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英德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679503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54.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英德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广东省英德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广东省英德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广东省英德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广东省英德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英德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

《广东省英德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英德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东省英德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

广东省英德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英德一中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卷

命题:

冷星凡郭慧浈曾文华王慧丽陈玉婷

本试卷共4页,20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每小题3分。

“示众”有悠远的历史,在文明史上,“示众”担当的功能主要是惩罚,其次是教育,“杀鸡给猴看”、“以儆效尤”。

我们看示众现象,多半发生在战争、政治、司法、教育领域,它的威慑力、它唤起“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的羞耻心,都起到了“杀一儆百”的作用。

关于示众的起源没有人提供答案,政治学家、教育学家、心理学家难以肯定它究竟是政治人物发明,还是教育者创造,抑或是父母总结出来的。

如果按照《易经》提供的线索,我们大概能够猜想,示众在中国,是统治者们的杰作。

无论是谈论市场经济的“噬嗑卦”,还是谈论教育的“蒙卦”,先人都系辞以“示众”一类的字样。

“噬嗑卦”的系辞是,亨,利用狱。

蒙卦的系辞是,“利用刑人,用说桎梏。

”可以说,无论起源,东西方人是不约而同地发现了“示众”的功能,它利用人性深处的羞耻心,使人“浪子回头”、“知错认错”,使围观者引以为耻引以为戒,不越雷池一步。

示众有过巨大的历史意义。

当代学者汤一介曾说文明会经历三阶段:

“专制为体,教化为用”的阶段;“自由为体,民主为用”的阶段;“和谐为体,中庸为用”的阶段。

可以说,示众正是文明第一阶段的应有之义;或者说,凡是示众文化盛行的地方,不过仍处在第一阶段而已。

在这个层面上,西方走在人类的前头。

早在18世纪末,一位名叫本杰明·鲁思的西方学者就把示众柱等刑罚史上的物品视为野蛮时代和野蛮国家的标记,视为理性对人们心灵影响微弱的证据。

我们今天看到,示众现象在发达国家是越来越少了,在我国也遭到大众的抵制和不安,因为示众冒犯人的尊严。

当专制不用教化的时代,示众就失去了意义。

示众只是权势者的游戏,这种游戏只能培育冷血的看客。

当一个文明体不再能以专制为本体的时代,示众也会失去意义。

革命者不怕示众,甚至以示众相标榜。

陈毅有诗为证:

断头今日意如何?

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当一个共同体失去应有的善恶是非的时候,示众就会失去意义。

复仇者、侠义者、替天行道者不怕示众。

山西杀人犯胡文海临死前握住干警的手:

“先走一步。

”当一个社会混浊得只能将苍蝇蚊子示众时,示众就显得滑稽,显得恶心。

因此,示众是有条件的。

人性深处的羞耻心之存在有其阶段性,即孩子阶段。

人类的青春少年时代已经成为过去,当代文明,建立在价值理性和工具技术理性之上的文明,乃是文明的成年时代。

我们可以看到,示众文化属于人类的传统文化,属于东方社会,属于孩童时代,属于农业文明……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传统中国人被称为“子民文化”,也解释了我所说的至今不绝的“类人孩”现象。

棍棒、体罚、羞辱、示众,以出孝子、忠臣、顺民、节妇,等等。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传统中国人从子民到最有天才的思想家,在人生无望时都求助于“良心”的救济,人的良知良能植根于其童年的羞耻心。

这也解释了当今时代,无论孩子还是成年,从老舍、傅雷到当代众多受辱的中小学生,一经示众,并非驯服归顺,而是多自杀以死抗争,即说明当代文明的成年属性,理性对心灵的影响日益加重。

(摘编自余世存《“示众文化”:

强权游戏催生冷血看客》)

1.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3分)

A.示众现象经常发生在战争、政治、司法和教育领域,它唤起人性深处的羞耻心,以达到惩罚和教育的目的。

B.按照《易经》卦象提供的线索,多种卦象的系辞都有“示众”的字样,由此我们可以确定的是,在中国示众是统治者们的杰作。

C.汤一介曾说文明会经历三个阶段,示众是第一阶段的普遍产物,统治者需要示众使犯错者知错认错,使围观者引以为戒。

D.人性深处的羞耻心只存在于人类发展的孩童阶段,而当代文明建立在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上,所以当代许多受辱者一经示众,并非驯服归顺,而是自杀抗争。

2.下列表达,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3分)

A.现代西方社会已经超越“专制为体,教化为用”的阶段,走在人类的前头。

B.当专制不用教化的时代,示众变成了权势者的游戏,培育着冷血的看客。

C.陈毅的《梅岭三章》这首诗恰恰说明,当一个社会混浊得只能将苍蝇蚊子示众时,示众就显得滑稽、显得恶心。

D.棍棒、体罚、羞辱、示众以出孝子、忠臣、顺民、节妇等现象主要出现在人类发展的孩童时代,属于农业文明的产物。

3.下列现象不属于示众的是()(3分)

A.明代《大明律》规定,贪官一经查实,将被押到刑场,砍下头颅,挂到竿子上,再剥下人皮,塞上稻草,摆到衙门公堂旁边。

B.“成都别车女司机被男子当街殴打”一事成为舆论焦点。

女司机卢某遭人肉搜索,她的身份证、开房记录等众多个人隐私被网友公开。

C.为了催缴学费,西安某大学在学校的公告栏里贴出一份题为“无故不缴费学生情况”的名单。

D.1970年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访问波兰,跪在华沙犹太人殉难者纪念碑前忏悔。

他面对600万犹太人的亡灵,表达国家歉意。

二、古诗文阅读(共37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王翦者,频阳东乡人也。

少而好兵,事秦始皇。

始皇十一年,翦将攻赵阏与,破之,拔九城,十八年,翦将攻赵。

岁余,遂拔赵,赵王降,尽定赵地为郡。

明年,燕使荆轲为贼于秦,秦王使王翦攻燕。

燕王喜走辽东,翦遂定燕蓟而还。

秦使翦子王贲击荆①,荆兵败。

还击魏,魏王降,遂定魏地。

秦始皇既灭三晋,走燕王,而数破荆师。

秦将李信者,年少壮勇,尝以兵数千逐燕太子丹至于衍水中,卒破得丹,始皇以为贤勇。

于是始皇问李信:

“吾欲攻取荆,于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

”李信曰:

“不过用二十万人。

”始皇问王翦,王翦曰:

“非六十万人不可。

”始皇曰:

“王将军老矣,何怯也!

李将军果势壮勇,其言是也。

”遂使李信及蒙恬将二十万南伐荆。

王翦言不用,因谢病,归老于频阳。

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信又攻鄢郢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

始皇闻之,大怒,自驰如频阳,见谢王翦曰:

“寡人以不用将军计,李信果辱秦军。

今闻荆兵日进而西,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

”王翦谢曰:

“老臣罢病悖乱,唯大王更择贤将。

”始皇谢曰:

“已矣,将军勿复言!

”王翦曰:

“大王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万人不可。

”始皇曰:

“为听将军计耳。

”于是王翦将兵六十万人,始皇自送至灞上。

王翦行,请美田宅园池甚众。

始皇曰:

“将军行矣,何忧贫乎?

”王翦曰:

“为大王将,有功终不得封侯,故及大王之向臣,臣亦及时以请园池为子孙业耳。

”始皇大笑。

王翦既至关,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

或曰:

“将军之乞贷,亦已甚矣。

”王翦曰:

“不然。

夫秦王怚而不信人。

今空秦国甲士而专委于我,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秦王坐而疑我邪?

王翦果代李信击荆。

荆闻王翦益军而来,乃悉国中兵以拒秦。

王翦至,坚壁而守之,不肯战。

荆兵数出挑战,终不出。

王翦日休士洗沐,而善饮食抚循之,亲与士卒同食。

久之,王翦使人问军中戏乎?

对曰:

“方投石超距。

”于是王翦曰:

“士卒可用矣。

”荆数挑战而秦不出,乃引而东。

翦因举兵追之,令壮士击,大破荆军。

至蕲南,杀其将军项燕,荆兵遂败走。

秦因乘胜略定荆地城邑。

岁余,虏荆王负刍,竟平荆地为郡县。

                                              (节选自《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注】①荆:

即指楚。

 4.对下列句子中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李将军果势壮勇,其言是也              是:

正确

B.大怒,自驰如频阳                      如:

去,到

C.始皇谢曰:

“已矣,将军勿复言!

”      谢:

感谢

D.虏荆王负刍,竟平荆地为郡县            竟:

最终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信又攻鄢/郢/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

B.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信又攻鄢郢/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

C.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信又攻鄢/郢/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

D.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信又攻鄢郢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秦国想攻打楚国,李信要求的军队人数比王翦要求的少,秦王就认为毫无战功的李信勇敢而屡立战功的王翦年老胆怯,于是派李信出征。

B.王翦不被信任重用,于是称病回老家养老,后来李信兵败,秦王亲自去请王翦统率军队,王翦推辞不过最终复出,要求带六十万大军出征。

C.王翦把全国的军队都带去攻打楚国,出征前后多次向秦王请封良田美宅,因为他知道秦王残暴又多疑,这样做是为了消除秦王对他的怀疑。

D.王翦他带兵抵达战场后,不理会楚军的屡次挑战,坚守不出,让士兵充分休整,最终趁楚军撤退时击败了他们,接着乘胜追击,最终灭了楚国。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今闻荆兵日进而西,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

(5分)

(2)荆闻王翦益军而来,乃悉国中兵以拒秦。

王翦至,坚壁而守之,不肯战(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江城子·病起春尽

陈子龙

一帘病枕五更钟。

晓云空,卷残红。

无情春色,去矣几时逢?

添我几行清泪也,留不住,苦匆匆。

楚宫吴苑草茸茸。

恋芳丛,绕游蜂。

料得来年,相见画屏中。

人自伤心花自笑,凭燕子,舞东风。

陈子龙:

明末文学家,本诗大约作于南明福王朝灭亡后一年。

8.这首词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

请简要分析。

(5分) 

9.“人自伤心花自笑,凭燕子,舞东风”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请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登高》中诗人对自己漂泊异乡、年老体弱的感叹的句子是:

,。

(2)在《琵琶行》中,白居易用“     __,     __”表达了与琵琶女处境相同的感慨。

(3)李密于《陈情表》的“     __,     __”二句,简括形象地刻画出自己幼年孤独寂寥,形单影只,凄凉无告的惨境。

三、本大题4小题,共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夫妻列车长:

春运中的泪与笑

①2月7日15时20分,L8048次列车到达终点郑州站。

离家4天、已在列车上“晃荡”了67个小时的郑州客运段哈尔滨车队三组列车长孙瑞卿,摘掉“列车长”臂章,一溜小跑出了车站,坐上出租车就往家奔去。

②她太想自己的女儿了。

这天是元宵节,已连续5年没在家过春节的她,这次答应回家和8岁的女儿媛媛、72岁的母亲一起过节。

下了出租车,她一口气跑到3楼的家门口,迫不及待地敲门:

“媛媛,开门!

妈妈回来了!

③里面没人应答。

她用钥匙打开门,家里没人。

4天前她临走时泡的衣服依然泡着,当时她剩的半盘菜也原样摆在桌上。

她赶紧拨通姐姐的电话,才知道母亲又住院了,小媛媛也在医院里陪姥姥。

家人怕影响她的情绪,没告诉她。

④孙瑞卿又立即赶往医院。

坐在出租车里,不知不觉她已泪流满面。

“我当列车长10年,越是过节,就越是我最忙的时候。

自己觉得,欠家人的太多,太多。

⑤孙瑞卿忙,而她的丈夫张大勇是郑州客运段上海车队临客班组列车长,也同她一样忙。

平时,他俩为了照顾孩子,专门调成对班,妻子退乘回家那一天,就是丈夫离家走车那一天。

因此,夫妻俩很少能一起逛街,一家三口更是难得吃顿团圆饭。

在今年春运中,他们既要跑图定车,又要跑临客,跑4天车只能在家休息一天半。

⑥夫妻俩都不在家的时候,孙瑞卿就把老母亲接到家中照看女儿。

春节前,母亲已在医院住了10天。

那次母亲突然犯病,孙瑞卿正好在旁边,她前脚叫急救车把母亲送到医院,后脚就含着泪上车了。

⑦张大勇也很想多在家陪陪女儿,然而春运的一个月中,他和女儿在一起的时间却不足8天。

在岳母住院的那些日子里,女儿被送到亲戚家照看。

每次走前孩子都问:

“爸爸妈妈你们什么时候回来陪我?

”他总是忍不住偷偷流泪。

⑧然而,不论内心有多少委屈和难受,一穿上那身铁路制服,戴上列车长的大檐帽,他们在旅客面前就始终保持微笑。

⑨1月28日,孙瑞卿值乘郑州至哈尔滨的K926次列车,列车停在菏泽站时,上来两位满嘴酒气的旅客。

他们拿的是无座票,车厢里又没有空座位,他们就找到孙瑞卿闹:

“别的旅客有座位,我们为什么没有?

一定是你们把车票印错了,不安排座位,我们现在就打电话投诉你。

”孙瑞卿耐心地向他们解释,但其中一个人却把她的帽子扔到地上。

⑩面对这样的情况,孙瑞卿依然面带微笑,并让列车员给两人端来了茶水。

通过一一问询,得知有两名旅客在前方车站下车,孙瑞卿说服这两名旅客把座位提前让给两名醉酒者。

后来,这两名旅客酒醒之后,专门找到孙瑞卿道歉,她仍然保持先前的微笑:

“你们如果不喝多,也不会不讲理,是不是?

⑪一列火车开出去,列车长就是车上最高的“首长”,什么事情都得操心。

一次,张大勇在车上发现了一名因和家人生气离家出走的少年没钱吃饭,他就给了这名少年300元,并把他送到回家的车上。

1月29日,在郑州开往上海的L170次列车上,一位刚出院不久的老人被痰堵住喉咙,呼吸不畅,痛苦不堪。

陪同者都感到无能为力时,张大勇果断采取措施,将老人喉咙中的痰吸出。

2月5日,一名旅客突然发病,浑身抽搐,嘴歪眼斜,不停呕吐,张大勇又根据经验,让病人平躺,解开其上衣领扣,将其头偏向一侧,拿小毛巾让病人用牙咬住,掐住病人的人中和右手虎口,很快使其病情得到控制,病人转危为安。

面对病人家属不停的感谢,张大勇脸上的笑容更加灿烂了。

⑫一次,孙瑞卿在巡视中发现,一位抱着孩子的妇女在车厢里被挤得直掉眼泪。

想到她要这样抱着孩子度过20个小时的漫长旅途,她就将自己的休息铺让给了这位旅客。

春运以来,她总是把自己的休息铺让给重点旅客,自己实在太累了,就只好铺块硬纸板在上面眯一会儿。

⑬春运以来,这对列车长夫妻为重点旅客解难120次,收到旅客表扬留言670次。

每次看到旅客感激的留言时,总是这对夫妻笑得最开心的时候。

(选自2012年2月12日《中国青年报》,有删改)

11.根据文章内容,下列有关概括列车长夫妇春运中的“泪”或“笑”的主要内容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孙瑞卿退乘回家,发现母亲生病住院,八岁的女儿陪护在姥姥身边,孙瑞卿难过得泪流满面。

B.在母亲生病住院后,孙瑞卿为了工作,含泪离开需要照料的母亲去走车。

C.乘客醉酒无理取闹,孙瑞卿感到委屈,欲哭无泪;当看到一位抱着孩子的妇女在车厢里被挤得直掉眼泪时,孙瑞卿难过得流泪。

D.张大勇在旅途中使患病的乘客转危为安,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

E.在春运的一个月中,张大勇和女儿在一起的时间想不到有8天,这让他无比开心。

12.文中画线的段落有何作用?

试作简要分析。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列车长夫妇的“泪”与“笑”是怎样来共同表达文章的主旨的?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你如何看待列车长夫妇对于他人的关爱?

请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关爱”的理解。

(8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5.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虽然今年夏天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各地均呈现不同程度的“烧烤模式”,但从四面八方跋山涉水特意来韶山参观的人仍____        。

    ②在这篇写景的文章中,作者把视角投向了华灯初上、          的东西长安街,金碧辉煌的天安门城楼,还有那繁华的王府井、西单商业街。

    ③在IT市场,有一条金科玉律:

一夏顶三季。

今年暑期,苏宁、国美、百脑汇等多家卖场都发起了“暑促风暴”,活动期间,               的人潮把电子一条街挤得水泄不通。

    A.络绎不绝  川流不息  摩肩接踵    B.川流不息  络绎不绝  摩肩接踵

    C.络绎不绝  摩肩接踵  川流不息    D.川流不息  摩肩接踵  络绎不绝

1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过多地介入孩子的生活,无论是由于爱护还是由于焦虑,都是在培养孩子依赖的习惯, 培养孩子懦弱无能的个性,逼孩子逆反,这让孩子怎么感恩?

B.我认为如果没有健康的人格和正确的世界观,培养人才再多的技能,学历再高,也是白费,他们的人生没有任何意义,相反可能会给自己和身边的人带来更大的伤害。

C.陕西省博物馆是一座综合性历史类博物馆,有馆藏文物370000余件,其中包括西汉皇后玉玺、唐代舞马衔杯纹银壶和宋代黑釉油滴碗等珍贵文物展出。

 D.今年第13号台风“苏迪罗”登陆台湾花莲时,呼啸的狂风夹着密集的雨点哗哗地下起来,很快部分路段积水便深达60厘米,交通一度陷入瘫痪。

17.依次填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中国人吃早饭的习惯,始于两千多年前的汉代。

此后,华夏大部分地区,大都实行早午晚三餐制,利于生活也利于生产。

         ,         ,       ,        ,        ,               ,一样样精致的茶点,被一双双灵巧的手赋予生命。

一日之计在于晨,在“民以食为天”的传统中国,早餐早已成为一种特有的文化载体了。

 ①在广州,早餐享受的就是过程,师傅为准备一份点心可能需要忙碌整整3个小时

 ②现代城市里,早餐的首要需求就是简单快捷

 ③天津人最懂得这一点

 ④不是所有早餐都以快取胜

⑤尽管一日三餐,几乎成为人类共同的饮食制度,同样的饭食在中国.却变幻出不同的生活节奏,塑造出各异的人生感受

⑥煎饼果子,外柔内脆,鲜香兼备,享受它只需要两分钟

  A.②③⑥④⑤①    B.⑤②③⑥④①    C.⑤①②⑥③④    D.②④⑥③①⑤

18.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5分)

       湿地可作为直接利用的水源,可有效补充地下水,还能有效控制洪水和防止土壤沙化,滞留沉积物、有毒物、营养物质,从而①      ;湿地还是众多植物、动物特别是水禽生长的乐园,同时,又为人类提供食物、能源和原材料,因此,湿地是人类②        。

我国湿地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当今中国,庞大的人口数量、快速的经济增长、有限的土地资源,使得湿地保护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我们要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角度认识其重要意义,即③ 。

19.右边是北京申办冬奥会标识,仔细观察并完成题目。

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

(6分)

(1)描绘该标识:

  

(不超过80个字)(4分)

(2)标识的寓意:

                       

(不超过60个字)(2分)

  

五、作文(共60分)

20.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一个刚上车的小男孩请公交司机等一等他妈妈.过了一分钟,孩子妈妈还没到,车上乘客开始埋怨,说母子俩耽误了大家时间.这时,那位腿有残疾的母亲一瘸一拐地上了车,所有人都沉默了.

要求:

1、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选准角度,明确立意;2、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3、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英德一中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

学生答案

1、B(以偏概全,原文第三段第二句写的是“我们大致能够猜想”)

2、C(张冠李戴,陈毅的例子说明的道理是革命者不怕示众,甚至以示众相标榜。

与杀人犯胡文海事件的前提不一样。

3.D4.C(道歉)5.C  

6.A(李信并非毫无战功,他曾经率领前人追击燕军,并抓获燕太子丹。

7.

(1)现在听说楚军一天天前进并向西逼近,将军虽然染病,难道忍心抛弃我吗!

(“日”“西”“独”“寡人”各1分,大意1分,共5分。

(2)楚王得知王翦增兵而来,就竭尽全国军队来抗拒秦兵。

王翦抵达战场,构筑坚固的营垒采取守势,不肯出兵交战。

(“益”“悉”“拒”“坚壁”各1分,大意1分,共5分。

8.【答案】①伤春之情。

作者“病起”发现春色已匆匆逝去,无法挽留,只能用“几行清泪”来表达对春天逝去的伤感(2分;其中“情感”1分,“分析”1分)。

②亡国之恨、故国之思(对故国的悼念、怀念之情)。

作者由“卷残红”想到故国的覆亡如同这无情春色一样逝去难留,不觉悲从中来,泪水潸然;楚宫吴苑曾经芳草丰茸,百花盛开,游蜂盘绕,但昔日春景来年只能在画屏中相见,更添故国之思和思而不得见的酸楚(或“作者想到楚宫吴苑长满丰茸的芳草,百花盛开,游蜂盘绕,而来年又会见到这画屏般秀丽的春色,可南明福王朝灭亡,故国不在,只能独自伤心”)。

(3分;其中“情感”1分,“分析”2分)。

9.【答案】①拟人。

花在春风中欢笑,燕子在东风中欢舞,运用拟人的修辞,生动地描绘了“楚宫吴苑”的无边春色。

②反衬(衬托、以乐景写哀情)。

以乐景写哀情,用春花的欢笑和燕子的歌舞来反衬作者的伤心,虽然春光无限,但国家覆亡,诗人无心春景,倍增伤感。

③对比。

花的笑、燕子的舞与作者的伤心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作者的亡国之痛,故国之思。

(6分;答出①给3分,答出②或③给3分;其中“手法”1分,结合诗句具体解说1分,表达效果1分)

10.

(1)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2)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3)茕茕独立,形影相吊。

11.答案 C、E。

“乘客醉酒无理取闹,孙瑞卿感到委屈,欲哭无泪”,错,她没有感到委屈,而是始终保持微笑。

“看到一位抱着孩子的妇女在车厢里被挤得直掉眼泪时”,孙瑞卿也没有难过得流泪,只是尽力去帮她。

“在春运的一个月中,张大勇和女儿在一起的时间想不到有8天,这让他无比开心”,错,张大勇感到在春运期间跟女儿相聚的时间很少,愧疚地流下泪来。

评分标准:

先对项得3分,选对项得2分。

12.答案 结构上:

承上启下。

由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