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II.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672371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65 大小:1,011.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II.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II.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II.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II.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II.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II.docx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II.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II.docx(6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II.docx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II

计算机网络课程

实验指导书

 

南昌大学计算机系

二○○五年七月

目录

 

实验1:

小型局域网的构建与安装1

实验2:

对等网的配置与使用7

实验3:

安装与管理Windows2000Server13

实验4:

DHCP、WINS服务的安装与配置19

实验5:

DNS服务安装、配置与域名解析的实现28

实验6:

WEB与FTP服务的配置与管理38

实验7:

代理服务器的安装、配置与管理45

实验8:

基于Windows2000Server的路由转发53

附录:

实验报告格式58

实验1:

小型局域网的构建与安装

1、实验目的

认知局域网常用的传输介质UTP双绞线和组成小型局域网的基本硬件设备,熟悉和掌握小型局域网构建、连接、安装与测试的基本方法。

2、实验设备

实验设备是指每一个实验组为完成实验任务所需要配置的基本设备,以下各实验类似。

本实验中每一实验组配置的实验设备如下。

5类UTP双绞线2段,RJ-45插头4个,双绞线压线钳、十字螺丝刀、剪刀各1件。

PC机2台,HUB(集线器)1台,网线测试器1台,网卡(RJ-45接口)2块。

Windows98安装程序(存放在本机E:

\WIN98目录下),网卡测试软件(存放在本机E:

盘下)。

3、实验要求

(1)实验任务

①认知局域网常用的UTP双绞线的结构,制作合格的双绞线网线。

②完成网卡的硬件安装,了解Hub的使用与连接方法。

③进行Windows98的基本安装。

④进行网卡的测试。

(2)实验预习

①预习本实验指导书,深入理解实验的目的与任务,熟悉实验步骤和基本环节,了解有关网卡、Hub等基本网络设备的知识及在实验环境或现实网络中的作用。

②复习有关网络传输介质的知识,包括每一种传输介质的结构、电气特性、应用场合,相关设备等。

③复习局域网的基本概念。

(3)实验报告

①简要描述组成小型局域网的主要方法、主要设备及其特点,实验中遇到了什么问题,如何解决的,以及本人的收获与感想。

②回答后面的实验思考题。

4、基础知识与实验原理

本实验是在实验室环境下完成一个小型局域网(又称工作组网络)的硬件安装、连接与测试以及Windows98的安装,要求每一个实验组的计算机组成一个独立的工作组网络,它是网络中若干台相互共享资源的计算机的集合,所用主要硬件与工具的主要特征如下。

(1)网卡。

网卡又称网络适配器,其主要功能是执行局域网的物理层与MAC子层协议,即接收传输介质传来的电或光信号,将其组合变换成网络高层协议可以识别的数据包,同时将高层协议传来的数据包变换成包含数据信息和控制信息的电或光信号,然后经传输介质发出,实现同其他计算机的通信。

本实验中使用的网卡型号为RealtekRTL8139FastEthernet,是一种PCI总线、即插即用、10M/100M自适应快速以太网卡。

(2)UTP电缆。

全称为无屏蔽双绞线(UnshieldTwistedPair)电缆,是将两根互相绝缘的铜导线用规则的方法绞合起来构成一对双绞线,然后再将多对双绞线进一步规则绞合在一起组成。

其用户电缆由4对双绞线组成,每对双绞线分别用不同的颜色标记来区分。

(3)UTP用户电缆的压线标准。

UTP用户电缆必须通过RJ-45插头(俗称水晶头)与网络设备连接,电缆与RJ-45插头的连接使用压接方式,一般按照EIA/TIA-568标准制作,其中8条线的排列顺序有A、B两种线序,如图1-1所示。

对于不同的用途,网线两端所使用的线序有所不同,参见表1-1。

RJ-45插座

EIA/TIA-568B线序:

12345678

橙白橙绿白蓝蓝白绿棕白棕

EIA/TIA-568A线序;12345678

绿白绿橙白蓝蓝白橙棕白棕

图1-1RJ-45插座与EIA/TIA-568线序

表1-1双绞线压接RJ-45插头的几种线序组合

交换机/HUB←→计算机

B←→B

计算机←→计算机

A←→B

交换机/HUB←→下级交换机/HUB(普通端口)

A←→B

交换机/HUB←→交换机/HUB(UPLINK端口)

B←→B

(4)Hub。

又称集线器,实质是一种基于总线的多端口中继器,运行CSMA/CD协议,其物理结构是星形的,而逻辑结构是共享总线式的以太网。

以D-Link的DE-816TP型集线器为例,它是一种10M以太集线器,提供16个10M的RJ-45以太端口,1个10M的RJ-45上连以太端口,其面板结构参见图1-2,主要部件包括:

图1-2D-Link16口10M集线器前面板结构

•10M以太端口组:

共16个(编号1-16),均为RJ-45插座,用于连接网络设备组成10M共享式以太网。

•端口状态指示灯组:

16个指示灯(编号1-16),分别对应16个以太端口,用于指示各端口的工作状态,又称为Link(链路)状态指示。

某一指示灯亮表示相应编号的以太口所连设备已正常开机和连网,灯闪烁说明正在收发数据。

许多可管理集线器还为每个以太端口配置了Partition指示灯,用于指示某一端口是否允许工作,灯灭表示允许工作,灯亮则表示端口被禁用。

•设备状态指示灯组:

主要有电源指示Power,冲突指示COLL(灯亮表示发生了数据包冲突)。

•Uplink端口:

RJ-45插座,用于将本集线器连接到上一级交换机或集线器,其内部的1&2和3&6两对线的连接与以太端口相反,因此不能连接其它设备,所用线序参见表1-1。

注意,Uplink端口与1号以太口同时只能使用一个,不可同时使用。

•电源开关与电源插座位于后面板。

(5)网线测试器。

一种用于检测网线与所压接的RJ-45插头的接触是否良好以及线序是否正确的简易测试设备。

图1-3是一种典型的手持网线测试器的面板示意图。

其中,Power是电源开关,Port1和Port2是RJ-45插座,Port1发送信号,Port2接收信号。

1&2到7&8四个指示灯分别指示相应编号的线对是否连通,指示灯发出绿光时表示正确连通。

5、实验步骤

(1)规划网络参数

①工作组名。

根据本实验的要求,每一工作组网络必须使用唯一的工作组名来标识,因此将本实验组中某图1-3网线测试器面板

一同学的学号中最后5位数用作本组的组名。

②计算机名。

每台计算机必须使用唯一的名字来标识,并且不能与工作组同名。

因此,每个实验组的计算机名分别在工作组名后加-1、2、3予以区分。

③用户名(用户账号)。

使用每位同学学号的后4位作为本人的用户名。

例如,若一个实验组中某一同学的学号最后5位数是12345,则对应的参数如下表:

项目

学号

工作组名

计算机1

计算机2

用户名

参数

12345

12345

12345-1

12345-2

2345

(2)熟悉HUB的外部结构,连接方法及各端口与指示灯的作用。

(3)制作网线。

本实验中需要将计算机与集线器相互连接,因此所制作的网线应采用EIA/TIA-568B←→B线序,参见图1-1和表1-1。

•取一段适当长度的双绞线,两端用剪刀剪齐,用压线钳剥去端部塑料皮约10~13mm。

•将4对线按B线序排好理直,用压线钳或剪刀将头部剪齐,用力将8根线并排塞入RJ-45头内,直至8根线全部顶到底部。

•放松压线钳,将RJ-45头塞入压线钳的RJ-45插座内,直到塞不动为止,用力压下压线钳的手柄,直到锁扣松开。

•拔出做好的RJ-45头,用同样的方法在双绞线的另一端制作另一个RJ-45头。

•将做好的网线两端插入网线测试器的两个RJ-45端口内,打开仪器电源开关,若看到仪器上的1&2﹑3&6﹑4&5﹑7&8四个指示灯按顺序依次轮流发出绿光,则该网线制作成功。

(4)安装Windows98操作系统

Windows98一般有软盘启动从光盘安装、光盘直接启动安装、网络安装等安装方式。

由于本实验已将其安装程序存放在E:

\WIN98目录下,因此使用软盘启动从硬盘安装方式,其启动安装方法为:

将Windows98安装软盘插入软驱,开机进入DOS界面→进入E:

\WIN98目录→键入SETUP后回车即启动安装过程。

此后,根据安装向导的提示输入有关信息即可完成安装,其中特别需要注意:

•在安装过程中,尽量使用默认选项和参数。

•在提示制作系统启动盘时,切记取出启动软盘并跳过该项操作。

(5)安装网卡及其驱动程序

•退出系统,关闭主机电源,打开主机箱侧盖板,将网卡插入空置的PCI插槽,用螺丝紧固后盖上侧盖板。

•重新开机,在系统启动过程中将可能自动发现新硬件——网卡;否则,也可以在系统启动后,打开“控制面板”中的“添加新硬件”,启动“添加新硬件向导”来发现网卡,并根据向导要求完成网卡驱动程序的安装。

•重新启动计算机后,点击“控制面板”中的“系统”图标,选择“设备管理器”选项卡,查看已安装的设备,确认网卡出现在设备列表中。

若双击网卡名,还可进一步查看网卡所占用的系统资源(I/O基地址、IRQ号等)。

(6)计算机与集线器的连接

将做好的网线一头插入网卡的RJ-45插座,另一头则插入集线器的任一RJ-45插座(UPLINK端口除外)。

接通集线器电源,启动计算机,若该网卡接入端口上方指示灯及其所连接集线器端口对应的状态指示灯均为绿色,则网卡与集线器连接良好。

(7)测试网卡

图1-4网卡测试程序的操作界面

①安装网卡测试软件。

RTL8139网卡的Windows版测试软件是RealtekRTL8139DiagnosticsProgram,存放在系统的D盘上。

启动系统后,双击该软件的图标即自动启动安装向导,然后按照提示即可完成安装工作。

②测试网卡。

•进入系统界面,选择开始→程序→RealtekRTL8139DiagnosticsProgram→RTL8139Diagnostics即可启动测试程序,进入操作界面。

然后选择“Diagnostics”标签,即进入图

1-4所示的网卡工作测试的操作界面,其中有5个可选项,各自含义如下:

RegisterAccess:

网卡访问测试,用于测试网的基本协议功能。

EEPROMAccess:

电可擦写存储芯片测试,用于测试网卡上的EEPROM能否正常工作。

Loopback:

回路测试,通过向网卡发送数据并将数据立即原样返回给主机,测试网卡能否正确地与主机通信。

Link:

介质测试。

用于测试网卡是否正确连接有通信介质。

RepeatTest:

若选择该项,点击“StartTest”后,软件将自动循环进行测试,否则每点击一次只进行一次测试。

•在选择好测试项目后,点击“StartTest”按钮即开始测试,若某一测试项目通过一次,则Pass次数增1,否则Fail次数增1。

如图1-5中表示介质连接测试失败了一次,其它项目测试均成功一次。

图1-5网卡测试结果示意

6、常见问题

(1)在安装网卡驱动程序时,有可能出现系统检测不到网卡的情况,此时可能是网卡失效,也可能是网卡未插好,可运行网卡测试程序,如果测试项目中部分成功、部分失败,则是网卡失效;如果全部测试项目均失败,则应重插网卡,若再次失败则判定网卡失效。

(2)在用网线测试器测试网线时,如果4个指示灯不是依次发光,则说明线序有错误。

如果某一指示灯不发光,说明相应线对的两条线都不通,若发光但不是绿光,则是其中一条线不通。

由于一般只使用1&2、3&6两对线进行数据通信,因而当一条网线只有这两对线正常时,可以不必重新制作。

7、思考题

(1)A线序和B线序有何区别?

若不遵循TIA/EIA568B标准,是否所做的网线不可用?

(2)简述网卡在计算机网络通信中的作用。

(3)简述共享式局域网的主要特征与优缺点,可以如何提高其性能?

实验2:

对等网的配置与使用

1、实验目的

以实验1组建的小型局域网为基础熟悉和掌握:

(1)组建一个基于IP协议的对等网及其测试方法。

(2)在对等网中实现共享硬、软件资源的配置、管理与使用。

2、实验设备

每实验组PC机2台,集线器1台,打印机1台。

3、实验要求

(1)实验任务:

1规划IP参数,完成基于Windows98的模拟IP对等网的组建和参数设置。

2模拟进行网络环境下软、硬件资源共享的设置与使用。

3进行IP网络连接和IP参数的测试。

(2)实验预习

①认真预习实验指导书,深入理解实验的目的与任务,熟悉实验步骤和基本环节。

②复习IP协议及其基本工作参数的概念。

③复习对等网的概念。

(3)实验报告

①简要描述组成IP对等网的主要方法,需要哪些条件,实验中遇到了什么问题,如何解决的,以及本人的收获与感想。

②回答后面的实验思考题。

4、基础知识与实验原理

对等网络(PeertoPeer)也称工作组模式,其特点是对等性,即网络中各计算机功的能相似,地位相同,不存在专用的服务器,每台计算机对网络中其他的计算机而言,既是服务器又是客户端,相互可以共享各自管理的软、硬件资源。

本实验是在实验室的环境下构建一个基于IP协议和Windows98的对等网,每一实验组的计算机组成一个工作组网络,同时也是一个独立的IP子网,其中的用户可以相互共享硬盘、打印机和应用程序等。

5、实验步骤

(1)规划网络工作参数

①各实验组的工作组名、计算机名、用户名的格式与实验1相同。

②IP地址。

根据本实验的要求,每个实验组的IP地址格式为172.16.X.Y,子网掩码为本255.255.255.0。

其中,X为子网络地址,每一实验组只能使用一个从1到254(含1和254)之间的值,并且各实验组必须使用不同的值。

因此,规定用实验组中某位同学的学号来定义X,如果学号的最后3位数的值在1到254之间则直接用做X,否则用其学号的最后2位数作为X。

Y是主机地址,可以自行使用从1到254(含1和254)之间的值分配给计算机,但同一组中不同计算机的Y必须不同。

例如,若一个实验组中某一同学的学号最后5位数是12345或者54121,则对应的IP参数举例如下表:

项目

学号

子网掩码

计算机1

计算机2

IP参数

12345

255.255.255.0

172.16.45.1

172.16.45.2

IP参数

54121

255.255.255.0

172.16.121.1

172.16.121.2

(2)配置网络环境与参数

•在系统界面下,选择“我的电脑→控制面板→网络→配置”,进入网络配置操作界面(如图2-1)。

在“已安装的网络组件”栏中可以见到网卡和Windows98默认安装的TCP/IP协议。

图2-1网络配置界面

•设置IP参数:

在图2-1界面中,双击“TCP/IP协议→网卡”,进入图2-2所示的IP参数配置界面,配置网卡的IP参数。

系统安装时默认是自动获得IP地址,改选“指定IP地址”,依次填入自定义的IP地址和子网掩码,然后点击“确定”。

图2-2IP参数配置界面

•设置网络客户:

在图2-1界面中,选择“添加→客户”,显示“选择NetworkClient”对话框。

在“厂商”列表框中选择“Microsoft”,在“网络客户”列表框中选择“Microsoft网络客户”后单击“确定”按钮。

•设置网络服务:

在图2-1界面中,选择“添加→服务→添加”,显示“选择网络服务”对话框,在“型号”列表框中选择“Microsoft网络上的文件和打印机共享”后单击“确定”。

•设置资源共享属性:

在图2-1界面中,点击“设置文件和打印机共享”,在对话框中选中“允许其他用户访问我的文件”和“允许其他计算机使用我的打印机”后单击“确定”。

•设置共享访问控制方式:

在图2-1界面中选择“访问控制”标签,进入图2-3所示界面。

这里可以有“共享级网络控制”和“用户级访问控制”两种选择,其含义为:

图2-3访问控制方式选择界面

共享级访问控制:

选择这种控制方式后,允许进一步对本计算机的每项共享资源设置口令,其他计算机的用户必须知道正确的口令才能访问本机的共享资源。

用户级访问控制:

选择这种控制方式后,要求继续指定能够访问本机文件或打印机的用户(组),这些用户(组)不需要口令即可访问本机的共享资源。

本实验要求选择“共享级网络控制”,其安全性较好。

•在图2-1界面中选择“标识”标签,确认或设置正确的计算机名与工作组名。

•最后,单击图2-1中的“确定”按钮,系统将提示重新启动计算机。

计算机重启后,将出现系统登录对话框,输入一个用户名及其密码后,单击“确定”按钮即可登录到本机,同时也可以使用网络上的共享资源。

若选择“取消”,则该机仅能作为单机使用。

(3)了解本机的IP参数配置

在系统界面下,选择“开始”→“程序”→“MS-DOS方式”,进入DOS界面。

•键入命令“IPCONFIG↙”,该命令的功能是显示本机全部网络适配器的主要IP参数配置情况,包括IP地址、子网掩码和默认网关地址,执行结果举例如图2-4。

 

图2-4IPCONFIG命令执行结果示例

•如果需要知道本机各网络适配器所配置IP参数的更详细情况,可以在DOS界面下使用“WINIPCFG↙”命令,其执行结果是给出如图2-5的窗口。

其中,选择框用于选择不同的网络适配器,适配器地址是网络适配器的MAC地址。

如果点击“详细信息”按钮,将进一步显示主机名、DNS服务器地址等更详细的IP参数。

对于设置成“自动获得IP地址”的计算机,以上命令非常有用,不仅可以了解本机所分配的IP参数,还可以“释放”和“更新”IP参数,但WindowsNT/2000不支持“WINIPCFG”命令。

图2-5WINIPCFG命令执行结果示例

•退出DOS界面可使用“EXIT↙”命令。

(4)使用“PING”命令测试IP协议和网络连接

在某台微机(如计算机1)的系统界面下,选择“开始”→“程序”→“MS-DOS方式”,进入DOS界面。

•键入命令“PING127.1.1.1↙”,若系统响应的是如图2-6所示的“Reply”信息,说明本机安装的IP协议软件工作正常。

•键入命令“PING[本机IP地址]↙”(如PING172.16.45.1),若系统的响应是如图2-6所示的“Reply”信息,说明本机安装的网卡工作正常并能与本机IP协议软件正常通信。

•键入命令“PING[本网其它微机IP地址]↙”(如PING172.16.45.2),若系统响应的是如图2-6所示的“Reply”信息,说明本机能通过网络与另一微机建立IP通信连接,即本机与网络、网络内部、网络到对方机器的网络连接以及IP协议软件均正常。

此后,就可以通过“网上邻居”或“查找计算机”功能找到同一网络中的其它计算机,并且通过网络和IP协议相互共享资源。

图2-6PING命令执行成功的界面

(5)共享软、硬件资源

①共享文件或文件夹

•在计算机1中,选择某个可共享的文件夹或文件,右击并在菜单中选择“共享”,进入图2-7所示对话框。

选择“共享为”,选择共享名使用原文件名或修改成其它名字,选择共

图2-7文件(夹)共享属性设置界面

享类型为“完全共享”,单击“确定”。

•在计算机2上打开“网上邻居”或从“开始”菜单中通过查找计算机找到计算机1,双击计算机1图标,即可看见并访问已设置共享属性的文件(夹)。

注意,若在图2-7中没有设置访问密码,则可以直接访问该共享文件(夹),否则需要输入密码才能访问。

②共享打印机

•此处假定计算机1上安装有打印机。

•在计算机1中,选择“我的电脑→打印机”,右击“打印机”图标并在菜单中选择“共享”,进入图2-8所示对话框。

点击“共享”选项卡,选择“共享为”,键入打印机名,其它设置不变,单击“确定”。

图2-8打印机共享属性设置界面

•在计算机2中,任意打开一个文档,选择“开始→打印”,设置好各项打印参数,并且确定接在计算机1上的打印机处于工作状态后,单击“确定”。

这时打印机就可按已设定的文档将其打印出来。

如果上一步中设置了访问密码,则需输入密码才能访问。

6、常见问题

(1)如果使用“PING127.1.1.1”命令测试时,响应信息不是“Reply”而是“Requesttimedout”时,说明本机的IP协议软件工作不正常,应予以重新安装。

(2)如果本机的IP协议运行正常,但是用“PING”命令测试本机网卡的IP地址时,响应信息不时“Reply”而是“Requesttimedout”,一般是网卡工作不正常或者本机的IP协议与网卡没有正确绑定,可继续用实验1中的网卡测试程序予以确定后再进行排除。

(3)如果上述测试都通过,说明本机工作正常,但用“PING”命令测试本机与其它连网计算机不能成功,则应:

•检查所用IP地址是否正确。

•检查对方计算机的工作是否正常。

•检查网络连接是否正常,包括集线器是否正常工作,各段网线及其与各设备的连接是否正常等。

7、思考题

(1)简述对等网的基本特征、主要优缺点及其应用场合?

(2)简述实验中所使用的IP地址的特征。

 

实验3:

安装与管理Windows2000Server

1、实验目的

1了解Windows2000Server的特性、功能,熟悉其基本应用。

②熟悉Windows2000Server的安装与配置过程,掌握Windows2000服务器的一般配置与使用方法。

2、实验设备

每实验组PC机2台,集线器1台。

Windows2000Server安装程序(存放在本机E:

\Win2K目录下)。

3、实验要求

(1)实验预习

1详细阅读实验教程,深入理解实验的目的与任务,熟悉实验步骤和基本环节,了解Windows2000系列操作系统的新特性、新功能,掌握Windows2000Server的安装。

2根据实验任务的要求,制定实验方案,以流程图的形式给出方案实施的一般过程。

(2)实验任务

1制定安装Windows2000Server的实施方案。

2安装与配置Windows2000Server服务器。

(3)实验报告

1简要描述安装和配置Windows2000Server的过程,需要哪些条件,实验中遇到了什么问题,如何解决的,以及本人的收获与感想。

2回答实验思考题。

4、基础知识与实验原理

Windows2000Server是在WindowsNTServer4.0(WindowsNT服务器4.0版)的基础上开发出来的,是为服务器开发的多用途操作系统。

“域”是网络中帐户和资源的集合,一个网络中可能会有多个域存在,每个域有统一的域名和安全性。

一般说来,安装Windows2000Server,应该为计算机指定一个域,安装时将服务器指定到域中,不但可以使访问网络资源的过程变得更加方便,还可以加强网络的安全性,亦有助于网络管理员对网络工作状态的监测。

5、实验步骤

(1)规划网络参数

各实验组的工作组名、计算机名和用户名的格式与实验1相同。

域名格式为,其中x与工作组同名,如。

IP地址格式与实验2相同。

(2)配置网络环境和参数

①硬件环境:

一个已建好的局域网;

②软件环境:

Windows2000Server网络操作系统,并选用“硬盘启动,硬盘安装”的安装方式。

(注:

W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