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课时规范训练第十三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第28讲.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669390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2.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课时规范训练第十三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第28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课时规范训练第十三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第28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课时规范训练第十三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第28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课时规范训练第十三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第28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课时规范训练第十三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第28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课时规范训练第十三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第28讲.docx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课时规范训练第十三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第28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课时规范训练第十三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第28讲.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课时规范训练第十三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第28讲.docx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课时规范训练第十三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第28讲

课时规范训练

[单独成册]

一、选择题

1.(2016·湖南岳阳质检)以雅典为代表的古希腊曾以发达的民主政治和繁荣的思想文化闻名于世。

下列有关历史现象的因果关系对应正确的是(  )

A.辩论术的发达→民主政治的确立→智者学派的兴起

B.辩论术的发达→智者学派的兴起→民主政治的确立

C.智者学派的兴起→辩论术的发达→民主政治的确立

D.民主政治的确立→辩论术的发达→智者学派的兴起

解析:

选D。

雅典的民主政治的确立是前提,民主政治需要辩论术的运用,因此辩论术发达,在此基础上需要专门从事教授辩论术的老师,这就是智者,故而智者学派兴起,D项符合题意。

2.(2017·河南南阳模拟)对人的强调使智者学派谴责奴隶制度和战争,并支持民众的大部分事业。

但另一方面,又有许多希腊人,特别是那些保守派,对智者学派的相对主义很顾忌,担心它会危及社会秩序和道德。

令保守派“对智者学派的相对主义很顾忌”的主要原因是智者学派(  )

A.反对迷信,强调自由

B.重视人的作用而忽视道德

C.强调树立人的尊严和权威

D.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

解析:

选B。

根据材料中“对人的强调使智者学派谴责奴隶制度和战争,并支持民众的大部分事业”可见对智者学派的人文主张持肯定态度,所以反对迷信,强调自由不会危及社会秩序和道德,故A项错误;智者学派强调“人是万物的尺度”,过分重视人的作用而忽视道德,因此导致保守派的顾忌,故B项正确;强调树立人的尊严和权威,认为人是超越自然的,属于人文主义的主张,不会危及社会秩序和道德,故C项错误;人文主义强调人的决定作用,否定神的意志,具有进步意义,故D项错误。

3.(2017·四川德阳模拟)西塞罗说,“苏格拉底第一个把哲学从天上拉了回来,引入城邦甚至家庭之中,使之考虑生活和美德、善、恶的问题”。

他旨在说明苏格拉底(  )

A.主张哲学研究的主体是人

B.发扬光大理性主义精神

C.追求功利主义的思想倾向

D.将美德与知识有机结合

解析:

选A。

题干中“引入城邦甚至家庭之中”体现出了苏格拉底的哲学是主要研究人的,故A项正确;发扬光大理性主义精神是在启蒙运动时期,故B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对功利的追求,故C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美德与知识的有机结合,故D项错误。

4.(2017·湖北宜昌调研)法律是一种社会行为准则,是公道与正义的标志。

但是,法律的正义与道德正义不尽相同。

法律的正义是“诉讼正义”,是指通过法律机器的正常运转而获得的后果或判决。

这表明柏拉图认为(  )

A.法律与道德两者相辅相成

B.法律正义是一种程序正义

C.只有法律能保障社会公道

D.法律正义服务于道德正义

解析:

选D。

法律的正义与道德正义不尽相同,法律服务于道德,并非相辅相成,故A项错误;法律正义是一种程序正义,但没有反映出与道德正义的关系,故B项错误;C项夸大了法律的作用,道德正义也是社会公道的保障,故C项错误;法律正义通过法律机器的正常运转,服务于道德正义,故D项正确。

5.(2017·河南洛阳模拟)东方圣人孔子和古希腊著名思想家苏格拉底有许多相似的地方,苏格拉底生于公元前469年,正是孔子死后十年,因此有人将他说成是孔子在西方的再生。

两人思想的共同点是(  )

A.蕴含人文主义精神   B.倡导个性自由

C.批判原有社会秩序D.维护君主权威

解析:

选A。

孔子主张“德治”,注重人文主义思想,苏格拉底主张“美德即知识”,属于西方人文主义的起源,故A项正确;孔子不主张个性自由,故B项错误;孔子主张维护周礼,故C项错误;维护君主权威不适合苏格拉底,故D项错误。

6.(2017·云南师大附中模拟)法国著名历史学家德尔玛指出:

“现代欧洲文明源于古希腊和罗马的文明,因为欧洲人从希腊那里‘继承了关于任何社会的某种概念的动力线’;而从罗马那里‘继承了一种政治的和法律的思想,一种范畴。

’”对“动力线”和“一种范畴”的概括最全面、对应最准确的是(  )

A.人文主义思想和民主政治形式,国家尊重个人权利

B.人民主权原则和轮番而治方式,个人尊重国家利益

C.公民大会机制和陪审法庭监督,个人和团体的权利

D.个人主义理想和民主社会观念,国家的权利和利益

解析:

选A。

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留给后世最宝贵的财富是民主与法治,保留了大量的人文主义精神,是西方文明的源头,故A项正确;人民主权原则和轮番而治方式,只表述了希腊民主政治的某一个方面,表述不全面,故B项错误;公民大会机制和陪审法庭监督,只表述了希腊民主政治的某一个方面,表述不全面,故C项错误;个人主义理想和民主社会观念,只表述了希腊民主政治和人文主义思想的某一个方面,表述不全面,故D项错误。

7.(2017·四川资阳模拟)在1338年的佛罗伦萨9万人口中,约有8000-10000名男女学童在“俗语学校”就读,这些儿童在识字教育后,大部分男孩开始学习商业算术。

少部分学生进入“拉丁学校”学习,教育的首要目标不在于传授某种技能,而是促成人心智之完善和潜能的发挥,注重培育人的语言、社交能力和品德。

这主要反映出佛罗伦萨的教育(  )

A.摆脱了宗教束缚B.由学生经济条件决定

C.办学模式非常成熟D.具有人文主义理念

解析:

选D。

材料没有涉及宗教问题,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学生的经济条件,故B项错误;题干看不出办学模式的程度,故C项错误;“教育的首要目标不在于传授某种技能,而是促成人心智之完善和潜能的发挥,注重培育人的语言、社交能力和品德”体现了关注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人文主义理念,故D项正确。

8.(2017·山西晋中名校联考)某一时期的艺术“用古希腊罗马的方法展现人体美和自然美,突破了宗教对人体的禁忌,以世俗人物的形象刻画宗教人物,以市民阶级的审美标准来诠释世界”。

可见这一时期的艺术(  )

A.标志着人文精神的起源

B.披着宗教的外衣反专制

C.以宗教形式宣扬人文思想

D.摆脱了宗教和专制束缚

解析:

选C。

人文精神起源于古希腊,与宗教无关,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推断其为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与披着宗教的外衣反专制的宗教改革无关,故B项错误;这一时期的艺术以宗教形式宣传“人体美和自然美”“世俗人物的形象”,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出这一时期的艺术没有摆脱宗教的影响,故D项错误。

9.(2017·广东汕头质检)“新的市民意识的形成使人们发现西塞罗和其他古典作家的论述极为中肯,因为他们提出一种不受基督教和中世纪传统支配的伦理学。

”材料中的“他们”意在(  )

A.重建古代希腊罗马的奴隶制度

B.构筑符合时代精神的个人理念

C.终结基督教对世俗领域的控制

D.确立未来世界理性王国的蓝图

解析:

选B。

“他们提出一种不受基督教和中世纪传统支配的伦理学”说明其所倡导的思想并不是在于重建古代希腊罗马的奴隶制度,故A项错误;“新的市民意识的形成”和“不受基督教和中世纪传统支配的伦理学”,说明其意在构筑符合时代精神的个人理念,故B项正确;终结基督教对世俗领域的控制是宗教改革,与此题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确立未来世界理性王国的蓝图是启蒙运动,与此题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10.(2017·江苏苏州模拟)“这个世界和它所有的美好事物看来是由全能的上帝为了让人使用而首先创造与构建出来的……人有知识和能力去统治它、管理它……在现实生活与来世生活中,他事实上在任何时候都拥有快乐和幸福。

”作者的主旨是宣扬(  )

A.以人为本的宗教理念

B.上帝创造万物灵长

C.反对禁欲,强调来世享福

D.人类可以统治世界

解析:

选A。

“人有知识和能力去统治它、管理它”,在阐述宗教理念中强调了人的价值,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精神,故A项正确;B项不是作者的主旨,故错误;材料中“在任何时候都拥有快乐和幸福”,强调现世的幸福,故C项错误;D项不是作者的主旨,故错误。

11.(2017·山东潍坊模拟)近代一位评论家曾说:

“谁能想到15世纪一件件精美绝伦的艺术品背后竟隐藏着改变世界历史的非凡力量”。

对“非凡力量”理解最恰当的是(  )

A.中国瓷器大量传入影响欧洲艺术发展

B.蕴含人文主义思想,推动思想解放

C.借助艺术形式与手段,反对宗教权威

D.直面社会矛盾,审视与批判社会现实

解析:

选B。

材料体现的是15世纪的艺术品对世界的改变,中国瓷器传入欧洲后,并未影响欧洲艺术的发展,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15世纪意大利兴起了文艺复兴,借助文学和艺术的形式,展现了人文精神,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神学统治,推动了思想解放,故B项正确;当时只是反对天主教会,并不是反对宗教,故C项错误;当时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因此需要借助复兴文化之名,主要通过艺术形式进行,并不是直接面对社会矛盾,批判社会现实,故D项错误。

12.(2016·湖南永州二模)在15世纪的西欧,学者、艺术家、政治家甚至普通民众都流行写自传,这一时期自传作品的数量比500到1400年之间写就的总和还要多。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

B.宗教改革冲击教皇权威

C.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

D.天赋人权观念深入人心

解析:

选C。

从材料无法推断人们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故A项错误;宗教改革冲击教皇权威,与“甚至普通民众都流行写自传”的现象无直接关系,故B项错误;“甚至普通民众都流行写自传”,体现出对人的价值的肯定,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文艺复兴促进了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故C项正确;天赋人权观念深入人心出现在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中,不符合时间限制,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13.(2017·江苏南京市、盐城市一模)列宁曾说,“唯心主义是生长在人类智慧之树上的一朵不结果实的花。

”而宗教就是唯心主义的重要体现。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神学统治的年代,盲目信仰、禁欲主义成为至上的美德和追求,人类失去了真实的自我和真实的生活。

——张成岗《从神本到人文:

“文艺复兴”

时期人文精神解读》

材料二 马西莫·菲尔波精辟地指出:

“文艺复兴时期罗马的辉煌,成为数十年间杰出的艺术家们荟萃的中心,如果没有教会的大量订货和教皇与红衣主教们用之不竭的消费,是不可想象的,因为这些都是最重要的社会前提之一。

——欧金尼奥·加林《文艺复兴时期的人》

材料三 虽然世俗题材艺术品的数量和比例都有所增加,世俗绘画的比例从15世纪20年代的5%上升到16世纪20年代的约20%,但宗教题材的艺术品一直占绝对优势。

——彼得伯克《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与社会》

材料四 文艺复兴中人们重视人的价值、重视现世的生活以及反对“权威”的精神,都在当时人们中间唤起了对于天主教会及其神学的怀疑及反感。

……文艺复兴运动培养了大批人才。

这些人中有的被称为基督教人文主义者、人文主义泰斗,有的被誉为宗教改革的先驱,他们在各自不同的领域对宗教改革运动的发生和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

——林涛《浅议文艺复兴对宗教改革的影响》

(1)据材料一,指出中世纪欧洲人的精神世界处于一种怎样的状态?

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文艺复兴时期艺术辉煌的社会前提。

(2)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作品有何特点。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此时“宗教题材的艺术品”在立意上有何新变化。

(3)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天主教会及其神学”遭到“怀疑及反感”的原因。

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宗教在这一时期的社会转型中历史作用的变化。

解析:

(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中“盲目信仰、禁欲主义成为至上的美德和追求,人类失去了真实的自我和真实的生活”得出中世纪神权统治下,人的精神和自我受禁锢和压抑;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中“如果没有教会的大量订货和教皇与红衣主教们用之不竭的消费,是不可想象的”得出教会的大量订货和神职人员的不竭消费。

(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中“世俗题材艺术品的数量和比例都有所增加”“宗教题材的艺术品一直占绝对优势”得出结论;第二小问,根据所学可知这一时期的文艺作品虽借助宗教题材,但是改变了中世纪的呆板形象,开始体现人文主义思想,充满人性之美。

第(3)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四中“文艺复兴……唤起了对于天主教会及其神学的怀疑及反感”得出文艺复兴使人文主义思想兴起,结合所学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自然科学的发展及教会的黑暗统治角度分析;第二小问,综合分析材料可以得出宗教由中世纪阻碍社会发展到近代推动思想解放和社会转型。

答案:

(1)状态:

中世纪神权统治下,人的精神(人性)和自我受禁锢和压抑。

前提:

教会的大量订货和神职人员的不竭消费。

(2)特点:

世俗题材艺术品的数量和比例都有所增加,但宗教题材的艺术品仍占优势。

变化:

借助宗教题材,展现人性之美,反映人文主义思想。

(3)原因:

教会自身的黑暗和腐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成长;人文主义的兴起;自然科学的产生。

变化:

从阻碍到促进。

14.(2017·山东临沂一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南安人郑允桓的未婚妻郭氏,名宜娘,自幼贤淑。

郑允桓前往安南(越南),无法回来,写信回来请郭氏改嫁。

郭氏曰:

“夫纵不返,氏终为郑家妇。

”遂入门,躬绩养老姑。

郑允桓最后病殁于安南。

“允(桓)子归,宜娘抚之。

郭氏现年六十四,盖生平不识夫而终妇道焉”。

——据《泉州府志》(清)

材料二 从前有一条严酷的法律,妇女犯通奸罪,一律活焚。

美貌多情的菲莉芭在法庭上受审时,却神色从容,侃侃而谈,以满足生理需求为理由进行申诉。

本来是个犯妇,反而成了控诉者,指责法律对于妇女的不公平。

她不但逃过了惩罚,而且那条残酷的法律,经过她的指责,从此作了修改。

——据《十日谈》

从两则材料中提炼出所蕴含的历史信息,并对其进行解读。

(要求:

任选两个角度进行解读;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解析:

找准立论研究角度,做到观点鲜明,阐述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答案:

可以从背景、原因、立场和影响等方面,任选两个角度进行解读。

角度一:

材料一发生于封建专制和礼教盛行的明清,以农耕经济为基础,程朱理学占统治地位,以礼杀人,压制人性。

材料二发生于文艺复兴时期,以商品经济为基础,提倡思想自由,为资产阶级服务。

文化是政治和经济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政治经济所决定。

角度二:

古代中国和西方的女性地位较低。

共同原因是法律的规定,如中国王朝的提倡和法律规定,西方对不贞女子惩罚的规定。

但中国儒家的三纲五常纳入了法律,程朱理学用纲常名教几条绳索把人民束缚得更紧,郭氏主动为未婚夫守节,即为例证。

角度三:

《泉州府志》认同并赞赏女子为男子守贞,这种赞美容易形成对妇女的道德压力,违背了人性;而对男子的贞洁不做要求,如郑云桓可以在外生子。

《十日谈》同情受压迫的妇女,主张尊重人性和生理需求,并从国家立法的角度抨击男女不平等的现象,是很有见地的,后者的立场比前者更具人性化。

角度四:

《泉州府志》以官方史书,国家政策的形式,表彰妇女的贞洁观,剥夺了女性的爱情婚姻权利,巩固了封建纲常秩序。

《十日谈》赞扬妇女的机智斗争,有利于思想解放和女性地位的提高。

后者较前者更符合历史发展趋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