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粮站1万吨高大平房仓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集粮站1万吨高大平房仓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集粮站1万吨高大平房仓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集粮站1万吨高大平房仓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项目概况
1.1概述
1、项目名称:
集粮站10000吨高大平房仓建设项目
2、承办单位:
集粮站
3、项目负责人:
4、建设性质:
改扩建
1.2编制依据和范围
1.2.1编制依据
(1)《阜阳统计年鉴》2012年
(2)国家及地方的有关政策、法规
(3)《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4)《安徽省粮食流通发展规划(2011-2015)》
(5)《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
(6)《全国粮食现代物流发展规划》
(7)《安徽省粮食现代物流发展规划》
(8)《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实施粮食产业化跨越工程的意见》(皖政办〔2011〕57号)
(9)《安徽省粮食仓库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财建〔2012〕509号)
(10)《关于加快皖北和沿淮部分市县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
(11)《粮油仓储管理办法》
(1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13)《工程设计节能技术暂行规定》(GBJ6-85)
(14)项目单位提供的有关本项目的基础资料
1.2.2编制范围
针对项目的特点、任务与要求,对其建设的背景、建设的意义和市场需求状况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与分析。
在项目建设条件分析的基础上,对项目的建设内容、建设规模、建设资金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安排。
通过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深入分析论证了本项目建设的必要性、经济的合理性与实施的可行性。
其主要内容如下:
(1)市场分析与项目建设规模
(2)建设条件与选址
(3)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4)经济效益分析
(5)项目的结论及建议
1.3项目基本情况
1.3.1主要建设内容与规模
为维护当地社会和粮食市场稳定,保护种粮农民利益,更好地服务国家粮食宏观调控,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切实推进当地乃至##市粮食现代储备体系的建设步伐,更好地为区域粮食产业发展服务,打造专业化、现代化的粮食储备基地,##市顾集粮站计划在顾集粮站库区内实施“10000吨高大平房仓建设项目”。
1、本项目在##市顾集粮站库区内的发展用地上实施,属于改扩建项目,不需新增建设用地。
2、建设高大平房仓2栋,设计规格为24m*48m,总建筑面积2304平方米。
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仓储粮食10000吨的规模,方便周边群众,解决他们卖粮难的问题,同时积极申请做为国家储备仓库,为粮食安全作出贡献。
1.3.2项目选址
本项目选址位于##市顾集粮站库区内。
1.3.3项目投资
项目总投资400万元,全部为固定资产投资。
计划申请中央、省财政拨款140万元,市县财政配套130万元,企业自筹130万元。
1.4项目建设的背景
1.4.1政策背景
1、安徽省粮食局联合省发改委印发了《安徽省粮食流通发展规划(2011-2015)》(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顺应我省粮食流通产业发展新要求,全面实施安徽粮食流通产业“6332”行动计划,《规划》提出,“十二五”时期粮食流通产业发展总体目标是:
保持粮食市场稳定,粮食储备体系更加健全,粮食安全保障更加有力;粮食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的突破,粮食流通基础设施全面改善,粮食产业化实现跨越式发展,粮食园区建设全面发挥效益,粮食物流快捷顺畅,粮食市场建设健全有序;粮食企业产权制度更加明晰,企业经营机制更加灵活,所有制结构更加合理,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经济效益稳步增长;依法行政和依法管粮全面推进,粮食流通法治化建设取得新成果。
围绕上述目标,全面实施安徽粮食现代流通产业“6332”行动计划,即:
完善粮食现代流通产业发展的6大体系(粮食宏观调控体系,粮食现代物流体系,粮食现代产业体系,粮食现代市场体系,粮食质量监测体系,粮食执法保障体系);建成30个现代化、多功能大型粮食产业园区;做强30个大型产业化龙头企业;到“十二五”末,全省粮油加工业总产值突破2000亿元。
2、2009年12月16日至17日,全国粮食仓储工作会议在合肥召开,对全国粮食仓储管理、流通设施建设和粮食行业安全生产进行了总结和部署,研究改善粮食库存日常管理,加强粮食仓储能力建设,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3、国务院发布的农业科技发展纲要(2001年—2010年)指出:
要“大力开发农产品加工、储运技术与设备。
开发粮食、油料、果蔬、肉类、奶类等大宗农产品贮藏、保鲜、加工、包装技术与设备,发展农产品专储、专运技术,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
依靠科技,建立新型农产品加工业。
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模式,大力加强农产品加工技术与设备的研究开发,培育大宗农产品加工科技企业,开发国内外市场,促进农产品加工业的全面快速发展”。
4、我国实行的是中央和地方两级储备制度,中央储备主要是指中央储备粮管理总公司的粮食储备,地方储备主要是指省级储备(含市级、县级储备)。
对于中央储备和地方储备的关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第25条指出:
按照中央和省级政府粮食事权划分,健全和完善中央和省级粮食储备制度和调控机制。
中储粮主要用于调节全国粮食供求总量、稳定粮食市场、应对重大自然灾害或突发事件;而地方粮食储备是平衡全国粮食供求的第一道防线。
国务院在国发〔2001〕28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国务院国发〔2004〕17号《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国务院国发〔2006〕16号《关于完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政策措施的意见》明确指出各省级人民政府必须按照“产区保持三个月销量,销区保持六个月销量”建立地方储备,没有达到国家规定规模的,要逐步充实和补充。
尽管近十年来我国粮食仓储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仓储设施还不能满足粮食储存的要求。
一些地区的仓容总量偏少,不能满足粮食收购、储存的需要;需大修、待报废的仓容比例偏高,储粮安全存在隐患;现有仓储设施还存在布局、仓型不合理问题;一些仓储设备还存在工作效率不高,粮食破碎率增加较多以及能耗较大等问题。
先进粮食仓储技术创新不足。
生态储粮理论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进一步加快仓储设施建设步伐,不断改善粮食仓储设施的基础条件。
以生态储藏理论为指导,加大粮食储藏技术创新和推广力度,提高粮食仓储技术应用水平。
以贯彻新标准为契机,规范粮食仓储管理行为,降低粮食损失损耗、降低能耗和费用,保持库存粮食品质。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指出:
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建设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同时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篇中指出:
要“发展现代农业。
坚持把发展农业生产力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增值能力,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
延长农业产业链条,使农民在农业功能拓展中获得更多收益。
发展农产品加工、保鲜、储运和其他服务。
”在《加快发展服务业》一篇中指出:
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
推广现代物流管理技术,促进企业内部物流社会化,实现企业物资采购、生产组织、产品销售和再生资源回收的系列化运作。
培育专业化物流企业,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
建立物流标准化体系,加强物流新技术开发利用,推进物流信息化。
加强物流基础设施整合,建设大型物流枢纽,发展区域性物流中心”。
上述表述可以看出,粮食储备是粮食安全的基础之一,地方粮食储备是国家粮食储备的重要组成部分,粮食储备基础设施是粮食存储的重要物质容器。
1.4.1产业背景
中国不仅是个粮食、油料的生产大国,同时也是一个粮油消费和加工大国。
正常年景我国年产稻谷2亿吨左右,小麦1亿吨左右,玉米0.9亿吨左右;年产油料5500~6000万吨,加上近几年每年进口油料2000万吨左右,这些丰富的粮油资源为我国粮油工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性商品,随着我国粮食流通体制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化,粮食储备既是粮食流通中核心的调控手段,又是衔接产需、平衡供求的“蓄水池”;既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确保粮食安全的客观要求,又是稳定社会稳定的重要战略措施。
粮食产业的发展必然离不开仓储业的发展,随着我国国有粮食仓储企业改革的推进,企业合并力度加大,企业总数同比减少。
截至2008年底,粮食仓储企业总户数与2007年度相比,企业户数减少385户。
同时,国家、地方和企业加大仓房建设的投资力度,仓容增加。
截至2008年底,全国总仓容、有效仓容同比增加1351.9万吨、730.5万吨,分别增长了4.2个百分点和2.5个百分点。
散粮收发能力增强,同比增加2.7万吨/小时,增长7.6个百分点;散粮发放能力同比增加2.1万吨/小时,增长6.1个百分点。
保粮设施设备有所增加,烘干设备数量同比增长8.0个百分点、烘干能力同比增长8.5个百分点、年实际烘干量同比增长12.6个百分点。
全国实现机械通风、环流熏蒸、计算机测温作业的仓容有所增加,分别增长6.4个、6.7个、7.2个百分点。
目前,我国粮食系统认真落实《国家粮食安全规划纲要》精神,全面实施农户储粮专项,积极推进现代物流体系建设,加强粮食仓储规范化管理和安全生产工作,提高粮食科技支撑行业发展的能力,粮食仓储业取得了新发展。
1.5项目建设的意义及必要性
1、是推动粮食现代物流发展,实现《安徽省粮食现代物流发展规划》目标的需要。
根据《安徽省粮食现代物流发展规划》制定的物流通道布局及项目规划,阜阳被列入淮北地区小麦流通通道建设范围,在我省粮食现代物流发展规划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
淮北地区小麦流通区域范围主要包括淮北、淮南、毫州、阜阳、宿州、蚌埠6个市。
该地区是优质小麦主产区和商品粮基地(其中阜阳、宿州市是国家大型商品粮基地),最近几年粮食年产量在1300多万吨。
年调出粮食约390万吨,每年调入粮食在100万吨左右(主要是工业用粮)。
2010年,粮食调出量约为440万吨,调入量为150万吨。
调出粮食主要通过铁路、淮河运往内蒙、北京、天津、河北、广东、广西、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山东等省区,调入主要是东北和华北的玉米、大米。
这个地区有阜阳、毫州、涡阳、颍上、宿州、蛹桥、泗县、淮北、淮南、蚌埠14个5万吨规模以上的国家粮食储备库,有2.5万吨规模以上的国家粮食储备库32个。
本项目计划依托##市农业发展和交通等资源优势,按照“粮食流通网络化、原粮‘四散化’(散装、散卸、散储、散运)、作业机械化、运行信息化、管理节约化、设施技术标准化”的方向,积极建设粮食储备、运输基地,年储存粮食10000吨。
该项目的建设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有利于确保粮食安全和政府的宏观调控。
随着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市的粮食产销缺口进一步拉大。
本项目集粮食收购、储备、运输、加工、经营为一体,完善了粮食储备制度,并将进—步增强政府应对突发事件时,保障粮食供应的基础条件。
(2)有利于仓储管理水平的进—步提升。
通过项目建设,进一步改善项目区粮食仓储设施条件,确保库存粮食储存安全,并进—步提高粮食的运输、储备、轮换、加工以及科学管理水平。
(3)有利于节省费用。
项目实施后,灵敏的信息反映,储备粮的集中管理,有效地缩短了运输距离和减少了中间环节,可节省粮食运输费用和降低粮食损耗。
(4)有利于粮食物流节点发挥作用。
蚌埠市地处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经济过渡带,是豫、皖、苏及南北交通的枢纽,并且地处安徽省重点规划的淮北地区小麦流通。
本项目建设不仅会有力地推动蚌埠及所在区域的粮食物流建设,也将为所在产粮大区的粮食流向主销区提供方便、便捷的通道。
2、是积极应对金融危机、促进就业、维护社会稳定和谐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当地大批的农村劳动力从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汇成规模庞大的“打工族”。
但随着近期全球金融危机的降临,沿海地区的许多企业受到极大的影响,有的甚至被迫暂时停产,无奈之下大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