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政治二轮精品复习讲义专题十六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680519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484.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政治二轮精品复习讲义专题十六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届高考政治二轮精品复习讲义专题十六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届高考政治二轮精品复习讲义专题十六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届高考政治二轮精品复习讲义专题十六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届高考政治二轮精品复习讲义专题十六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政治二轮精品复习讲义专题十六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docx

《届高考政治二轮精品复习讲义专题十六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政治二轮精品复习讲义专题十六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政治二轮精品复习讲义专题十六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docx

届高考政治二轮精品复习讲义专题十六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专题十六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考点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考点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考点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

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考点四、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特点

考点五、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的概念;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考点六、人生价值

价值和价值观;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考点七、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客观依据;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阶级性;价值冲突及评价标准

考点八、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价值的实现方式;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对应学生用书第224~230页)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本考点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主干知识,也是高考的高频考点,选择题和主观题均有涉及。

从考查内容看,“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均属高频考点。

2013年高考复习中,从基础知识角度讲,对上述两个考点均应高度重视;时政热点方面,要把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民生领域的现状(社会存在)与国家出台的解决之道(社会意识)相结合去把握,如国企改革、通胀、政府体制改革、文化发展等,注意运用本考点哲理去分析。

1.(2012年福建文综,34,4分)在实现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历史时期,弘扬“爱国爱乡、海纳百川、乐善好施、敢拼会赢”的福建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这说明(  )

①先进的社会意识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②正确的价值观是指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价值观 ③正确的价值观可以转化为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力量 ④符合规律的社会意识能够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解析:

B 本题考查社会意识的作用、价值观。

福建精神属于意识范畴,也属于正确的价值观,弘扬福建精神可以推动福建科学发展,说明先进的社会意识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也说明正确的价值观可以转化为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力量,①③正确;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作出的价值观才是正确的价值观,②错误;社会意识要通过实践才能转化为物质力量,④错误。

2.(2012年全国新课标文综,23,4分)胡锦涛总书记指出:

“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

解决当前我们面临的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

”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因为先进的社会意识(  )

①先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 ②可以正确预见和引领社会发展的方向 ③与社会存在在变化发展上具有同步性 ④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A.①④B.②③

C.②④D.③④

解析:

C 本题考查社会意识的反作用。

先进的、正确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预见和引领社会发展的方向,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②④正确;①说法错误,违背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③说法错误,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所以,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变化不一定是同步的。

3.(2012年浙江文综,30,4分)下边的漫画(选自《人民论坛》总第354期)可以表明(  )

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②社会意识有先进与落后之分 ③价值判断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④不同的价值判断源自不同的认识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解析:

B 本题考查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影响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因素。

分析漫画可知,对于房价有两种不同的认识,有房者担心自己的房产贬值,不希望房价下跌,而无房者担心买房会付出更多的代价不希望房价上涨,这两种价值判断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③符合题意。

房价总是不断波动的,两种不同的判断先于房价变动而存在,体现了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①符合题意。

漫画中两种社会意识并无先进与落后之分,②不符合题意。

④说法错误,不同的价值判断源自不同的社会存在。

上述题目属于漫画题,解答上述题目的关键是要分析漫画中的文字。

漫画常配有语言文字,言简意赅,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仔细品味漫画中的语言文字,会成为我们弄清漫画寓意的“金钥匙”。

漫画中的“有房者”和“无房者”表明的是两个群体的房产所有状况,属于社会存在,“不能跌”、“不许涨”,反映的是两个群体的价值判断,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把握了这些语言文字中所隐含的信息,该题会迎刃而解。

4.(2011年天津文综,9,4分)幸福感是人们对生活满意程度的一种心理体验,它以一定的物质财富为基础,但在现实生活中,幸福感的提升与物质财富的增加并不一定同步。

这说明(  )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③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促进作用 ④社会意识的变化独立于社会存在的变化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解析:

A 本题考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题干中幸福感“以一定的物质财富为基础”,体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①入选,④错误。

“但在现实生活中,幸福感的提升与物质财富的增加并不一定同步”,体现了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②入选。

社会意识有正确、错误之分,只有正确的社会意识才对社会存在具有促进作用,③错误。

5.(2011年江苏单科,31,2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颁布后,人们认识到,观念变革是改革的先导,教育改革的第一步应该是转变观念。

这一认识的依据是(  )

A.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B.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C.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

D.社会历史是由社会发展规律决定的

解析:

A 本题考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题干强调观念变革是改革的先导,说明了社会意识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体现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A项正确;B项与题意无关;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才能起推动作用,C项表述错误;D项表述错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6.(2010年江苏单科,32,2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我国之所以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因为(  )

A.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B.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C.社会历史是由人们的思想意识决定的

D.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解析:

D 本题为因果选择题,考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知识,解答时注意判断因果关系能否成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先进的社会意识,加强其建设就是为了发挥其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A、B说法正确,但不符合材料,与题干不构成因果关系,C项错误。

7.(2010年浙江文综,28,4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题,反映了当今世界各国对城市化进程中遇到的共同问题的关切,引领人们更多地去思考“什么是美好城市和美好生活”。

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表明(  )

①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 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③社会意识总是与时俱进的 ④社会意识变化推动社会发展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解析:

A 本题考查意识的特点和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上海世博会引领人们思考,提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体现了意识活动的自觉选择性,“引领人们”则体现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③④表述不准确,排除。

8.(2012年全国大纲文综,38

(2),10分,节选)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多的农民从土地上转移出来,到城市务工,目前,全国农民工总数超过2亿,其中进城务工的农民工达1.2亿左右,农民工对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材料一 据调查,2004年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一些企业出现了“招工难”问题,2009年以来,大范围的“民工荒”再次在这些地区出现,不仅缺工人群由技术工人扩展到普通工人,而且缺工的时间分布由“季节性”、“阶段性”向“常态化”、“全年性”转变,从农民工找不到工作的“民工慌”,到目前企业招工难的“民工荒”,东部沿海地区的劳动力市场经历了一次大的转变。

材料二 在农村外出务工群体中,“80后”、“90后”出生的“新生代农民工”约占60%。

他们希望通过进城务工来改变自己的生活,但客观存在的城乡差距让他们遇到许多实际生活问题,一些不平等现象也让他们产生了较大的心理落差。

这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党和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城乡发展,将解决“三农问题”视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研究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

(2)党和政府高度关注并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对此加以说明。

审设问:

本题属于分析说明题,知识范围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审材料:

党和政府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

知识链接: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思维过程:

回答本问要紧紧围绕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分析党和政府对待农民工问题思路的正确性,运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说明新生代农民工出现的新问题,促使党和政府思路转变;正确的思路有利于问题解决,体现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答案:

(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务工面临的新情况,形成了着力解决新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的认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制定政策措施,促进了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解决。

9.(2011年全国新课标文综,39

(2),12分,节选)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妈祖被誉为“海上女神”。

传说妈祖姓林名默,宋代时出生在湄洲湾畔(今福建省莆田市境内)。

她一生救急扶危,行善济世。

妈祖去世后,人们在湄洲岛建庙祭祀。

宋元以后,随着闽南海上贸易和渔业不断发展,船工渔夫越来越多,妈祖信仰越传越广,妈祖从湄洲逐渐走向世界。

据统计,目前世界上有妈祖庙5000多座(其中中国台湾800多座、港澳地区50多座),遍布20多个国家和地区,信奉者2亿多人。

每逢妈祖出生和升天纪念日,福建、台湾、香港、澳门等地都隆重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弘扬妈祖信俗蕴涵的传统美德,促进文化交流。

近年来,到湄洲来祭祀妈祖的台湾同胞、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和海外华裔、华侨越来越多,妈祖文化日益成为凝聚华人、华侨的重要精神纽带。

2009年,妈祖信俗被评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2)运用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原理,说明妈祖文化为什么千余年绵延不绝、不断发展。

审设问:

本题限定的知识范围是生活与哲学中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相关知识,题型为原因类。

审材料:

妈祖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其基本特征;妈祖文化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知识链接: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的反作用。

思维过程:

明确题干中限定的知识范围,联系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原理等相关知识,再结合材料分析作答。

答案:

(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发展,但具有相对独立性。

妈祖文化随着社会变化而发展,同时又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具有相对稳定性。

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妈祖文化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遇到要求运用“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原理分析的主观题时,一定要从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具有不同步性、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两个角度来分析回答。

10.(2010年全国大纲文综Ⅰ,38(3),10分,节选)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我国非常重视并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先后颁布实施节约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循环经济促进法等法律法规。

“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2006~2010年单位GDP能耗要降低20%左右。

为落实规划纲要,国务院制定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由中央财政支持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和重点工业污染治理项目;通过财政补贴方式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联合举办2009年中国国际节能减排和新能源科技博览会。

作为十大重点节能工程之一的绿色照明工程,将逐步使用节能灯取代白炽灯和其他低效照明产品。

通过对消费者的财政补贴,国家在2009年推广节能灯1亿只,直接拉动社会消费10多亿元。

与此同时,我国绿色照明产业也得到长足发展。

截至2009年5月,我国绿色照明企业总数已经突破3000家,年产值近700亿元。

(3)实施节能工程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举措。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需要每个人牢固树立节能理念。

请运用社会意识相关知识,说明为什么要树立节能理念。

审设问:

抓住社会意识的相关知识回答。

审材料:

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节能减排工作;国家推广节能灯。

知识链接: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思维过程:

突出社会意识的反作用。

答案:

(3)节能理念是一种先进的社会意识,是科学发展观的体现。

树立节能理念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符合人类长远利益。

节能理念可以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促进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发展。

现实生活中,存在节能意识淡薄、浪费现象严重等问题,树立节能理念尤为紧迫。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本考点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主干知识,但属低频考点,一般以选择题形式呈现。

从考查内容看,“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等均属低频考点。

2013年高考复习中,从基础知识角度讲,以上两个特别是后一个考点应加以关注,特别要理解“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名称及其具体内容;从时政热点角度看,要关注我国的所有制结构、分配制度、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社会保障、关注社会公平、税收及利率调整、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劳动报酬在GDP中的比重等领域的改革。

 (2010年上海单科,18,2分)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

A.地理环境B.人口因素

C.人的观念D.生产方式

解析:

D 本题考查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重要性。

把握好关键信息“人类社会”和“决定力量”,直接选出D项。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本考点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主干知识,在近三年高考中较多考到。

2013年高考复习中,从基础知识角度讲,要适当关注“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两个考点;要明确“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之二)的名称及内容,区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内容的不同;从时政热点角度讲,要关注我国各级政府机构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政治法律制度的完善、文化体制改革、反腐倡廉、建设权威政府、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意识形态领域的社会热点现象。

1.(2011年山东文综,24,4分)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2011年2月2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刑法修正案(八),该修正案首次将飙车、醉驾、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等严重危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规定为犯罪。

这次刑法修改反映的哲学道理是(  )

A.生产关系应适应生产力的要求

B.政治制度决定立法实践的变化

C.上层建筑应适应经济基础的要求

D.社会意识能脱离社会存在而发展

解析:

C 本题考查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属于上层建筑的内容,它随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变化,排除A项;刑法修改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C项正确;B项不属于哲学道理且说法错误,排除;D项说法错误,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不能脱离社会存在而发展。

明确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各自内涵是准确选择的前提。

经济基础包括所有制、分配制度等方面内容,而上层建筑则包括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意识形态等。

2.(2011年浙江文综,29,4分)2011年初以来,社会动荡席卷中东、北非众多阿拉伯国家,一些国家甚至出现政权更迭和内战。

其原因有失业率居高不下、财富分配不公和西方意识形态的影响等。

这表明(  )

①经济状况影响社会的政治制度和设施 ②意识形态对社会变化起重要作用 ③适合上层建筑的经济基础推动生产力发展 ④生产关系是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因素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解析:

A 本题考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知识。

题干信息“失业率”及“财富分配”影响政权更迭体现①;“西方意识形态”体现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③错误;生产力是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因素,④错误。

3.(2011年江苏单科,32,2分)国际经验表明,人均GDP从3000美元向10000美元提升的时期是社会结构平衡难度加大的阶段。

这就要求在该阶段尤其要注重(  )

A.解决社会的主要矛盾

B.解决生产力发展过程中各要素之间的矛盾

C.推动社会形态的更替

D.变革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的环节

解析:

D 本题考查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本题题干中强调“社会结构平衡难度加大”,因此应注重改革,从而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要求,故选D项,其他三项均不符合题目主旨。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本考点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主干知识,但在近三年高考中没有考到。

2013年高考复习中,从基础知识角度讲,要适度关注“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特点”两个考点,特别注意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目的、作用;从时政热点角度讲,要关注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等领域的各项改革措施。

(2012年广东文综,35,4分)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学生可通过高考入学的“农转非”政策取得城镇户口。

但近年来,随着农村土地综合效益的提高,城镇户口的吸引力逐渐下降,有些已办理“农转非”的学生甚至有了“非转农”的念头。

从哲学上看,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时代精神的精华发生了变化

B.主体的认识能力发生了变化

C.社会存在发生了变化

D.社会生活的本质发生了变化

解析:

C 本题考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办理“农转非”的学生有了“非转农”的念头,说明社会意识发生了变化,正是因为农村土地综合效益的提高这个社会存在的变化,才使他们的想法发生了变化,说明社会意识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C项正确;社会意识的变化是由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的,而不是由时代精神的精华、主体的认识能力和社会生活的本质的变化决定的,排除A、B、D三项。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本考点属于历史唯物主义的主干知识,也是高考的高频考点,既以选择题,也以主观题形式呈现。

从考查内容看,“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和“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属于高频考点,“人民群众的概念”在近三年高考中没有涉及。

2013年高考复习中,从基础知识角度讲,对上述前两个考点要高度关注;从时政热点角度讲,要关注党和政府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劳动报酬在GDP中的比重、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教育公平、调控房价物价等关注民生的重大方针政策及具体措施、人民群众在生产生活及社会发展中的伟大贡献。

1.(2011年全国大纲文综,29,4分)某农牧区由于长期滥垦草原、超载放牧,不仅没有改变经济落后的面貌,反而导致自然环境的严重破坏,草原承载力急剧下降。

践行科学发展观以来,农牧民改变以往的经济发展方式,根据当地自然条件种植沙柳资源林,大力发展沙柳加工业,不仅促进了经济发展,也保护了生态环境。

该地农牧民种植沙柳资源林,发展沙柳产业,改变落后面貌的事例表明(  )

①人民群众是物质生产的主力军,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②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物质生产发展的决定力量 ③人民群众具有无限的创造力,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源泉 ④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主体的作用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解析:

C 本题考查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

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②④正确,符合题意;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①叙述错误;社会实践是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创造的源泉,③错误。

2.(2010年广东文综A,35,4分)温家宝指出,2010年我们要努力工作,切实解决好民生问题,千方百计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持续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使人民群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

这里体现的哲学观点是(  )

A.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B.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C.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人生的价值

D.真理与谬误相互转化

解析:

A 本题考查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历史的创造者,坚持群众观点、群众路线。

“切实解决好民生问题”体现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选A。

B、C、D三项不合题意。

3.(2010年安徽文综,7,4分)为制定一个符合中国国情和时代特点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简称《纲要》),政府有关部门通过专题调研、网上征集意见、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广纳群言、广集众智。

《纲要》的制定体现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有(  )

①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②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③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④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解析:

C 本题考查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

题干中政府制定《纲要》通过专题调研、网上征集意见、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广纳群言、广集众智,体现民主科学决策,坚持了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故①正确;②③不属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故不选;④中社会意识对应题干中《纲要》,社会存在对应题干中“中国国情和时代特点”,即《纲要》这一社会意识是中国国情和时代特点这一社会存在的反映,故④入选。

4.(2010年上海单科,不定项,30,3分)建国60余年来,我们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凝结着人民群众的奉献和创造性劳动。

这说明(  )

A.要相信人民群众,依靠人民群众

B.尊重实践与尊重人民群众不可分离

C.人民群众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

D.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不受历史条件制约

解析:

ABC 本题考查人民群众的地位、作用及群众观点、群众路线。

人民群众的劳动创造了各种成就,说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党和政府应该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

与此意相符合的有A、B、C三项。

D项中的“不受”历史条件制约是一种唯心史观,不选。

5.(2012年浙江文综,40

(2),10分,节选)近年来,W村在村民收入不断提高的同时,开展了群众性的“一碑两谱五星”乡村文化创建活动。

所谓“一碑”,即树立一座精神丰碑,主要收集本村先辈在革命战争时期的英雄事迹;“两谱”,即撰写时代风范谱、尊老爱幼谱,主要收录在乡村发展、家庭邻里关系中的先进典型;“五星”,即创评“读书、创业、诚信、法纪、勤俭”等五项星级文明户。

村民们以极大热情参与了这一活动,讲身边事、树身边人、自评自荐、互评互荐,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2)上述材料如何体现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审设问:

分析人民群众对社会精神财富创造所起的作用,根据设问可以断定,考查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审材料:

根据设问中的要求,材料中可以提取以下信息:

W村在村民收入不断提高的同时,开展了群众性的“一碑两谱五星”乡村文化创建活动,收集本村先辈在革命战争时期的英雄事迹,村民们以极大热情参与了这一活动,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知识链接:

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精神财富创造需要的物质条件;人民群众直接创造精神财富。

思维过程:

根据材料分别从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精神财富创造需要的物质条件,人民群众直接创造精神财富三个角度分析。

答案:

(2)W村群众在革命战争时期的英雄壮举,在新时期的生活、求学和创业经历是“一碑两谱五星”文化活动的源泉;他们发展经济为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他们通过收集、整理、评荐等方式直接创造了思想道德建设方面的精神财富。

人生价值

本考点在近三年高考中考查频率较低,考查题型多为选择题,有时也作为主观题的诸多要点之一来考查,一般不会单独考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