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龟交易系统.docx
《海龟交易系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龟交易系统.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海龟交易系统
海龟交易法则
第一篇冒险迷(2009-07-0318:
07:
52)
背景:
海龟计划最初只是理查德·丹尼斯和比尔·艾克哈特之间打的一个赌。
他们想看看交易技巧究竟能不能后天传授。
丹尼斯愿意用自己的钱打赌,他相信交易技巧可以传授。
为什么要用海龟这样一个词呢?
事实上,这个名字来源于丹尼斯和艾克哈特去过的一个地方:
新加坡的一个海龟农场。
正是在那里,两人的那场由来已久的争论变得严肃起来。
据说,当丹尼斯聚精会神地观察着那个海龟农场的时候,他突然冲口而出地说了这样一句话:
“我们要培养交易者,就像新加坡人养海龟一样。
”
高风险,高回报:
玩这个游戏是需要勇气的。
人们经常问这样一个问题:
是什么让一个人成为交易者,而不是投资者?
两者之间的区别往往模糊不清,因为有许多自称投资者的人实际上却在做着交易者的事。
投资者买东西是为了长远目标,他们相信,在一段相当长的时间之后,他们的投资会升值。
他们会买实物,也就是实实在在的东西。
沃伦·巴菲特就是个投资者。
他买的是企业,不是股票。
他买的是股票所代表的东西:
企业本身,包括它的管理队伍,产品和市场地位。
股票市场也许并不能反映他的企业的“正确”价值,但他并不在意。
事实上,他正是靠这一点赚钱的。
他会在股票市场严重低估了企业价值的时候买入企业,然后在股票市场大大高估了企业价值的时候卖出企业。
他通过这种方式大发横财,因为他精于此道。
交易者们却不会去买像企业这样的实物,他们也不会买下谷物,黄金或白银。
他们买的是股票,期货合约和期权。
他们不会太关心管理团队的水平,不会太关心寒冷的东北部地区的油料消费趋势,也不会太关心全球咖啡产量。
交易者只关心价格,从本质上说,他们买卖的是风险。
市场允许风险从一个参与者转移到另一个参与者。
实际上就是人们创造金融市场的原因,也是金融市场的一个永恒的功能。
交易者们玩的是风险,风险有很多种,而每一种风险都对应着一种交易者。
我们把所有的小风险统分为两大类:
流动性风险和价格风险。
有很多交易者是短线操作者,他们经营的就是人们所说的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指无法买入或卖出的风险:
当你想买到的时候,没有人卖;或者当你想卖的时候,没有人买。
经营这种流动性风险的交易商通常被称为帽客。
对冲者们通过把风险转移给交易者来规避价格风险。
经营这种价格风险的交易者被称作投机商或者头寸交易商。
投机商们靠价格的变化赚钱,先买入,然后等价格上涨时卖出;或者先卖出,然后等价格下降时买回来平仓-----这种交易被称作卖空。
第二篇情绪陷阱(2009-06-0417:
41:
07)标签:
海龟交易法则柯蒂斯·费思分类:
海龟交易法则
在交易世界里,人类的情绪既是机会之所在,也是最大的挑战。
掌控了它,你就能成功。
忽视了它,你就危险了。
要想成为一个成功的交易者,你必须理解人类的情感。
市场就是由一个个人组成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希望,恐惧和弱点。
作为一个交易者,你要从这些人类情感中寻找机会。
究竟是什么让价格上下波动?
价格的波动足以把一个克己自制的绅士变成一个大哭大闹的可怜虫。
行为金融学研究的是影响买卖决策的人类认知和心理因素,可以从这些角度解释市场现象和价格的变动。
研究表明,人类在不确定的环境中容易犯下系统性错误。
在紧张情绪中,人对风险和事件概率会做出糟糕的判断。
有什么事能比赚钱或赔钱更令人紧张呢?
行为金融学已经证明,当涉及这类利益问题的时候,人很少能做出完全理性的决策。
成功的交易者理解这种现象,也能够从中获利,他们知道其他人的错误判断就是他们的机会。
经济学和金融理论一直是以理性行为理论为基础的。
这种理论认为,人会理性行事,在决策过程中会考虑到所有可获得的信息。
交易者们却知道这纯粹是一派胡言。
成功的交易者之所以成为赢家,就因为他们能利用其他交易者一贯非理性的行为方式。
学者们发现了数不清的证据,足以证明大多数人都不会理性行事。
每一个人的身上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系统性,重复性的非理性,而交易者的非理性会导致市场的波动。
海龟方式之所以有效,而且始终有效,原因就在于它是以这种来源于非理性的市场波动为基础的。
在交易过程中,你曾多少次感受到以下的情绪?
希望:
我当然希望我买了之后它马上就涨;
恐惧:
我再也陪不起了,这一次我得躲得远远的;
贪心:
我赚翻了,我要把我的头寸扩大一倍;
绝望:
这个交易系统不管用,我一直在赔钱。
在市场中,很多机会就源于这些根深蒂固的人类特征。
利用海龟方式,我们可以发现预示着这些机会的市场行为。
人类的情绪和非理性思考可以制造出一种重复性的市场模式,这种模式便是机会出现的信号。
在那些较为简单原始环境中,人类已经形成的某些特定的世界观对他们大有帮助,但在交易世界中,这些认识反而成了障碍。
人类认识现实的方式可能出现扭曲,科学家们称之为认知偏差。
以下是几种对交易行为有影响的认知偏差:
损失厌恶症:
对避免损失有一种强烈的偏好-----也就是说,不赔钱远比赚钱更重要。
沉淀成本效应:
更重视已经花掉的钱,而不是未来可能要花的钱。
处置效应:
早早兑现利润,却让损失持续下去。
结果偏好:
只会根据一个决策的结果来判断它的好坏,而不去考虑决策本身的质量。
近期偏好:
更重视近期的数据或经验,忽视早期的数据或经验。
锚定效应:
过于依赖容易获得的信息。
潮流效应:
盲目相信一件事,只因为其他许多人都相信它。
信奉小数法则:
从太少的信息中得出没有依据的结论。
让我们来看一个典型的新手。
假设他刚做了一笔交易,希望能赚到2000美元,刚刚成交的时候,他给自己定了一个退出标准:
只要价格下跌到让他损失1000美元的程度,他就马上退出。
几天之后,他的头寸损失了500美元。
又过了几天,损失上升到了1000美元以上:
超过了他的交易账户的10%,账户的价值已经从10000美元下降到了不到9000美元。
这正是他最初定下的退出点。
究竟是按最初的决定在损失了10%的情况下退出,还是继续持有这个头寸?
让我们看看认知偏差对这个决策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割肉退出对一个有损失厌恶症的交易者来说是件极端痛苦的事,因为这会让损失变成板上钉钉的现实。
他相信,只要他坚持不退出,他就有机会等待市场的反弹,最终失而复得。
沉淀成本效应则会让决策过程变了味儿。
他考虑的不是市场下一步会怎么变化,而是怎么想办法避免让那1000美元真的打了水漂。
所以,这个新手决定继续持有这个头寸不是因为他相信市场会反弹,而是因为他不想接受损失,白白浪费那1000美元。
那么,如果就爱个继续下跌,损失上升到了2000美元会怎么样呢?
理性思维要求他退出,不管他最初对市场有什么样的假设,市场已明显证明了他的错误,因为价格已经远远低于他最初定下的退出点。
不幸的是,上述两种认知偏差在这个时候变的更严重了。
他想避免损失,但损失更大了,更加不堪忍受。
对许多人来说,这种心理会继续下去,知道他们把所有的钱都输个精光,或者终于在恐慌之中仓皇逃出,让账户赔掉30%-50%,也就是3-5个10%。
在2007年A股大牛市时期,我认识很多炒股的朋友,其中有几个身家过百万,因为他们手里有上市公司的股票,在2007年那段时间,他们志得意满地目睹股价一天接一天的上蹿。
当股价2007年底开始下跌时,我问许多朋友他们打算什么时候卖掉手中的股票。
他们的回答几乎如出一撤:
“等价格回到XX的时候我就卖。
”而这个XX要远高于当时的市价了。
结果几乎每一个人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的股票一路跌倒了最初进场价格。
他们始终没有卖出,价格越低,他们就越有理由继续持有了。
“我都已经陪了几十万了,再陪个几十万算什么!
”这是他们的普遍心态。
处置效应是指投资者倾向于卖掉价格正在上涨的股票,却保留价值正在下跌的股票。
有人认为这种效应与沉淀成本效应有关,因为两种现象都证明了一件事:
投资者不愿意承认过去的决策并不成功。
类似的,早早兑现例利润的倾向也是来源于人们不愿意丢掉赢利机会的倾向。
对于有这种倾向的交易者来说,弥补大损失是很难的,因为能够赚大钱的交易早早就被终结了,潜力也就永远失去了。
结果偏好是指一个人倾向于根据一个决策的最终结果而不是本身质量来判断这个决策的好坏。
说到风险和不确定性,有很多问题是没有正确答案的。
出于这个原因,一个人有时候会做出一个自认为有理,看起来也正确的决策,但由于没有预见到也不可能预见到的因素,这个决策并没有带来理想中的结果。
结果偏好会导致人们过于重视实际发生的事情,忽视决策本身的质量。
在交易世界中,即使是正确的方法也可能赔钱,甚至有可能连续赔钱。
这些损失会导致交易者怀疑自己,怀疑自己的决策程序,于是对自己一直在使用的方法做出负面评价,因为这个方法的结果是负面的。
再加上近期偏好,这个问题会变的更加严重。
近期偏好是一个更重视近期的数据和经验。
昨天的一笔交易比上个星期或上一年的交易重要。
近期两个月的赔钱经历可能跟过去6个月的赚钱经历同样重要,甚至更加重要。
于是,近期的一连串不成功的交易会导致交易者怀疑他们的方法和决策程序。
锚定效应是指人们在做出一个涉及不确定性的决策时过于依赖那些容易获得的信息。
他们可能会盯着近期的一个价位,根据当前价格与这个参考价格的关系来做出决策。
这就是我那些炒股朋友那么不愿意卖出股票的原因:
他们只顾盯着近期的高点,然后拿当前的价格与这些高点相比较,如果这么比较,当前价格总是显得太低了。
人们往往会因为其他人相信某件事就随波逐流地相信这件事,这被称为潮流效应或羊群效应。
价格之所以会在泡沫将破裂的时候仍然疯涨不止,部分就是由这种潮流效应造成的。
被小数法则迷惑的人相信,一个小样本就可以近似准确地反映总体状况。
小数法则这个词来源于统计学中的大数法则。
大数法则是指一个总体中抽出的一个大样本可以近似准确地反映这个总体。
小样本对总体并没有太大的代表性。
比如,如果一个交易系统在6次测试中有4次成功,大多数人都会说这是一个好系统,但从统计学的角度上来说,并没有足够多的信息可以支持这种结论。
信奉小数法则会导致人们过早地建立信心,或过早地失去信心。
再加上近期偏好和结果偏好的影响,交易者往往会在一个有效的系统刚要开始发挥作用的时候就将它抛弃。
认知偏差对交易者有不可估量的影响,因为如果一个交易者可以不受这些偏差的影响,那么每一种偏差都意味着赚钱的机会。
第三篇海龟方式(2009-07-0318:
21:
55)标签:
海龟交易法则柯蒂斯·费思财经分类:
海龟交易法则
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个交易者的心理特征,现在让我们看一看交易的不同方式。
各种类型的交易策略或风格都有它们的忠实信徒。
事实上,有些交易者对他们的特殊风格推崇之至,以至于其他任何风格都难入他们的法眼。
我没有这种偏见:
任何有效的方法都是好方法。
固执地坚持一种方法,排斥其他所有的方面是愚蠢的。
接下来我就介绍当前最流行的一些交易风格。
趋势跟踪:
使用这种方法的交易者试图利用几个月内的大趋势。
趋势跟踪者在市场处于历史高位或低位的时候入市,如果市场逆转,而且逆转趋势一连维持几个星期,他们就会退出。
为了准确地判断出一种趋势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交易者们花了大量的时间去研究了许多判断方法。
趋势跟踪法可以创造可观的回报,而且一直战无不胜,但出于几个原因,大多数人都不太容易坚持这个策略。
第一,大趋势很少出现;
第二,趋势跟踪系统不仅会在没有趋势的时候失效,在趋势逆转的时候也会失效;
第三,趋势跟踪法需要动用相对较大的资金量才能确保合理的风险控制。
对于这种交易风格,想深入的朋友可以去看下这本书:
趋势跟踪----顺势交易名家策略解读。
作者:
迈克尔·卡沃尔。
反趋势交易:
当市场没有形成趋势时,反趋势交易者通过与趋势跟踪法截然相反的策略来赚钱。
这类交易者不是在市场创新高的时候买入,而是在价格接近新高水平的时候卖空。
他们的理论依据是:
新高的突破大多都不会引发市场趋势。
波段交易:
波段交易本质上与趋势跟踪交易类似,只不过它瞄准的是短期市场动向。
波段交易一个三四天的趋势就算是一个大趋势。
当日交易:
当日交易与其说是一种风格,不如说是极端短期交易的代表。
一个真正的当日交易者总是试图在每天的交易结束之前退出市场。
这样一来,即使夜间爆发的负面新闻引发了开盘之后的剧烈变化,他们的头寸也不会受到什么影响。
以上的每一种交易策略都有更适合自己的市场环境:
也就是说,当市场以某种特定的方式运行或处于某种特定状态时,这种策略更为有效。
投机性的市场分为以下四种状态:
稳定平静:
价格在一个相对较小的范围内上下波动,很少超出这个范围。
稳定波动:
有大的日间或周间变化,但没有重大的月际变化。
平静趋势:
价格在几个月中呈现出缓慢的运动或趋向,但始终没有剧烈的回调或反方向运动。
波动趋势:
价格有大的变化,偶尔伴有剧烈的短期逆转。
比如说:
趋势跟踪者喜欢平静趋势。
反趋势交易者喜欢稳定波动的市场。
尽管一个市场究竟处于哪一种状态有时候并不难判断,但无论是趋势的强度还是波动性的程度都会变化。
这意味着,市场经常会同时呈现出两种不同的状态特征,某一个属性值会由低变高,或由高变低。
比如,一个市场一开始可能是平静之中带有趋势,但随着趋势的进展,波动性逐渐增强,价格的运动从平静的趋势转变成了波动的趋势。
海龟们从来不去预测市场的动向,而是会寻找市场处于某种特定状态的指标信号。
这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优秀的交易员不会试着预测市场下一步会怎么样,相反,他们会观察指示信号,判断市场现在处于什么样的状态中。
第四篇海龟培训(2009-07-0318:
30:
40)标签:
海龟交易法则柯蒂斯·费思财经分类:
海龟交易法则
海龟培训课程都是在芝加哥联合俱乐部的一个会议室里上的。
首期海龟班由13个人组成,11个男士和2个女士。
13个人中有很多已经有过交易经验,但也有几个没有任何交易经验。
大多数人年龄都在30来岁左右,但柯蒂斯只有19岁,是唯一一个完全捕捉到了当时的市场大势的人。
丹尼斯给海龟们上课,从一开始,他的革新性理念就打动了海龟们。
他用科学的方法分析市场,注重推理,而且对成功交易的原理已经有了非常成熟的认识。
用电脑分析的方法来判断什么东西有效,什么东西无效,大量的数据研究赋予了他一种特殊的自信,这种自信对他们的成功至关重要。
也正是因为这种自信,丹尼斯才敢拿出钱来打赌他可以把一群新手培养成优秀的交易员。
丹尼斯首先讲了赌博和概率理论的基本原理,向海龟们解释了资金管理、破产风险和期望值的数学基础。
如果一个交易者要在某个时刻决定在某个市场上买入多少份合约,或者买入多少股某种股票,破产风险是他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在赌博中,破产风险是指因为一连串失败而赔光所有钱的可能性。
比如,就我们在玩掷骰子游戏,我说如果你掷出4点、5点或6点,你每押1块钱我就陪你2块钱。
你恐怕有多少钱就押多少钱,因为你的赢面很大。
4点、5点或6点出现的概率是50%,因为骰子一共6面。
6面中有3面会让你赢,而且是2赔1的赔率。
根据概率理论,如果你掷4次,你最有可能赢两次,输两次。
如果你每次押100块,你会赚两次,赔两次,净赚200块。
如果你口袋里只有1000块,你每次会押多少钱?
1000块、500块还是100块?
问题在于,虽然这次赌博对你有利,你仍然有可能赔钱。
如果你赌的太大,而且一连输了太多次,你就可能把所有的钱赔个精光,丧失继续玩下去的机会。
在前两次投掷中,你有25%的可能性两次都输,所以如果你每次都押上500块,你在前两次投掷中就有25%的破产风险。
所谓资金管理,就是指控制市场风险的程度,确保交易者能安然度过每一个交易者都必然要碰到的不利时期。
交易者既要让赢利潜力最大化,又要把破产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水平,资金管理就是这样一门艺术。
海龟们使用两种资金管理方法。
首先,他们把头寸分成一个个小块。
这样,即时一笔交易赔了钱,损失的也只是一个头寸的一部分。
丹尼斯把这些小块称做头寸单位。
第二海龟们使用丹尼斯发明的一种创新性的头寸规模决定方法。
这种方法以市场的每日上下波动位基础,为每一个市场计算出一个特定的合约数量,目的是让所有市场的绝对波动幅度大致相等。
丹尼斯把波动性指标称为N,尽管现在的人更习惯称它为真实波动幅度均值ATR。
比方说欧元ATR=20,黄金的ATR=10,那么如果欧元的头寸位1手标准手的话,那么黄金的头寸为2手标准手。
海龟们学会了以长远眼光看待交易,而且掌握了一个有优势的交易系统。
可以说,这就是海龟法则最重要的一个要素,也是赢家与输家们在方法和观念上的一个最关键的不同之处。
长期有效的交易方法都有一个特征,那就是赌博中所说的优势。
这个优势是指一个人相对一个对手的系统性优势。
一个赌场在大多数时间都掌握着对顾客们的优势,但在某些游戏中,玩家有可能获得一种优势。
以21点为例,当技艺高超的玩家注意到有很多小牌发出时,他们就能获得对赌场的一种暂时性优势。
因为这意味着接下来发出打牌的概率已经提高。
在这种情况下,玩家就掌握了对庄家的优势----暂时性优势。
因为只要牌面组合小于16点,庄家就必须继续要牌。
而如果一副牌中还留有很多大牌,那么下一张牌让庄家输掉的概率就会提高,因为点数超过21点就会爆牌。
所以,老练的玩家们在大多数时间里都赌得很小,因为优势在赌场一边。
他们在等待机会,等待他们偶然获得对赌场的优势。
一旦等到了这种机会,这些玩家就会加大赌注,利用他们的优势压倒庄家。
丹尼斯还向海龟们传授了期望值理论,这是为了让他们掌握扎实的知识基础,在不可避免的逆境时期也能坚持他们的方法。
我们所学习的系统在市场中有一种强大的优势,期望值就是量化这种优势的一种方法,它也是避免结果偏好效应的知识基础。
回想一下结果偏好效应:
人们倾向于根据一个决策的结果而不是本事的质量来判断它的好坏。
丹尼斯的目的显然是让我们避免结果偏好,忽略个别交易的个别结果,把注意力集中在整体期望值上。
期望值这个词也是从赌博理论中来的,它以量化方式回答了这样一个问题:
“如果我持续这样做,结果会怎么样?
”期望值为正的游戏就是有希望能赢的游戏,上面所说的21点游戏在玩家们掌握了优势之后就有了正的期望值。
期望值为负的游戏就是轮盘和掷骰子一类的游戏,有优势的是赌场,所以长期来看赌客们总是输的。
赌场老板们个个都对期望值理论心知肚明,他们知道,有那么多赌客乐此不疲地玩下去,赌场的正期望值哪怕只有几个百分点,长期来看也能带来滚滚财源。
赌场老板们不在乎他们的输局,因为这样的输局只会进一步刺激赌客们。
对老板们来说,输局只不过是做生意的成本,他们知道自己才是最终的赢家。
海龟们正是以这样的方式看待损失的:
损失只是做生意的成本,并不代表着一次错误交易或一个坏决策。
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明白一件事:
长期来看我们总会失而复得。
海龟们相信,期望值为正的交易在长期内必能成功。
如果丹尼斯说某一个系统的期望值为0.2,那么这意味着你每1块钱的风险投入能获得2毛钱的利润。
根据一个系统的历史交易记录来计算它的期望值。
期望值就等于每笔交易的平均赢利除以每笔交易的平均风险投入。
风险投入则等于最初成交价和止损价的差乘以所买卖的合约数量,再乘以合约本身的大小。
海龟思维:
1以长远眼光看待交易
2避免结果偏好
3相信正期望值的威力
趋势是指价格在一段长达几星期或几个月的时期内保持一种变化态势的现象。
趋势跟踪法的基本策略就是在一个上扬趋势刚刚开始的时候买入,在这个趋势即将结束之前退出。
市场有三种容易形成的趋势:
向上趋势、向下趋势和水平趋势。
丹尼斯要求海龟们在市场刚刚从水平趋势转向向上趋势的时候买入,在向下趋势即将开始的时候卖空,趋势结束之后就立刻退出。
所谓趋势结束,就是指市场再次由向上或向下趋势变成水平趋势。
海龟们所使用的特殊方法叫做突破法,有时候也被称为唐奇安通道法,因为理查德·唐奇安普及了这种通道突破法。
这种方法的基本思路就是在市场超越过去特定时期内的最高点时买入。
海龟们有两个系统:
一个是被丹尼斯称为系统1的中期系统,它根据过去20天的价格来决定高点和低点;还有一个时间跨度更长的系统,也就是系统2,他是根据过去60天内的高点和低点来确定突破点的。
海龟培训课的所有内容可以归结为以下4个要点:
1掌握优势:
找到一个期望值为正的交易策略,因为长期来看它能创造正的回报。
2管理风险:
控制风险,守住阵地,否则即使你有一个期望值为正的系统,你也等不到它创造成果的那一天。
3坚定不移:
唯有坚定不移地执行你的策略,你才能真正获得系统的正期望值。
4简单明了:
海龟方法的精髓其实很简单-----抓住每一个趋势。
你的大部分利润可能就来自两三次成功的交易,所以不要错过任何趋势,否则你全年的努力可能就会化为泡影。
这很简单,也很容易理解,只是不容易做到。
当我们把真金白银投入市场时,这些简单的概念是很容易被抛在脑后的。
第五篇实战记事(2009-07-0318:
50:
14)标签:
海龟交易法则柯蒂斯·费思财经分类:
海龟交易法则
两星期的培训课终于结束了,全班同学都跃跃欲试,渴望实战的来临。
在保险大厦8层的一个巨大的办公室就是海龟们的工作间。
每人都分到一张桌子,这些桌子成对排列,共有6对,每一对之间都有6英尺的间隔。
他们都有机会挑选桌子,这意味着他们可以选择谁将在接下来的日子了里并肩作战。
海龟们每个星期都会拿到一张表,上面列明了他们所参与的每一个市场中每100万美元的交易账户所对应的合约交易量。
不过为了简化交易过程,丹尼斯要求海龟们在每一个市场中都使用同样大小的头寸单位:
3份合约。
海龟们的最大头寸规模都是4个单位,也就是12份合约,这大致上与一个5万-10万的美元账户相对应。
海龟们对自己的账户有完全的支配权,可以做任何他们想做的交易,只要他们能说明每一笔交易的原因,并大致上遵循他们的系统。
海龟们在第一个月里都要写自己的日志,在里面注明了每一笔交易的原因。
新年伊始,2月份的民用燃料油的价格就从0.80美元上涨到了0.84美元,于是柯蒂斯(此人年纪是海龟里最小的,进海龟班前交易经验是白纸的人)遵照系统的要求买入了3份合约。
这笔交易立即盈利,他也在短短几天内就买足了12份合约的上限。
在接下来的几天内,交易室内充斥着买入命令和欢声笑语:
民用燃料油的价格在不到一个星期内就蹿升到了0.98美元。
就在这个过程中,柯蒂斯注意到了一件令人吃惊的事。
事实上,这件事直到今天还是令他百思不得其解------他是唯一一个买足12份合约的海龟。
其他海龟都因为某种无法解释的原因而没有遵守丹尼斯所传授的系统。
为什么?
是因为他们害怕出师不利?
因为2月份的民用燃料油合约还有几个星期就要到期?
还是仅仅因为他们偏好更保守的交易风格?
为什么他们都上了同柯蒂斯一摸一样的培训课,但却没有一个在2月份的民用燃料油上满仓!
丹尼斯一遍又一遍地提醒海龟们不要错过趋势,但仅仅过了几个星期,许过海龟就在一个大趋势面前错失良机。
市场动荡了几天,民用燃料油从0.98美元下跌到0.94美元。
根据丹尼斯的培训,当市场短期下调时,正确的做法明显是持仓等待,听凭利润下降。
柯蒂斯就是这么做的:
在价格下跌的过程中,他始终持有全部12份合约。
在几天之内,利润就从5万美元下滑到3.5万美元。
但其他几个也持有大头寸的海龟并没有这么做,当目睹利润快速蒸发后,他们匆匆忙忙地清仓退出了。
接来下,市场复苏了。
价格继续上扬,很快市场就突破了前期0.98的高点,一路攀升到了1.05美元。
就在合约到期前的一天,市场升到了顶峰。
这时候,戴尔从丹尼斯的办公室打来电话,说丹尼斯可不想真的去提货,于是,柯蒂斯在1.03美元的价格将12份合约全部出手。
距离2月份合约的1.053美元最高价只有咫尺之遥。
这次交易结束后,柯蒂斯的账户获利78000美元。
就因为他坚持了海龟们所学习的方法,他得到了回报,赢利几乎是其他任何一个海龟的3倍之多。
几个像柯蒂斯一样持有大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