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中秋思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671917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1.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闽中秋思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闽中秋思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闽中秋思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闽中秋思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闽中秋思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闽中秋思答案.docx

《闽中秋思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闽中秋思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闽中秋思答案.docx

闽中秋思答案

闽中秋思答案

【篇一:

湖州市2014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语文试题卷

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22分)

2.古诗文名句默写。

(8分)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文言词语。

(3分)

(1)父利其然也()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3)将军身被坚执锐().

4.阅读名著选段,完成下面题目。

(4分)

正如歌中所唱“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眼前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其实许多名著都创造了一个个鲜明的人物形象。

“你以为,因为我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么?

你想错了!

我的灵魂跟你的一样,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

要是上帝赐于我财富和美貌,我一定要让你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

我现在与你说话,是我的精神与你的精神说话,就像两个都经历了坟墓,我们站在上帝脚跟前,是平等的,因为我们是平等的。

(2)肖像描写也是塑造人物的重要手段。

这一肖像描写的是,你最喜欢关于他的故事(概括情节)?

“那官人生的豹头环眼,燕领虎须,八尺长短身材,三十四五年纪。

5.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4分)

材料一:

据对12城进行的“中国人书法”系列调查显示,94.1%的人都曾有过提笔忘字,其中26.8%的人经常会提笔忘字,76.2%的受访者担忧汉字的传承与退化。

材料二: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陈振濂继去年后提出设立“汉字文化节”的建议后,他今年两会的建议依然是倡导全民汉字书写运动,希望国家将汉字文化的传承放到文化安全的战略高度。

材料三:

据了解,去年火爆荧屏的不单单是《中国好声音》等一些音乐选秀类节目了,央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创造了收视佳绩并引起广泛热议。

有言论甚至赞扬《听写大会》拯救了“汉字危机”。

1.阅读完以上材料,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不超过30字)

(2)

2.仔细观察漫画,针对材料一内容,说说你有何启示?

(2分)

二、现代文阅读(25分)

(一)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5-8题。

(13分)

火车上的相遇

邓迎雪

(1)大二的时候,他的生活就像一幅乱七八糟的调色板——逃课、喝酒、玩网游、谈恋爱很忙,但都与学业无关。

(2)颓废、不求上进,他自己并不是没有警醒,只是计划容易,执行好难。

他还是会隔三岔五地玩个通宵。

(3)暑假,他原打算在学校补补功课,再打份工,可是朋友又邀他参加同学们的假期游。

无奈,他只好再次搁置计划,登上了开往西安的列车。

(4)正值暑运,车上人满为患,他们只买到两张卧铺票。

大家只好轮换去休息,余下的就在硬座车厢里打扑克,玩得不亦乐乎。

(5)列车在他家乡停靠的时候,看着窗外熟悉的风景,听着浓重的乡音,有那么一刹那,他想起了在家务农的父母。

每次打电话,他们都说一切都好,让他放心。

他于是也就真的放下心来,不再惦记?

?

想到这里,他有些走神,直到有人催促他发牌,他才又沉浸到游戏中。

(6)凌晨三点,他带着浓重的困意去卧铺车厢休息,人太多,走道里挤满了困倦不堪的人们,有好多农民工模样的人头枕在编织袋上。

昏昏沉沉地进入梦乡。

(7)在一节车厢的连接处,小小的空间里,人们横七竖八地或坐或躺。

他忽然像针扎一样,大声叫起来,只见的父亲蜷在角落里,背倚着包裹,微仰着脸睡着。

(8)世界很大,有时却又很小,他竟会在这里和父亲相遇。

(9)父亲看见他也大吃一惊。

父亲说,他是去郑州的建筑队干活,农活忙完了,正好出去转转。

望着父亲皱巴巴的汗衫,乱蓬蓬的头发,黝黑苍老的脸,他知道父亲故作轻松的话语,是不想让他担心。

(10)父亲问他去哪里,他嗫嚅着说出行程。

父亲却鼓励他,年轻人就该这样,“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嘛。

想到亮红灯的功课,他不敢看父亲的眼睛。

(11)他劝说父亲不要再出去做工,父亲说,劳动惯了,闲不下来。

父亲从不在他面前诉说生活的苦,他也很少想过父亲的付出。

现在,在这个拥挤不堪的列车上,看着年老的他背着行李外出做工,他心里涌起一种难言的酸涩。

(12)那晚,父亲在他的卧铺位上睡得很香。

送父亲下车后,他发现自己的口袋里多了200元钱,两张皱皱巴巴、浸着汗渍的钞票,让他觉着沉重、烫手。

(13)他忽然就没有了出游的兴致,那场旅行,他的眼前老是晃动着父亲满是皱纹的面容。

(14)从风景区回来时,他在父亲打工的城市下了车。

天闷热得像个大蒸笼,暑气滚滚,空气里冒着干渴的味道。

(15)在郊外的建筑工地,他见到了正在忙碌的父亲。

工地刚施工不久,楼房才建起一层多高。

在机

器的轰鸣声里,父亲正踩着用木板搭起的脚手架,叮叮当当地捆扎钢筋。

看见他,父亲急忙从脚手架上下

来,心疼地责备他大热天里来工地做什么。

看着父亲湿透的汗衫,被暑热熏得黑红的脸膛,他直觉着嗓子发堵,不知是汗水还是泪水从他脸上滑下,流进嘴里,咸涩的苦。

(16)正说着话,有工友从身边走过。

父亲自豪地介绍,这是俺上大学的儿子。

那工友又问在学校学的啥。

念的是计算机,开学就大三了,父亲大声回答,又侧头看看他,一脸欣慰的幸福的笑。

(17)他心里五味杂陈,想想那两门挂科的功课,无地自容。

(18)他在工地呆了两天,才知道,那天父亲在火车上把仅有的钱都留给了他,现在的生活费是拿工钱代扣的。

天气那么热,每天强体力的劳动,简单、粗糙的饭菜就是父亲全部的生活内容,他苦劝父亲回家,他留下来做工。

父亲有些生气:

“俺是干庄稼活的,这点累算啥,这哪是你读书人呆的地方,你好好读书,将来有出息,比啥都强。

(19)这些年,他变得浮躁无比,忘记了自己的来处。

如今,父亲烈日下的汗水,一滴一滴溅在他心里,唤醒了他沉睡的心。

(20)那个暑假是他最难忘的一个假期,他感觉突然长大、成熟了许多。

从此。

他一步步踏踏实实地走好自己的路,和从前顽劣的他判若两人。

(21)多年后,当他和父亲聊天,还常常会提到那年夏天。

只是,他没有告诉父亲,如果没有那次火车上的相遇,他不知还要挥霍多久的时光。

(选自《青年文摘》2013年第3期)

6.请简要概括在“火车上的相遇”前后各写了什么内容。

(2分)

7.通读全文,理解词句含义。

(5分)

(1)他心里五味杂陈,想想那两门挂科的功课,无地自容。

“五味杂陈”包含着怎样的情感?

(2分)

(2)理解“父亲烈日下的汗水,一滴一滴溅在他心里,唤醒了他沉睡的心”(3分)

8.“列车在他家乡停靠的时候,看着窗外熟悉的风景,听着浓重的乡音,有那么一刹那,他想起了在家务农的父母。

”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分)

9.这是个怎样的父亲,并结合实际并联系自己的家庭生活,谈谈你对父爱的理解。

(4分)

(二)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9-12题。

(12分)

读“磨脑子的书”

①书有许多种。

有的明白晓畅,使人轻松;有的艰深晦涩,让人费解。

而真正值得我们阅读的,往往是那些“磨脑子”的书。

②与一般的书籍比较起来,“磨脑子”的书具有更加密集的信息量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往往是前人思想的精华、阅历的浓缩。

它不是那种读起来驾轻就熟的书,而是不静下心来深入思考就不能理解的书,是要经常在笔记本上记下大量困惑和疑问的书。

读这种书的感受很费劲,却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吃现成的肉当然好,但终究不如啃骨头来得有劲。

③读“磨脑子”的书,能够提高人的理解力和思维水平。

生物学告诉我们,人的智力是用进废退的。

能否经常给自己出难题,面对困难超越自我,本身就是一个人素质高下的集中表现。

燕雀安于暖巢,只有雄鹰才能在风雨中翱翔。

常读一览无余的书,会使原本聪慧的头脑退化。

④人的愉悦程度大抵与其付出的劳动量和劳动时间成正比。

读“磨脑子”的书有点像高强度的体育运动,

不花上吃奶的力气就不能达到应有的水平。

惟其如此,它所带来的快乐才非同一般,它赐给我们的礼物才格外珍贵。

上珠穆朗玛峰岂是随便踏上哪个土包儿可以比拟的?

⑤俗话说,宁尝鲜桃一口,不吃烂杏一筐。

“磨脑子”的书正像鲜桃,而大量克隆的信息垃圾充其量只配叫做“烂杏”。

读一本“磨脑子”的书,还是一次与智者的对话。

它使人暂别琐碎与平庸、浮躁与虚妄,而变得神清气爽,心灵宁静。

对于这样一种难得的体验,聪明人是不该长久疏远的。

⑥真正的读书人都有同感,好书一定要精读。

一目十行的读法或许适合一般读物,但对于“磨脑子”的书绝不适宜。

真正的好书甚至使我们有意放慢阅读速度,就像一个贪婪的孩子舍不得一口吃完手中的糖果一样。

⑦要真正读一本“磨脑子”的书,还要学会适当地拒绝。

著名作家李敖先生夜晚从不看电视,全用来阅..

读那些经过时间检验和沉淀的“老书”。

拒绝,还意味着,既不为某些时髦的写作分心,也不对人为的热点动心,更不为虚假的创造操心。

不仅如此,网络的精彩,足球的热闹,晚会的热闹,酣睡的香甜,都是应该适当拒绝的。

否则的话,什么时候“磨脑子”呢?

10.阅读全文,说说为什么“真正值得我们阅读的,往往是那些?

磨脑子?

的书。

”(3分)

11.第⑤段或第⑦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任选一处作答,3分)

12.古人说“玉不琢不成器,文不改不成形”,修改是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删删改改才成形。

请你来当小老师,评析一下删改理由。

(1)“还要学会适当地拒绝。

”“适当”一词能否删,为什么?

(3分)..

(2)原文结尾有这么一段文字,“叶郎老师曾经建议他的学生精读“十本专业书”。

在他看来,各个专业的名篇巨制虽然汗牛充栋,但真正能够代表那个专业的经典著作不会太多。

如果能够静下心来真正读懂十本专业书,那将成为每个学子一生的财富。

我想,叶老师所说的“十本专业书”,应该成为我们“磨脑子”的书。

”为什么删掉此段?

(3分)

二、古诗文阅读(20分)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4-15题。

(4分)

闽中秋思

杜荀鹤[注]

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

北畔是山南畔海,只堪图画不堪行。

【注】杜荀鹤:

晚唐诗人。

此诗是作者客居福建时所作,后人对其评价极高。

14.后人评说本诗工于炼字,请以“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一联为例,试作简析。

(2分)

15.“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是诗人表情达意的最高境界。

本诗在抒情方面即有此特点,试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18题。

(8分)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

“何以战?

”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

“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

“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

“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

“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

“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3分)

(1)肉食者鄙

(2)小惠未徧(3)公将鼓之...

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2分)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18.有人认为,虽然文中的鲁庄公是“肉食者鄙”的形象,其实他并不“鄙”。

请结合原文内容阐释其“不鄙”的理由。

(3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8-20题。

(8分)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

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

括母问奢其故,奢曰:

“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

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及括将行,其母上书言于王曰:

“括不可使将。

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

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

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

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

(选自《史记》)

【注释】①奢:

赵奢,赵括之父,赵国良将。

1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分)

(1)以天下莫能当

(2)悉更约束(3)易置军吏(4)悉坑之....

2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2分)

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

21.根据这两段文字的内容,你认为曹刿的“论战”与赵括的“谈兵”有什么不同?

说说你的看法(2分)

四、写作(50分)

22.根据要求作文。

人们在反思中完善,社会在反思中前行,国家在反思中文明。

2013年一档《爸爸去哪儿了》的亲子户外真人秀节目火遍大江南北的同时,也让人反思:

奔波忙碌的爸爸,什么时候才能停下脚步,陪伴子女、关爱家庭?

让我们明白了父爱永远是孩子不可缺失的爱!

2013年一首《时间都去哪儿了》的歌曲再次让无数人感怀感动。

歌曲让人动容的不仅仅是父母之爱,也是一种对青春的反思、对生活的追问。

“?

?

去哪儿了”之所以走红一时,是因为这种反思是对现代文明的呼唤,是对美好精神生活的追求,是对不健康生活方式的警醒,更是对心灵能够诗意栖息的企盼。

你有什么曾错过的呢?

青春、童真、亲情、友情、分数、信仰、良心、健康、好空气?

让我们一起去找寻那些丢失的珍品。

要求:

(1)请将题目补充完整。

【篇二:

2015届高考语文考前专题提升训练:

诗词赏析1(word版含答案)】

class=txt>1.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6分)送何遁山人归蜀

【宋】梅尧臣

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

远壑杜鹃响,前山蜀客归。

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

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

【注】①杜鹃,又名子规。

②息机:

摆脱琐事杂务,停止世俗活动。

15.请简要分析首句中“绿”字的妙处。

(2分)

16.三、四两联是怎样借助想象之景来抒发情感的,请简要赏析。

(4分)

【答案】15.【要点】“绿”字写出了春风吹绿林木的动态,表现了春风的活力,显示了春天的生机,增强了诗的韵味。

(意思对即可。

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2分

16.【要点】颈联想象友人喜逢家乡的燕子,一洗征尘,表现出归家时轻松愉悦的心情。

尾联进一步设想友人归家后悠闲自在的生活,寄托了对友人真诚的祝福,也暗含着诗人对超脱世俗的自由生活的向往。

(意思对即可。

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4分

2.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7分)

(1)塞下曲(其二)卢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简要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

(4分)

(2)湖上晚归蒋士铨

湿云鸦背重,野寺出新晴。

败叶存秋气,寒钟过雨声。

半檐群鸟入,深树一灯明。

猎猎西风劲,湖心月乍生。

“寒钟过雨声”哪个字最具有表现力?

为什么?

(3分)

【答案】

(1)这首诗表现了戍边将士豪迈壮丽的军事生活,刻画了一位武艺高强、英勇杀敌的将军形象。

(2分)将军夜行,误以石为虎,箭射入石的传奇故事,表现了将军勇武过人。

诗一开始就渲染猛虎袭来的紧张气氛,为将军误射作好铺垫,同时也写出了将军的高度警觉②①

性;后两句箭没在石中的情景,以戏剧性的结果烘托出将军那非凡的臂力和高超的箭术,表达了作者对将军的赞美之情。

(2分)

(2)“过”,动词,穿过(超过,盖过)。

这句写远处野寺的钟声穿过秋雨而来,仿佛带上了阵阵寒意。

(1分)点明了钟声寒的原因,化无形为有形,生动形象,(1分)具体地传达出了诗人所感受到的秋意。

(1分)(答“寒”字也可,寒冷的意思,作者在雨中听到钟声觉得一阵寒意,(1分)运用通感手法,化听觉为触觉,(1分)形象地表达出了诗人所感受到的秋天寒意。

(1分))

3.阅读下面这首诗,分别完成8-9题。

(11分)分春寒

陈与义

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

【注】此诗作于南宋高宗建炎三年二月,当时南宋朝廷正处于风雨飘摇之际。

作者几经逃难,避乱于岳州(今湖南岳阳),借居于郡守后园的君子亭,自称“园公”。

8.本诗第二句中的“怯”字用得好,请简要赏析。

(5分)

9.三、四两句写出了海棠的什么特点?

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性格特征?

(6分)

【答案】8.“怯”字既描绘出漂泊异乡的诗人在春寒未尽时节,对料峭春寒难以忍受的畏惧。

(2分)也写出了对朝廷处于风雨飘摇之际的担忧。

(3分)

9.写出了海棠“不惜”损毁胭脂容色,不畏春寒独立于细雨之中的孤高绝俗的特点。

(3分)体现了诗人在朝廷处于风雨飘摇之际,勇于在这样艰难的世事中傲然挺立的性格特征。

(3分)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踏莎行

晏殊

细草愁烟,幽花怯露,凭栏总是销魂处。

日高深院静无人,时时海燕双飞去。

带缓罗衣,香残蕙

(1)炷

(2),天长不禁(3)迢迢路。

垂杨只解惹春风,何曾系得行人住。

[注]

(1)蕙:

即蕙香,一种以蕙草为香料制成的熏香,古代女子室内常用。

(2)炷:

香炷。

(3)不禁:

不能阻拦。

1.词人说“凭栏总是销魂处”,词人是如何表现“销魂”的?

请结合上阕内容赏析。

(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2.“带缓罗衣,香残蕙炷”是如何含蓄地写出词人愈转愈深的愁绪的?

李调元在《雨村词话》中说,晏殊的“垂杨只解惹春风,何曾系得行人住”两句以“翻用成语见长”。

你对此作何理解?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1)词人看细草在烟霭之中仿佛有一种忧愁的神态,幽花在露水之中仿佛有一种战惊的感觉(2分),表面上说是所见之景引发愁绪,其实是通过草与花的人格化来表明人的心情。

(1分,若答借景抒情、炼字,也可给分)

(2)词人看海燕双飞,而自己却是深院独凭栏,海燕是双双飞去了,却给孤独的人留下一缕绵绵无尽的情思(2分),以海燕双飞反衬内心的孤独。

(1分)

2、“带缓罗衣”,以衣服宽大写人的消瘦,暗示着离别之苦(1分)。

“香残蕙炷”写室内点的蕙香一段段烧成残灰,比拟自己内心千回百转的愁肠已然断尽,含蓄地表现情绪的冷落哀伤。

(1分)古人多借折柳、赠柳寄托离愁别恨,慰藉相思之苦(1分)词人见杨柳柔条随风摆动,婀娜多姿,却感叹这多情、缠绵的垂柳,不过是那里牵惹春风罢了,它哪一根柔条能把那要走的人留住?

其中寄托了极深远的怀思怅惘之情(2分)

5.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8分)

《闽中秋思》

――杜荀鹤

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

北畔是山南畔海,只堪图画不堪行。

注:

杜苟鹤,晚唐诗人。

此诗是作者客居福建所作的,后人评价极高,谓工于炼字。

14、“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一联可谓工于炼字,试加以简析。

(4分)

15、请简要赏析这首诗的抒情方式。

(4分)

【答案】14、答:

上联当中“匀弄”二字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使“雨”与“风”情态毕观,极定情趣:

“从从”与“叶叶”二字用叠词,增添了音乐性,朗朗上口。

(4分)

15、答:

本诗全篇的抒情方式(手法)是以乐景写衷情。

前三句写景,极尽明丽欢愉与气象开阔之能事;全然无北国之秋的萧瑟。

未句两个堪字即构成心绪的对比。

他乡虽美,但只堪图画,不能慰解思乡之苦,诗人乡思愈浓,诗歌无一句明言思乡,但曲致委婉之情,让全诗清新自然境界全出。

(4分)

6.下面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七言律诗《西塞山怀古》,诗句打乱了,排列最恰当的是()

①一片降幡出石头②今逢四海为家日③金陵王气黯然收④山形依旧枕寒流⑤王濬楼船下益州⑥故垒萧萧芦荻秋⑦人世几回伤往事⑧千寻铁锁沉江底

a⑤③⑧①⑦④②⑥b③⑦①⑧②⑥④⑤

c③⑤①⑧⑦④②⑥d⑤③⑦①⑧④②⑥

【答案】a

【解析】

格律诗偶句相押,押平声韵,一韵到底。

首句可押可不押,其它诗句不入韵;律诗中颔联和颈联对仗,其它两联也有用对仗的,但极少;绝句可对可不对。

答此题时,第一步看押韵——全诗押ou韵,①③④⑤⑥五句入韵,属首句入韵的七言律诗;看备选答案,皆首句入韵;再看偶句位置上的诗句是否相押,排除b与c答案;第二步看对仗——d答案中⑦与①,⑧与②都不对仗,排除此项。

所以正确选项为a。

【原诗】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韵译】晋代王濬乘楼船自成都东下,金陵帝王瑞气全都黯然收煞。

吴国千寻铁链也被烧沉江底,一片投降白旗金陵城头悬挂。

人间有几回兴亡的伤心往事,高山依旧枕着寒流没有变化。

从此四海一家过着太平日子,故垒萧条长满芦荻秋风飒飒。

7.下面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七言律诗《西塞山怀古》,诗句打乱了,排列最恰当的是()

①一片降幡出石头②今逢四海为家日③金陵王气黯然收④山形依旧枕寒流

⑤王濬楼船下益州⑥故垒萧萧芦荻秋⑦人世几回伤往事⑧千寻铁锁沉江底

a⑤③⑧①⑦④②⑥b③⑦①⑧②⑥④⑤

c③⑤①⑧⑦④②⑥d⑤③⑦①⑧④②⑥

【答案】a

【解析】

格律诗偶句相押,押平声韵,一韵到底。

首句可押可不押,其它诗句不入韵;律诗中颔联和颈联对仗,其它两联也有用对仗的,但极少;绝句可对可不对。

答此题时,第一步看押韵——全诗押ou韵,①③④⑤⑥五句入韵,属首句入韵的七言律诗;看备选答案,皆首句入韵;再看偶句位置上的诗句是否相押,排除b与c答案;第二步看对仗——d答案中⑦与①,⑧与②都不对仗,排除此项。

所以正确选项为a。

【原诗】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韵译】晋代王濬乘楼船自成都东下,金陵帝王瑞气全都黯然收煞。

吴国千寻铁链也被烧沉江底,一片投降白旗金陵城头悬挂。

人间有几回兴亡的伤心往事,高山依旧枕着寒流没有变化。

从此四海一家过着太平日子,故垒萧条长满芦荻秋风飒飒。

8.【江西省上饶市2015届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送琴师毛敏仲北行

西塞山前日落处,北关门外雨来天。

南人堕泪北人笑,臣甫低头拜杜鹃。

注:

本诗作于南宋亡国之后。

8.本诗第一、二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请简要概括分析。

(5分)

【篇三:

【福建专用】2015届高中语文全程复习方略(第一轮):

专项突破练(4-6)】

>专项突破练(四)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闽中秋思杜荀鹤

[注]

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

北畔是山南畔海,只堪图画不堪行。

【注】杜荀鹤,晚唐诗人。

此诗是作者客居福建时所作,后人对其评价极高。

(1)后人评说本诗工于炼字,请以“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一联为例,进行简析。

(2分)答:

【解析】本题考查炼字的能力。

主要考查运用动词和叠词的好处,先点明用得好的词,再结合诗句分析。

答案:

句中“匀”“弄”两字,运用拟人的手法,使“雨”与“风”情态毕现,极富情趣;“丛丛”与“叶叶”二词用叠字,增添了音乐性,朗朗上口,余味无穷。

(答出“匀”“弄”1分,答出“丛丛”与“叶叶”1分,不分析不给分)

(2)“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是诗人表情达意的最高境界。

本诗在抒情方面即有此特点,试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4分)答: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

“只堪图画不堪行”中“堪”字是作者情感的转折点,再结合背景加以分析。

答案:

本诗全篇的抒情方式(手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