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环式拉力传感器课程设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679261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16.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板环式拉力传感器课程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板环式拉力传感器课程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板环式拉力传感器课程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板环式拉力传感器课程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板环式拉力传感器课程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板环式拉力传感器课程设计.docx

《板环式拉力传感器课程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板环式拉力传感器课程设计.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板环式拉力传感器课程设计.docx

板环式拉力传感器课程设计

湖南科技大学

传感器与测控电路课程设计

说明书

 

设计题目:

板环式拉力传感器

学院名称:

机电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

10级测控3班

学生姓名:

宋权杰

指导教师姓名:

杨书仪余以道

2013年6月12日

摘要................................................................................................................................1

设计任务书....................................................................................................................1

2.3.3可调二级放大电路....................................................................................10

第三章测量资料及测量仪的标定..............................................................................11

摘要

传感器技术是利用各种功能材料实现信息检测的一门综合技术学科,是现今科学领域中实现信息化的基础技术之一。

现代测量、控制与自动化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电子信息科学的发展,极大的促进了现代传感器的发展。

同时我们也看到,传感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可以说它已成为测试测量不可或缺的环节。

因此学习、研究并在实践中不断应用传感器技术具有重大意义。

鉴于此,本次课程设计力图通过对常用传感器的设计运用使我们加深对传感器的认识和理解并逐步将课本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转换为实际生产力,以培养我们学以致用的求学质量。

拉力传感器是用来将重量信号或拉力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的装置,拉力传感器采用金属电阻应变计组成测量桥路,利用金属电阻丝在拉力作用下伸长变细,电阻增加的原理,既金属电阻随所受应变变化而变化的效应而制成的。

本次课程设计中的传感器共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全桥电路、差动放大电路、调零电路和最后的放大标定电路。

 

设计任务书

应变式传感器具有精度高、测量范围广、结构简单质轻便携、能适应恶劣的工作条件、价格低廉品种多样等优点。

缺点是输出信号微弱易受干扰等,但可采取一定的补偿措施。

所以它是非电量电检测技术中应用最广泛和最有效的敏感组件,广泛地应用于工程测量和科学实验中。

设计要求:

本次课程设计要求利用电阻应变原理设计一个板环式拉力传感器,要求电路的输出值(mv)与被测物体所受拉力(F)数值上相等,并输出稳定,消除零漂。

设计原理:

当被测物受到外界的拉力而产生微小变形时,会导致贴在弹性体上的应变片发生形变,则应变片的阻值发生变化。

应变片的阻值发生变化将使差动全桥电路的输出电压不为零,且此值与应变片的形变呈线性关系,即与物体所受拉力呈线性关系。

由于全桥输出的电压值很小,必须经放大电路放大。

放大电路的输出电压值也与物体所受拉力呈线性关系,最终实现了由非电量到电量的转化。

设计所需组件:

德普施应变传感器一台LM356运算放大器3个导线、电阻若干滑动变阻器3个(1ΚΩ一个、50ΚΩ一个)电路板一块万用表一台直流电源(+5V、+12V、-12V)。

 

第一章板环式拉力传感器

1.1工作原理

板环式拉力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弹性体(弹性元件,敏感梁)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弹性变形,使粘贴在他表面的电阻应变片(转换元件)也随同产生变形,电阻应变片变形后,它的阻值将发生变化(增大或减小),再经相应的测量电路把这一电阻变化转换为电信号(电压或电流),从而完成了将外力变换为电信号的过程。

板环式拉力传感器的优点:

量程大,结构简单,易于使用,频响特性好,能在恶劣条件下工作。

因此它广泛应用于起重、起吊行业中。

1.2电阻应变片

设有一段长为ι,横截面积为s,电阻率为ρ的固态导体,它具有的电阻R为

R=ρι/s(ι—ι)(1—1)

当它受轴向力F而被拉伸(或压缩)时,其ι、s、ρ均发生变化,对上式两边取对数后再微分,可求得电阻相对变化

ΔR/R=Δρ/ρ+Δι/ι-Δs/s(1—2)

由s=π*r^2得Δs/s=2Δr/r(1—3)

由材料力学Δr/r=-μΔι/ι(1—4)

综合上述各式可得ΔR/R=Δρ/ρ+Δι/ι+2μΔι/ι=K*Δι/ι(1—5)

其中K=1+2μ+(Δρ/ρ)/(Δι/ι)

式1—5说明了电阻应变片的电阻变化率和电阻丝伸长率的关系。

其中K值为应变计的灵敏系数。

它表示:

安装在被测试件上的应变计,在其轴向受到单向应力时引起的电阻相对变化,与此单向应力引起的试件表面轴向应变之比。

但灵敏度系数K值的大小是由制作金属电阻丝材料的固有性质所决定的,与应变片的形状、尺寸大小无关。

第2章测量电路

2.1测量电桥

由于?

?

片的?

阻值?

?

?

度的?

化而?

化,?

而影?

?

感器的性能,所以必?

采取?

度?

?

措施。

我?

采用的是差?

全?

?

路?

出。

差?

?

?

是利用?

?

?

出特性中呈?

的相?

臂与相?

臂之?

的“和”、“差”特征,通?

?

?

片的合理布片与接?

?

?

到?

度?

?

的目的。

?

路原理?

如?

所示,其中R1=R2=R3=R4,Ui=5V。

?

?

量?

?

?

感器受到外界拉力后,?

白?

?

?

片的?

出?

?

增大,?

黑?

?

?

片的?

出?

?

?

小,?

明?

白?

?

?

片?

在弹性体上方受拉?

力,?

黑?

?

?

片?

在弹性体下方受?

?

力。

所以接入?

?

相?

臂受拉(ΔR1/R1,ΔR4/R4)相?

臂?

?

片受?

(-ΔR2/R2,-ΔR3/R3)?

有Uo=Ui/4(ΔR1/R1-ΔR2/R2+ΔR3/R3-ΔR4/R4)。

?

式中可?

?

?

度引起相同的阻值?

化?

,既ΔR1=ΔR2=ΔR3=ΔR4,?

出值U0不?

,?

而起到?

度?

?

作用。

【1】

 

2.2运算放大器LM356

LF356功能介?

LF356芯片如?

2—1所示,是一种低噪?

,非?

波?

零的?

极性?

算放大器集成?

路。

由于LF356具有非常低的?

入失?

?

?

,所以LF356在很多?

用?

合不需要?

外的?

零措施。

可替代昂贵的和模块FET运算放大器;与MOSFET输入运算放大器设备相比,耐用的JFET允许无熔断处理;高或低的源阻抗低1/ƒ折,优良的低噪声应用;在大多数单片放大器上,偏置调整不可降解漂移或共模抑制;新输出电路级允许大电容负载(5000pF)的使用,无稳定性的问题;内部补偿和大的差分输入电压能力;对数放大器;光电放大器;采样保持电路共同特点;低输入偏置电流:

30pA;低输入失调鞯电流3pA;高输入阻抗:

1012Ω;低输入噪声电流:

0.01pA/√HZ;高共模抑制比:

100dB;大的DC电压增益:

106dB,频率:

4.5MHz。

?

2—1

2.3放大电路

由于?

?

式?

感器的?

出信?

很微弱,只有几mv,很?

用?

?

表?

量。

因此,?

了便于?

量并提高?

量精度,必?

接入放大?

路。

另外由于?

器本身的?

差,在传感器未受到外界拉力?

,仍?

有一?

?

?

出值,既零位?

?

,?

?

法利用?

路消除。

?

路?

出放大?

路如?

2—2所示,下面?

逐?

分析?

路的?

成和作用。

【2】

?

2—2

2.3.1一级放大电路

一?

放大?

路如?

2—3所示,?

是利用LF356?

算放大器构成的一差?

放大?

路。

?

出值Uo1=-10Ui。

由于?

?

式?

感器的?

出?

?

很小,很?

通?

?

?

滑?

?

阻器得到一?

与它相等的值,因而必?

适?

放大,?

?

?

路?

?

?

?

出?

?

值适?

放大,?

下一?

的?

零?

路?

?

其放大倍?

?

100K/10K=10。

 

【3】

?

2—3

2.3.2调零电路

?

路?

如?

2—4所示,?

是利用LF356?

算放大器构成的加?

法?

路,用?

消除零位?

?

通?

?

?

滑?

?

阻器,使得放大器的正?

?

端?

出的?

?

相等,由于其符?

相反,?

?

的?

出?

?

?

零。

即?

?

了?

零。

?

2—4

2.3.3可调二级放大电路

?

路?

如?

2—5所示,可通?

?

?

滑?

?

阻器阻值?

?

整放大倍?

,其最大放大倍?

?

50,倍?

可?

范?

?

大,?

而能使?

出?

?

(mv)与被?

物体收受拉力(F)在?

值上相等。

即?

?

本?

?

中的?

定。

?

2—5

第三章测量参数和测量仪的标定

3.1测量参数

额定载荷RatedLoad

10,20,30,40t

灵敏度Sensitivity

2.0±0.002mv/v

综合误差Totalerror

±0.05﹪F.S

蠕变(30分钟)Creep(30min)

±0.05﹪F.S

零点平衡Zerobalance

±1﹪F.S

零点温度影响TCO

±0.05﹪F.S/10?

输出温度影响TCSPAN

±0.05﹪F.S/10?

输入阻抗Inputresistance

400±10Ω

输出阻抗Outputresistance

352±5Ω

绝缘电阻碍Insulationresistance

=5000MΩ

工作温度范围内OperatingTempRange

-30~+70?

安全过载Safeloadlimit

150﹪F.S

极限过载Overloadlimit

200﹪F.S

推荐激励电压Recommendexcitation

10~12VDC

最大激励电压Maximumuexcitation

15VDC

密封等级ProtectionClass

IP67

材质Construction

合金钢AlloySteel

电缆Cable

 

3.2测量仪的标定

?

性度:

1.4886/1004.5×100%=0.15%

?

敏度:

K=2.0

回差:

3.2144/1004.5×100%=0.32%

零漂:

2mv

第四章误差分析

?

差的形成主要?

源于?

度?

差,其次是放大器的失?

?

?

和失?

?

流。

造成?

度?

差的原因主要有以下?

?

?

阻?

?

片?

?

度?

化引起的?

1、?

件材料与?

?

?

材料的膨?

系?

不同使?

?

片?

生附加拉?

或?

?

,引起?

阻?

化。

?

?

的?

度?

差可以通?

?

路?

行?

?

,如本?

?

中的差?

全?

?

路就很好的?

?

了?

度?

?

2、?

?

本身具有非?

性?

差,相?

于金?

?

?

?

片的?

差,?

?

非?

性?

差可以忽略,所以也不影?

本次?

?

最后?

于低?

干扰,我?

?

量通?

?

路的优化除去干扰。

因此,?

理?

上?

,本次?

?

的?

差?

是得到了比?

好的控制。

第五章个人小结

两个星期的课程设计结束了,在这次的课程设计中不仅检验了我所学习的知识,也培养了我如何去把握一件事情,如何去做一件事情,又如何完成一件事情。

在设计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使用AUTOCAD和用ProtelDXP画图,这使我很有成就感。

课程设计是我们专业课程知识综合应用的实践训练,着是我们迈向社会,从事职业工作前一个必不少的过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深深体会到这句千古名言的真正含义.我今天认真的进行课程设计,学会脚踏实地迈开这一步,就是为明天能稳健地在社会大潮中奔跑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这次电子称的设计,本人在多方面都有所提高。

首先综合运用本专业所学课程的理论和生产实际知识进行一次电子称设计工作的实际训练从而培养和提高了我的独立工作能力,巩固与扩充了课程所学的内容,掌握了传感器设计的方法和步骤,掌握了如何将运算放大器的调零和电压失调,熟悉了规范和标准,同时各科相关的课程都有了全面的复习,独立思考的能力也有了提高。

在这次设计过程中,体会了学以致用、突出自己劳动成果的喜悦心情,从中发现自己平时学习的不足和薄弱环节,从而加以弥补。

在此感谢我们的余以道老师.和杨书仪老师,老师们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作风一直是我工作、学习中的榜样;老师循循善诱的教导和不拘一格的思路给予我无尽的启迪;这次传感器设计的每个实验细节和每个数据,都离不开老师您的细心指导。

而您开朗的个性和宽容的态度,帮助我能够很顺利的完成了这次课程设计。

同时爷感谢在课程设计中遇到不懂问题时耐心帮助我的同学们。

由于本人的设计能力有限,在设计过程中难免出现错误,恳请老师们多多指教,我十分乐意接受你们的批评与指正,本人将万分感谢。

 

参考文献

【1】张国雄编测控电路第四版天津大学机械工业出版社

【2】费业泰编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3】张洪润编传感器技术大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4】李小坚编ProtelDXP电路设计与制版实用教程第二版人民邮电出版社

【5】成立等编模拟电子技术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一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