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方地区.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675506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16.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南方地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中国南方地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中国南方地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中国南方地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中国南方地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南方地区.docx

《中国南方地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南方地区.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南方地区.docx

中国南方地区

中国南方地区课件(续)---接笔记

长江中下游地区以其丰富的资源、优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水陆交通,形成我国实力最强、工业部门最齐全的工业区。

自东向西有:

以沪宁杭为中心的向高精尖方向发展的综合工业区;以武汉为中心的钢铁基地和轻纺等工业;以宜昌、重庆为中心的电力、冶金等工业;以攀枝花、六盘水地区为中心的钢铁、煤炭工业;以西昌为中心的火箭发射基地;在长江支流湘、赣地区的多种有色金属工业等。

长江沿岸是我国高度发达的综合性工业地带。

目前,自东向西已经形成了几大工业基地。

钢铁、石油化工、汽车、轻纺等工业基地沿江分布,构成了我国东西绵延的“工业走廊”的雏形。

(1)钢铁工业走廊:

沿江地带有上海宝山、安徽马鞍山、湖北武汉、重庆、四川攀枝花等钢铁工业基地,构成了“钢铁工业走廊”的雏形。

(2)汽车工业走廊:

沿江地带有上海、南京、武汉汽车工业基地以及重庆汽车摩托车基地,构成了沿江“汽车工业走廊”的雏形。

(3)沪宁杭工业区(基地)

沪宁杭——综合工业区

武汉——钢铁、轻纺

宜昌、重庆——电力、钢铁

攀枝花、六盘水——钢铁、煤炭

西昌——火箭发射基地

湘、赣地区——有色金属

①特点:

沪宁杭地区,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②主要工业中心与部门:

以轻型和精密机械、轻纺、电子、化工等工业最突出。

近年还建立了新型材料、汽车、微电子、计算机等新兴工业。

上海是全国最大的工业城市。

在上海的支援下,形成了工业发达的沪宁抗“金三角”地带。

南京、无锡、苏州、杭州等地的家用电器、丝绸、服装等工业产品,畅销国内外。

③发展条件:

A.工业历史悠久,工业基础雄厚;B.雄厚的技术力量(科技力量强大)C.发达的水陆空交通运输;D.农业基础好;E.接近消费市场。

这一切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但本区内能源和矿产资源缺乏。

④发展方向:

继续使结构轻型化,实行内联外引,加强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开拓国际市场。

⑤上海

A.交通位置:

“黄金水道”的龙头;沿海的中央——最大海港;京沪、沪杭线的交点;又是国际航空港。

B.地位:

最大的城市;最大的工业基地、商业中心及重要的出口基地。

C.工业特点:

轻重工业均发达,有轻纺、钢铁、石化、机械、电子等;技术水平最高,高精尖工业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D.前景:

工业继续向高精尖方向发展;开发浦东,建成外向型开发区;今后将发展成为国际性的经济、贸易和金融中心。

II.南部沿海外向型工业地带

(1)经济中心:

主要以广州、宁波、温州、福州、湛江、北海等沿海开放城市,和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等经济特区,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等为中心。

(2)经济特点:

大力招商引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发展以出口为主的多种加工工业和制造业。

如家用电器、服装、食品、玩具制造等。

(3)珠江三角洲工业基:

地在本工业带中尤为突出。

①特点:

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基地。

②主要工业中心与部门:

多种加工工业和制造工业,如家用电器、服装、食品、玩具制造等等。

广州、深圳、珠海等沿海开放城市和经济特区是本区的工业中心。

③发展条件:

①交通便捷(利):

珠江三角洲靠近香港和东南亚;②很多地方是侨乡,为利用外资发展本区工业提供了有利条件;③农产品丰富。

④发展方向:

在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的优势下,发展以出口为主的多种加工工业和制造工业,突出外向型经济。

(4)核电工业:

大亚弯、岭澳、秦山

III.西南地区综合性工业区(带):

(1)资源:

西南地区地形崎岖不平,但是水能、矿产、农林牧资源丰富,目前,该地区已形成综合性工业基地,该区借西部大开发之风,经济将会更加迅速地发展。

(2)主工部门与中心:

钢铁、有色金属冶炼、机械、煤炭、纺织、电力等工业发展迅速。

重庆、攀枝花、成都是本区的重要工业中心。

(3)著名的工业:

贵阳炼铝工业,六盘水煤炭工业,重庆与攀枝花钢铁工业,成都纺织工业,

(4)西电东送水电站:

珠江-鲁布格、天生桥、龙滩、岩滩、恶滩;

长江-二滩、溪落渡、向家坝、龚嘴、铜街子、宝珠寺、安康、乌江渡;澜沧江-漫湾、大潮山。

5.水土整治重点

长江中下游、淮河流域是我国洪涝灭害频繁发生的地区。

(1)淮河水灾治理:

①多灾成因:

是我国七大江河之一,流域面积27万平方千米。

1194年黄河南侵夺淮后,淮河流域水系被打乱,淮河失去了自然形成的独立入海通道。

由于黄河带来的泥沙淤积,在公元1855年黄河改道北流之后,淮河流域土地沙化,河道淤塞,出海无路,入江不畅,灾害频繁,给广大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②治理工程-淮河入海水道期工程:

总投资40亿元的“淮河入海水道近期工程”于2006年10月21日在南京通过由水利部组织的总体竣工验收,这标志着淮河结束了800年没有入海通道的历史。

淮河下游及洪泽湖地区的防洪标准由50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

③治理成效:

淮河入海水道被证明是一个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非常优越的工程,为确保下游2000多万人口的防洪安全发挥了重大作用

2)长江水灾治理:

①水灾及成因:

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使湖北、湖南、江西等省的受灾面积达2000多万公顷,经济损失上千亿元人民币。

长江流域由于长期以来滥伐森林、陡坡开荒,使长江中上游地区森林植被大量减少,水土流失加剧,江河湖泊淤积严重。

为防止长江中上游水土继续大量流失,以及中下游地区的水患灾害,国家实施了一系列工程来治理长江。

②治理措施:

第一、“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工程,计划在长江中上游11个省区造林2000万公顷,建设成一道保护长江的绿色屏障(下图)。

第二,再就是长江三峡水库的建设。

三峡工程保障长江防洪安全,是合理开发利用长江水能资源的中枢洞时有利于改善长江中下游的生态环境。

建成后将减轻荆江地区承受毁灭性灾害的风险,大大减少因防洪、分洪产生的环境问题,对洪枯水的调节有利于改善湖泊的生态环境。

(3)长江淮河污水治理: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长江、特别是淮河的污染问题也日渐突出。

水环境污染不仅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活和经济发展,而且还使水生生物的数量和种类逐年减少。

政府加强了对长江、淮河的洪涝和污染的综合治理,并对流域内的污染源进行了重点限期治理。

虽然局部环境得到改善,但整体形势依然严峻,许多河流未来一段时间仍然面临较大的环境压力,保护和治理任务仍然任重而道远。

(4)水环境三大问题:

水土流失加剧、江河湖泊严重淤积、围湖造田等。

(5)土地整治

①主要土壤及整治

南方地区主要土壤类型有红壤、紫色土和水稻土,它们的形成条件不相同,利用和改造它们,使之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服务。

土壤

①红壤

②紫色土

③水稻土

分布

江南丘陵

四川盆地

平原地区

形成

高温多雨环境下发育而成

温暖多雨→泥沙→(流水)→冲积盆底→(风化)→形成紫红色砂岩、页岩→(铁铝氧化)→形成紫色土

多年种植水

稻而成

特性

含铁、铝成分多,酸性土壤,有机质少,土质新重

含丰富的磷、钾,肥沃

富含有机质,肥沃,多呈青灰色

改造

增施有机肥,补充熟石灰

盆地中部、东部的丘陵多修成梯田,成都平原修有水利工程“都江堰”

 

作物

茶树、油茶、杉木、马尾松

粮、棉、油菜、甘蔗、柑橘

稻米、桑蚕

②石漠化-石灰岩山区脆弱的生态环境:

除黄土高原外,我国还有许多地区属于生态环境脆弱区。

在云贵高原和广西的西北部,石灰岩山地广泛分布。

石灰岩的成土速度很慢,土层瘠薄。

石灰岩地区溶洞和裂隙发育,丰富的降水流入地下,地表缺乏蓄水能力,使生产、生活面临缺水问题。

这些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人均耕地少,经济落后,农民生活贫困,陡坡开荒、乱伐森林的现象比较严重。

植被一旦被破坏,土壤极易流失,石灰岩裸露,成为寸草不生的“白色岩漠”(也叫“石漠化”)。

6.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的合理开发:

(1)主要丘陵: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全国大约2/3的县位于山区。

南方低山丘陵区(包括:

闽浙丘陵、江南丘陵、两广丘陵,合称东南丘陵以及云贵高原上的丘陵),是我国最为低矮的大面积连片山区,山区的垂直地带性和生态系统的脆弱性限制了经济的发展。

2)水土流失危害:

水土流失是南方丘陵面临的重大生态问题。

南方山区由于能源短缺,乱伐森林导致水土流失严重。

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十分严重,经济损失巨大。

具体表现为:

①这里人多地少,单位土地的产值高,因此,单位面积水土流失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社会影响都比较大。

②这里地表疏松,土层较薄,一旦造成水土流失,容易形成石质裸露,要想恢复几乎是不可能的。

③本区江河下游多为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基地和经济中心,水土流失会使河流变得更不稳定,加重水旱灾害。

水土保持工程在南方低山丘陵区显得更为迫切和重要。

(3)开发价值评价:

南方低山丘陵在开发中具有一定的优势,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南方低山丘陵

优势

问题

气候

资源

雨热同期,光、热、水资源丰富,且配合较好

季风气候不稳定,多气象灾害,盛夏秋初伏旱,冬春季有寒潮

 

生物

资源

品种多、生长快、更新能力强、产出大(茶叶、竹、油菜、松香)

开发利用品种单一,没有发挥潜力,效益低下

 

土地

资源

多山丘,垂直差异明显,土地类型多样,可发展立体农业

植被破坏,易产生水土流失,山下水冲积压,旱涝频繁,红壤贫瘠,酸性强,粘重,为低产土壤

 

水资源

河湖众多,水能(力)资源、水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水电、灌溉

流水侵蚀作用强,地形复杂,类型多样,开发利用难

 

社会经济因素

劳动力丰富而廉价,靠近商品性农产品基地,工业城市发展,市场广阔,海陆交通便利

 

 

(4)综合利用:

走立体农业的道路(丘陵、山地面积大,人口密度大、人均耕地少;生态系统脆弱);优势资源开发;生态建设(封山育林,推广生活用煤,炉灶技术革新,大办沼气和营造速生薪炭林)。

7.西南地区的交通建设:

(1)交通落后:

西南地区地处内陆边疆,少数民族分布集中,腹地广阔,资源丰富,但交通一直制约着经济发展,使资源优势不能很好地转化为经济优势。

(2)区位条件:

西南地区交通运输建设的区位条件:

①西南地区有漫长的国境线,与越南、老挝、缅甸、尼泊尔、印度等国相邻,这些邻国经济相对落后。

②本区位于我国内陆腹地,经济落后,开发程度低,但开发潜力巨大。

③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入,可以利用边疆进行国际贸易,同时利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春风,加快开发和经济建设步伐。

(3)资源优势明显:

①水热资源丰富。

但农林资源中耕地短缺,

②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分布集中且地域组合好。

钒、钛、锡储量居世界首位,适宜于发展成为钢铁、有色金属、化工等原材料生产基地。

③农林资源、矿产资源各占一半,有利于工农业协调发展。

④加之能源资源丰富,可开发的水能资源占全国70%;四川天然气储量居全国首位(2006年的普光气田;2007年中石油集团在四川探测出的龙岗气田预估储量高达7000亿立方米,将是中国目前已知最大的天然气田)。

贵州省是我国南方第一煤炭大省,号称“江南煤海”;广西北部湾油气资源前景看好

(4)交通是制约经济发展的首要因素:

①区内经济联系和协作薄弱,外运能力不足,影响生产。

②地形崎岖、气候多变、山高谷深也限制了交通建设,因此,加强交通运输建设是西南地区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

③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实施、本区对外开放的深入及外向型经济的发展,西南地区的交通运输需求将持续增长。

(5)对西南地区的交通建设方案:

①出海公路:

从成都经贵阳、南宁直到北海,使内陆资源优势近距离出海。

②泛亚铁路:

昆明一新加坡,使云南和东盟各国拥有一条贸易通道,缩短我国内陆省份南下印度洋的距离。

③南昆铁路已经建成,连接西南内陆与南部沿海,实现优势互补,带动经济发展;利于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加快西南地区的对外开放,促进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促进当地商业、旅游业的发展。

8.三峡水利工程建设:

(1)位置特点:

三峡位于湖北宜昌西陵峡三斗坪,为河流峡谷地带,蓄水条件好,处在全国地势二、三级阶梯过渡带上,落差大,水能蕴藏量大,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河流流量大,冬季不结冰,库区地质条件稳定安全。

(2)工程投资:

按1993年5月末的价格计算,三峡工程静态投资900.9亿元。

其中枢纽工程500.9亿元,移民安置400亿元。

(3)工程作用:

①防洪:

修建三峡工程最主要的目的是防洪。

目前,长江中下游河道过洪能力与上游洪水来量大的矛盾十分突出,许多河段的现有泄洪能力和防洪标准只能抵御10~20年一遇的洪水,荆江河段更为严重。

三峡处于长江上游山区转入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地段,控制着长江上游全部来水和来沙。

在此兴建的具有393亿立方米库容的水库,可有效控制长江上游暴雨形成的洪水,大大提高整个流域的抗洪能力。

2007年6月以来,由于长江上游普降暴雨,三峡水库有计划的调洪泄洪,减轻了中下游地区的洪水危害。

②发电:

同时左、右发电机组同时开闸发电,发电是三峡水利工程又一重要功能,对缓解华中、华东地区能源供应的紧张状况,减轻铁路运输的压力有重要意义(见下图)。

③航运:

同时三峡水利工程的兴建可以从根本上改善川江航运条件,使长江真正发挥其“黄金水道”的作用(见下图)。

(4)三峡移民安置问题:

是三峡工程建设中艰巨、复杂而重要的任务。

为保证移民工作的顺利,采用就地后靠、就近安置和开发性移民方式,促进移民安置的长治久安。

(5)可能产生的影响:

水库修建对中下游地区产生有利影响,但对于库区可能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

淹没土地,使库区滑坡增强,甚至地震发生,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受到影响等。

9.海南岛的开发

(1)开发海南岛的意义:

南方地区有我国主要的三大岛屿:

台湾岛、海南岛、崇明岛。

海岛及其周围海域蕴藏着丰富的渔业、矿产资源和优良港湾。

同时,开发利用海岛,有利于维护国家海洋权益,保证国家安全。

(2)海南岛的开发区位优势明显:

地理区位优势、热带资源优势、海洋资源优势等。

①地理区位优势:

位于华南和西南陆地国土和海洋国士的结合部,既是大西南走向世界的前沿,又是开发利用南海资源的基地。

近傍香港、珠三角,外邻亚太经济圈中最活跃的东西亚,又靠近国际深水航道,海运交通位置十分重要。

②热带资源优势:

海南岛地势中间高四周低,由山地、丘陵、台地、平原组成环形层状地貌,土地利用类型多种多样(见右图)。

海南岛地处热带边缘,光照充足,夏长冬暖。

一月平均气温超过16℃,七月平均气温在25~29℃之间。

农作物可以达到一年三熟,降水量丰富。

诸多有利因素使海南岛成为我国最大的热带物种基因库(见下图)。

③海洋资源优势:

生物资源、渔业资源、

油气资源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对发展海南经济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见下图)。

近年来,国家加大对海南岛的资金和科技投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了海南岛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10.浦东新区的开发:

(1)特大城市建设新区的必然性:

我国在大力推进工业化的进程中,城市化的发展也很迅速。

其中,大城市尤其是东部地区经济比较发达的特大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的急剧膨胀,产生了一系列城市问题。

如果这些城市问题得不到妥善处理,将限制城市的进一步发展。

为求得城市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分散过多的人口、工业等给市区带来的压力,许多大城市都采取了一些可行的措施,如兴建卫星城、建设新区等(见右图)。

(2)浦东的区位优势与开发意义:

  

上海市在发展过程中利用开发浦东新区来解决城市问题。

浦东新区自然条件好,地形平坦;河渠纵横;气候暖湿;土地面积大,开发成本低;与上海繁华闹市只一江之隔,易于和老城区连为一体,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浦东新区的建设,有利于解决上海发展中的城市问题,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以浦东为龙头,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发展。

人文区域特征:

小结

南方地区的重点问题

1.列表比较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耕作方式

旱田

水田

耕作制度

一年一熟、两熟或两年三熟

一年两熟或三熟

土壤

黑土地与黄土地

水稻土、紫色土与红壤

气候

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

主要植被

温带落叶阔叶林

常绿阔叶林(大部分)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粮食作物

小麦、谷子

水稻

油料作物

花生、大豆

油菜

糖料作物

甜菜

甘蔗

主要水果

苹果、梨、桃、杏、柿是、枣、葡萄

柑橘、香蕉、荔枝、菠萝、桂圆(龙眼)、芒果、椰子

其它作物

东北:

亚麻、柞蚕,高粱,

华北:

板栗、核桃

植桑养蚕、淡水养鱼、栽培菱(莲)藕、橡胶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自然

资源

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著名的“三宝”和树种(兴安落叶松、樟子松、红松、蒙古栎、白桦),主要的煤矿和油田也集中在本区,如辽宁和冀东的铁矿、渤海的盐等

重要的经济林区,如茶、油茶、油桐、漆树、毛竹、杉树、樟树等,矿产资源以有色金属为主,长江、珠江干支流水能丰富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自源

资源

与工

农业

的关

属半湿润地区,农业生产需大兴农田水利,开渠打井,利用河水、地下水灌溉,发展以旱作为主的耕作业。

本区煤、铁、石油资源丰富,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全国重工业基地和能源基地,在农产品资源的基础上发展了纺织工业和食品工业,交通运输以铁路运输为主

属湿润地区,发展以水田为主的耕作业,种植亚热带、热带的经济作物和林果。

轻纺工业和有色金属工业发达,建立了沿江、沿海工业地带,河湖众多,水运便利,形成了南部沿海外向型工业带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以面食为主,房屋建筑注意防寒保温,冬季爱好溜冰,喜欢睡土炕、火炕

以大米为主,建筑注意通风散热,夏季习惯睡竹床、凉席,擅长游泳、龙舟竞赛

2.南方低山丘陵水土流失比黄土高原小,经济损失却比比黄土高原大的原因

学会用区位因素分析地理现象形成原因,掌握对比分析的方法。

(1)首先,南方低山丘陵区,人多地少,每单位土地的生物生长量和产值较高,因此,同样单位面积流失土地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都比较大。

(2)其次,这里多为有较薄的地表疏松层覆盖的石质山地,一旦表层被蚀会,石质裸露,恢复几乎是不可能的。

(3)第三,本区江河下游地区多为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基地和经济中心,水土流失对这些地区会造成重大影响。

3.南方地区农业生产的区内差异

(1)长江中下游平原:

地势低平,河湖众多,气候温暖,土壤肥沃,自古就是我国重要的种植业区和淡水鱼产区,为著名的“鱼米之乡”。

主要农产品有水稻、棉花、油菜籽、桑蚕和多种淡水鱼等。

(2)四川盆地(又称紫色盆地):

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土壤肥沃,物产丰富,为全国重要的稻谷、油菜籽、桑蚕、甘蔗、柑橘产区,为我国重要的农业区。

(3)云贵高原:

 为南方地区的重要林区,在高原上的“坝子”地区可发展种植业。

 总之,南方地区为全国最温暧湿润的热带、亚热带地区,温度、水分条件都十分有利于农作物、林木、果品和鱼类的生长繁殖,成为全国山青水碧的“鱼米之乡”,农、林、渔业物产丰富。

(4)东南丘陵:

包括江南丘陵和两广丘陵、浙闽丘陵三部分。

江南丘陵地区红壤分布广泛,红壤酸性大,缺乏有机物质,是一种低产土壤。

利用和改良红壤的方法有:

首先是增施有机肥,增加土壤的有机物,补充熟石灰,降低土壤酸性程度;其次,种植适宜在红壤中生长的茶树、油茶、杉木和马尾松等经济林木;再次,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如在丘陵地区的河谷盆地种植水稻,把丘陵缓坡辟为茶园,在山丘顶部植树造林等既可把低产田变为高产田,又可防止水土流失。

两广丘陵地区是我国热带和亚热带水果的主要产区,盛产香蕉、柑橘、菠萝、荔枝、龙眼等。

海南岛、雷州半岛和台湾岛的南部是我国热带经济作物的生产基地,如橡胶树、剑麻、油棕、椰子等。

南岭、武夷山、五指山和台湾山脉等为我国南方地区的重要林区,生长着常绿阔叶林。

4.“长三角”的城市化发展―冲刺世界第六大都市圈

(1)世界五大城市群(带)

世界都市圈,也称大城市连绵带或城市群,是城市群的最高发展形态。

1961年,法国地理学家戈特曼首先用“世界都市圈”这个词来描绘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的高度城市化地带。

以后,人们又把欧美及日本的一些城市带列入世界都市圈行列。

当今世界有五大都市圈,它们分别是:

①纽约都市圈。

包括波士顿、纽约、费城、巴尔的摩、华盛顿等共40个城市,面积13.8万平方千米,人口6500万,城市化水平达到90%以上。

②北美五大湖都市圈。

包括芝加哥、底特律、匹兹堡,一直延伸到加拿大的多伦多和蒙特利尔。

③东京都市圈。

主要包括东京、大贩、名古屋,区域面积3.5万平方千米,人口将近7000万。

④巴黎大都市圈。

主要包括巴黎、阿姆斯特丹、鹿特丹、布鲁塞尔、科隆等,这里1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有40座,总面积14.5万平方千米,总人口4600万o

⑤伦敦都市圈。

以伦敦一利物浦为轴线,包括大伦敦地区、伯明翰、设菲尔德、利物浦、曼彻斯特等大城市,以及众多小城镇,面积为4.5万平方千米,人口3650万。

(2)“长三角”称为世界第六大部市圈

近几年来,一些国际经济学界的专家学者称呼中国的“长三角”为世界第六大都市圈,它包括江苏、浙江、上海两省一市,共二6个中心城市,面积近10万平方千米,人口超过7240万。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三角”地区以连续10年全球领先的经济增长速度令世界瞩目。

这一地区经济要素完备,市场运行机制稳定而灵活,市场主体力量日益强大,基础设施快速发展,已经初步具备了冲刺世界第六大都市圈的实力。

(2)“长三角”城市化优势条件

①得天独厚的区位和交通优势

“长三角”处于中国“黄金海岸”和“黄金水道”T字型结构的交会点,是中国两个最大的经济带——东部沿海经济带和中部长江经济带的交会中心,也是我国“外通大洋,内联腹地”的两个辐射扇面的战略枢纽部,它发挥着对外开放和对内辐射的重要功能。

近年来规模浩大的“路桥运动”,为“长三角”都市圈提供了强大的交通支撑。

未来5年内,以沪宁高速公路、沪杭甬高速公路、杭州湾跨海大桥、宁杭高速公路、崇明越江通道、沪宁高速铁路等为核心的快速交通网络,将把“长三角”15座中心城市、55座中等城市、1446个小城镇全部纳入“3小时都市圈”内。

②实力雄厚的资本和科技力量

“长三角”内可谓资本充足,人才众多。

浙江、江苏的民营资本、上海的国有资本、大量的外资在此大量汇聚。

据专家估计,10年后,“长三角”地区将会有10万多个外商投资项目和累计1500亿至2000亿美元的实际外资投入。

“长三角”地区还具有科研院所多、科技人员多、科研成果多、教育实力强等优势。

如在江苏,科技对工业经济的贡献率达到了50%,对农业的贡献率达到了60%。

同时,江苏的高等教育已基本实现了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全省18岁~22岁人口中接受各类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为15%。

在“长三角”区域内,已基本形成人才的自由流动,像“星期六工程师”“星期日厂长”“候鸟教授”等这些新名词正是人才自由流动的生动体现。

③良好的市场秩序和投资环境

江、浙、沪两省一市经济活力一直居全国前列,高速的经济发展推动着体制的创新。

在这里,政策环境的稳定性和透明度越来越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也越来越规范,社会信用制度正在建立和健全,一个统一开放、公平竞争、诚信有序的市场环境初步形成。

这使得商家对其未来的前景充满了信心,“长三角”越来越成了国内外商家投资的首选之地。

④配套齐全的产业和产业链

在“长三角”地区,纺织、钢铁、石化、汽车等产品的规模、技术水平以及品牌,都处于全国最领先的位置,生物工程、航天、光电子技术、信息、新材料等高等技术产业领域发展潜力巨大。

经过20多年的发展,轻重工业产业门类齐全;产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