物及坏死组织的伤口,特别是厌氧菌感染的伤口。

(4)1:

5000高锰酸钾溶液:

多用于肛门、会阴部伤口的消毒。

(5)生理盐水:

对肉芽组织没有刺激性,因此常常用于清洁创面,冲洗创腔。

此外生理盐水也有促进肉芽组织生长的作用,可用来湿敷。

(6)3%~l0%氯化钠溶液:

具有较强的脱水作用,对水肿组织有明显的消肿作用。

(7)0.05%苯扎溴氨溶液、0.02%氯已定(洗必泰):

消毒皮肤,也可用于冲洗伤口,后者的效果要优于前者。

(8)10%硝酸银溶液:

主要用于烧灼伤口和诸如慢性窦道等炎性肉芽组织。

(9)10%~20%鱼石脂软膏:

有消肿作用,多在炎症早期使用。

(10)10%氧化锌软膏:

有保护皮肤免受分泌物刺激作用,可用于胰瘘、胆漏口周围的皮肤保护。

(11)磺胺嘧啶银软膏:

多用在烧伤创面,可以防止创面与敷料粘连,且对绿脓杆菌有一定的抵抗作用。

(12)碘仿纱布:

有抗菌、收敛、促进肉芽组织生长的作用,多用于肛瘘、化脓性创腔的充填。

(13)抗生素溶液:

根据创面细菌种类选择,如庆大霉素、链霉素等。

3.2敷料

(1)内层敷料

灭菌纱布:

具有很强的吸附作用。

凡士林纱布:

保护创面,防止普通纱布与创面粘连;也可填塞创腔、压迫止血、保护上皮。

各种浸有不同药品的纱条:

如盐水纱条、酒精纱布、庆大霉素纱条等,用于各种伤口的湿敷。

(2)外层敷料

无菌纱布:

起到包扎固定伤口作用。

干棉垫:

多用于渗出较多的伤口。

绷带:

除了用于骨折患者的石膏固定,还可加压包扎伤口。

美敷:

新型创面成型敷料,用于创面渗出不多的手术切口,使用方便,不黏创面。

3.3换药包配备的2把镊子,其中1把夹无菌敷料,另l把夹污染敷料;换药碗2个,其中1个盛放无菌湿敷料,另l个盛放无菌干敷料;弯盘一个,盛放用过的污染敷料。

3.4.用物要求

(1)全面了解需换药的创口情况,根据创口大小、深浅情况不同准备所需换药用物,无菌换药碗(盘)2个,血管钳、镊子各1把,盐水棉球、75%酒精、棉球、纱布、棉垫、胶布、绷带和棉签若干。

(2)特殊伤口需准备剪刀、探针、刮匙和引流条等。

(3)必要时准备伤口内引流用物。

【操作过程】

1.基本过程

(1)无菌要求:

穿工作服,戴帽子、口罩,洗手消毒,根据创口状况准备换药包和敷料。

每换一位患者都应该重新洗手、消毒,才能换下一位患者。

必要时需戴无菌手套。

(2)去除旧敷料:

顺创口长轴轻轻揭开,外层敷料用手揭开,内层敷料用换药镊子揭去(与创口接触的镊子不可与接触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建筑土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