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镇刘圩镇伶俐镇垃圾填埋场无害化工程.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671948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8.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阳镇刘圩镇伶俐镇垃圾填埋场无害化工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南阳镇刘圩镇伶俐镇垃圾填埋场无害化工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南阳镇刘圩镇伶俐镇垃圾填埋场无害化工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南阳镇刘圩镇伶俐镇垃圾填埋场无害化工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南阳镇刘圩镇伶俐镇垃圾填埋场无害化工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南阳镇刘圩镇伶俐镇垃圾填埋场无害化工程.docx

《南阳镇刘圩镇伶俐镇垃圾填埋场无害化工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阳镇刘圩镇伶俐镇垃圾填埋场无害化工程.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南阳镇刘圩镇伶俐镇垃圾填埋场无害化工程.docx

南阳镇刘圩镇伶俐镇垃圾填埋场无害化工程

南阳镇、刘圩镇、伶俐镇垃圾填埋场无害化工程

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1、项目基本情况

(一)项目由来及特点

南宁市青秀区南阳镇、刘圩镇、伶俐镇三个垃圾堆放点于2006年左右开始填埋垃圾,现均已填满,并于2017年底停止接纳垃圾进场。

垃圾填埋量共14万m3,其中南阳镇垃圾堆放点达到4万m3,刘圩镇垃圾堆放点达到5万m3,伶俐镇垃圾堆放点达到5万m3,这三个垃圾场已有十多年的历史,均为非正规生活垃圾堆放点,利用原有天然沟谷进行露天堆放,填埋过程和过后未作覆盖工作,场地底部无人工防渗,存在臭气扰民和渗滤液污染的隐患,填埋场的封场绿化更显紧迫。

根据南府办函[2019]69号文《南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南宁市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排查和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2019年12月之前完成75%以上的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工作,2020年6月底之前完成所有垃圾堆放点的整治工作。

其中,青秀区南阳镇、刘圩镇已列入全国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排查整治信息系统,在南宁市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项目年度计划表的编号分别为35和36,要求整治方法为覆土填埋。

伶俐镇填埋场虽未列入整治名单,但也存在一样的臭气扰民和渗滤液污染隐患,因此提出南阳镇、刘圩镇、伶俐镇垃圾填埋场无害化处理工程。

南宁市青秀区发展和改革局以南青发改字[2018]12号对该项目建议书进行了批复。

根据建议书批复,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

垃圾堆体整形、覆盖工程、地表水导流系统、渗沥液控制系统、导气系统、绿化美化、渗沥液集中处理系统;渗沥液处理规模:

100吨/日,渗沥液集中在刘圩镇垃圾填埋场处理。

根据《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处理技术规范》(GB50869-2013)计算渗滤液产生量,封场采取技术先进的人工防渗技术有效阻隔雨水后,平均每天渗滤液量(3.2m3/d)与建议书中100吨/天的处理规模相差较大,因此,建议书阶段的渗滤液处理系统改为采取移动式渗滤液处理设备处理,处理出水达标用于场区绿化。

项目总投资由1474.1655万元降为694.50万元。

垃圾场封场后,设备噪声影响很小,封场后防止了生活垃圾裸露,无扬尘产生,主要环境影响因素为填埋场废气和渗滤液。

项目运营期设置管理人员6人,年工作365天。

管理用房不设置在场地,管理人员用水依托乡镇现有的办公设施,因此无新增人员的废水、固废产生。

(二)封场工程概况

项目名称:

南阳镇、刘圩镇、伶俐镇垃圾填埋场无害化工程

建设单位:

南宁市青秀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建设地点:

南宁市青秀区辖区南阳镇、刘圩镇、伶俐镇,详见附图1

占地面积:

13051m2

建设规模:

垃圾总量约14万m3。

其中南阳镇填埋场垃圾总量约4万m3,刘圩镇填埋场垃圾总量约5万m3,伶俐镇填埋场垃圾总量约5万m3。

建设内容:

三个垃圾填埋场垃圾堆体整形、填埋气体导排、封场覆盖系统、地表水导排系统、渗滤液导排系统、渗滤液收集池、绿化美化等。

项目投资:

694.50万元。

项目四至概况:

南阳镇填埋场位于南阳镇新村,位于南阳镇北面约2.5km(中心地理坐标:

东经108.793909839,北纬22.796812850),项目西侧有县道X024可通达项目区。

项目周边均建设有环场道路,与周边山体无连接边坡。

该场地属低山丘陵,填埋区原为沟谷,北、东、南三面环山,四周以林地为主,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地表径流顺地势排入西南面县道边沟。

刘圩镇填埋场位于刘圩镇那床坡,位于刘圩镇南面约1.5km(中心地理坐标:

东经110.259476,北纬22.377391),项目区西侧有乡村道路可通达项目区。

项目区北面为环场道路,西面为垃圾坝。

该场地属低山丘陵,填埋区原为沟谷,北、东、南三面环山,北面20m有一座2层的管理用房,西面为现用的垃圾中转站,东面、南面以林地为主,地势东高西低,地表径流顺地势排入西面的农田(现状无耕种,为低洼荒地)。

伶俐镇填埋场位于伶俐镇伶俐村,位于伶俐镇北面约2.0km(中心地理坐标:

东经108.745715907,北纬22.870863276),项目区西侧有乡村道路可通达项目区。

项目西侧有围墙,其他三面有环场道路和排水沟,与周边山体无连接边坡。

该场地属低山丘陵,填埋区原为山谷,北、东、南三面环山,山上为林地,西面为公路,路以西为一户养猪散养户,西面距离伶俐江约100m。

地势东高西低,地表径流顺地势排入西面的伶俐江。

封场工程组成见表1。

 

表1工程组成一览表

工程名称

项目

建设内容及规模

主体工程

垃圾堆体整形

垃圾归堆整形,对垃圾进行摊平和碾压作业,可以提高垃圾在填埋过程中的压实密度,从而节省库容、减少垃圾填埋场不均匀沉降。

填埋气体导排

气体排放系统采用被动式导排,导气设施为d600mm导气石笼。

本工程共设9座导气石笼,其中南阳镇填埋场4座,刘圩镇填埋场2座,伶俐镇填埋场3座。

封场覆盖系统

封场覆盖系统结构由垃圾堆体表面至顶部表面依次分为:

排气层、防渗层、排水层、植被层。

排水系统

现状仅伶俐镇填埋场周边设有环形排水沟,可继续利用,南阳镇和刘圩镇无排水设施。

本工程在填埋场外设置一圈排水沟(兼做截洪沟)导排地表水。

其中南阳镇设置392.5m长的排水沟,刘圩镇设置227.5m长的排水沟。

渗滤液导排系统

垃圾堆整后,在垃圾堆边界设置环形渗滤液导排盲沟。

渗滤液收集池

渗滤液收集池设计收储渗滤液30天(三个填埋场收集池容积均为40m3,规格5m*4m*2.5m),采用混凝土结构,池身做防渗处理,埋地建设。

封场后管理监测工程

封场后管理监测工程包括场地维护和污染治理的继续运行和监测,本项目监测设施包括地下水监测、渗滤液导排盲沟监测、堆体沉降监测、气体迁移监测。

1

地下水监测

于每处填埋场设置地下水监测井5眼。

监测井内管道宜采用HDPE管,禁止用钢管。

2

渗滤液导排盲沟监测

设置渗滤液导排盲沟观测点,以便对导排盲沟堵塞后进行判断和疏通。

监测井设置间隔30m,采用DN200HDPE管垂直于地面,底部与渗滤液收集花管链接,顶部伸出表面覆土0.5m。

3

地面沉降监测

沉降观测点设置在堆体顶部,南阳镇填埋场设置2个,刘圩镇、伶俐镇填埋场各设置1个。

封场后3年内,堆体沉降应每月监测一次,封场3年后宜每半年监测一次,直至堆体稳定。

4

气体迁移监测

刘圩镇填埋场周边50m内有建筑物,气体迁移监测井应设置在建筑物与垃圾堆体之间距离建筑物3-5m处,气体迁移监测井数量宜为3个~5个,井距宜为2m-3m。

公用工程

给水

本项目远离村庄住户,无水电供应条件,故不设计给水系统。

绿化用水由槽罐车拉运。

排水

项目主体工程已设计完善的地表水、地下水导排系统,雨水顺地势排放。

垃圾渗滤液收集后定期用渗滤液处理设备处理达标用于绿化用水。

供电

本工程运营期无用电需求,不设置供电系统。

环保工程

废气

填埋气体由导气石笼被动导排至堆体表面1.2m无组织排放。

废水

渗滤液收集至渗滤液收集池,定期用渗滤液处理车处理达标用于绿化。

2、环境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和质量现状

(一)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项目所在区域主要环境敏感目标见表2~表4。

表2南阳镇填埋场环境保护敏感点与控制目标

保护

目标

序号

名称

相对厂址方位

相对厂界距离(m)

环境特征

环境功能区

空气

1

坛湴坡

870

村庄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

2

坛浸坡

1800

村庄

3

国红坡

西南

1800

村庄

4

大罗坡

1700

村庄

5

巴田坡

西北

1800

村庄

6

良和坡

1830

村庄

7

定温坡

2000

村庄

土壤

1

耕地

200

一般农用地

《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GB15618-2018)的筛选值

地表水

1

朗加水库水源地

西南

1500(取水口)

湖库型水源地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Ⅲ类

表3刘圩填埋场环境保护敏感点与控制目标

保护

目标

序号

名称

相对厂址方位

相对厂界距离(m)

环境特征

环境功能区

空气

1

钟坡

东北

890

村庄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

1

梁村坡

东南

1700

村庄

2

平沙屯

西南

1800

村庄

3

那床坡

西南

1800

村庄

4

中兴坡

1400

村庄

5

刘圩镇

1100

集镇

6

刘圩中学

1400

学校

土壤

1

耕地

西、南

20

基本农田

《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GB15618-2018)的筛选值

地表水

1

青龙江水源保护区

西北

5500(取水口)

湖库型水源地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Ⅲ类

表4伶俐镇填埋场环境保护敏感点与控制目标

保护

目标

序号

名称

相对厂址方位

相对厂界距离(m)

环境特征

环境功能区

空气

1

武岭坡

东南

1760

村庄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

2

石塘坡

西南

1950

村庄

3

伶俐镇

东南

2000

城镇

4

坛青坡

西北

1850

村庄

5

沱江村

1380

村庄

土壤

1

耕地

100

基本农田

《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GB15618-2018)的筛选值

地表水

1

伶俐江水源保护区

350(取水口)

小河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Ⅲ类

(二)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

项目所在区域的郁江河段常规考核断面为上游的蒲庙断面和下游的六景断面,根据《广西2019年第一季度水环境质量状况》可知,南宁市蒲庙、六景两个断面第一季度平均水质均达到

类水质,项目区域郁江河段水质优良。

本次评价在伶俐江共设置3个监测断面,分别为S1伶俐镇填埋场项目区段上游300m(伶俐镇饮用水源取水口附近)、S2伶俐镇填埋场项目区段下游500m、S3伶俐镇填埋场项目区段下游1500m。

S1断面各监测因子均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S2和S3断面各监测因子均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Ⅳ类。

本次评价在郁江共设置2个监测断面,分别为S4伶俐江汇入口上游500m、S5伶俐江汇入口下游1000m,S4和S5断面各监测因子均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

本次评价在青龙江共设置1个监测断面,为S6刘圩镇填埋场项目区段下游(青龙江水库二级水源保护区上游附近),S6断面各监测因子均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

本次评价在朗加水库共设置1个监测点,为S7南阳镇朗加水库,S7断面各监测因子均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

(三)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

根据监测结果可知,各监测点的所有监测因子均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III类标准要求。

(4)环境空气质量现状

根据南宁市生态环境局网站公布的《2018年南宁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可知,项目所在区域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浓度限值要求,属于达标区。

监测结果表明,各填埋场场址附近的NH3一次值浓度和H2S一次值浓度均低于《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中表D.1其他污染物空气质量浓度参考限值

(五)声环境质量现状

根据监测结果,项目南阳镇、刘圩镇、伶俐镇垃圾场现状噪声监测值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的2类标准。

(六)土壤环境质量现状

(1)建设用地评价结论:

除S3南阳镇填埋场南面的监测点出现砷超标外(超标0.83倍),其他监测的建设用地45项基本因子均满足《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中的筛选值。

S3监测点砷的监测结果超出第二类建设用地筛选值,但未超过管制值。

根据调查结果可知,南阳镇填埋场存在一定的土壤污染风险,本项目为垃圾场封场工程,拟对现有的垃圾进行封场覆土绿化,可将污染土壤风险控制在场区范围内。

(2)农用地评价结论:

南阳镇填埋场南面200m的耕地、刘圩镇填埋场南面60m的荒耕地和南面120m的耕地、伶俐镇填埋场南面100m的耕地各基本因子均满足《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GB15618-2018)中的筛选值。

3、工程主要环境影响

(一)施工期环境影响及环保措施

施工期污染物主要是施工扬尘、运输扬尘、恶臭;施工废水及生活污水;施工机械设备噪声及运输车辆噪声;建筑垃圾、废弃的包装材料及施工人员生活垃圾等。

施工时间短,经采取洒水抑尘、密闭运输等降低扬尘污染,采取分区小面积开挖、喷洒生物除臭剂等降低恶臭污染,施工废水经隔油沉淀后回用,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用于周边施肥,选用低噪声设备,合理安排施工时间等降噪措施,建筑垃圾可回收部分回收利用,不能回收利用的建筑垃圾,运往市政管理部门指定地点统一处置,禁止在填埋区内填埋,生活垃圾定点收集由建设方统一收集运至填埋区集中处理,经采取上述防治措施后,施工期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很小,并且在施工结束后,其环境影响随即消失。

(二)封场后大气环境影响

封场后大气污染源主要为填埋废气和恶臭。

1、填埋废气

根据工程分析,填埋气最大值出现在封场后第一年,填埋气体经过导气石笼无组织排放于绿化带中。

南阳镇填埋场填埋气排放CH4、NH3及H2S排放速率及排放量分别为0.36kg/h(3.15t/a)、0.0015kg/h(0.014t/a)、0.0031kg/h(0.0027t/a)。

刘圩镇填埋场填埋气排放CH4、NH3及H2S排放速率及排放量分别为0.36kg/h(3.15t/a)、0.0015kg/h(0.014t/a)、0.0031kg/h(0.0027t/a)。

伶俐镇填埋场填埋气排放CH4、NH3及H2S排放速率及排放量分别为0.29kg/h(2.52t/a)、0.0012kg/h(0.011t/a)、0.00025kg/h(0.0022t/a)。

根据估算预测结果分析:

本项目Pmax最大值出现在南阳镇填埋场排放的H2S,Pmax值为2.74%,Cmax为0.27μg/m3。

厂界外最大落地浓度的贡献值满足《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中二级标准要求。

项目排放的NH3和H2S最大落地浓度均很小,叠加背景值后仍可满足《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中表D.1其他污染物空气质量浓度参考限值要求,对敏感点的影响不大。

且随着填埋场的封场,填埋垃圾逐年降解,填埋气体产生量逐渐变小,填埋气体对周边环境影响越来越小。

项目无需设置大气防护距离。

根据《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17-2004)中关于“填埋场的选址要求”:

填埋场不应设在填埋库区与污水处理区边界距居民居住区或人畜供水点500m以内的地区。

确定本项目卫生防护距离为填埋场库区外500m范围内。

本项目三个填埋场距离居民区均在800m以上,满足卫生防护距离要求。

2、恶臭

封场后垃圾填埋于地下,恶臭废气经过导气石笼排放于绿化带中,场区周边种植能有效去除恶臭气味的植物,恶臭对周围环境及敏感点影响不大。

渗滤液收集池地埋式建设,周边均为绿化树木,恶臭对周围环境及敏感点影响不大。

(三)封场后地表水环境影响

根据工程分析章节,封场后项目废水主要为垃圾渗滤液,三个垃圾场废水总量为3.2m3/d,1167.21m3/a。

经渗滤液收集池收集后,定期采用渗滤液处理设备处理达到《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中表2标准限值,同时满足《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02)中城市绿化用水水质标准要求后用于场区绿化,对环境影响不大。

(四)封场后地下水环境影响

根据地下水专题报告,报告建立了数值模型,设置了可能出现的事故情景,分别在封场后渗滤液收集池持续泄漏情景下,模拟和预测对项目附近区域地下水环境的影响,结果显示:

事故工况下,一旦发生泄漏,会对项目区浅层地下水造成一定影响。

渗滤液收集池采取防渗设计。

于各填埋库区分别设置6个地下水监控井,根据规范要求对监控井进行监控管理,跟踪监测,若发现污染问题采取应急措施。

在相关保护措施实施后,该项目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是可以接受的。

当发生渗滤液污染物泄露事故后,必须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参照预测结果,分析污染事故的发展趋势,并提出下一步预防和防治措施,迅速控制或切断事件灾害链,对污水进行封闭、截流,抽出污水送污水处理场集中处理,使污染地下水扩散得到有效抑制,最大限度地保护下游地下水水质安全,将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五)封场后声环境影响

项目封场后,噪声污染主要来源于渗滤液处理设备噪声和水泵噪声,噪声源强70-80dB(A)。

由于渗滤液抽水泵和渗滤液处理设备噪声值较小,运行时间只限于昼间8:

00-16:

00的8个小时内,因此,渗滤液抽水泵和渗滤液处理设备对周边声环境影响很小。

(六)封场后固体废物环境影响

封场后无生产性固体废物产生。

现场不设置管理人员,无生活垃圾产生。

项目封场后无固体废物影响。

(七)封场后土壤环境影响

根据现状调查结果,项目对周边土壤环境的影响在可接受范围内。

经采取规范化封场覆土绿化、渗滤液收集处理等措施后,可有效避免封场后渗滤液外排对地下水和土壤产生污染,规范化封场后对土壤环境影响不大。

(八)封场后风险影响

本项目主要危险物质为垃圾填埋气,不属于重大危险源。

环境风险主要是发生填埋气体爆炸的危险,但这些事故几率非常小,只要建设单位和管理单位能按本评价提出的各项风险防范措施进行严格管理,制订相应的应急预案和减缓措施,可降低环境风险事故发生和最大限度地减轻事故造成的环境污染和损失,环境风险在可接受范围内。

4、工程主要环保措施

(一)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1、填埋废气

本工程共设9座导气石笼,其中南阳镇填埋场4座,刘圩镇填埋场2座,伶俐镇填埋场3座。

导气石笼井井径为600mm,石笼由镀锌钢丝网(直径6mm)及200g/m2有纺过滤土工布包裹,内填级配碎石(d=80mm~160mm)构成,中间设置排水导气DN200HDPE花管,花管开孔率不小于2%。

在导气管上端安装防护罩(既能防止杂质进入导气管,又能保证排气顺畅)。

导气石笼井的施工高度为3.2m,导气管高出堆体面1.2m以上。

导气石笼井口周围用粘土密封,密封高度1m。

导气石笼间距30m,距离堆体边缘小于25m。

2、恶臭

项目根据《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封场技术规范》(GB51220-2017)的要求进行封场系统的构筑。

封场系统结构由垃圾堆体表面至顶部表面依此分为:

排气层、防渗层、排水层、植被层,大大减少了恶臭气体的散发。

渗滤液收集池采用混凝土结构,池身做防渗处理,埋地建设。

渗滤液收集池周边采取绿化措施,可大大降低渗滤液收集池恶臭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二)地表水污染防治措施

项目沿堆场边缘顺地形设置环形水沟,断面采用矩形断面,盲沟上下底宽为0.3m,深0.3m,埋入DN200HDPE开孔花管,再回填卵石至沟面,形成环形渗滤液导排盲沟。

渗滤液导排盲沟的坡度大致为地形坡度集中于地势最低处,再通过盲沟流入渗滤液收集池(每个填埋场设置1个40m3的渗滤液收集池)。

在三个填埋场四周建设环形截排水沟,防止场内雨水淤积和最大限度地减少渗滤液产生量。

渗滤液处理系统采用移动式渗滤液处理设备处理,经预处理+短程强化生化+高氨氮膜去除系统+反渗透+氨氮去除保险系统工艺,处理达到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中表2标准限值,同时满足《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02)中城市绿化用水水质标准要求后用于场区绿化。

(三)地下水和土壤污染防治措施

针对场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及项目实际情况,从污染物的产生、入渗、扩散、应急响应全阶段进行控制。

1、从源头控制,为最大可能减少渗漏液的产生,完善填埋场区雨污分流系统。

2、项目三个场地垃圾堆体下方均为天然黏土层作为天然地基基础持力层,上部再以LLDPE土工膜+GCL组合(渗透系数k≤1.0×10-7)为防渗层覆盖,在填埋场库区周围结合库底不透水层建立防渗体系,防止渗滤液入渗对土壤和地下水造成污染。

3、各填埋场分别设置1个本底井;1个排水井;2个污染扩散井;2个污染监测井,共设置6个井眼。

生活垃圾填埋场管理机构对排水井的水质监测频次应不少于每周一次,对污染扩散井和污染监视井的水质监测频次不应少于每2周一次,对本底井的水质监测应不少于每个月一次;委托地方环保局对地下水水质进行监督性监测,频次应不少于每3月一次;生活垃圾填埋场管理机构应设6个月进行一次防渗衬层完整性的监测;

4、如发现水质异常,加强监测频次并采取相应的应急补救措施。

(四)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封场后的噪声主要为渗滤液处理设备噪声和渗滤液抽水泵噪声。

由于渗滤液抽水泵和渗滤液处理设备噪声值较小,运行时间只限于昼间8:

00-16:

00的8个小时内,通过选用低噪声设备,并定期进行检查、保养和维护,保证泵和运输车辆稳定运行,运行时的噪声较小。

(五)风险防治措施

按照《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要求,填埋场工作面上2m以下高度范围内甲烷的体积分数应不大于0.1%,导气管排放口的甲烷体积分数不大于5%。

建设单位应加强对填埋场封场后的管理,保持导气系统通畅,杜绝任何人员在任何时间将明火带入填埋场。

填埋场气体的控制,应注意采取以下几项措施:

(1)填埋气体排出应选用透气性好的材料(如碎石块等)修建通风沟槽,排气通道碎石层的厚度应该是即使垃圾受到不同程度的沉降时仍能保持与下层排气通道的连通性;

(2)垃圾压实度一定要达到设计标准;

(3)建立健全的甲烷监测制度,每日监测一次填埋区和填埋气体排放口的甲烷体积分数,发现监测数值超标,应及时采取局部临时性的强制通风等措施;

(4)严禁任何人进入垃圾填埋场和场内使用明火、焚烧垃圾,预防引发火源及发生爆炸事故;

(5)制定垃圾填埋场消防规章制度,由专人负责检查落实;在填埋区设置醒目的消防、禁火标志,设置足够宽的防火隔离带及应急通道,并严禁使用明火,禁止火种带入场内;

(6)垃圾填埋场周围设置防火隔离带,以阻止火灾时火势蔓延。

厂区应有“禁止明火”的警示牌和避雷设施。

5、评价结论

本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选址合理。

项目营运期产生的废气、废水、噪声、固体废物和生态环境等影响拟采取的污染防治措施技术可靠、经济可行,污染物经过处理后均能达标排放,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

建设单位在营运过程中要认真落实本报告中提出的各项污染防治措施,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保证环境保护设施的有效运行,确保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项目运营对环境的影响较小。

从环保角度分析,本项目建设可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