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673377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78.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结核.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结核.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结核.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结核.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结核.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结核.docx

《结核.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结核.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结核.docx

结核

2010年3月17日

结核病2010-03-1720:

36:

33阅读24评论0  字号:

大中小 订阅

徽标释义和视图

中国结核病防治徽标释义

 中国结核病防治徽标为蓝白组合,白色醒目,提醒人们时刻不忘曾有“白色瘟疫”之称的肺结核的危害,白色部分又是“人”的形状,寓意人人参与结核病防治工作。

蓝色部分则表示最终使人类免受结核的危害,处于宁静和谐的状态。

 徽标以“结核”的英文简写字母“TB”为主要设计元素构成一圆形的图案,字母经变化组合又构成“人”的形象,同时还构成了“中国”的英文首字母“C”及英文“预防、控制”的首字母“P、C”,体现了结核病预防与控制的内涵。

人的形象,表达了结核病防治工作的含义,体现了以人为本,创建和谐社会的意蕴。

开放的图形,象征中国结核病防治工作立足国内,服务社会。

圆形的图案,寓意中国结核病防治工作取得圆满的成就。

徽标及文字组合的视图

 徽标如下图所示,标准色为C46M7-C91M64Y15K0。

 

68例下叶肺结核X线诊断误诊原因分析

结核病2010-03-0621:

38:

15阅读47评论0  字号:

大中小 订阅

                  68例下叶肺结核X线诊断误诊原因分析

 

      内容提要:

下叶肺结核由于临床表现不典型和X线表现的多样性和隐蔽性,常易与其他疾病混淆,本文对确诊的68例下叶肺结核患者的X线表现特征进行了总结,对其中28例误诊为其它疾病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下叶肺结核,X线,误诊

   下叶肺结核由于其病变发生部位及性质不典型往往容易误诊,我所从2006年至2009年,共收治确诊下叶肺结核病人68例,其中28例在初诊时曾有不同程度的误诊、误治,其误诊率达41.2%。

为提高下叶肺结核的X线诊断正确率,现将其X线表现特征、诊断要点及误诊原因分析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本组68例下叶肺结核病人中,男39例,女29例。

年龄16~70岁,平均年龄为30岁。

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者43例、咯血或痰中带血者27例,发热37.5-39℃36例、盗汗19例,乏力23例,食欲不振35例,无明显症状20例。

其中误诊的28例中,误诊最长者2年3个月,最短者16天,平均41天。

   2、诊断要点:

   2.1X线表现为多形性与多灶性:

①病灶以多发斑片状小叶实变为多,也可互相联合成节段性肺实变,其病理特点为渗出或干酪样坏死;②表现为条索状及斑点状阴影,边缘较清楚,病理特点为增殖、纤维化;③表现为结节、肿块及空洞,结节或肿块内可有钙化。

   2.2痰涂片或集菌法抗酸杆菌阳性,

   2.3痰培养抗酸杆菌阳性

   2.4PPD1∶10000反应平均直径大于10mm

   2.5血沉增快

   2.6血清结核抗体阳性

   2.7经抗炎治疗二周不见好转,经抗结核治疗6-8周明显吸收好转者

   凡具有上述X线特征,具2.2,2.3中的任何一项,或2.4,2.5,2.6,2.7中任何二项即确诊为下叶肺结核。

   二、结果:

   1、X线特征:

68例患者中病灶位于右下叶39例,左下叶23例,双下叶6例;以下叶外、后基底段为多,其次为内前基底段。

68例中表现为片状或斑片状模糊阴影者51例,其中伴有条索状、斑点状增殖、纤维化者36例,伴空洞者15例;以索、斑点状增殖、纤维化为主者10例;以结节或肿块影伴有卫星灶为主者3例;以空洞为主要表现者4例。

68例中合并胸膜炎15例,可见多少不等的胸腔积液,或胸膜增厚、粘连。

合并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5例,有不同程度同侧肺门阴影增大,上纵隔增宽。

   2、实验室检查结果:

68例中痰涂片抗酸杆菌阳性27例,痰培养抗酸杆菌阳性8例,PPD阳性63例,血沉加快52例,血清结核抗体阳性45例,

   3、在68例确诊病例中23例经抗炎治疗不效,经结核系统治疗后好转吸收。

        

   4、在确诊的68例中曾误诊28例,其中诊断为支气管扩张5例,诊断为肺肿瘤12例,诊断为下叶肺炎8例,肺囊肿2例,慢支合并感染1例。

  三、讨论

  .1、下叶肺结核的X线表现特征①以片状或斑片状阴影为主者,可伴单发或多发空洞,病灶周围或其内可见斑点或小结节状增殖病灶。

对伴有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者多可诊为结核。

②以纤维增殖为主者,表现为条索、小结节阴影,可于一侧或两侧下肺内见多发条索、小结节灶,结节直径约为2~5㎝球形病灶,边缘光滑锐利,内常见钙化,周围可见卫星灶,符合继发性肺结核多发病灶的特点。

③以孤立空洞为主者,表现为薄壁或厚壁空洞,少见液平,周围常有卫星灶,查痰可找到抗酸杆菌,空洞多为中心性。

   2、下叶肺结核误诊分析:

下叶肺结核,由于X线表现不典型和表现形态多种多样,加上国家实行结核病归口管理,综合医院医生对其认识不足,诊断时单从病灶征象及好发部位考虑,发现下叶片状模糊实变阴影,见患者伴有咳嗽、咳痰、畏寒、发热时易误诊为肺炎;发现下叶片状阴影伴有蜂窝状小空洞透光区,见患者伴有咳嗽、咳痰、咯血,易误诊为支气管扩张;发现下叶小斑点片状伴有小结节状阴影,患者病程较长,以咳嗽为主,特别是老年人,易误诊为慢性支气管炎伴肺部感染或肿瘤等。

由于临床表现多样化加之全身结核中毒症状不典型,相关结核病的辅助检查又跟不上,致使忽略了肺结核的诊断,而肺下叶结核多起病急进展快、发热、多有咳嗽等临床症状,是造成下叶肺结核误诊的主要原因,本组68例下叶肺结核中X线平片误诊率达28例,最长误诊时间达两年之久,足见对下叶肺结核忽视程度。

  

   3、下叶肺结核的鉴别诊断:

①与下叶肺炎的鉴别:

结核病变吸收缓慢,经严格抗炎治疗短期无明显变化,且多种性质病灶同时存在;而肺炎一般2周内就明显消退,少见有空洞;临床表现及痰菌检查、PPD试验等相关辅助检查有助于鉴别;②与周围型肺癌的鉴别:

分叶与毛刺为周围型肺癌的常见征象,但不典型肺结核球亦有可见,而结核的毛刺为短棘状,不像周围型肺结核的细长毛刺;③孤立空洞型结核与肺脓肿、肺癌空洞的鉴别:

脓肿空洞内有明显的液平,周围有边缘模糊的渗出性病灶;癌性空洞往往为偏心性,洞壁较厚,多无液平,肿块外多无病变,有时可见胸膜凹陷征。

   总之,下叶肺结核虽然X线表现不典型和表现形态多种多样,只要我们树立下叶肺结核的意识,仔细询问病史加强对本病临床特点的认识,,做好X线鉴别诊断,同时密切结合相关辅助检查以及随访复查工作,是完全能做出正确诊断的。

结核变态反应性疾病

结核病2010-02-0220:

04:

32阅读54评论0  字号:

大中小 订阅

结核变态反应性疾病

结核变态反应性疾病:

发病机理是在人体感染结核菌后,除发生细胞免疫与迟发变态反应的同时还参与体流免疫,形成以结核性体流免疫起主导作用的免疫复合物沉积反应,参与这种免疫的是抗原性特别强的结核蛋白、多糖体、磷脂质起核心作用。

病理是变态反应性血管炎,临床病型归纳为15种,依次有

(1)结核变态性风湿病,

(2)白塞氏病,(3)多发性关节炎,(4)溃疡性口腔炎,(5)皮肤结节性红斑,(6)眼炎(水泡性角结膜炎,虹膜睫状体炎,视网膜静脉炎),(7)溃疡性外阴炎,(8)多发性肌炎,(9)关节滑膜炎,(10)多发性动脉炎,(11)类风湿病,(12)结节性脂膜炎,(13)红斑性狼疮,(14)干燥综合症,(15)强直性脊柱炎等免疫病,它是一组临床上多无意识到的病,故大多被诊为风湿免疫病,找不到真因,久治不愈,反复发作者,大都可能是本病。

肾结核

结核病2010-02-0122:

40:

05阅读14评论0  字号:

大中小 订阅

肾结核

【概述】

[编辑本段]

泌尿系结核是继发于全身其他部位的结核病灶,其中最主要的是肾结核。

在泌尿系结核中肾结核是最为常见、最先发生,以后由肾脏蔓延至整个泌尿系统。

因此肾结核实际上具有代表着泌尿系结核的意义。

【诊断】

[编辑本段]

肾结核的病变过程非常缓慢,在临床表现是膀胱刺激症状为主。

因此对肾结核的诊断,是以膀胱炎的症状(尿频、尿急、尿痛)为线索。

除有引起膀胱炎的明显原因外,都应考虑肾结核的可能,必需作进一步的系统性检查。

(一)病史分析和体格检查    长期慢性的尿频、尿急、尿痛及血尿,或者是一般抗炎治疗经久不愈的膀胱炎,均应考虑肾结核病变的存在。

尤其是男性青壮年出现尿路感染,尿液培养又无一般细菌生长,则更应进行泌尿系结核检查。

在体格检查时应注意全身的结核病灶,尤其是男性生殖道检查前列腺、输精管、附睾有无结节。

在泌尿系方面应检查肾区有无肿块,肋脊角有无叩痛。

(二)化验检查1.尿液常规检查尿液经常呈酸性反应,含少量蛋白,在大多数病人显微镜下可见到有少量或中等量的红细胞和白细胞。

但是在发生混合性尿路感染时则尿液可呈碱性反应,镜下可见大量的白细胞或脓球。

2.尿普通细菌培养肾结核是泌尿系的特异性感染。

尿普通细菌培养应为阴性。

但有相当部分的肾结核病人存在泌尿系的混合性感染,尿液普通细菌培养可阳性,据报告肾结核伴有混合性尿路感染者可达1/3~1/2。

3.尿液结核杆菌检查

(1)24小时尿液抗酸杆菌检查结核杆菌是抗酸杆菌中的一种。

24小时尿液浓缩作直接涂片抗酸染色后作抗酸杆菌检查,方法简单,结果迅速,阳性率可达50~70%,但包皮垢杆菌、草分支杆菌也是经常在尿液中存在的抗酸杆菌,因此尿液中的抗酸杆菌并不等于结核杆菌。

但是反复多次的这种检查,均能找到同样的抗酸杆菌,并且结合临床的病史与特征的参考,对肾结核的诊断还是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2)尿结核菌培养尿结核菌培养对肾结核的诊断有决定作用。

尿液培养结核菌阳性,即可肯定为肾结核的诊断。

但培养时间较长,需1~2个月才能得到结果,其阳性率可高达90%。

(3)尿结核菌动物接种尿结核菌动物接种的结果诊断肾结核的价值极高,可作为肾结核诊断的依据,其阳性率高达90%以上。

但费时较长,亦长需2个月才能得结果。

4.尿液结核IgG抗体测定Nassau等发现活动性结核病人体内出现一定量特异性抗体。

Grauge等证明特异性抗体为IgG一类。

湖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报道以聚合OT为抗原,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尿液中结核IgG抗体,肾结核病人尿液中具有结核IgG抗体,阳性率可达89.1%。

证明此项检查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对肾结核的诊断有相当的临床意义。

但对晚期肾结核而肾功能严重损害不能分泌尿液,或肾结核并发输尿管梗阻,病侧尿液不能排出,所检尿液来自健侧肾脏时,可出现假阴性。

5.结核菌素试验结核菌素试验是检查人体有无受到结核杆菌感染的一种检查方法,最常应用于肺结核病,但对全身其他器官的结核病变亦同样有参考价值。

(1)结核菌素有下列几种:

①旧结核菌素;②纯结核菌素;③非典型分支杆菌制成的纯蛋白衍化物;④卡加菌素四种。

一般用旧结核菌素进行试验。

(2)旧结核菌素(oldtuberculin,OT)的制成:

用人型结核菌培养2个月,加热灭活,滤去死菌,蒸发浓缩至原量1/10,即为结核菌素原液。

以后按1952年世界卫生组织规定每毫升含10个结核菌素单位(TUberculinunit,TU),相当于1000mg。

(3)试验方法:

用旧结核菌素标准化液,首次用1/1000或1/2000(每0.1ml中分别含10.5TU)稀释液0.1ml注于左前臂内侧中1/3处皮内。

48~72小时后观察反应,如为阴性时再用1/100(每0.1ml中含100TU)稀释液重复试验并判断反应结果。

(4)结核菌素试验的阳性标准(5)结核菌素反应阳性的意义:

①接种过卡介苗而人工免疫。

②已感染结核杆菌,但需要进一步证实或除外活动性结核。

③儿童阳性的意义:

8岁以下,活动性结核可能大于50%。

4岁以下,几乎都有活动性结核病可能。

3岁以下,不但有活动性结核,如果不治疗,预后可能不好。

1岁以下,均有活动性结核,如果不治疗,预后肯定不好。

④结核菌素试验强阳性,则有活动性结核病,必须予以诊察。

6.血沉检查肾结核是慢性长期的病变,是一种消耗性疾病,因此血沉检查可以增快。

李哲报告300例肾结核中255例有血沉增快现象。

但血沉检查对肾结核疾病并无特异性,然对膀胱炎患者伴血沉增块常能提示有肾结核之可能,故可作为参考检查。

7.肾功能检查

(1)尿素氮、肌酐、尿酸测定:

一侧肾脏结核肾功能检查并无影响,若一侧严重肾结核,并累及对侧肾脏或引起肾积水而造成功能影响者则上述肾功能检查可显示增高。

肾功能检查虽然不是对肾结核的直接诊断指标,但对肾结核病人作出处理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故必须常规进行。

(2)放射性核素肾图检查:

肾脏病灶局限而不妨碍全肾的分泌功能,则肾图显示正常。

如肾实质有相当范围的破坏,则肾图显示血供不足或分泌排泄时间延长。

患肾破坏严重时,呈无功能水平线肾图。

肾结核导致对侧肾积水时,则肾图可显示积水、梗阻曲线。

此项检查虽无特异性诊断价值,但方法简单,对病人并无痛苦,故在临床亦列为常规检查方法。

(三)膀胱镜检查    膀胱镜检查是肾结核的重要诊断手段,可以直接看到膀胱内的典型结核变化而确立诊断。

早期膀胱结核可见膀胱粘膜有充血水肿及结核结节,病变范围多围绕在肾脏病变的同侧输尿管口周围,以后向膀胱三角区和其他部位蔓延。

较严重的膀胱结核可见粘膜广泛充血水肿,有结核结节和溃疡,输尿管口向上回缩呈洞穴样变化。

通过静脉注射靛胭脂观察两侧输尿管口的排出蓝色时间,分别了解两侧肾功能情况。

在膀胱镜检查的同时还可作两侧逆行插管,分别将输尿管导管插入双侧肾盂,收集两侧肾盂尿液进行镜检和结核菌培养及结核菌动物接种。

由于这些是分肾检查数据,故其诊断价值更有意义。

在逆行插管后还可在双侧输尿管导管内注入造影剂(12.5%碘化钠或泛影葡胺)进行逆行肾盂造影,了解双肾情况。

大多病人可以明确病变的性质,发生的部位和严重程度。

若膀胱结核严重,膀胱挛缩,容量小于100ml时难以看清膀胱内情况,不宜进行此项检查。

(四)X线检查X线检查是肩结核的主要诊断方法          X线表现出典型的结核图像即可确立肾结核的诊断。

常规进行的X线检查有以下几种:

1.尿路平片平片可见肾外形增大或呈分叶状。

4.5~31%可显示肾结核的片状、云絮状或斑块状钙化灶。

其分布不规则、不定型,常限于一侧肾脏。

若钙化遍及结核肾的全部,甚至输尿管时,即形成所谓的“自截肾”。

2.静脉肾盂造影静脉肾盂造影又称排泄性或下行性尿路造影。

为应用造影剂经静脉注入后,由肾脏分泌排泄,当造影剂充盈肾盏、肾盂时摄取X线片。

常用的造影剂为泛影葡胺(Urografin)、泛影钠(Hypaque)、碘吡啦啥(Diodrast)等。

目前已发展而应用非离子型造影剂,如Iopamiro,Omipaque,Ulfravist等,可以大大减低碘剂的毒性和减少碘剂的副反应。

由于造影剂是从肾脏分泌后显示尿路系统,因此这种造影方法除可以明确肾脏病变外,还可以了解肾脏功能。

典型的结核表现可见肾实质破坏。

限局在肾乳头和肾小盏的病变为边缘毛糙,不整齐,如虫蛀样变,或其漏斗部由于炎症病变或疤痕收缩,使小盏变形、缩小或消失。

如病变广泛,可见肾盏完全破坏,干酪坏死呈现边缘不齐的“棉桃样”结核性空洞。

若全肾破坏,形成脓肾,肾功能丧失,则静脉肾孟造影检查时患肾不显影。

输尿管结核在X线造影可显示管壁不规则,管腔粗细不匀,失去正常的柔软弯曲度,呈现僵直索状管道。

3.大剂量静脉肾盂造影:

如病人的总肾功能较差,一般的静脉肾盂造影不能很好显示肾脏情况,则可加大造影剂的用量进行大剂量静脉肾盂造影。

可能使原来显示不清的病变部位显影清晰。

通常应用的方法为每公斤体重用50%的泛影葡胺造影剂2ml,加入等同量的5%葡萄糖水或生理盐水,在5~8分钟内快速静脉滴入。

造影前不必禁水,造影时不必加压输尿管。

但造影剂总量剂不能超过140ml。

4.逆行肾盂造影通过膀胱镜检查插入输尿管导管到肾盂后,从导管内逆行注入造影剂至肾盂中摄取X线片,称为逆行肾盂造影。

一般用12.5%碘造影剂;若对碘有过敏时,则可用12.5~25%的溴化钠。

由于注入的造影剂可根据需要调整造影剂注入的浓度和数量,使肾内病灶显示更为清楚,故可提高诊断率,对静脉肾盂造影不能进行或显影不满意时适于进行,但不能像静脉肾盂造影那样可了解肾功能的变化。

5.肾盂穿刺顺行造影对静脉或逆行肾盂造影不能进行,难以明确的病变,又不能肯定病变性质,则可进行直接肾盂穿刺后注入造影剂,同样可显示肾脏结核或其他病变的典型X线表现,起到决定诊断的作用。

在肾盂穿刺后还可将穿刺后的肾脏内容物进行各种的化验检查和结核菌检查。

目前由于超声检查技术的提高,可以对肾盂穿刺予以引导,就更为安全准确。

  

【治疗措施】

[编辑本段]

肾结核继发于全身性结核病,因此在治疗上必须重视全身治疗并结合局部病变情况全面考虑,才能收到比较满意的效果。

  

(一)全身治疗      全身治疗包括适当的休息和医疗体育活动以及充分的营养和必要的药物治疗(包括肾结核以外的全身其他结核病灶的治疗措施)。

(二)药物治疗    由于肾结核局部病变的范围和破坏的程度有很大差别,因此针对局部病变的治疗在各个病例亦有所不同。

在链霉素等抗结核药发现之前,临床上一旦肾结核之诊断确立,其唯一的治疗方法就是肾切除。

在40年代以后,链霉素、对氨柳酸相继问世,很多临床肾结核病例单用药物治疗可以得到痊愈。

50年代以后,高效、低毒而价廉的异菸肼出现,采取了联合用药,使肾结核的疗效又有很大提高,几乎可以治愈全部早期结核病变。

至1966年利福平临床应用,因其效果显著,副作用又少,与其他药物共同使用,肾结核的疗效更加提高。

目前因肾结核而需行肾切除术的病例已大为减少。

但在某些卫生环境较差、医疗条件不足的地区,仍然有肾结核的发生,甚至有一些晚期病人发现。

对于确诊为肾结核的病人,无论其病变程度如何,无论是否需行外科手术,抗结核药必须按一定方案进行服用。

1.应用抗结核药的适应证

(1)临床前期肾结核。

(2)局限在一组大肾盏以内的单侧或双侧肾结核。

(3)孤立肾肾结核。

(4)伴有身体其他部位的活动性结核暂时不宜肾结核手术者。

(5)双侧重度肾结核而不宜手术者。

(6)肾结核兼有其他部位的严重疾病暂时不宜手术者。

(7)配合手术治疗,作为手术前用药。

(8)肾结核手术后的常规用药。

2.常用的抗结核药物种类由于各种抗结核药物有其药理特点,药物应用的要求和注意点也各有不同。

现简要介绍常用的抗结核药物如下:

(1)链霉素:

对结核杆菌有杀菌作用,浓度在1.0μg/ml时有效。

肌肉注射后1小时血清浓度最大,3小时后下降50%,约60~90%经肾脏自尿内排出。

制菌作用在pH7.7~7.8时最强,低于5.5~6.0时作用明显减弱。

如同时服用碳酸氢钠碱化尿液可增强其疗效。

成人普通剂量每日1.0g,分2次肌肉注射;与其他抗结核药物联合应用时,每周注射2g,或每3日注射1g。

经链霉素治疗可使结核病灶纤维化。

若病变位于泌尿系排泄系统,如输尿管等处,则易造成局部纤维化收缩,形成梗阻,应予注意。

注射链霉素后可出现口周麻木,如不严重可继续应用,常在使用中逐渐消失。

主要的副作用是对第八对脑神经前庭支的影响。

少数病例可出现过敏性休克。

(2)异菸肼(1NH,雷米封):

对结核杆菌有抑制和杀灭作用。

每日服200~300mg即可达到满意的杀菌浓度。

口服后1~2小时血清浓度达最高峰。

半衰期为6小时,24小时血中仍可测到有效抑菌浓度。

一般用药剂量以每日300mg,一次服用为宜。

此剂量很少引起不良反应,故可长期服用,甚至数年。

服用异烟肼后迅速吸收渗入组织,对纤维化及干酪化病变亦易渗入透过,对结核病灶有促进血管再生,能促使抗结核药物更易进入病灶。

其主要副作用为精神兴奋和多发性末梢神经炎,据认为与维生素B6排出增加或干扰吡哆醇代谢有关,因此服异烟肼时应加服维生素B65~10mg,可防止副作用的发生。

服药时血清转氨酶可升高,但不造成肝脏损害。

(3)对氨柳酸(PAS,对氨水杨酸):

对结核杆菌有抑菌作用。

服药后1~2小时血浆浓度可达高峰,4~6小时后血中仅存微量。

每日剂量为8~12g,分3~4次服用。

此药单独应用效果较差,但能加强链霉素及异烟肼的抗结核杆菌作用,并能使抗药性延迟发生。

因此在临床上采用两种或三种抗结核药物联合应用有利于发挥其治疗作用。

主要副作用有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反应,故目前有被利福平、乙胺丁醇取代的趋势。

本品不宜与利福平合用。

(4)利福平(RifamPin,RFP):

为半合成的口服广谱抗生素,对细胞内外旺盛生长的结核杆菌有强力杀灭作用,比链霉素,对氨柳酸,乙胺丁醇的作用更强,对耐药的结核杆菌亦有效。

服药后2~4小时药浓度出现高峰,12小时后血清浓度仍较高。

每日用量600~900mg,分1~2次空腹服用。

与其他抗结核药物无交叉抗药性,同异烟肼或乙胺丁醇合用可相互增强作用。

副作用很少,偶有消化道反应及皮疹。

近年来发现少数病例有肝功能损害,血清转氨酶升高、黄疸等。

(5)乙胺丁醇(Ethambutol,EMB):

对各型结核杆菌均有抑菌作用。

口服2~4小时后血浆浓度出现高峰,24小时后由肾脏排出50%,少部分由粪便排出。

肾功能正常者无蓄积作用。

该药吸收及组织渗透性较好,对干酪纤维病灶也能透入。

其毒性作用主要是球后视神经炎,出现视力模糊,不能辨别颜色(尤其对绿色)或有视野缩小等,严重者可致失明。

视神经炎是可逆性的,停药后多能恢复。

毒性反应的发生率与剂量有关。

一般用量为每日600mg,分3次或1次口服,在此范围内产生毒性反应者较少。

在治疗过程中应定期检查视力与辨色力。

(6)卡那霉素:

系广谱抗生素,对结核杆菌主要是抑菌作用。

口服不为胃肠道所吸收,一般用量为每天0.75~1.0g肌肉注射。

注射后30~60分钟血内浓度达最高峰,能维持6小时左右,24小时内从尿液排出约90%。

对链霉素、异烟肼和对氨柳酸耐药的结核杆菌应用卡那霉素仍有抑制作用。

单独使用易产生耐药性。

与链霉素之间有单向交叉耐药性,即耐链霉素的菌株可以对卡那霉素敏感,而耐卡那霉素的菌株对链霉素却不敏感。

因此,只能在不可用链霉素或结核杆菌已耐药时方可考虑应用。

其毒性反应主要是对第八对脑神经的损害,可致永久性耳聋,也可使细胞神经纤维退行性变。

对肾脏有轻度损害,尿中可出现管型蛋白等。

(7)环丝氨酸(Cycloserine,Seromycim):

抗菌谱较广,对结核杆菌有制菌作用。

但只对人类结核病有效,对动物结核病和试管中的结核菌作用不大。

对异烟肼、链霉素、对氨柳酸耐药的结核杆菌用环丝氨酸有效。

其作用相当于对氨柳酸,较链霉素为差。

口服剂量每日不超过500mg,一般与异烟肼、链霉素合用。

副作用较严重,主要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如头晕、抑郁、惊厥、癫痫样发作等。

(8)吡嗪酰胺(Pyrazinamide,PZA):

是一种新用的老药。

70年代后发现口服吸收后产生吡嗪酸,对人型结核菌有效,可杀死深藏在细胞内的顽固细菌。

耐药性表现很快,一般在用药后1~3个月即可发生。

与利福平、异烟肼合用可缩短疗程。

副作用为对肝脏有毒性,严重时可引起急性黄色肝萎缩。

常用剂量每天1.5~2.0g。

除上述药物外,还有紫霉素(viomycin),乙硫异烟胺(ethionamide,1314)的用量为每日0.5~0.8g,分2~3次服用。

氨硫脲(P-acetylaminobenzaldebyde,thiosemica-rbazone,TB1)的每日用量为500mg,分2次口服。

卷须霉素(capromycin)。

结核菌放线菌素等抗结核药物,在必要时可考虑选用。

3.抗结核药的使用方法在临床应用抗结核药的早期,一般都采用单药治疗,现在则主张两种或两种以上抗结核药联合应用。

单药治疗的最大缺点是容易产生耐药,也容易出现毒性反应。

若联合应用两种药物,耐药的出现时间可延长1倍,并用三种药物可延长3~4倍。

(1)抗结核药的选择与联合应用:

抗结核药种类繁多,最理想的应该是对结核杆菌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