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心理健康 结题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677839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心理健康 结题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学心理健康 结题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学心理健康 结题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学心理健康 结题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学心理健康 结题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学心理健康 结题报告.docx

《中学心理健康 结题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心理健康 结题报告.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学心理健康 结题报告.docx

中学心理健康结题报告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与实践创新研究

结题报告

 

项目负责人:

吴岩

主要参加者:

赵岩松王丽冯冠华闵忠林

姜磊王志风王晓霞刘德胜杨红梅

单位:

辽阳市第十二中学

 

摘要:

本课题旨在对初中生心理进行干预,解决学生心理问题,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道德认识,形成丰富的道德情感和坚强的道德意志,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本课题的创新之处在于通过师生共同努力,形成一套适合初中学校对学生心理进行干预而养成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途径、方法体系。

关键词:

心理健康实践创新

一、课题提出背景与价值

(一)问题的提出

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动态变化时期,具有较大的可塑性。

因此可以说初中阶段也是养成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

错过这个年龄段,再加以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往往事倍功半,难以奏效。

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担负着为国家培养出适应新时代要求和健全完美的人的历史重任。

紧紧把握住这个有利时期,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不仅对学生现在的和谐发展起很大的促进作用,而且会令学生终生受益无穷。

而行为是道德的反映,思想指导言行。

行为问题都可以追溯到心理问题,不良行为是心理障碍、心理疾病的外在反映。

德育应将心理教育与行为养成教育融为一体,通过心理教育,解决学生心理问题,才能保证学生心理和行为的良性发展,才能真正培养出健康的认知体和生命体。

(二)国内外研究状况

国外有关养成教育的研究,一般重道德认识,而忽视行为习惯,关于心理教育与行为养成教育结合研究的甚少,又由于道德具有阶级性,因此,国外成果很难借鉴。

近几年国内关于养成教育的研究方兴未艾,1998年开始实施日常行为规范为载体的养成教育以来,抓好学生养成教育,教会学生做人,已成为众多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突破口。

经过实践探索,在开展养成教育的规律、原则等理论研究上取得了一些宝贵的经验,但把心理教育与行为养成结合的研究甚少,且做为初中学校如何通过心理教育促进学生行为养成的途径、方法等可操作性的经验较少。

(三)研究的目的

建立一套对初中学生心理进行干预的途径和方法体系,实现心理干预操作本土化。

在心理干预作用下的学生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的心理健康评价体系。

通过对学生的心理干预,使学生养成文明习惯、守纪习惯、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劳动习惯等。

通过本课题研究,使学校教师的德育水平和科研能力得到提升

(四)研究的假设

心理健康教育课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渠道,它面向广大心理正常的学生,如果普及心理健康科学常识,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适应能力,情绪调控能力,开发学生的潜能,使之有健康的心态。

那么在心理知识的学习中就会明确认识、矫正观念,以积极的态度去对待自己的心理冲突。

心理健康教育和学校教育、教学是相互依存的、相互促进的、互为制约的。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整体教学工作中的一部分,教师要转变观念,改变以往只看成绩不看能力的测验评价方法。

在教学中多给学生爱和尊重,多表扬、多鼓励、少批评,创造和谐的教学环境,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只有这样,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内驱力才能激发。

因此,在各门学科的教学目的中加入心理教育的分节目标,使教育模式由知识教育向素质教育、心理教育转化。

(五)课题的研究意义

1.理论价值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在使受教育者在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上和谐发展,在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

也可以说它是整体优化教育。

这种教育以受教育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形成健全的个性为出发点和归宿。

但长期以来,很多人对身体健康比较重视,而对心理健康却较少注意。

实际上只有体(身体)魄(心理)健康的人,才算是真正健康的人。

中学生健康不仅仅是指生理、躯体方面的,而且应包括心理方面的。

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教育事业的进步,特别是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引起教育各方面的关注重视、研究与探讨。

2.实践价值:

广泛地开展以成功自信教育为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致力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人格健全发展,让学生在成功中成长为自信的人。

不仅仅在于对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的多样性、实效性作了较为广泛和深入的实践和探索,取得了教科研自身的一批成果,提高了教师队伍的教科研素质上,更在于学生成为学习的成功者,增强了自信心,在于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得到了培养,个性得到发展,为其今后成为社会的成功者做好了基本素质的准备

二、研究方法与理论依据

(一)研究方法

本课题所要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

调查法、个案研究法、行为研究法、文献法、研究与实践相结合等。

调查法。

主要利用谈话、测查、评析手段收集资料,尽可能全面客观地再现我校的心理教育与行为养成教育的实际情况,得出比较有说服力的结论。

个案研究法。

选取学生中的典型案例分析研究,并且进行追踪调研,建立学生心理及行为养成档案,进行科学归纳。

行为研究法。

一是由一贯思想行为类推在某种条件下,可能产生某种行为或根据已发生行为推测所能导致的连锁反应。

二是按教师和学生在课题中共同参与从事自我反省研究。

文献法。

针对教育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人格心理学、道德行为学说理论进行分析,找出方法,揭示理论内容与本课题及课题发展趋势的联系,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二)主要理论依据

1、国家教育部文件

1994年《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革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出:

“通过各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1999年8月13号,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2002年8月5号又颁布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这标志着我们国家从教育的主管部门开始要求在学校教育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而不只是一种号召。

因此,在中小学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2、多元智力观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多元智力理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促进教师角色、教学方式的变革。

每个学生都在不同程度上拥有九种基本智力,智力之间的不同组合表现出个体间的智力差异。

教育的起点不在于一个人有多么聪明,而在于怎样变得聪明,在哪些方面变得聪明。

智力是以能否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和创造出社会所需的有效的产品的能力为核心,也是以此作为衡量智力高低标准的。

加德纳认为这九种智力代表了每个人不同的潜能,这些潜能只有在适当的情境中才能充分发挥出来。

因此,要挖掘学生的潜能必须实施个性化教学。

3、心理学家的研究

人脑有140亿个神经细胞,与银河系的星数大致相等,相当于140亿个高功能的电子计算机,可以贮存1015比特的信息量。

现在一般人只使用了大约10%的大脑功能,绝大部分潜能尚待开发。

20世纪初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

“与我们应该成为的人相比,我们只苏醒了一半。

我们的热情受到打击,我们的蓝图没能展开,我们只运用了我们头脑和身体资源中的极小部分。

”前苏联学者伊凡·叶夫里莫估计:

“人类平常只发挥了极小部分的大脑功能,如果人类能够发挥大脑一半的功能,将轻易地学会40种语言,背诵整本百科全书,拿到12个博士学位。

”据说,最善于使用大脑的爱因斯坦也只使用了大脑潜能的30%。

由此可见,人脑潜能很大,像个沉睡的巨人,等待我们去唤醒。

在我国,人脑潜能开发研究也开始得到重视。

据报载,以开发儿童身心潜能、提高人口素质为宗旨的“中国2049计划”不久前正式启动。

三、研究过程

开发学生潜能的方法、途径及策略上利用研究文献法、经验交流法、分析研究法;在试验过程上利用实验法;在实验结果上用心理测验对比法、学习成果对比法、家长教师观察评估法、学生自我评估法。

2010年10月制定实验方案;2010年10月——2011年5月为实验研究阶段,论证和修订实验方案,收集实验资料;2011年5月——2011年9月为总结阶段,整理分析实验资料,写出实验报告。

在实验过程中,遵循了以下原则:

1、参与性原则。

2、主动性原则。

3、开放性原则。

4、创新性原则。

5、系统性原则。

(一)、课题相关理论的学习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还获取了一些学习材料进行学习,如《开发潜能总述》《三种学习境界》《三种学习习惯》与此同时,在课题研究初期,课题组除了向文字资料学习以外,还经常组织课题组成员外出观摩,向兄弟学校学习,借鉴兄弟学校的成功经验。

此外,课题组还邀请了多位专家学者到校讲学交流,与专家面对面对话,交流、探讨、促进课题组成员理论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与发展。

学习是课题研究初级阶段中必不可少的步骤,它决定了教师理念的更新,决定了教师在课题研究中的理论基础,为课题的研究明确了指导思想。

(二)、个性化心理咨询中的潜能开发

课题名称:

 我校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情况

指导老师:

王丽

   

目标、完成的工作  

是否外出

物质准备  

第一次活动  

开题报道,分工计划。

无。

第二次活动  

各方面了解,着手问卷调查,查资料。

电脑,相关书籍。

第三次活动  

设计问卷调查(全体),访问老师家长。

照相机。

第四次活动  

全体成员进行调查。

无。

第五次活动  

针对一些问题讨论,资料删减。

无。

第六次活动  

对于针对性问题,制定更加细致的调查问卷,深入了解,针对问题查资料。

电脑,相关书籍。

第七次活动  

数据统计分析,调查。

照相机。

第八次活动

针对统计与资料,提出感想与改进意间。

无。

第九次活动

整合调查结果。

无。

第十次活动 

写报告等结尾工作。

无。

2、辽阳市十二中学心理健康调查问卷

年级-----------

性别-----------

(1)你对你的学习是否有信心?

□很大□有□没有

(2)在学习中,你是否感到有压力?

□经常□偶尔□从不

(3)你通常怎样缓解学习上的压力?

□与朋友或老师等谈心□进行恰当的运动□沉静在压抑的情绪中□其它

(4)你通常在何时有压力?

□考前□考后□任何时候□被批评后

(5)你与你的父母相处的怎么样?

□很好无话不谈□一般□不好关系冷淡

(6)当你与父母发生矛盾时怎样解决?

□主动交谈□向父母发火争吵□不与父母讲话□其它

(7)你觉得怎样与朋友相处比较合适?

□关注朋友的缺点□宽容理解朋友□互相关心互相信任□其它

(8)当你与朋友发生口角时你会怎么样?

□主动道歉和好□放弃这个朋友□冷言冷语□其它

(9)你会因为自己心情不佳而向朋友发火吗?

□经常□偶尔□从不

(10)你平常的心情状况怎么样?

□高兴居多□阴晴不定□经常压抑□其它

(11)你是否会有伤害自己,他人的念头?

□经常□偶尔□从不

3、调查对象及方法

我们以《中学生心理健康诊断测试》和调查问卷为调查材料,调查学生在强迫心理、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心理、敌对心理、焦虑心理和异性交往心理等六方面特点。

采取问卷调查法对高一级学生以不记名答卷方式进行调查,发出问卷500份,收回有效答卷458份,并对结果加以统计分析。

受调查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表:

强迫

人际关系敏感

抑郁

敌对

焦虑

异性交往心理

平均分

正常

65.2

67.3

65.8

75.4

70.5

79.7

70.7

存在心理问题

34.8

32.7

34.2

24.6

29.5

20.3

29.3

其中轻度

30.6

26.5

28.1

20.8

23.7

16.6

24.4

其中中度

3.9

5.0

5.3

3.4

5.1

3.1

4.3

其中重度

0.3

1.2

0.8

0.4

0.7

0.6

0.6

通过调查发现,中学生心理健康令人担忧,29.3%的学生存在心理问题。

在强迫症状方面,34.8%的学生存在心理问题。

如,33%的学生明知没有必要的事情,但却有无法摆脱无意义的想法、冲动;30%的学生常会感到不能集中精神,脑子变空。

人际关系敏感方面,32.7%的学生存在心理问题。

如,32.8%的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常有自卑感,心神不安;34%的学生认为别人不理解自己,不同情自己;6%的学生在公共场所吃东西会感到很不舒服。

抑郁心理方面,34.2%的学生存在心理问题。

如,31%的学生常会感到孤独、苦闷;29%的学生有时会无精打采提不起劲来;9%的学生经常责备自己;5%的学生容易哭泣。

敌对心理方面,24.6%的学生存在心理问题。

如,25%的学生容易烦恼、激动;22%的学生有想摔坏东西的冲动;18%的学生有时会不能自控而打发脾气。

焦虑心理方面,29.5%的学生存在心理问题。

如,7%的学生常会无缘无故地突然感到害怕;31.2%的学生常会感到紧张或容易紧张。

异性交往心理方面,20.3%的学生存在心理问题。

如,2.9%的学生拒绝与异性同学交往;90%的学生认为中学阶段学生之间发展的是友情而不是爱情;18%的学生认为自己在异性交往中需要有关方面的指导。

中学生存在着心理问题,而且呈明显增加的趋势,这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究其主要原因,是现代社会的冲击和学校应试教育的压力,引起了学生精神和行为上的适应性障碍。

改革开放以来,整个社会发生了急剧的变化,社会交往的日益频繁,多元价值观的并存以及社会信息量的激增,生活节奏的加快,无疑都会造成人们的心理紧张,特别是青少年学生,除了承受社会生活的压力外,还要面临学习负担过重,升学压力过大,家长期望值过高等多种刺激,这就导致了一部分学生产生了各种心理不适和心理疾病,如强迫症、抑郁症、焦虑症等等。

基础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是保护和增进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而作为基础教育的主要场所——学校,在教育上很长时间忽视了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造成学生缺乏此方面的认识,从而,影响学生心理素质的发育。

四、研究结果及其分析

1、在中学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心理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技术。

在教学中,要面对全体学生为主,个别辅导为辅。

可以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为知识理论课,如心理卫生常识讲座,心理调节问题答疑,焦点问题讨论等,在心理知识的学习中明确认识、矫正观念,以积极的态度去对待自己的心理冲突。

另一部分为活动训炼课,这是在中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最为有效的方法。

活动内容包括:

小品表演,角色模拟游戏互访互问,以及其他活动形式,在活动中学生不仅可以学习介绍自己、了解别人,与人交社的社交技能,还可以掌握一些诸如:

转移情绪、宣泄痛苦、发泄愤怒的心理调节手段,防患于未然。

2、通过各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中学的许多课程都包含着丰富多彩的心理健教育内容,教师应积极深入地挖掘,对中学生实施自觉地、有意地影响,达到润物细无声之效。

比如,历史课中英雄人物的坚强意志和英雄事迹、语文课文中人物心理的描写等都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积极的影响。

因此在各门学科的教学目的中加入心理教育的分节目标,使教育模式由知识教育向素质教育、心理教育转化。

  同时,心理健康教育和学校教育、教学是相互依存的、相互促进的、互为制约的。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整体教学工作中的一部分,教师要转变观念,改变以往只看成绩不看能力的测验评价方法。

在教学中多给学生爱和尊重,多表扬、多鼓励、少批评,创造和谐的教学环境,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只有这样,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内驱力才能激发。

因此,在各门学科的教学目的中加入心理教育的分节目标,使教育模式由知识教育向素质教育、心理教育转化。

3、开展心理咨询与辅导工作。

可以在学校设立“心理健康咨询室”,就新生入校时的适应不良,旧生在学习、人际交往、情感、升学填报志愿等心理冲突与心理挫折造成的心理障碍等问题等进行个别与团体咨询、门诊咨询、电话咨询、信件咨询、专栏咨询、现场咨询,采用一些心理治疗的简易方法对症下药,使个别学生的心理疾病得到治疗,同时要注意自身形象,真诚关注学生,增强学生的信任感。

例如,有位学生由于升中考试考得不好,连续几个月都苦闷,而无精打采。

对此,我们帮助分析考试不好的原因,让其认识到成败乃是常事,提高自我认识,鼓励其自己找到解决的对策。

同时,我们指导他一些调节情绪的方法,如,多听轻快的音乐,多活动,多与人交往等等,从而使之克服抑郁的情绪,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优化第二课堂,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

第二课堂是促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和知、情、意、行和谐发展的基本途径,对开阔学生的知识领域、思想境界,提高文化修养,扩大社交范围和心理容量,发展学生个性起重要作用。

学生通过校内外实践才能发现开拓自身的潜力。

第二课堂的内容是相当广泛的,学校班级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可以举办各种形势教育类、社会生活类、心理卫生类、阅读类、审美类、信息处理类等指导性讲座。

可以积极组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调查访问。

可以建立多种类型课外活动小组,阅读小组。

总之,第二课堂应当努力体现思想性、知识性、情感性、艺术性、实践性和学生主体性的统一。

5、建立青少年心理研究中心。

重视培养教师科学的心理教育观和树立教师正确的心理教育意识,组建一支具有丰富经验,以从事心理学教育的教师和班主任为骨干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在学校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科研工作,并以此为先导,对学生进行教育。

综上所述,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忽视,我们应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工作中,不能仅仅停留在了解问题,分析问题的水平上,而且要能够解决问题,使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实际意义,从而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五、小结

这次研究性学习使我们收获了很多。

我们认为,课题本身的是得失非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通过研究性学习,我们获得了一些宝贵的收获和体会。

收获之一是初步树立了研究意识和创新意识。

这种意识对我们今后的学习乃至工作都将具有不可估量的积极影响。

收获之二是了解了研究的一般过程和基本方法。

虽然由于时间和条件的限制,我们的研究过程还不是很规范,但我们对设计问卷、问卷统计、查找资料、提炼观点、撰写论文等主要环节都有了一些亲身的体验和初步的体会,对展板的设计制作也有了一些感性认识。

收获之三是感到学无止境。

平时各科的学习一般是先学知识再学知识如何用,有的知识学了以后一时还不知道有什么用,所以我们往往只感到知识太多而感受不到知识的不足。

而研究性学习正好是反过来:

先确定要解决的问题,再回过来寻找解决问题所需要的知识。

这样我们才深切地体会到知识的不足,体会到“书到用时方恨少”。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不仅感到知识不够用,在研究的能力方面也经常感到力不从心。

如开始时对问卷调查得来的资料不知道该如何概括,对查阅到的报刊资料不知道如何归纳,虽然后来经过努力完成了论文,但不足之处仍然很多。

这种学无止境的感受将激励我们今后更加努力地学习。

收获之四是深切地体会到团结就是力量,合作就是力量。

研究过程就是团结合作的过程,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自不待言,指导老师的精心指导,班主任老师和其他老师的热情关怀,填写问卷的同学的积极配合,班里其他同学的大力支持,家长的关心鼓励,学校提供的各种有利条件,都对课题的完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六、结论

在参加课题组教师所教的学生中,学习兴趣和动机有所增强,能够自觉地、主动地投入学习,学习的自信心有所提高。

.教师在课题实施中,教学观念有了明显的转变,素质有了明显提高。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积极创新,运用个性化的方法促进了学生们心理潜能的开发。

本课题的研究需要相关的理论加以指导,目前在这方面尽管化了很多的时间去找,但还是欠缺,致使这些机制运作的系统性、科学性尚欠缺。

在以后运用这些机制过程中需得到专家的进一步指导。

七、参考资料

《开发你的潜能——成功心理探秘丛书》作者:

马志国

《问天之心——自我心理训练与潜能激活》作者:

王峻

《改变心力——团体心理训练与潜能激发》作者:

白羽

《开采未来:

人的早期潜能开发及心理指导策略》作者:

王玉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