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电大《岭南民间文化》期末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677769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8.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域文化电大《岭南民间文化》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地域文化电大《岭南民间文化》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地域文化电大《岭南民间文化》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地域文化电大《岭南民间文化》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地域文化电大《岭南民间文化》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域文化电大《岭南民间文化》期末复习资料.docx

《地域文化电大《岭南民间文化》期末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域文化电大《岭南民间文化》期末复习资料.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域文化电大《岭南民间文化》期末复习资料.docx

地域文化电大《岭南民间文化》期末复习资料

电大《岭南民间文化》期末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

1、岭南三大民系是指广府民系、客家民系和福佬民系。

2、最能代表岭南文化特征的是广府民系,它是岭南三大民系中最早形成的居民共同体,是由古越人和南迁的中原移民融合而成的。

3、历史上中原人人越较大规模的有四次。

4、最能体现广府民系井风情的是广州的茶楼和除夕花市。

5、最能反映岭南文化与中原文化交融变异的是客家民系的风俗。

6、现在居住在广东的客家人,大多是两晋时期中原地带的“衣冠望族和朝廷命官”。

7、喝功夫茶是福佬民系的风情。

8、原广东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是黎族,主要居住在现海南省五指山区即古百越族的一个支系—骆越族人聚居之所。

9、壮族是两广地区主要的土著民族,是由古代百越族中的西瓯、骆越人发展而来的。

10、壮族教有特色的节日是四月八的“牛王诞”。

11、五羊神话中的“五仙”、“五羊”都是谷精的化身。

12、广东盗宝传说最著名的是《海珠石的传说》,这一传说与唐人传奇《崔炜》的故事有关。

13、我国南宗教派的创始者,佛教禅宗的第六代继法人是惠能六祖。

14、惠能离家学佛的故事,充满了佛法的“色”“空”观念。

15、惠能离家学佛的故事中,六祖的舅父让他拜开村头的巨石才准许他出家,舅父的威严反映了广东地方

唯舅为大的风俗。

16、保存六祖遗迹最多的一是他的家乡新兴县集成镇,二是他削发受戒的广州光孝寺,三是他开坛说法的

韶关曹溪南华寺。

17、广东民间的“牛王诞”、“出水龙”是与四月八的“浴佛节”同一天进行。

18、民间对刘三妹称谓得变化为我们提供了她传歌的路线,她的行迹又给我们划出了一个风俗圈,即岭南

民俗山同溪文化圈。

19、传说中的广东刘三妹是唐中宗年间人,最早记载刘三妹的文字是宋人王象之的《舆地纪胜》。

20、朝汕灯谜的体裁种类繁多,其中最富有文学艺术价值的是诗谜。

21、广州人的饮茶风俗大约从18世纪末开始形成的,广州茶楼文化具有中西合璧、博雅达观风格特点。

22、十九世纪中叶,在广州的十三行街诞生了第一间现代化的茶楼,号称“三元楼”。

23、潮州功夫茶,起于明代,盛于清代,成为潮州地区饮茶习俗的文化现象,是潮州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4、功夫茶之功夫,不在茶叶,而是全在茶的烹法上。

25、潮州功夫茶的“八步法”是指治器、纳茶、侯茶、冲点、刮沫、淋罐、烫杯、筛茶。

26、客家名菜“东江酿豆腐”,传说源于北方的饺子。

27、建于地面的半地穴式窝棚建筑和高于水(地)面的干栏式建筑是岭南先民走出洞穴之后的主要居住形式。

28、竹筒屋又称直头屋、竹竿厝。

他的平面特点是正立面单开间,面宽较窄,进深式地形长短而定。

29、广州的骑楼建筑是商业城市产物,是中外文化交融的结果。

30、潮州民居平面类型很多,最基本形式为四点金和下山虎,其他民居大多以四点金为基本单元加以组合发展而成。

31、飘色是流行于番禺沙湾和吴川梅菉一带的一种民间游艺。

一般是每年农历的三月初三北帝诞时表演。

32、一般说“佛山秋色”,是指秋色工艺品,“秋色赛会”,俗称“出秋色”,他是佛山民间工艺及其展览的一种特殊形式,开始是为庆丰酬神,后发展为一项综合性的民间群众游艺。

33、自梳女是珠江三角洲特有的一种婚嫁习俗,以顺德、南海、番禺、中山最多。

34、历来被人们视为岭南婚姻风俗的两大奇事是自梳女和串隆闺。

35、专门为显贵培育妾氏的行业叫“捻妹花”。

36、自梳风气的第二次高潮出现在20世纪初。

37、广州的生菜会是以芳村的坑口为最。

38、在广东,祝融被称为水神,供奉于广州东郊南海神庙。

39、在广东的禁忌里有语禁、年禁、食禁、婚忌、丧忌、凶忌、行为禁忌等等。

40、南海神诞是流行于广州地区的信仰风俗,又称波罗诞、南海波罗诞等。

41、北帝,原为古代神话中的北方之神,后岭南人把它称作水神。

42、天妃,又称天后,福建、台湾一带称谓妈祖,奉为海神,国外则称之为“中国的女海神”。

43、唐天宝元年(742年),置潮州郡,这是潮州文化繁荣的重要起点。

44、黎族主要居住在海南岛五指山山区,他们的节日是“三月三”。

45、客家山歌是客家民俗的典型风习。

46、广东民间有二件事是在“四月八”进行的:

一是“牛王诞”,一是浴佛节。

47、广州的现代化茶楼诞生于当时外商云集的十三行。

48、中国五大传统民居是指北京的四合院、陕西的窑洞、广西的杆栏式、云南的一颗印和广东的竹筒屋。

49、广东的布马,以最为出色。

50、龙母生日是农历五月初八,其热闹程度,可谓岭南民间盛会中首屈一指。

51、陈文玉在任雷州刺史期间,捐俸造城,不费民财,安抚峒落,各族和睦相处,地方富裕,因此被尊为“雷祖”。

52、福佬民系,地域分布在潮州、汕头以及海南岛一带,并有一部分由福建迁入广西。

53、畲族的祖籍在潮州凤凰山,畲族妇女至今保持穿凤凰装的习惯。

54、广东民间特有的两个诞会是正月生菜会、五月龙母诞。

55、广州的市花是红棉。

56、珠江三角洲的“自梳女”和海南的“串隆闺”历来被人们视为岭南婚姻风俗的两大奇事。

57、每年三月初三为北帝诞,在佛山又称为“真武会”。

58、雷州是我国著名的雷区。

59、岭南东部汉族的“三大民系”是指广府民系、客家民系、福佬民系。

60、最能体现广州市井风情的是茶楼饮食文化。

61、客家民俗的典型风习是客家山歌。

62、潮汕平原人们待客交友休息闲聊不可缺少的饮食艺术是潮汕功夫茶。

63、岭南百越古族中黎族人狩猎流行的是见者有分分配方式。

64、广东史籍城聚居在珠江口一带的水上居民为蛋民。

65、“臂粗,臀大、脚板宽,腰板硬”是水上人的特点。

66、粤菜包括广州菜,潮州菜,东江(客家)菜,海南菜等四大菜,而以广州菜为代表。

 

二、选择题。

1、年初一“行大运”是(阳江人的习俗)

2、三月三是(黎族)人的习俗。

3、广府民系是由古越人和(中原移民)融合而成的。

4、汉语粤方言是一种以(古越族语)为主,融会了中原古汉语成分的方言。

5、客家人尊师重教,崇尚诗书,秉承了(中原文化)的特制。

6、(客家民系)的风俗,最能反映岭南文化与中原文化交融变异。

7、五羊神话中五羊的徘位与(赵佗)有关。

8、移居羊成的先民是带羊而来,因为(羊是先民的图腾)。

9、五位仙人中居中的是指(第四位神仙),也是最重要的祖宗神。

10、涉外传说故事中,以(“洋人盗宝”)型最多。

11、六祖生前的言论被他的弟子们编成(《六祖坛经》),流传于世。

12、六祖惠能是在(广州的光孝寺)削发受戒的。

13、根据宋人王象之的《舆地纪胜》记载,歌仙刘三妹(广西腾县人)。

14、在广东,真正把刘三妹当作歌仙崇拜的是在(阳春)。

15、广东谜风最盛的地方是(朝汕)。

16、朝汕人猜谜,一般是(自己创作)。

17、潮州菜以(海鲜)见长,制作精巧,格局讲究。

18、冲功夫茶前要先烧开水,冲烫茶具,这一步骤叫做(治器)。

19、功夫茶的茶具,往往是(一式多件)。

20、围龙屋是(客家民居)。

21、广州以及珠江三角洲城镇现存量最大的传统民居是(竹筒屋)。

22、“四点金”是(潮汕民居)。

23、“塞大标”是(潮汕地区)的一种春色活动。

24、飘色以(沙湾)飘色最有名。

25、广东著名的水色有两个地方,他们是(番禺市桥镇、中山小榄镇)。

26、“自梳女”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特有的一种婚嫁习俗。

27、在自梳风俗中,自己既不想嫁又不想自梳,便找一个早夭的男子嫁,给死鬼守寡,这种风俗是(代守清)

28、生菜会的会期是(正月二十四至二十七)

29、龙母是一个(宗族神)

30、下列哪个神是属于天神类?

(北帝)

31、民间关于龙母的传说,一是与俗语故事“人心不足蛇吞象”有关,一是与(赖布衣斗法)有关。

32、人神是指(各族祖宗神)

33、龙母作为水神的神性,一是通过她本身的法力,二是通过(五龙子)来实现的。

34、波夫神是属于(水神)

35、下列哪位神是由火神变为水神(祝融)

36、蛋民的生活习俗最大的特点是以舟为居

37、唐宋之后,潮州成为粤东最大的(商业)中心。

38、粤菜的代表应该是广州菜。

39、辛亥革命后,中山装成为我国的“国服”。

40、被冠以“花城”“菊城”美称的城市是小榄。

 

41、“五方”是指C、东、西、南、北、中

42、《海珠石的传说》揭示了广州繁荣昌盛的奥秘。

43、西江人敬仰和爱护小青蛇,见之护送回庙。

44、广州人饮茶,对方给你斟茶时,表示感谢的动作是两指轻扣桌面。

45、岭南建筑的特点,应以广府民系为代表。

46、C、“蛋民”民系,有一种陋俗:

见人落水不能救,以免水鬼找替身。

47、广府民系是由古越人和C中原移民融合而成的。

48、汉语粤方言是一种以A古越族语为主,融会了中原古汉语成分的方言。

49、客家人尊师重教,崇尚诗书,秉承中原文化的特质。

50、风味独特的潮汕小食有多种多样,例如煎油烙。

51、黎族最具民族特色的节日是三月三

52、壮族四月八的节日给D牛披红挂绿,反映了以农耕

为主的社会习俗。

53、瑶族的盘古生诞要举行隆重的耍歌堂活动。

54、畲族同胞自认是盘瓠的后代。

55、蛋民生活习俗最大的特点是以舟为居。

56、古代外国文化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入岭南地区,促进了岭南文化与外国文化的交融。

 

三、问答题

1、简述三大民系的形成。

答:

三大民系是指广府民系、客家民系、福佬民系。

(1)广府民系。

广府民系是岭南三大民系中最早形成的居民共同体,它是由古越人和历代南迁的中原移民融合而成的。

历史上中原人入粤较大规模的有四次。

这些中原移民,构成了广府民系的主流,他们主要居住在珠江三角洲一带,还有粤中、粤西的一些县市,所操语言为汉语粤方言,属壮侗语族,这是以古越族语为主,融会了中原古汉语成分的一种方言。

(2)客家民系。

居住在广东的客家人大多是两晋时期中原地带的“衣冠望族和朝廷命官”,也有一部分是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群落,他们先后经过三次大搬迁,才到粤、闽、赣山区的三角地带落籍。

客家人长期过着以家族为核心的集体生活,宗族观念很强。

(3)福佬民系。

福佬民系是指操闽南、闽北方言的群体,地域分布为潮洲、汕头以及海南岛一带。

福佬民系的形成,是由当地的土著居民闽越族人与两晋以来移入该地区的中原汉人融会而成的。

唐天宝元年设立了潮洲郡,唐宋以后,潮洲商业贸易迅速发展,成为粤东最大的商业中心。

2、简述三大民系的特点。

答:

(1)广府民系的特点:

广府民系的特点主要是不怀旧,不拘泥于历史,富于冒险,勇于开拓,容易接受外来的新事物,又善于融合、消化、吸取,商品意识浓,价值观念强。

精明能干,善变兼容,淡薄政治,讲求经济实效。

这与其地理位置有关。

(2)客家民系的特点:

客家民系的特点是宗族观念强,富团结心。

喜爱唱山歌。

有刻苦耐劳性格和一定的“山地意识”,念念不忘祖宗盛德。

他们尊师重教,崇尚诗书,秉承了中原文化“书香门第”的特质。

他们一向以读书为荣,以读书识字为“一技之长”。

梅县被称为“文化之乡”。

(3)福佬民系的特点:

福佬民系的特点是有强烈的商品意识,富于冒险开拓的精神,博采众长。

但有急功近利、行为短期化的弱点。

潮州人喜爱喝工夫茶,听典雅富丽的潮剧。

潮绣绣工精美传神,工艺品、潮州小食等表现潮州人精巧的手工。

3、简述岭南民俗的主要特色。

答:

岭南民俗的特色归结起来,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古老而又年轻,处处迸发出撞击的火花。

一方面仍保持有许多古老的习俗,其中有中原汉人的古风,也有百越古族的特别风韵,保留着传统的东西特别多,另一方面又受西洋文化的影响,习俗中又夹杂着许多“洋”味,构成了岭南民俗与其他地区不同的特色:

如一面过传统的春节,一面过西洋的圣诞;一面舞龙舞狮,一面跳迪斯科;一面用电脑预测市场的风云,一面又贡着财神、占卦算命等。

(2)活泼多样,充满水乡浪漫情调。

广东地方的人群结构异于他乡,除汉族三大民系外,还有水上居民和七个少数民族,产生了丰富多彩的民俗事象。

山清水秀的自然环境,培育了人们轻快活泼的性格,创造了许多浪漫故事和富有传奇色彩的英雄业绩。

(3)富人情韵味,带有浓郁的市井风情。

广东人感情比较细腻,不善表露,但极重情义。

在日常生活中,广东人诸事都带有浓重的人情味。

如探访朋友忘不了“手信”、春节时大人给小孩“压岁钱”,长辈给晚辈“分柑”,以物“结缘”,以花传情,送花祝愿等,都带有浓重的人情味。

4、简述岭南文化与中原文化的差异。

答:

岭南文化与中原文化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文化背景的位差。

由于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入侵和影响,使岭南、特别是广州的经济形式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和通融性,逐渐形成了“以商为本”的经济结构,政治上亦由于历代封建皇朝鞭长莫及,把岭南作为官员贬谪流放之地,封建宗法制度较为脆弱,社会结构也没有那么严谨,致使岭南人容易接受外来文化思潮的影响。

(2)文化交融方式的位差。

岭南地区以边缘文化为特征,具有极大的受容性,同时,由于缺乏内核文化那种强大辐射传递力,所以变异性极强,对他种文化的移植有较大的宽容性。

(3)文化核心的位差。

这一点首先表现在价值观念方面,中原文化把自己禁锢在小农经济的天地里,不谋求客观环境的改造,不注重人生的价值观念;广东人眼界比较开阔,自强求富,崇尚实业,也务求功利。

其次,在思维方式上,中原人表现为一种封闭、单向、直觉的趋向,失去活力和创造;广东人的思维比较活跃、开放、横向、积极进取,反对保守、中庸、安分、随缘的民俗心理。

5、简述岭南文化的特质。

答:

(1)善于吸收外来文化的开放风气。

岭南文化从古老的民间传说开始,就具有一种与众不同的开放心态,无论是在绘画、音乐等文化方面,还是在饮食、建筑、经商等实业方面,都广泛吸收外来文化的长处,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特点。

(2)努力超越“传统导向”的进取精神。

岭南地区远离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处处迸发出一种超越“传统导向”的进取精神。

这一方面表现在对固有文化传统精华的吸收,另一方面则是大胆革除传统的弊端,提倡“创造新器”、“著作新书”、“启发新俗”,由此在近代文化史上,涌现了一批努力超越传统导向的文化名人。

(3)实利重商的文化倾向。

由于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广东在唐宋时代就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对外贸易区,以珠江三角洲为中心向外辐射。

商品经济的发展,对本地区的文化生活和社会心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铸造了岭南文化讲求实利实惠、偏重商品的倾向。

6、简述“羊”所蕴含的文化精神(“羊”的文化寓意)。

答:

“五羊神话”中的仙人为什么是骑羊而不是骑马、鹿等,这里也有其特定的寓意,一方面是象征这些仙人是从北方而来,另一方面体现着传统文明的发展过程及岭南先民迁徙的情况。

中华民族进入文明社会离不开物质基础,在我国原始社会首先是畜牧业发展,五畜成为养生食物的主食,其中以羊为主,而羊温驯,是最早被人类牧养的家畜之一。

在中国古代“羊”是非常重要的,和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

“羊”原是产于北方,因羊有动作快,便于驱赶,繁殖力强,适应力强等特点,是当年南迁的先民携带的理想家畜。

而且羊还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另外,羊是中国传统的吉祥之物,能给人带来幸运,也有人认为羊是广州古越族人的图腾崇拜物。

字古和祥通,羊又是美好的象征、瑞祥之物,自古以来就是六畜之一。

所以,五羊神话中仙人骑羊除象征其从北而来外,从心理、道德、经济上均有考虑的。

羊为其所携家畜,是有一定依据的。

7、简述广东涉外故事与传统故事有什么不同。

答:

涉外传说故事中,以“洋人盗宝”型最多,其传统的基本模式是:

我国某地有一宝物,外观平平,国人不识,后被某一外国商人或传教士发现,重金购去,或以各种手段骗取,甚至武力抢夺,但由于宝物依恋故土,不愿出洋;或到了洋人手中失去灵性,不听使唤;或在争夺中损坏,变成废物。

从此这个地方就衰败了,老百姓过着穷苦日子,似乎这一切都是可恶的洋人盗窃了我们的宝物所造成的。

这些故事多出现在近代,表现出很强的锁国心理。

而广东的涉外传说则表现出另一种情调:

与外国人友善相处,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平等竞争。

例如《海珠石的传说》,这一传说与同类传说中宝物被盗失去了灵性,此地从此衰败的结局相反,海珠石一直是传说中的一幅美景。

8、广东盗宝故事的自然形态是怎么样的?

它呈现出一种怎样的心态?

答:

广东盗宝的故事主要是反映识宝者与持宝者自愿买卖,重点表现的是宝物重金购不走,以宝物对乡土的依恋来反映人们爱乡爱国的心态,而不是识宝者与持宝者的矛盾和斗争。

即使发展到近代,仍基本保存这一开放的形态特点,并不因为政治的原因而违背文学发展的规律,呈现封闭狭隘性。

如《海珠石的传说》和《禁钟和仙藤》。

9、简述六祖学佛的故事。

答:

六祖是农家子弟,有一次,他到县城去,路过寺院,听到和尚在念《金刚经》,他的心性顿然开悟。

23岁那一年,六祖要离别新兴,到湖北东禅寺学佛。

为了学佛,六祖拜家门外的石头,拜了七七四十九天,终于以诚心拜开了石头,离家别母到湖北学佛。

六祖拜别母亲和舅舅,千里迢迢到湖北东禅寺,要拜五祖为师。

起初五祖不肯收留他,后来,所答之语甚合五祖心意,于是留下他,并让他在碓房舂米剖柴。

八个月后,五祖遴选嗣法人,命弟子作一偈语,惠能作了一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

五祖心中暗喜,但怕别人害他,当夜三更时,在惠能五祖的住处,五祖秘受禅法,传以衣钵给惠能。

惠能遵嘱回到广东怀集、四会一带,隐匿在深山猎户中。

16年后,适逢高僧印宗法师在广州法性寺(今光孝寺)开讲“涅槃经”,“风动”还是“幡动”的辩论,惠能的高论博得印宗的赏识。

惠能因此出示衣钵,削发剃渡,正式被拜为禅宗六祖。

10、简述六祖学佛故事的编造里所体现的佛教文化。

答:

(1)惠能离家学佛的故事、关于“幡动”的辩论体现了佛学的色空观;

(2)惠能坠腰石舂米的故事体现了佛学讲求艰苦磨炼的精神;(3)惠能种菜的故事体现了佛学要求的根基清净、心如止水的品格;(4)惠能吃早餐的故事体现了佛学要求的悟性;(5)惠能显法的故事(惠明追衣钵、向陈亚仙借地、行昌行刺等)体现了佛学中佛法无边的功能。

11、简述刘三妹称谓的不同与岭南民俗峒溪文化圈的风俗文化。

答:

在广东,对刘三妹的称呼各地有不同,梅县、兴宁一带称刘三妹,清远、肇庆、阳春一带,有称刘三妹的,也有称刘三姐的,连县、阳山一带有称刘三姑、刘三娘的,阳江称之为刘三妈,电白称之为刘三太,虽然说这些刘三妹不一定就是指一个人,但从各种传说和呈现的歌唱风格看,广东至少有两个刘三妹,一个是新兴的刘三妹,一个是兴梅的刘三妹,刘三妹传得广远。

但不管是哪一个刘三妹,抑或是广西的刘三姐,民间对她的称谓都为我们提供了她传歌的路线,她的行迹又给我们划出了一个风俗圈,即岭南民俗峒溪文化圈。

它的范围涉及广东、广西乃至云南东部的部分地区,它明显区别于珠江三角洲及潮汕平原地区的风俗文化。

12、简述潮汕猜谜的规程。

答:

击鼓报猜是潮汕猜谜的独特规程,猜谜开始时,主事者擂鼓一通,鼓声过后,即可开猜。

猜射者先报谜笺编号,作者主鼓一声,再报谜面和谜底,又重鼓一声,再加解释,完全正确,主鼓三声。

这一规程,谜界称之为“击鼓报猜”。

它不但可以增加谜坛的热烈气氛,善制谜的作者,还善于以鼓导猜,启迪出你的思路,鼓舞你的信心,所以很受欢迎。

13、论述广州茶楼文化特点。

答:

广州的茶楼文化,除了有茶、汤、菜、点等的饮食形态之外,还讲究饮食时的建筑装潢风格,室内陈设的流派,字画古董的雅趣,听歌品曲的娱乐,交朋结友的气度,洽谈经商的门道等等,这些无一不是一门高超的艺术,它充分体现了广州茶楼文化具有中西合璧、博雅达观的风格特点。

1、趋时变奏,源远流长。

(1)广州人的饮茶风俗大约从18世纪末开始形成的。

到了19世纪中叶,外国人大量涌入广州,在现今的十三行街一带居住,形成了一个贸易中心,所以诞生了广州第一间现代化的茶楼,号称“三元楼”。

(2)讲究环境的气派和幽雅。

随着社会的发展,茶楼越来越向高档化和多元化发展,二十世纪初崛起的“四大茶楼”,其建筑规模相当可观,而且陈设讲究,犹如幽雅的园林。

2、食艺结合,情趣盎然。

广州人饮茶,重点不在茶本身,对饮茶的规程、礼仪并不讲究,饮茶是一件很随意的事情。

(1)是一种身心的自我调节。

(2)感受美食的乐趣和情趣。

(3)讲求艺术享受(讲究环境)。

3、中西合璧,广采博收。

在传统民居“竹筒屋”基础上,采用西洋建筑的局部装饰,门面窄,进深大,外表雄伟壮观,高大明亮,内部精致典雅。

由此构成了广州茶楼的外在风格。

折衷糅合、多样化、偏重传统,模仿西洋古典风格,体现了广州茶楼广采博收的特点。

广州的茶楼构成了广州市井风情一道亮丽的风景。

在饮食方面,广州茶楼的食谱,也充分显示着它广采博收的特点。

(1)茶色多样。

粤茶包括广州菜、潮州菜、东江(客家)菜、海南菜四大系列,以广州菜为代表。

(2)点心多样丰富,这些点心,都吸取了中西美点之长,形成了自家的风格。

(3)茶楼带有其他文化效应。

4、得天独厚,领导潮流。

(1)从历史上看,广州开城早(公元前2世纪)。

(2)从经济上看,广州早在秦始皇统一岭南之前,就已是一块珠宝的集散地。

明代后期,已经建立了贸易机构十三行等,外商的云集,华侨等促进了广州饮食业的繁荣。

(3)广州地处南海沿岸,气候温和,物产丰富,蔬菜瓜果繁多,山珍海味俱备,加上交通方便,商业繁荣,为饮食业提供多样化选择的可能。

14、论述功夫茶的特点。

答:

(1)潮州功夫茶,以茶具精致小巧、烹制考究与以茶寄情为特点。

功夫茶一般不用红茶和绿茶,而用半发酵的乌龙、奇种与铁观音,不必要上等茶,茶叶远没有茶具讲究。

功夫茶的茶具,往往是“一式多件”。

(2)茶具讲究名产地、名厂家出品,精细、小巧,质量上乘,俨然一套工艺品,体现潮州茶文化中的高品味的价值取向。

(3)功夫茶之功夫,全在茶之烹法,虽有好的茶叶、茶具,而不善冲,也全功尽废。

潮州功夫茶的烹法,有所谓“十法”,即活火、虾须水、拣茶、装茶、烫盅、热罐、高冲、盖沫、淋顶与低筛。

(4)潮州功夫茶,不同于一般的喝茶,二者之异首先在于非同一般喝茶那样,大口大杯地喝,而是小杯小杯地品味,品茶之意与其说为解渴,不如说在品味茶之香,在以茶叙情;其次,潮州功夫茶特别地讲究食茶的礼节,待茶冲完,主客总是谦让一番,然后请长者、贵宾先尝,杯沿接唇,茶面迎鼻,闻茶之香,一啜而尽。

功夫茶这一套礼仪正是中国传统的“茶道”。

15、简述广州菜的特点。

答:

广州菜用料广博,选料珍奇,配料多而巧,善于在模仿中创新,依食客之愿而烹制。

食味重清、鲜、爽、滑、脆,讲究“锅气”,注重形象,品种繁多,随季节而变化,酸甜苦辣咸,香酥脆肥浓,五滋六味俱全。

这些优点,是集中了京、川、苏、鲁、浙等菜系以及西菜之所长,根据广州的气候特点和人们生理需求,依靠当地原料丰富、鲜活的优势而创制的,光从菜谱上就不难看出粤菜广采博收的势头。

具体表现为:

(1)选料博、杂、鲜、活,配料丰富。

(2)注重火候油温,烹调方法多样而完善。

(3)口味清淡,注重汤水。

(4)色、香、味俱全,饮食与艺术融于一体。

16、简述广州的竹筒屋。

答:

竹筒屋又称直头屋、竹竿厝。

他的平面特点是正立面单开间,面宽较窄,进深视地形长短而定。

竹筒屋由于面窄,进深大(两者之比为1:

4至1:

8),形似竹筒而得名。

其产生的原因是:

19世纪上半叶,随着工商业发展和城市人口逐渐增多,粤中地区人多地少,地价昂贵,同时,当地气候炎热潮湿,竹筒屋的通风、采光、排水、交通可以依靠开敞的厅堂和天井,廊道得到解决。

竹筒屋层次重叠,直线到底,有回肠荡气之势。

17、简述客家围龙屋。

答:

客家围龙屋一般建筑在依山傍水的丘陵上,外观呈半圆形,层层叠叠,宛如一条盘缠的巨龙,因此民间称之为“围龙屋”。

“围龙屋”的主体为正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