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典故摘抄及诠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677605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05.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书典故摘抄及诠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读书典故摘抄及诠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读书典故摘抄及诠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读书典故摘抄及诠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读书典故摘抄及诠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读书典故摘抄及诠释.docx

《读书典故摘抄及诠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书典故摘抄及诠释.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读书典故摘抄及诠释.docx

读书典故摘抄及诠释

读书典故摘抄及诠释

在中国历史上,陈姓出自舜帝后裔陈胡公,发源于宛丘,在河南固始,颍川开始壮大。

在周武王灭掉商朝建立周朝以后,找到舜的后人胡公满,封他在陈(今河南省淮阳县)这个地方,建立了“陈国”。

说话篇

1.讷言

讷言,读作nèyán,意为说话谨慎。

【出处】《论语·里仁》: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指说话谨慎,办事敏捷

2.讷言敏行,成语,指说话谨慎,办事敏捷,出自于《论语·里仁》: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示例】宋·朱熹《答王近思书》:

“不可不深自警省,讷言敏行,以改故习之谬也。

3.《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记载的司马牛是孔子的学生,他是个“多言而躁”(饶舌话多,个性急躁)之人,“司马牛问仁。

子曰:

“仁者,其言也讱。

”曰:

“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乎?

”子曰:

“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

”其意为司马牛问怎样做才是仁.孔子说:

仁人说话是慎重的.”(就这么简单么?

)司马牛说:

“说话慎重,这就叫做仁了吗?

”孔子说:

“做起来很困难,说起来能不慎重吗?

4.“御人以口给kǒujǐ,屡憎于人。

”意思是,靠伶牙利齿和人辩论,只会招致别人的讨厌,一味呈口舌之利,最终造成言多必失。

“或曰:

‘雍也,仁而不佞。

’子曰:

‘焉用佞!

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

不知其仁,焉用佞!

’”意思是,有人说:

“雍呀,他是仁人,可惜短于口才。

”先生说:

“哪里定要口才呀!

专用口快来对付人,只易讨人厌。

我不知雍是否得称为仁,但哪里定要口才呀!

5.子曰:

“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孔子说:

“古人不轻易把话说出口,是因为他们以说出来做不到为可耻啊。

6.小不忍则乱大谋成语

《论语·卫灵公》:

“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意思是,孔子说:

“花言巧语能败坏德行。

小事不能忍耐就会败坏大事情。

7.“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言不辩,辩言不善。

”(出自老子的《道德经》第八十一章)意思是,真话不好听,好听非真话;好人不争辩,争辩无好人。

8.绝知此事要躬行

《冬夜读书示子聿》(南宋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子聿(yù):

陆游的小儿子。

9.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

王黄门兄弟三人俱诣谢公,子猷yóu(王徽之,王羲之的儿子,曾任黄门侍郎)、子重(王操之)多说俗事,子敬(王献之)寒温而已。

既出,坐客问谢公:

“向三贤孰愈?

”谢公曰:

“小者最胜。

”客曰:

“何以知之?

”谢公曰:

“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推此知之。

”王子猷、子敬曾俱坐一室,上忽发火。

子猷遽走避,不惶取屐;子敬神色恬然,徐唤左右,扶凭而出,不异平常。

世以此定二王神宇。

意思是,黄门侍郎王子猷兄弟三人一同去拜访谢安,子猷和子重大多说些日常事情,子敬不过寒暄几句罢了。

三人走了以后,在座的客人问谢安:

“刚才那三位贤士谁较好?

”谢安说:

“小的最好。

”客人说:

“这是怎么知道的呢?

”谢安说:

“贤明的人言辞少,急躁的人言辞多,由此推断出来。

”王子猷、子敬曾经都坐在一个屋子里,屋顶突然着火。

子猷迅速跑出去避开火灾,慌张地没穿鞋子;子敬神色平静,慢慢地呼叫仆人(过来),扶着墙出来,跟平常没有什么两样。

世人以此来评价子猷、子敬的气度。

10.“言多必失”、“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11.子曰:

“志有之,‘言以忠志,文以足言,不言谁知其志?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慎辞哉。

”意思是,孔子说:

言论是用来表达志节的,文法修辞是用来表达言论的。

假如不发言论,谁又能知道他的志节呢?

假如言论没有文辞的修饰辅助,又怎么可能久远流传呢?

可见言辞必须谨慎。

12.抗日战争时期在延安出生的毛泽东的两个女儿取名李敏和李讷。

其中“敏”与“讷”就是出于《论语·里仁》中的“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从给女儿起的名字中,可以体会出毛泽东是希望自己的女儿长大要做多干实事、少说空话的人。

处事篇

1.抱朴守拙:

出自明代还初道人洪应明格言式小品文集《菜根谭》。

意思是君子与其处事圆滑,不如保持朴实的个性;与其事事小心谨慎、委曲求全,倒不如豁达一些才不会丧失纯真的本性。

《菜根谭》:

“与人者,与其易疏于终,不若难亲于始;御事者,与其巧持于后,不若拙守于前”,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其最后关系逐渐疏远,到不如一开始就不要显得那么亲密.

处理事情,与其将来要费尽心机,不如事前踏踏实实准备.

抱朴:

纯朴自然,有道家意境。

抱朴一词,语自《老子》: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魏晋时有位善练丹者葛洪号“抱朴子”,其所著《抱朴子》一书有老庄哲学的思想。

“守拙”一词,语自陶渊明《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意思是固守住愚拙,愚拙为自谦词。

2.文章

庄子《达生篇》有一则寓言:

纪消子为齐王养斗鸡,过了十天,齐王迫不及待地问:

“我的鸡可以上战场了吗?

”“不可!

此鸡性情骄矜,相斗必败。

”再过十天,齐王又催问,纪消子仍然说:

“它听到外面声响,就格格回应;看到外面影子晃动,就心浮气躁,易受外境牵动,不宜打仗。

”数十天过去了,齐王终于按捺不住。

纪消子说:

“据我近日观察,不管其他的斗鸡如何鸣叫挑衅,它都神闲气定,望之俨然呆若木鸡,群鸡一见就溃败逃窜,天下无敌矣!

庄子的寓言是要我们涵养内敛,太过锋芒毕露,不但不能全生,还足以害命。

麝因有香身先死,橡树因有胶遭砍伐,虎豹因有彩纹被猎杀。

因此老子哲学主张:

“大道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孔子说曾子(曾参):

“参也鲁!

”正是靠这位夫子心目中憨厚的弟子,儒家的仁恕学说才得以传扬。

《列子·汤问》记载北山九旬愚公,因为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挡住出入,决心率领子孙铲平青山,邻村智叟取笑他愚不可及,蝼蚁如何撼动峻岭?

愚公说:

“我死了有儿子,儿子死了有孙子,孙子死了又有他的儿子,代代相续,而山的高度又不会增加,何愁不会夷平呢?

”世上多的是急功近利的智叟,愚公耐烦耐久的愚笨处正是我们不及的地力。

人生在世不必太聪明,更不可逞聪明,不仅要藏拙,更要养拙。

朝云为苏轼生下第四子邂,做满月时,东坡曾做《洗儿戏作》诗: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东坡说自己“平生文字为吾累”,他因为诗文而名满天下,也因为诗文而无端惹出“乌台诗案”,身陷囹圄,几至殒命,因此诗人才会发出儿子不必有世智辩聪的喟叹。

古人对于守拙的人生观多有阐发,谦逊自己的作品为拙著、拙作、拙笔,称谓自己见解为拙见、拙纳,戏称自己妻子为拙荆。

白居易《养拙》诗:

“铁柔不为剑,木曲不为辕。

今我亦如此,愚蒙不及门。

甘心谢名利,灭迹归丘园。

坐卧茅茨中,但对琴与尊。

身去缰锁累,耳辞朝市喧。

逍遥无所为,时窥五千言。

”脱去名缰利锁,归居田园茅茨,看似愚拙无成,但却享受到人生的逍遥。

布袋和尚面对人生的难堪、羞辱时,总以随缘豁达的态度来化解:

“老拙穿衲袄,淡饭腹中饱;补破好遮寒,万事随缘了。

有人骂老拙,老拙自说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

涕唾吐脸上,随他白干了;你也省力气,他亦无烦恼。

”郑板桥主张为人处世要“难得糊涂”,这不正是老子超然荣辱,淡泊物欲的守真朴拙之道吗?

黄庭坚《牧童》诗: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多少人牺恓惶惶奔走仕途,熙熙攘攘竞逐名利,尔虞我诈,机关尽用,迷失本真,倒不如牧童安于拙愚。

当今浮夸的社会实在需要一些拙守分际、朴质踏实的智者。

3.过犹不及成语解释为:

事情做得过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合适的。

中庸思想的讥休说明。

【出处】《论语·先进》:

“子贡问:

‘师与商也孰贤?

’子曰:

‘师也过,商也不及。

’曰:

‘然则师愈与?

’子曰:

‘过犹不及。

’”译文意思是子贡问:

“颛孙师(字子张)和卜商(字子夏)谁更贤德?

”孔子说:

“颛孙师常常作得有些过头,卜商常常达不到要求。

”子贡说:

“如此说来,是不是颛孙师要好一些呢?

”孔子说:

“过头和达不到同样不好。

4.中庸之道

孔子认为中庸之道不是不讲原则的折衷主义,不讲原则,四面讨好,自私伪善,孔子称之为“乡愿”,“乡愿,德之贼也”。

乡愿指乡中貌似谨厚,而实与流俗合污的伪善者。

《论语·阳货》:

“子曰:

‘乡原,德之贼也。

’”

《论语.子路》:

“子贡问曰:

‘乡人皆好之,何如?

’子曰:

‘未可也。

’‘乡人皆恶之,何如?

’子曰:

‘未可也。

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译文】子贡问孔子说:

“全乡人都喜欢、赞扬他,这个人怎么样?

”孔子说:

“这还不能肯定。

”子贡又问孔子说:

“全乡人都厌恶、憎恨他,这个人怎么样?

”孔子说:

“这也是不能肯定的。

最好的人是全乡的好人都喜欢他,全乡的坏人都厌恶他。

”《孟子·尽心下》:

“言不顾行,行不顾言,则曰:

‘古之人,古之人。

行何为踽踽(juju三声)凉凉?

生斯世也,为斯世也,善斯可矣。

’阉然媚于世也者,是乡原也。

”“万子曰:

‘一乡皆称原人焉,无所往而不为原人,孔子以为德之贼,何哉?

’曰:

‘非之无举也,刺之无刺也,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洁,众皆悦之,自以为是,而不可与入尧舜之道,故曰“德之贼”也。

孔子曰:

“恶似而非者:

恶莠,恐其乱苗也;恶佞,恐其乱义也;恶利口,恐其乱信也;恶郑声,恐其乱乐也;恶紫,恐其乱朱也;恶乡原,恐其乱德也。

”’”

徐干《中论·考伪》:

“乡愿亦无杀人之罪也,而仲尼恶之,何也?

以其乱德也。

”明李贽《与耿司寇告别》:

“若夫贼德之乡愿,则虽过门而不欲其入室,盖拒绝之深矣,而肯遽以人类视之哉!

”李大钊《乡愿与大盗》:

“中国一部历史,是乡愿与大盗结合的纪录。

”清王宜山《围炉夜话》第四章:

“孔子何以恶乡愿,只为他似忠似廉,无非假面孔;孔子何以弃鄙夫,只因他患得患失,尽是俗人心肠。

5.克己复礼成语

颜渊问仁。

子曰:

“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

“请问其目。

”子曰: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

“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翻译:

颜渊请教如何行仁(仁,人生正途),孔子说,能够战胜自己的私欲,让自己的行为回复到礼的要求上,就是仁(的做法)。

不论任何时候,只要能够自己作主去实践礼的要求,天下人都会归复到礼的要求上。

做仁义的事情是完全靠自己的,难道还能靠别人吗?

颜渊说,希望指点一些具体做法,孔子说,不合乎礼的不去看,不合乎礼的不去听,不合乎礼的不去说,不合乎礼的不去做。

颜渊说,我虽然不够聪明,也要努力做到这些话。

背景知识:

颜渊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可惜英年早逝(营养不良)。

颜渊的死对孔子打击非常大,孔子曾恸哭颜渊,旁边的学生都觉得孔子哭得过分伤心,因为孔子的儿子死时,孔子都未曾像这样痛哭过。

孔子反驳,有吗?

我不为这样的学生恸哭,又要为谁这样恸哭呢?

(颜渊死,子哭之恸。

从者曰:

“子恸矣。

”曰:

“有恸乎?

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

足见颜渊在孔子心目中的地位,因为孔子认为颜渊才是唯一了解孔子思想的人,能为孔子传道,而颜渊却先孔子一步离开人世,等于是断了孔子的“后路”,实属“不孝”。

因为曾有“子畏于匡,颜渊后。

子曰:

“吾以汝为死矣。

”曰:

“子在,回何敢死?

”(孔子被匡城的群众所围困,颜渊后来才赶到。

孔子说:

“我以为你遇害了呢?

”颜渊说:

“老师活着,回怎么敢死呢?

”)” 。

可见孔子与颜渊的关系非同一般,犹如父子,难怪子恸哭。

孔子对回的评价极高,子曰:

“贤哉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在回也!

6.相关论述

朱子解克己复礼,其言曰:

“克是克去己私。

己私既克,天理自复,譬如尘垢既去,则镜自明;瓦砾既扫,则室自清。

”又曰:

“克己复礼,间不容发,无私便是仁。

”又曰:

“天理人欲,相为消长,克得人欲,乃能复礼。

”又曰:

“敬如治田灌溉,克己如去恶草。

”王阳明有云:

“去山中贼易,去心中贼难。

”克己就是要灭此心中之贼。

礼对人生行为,具有指导、节制、综贯、衡断诸作用,而能促进人与人间关系之圆满,有礼便是行仁,孔子之以礼为教,可见其由来。

故论语子罕篇又载颜渊之言曰:

“夫子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朱熹认为:

“克己”的真正含义就是战胜自我的私欲,在这里,“礼”不仅仅是具体的礼节,而是泛指天理,“复礼”就是应当遵循天理,这就把“克己复礼”的内涵大大扩展了。

朱熹指出,“仁”就是人内心的完美道德境界,其实也无非天理,所以能战胜自己的私欲而复归于天理,自然就达到了仁的境界。

7.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yàn。

译文高柴(字子羔)愚笨,曾参迟钝,子张偏激,仲由鲁莽。

儒家四相这也是对四个学生的评论,指出四位学生的弱点。

为什么只提这四个人呢?

因为这四个人也代表了人格的四种典型。

一般人可以用这四种典型来做一个小的归类;不是这类,就是那类。

“愚”,并不是我们普通说的笨。

朴拙一点,举止比较迟缓就近愚,不完全是笨的意思。

还有这个“愚”字的笑话,有些学生在外国已拿到博士、硕士学位,写信回来,往往自称“愚生”,这对于传统文化真是一大讽刺。

唐代以后,一千多年来,“愚”字都是长辈对晚辈或平辈间的谦称。

例如师长对学生写信,可以自己谦称为愚。

舅对年长的外甥,也可谦称愚舅。

对弟弟,也可谦称愚兄。

可是还有人称“愚生”,那就奇怪了。

那么,上面称老师,应该对称为笨师了?

这是另外谈到写信的礼貌。

在这节书里,“愚”的意思是反应迟钝。

孔子评价子张说“师也辟”(《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就是说子张才过人,失在有些邪辟,喜欢文过饰非。

在《论语·先进》里孔子又说子张“师也过,商也不及”,即认为子张性格有些过于张扬,子夏性格有些过于软弱,并说“过犹不及”,认为他们都没有达到中庸之道。

《史记·儒林列传》说:

“自孔子卒后,七十子之徒散游诸侯……故子路居卫,(孔子死前,子路就死在卫国)子张居陈,澹台子羽居楚,子夏居西河,子贡终午齐”。

这样看来子张最后是在陈国定居下来,并以陈国为基地发展自己的势力。

又据《韩非子·显学》记载,孔子死后,儒家分为八派,而“子张氏之儒”列在最前面。

可见他这一派在后儒中,势力是相当大的。

[4]

子贡端木赐,复姓端木,字子贡,以字行。

孔子的得意门生,孔门十哲之一,“受业身通”的弟子之一,孔子曾称其为“瑚琏之器”。

子贡在孔门十哲中以言语闻名,利口巧辞,善于雄辩,且有干济才,办事通达,曾任鲁国、卫国之相,死于齐国。

他还善于经商之道为孔子弟子中首富。

“端木遗风”指子贡遗留下来的诚信经商的风气,成为中国民间信奉的财神。

子贡善货殖,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之风,为后世商界所推崇。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亦载:

“子贡好废举,与时转货资……家累千金”,翻译:

子贡依据市场行情的变化做买卖,以成巨富。

由于子贡在经商上大获成功,所以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以相当的笔墨对这位商业巨子予以表彰,肯定他在经济发展上所起的作用。

(货殖,经商的人)

子曰:

“回也其庶乎,屡空。

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

”【译文】孔子说:

“回呀!

差不多了,可惜他屡在空乏中。

赐没有受公家之命而经营货殖,他猜度物价总猜中了。

【另一译法】孔子说:

“颜回啊,学问德行差不多了罢,可是常常穷的没有办法。

端木赐的学问德行不高,他不安本分,去囤积投机,猜测行情,竞每每猜对了。

“瑚琏之器”子贡问曰:

“赐也何如?

”子曰:

“女,器也。

”曰:

“何器也?

”曰:

“瑚琏(húliǎn)也。

”孔子称其为“瑚琏之器”,瑚琏是宗庙中盛黍稷之器,以玉饰之,以瑚琏喻子贡,嘉许其乃国之栋梁——廊庙之材也。

8.孔子总结学生

孔子在评价他的弟子们的特点时、司马迁在进行历史记录时,都将德行放到了第一位,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孔子曰“受业身通者七十有七人”,皆异能之士也。

德行:

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

政事:

冉有,季路。

言语:

宰我,子贡。

文学:

子游,子夏。

子曰:

“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

”德行:

颜渊、闵(mǐn)子骞、冉伯牛、仲弓。

言语:

宰我、子贡。

政事:

冉有、季路。

文学:

子游、子夏。

跟从我到陈蔡的弟子,都无法继承我的衣钵(因颜回先孔子死)。

读论语我们也知道,子贡也是自认为自己不如颜回的。

子谓子贡曰:

“女与回也孰愈?

”对曰:

“赐也,何敢望回!

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子曰:

“弗如也。

吾与女弗如也。

”孔子说:

“你确实不如他,我同意你的看法,你是不如他。

9.高山仰止

成语“高山景行”,“仰”是慕仰;“景行”是“明行”,即光明正大的行为,是人们行动的准则。

成语高山仰止(gāoshānyǎngzhǐ)比喻高尚的道德。

出自《诗经·小雅·车辖》: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四牡騑騑,六辔如琴。

觏gòu尔新婚,以慰我心。

”【译文】仰头望着这高山,沿着宽阔大路走。

四匹马儿跑不停,六条缰绳谐如琴。

见你车上新娘子,安慰我心暖如春。

《史记·孔子世家》的一例:

“《诗》有之: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这话是用来赞美孔子的

10.严父出孝子,慈母多败儿

出自《增广贤文》

严父出孝子,慈母多败儿。

枪打出头鸟,刀砍地头蛇。

风吹鸡蛋壳,财去人安乐。

谁言碧山曲,不废青松直;

谁言浊水泥,不污明月色。

11.人生不在初相逢

人生不在初相逢,

洗尽铅华也从容,

年少都有凌云志,

平凡一生也英雄!

曹植在《洛神赋》中有:

芳泽不加,铅华不御。

12.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这句话出自《孟子·离娄上》,它的含义是:

事情做不成功,遇到了挫折和困难,或者人际关系处得不好,就要自我反省,一切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原文】孟子曰:

“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诗云:

‘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

【译文】孟子说:

“爱别人却得不到别人的亲近,那就应反问自己的仁爱是否不够;管理别人却不能够管理好,那就应反问自己的管理才智是否有问题;礼貌待人却得不到别人相应的礼貌,那就应反问自己的礼貌是否到家——凡是行为得不到预期的效果,都应该反过来检查自己,自身行为端正了,天下的人自然就会归服。

《诗经》说:

‘常思虑自己的行为是否合乎天理,以求美好的幸福生活’”

【类似言论】其相关论述,在《论语》和《孟子》中可以说是不胜枚举。

(1)从个人品质说,也就是孔子所说的“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卫灵公》“躬”就是反躬自省,反省自己)

(2)从治理国家政治说,是正己以正人。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子路》)

(3)“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是出自《孟子·离娄章句下》的一句话,指爱别人的人,别人也永远爱他;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永远尊敬他。

(4)反省自己,端正言行的例子。

《孟子·离娄上》第八章:

孔子曰:

『小子听之:

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

自取之也。

』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翻译过来是:

孔子说:

‘弟子们听着!

清的水洗冠缨,浊的水洗双脚,要怎么样自己看着办(我认为此句应翻译为清水浊水都是我们造成的)。

’人必定是有自取侮辱的行为,才有他人来侮辱他;家必定是自己招致毁坏,才有他人来毁败它;国家必定是自己遭致讨伐,才有他人来讨伐它。

也就是说这些不好的现象都是自己招来的。

(5)古人说:

“各自责,天清地宁;各相责,天翻地覆。

13.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

(苏轼《贾谊论》)

志向远,对未来有更高期许,就能承受诸多的挑战问题;期望大,对前途有更高追求,就能忍受诸多的困扰问题。

能在逆境中等待,能在困扰中从容,就是对未来的坚守。

凡是能做成事情的人,一定经历了艰苦和麻烦。

这都是必经的考验。

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

六名七相八敬神,九交贵人十养生。

看命知命真君子,未雨绸缪好人生。

经历才是人生的宝贵财富,安逸才是人生的苦难。

命中只有八斗米,走遍天下不满升。

命中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说一丈,不如行一尺。

行动篇

1.天空中没有留下翅膀的痕迹,但我已飞过。

使用语境:

不要太在乎行动结果,应重视行动过程。

就是说假如你完成了一件事情(鸟儿飞过),但却什么也没有得到(没有留下翅膀的痕迹)。

但是你经历过,奋斗过,也就不后悔。

出处:

出自泰戈尔的《飞鸟集》

治学篇

1.读书不见圣贤,如铅椠佣。

居官不爱子民,如衣冠盗。

讲学不尚躬行,如口头禅。

立业不思种德,如眼前花。

《菜根谭》

2.

品行篇

1.霸陵醉尉罢官受辱”的一个典故,汉语成语,形容失官之后受人侵辱。

【出处】顷之,家居数岁。

广家与故颍阴侯孙屏野居蓝田南山中射猎。

尝夜从一骑出,从人田闲饮。

还至霸陵亭,霸陵尉醉,呵止广。

广骑曰:

「故李将军。

」尉曰:

「今将军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

」止广宿亭下。

居无何,匈奴入杀辽西太守,败韩将军,后韩将军徙右北平。

于是天子乃召拜广为右北平太守。

广即请霸陵尉与俱,至军而斩之。

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

——《史记》卷一百九〈李将军列传〉

后常用"醉尉"作势利小人的代名词。

【例】唐诗人骆宾王《帝京篇》诗曰:

“门前无复张公子,灞亭谁畏李将军。

”杜甫《南极》诗曰:

“乱离多醉尉,愁杀李将军。

”都认为李广落职失势,受到了霸陵尉的奚落和羞辱,借此感叹世事变迁、世态炎凉。

俗话说:

“宰相肚里能撑船,将军额头能跑马。

2.死灰复燃原比喻失势的人重新得势。

现常比喻已经消失了的恶势力又重新活动起来(含贬义)。

常与“东山再起”作比较。

成语出自《史记·翰长儒列传》:

“御史大夫韩安国者,梁成安人也。

事梁孝王为中大夫。

吴楚反时,孝王使安国为将,安国持重,以故吴不能过梁。

吴楚已破。

安国名由此显。

其后安国坐法抵罪,蒙狱吏田甲辱安国。

安国曰:

“死灰独不复然乎?

”曰:

“然即溺之。

”居无何,梁内史缺,汉使使者拜安国为梁内史,起徒中为二千石。

田甲亡走。

安国曰:

“甲不就官,我灭而宗。

”甲因肉袒谢。

安国笑曰:

“可溺矣!

公等足与治乎?

”卒善遇之。

”【译文】御史大夫韩安国,是梁国成安县人。

事奉梁孝王,担任中大夫。

吴楚七国叛乱时,梁孝王派韩安国担任将军,韩安国稳固防守,因此吴军不能越过粱国的防线。

吴楚叛乱平息,韩安国的名声从此显扬。

后来韩安国因犯法被叛罪,蒙县的狱吏田甲侮辱韩安国。

韩安国说:

“死灰难道就不会复燃吗?

”田甲说:

“要是再燃烧就撒一泡尿浇灭它。

”过了不久,梁国内史的职位空缺,汉朝廷派使者任命韩安国为梁国内史,由囚徒(直接)担任二千石级的官员。

田甲弃官逃跑了。

韩安国说:

“田甲不回来就任,我就要夷灭你的宗族。

”田甲便脱衣露胸前去谢罪。

韩安国笑着说:

“你可以撒尿了!

像你们这些人值得我惩办吗?

”最后友好地对待他。

3.徐孺下陈蕃之榻礼待贤士历史典故

【出处】徐稚字孺子,“屡辟公府,不起。

时陈善为太守,以礼请署功曹,稚不免之,既谒而退。

蕃在郡不接宾客,唯稚来特设一榻,去则县之”。

《后汉书·卷五十三》陈蕃青州太守任上接待周璆、豫章太守任上接待徐穉都是专设一榻,去则悬之。

周璆青州人,徐穉南昌人,二人都是高士。

太尉李固表荐,徵拜议郎,再迁为乐安太守。

时李膺为青州刺史,名有威政,属城闻风,皆自引去,蕃独以清绩留。

郡人周璆,高絜之士。

前后郡守招命莫肯至,唯蕃能致焉。

字而不名,特为置一榻,去则县之。

璆字孟玉,临济人,有美名。

民有赵宣葬亲而不闭埏隧,因居其中,行服二十余年,乡邑称孝,州郡数礼请之。

郡内以荐蕃,蕃与相见,问及妻子,而宣五子皆服中所生。

蕃大怒曰:

「圣人制礼,贤者俯就,不肖企及。

且祭不欲数,以其易黩故也。

况乃寝宿冢藏,而孕育其中,诳时惑众,诬污鬼神乎?

」遂致其罪

【译文】太尉李固上表荐举他,授议郎,再升为乐安太守。

这时,李膺任青州刺史,治政严,有威名。

属城听了消息的,都自己要求离去,陈蕃因为政绩清廉,一个人留下来。

郡人周趚,洁身自爱,前后郡守招请,不肯去。

只有陈蕃能够招他去。

陈蕃称他的字,不叫他的名,非常尊敬他。

特别为他安一张床,周趚走了,就把床悬起来。

老百姓赵宣葬亲不闭墓道,住在里面,服丧二十多年,乡邑都称他的孝行,州郡几次以礼请他。

郡里把他推荐于陈蕃,问到他的妻子儿女,知道赵宣的五个儿女,都是居丧期间生的。

陈蕃于是大怒说“:

圣人制礼,有品行道德的人,都得遵守,不肖的人,也应该努力做到。

并且祭祀不须次数太多,太多,反而不敬。

你现在睡在墓中,在墓中养儿育女,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