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八校学年上期高三年级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678645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4.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八校学年上期高三年级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河南八校学年上期高三年级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河南八校学年上期高三年级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河南八校学年上期高三年级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河南八校学年上期高三年级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八校学年上期高三年级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

《河南八校学年上期高三年级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八校学年上期高三年级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南八校学年上期高三年级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

河南八校学年上期高三年级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

河南八校2014-2015学年上期高三年级第二次联考

语文试题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西方意象主义者从中国古诗“意象”中,尤其是从唐朝意象诗中汲取了丰富的养分。

“在当时的说教和说理诗让庞德感到无比失望的情形下,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获得了一本中国诗手稿,了解到中国古诗意象之妙。

他整理出一本中诗英译集《华夏集》(Cathay)”。

书中他强调了翻译中意象保留的重要性。

当然,意象派并非完全受中诗的影响,日本俳句及法国印象派也对其有所影响。

中诗“意象”与庞德意象派诗人的“意象”其本质差别无几,即用意象组合来表达情感。

以庞德为主的意象派认为意象是诗歌的要素,他们主张在鲜明的感觉中用具体对象来表达诗意,反对空泛的抒情和议论。

“呈现一个意象”和“短小精美的形式”是英美意象派的理论主张和诗歌创作的两大特点,而这恰恰是中国唐诗艺术的特征,英美意象派从中国古典诗歌,尤其是唐诗中得到启发,使其理论和创作达到了前无古人的高度。

但中西“意象”还是有些许的差别的。

我们知道,中国古诗意象经历代诗人发展,已经形成公认的心照不宣的传统。

“别来双燕又西飞,无端不寄相思字”“昨日窥轩双燕语”,综观这些诗句可以看出,“燕子”这一意象起了重要作用,而它们所表达的无非是燕飞人离苦无边,燕归春回人笑颜,或者,他人成双成我独单,寂寞伶仃独兴叹。

又如“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以上诗句中“落花”之意象,无非是流水落花春去也的慨叹,或花落人离苦相思的愁思。

再看英美意象派的意象传意,仍以庞德的《在地铁车站》为例。

首先,在这首诗中,一个意象“脸庞”叠加在另一个意象“花瓣”之上。

它“暗示了现代都市生活的那种易逝感,那种非人格化”。

但这种含蓄的意思需要读者从其特别的形式上进行跳跃式的想象才能揭示出来。

这种意象的“瞬间性,即逝性”,我们没有看到从今以后,用“花瓣”脸庞成为时尚,尽管中国古代也有崔护的“人面桃花相映红”之说。

庞德也曾说过,意象乃“一瞬间感情与理性的综合体”,在那一瞬间感觉到得这些人群中面庞如同湿漉漉树枝上的花瓣,黑与白鲜明对比,不仅突出色彩的鲜艳,也突出都市生活的易逝感。

很明显,这与中国传统的意象诗中的博大意象,实乃大相径庭。

然而这种创新形式的“意象”也为传统的“意象”注入了新的活力。

英美意象派领袖通过阅读、研究、翻译唐诗,整理出了意象脱节、意象并置、意象叠加等三种组合技巧。

以中诗《送张四》为例,“枫林已愁暮,楚水复堪悲。

别后冰山月,清猿无断时。

”“枫林”“楚水”“山月”“清猿”均是代表离愁别苦的传统意象,它们反复出现在同一首赠别诗中而表现同一个喻意——离别。

中国唐诗中这种叠加法,实即将含有某种特定思想感情的递相袭的意象累加复叠,从而提出一个新的意象。

英美意象派因缺乏意象艺术的悠久传统,因而中国唐诗中的此类“意象叠加”艺术是他们所没有的,这也是中西诗意象叠加法在内涵上的差别。

可见并非唐诗意象组合的全部精华都可以被英美意象派诗人发现并学习。

1.下列对引用的中西诗歌的评述,不合乎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中“烟村”“人家”“亭台”“鲜花”就属意象叠加,共同表达出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赞美之情。

B.“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叠用几个带修饰语的名词性意象描绘出苍茫、凄凉、萧瑟的秋天的景象,均与作者流落天涯、心境凄凉的情思吻合。

C.“春花秋月何时了”“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有阴晴圆缺”等诗歌中月之表示孤独、哀怨和思乡思亲等心绪就显示了中国诗歌意象的稳定性。

D.庞德《诗章》第49章中:

雨,荒江,旅人/冻云,闪电,豪雨,暮天/小舟中孤灯/芦苇沉重,低垂/竹林萧萧,似在泣诉。

意象并置,内涵与中国诗的意象叠加差别不大。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别来双燕又西飞,无端不寄相思字”中燕子这一意象,其中飞燕显然是寓喻了情思的主体——一对相恋的有情人;突出燕子双飞,即是为了反衬离别相思的孤独愁苦。

B.“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中花落、燕归虽是眼前景,但它们的内涵广泛,意境深刻,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蕴含着某种生活哲理。

C.作者在文中以庞德的《在地铁车站》中的几个意象为例,得出了西方意象与中国传统的博大意象大相径庭,远不如中国诗歌意象美的结论。

D.作者认为英美意象派的诗歌中,如“脸庞”和“花瓣”之类的意象叠加所代表的含蓄的意思,往往具有瞬时性、即时性的特点,不大容易形成某种传统意味。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

A.西方意象主义者从中国古诗“意象”中,尤其是唐朝意象诗中汲取了丰富的养分。

所以说意象派的形成,完全是受了中国古代诗歌的影响。

B.庞德意象派诗人的“意象”本质与中国传统诗歌中意象的本质差别比较小,都是运用意象组合来表达情感。

C.以庞德为主的意象派也认为意象是诗歌的要素,他们主张在鲜明的感觉中用具体对象来表达诗歌的情意。

D.当庞德对当时流行的布道说教及直接空洞的诗歌感情抒发感到无比失望的情形下,他从中国古典的诗歌宝库中获得了丰富的营养。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韩偓,字致光,京兆万年人。

擢进士第,佐河中幕府。

召拜左拾遗,以疾解。

宰相崔胤判度支,表以自副。

王溥荐为翰林学士。

偓尝与胤定策诛刘季述,昭宗反正,为功臣。

帝疾宦人骄横,欲尽去之。

偓曰:

“陛下诛季述时,余皆赦不问,今又诛之,谁不惧死?

宦人忠厚可任者,假以恩幸,使自翦其党,蔑有不济。

今食度支者乃八千人,虽诛六七巨魁,未见有益,适固其逆心耳。

”帝前膝曰:

“此一事终始属卿。

中书舍人令狐涣任机巧,帝尝欲以当国,俄又悔曰:

“涣作宰相或误国,朕当先用卿。

”辞曰:

“涣再世宰相,练故事,陛下业已许之。

若许涣可改,许臣独不可移乎?

”帝曰:

“我未尝面命,亦何惮?

”偓因荐御史大夫赵崇劲正雅重,可以准绳中外。

帝知偓,崇门生也,叹其能让。

宰相韦贻范母丧,诏还位,偓当草制,上言:

“贻范处丧未数月,遽使视事,伤孝子心。

今中书事,一相可办。

陛下诚惜贻范才,俟变慷倏梢病!

毖渴孤泶羽┍苽蟛荩瑐唬骸巴罂啥希椴豢刹荩 贝羽┰唬骸熬笏佬埃俊眰唬骸拔嶂澳谑穑赡酰俊币︿┪旁唬骸笆刮业敝保嗉桃运馈!

弊允腔碌撑瓊酢

帝反正,励精政事,偓处可机密,率与帝意合,欲相者三四,让不敢当。

初,偓侍宴,与京兆郑元规、威远使陈班并席,辞曰:

“学士不与外班接。

”主席者固请乃坐全忠胤临陛宣事坐者皆去席偓不动全忠怒偓薄己悻然出。

全忠见帝,斥偓罪,帝数顾胤,胤不为解。

全忠至中书,欲召偓杀之。

郑元规曰:

“偓位侍郎、学士承旨,公无遽。

”全忠乃止,贬濮州司马。

帝执其手流涕曰:

“我左右无人矣。

”天祐二年,复召为学士,还故官。

偓不敢入朝,挈其族南依王审知而卒。

(选自《新唐书·韩偓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召拜左拾遗,以疾解解:

离职

B.欲尽去之去:

离开

C.适固其逆心耳固:

使之固

D.涣再世宰相,练故事练:

熟悉,通晓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主席者固/请乃坐/全忠胤临陛宣事/坐者皆去席/偓不动/全忠怒偓薄己/悻然出。

B.主席者固请/乃坐全忠/胤临陛宣事坐者/皆去席/偓不动/全忠怒/偓薄己悻然出。

C.主席者/固请乃坐/全忠胤临陛宣事/坐者皆去/席偓不动/全忠怒/偓薄己悻然出。

D.主席者固请/乃坐/全忠/胤临陛宣事/坐者皆去席/偓不动/全忠怒偓薄己/悻然出。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韩偓受到宰相崔胤的举荐,也得到了皇上的信任。

崔胤上表请求让韩偓做自己的副手;皇上因韩偓表达对宦官的处理意见而把处理宦官的事交托给他。

B.韩偓做事讲原则,懂得谦让。

皇上曾想让令狐涣掌管国事,不久又想任用韩偓,韩偓不同意;韩偓推荐赵崇,皇上知道他因是赵崇的门生而谦让。

C.韩偓恪尽职守,受到同行效仿。

宰相韦贻范服丧期未满,皇上下诏让他复职,韩偓坚决不草诏,姚洎听说后说:

“假使轮到我值班,也要以死相继。

D.韩偓受到皇上的重用,也受到权臣的排挤。

韩偓参与机要,与皇帝心意相合,皇上三四次想要让他任宰相,而朱全忠、崔胤却因私怨想要杀了韩偓。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宦人忠厚可任者,假以恩幸,使自翦其党,蔑有不济。

(5分)

(2)偓因荐御史大夫赵崇劲正雅重,可以准绳中外。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异梦

陆游

山中有异梦,重铠奋雕戈。

敷水西通渭,潼关北控河。

凄凉鸣赵瑟,慷慨和燕歌。

此事终当在,无如老死何!

【注】这是陆游家居浙江山阴时所作,其时陆游已经84岁高龄。

8.这是一首写梦的诗,作者的梦有什么“异”处?

请简要分析。

(5分)

9.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尾联对表达这种心情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每空1分,共6分)

(1)送别,自古以来让人情难以堪,但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却表现得气势豪迈,已经开阔,其中的“,”更成为千古名句。

(2)《卫风·氓》中表现男女主人公少年时在一起愉快地生活情景的诗句是“,”。

(3)庄子《逍遥游》中“,”两句强调对于自己所认定的就要坚持,不理会世人的称誉或非难。

乙选考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雨过天晴

徐常愉

轰隆隆一串雷声从头顶滚过,春领抬头看了看天,瞅瞅不远处抹水泥的康林说,叔,咱停停吧,雨要来,家里还有两亩麦呢!

康林头也没抬回道,干打雷,没雨。

春领又抬头瞅瞅天,倒是没有多少云,便又埋头挥起了铁锹,却明显心不在焉,一锹水泥扔过去,正好糊在康林的屁股上,康林站起来骂道,兔崽子,你要造反啊!

工友们都笑起来,春领却没笑。

春领的脸上绽放开笑容是在雷声渐渐远去之后,一阵凉爽的风吹来,春领感觉身上嗖地一阵凉爽,他咧开腮帮子笑起来,姜倒是老的辣呢!

康林头也没抬,手上的大铲使劲挥了两挥,一副踌躇满志的样子。

春领挥起铁锹来专心了许多,眼望着桥两边越来越长的护栏,心想,快了,还有三五天这座桥就拿下了。

三伏天,小孩子的脸。

雷声又翻着跟斗蹿过来。

春领抬头瞅瞅天,云比上回多呢!

他瞅瞅不远处的康林,叔,给我一天假吧,这回真要上来雨呢!

康林回过头来满脸不高兴,就你家有两亩麦,咱这工程队里谁家没有麦?

春领说,人家老婆能收麦,俺老婆不行呢!

康林说,谁让你娶个病怏怏的老婆,中看不中用。

春领气得想要冒粗,又生生憋了回去,自己一个多月的工钱在人家手里攥着呢!

康林感觉自己的话说得狠了些,抬眼瞅瞅天,道,没事,下不起来。

春领在心里怨道,等下起来再说!

没想到,雨真就下起来了,而且是暴雨加冰雹。

工棚里的春领一屁股坐在了地上,捶胸顿足。

康林嗫嚅道,雨这么急,你回家也不赶趟儿,十来里路呢!

春领站起来冲康林喊,你赔我损失!

康林反驳道,凭啥?

你为国家修桥,凭啥我赔你损失!

可工程是你承包的!

我承包的也是国家的桥!

工友们过来劝开了两人,春领气得趴在铺上呜呜哭起来。

傍晚的时候,康林过来扔给春领一句话,甭急,等工程完工,我找村里给你赔偿些,毕竟你是因为国家受的损失。

春领的心里得了些许安慰,康林的女婿是村主任,事情或许会办得到。

况且,办不到再讨说法也不急!

天还是不放晴,一直下着淅淅沥沥的毛毛雨。

春领本想回家瞅一眼自己那两亩可怜的麦子。

康林说,毛毛雨不影响干活,再有两天就完工了,这两天工钱加倍,大伙加把劲!

春领心一横,看有什么用?

满地的麦粒怕是早泡胀了。

就没了回家的念头。

工程队冒着毛毛雨继续赶工。

大家的心情都不好,只管埋头干自己的活。

春领继续供水泥,吭哧吭哧地一锹连一锹,机械地重复着同一个动作。

突然,他被一阵急促的汽笛声惊扰,动作骤然停下来,闻声望去,一辆小轿车陷在了桥右边便道的泥坑里。

车窗打开,伸出一个肥胖的脑袋来,冲春领道,嗨,帮我推一下车,给你20块钱!

春领犹豫了一下,看在钱的面子上,他走了过去,绕到车后,双手抠住车屁股使劲往上一抬,车噌地蹿了出去,却喷了春领一身泥浆,春领顾不得擦,急忙追上去,从车窗里接过一张票子。

春领捏着票子回来时,见康林和工友们正盯着自己,春领给自己找了个理由——拿这个补补损失!

话音刚落,身后又有车鸣笛,春领忙不迭地跑过去,冲着车窗伸出两根手指。

车窗里递出一张票子,春领接过钱,然后绕到车后抠住了车屁股……

一天下来,春领推了二十多辆车,赚了四百多块!

春领的脸上绽开了笑容,可是,康林的脸阴得吓人,工友们的脸也绷得紧紧的。

晚饭时,康林当着大伙的面说,春领今天的工记半个。

春领有心反驳,瞅瞅工友们的脸渐渐舒展开来,没吱声。

第二天,毛毛雨照下,春领的车照推。

一天下来,又是四百多块!

第三天,雨过天晴。

工程完工,工程队撤离。

春领瞅瞅桥下的便道,咽了口唾沫,小车们已经能蹒跚地通行了。

春领回村没有进家,直接去了麦地。

到了麦地一看,春领的心咯噔了一下,麦子谁给收了呢?

春领急匆匆回家去问老婆,老婆说,村委会雇机器帮着收的。

康林心里猛然一热,抬脚走出门去。

春领直接进了康林家,见到康林就道歉,我对不起国家呢!

康林瞅瞅春领生气道,是对不起工友们!

春领从兜里掏出推车赚的钱,说,把这钱给工友们分了吧。

(选自2014年6月9日《羊城晚报》)

(1)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注重从细微处表现人物心灵的秘密,春领挥锹时“眼望着桥两边越来越长的护栏”,寥寥数语,农民工焦急的心理就显露出来了。

B.小说善于使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康林的美好形象,就是在春领急着回家收麦子、推车收钱等一系列言行鲜明的对比中,逐渐凸现出来的。

C.小说擅长在平淡叙述中营造不平常的效果,春领回家看麦地,心咯噔了一下,麦子谁给收了呢?

妻子说村委会雇机器帮着收的。

这一情节颇具匠心。

D.这篇小说擅长设置矛盾,人与自然的矛盾,人与人的矛盾,车与路的矛盾等等,从而使得小说情节曲折,人物形象鲜明。

E.小说善于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春领走了过去,绕到车后,双手抠住车屁股使劲往上一抬,表明他唯利是图。

(2)小说以“雨过天晴”为构思主线,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

请简要分析。

(6分)

(3)小说中春领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他有什么样的心态?

请简要分析。

(6分)

(4)概括全文主旨,并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110年前,无锡学前街一所书香老宅迎来了一个灵慧可爱的婴儿。

随后的一个世纪里,这个婴儿漫步学海诗坛,研习文理珠玑,成就了与郭沫若、朱自清、钱钟书、徐悲鸿等大家齐名的声望,而他所诞生的那所老宅,也因他的俊敏与其家族的荣耀而独得“一门五博士,毓秀称翘楚”的美誉。

这美誉中的“毓秀”,正是他的名字——顾毓琇。

彼时,顾毓琇的家族在无锡可谓书香门第,名人辈出。

无锡顾氏乃东林书社领袖顾宪成之后,家中祖母为秦观后裔,母亲则是王羲之的后裔,按照陈寅恪先生的说法,这一家人“具有极优美之家风”。

顾毓琇的大半生正值中国各种矛盾爆发的混乱时期,“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反帝运动”、“抗日战争”……古老的中国没有片刻安宁,也无时无刻不牵动着顾毓琇的心。

1929年他学成归国,在国内从事电机工程教学和教育行政工作。

同时身为文人,他将满腔热情诉诸文学,创作了一部部鼓舞人心的话剧作品。

书生投笔从戎热,国土贡言献爆狂。

岂为揪杆争黑白,欲凫肝胆报炎黄。

这是顾毓琇在抗日战争年代写下的诗句,言辞间充满着对侵略者的仇恨以及热忱的报国之心。

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他写下了很多抗日诗句:

“好男谁说不当兵,好女今朝亦请缨。

”“不辞石柱中流砥,宁别沙坪万里征。

”这些喷勃着性情与才华的诗句,无不凝固着诗人顾毓琇赤诚的爱国之心。

翻开顾毓琇的作品集,一首首诗词清雅、俊逸,无不流淌着他丰富的思想情感,渲染着他多姿的精神追求。

伴着诗词的唱和,音乐的世界里他亦留下了自己的足音。

精通音律的顾毓琇,在我国古典音乐方面做出了极大贡献。

日本音乐界对他极为称赞,称他为“中国古典音乐的泰斗”。

顾毓琇对我国的音乐、尤其是古典音乐有着十分精湛的研究。

上世纪四十年代,他对我国古代音乐史进行了研究和阐述,同时对国外一些著名的乐章也做了翻译和介绍。

1940年,他走马上任国立音乐学院的首任院长,并很快提出了以“三四八”为黄钟标准音的建议,这是很专业的一个讲法。

这个建议经过当时国民政府教育部音乐教育委员会通过后得以施行。

受到笃信佛教的祖母影响,他学会了在面对各种可能使人沦陷的虚荣时,心中自留一片净土,时刻保持对人生的清醒认识。

而在此基础之上,他还曾撰写出版了《中国禅史》和《日本禅史》。

行走世间一个世纪,顾毓琇不断拓展着生命的领域,践行着人生的修行。

心与行的修行铸就着他的生命,使得他的道路越走越宽。

1950年,已伴随战乱的中国度过半生的顾毓琇做出了一个选择,应母校麻省理工学院之邀担任客座教授,这一去竟开启了他长达半个世纪的海外漂泊生活。

顾毓琇虽然身处国外,却一心挂念着祖国,在旅居美国期间,写下了大量的怀乡思国的诗词。

1957年,他在《蝶恋花》一词中写到“重阳更比重山远”,他只能在梦里湖山寻觅遍,足见他的爱国思乡情切。

后来有人曾记载,就在他加入美国国籍以后两个月,美国前总统尼克松首次访问中国后不久,应周恩来总理的邀请,他毅然决然地冒险飞回了中国。

其间辗转经过伦敦、香港,回到了阔别24年的故土。

中美建立外交关系以后,他回国的次数越来越多,也为国家的建设不断献计献策。

由于长时间生活在海外,顾毓琇的形象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渐渐淡出于国人的视线,所以提到这位旷世奇才,当下的大部分年轻人可能感到陌生。

然而,作为一位曾经辛勤耕耘的老师,他的学生并没有忘记他。

“重教尊师新地天,艰辛攻读忆华年。

微分运算功无比,耄耋恢恢乡国篇。

”这首满含崇敬之情的诗是顾毓琇的一位学生写给他的,这位学生就是前国家主席江泽民。

2002年9月9日,顾毓琇走完了他长达一个世纪的人生。

作为世纪老人,他堪称是一位文理通融、博学多才的传奇式人物。

海内外媒体称誉他是“电机权威、教育专家、文坛耆宿、桂冠诗人、话剧先驱、古乐泰斗、爱国老翁”,这28个字深刻地概括了他一生的风采和传奇。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2013年期)

【相关链接】

顾毓琇(1902年12月24日-2002年9月9日),他是国际上公认的电机权威和自动控制理论的先驱。

1927年,曾获得国际上素有电机与电子领域“诺贝尔”奖之誉的“蓝姆”金质奖章(LammerMedal)。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1902年12月24日,顾毓琇诞生于无锡学前街的一所书香老宅,小时候就被认为是神童,在随后的一个世纪里,他漫步学海诗坛,研习文理珠玑。

B.顾毓琇是明代东林书社领袖顾宪成的后代,他的祖母是秦观后人,而母亲则是王羲之的后裔,他的家庭有着令人羡慕的优美家风。

C.顾毓琇一生都生活在中国的各种矛盾爆发的混乱时期,“辛亥革命”“抗日战争”等让古老的中国没有片刻安宁,而他的心也没有安宁过。

D.1929年,顾毓琇从美国学成归国以后,一面从事电机工程教学和教育行政工作,一面用文字为民族呐喊,表达自己的爱国之心。

E.美国前总统尼克松首次访问中国以后,顾毓琇终于回到了魂牵梦萦的祖国;其后,他回国的次数越来越多,为国家的建设不断献计献策。

(2)顾毓琇被称为“旷世奇才”,他的才能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6分)

(3)顾毓琇的人格魅力是他被人推崇的一个重要原因。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6分)

(4)顾毓琇的人生经历与成就给予我们什么启示?

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8分)

第Ⅱ卷表达题(共80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有言必践,传送着中国的极大诚意,展示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襟怀,赢得了世贸成员和国际舆论的佳评。

②出了事故,首先应调查原因。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是决策的科学化问题。

古今之市领导,似乎还在车上,就作出重大决定了。

而且,权重如天。

③在推销的过程中,应该认真准备,力求表达得精炼准确,,以达到最佳效果。

A.一诺千金一言九鼎一字千金

B.一言九鼎一诺千金一字千金

C.一字千金一诺千金一言九鼎

D.一言九鼎一字千金一诺千金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曾有人称马先生是“收藏界的相声演员”,如果你跟他聊过天,就会知道所言甚是,基本上整个聊天的过程就是笑声不断。

B.城乡二元制的格局已经基本打破。

拥有城镇户口,现在对子女入学还有影响,但随着改革的深入,这种影响也会日渐消弭。

C.无论任何时候,安全与环境都不应该成为企业发展的牺牲品,政府部门更不能将监管之责让渡给企业求全责备。

D.这是一种急性出血性传染病,患者的症状是表现为急性起病,出现高热、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血便等。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所谓个体意识,简单一点说,就是认为每个人都是单独的个体,是具有独立人格和自由意志的个人,因为具有自由意志,所以,每个人的幸福都要靠每个人自己去争取,每个人的行为也要由每个人自己来负责。

;。

;我自己爱吃想吃的,也用不着请别人吃,以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干涉了别人的意志自由,侵犯了别人的人格独立。

既然如此,自然是各点各的菜,各人点了各人吃,甚至各付各的账。

①至于吃饭穿衣之类,就更是纯粹个人行为,与他人毫不相干

②即便是在他人误导下点了榨菜肉丝汤,也得由自己硬着头皮喝下去

③大至总统的选择,小至职业的选择,都如此

④哪怕只是一盘菜的享用,也得自己点了自己吃

⑤别人爱吃什么,想吃什么,我管不着

⑥因为具有独立人格,所以,每个人的选择和行为,他人都不得强加干涉,除非是危害了公众利益

A.④②①⑤⑥③B.⑥③①⑤④②C.④②⑥③①⑤D.⑥③④②①⑤

16.根据所给材料的内容,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

要求内容贴切,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

每处最多字数不超过16个字。

(6分)

缘水而居的周庄人,①,周庄大大小小的桥梁星罗棋布。

②,诸如贞丰桥、富安桥、太平桥、永安桥、怀德桥、福洪桥、通秀桥等等。

这些桥大多为石拱桥。

用欣赏的目光看,③,一副人与自然,与历史交汇的风景画。

17.下图是一组真实的照片。

二十年前奶奶推着孙子,二十年后孙子推着奶奶,照片拍摄于同一个地点。

请紧扣画面细节,续写下面一段话,不超过100字。

(5分)

[转载]2015年高考(197)河南八校2015届上期高三年级第二次联考

时间都去哪儿了,二十年匆匆而过,我长大了,您却老了……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随着投资5000多万的一期工程进入扫尾阶段,曲阜市打造的目前世界最大的孔子像已接近竣工。

孔子像全高19.28米,看上去慈祥,宽鼻、阔嘴、浓眉、长髯,国字形脸,眼神温和,是一个忠厚长者。

韩国见了如此高大的孔子像,便虔诚地跪拜;有的中国人见了却说,这个孔老二像真高。

根据韩国的消息,韩国人正在准备拿祭孔大典去申请世界文化遗产,下一步就是把孔子彻彻底底地变成韩国人了。

要求: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三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