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更新作业剖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674898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6.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知识更新作业剖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知识更新作业剖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知识更新作业剖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知识更新作业剖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知识更新作业剖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知识更新作业剖析.docx

《知识更新作业剖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知识更新作业剖析.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知识更新作业剖析.docx

知识更新作业剖析

2011年知识更新专业作业一

 1.产量低、质量差、生态功能弱的林分称为低产林。

论述造成人工低产林可能的原因;

    答:

树种选择上讲,我国人工林面积大,生产力低,有些林分出现树干扭曲、枝桠丛生、结实过早等“小老头林”,与树种的选择不当有密切关系。

北方干旱地区栽植的杨树,南方红壤丘陵地区栽植的杉木形成部分“小老头林”,即是树种选择不当的结果。

 

    林分密度过稀,郁闭时间延长,导致灌木杂草和其它树种竞争激烈。

同时,裸露的林地环境导致温、湿变化剧烈,对林木生长构成胁迫。

    林分结构上讲,我国现有的人工林主要是杉木、落叶松、松、桉树、杨树、泡桐等树种的大面积纯林。

结构简单、功能差,生物多样性低、病虫害重、地力衰退、生产力及功能下降等问题。

   2.论述人工林达到速生、丰产、优质的途径;

   答:

良种育苗。

指选用遗传品质和播种品质均优良的种子进行繁育苗木。

适地适树,指造林树种的生态学特性和造林地的立地条件相适应,满足树种需求,充分发挥生产潜力,达到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可能取得的高产水平。

树种选择不当造林后难以成活,浪费种苗、劳力和资金;树种选择不当起不到应有的防护效益和经济效益。

树种选择不当,影响林分稳定性和立地生产潜力充分发挥。

适地适树的标准总体上是要达到成活、成林,成材,并且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用材林树种要求幼林郁闭早,生长速率高、培育周期短。

其中生长速率是最直接充分反映适地适树程度的指标。

用材林适地适树的数量标准包括:

立地指数、平均材积生长量、立地期望值。

    合理密植。

林分密度是形成一定林分水平结构的基础,直接影响到人工林生产力的提高和功能的最大发挥。

在森林培育的整个过程中,可以人为控制。

    合理混交。

不同生物学、生态学特性的树种混交,能够更充分地利用空间。

改善林地小气候,维持和改良土壤,提高地力;充分利用营养和光照空间,改善林地立地条件,促进林木生长;增加林产品种类;种间有益的相互作用,主要树种质量提高。

混交林具有较好的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作用;控制病虫害发生,增强林分抗灾能力。

    调控林分结构。

①调整林分的树种组成,保证目的树种的优势地位;②降低林分密度,扩大保留林木生长空间;③促进林分生长、缩短轮伐期;④提高木材总产量,改善质量;⑤提高稳定性和各种效益  改善林分卫生状况,增强林分的抗逆性。

    施肥、灌溉、除草松土等。

施肥①改善土壤的理化、生物性质,提高土壤肥力;②加快幼林生长,提高林分生长量,缩短轮伐期;③改善林木的健康状况,提高林分的抗性。

除草的目的:

减少竞争-地上、地下、树干缠绕;减少生化相?

(allelopathy);减少病虫害-清除寄主和生境;减少啮齿类动物危害-栖息地。

减少水分蒸发,切断表层、底层土壤的毛细管联系;松土的目的:

改善土壤的通透性,提高地温;促进微生物活动,提高养分有效性;促进根系吸收和幼树生长。

除草松土常结合进行,湿润地区可不松土。

干旱地区需单独松土。

防治病虫害、鸟兽害,火灾等。

加强苗木检疫工作;保护天敌(蛇、鹰、黄鼬weasel等);药物防治等。

   3.试论述起苗后到栽植过程中对苗木水分平衡起重要作用的关键技术环节;

    答:

苗圃培育的优质苗木能否成为优质的商品苗,起苗非常重要。

不正确的起苗季节和方法造成苗木贮存困难、苗木活力下降,苗木的树冠造成的损伤,降低苗木质量等级。

    苗木的假植和贮藏

    

(一)苗木假植

    起苗后,如不及时栽植,就要进行假植或采用其它方法贮藏。

假植有临时假植和越冬假植两种。

临时假植是起苗后不能及时出圃栽植,临时采取的保护苗木的措施,假植时间较短,可就近选择地势较高、土壤湿润的地方,挖一条浅沟,沟一侧用土培一斜坡,将苗木沿斜坡逐个码放,树干靠在斜坡上,把根系放在沟内,将根系埋土踏实。

越冬假植是秋季苗木起苗后来年春季才能出圃,需要经过一个冬季。

    

(二)苗木贮藏

    贮藏是指在人工控制的环境中对苗木进行控制性贮藏。

苗木贮藏一般是低温贮藏,温度0~3℃,空气湿度80%~90%,要有通气设备。

一般在冷库、冷藏室、冰窖、地下室贮藏。

在条件好的场所,苗木可贮

藏6个月左右。

苗木的贮藏为苗木的长期供应创造了条件。

    苗木包装和运输

    

(一)包装

    一般是对裸根苗进行包装。

起苗、分级后对出圃外运的苗木应立即进行包装。

包装前应先对根系进行处理,一般是先用泥浆或水凝胶等吸水保水物质蘸根,以减少根系失水,然后再包装。

泥浆一般是用黏度比较大的土壤,加水调成糊状。

不凝胶是吸水极强的高分子树脂加水稀释而成。

包装要在背风庇荫处进行,有条件可在室内、棚内进行。

包装材料可用麻袋、蒲包、稻草包、塑料薄膜、牛皮纸袋、塑膜纸袋等。

无论是包裹根系,还是全苗包装,包裹后要将封口扎紧,减少水分蒸发、防止包装材料脱落。

将同一品种相同等级的存放在一起,挂上标签,便于管理和销售。

    

(二)运输

    运输包装好的裸根苗,最好使用封闭货车,一般货车要用帆布罩盖苗木,防止运输过程中风吹日晒。

裸根苗最好不要无包装运输。

栽植过程中要使用专用的植苗镐、植苗罐,严禁手持苗作业现象。

减少苗木根系外漏时间。

   4.简述植苗造林过程中影响苗木成活的因素;

    答:

影响造林苗木的成活的因素

    

(1)苗木活力

    苗木生活力受遗传品质、苗木质量和含水量影响。

苗木从圃地以裸根的形式起出后,水分状况的变化:

起苗时根系损伤,细根、菌根破坏,吸水功能下降;地上、地下部分水分蒸腾与蒸发,根系不能吸水-水分失衡。

因此需要做好起苗、根系保护工作、强调苗木的假植与贮藏。

    

(2)造林地土壤水分和温度状况  

    土壤水分适中、温度适宜,是苗木根系恢复的关键-选择适宜的造林时间是关键。

  

    (3)种植技术    

    根系舒展,与土壤密接,避免窝根和空隙。

栽植过程中要使用专用的植苗镐、植苗罐,严禁手持苗作业现象。

减少苗木根系外漏时间。

深度适宜,超过原土痕。

深栽虽能保证水分,但温度较低。

   5.试从林分中林木个体间竞争角度,分析人工林抚育间伐的必要性;

   答:

抚育间伐(抚育采伐),是在林分郁闭后至主伐利用前,在森林中定期、重复地伐出部分林木,为保留的林木创造更好的生长空间和环境条件,同时获取部分木材的经营措施。

幼林经过对环境的适应和生长,树冠相互交接,形成森林环境,进入森林速生时期。

其表现为高生长加快,并逐渐达到最大;林分高度郁闭,林下光照变弱,植被种类逐渐减少;林木个体间的竞争激烈,产生明显的生长差异。

这个时期需要进行抚育间伐作业。

    中龄林时期(森林成长时期)  森林高生长开始变缓,直径生长加快,并逐渐达到最大。

树冠生长迅速,叶面积迅速扩展;胸径和材积生长旺盛,高生长放慢;林木个体间的竞争激烈。

应对林分密度不断进行调整。

    近熟林时期   开始结实,直径和材积生长趋于缓慢。

林冠保持郁闭,个体间的竞争明显减弱;林木生长和林分外观表现一定程度的稳定性。

主要营林措施:

弱度抚育间伐。

    综上所诉,森林在以上三个时期均出现林木个体间不同程度竞争,应根据不同时期进行不同程度的间伐作业,使林分达到最佳培育效果。

   6.试分析您所在省区或市县自然资源条件特点,分析优势与劣势,指出应优先发展的林种,说明采用的主要树种(从地貌、气候、土壤、植被四方面论述);

    答:

哈尔滨市位于东经125°42’~130°10′、北纬44°04’~46°40′之间,地处中国东北北部地区,黑龙江省南部。

总面积5.3万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660.3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213.84平方公里。

地貌为东部、北部呈低山丘陵和西部平原的特征。

    地形地貌的总趋势是东高西低, 全市总面积中,山地1.8万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积的34%;丘陵⒈1万平方公里,占21%;平原2.4万平方公里,占45%。

    哈尔滨地处欧亚大陆东部中高纬度,气候类型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在黑龙江省农业气候区划中为松嫩平原东部温暖半湿润区。

其特点是春季气候多变,干燥多风;夏季降水集中,温热湿润;秋季降温迅速,初霜较早,农作物易遭危害;冬季干寒漫长。

年内气温2.3~4.4℃,无霜期119~146天;年降水量一般为495~600毫米,因地形差异降水量由东向西递减,降水多集中在6~9月,占全年总降水量的80%左右,比同纬度其它地区高1~4倍,具有雨热同季特点。

平均日照时数2670小时,年日照率达55~66%,太阳辐射量为111.55千卡/平方厘米,活动积温稳定通过10℃至稳定结束10℃,日期在130天左右,保证率积温在2300℃~2831℃以上,完全能满足一季作物生长的需要。

    受地形、气候、植物等自然因素及人为活动的影响,全市土壤类型较多,共有9个土类、21个亚类、25个土种。

黑土,是郊区及12县(市)的主要土壤,也是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土壤类型。

黑土在全市分为2个亚类(黑土和草甸黑土)、3个土属(粘质黑土、砂质黑土、草甸黑土),共7个土种。

黑土土壤养分含量比较丰富,适于各种农作物生长。

    根据哈尔滨实际地貌、气候、土壤条件,城区林地主要以具有寿命较长,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优质绿化树种为主,树种主要有榆树、旱垂柳、糖槭、樟子松、丁香5种。

郊区人工林地的类型主要以落叶松林、杨树林、柳树、榆树、樟子松林、红松林、针阔混交林及少量果木林和灌木林为主。

其中落叶松林比重最大,其面积约占人工林地总面积的41%;杨树林的比重次之,其面积约占人工林地总面积的31%。

 

2011年知识更新专业作业二

16.简述混交林相对于纯林的优点,加以简要解释

答:

(1)较充分地利用环境资源

不同生物学、生态学特性的树种混交,能够更充分地利用空间。

1       生态学特性:

耐荫性(喜光或耐荫)、嗜肥型;

2       生物学特性:

根型 (深根型与浅根型) 

深根性  樟子松、油松、黄波罗、胡桃楸、紫椴、白桦

浅根性  落叶松、红松、云杉、水曲柳

3       生长特点:

速生与慢生  有利于对资源利用时空错开。

(2)较好地改善林地的立地条件

①改善林地小气候

北京沿河沙地杨树纯林因夏日高温、干旱,成为“小老头树”。

刺槐改造,迅速郁闭,降低温度,减少蒸发,提高空气湿度和土壤含水量,抑制阳性杂草竞争,杨树生长得以有效改善。

②维持和改良土壤,提高地力  

复层林冠,缓冲降雨;根系交错,固土作用强;凋落物丰富、分解速率提高。

(3)促进林木生长,增加产量、品种和质量

充分利用营养和光照空间,改善林地立地条件,促进林木生长;增加林产品种类;种间有益的相互作用,主要树种质量提高。

(4)发挥林地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A.混交林具有较好的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作用

3       林冠结构复杂、层次较多,拦截雨量能力大于纯林;

4       枯枝落叶质量好,土壤有机质丰富、质地疏松,持水能力与透水性较强;

5       根系相互交错,提高土壤的孔隙度,有利入渗,减少径流和表土的流失。

B.较好地维持和提高林地生物多样性

类似天然林的复杂结构,为多种生物创造了良好的繁衍、栖息条件,生物多样性得到了维持和提高。

    C.可增强森林的美学价值、游憩价值,发挥更好的社会效益。

 (5)可增强林木的抗逆性 

①控制病虫害发生:

5       生境多样性,有利于各种鸟兽栖息和寄生性菌类繁殖,食物网结构复杂,使众多的生物种类相互制约;

6       食物的复杂性。

②增强林分抗灾能力

林冠层次多,枝叶互相交错,根系深浅搭配,抗风和抗雪能力较强。

广东沿海,一些桉树纯林易遭风折,而桉树与相思混交,可减免风害。

在干热季节,林内温度低,湿度大,提高燃点。

17.常用主伐方式有哪几种?

试述每种主伐方式的特点和应用条件;

答:

皆伐、择伐、渐伐

皆伐的优缺点及选用条件

1.优点

①简便易行,作业集中,便于利用机械化,节省人力,降低成本;

②无风倒危害,只是邻近林墙风倒危险增加;

③便于人工更新; 

④幼林光照充足,生长迅速,成林早。

2.缺点

①环境变化:

迹地小气候、土壤、植被条件的显著变化,对耐荫性树种的天然更新不利。

②生态功能:

  皆伐不利于保持水土,并降低森林涵养水源的作用。

③美学价值:

  皆伐后形成同龄林,降低美学价值。

④生物多样性  同龄林、树种单调、结构简单,破坏珍贵的野生动、植物生境,降低生物多样性。

3、选用条件

    ①皆伐适用于裸地天然更新能力强的天然林和连作产生地力衰退的人工林

4       适于皆伐后,能在裸地上天然更新的树种组成的天然林。

如杨、桦、油松、马尾松等种粒小,风播的树种或萌生成林的树种(如山杨等)。

4       适于喜光树种构成的同龄人工林(落叶松、杉木林)。

利于轮作栽培,防止地力衰退。

②皆伐最适用于全部是成、过熟木的林分,或需要林分改造的林分。

③皆伐不适用于沼泽水湿地,或水位较高、排水不良土壤上的森林。

④皆伐不应用于生态脆弱带或生态公益林

     陡坡或处在滑坡危险立地;

     溪流两岸的森林,     保留50~150 m的护岸林。

     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等,         

     异鸟珍兽经常栖居的地方。

⑤皆伐不应用于森林火灾危险性大的地域。

如沿铁路和公路干线两侧,人为干扰大,火险等级高,皆伐产生大量采伐剩余物和环境变化,导致的火险等级提高。

⑥皆伐不适风景林、国防林等特种用途林。

渐伐的优缺点及选用条件

1.优点

① 保证天然更新、促进幼林生长   丰富的种源和上层林冠对幼苗的保护,更新更有保证;

② 缩短轮伐期,同时保证森林的水源涵养作用和水土保持功能;

③ 促进保留优良木的进级生长 提高木材利用价值;

④ 火险等级现对较小   采伐剩余物较少,遮荫条件-温度和湿度条件。

2.缺点

① 保留木和幼树的损伤率较大(采伐和集材); 

② 作业成本高   采伐、集材费用高于皆伐。

第一次采伐收益小(劣等木)。

③ 技术复杂  每次采伐木与保留木的确定以及采伐量的计算,要求较高的技术,对树种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林分状况与幼苗、幼树生长状况的深入了解。

④保留木易受风害 采伐强度过大时,容易发生风倒、风折和枯梢等现象。

  

3.选用条件

① 天然更新能力强的相对同龄成过熟林  更新受上层木影响,更新困难;

② 皆伐更新困难  对日灼、霜冻、杂草竞争敏感的树种更新,需要遮荫;

③ 容易发生水土流失的立地(陡坡,土层薄、植被稀疏);

④ 大量前更幼树的森林  根据林下更新的数量,相应采取不同次数和不同强度,促进更新或加快幼苗生长。

事实上,渐伐是皆伐的另一种形式,不过促进天然更新的作用强、林地环境变化不剧烈、采伐与更新在时间上有一定的重叠(1个龄级)。

择伐优缺点及选用条件

1.优点(集约择伐)

①择伐作业保持森林的整体性、连续性、再生性

森林是一个群体,在这个群体内的树木,有的在新生,有的在成长,有的在衰老,有的在死亡,但不是所有的树木在同时新生或死亡,因此,森林本身具有整体性、连续性、再生性以及长期性的特点。

②改善林分卫生状况,促进更新过程  择伐作业在采伐成熟木的同时,实现保留木尤其中小径木的抚育,改善林分结构与卫生状况,促进小径木生长。

③森林生态系统具有最高的生物多样性。

④择伐林的环境保护作用最好

择伐可以保证林地上永远有森林植物的庇护,保持一个稳定的环境。

同其它采伐方式相比,择伐林的环境保护作用是最好的。

⑤择伐后形成的异龄复层林,比皆伐、渐伐形成的同龄林具有更好的抵抗风倒、风折与病虫害的能力;

⑥更新有保障,更新费用降低;

择伐林内存在着永久的母树种源,幼苗又可以得到林冠的庇护,不易遭到日灼、霜冻、风暴等的危害。

⑦美学价值维护好  择伐林的林木具有大小参差不齐的多层性,并有单株与群团采伐后形成的林隙,它可以有美化风景的作用,并有更好的旅游。

2.缺点

①成本高  由于采伐强度小、间隔期短,采伐分散,除采伐老龄木外,还兼顾抚育中、小径木,因此采伐集材都比较费工,生产成本高。

②对保留木破坏严重  伐倒木很容易砸坏中小径木与幼树,在10%左右。

当用机械集材时,破坏更为严重。

③ 技术条件高  

要按照树种、立地条件及林分状况与林种要求来决定采伐强度与间隔期,使伐后的林分能变成平衡异龄林状态,因此选择采伐木需要十分慎重的考虑。

同时,还要考虑现有幼苗幼树能否达到更新标准,是否需要补植,补植点需要多少以及补植什么树种。

④不利于喜光树种的更新与成长,大的林隙中,喜光树种可更新。

3、选用条件

择伐作业应用的很广,除了强喜光树种构成的纯林与速生人工林外,其它的林分都可采用择伐。

其主要的应用对象为:

① 耐荫树种所形成的异龄林。

择伐是异龄林的惟一可采用的采伐方式。

② 耐荫性不同的树种构成的复层林,针阔混交的复层林。

③ 生态公益林  所有陡坡、土薄、岩石裸露、河流两岸,进行强度很小的单株择伐,较好地维持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

④ 自然保护区、森林旅游区的大面积森林,为了维持其生物多样性与生态效能,以及其风景价值,只适宜采用小强度的择伐。

⑤ 雪害与风倒严重的地区,采用采伐强度小、间隔期短的单株择伐;采伐后引起沼泽化或草原化的林分,采用择伐则可防止林地环境恶化。

18.造林前进行迹地清理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答:

主要目的:

1       改善造林地的卫生状况;

2       为土壤翻垦、种植、幼林抚育等创造条件。

在植被稀疏、低矮,剩余物数量不多时,清理可与土壤翻垦一并进行。

19.营造混交林时,如何充分发挥种间有益作用,避免有害作用?

答:

(1)造林前  慎重选择主要树种和混交树种,确定混交方法、混交比例,预防种间不利作用的发生,确保较长时间地保持有利作用; 

(2)造林时  控制造林时间、造林方法、苗木年龄和株行距等措施

(3)生长过程中  采取抚育管理措施,包括平茬、修枝、抚育伐等措施调节,也可以采用环剥、去顶、断根和化学药剂抑杀等方法加以处理。

20.造林施工时,强调的“五不离水”分别是什么?

答:

“五不离水”:

圃地假植、包装、运输、林地假植、植苗罐。

 

2011年知识更新公需作业

1. 请简述TRIZ的核心思想和解题模式。

    答:

TRIZ理论核心思想:

  现代TRIZ理论的核心思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无论是一个简单产品还是复杂的技术系统,其核心技术的发展都是遵循着客观的规律发展演变的,即具有客观的进化规律和模式。

  其次,各种技术难题、冲突和矛盾的不断解决是推动这种进化过程的动力。

再就是技术系统发展的理想状态是用尽量少的资源实现尽量多的功能。

简述TRIZ的解题模式

    ARIZ第一就是将系统中存在的问题最小化,原则是在系统能够实现其必要功能的前提下,尽可能不改变或少改变系统;第二是定义系统的技术矛盾,并为矛盾建立“问题模型”;然后分析该问题模型,定义问题所包含的时间和空间,利用物-场分析法分析系统中所包含的资源;接下来,定义系统的最终理想解。

解题模式应用ARIZ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步骤1:

识别并对问题公式化。

步骤2:

构造存在问题部分的物-场模式。

步骤3:

定义理想状态。

步骤4:

列出技术系统的可用资源。

步骤5:

向效果数据库寻想要类似的解决办法。

步骤6:

根据创新原则或分隔原则解决技术或物理矛盾。

步骤7:

从物-场模式出发,应用知识数据库(76个标准和效果库)工具产生多个解决办法。

2. 综合应用题

    自行列举生活或工作中的例子,说明存在的问题,并综合应用TRIZ理论给出解决办法。

    答:

飞机机翼的进化

    1)应用背景:

    早期的飞机机翼都是平直的。

最初是矩形机翼,很容易制作。

但由于其翼端宽,会给飞机带来阻力,严重地影响了飞机的飞行速度。

后掠翼:

一举突破“音障”   德国,英国,美国喷的气式飞机先后上天。

飞机开始进入喷气式时代,其飞行速度迅速提高,很快接近音速。

机翼上出现“激波”,使机翼表面的空气压力发生变化。

同时,飞机的阻力骤然剧增,比低速飞行时大十几倍甚至几十倍。

这就是所谓的“音障”。

为了突破“音障”,许多国家都在研制新型机翼。

德国人发现,把机翼做成向后掠的形式,像燕子的翅膀一样,可以延迟“激波”的产生,缓和飞机接近音速时的不稳定现象。

但是,向后掠的机翼比不向后掠的平直机翼,在同样的条件下产生的升力小,这对飞机的起飞、着陆和巡航都带来了不利的影响,浪费了很多不必要的燃料。

能否设计一种适应飞机的各种飞行速度,具有快慢兼顾特点的机翼呢?

这成为当时航空界面临的最大课题。

    2)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新的设计方案抛弃了传统的固定翼设计概念使其在不同的速度之下机翼配合相应的飞行姿态,具备了平直机翼升力大的特点;而在高速飞行时,它的两翼又尽量后掠,后掠角可达72.5度,变得像三角机翼一样,因此能够轻易突破“音障”。

从而有效地降低了迎风面积(既作用在飞机表面的气流的横截面积),达到了节能降耗,以及提高飞行速度的目的,.最终实现提高其战斗力的根本目的。

    3)问题描述:

根据上述分析,系统存在的技术矛盾有:

传统的固定翼不适合高速飞行,在突破音障的时候产生非常大的阻力,消耗的能量相应加大,而且容易产生飞机在空中解体;三角翼不适合低速飞行,而且起飞与降落以及巡航时在相同推力条件下产生的升力小相应的能量消耗又相应地加大了。

总之,矛盾集中体现在速度与其在运动中能量消耗之间的矛盾上。

    4)解决思路和关键步骤:

运用TRIZ理论中的技术矛盾矩阵,涉及的技术特性:

19#    运动物体使用的能量

9#     速度   

查阅技术矛盾解决矩阵,可以得到以下四条创新原理:

8#   配重、平衡重

15#   动态性

35#  物体的物理或化学状态的变化

38#  使用强力氧化剂

    加配重明显不适合这种战斗机,战斗机要求机身轻,灵活机动,而且加重机身还使速度这个技术特性恶化。

    强力氧化剂虽然可以使燃料燃烧的更充分,获得较大的推力。

但是战斗机上使用的是特制的高热量航空煤油,在涡轮喷气发动机中的燃烧是比较充分的,所以使用这个创新原理的作用不是很明显。

    对于:

 15#动态性以及35#物体的物理或化学状态的变化

     综合考虑这两条创新原理。

通过对机翼的改造,使其成为活动部件,并且在飞行的时候有效地控制机翼的形态,使之能够在比较大的范围内改变”后掠角”,获得从平直翼到三角翼的优点,来获得从低速到高速不同的飞行状态.,表现出很强的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