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经济增长理论.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668882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9.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十一章经济增长理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第二十一章经济增长理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二十一章经济增长理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二十一章经济增长理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二十一章经济增长理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十一章经济增长理论.docx

《第二十一章经济增长理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十一章经济增长理论.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二十一章经济增长理论.docx

第二十一章经济增长理论

第二十一章经济增长理论

一、本章学习内容

1.经济增长的基本知识

2.哈罗德—多马模型

3.新古典增长理论

4.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

5.最优经济增长途径简述

6.经济增长理论的新发展

7.关于经济增长的争论

8.经济周期理论

二、本章重点和难点

1.哈罗德—多马模型的推导和涵义

2.新古典增长理论

3.经济增长的因素分析

4.新增长理论

5.经济周期理论

6.乘数—加速数模型

三、本章学时安排

本章计划安排10个学时

四、教学内容

 

第一节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一、经济增长的含义

一般说来,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生产商品和劳务能力的增长。

如果考虑到人口增加和价格的变动情况,经济增长还应包括人均福利的增长。

美国经济学家S·库兹涅茨给经济增长下了一个经典的定义:

“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可以定义为给居民提供种类日益繁多的经济产品的能力长期上升,这种不断增长的能力是建立在先进技术以及所需要的制度和思想意识之相应的调整的基础上的。

S·库兹涅茨从其定义出发,根据历史资料总结了经济增长的6个特征:

1、按人口计算的产量的高增长率和人口的高增长率。

经济增长最显著的特点就在于产量增长率、人口增长率、人均产量增长率三个增长率都相当高;2、生产率的增长率也是很高的。

生产率提高正是技术进步的标志;3、经济结构的变革速度是高了;4、社会结构与意识形态结构迅速改革;5、增长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扩大;6、世界增长是不平衡的。

经济增长一般被定义规定为产量的增加,这里,产量既可以表示为经济的总产量,也可以表示为人均产量。

经济增长的程度可以用增长率来描绘。

二、经济发展

经济增长一般说来是一个量的概念,而经济发展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质的概念。

从广泛的意义讲说,经济增长不仅包括经济增长,而且还包括国民的生活质量,以及整个社会经济结构和制度结构的总体进步。

总之,经济发展是反映一个经济社会总体发展水平的综合性概念。

三、经济增长的源泉

关于经济增长的源泉,宏观经济学通常借助于生产函数来研究。

宏观生产函数把一个经济中的产出与生产要素的投入及技术状况联系在一起。

设宏观生产函数为:

Yt=Atf(Lt,Kt)

将上式分解,可得到:

GY=GA+aGL+bGK

如果把人力资本当作一种要素投入时,生产函数可被写为:

Yt=Atf(Lt,Kt,Ht)

GY=GA+aGL+bGK+rGH

四、研究经济增长问题的方法

经济增长问题实质上是讨论经济社会潜在生产能力的长期变化趋势,这种趋势可以用一套长期产出增长的趋势线来表示。

 

产出在长期中究竟按什么规律变化?

在宏观经济学中,对此问题的回答有两个互为补充的分析方法。

一是增长理论,它把增长过程中要素供给、技术进步、储蓄和投资的互动关系模型化。

二是增长核算,它试图把产量增长的不同决定因素的贡献程度数量化。

第二节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

哈罗德和多马为研究经济增长而建立的理论模型,是当代增长经济学中的第一个广为流行的经济增长模型,通常称为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

他们的出发点都是凯恩斯的“有效需求原理”。

一、哈罗德模型

哈罗德模型有这样一些假定:

①社会的全部产品只有一种,这意味着,全社会所有产品不是用作消费品就是用作投资品,故称为一个部门的增长模型;②规模报酬不变;③资本—产量比率(K/Y)、劳动——产量比率(L/Y)以及资本—劳动比率(K/L)在增长过程中始终保持不变;④不存在技术进步,资本存量为K且没有折旧。

哈罗德模型包括形式相似但涵义迥然不同的三个方程,论述了实现稳定状态均衡增长和充分就业状态均衡增长所需具备的条件,以及加速数与乘数相互使用所引起的经济周期繁荣阶段的累积性扩张与衰退阶段的累积性紧缩。

下面对此进行分析。

1.实际增长率公式

G=s/v

公式中,G=△Y/Y,称为实际增长率,即任一年国民收入(产量)的增加量(△Y)与上一年的国民收入(Y)的比率,s=S/Y,即实际发生的储蓄率;v=△I/△Y=K/Y,即实际资本—产量比率。

因此,式(13.5.1)可改写为:

G·v=s(21-1)

即:

△Y/Y·△K/△Y=s

△Y/Y·I/△Y=S/Y

I=S(21-2)

可见,G·v=s与凯恩斯提出的两部门均衡条件I=S是一致的。

2.合意的增长率

GW=s/vr

3.自然增长率

G=s/v=GW=s/vr=n=GN(21-3)

二、多马模型

多马模型与哈罗模型基本相同,区别仅在于用资本生产率来代替资本—产量比率。

资本生产率又称投资效率,是指每单位资本可得到的产量,用σ表示。

与哈罗德模型中的v相比,不难看出,意义是一样。

此外,在多马模型中,G指投资增长率,实际上上与哈罗德模型中的产量增长率是相同的。

多马模型的基本公式是:

G=s·σ(21-4)

由于,故它与哈罗德模型基本上是相同的。

三、哈罗德—多马模型的存在问题和稳定性问题

1.存在性问题

由于s/v==s/vr=n可能出现,因此,充分就业均衡增长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但是,由于储蓄比例,实际资本产量比和劳动增长率分别是由各不相同的若干因素独立地决定的,所以,一般情况下,这种充分就业的均衡增长是不会出现的。

2,稳定性问题

经济活动一旦偏离了均衡增长途径,按照哈罗德—多马模型,经济将产生更大的偏离。

即哈罗德的不稳定原理。

四、哈罗德—多马模型的意义

哈罗德多马模型的意义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它将凯恩斯的理论动态化、长期化,并重点阐明了投资的双重作用,从而发展了凯恩斯的理论,并奠定了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基础。

第二,它说明了经济波动的原因和实现经济长期、稳定、均衡增长的条件,并将复杂的经济增长理论简单化、模型化,为人们研究经济增长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第三,它强调了资本积累(表现为储蓄率或投资率)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

第四,它阐明了国家干预和实现调控在促进经济增长中的必要性,为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及经济计划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法、手段。

第三节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

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主要有以下的假定:

1、有资本和劳动力两种生产要素,且这两种生产要素是能够互相替代的,即能够以可变的比例组合;而在哈罗德—多马模型中,资本和劳动力是按固定比例组合的。

2、在经济的任何时候,劳动力和资本都可以得到充分利用,即不存在生产要素的闲置;而哈罗德—多马模型不包含这样的假定。

3、经济处于完全竞争条件下,劳动力和资本都按照各自的边际生产力而分得相应的产量。

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是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为基础建立起来的。

在没有技术进步的条件下,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可以表示为:

Y=ALα·Kβ

(A>0,0<α<1,0<β<1(21-5)

对这一函数进行一些数学处理,就可以得到“索洛——斯旺增长模型”,也就是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基本公式。

GY=αGL+βGK(21-6)

式中,GY=△Y/Y是产量(国民收入)的增长率,也即经济增长率GL=△L/L,是劳动增长率;GK=△K/K,是资本增长率;α和β分别表示在经济增长中有多大份额是由劳动力增长和资本增长带来的。

米德在“索洛—斯旺增长模型”的基础上,加进了技术进步因素。

在技术进步条件下,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可以表示为:

Y(t)=Lα(t)·Kβ(t)eλt

式中,λ的值取决于技术进步的状况;t表示时间。

对这个生产函数进行数学上的处理,便可得到技术进步条件下的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

GY=αGL+βGK+λ(21-7)

式中,GY、GL、GK、α和β与式(13.5.11)中的含义相同。

从此式中,可以进一步了解到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含义:

经济增长不仅取决于资本的增长和劳动力的增长,而且还取决于技术进步的情况。

技术进步既可以体现于物质资本方面,也可以体现在劳动者的技术水平的提高上。

只要存在着技术进步(即λ>0),对于经济增长总是有利于的。

一、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方程

在一个只包括家庭部门和企业部门的简单经济中,经济的均衡为:

I=S

即投资和资本存量的总增加等于储蓄。

资本存量的变化等于投资减去折旧。

当资本存量为K时,假定折旧是资本存量的一个固定比率,则资本存量的变化△K为:

根据I=S=Sy,上式可写为:

两边同除以劳动数量N,有:

(21-8)

另一方面,注意到k=K/N,于是k的增长率可写为:

△k/k=△K/K-△N/N=△K/K-n

于是有:

△K=(△k/k)K+nK

两边同除以N,则有:

△K/N=△k+nk(21-9)

将21-8和21-9合并,可以得到:

△k=sy-(n+)k(21-10)

即资本深化=人均储蓄—资本广化

二、稳态增长

在新古典模型中,所谓稳态指的是一种长期均衡状态。

在稳态时,人均资本达到均衡值并维持在均衡水平不变,在忽略了技术变化的条件下,人均产量也达到稳定状态。

因此,在稳态下,k和y达到一个持久性的水平。

根据上述定义,要实现稳态,即△k=0,则人均储蓄必须正好等于资本的广化。

换句话说,新古典增长理论中的稳态的条件是:

虽然稳态意味着k和y的值固定,但总产量和资本存量都在增长。

实际上,在稳态中,总产量和总的资本存量的增长率均与劳动力的增长率相等,即均为n。

总资本存量和总产量都必须按比率n增长。

在新古典框架内,稳态意味着:

△Y/Y=△N/N=△K/K=n

 

在A点左边和右边,都不是稳态,人均资本k上升和下降,最终达到稳态。

在资本深化的时候,y和k逐步上升,即Y/N和K/N向其稳态值接近。

如果Y/N上升,则Y就会比N增长得快。

因而△Y/Y﹥△N/N=n。

这表明,在资本深化阶段,产量增长率高于其稳态值。

也就意味着,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资本贫乏的国家的增长率快于资本富裕的国家。

随着资本接近于稳态,增长率会慢下来。

同样,如果资本富裕的国家人均资本下降时,那么查量的增长率就会降低到n以下。

以上的论述表明,当经济偏离稳定状态时,无论人均资本过多还是过少,都会存在着某种力量使其恢复到长期的均衡。

这表明,新古典增长理论展示了一个稳定的动态增长过程。

三、储蓄率的增加

 

从C点到D点的转变,必须明确两点:

第一,从短期看,更高的储蓄率导致了总产量和人均产量增长绿的增加。

因为增加人均资本的惟一途径是资本存量比劳动力更快增长,进而又引起产量的更快增长。

第二,由与C点和D点都是稳态,所以在这两点,增长率都独立于储蓄,回复到原来的水平。

 

其中a图显示了人均收入增长的时间路径。

储蓄率的上升导致了人均资本的上升,从而增加了人均产量,知道达到稳态时为止。

b图则显示了产量增长率的时间路径,储蓄率的提高导致资本积累,从而带动了产量的一个暂时的较高增长,但随着资本积累,产量的增长最终会回落到人口增长率的水平上。

四、人口增长

 

五、资本的黄金律水平

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储蓄率可以影响稳态的人均资本水平,人均资本水平继而又决定人均产量。

从全社会的角度看,产出可用于消费和积累两个方面。

产出一定,那么消费和积累则互为消长。

因此,便有一个如何处理积累和消费的为问题。

许多西方经济学者认为,经济增长是一个长期的动态过程,因此,条件一个国家的人均消费水平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

在这一认识之下,经济学家费尔普斯于1961年找到了于人均消费最大化相联系的人均资本应满足的关系式,这一关系被称为黄金分割率。

黄金分割率的基本内容是:

若使稳态人均消费达到最大,稳态人均资本量的选择应使资本的边际产品等于劳动的增长率。

即:

 

第四节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

经济增长是一个复杂的经济社会现象。

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很多,正确地认识和估计这些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对于理解和认识现实的经济增长以及制定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都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经济增长因素分析就成为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重要研究部分。

下面,我们简单介绍两位美国经济学家丹尼森和库兹涅茨对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

一、丹尼森对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

在经济增长因素分析中首先遇到的问题是经济增长因素的分类。

丹尼森把经济增长因素分为两大类:

生产要素投入量和生产要素生产率。

要素投入包括劳动、资本和土地,其中土地是看成不变的。

要素生产率则取决于资源配置状况、规模经济和知识进展。

具体而言,丹尼森把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归为六个因素,即:

劳动、资本存量的规模、资源配置状况、规模经济、知识进展和其他影响单位投入产量的因素。

通过分析,丹尼森得出了影响经济的各种因素的相对地位。

其中,劳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相当大,其次是技术进步尤其是知识的进展。

由此,丹尼森特别强调知识进展的作用。

二、库兹涅茨对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

库兹涅茨对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是运用统计分析方法,通过对国民产值及其组成部分的长期估量、分析与研究进行各国经济增长的比较,从各国经济增长的差异中探索经济增长的因素。

库兹涅茨认为,经济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知识存量的增加、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结构方面的变化。

1.知识存量的增长

2.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3.结构变化

库兹涅茨关于收入分配的倒U假说:

在经济未充分发展的阶段,收入分配将随经济发展而趋于不平等。

其后,经历收入分配、暂时无多大变化的时期,到达经济充分发展的阶段,收入分配将趋于平等。

第五节最优经济增长途径简述

第六节经济增长理论的新发展

一、新古典增长理论的缺陷

新古典理论从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中期一直在经济增长的研究中占据主导地位,在这一时期,许多研究都是用数据分析来验证新古典增长理论的结论和推论。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新古典理论开始暴露出一些不足和缺陷。

如,新古典理论假定生产函数的规模报酬不变是不符合实际的;新古典增长模型认为稳态增长是外生的,无法对劳动增长率和技术进步做出解释。

许多经济学家都认为,增长率的外生化是新古典增长理论在理论上最主要的缺陷。

除了在理论上的缺陷外,新古典增长理论在解释现实方面也碰到了很大的麻烦。

新古典理论的一个重要结论是,不同国家的经济增长具有趋同性,既有着相同技术和人口增长率的国家最终会接近相同的增长率。

但是事实上各国的经济增长率存在很大差别。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在80年代中期以来,经济学家罗默和卢卡斯等人在新古典增长理论的基础上,相继发表了研究经济增长的一系列成果,逐步形成了目前流行于西方的新经济增长理论。

二、新增长理论概述

所谓新经济增长理论,是指用规模收益递增和内生技术进步来说明一国长期经济增长率和各国增长率差异而展开的研究成果的总称。

新经济增长理论最重要的特征是试图使增长率内生化,从这点出发,新增长理论又称为内生增长理论。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新增长模型分为两个基本类型,一是外部性条件下的内生增长模型,另一种是凸性增长模型。

(一)外部性条件下的内生增长模型

外部经济增长模型是采用马歇尔突出的外部经济分析法研究经济增长问题。

这类模型假定,总量生产函数呈规模收益递增的特征,造成规模收益递增的原因在于技术产生的溢出效应。

该模型主要有罗默的知识溢出模型、卢卡斯的人力资本溢出模型、巴罗的公共产品模型和拥挤模型、克鲁格曼-卢卡斯-扬的边干边学模型、斯托齐的边干边学模型。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罗默的知识溢出模型和卢卡斯的人力资本溢出模型。

1.罗默的知识溢出模型

罗默在其博士论文《外国因素、收益递增和无限增长条件下的动态竞争均衡》中,建立了一个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的经济增长理论框架。

与新古典增长理论相比,罗默的理论除了考虑资本和劳动力两个生产要素以外,还加进了第三种要素——知识。

与新古典理论相比,罗默的理论更趋合理。

这主要表现在:

第一,罗默等人的理论承认知识能提高投资收益,这符合许多国家的投资收益率长期持续提高和高速经济增长并没有集中在劳动力与资本同步增长的国家的事实;第二,新古典增长理论认为技术进步只是偶然的,而罗默等人的理论则认为知识是一种生产要素,在经济活动中必然像投入机器那样投入知识;第三,罗默等人认为有可能存在投资促进知识积累、知识积累又促进投资的良性循环,从而得出投资的持续增长能永久性地提高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率的结论——这曾是传统理论一直否认的观点。

在更近的研究中,罗默又把生产要素分为四种:

资本、非技术性劳动、人力资本(以受教育的年限来衡量)和新思想(可用专利来衡量)。

不论是三种还是四种生产要素,罗默理论面临的最大问题都是与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完全竞争假设不相一致。

完全竞争就意味着企业是价格的接受者。

在传统理论的规模收益不变的假设下,这可以是事实。

如果企业降低产品价格以赢得更在的市场份额,它们将得不到进一步的规模经济,从而可能出现亏损。

在罗默的三个(或更多)生产要素的理论中,规模收益不变的假定不见了,生产函数显示出规模收益递增:

如果所有的要素投入增加了一倍,则产量的增加不止一倍。

因此,企业可以降低价格,增加产量,并且由于成本的下降而可以比以前获得更多的利润。

在收益递增的情况下,竞争变成了不完全的,企业成了价格的制订者,而不是接受者。

这确实是对新古典增长理论的一个重大改变。

2.卢卡斯的人力资本溢出模型

卢卡斯在他的增长模型中,用人力资本的溢出来解释技术进步,说明经济增长是人力资本不断积累的结果。

(二)凸性增长模型

完全竞争条件下内生增长模型的第二条思路是在总量生产函数规模收益不变即凸性生产技术的假设下说明经济实现内生增长的可能性。

三、新增长模型的政策含义

大多数新增长模型都强调了模型的增长含义,罗默、卢卡斯认为,政府如果不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加以倡导,那么分散经营的经济的增长率就会过低,因此政府可以通过对研究和开发提供补贴而达到促进经济增长的目的。

琼斯、雷贝洛等人则认为,各国政府实施不同的税收政策和贸易政策是导致各国经济增长率存在差异的重要因素,政府应采用降低关税、资本税等政策措施鼓励资本积累和国际贸易,以促进经济增长。

第七节关于经济增长的争论

一、增长极限论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梅多斯等四人为罗马俱乐部官职一份《论人类困境》的报告。

该报告后来以《增长的极限》为书名于1972年出版。

增长极限论最基本的观点是:

假定世界上自然的、经济的和社会的关系没有重要的变化,那么,由于世界粮食的短缺、资源的耗竭和污染的加百,世界人口和工业生产能力将出现非常突然和无法控制的崩溃。

为了避免世界“末日”的到来,就要采取妥善措施,建立一个持续的生态平衡环境,实行“零经济增长”。

继梅多斯以后,原联邦德国经济学家梅萨罗维克和佩兹物尔向罗马俱乐部递交了第二份报告《人类在转折关头》(1974年)。

报告强调指出,人类面临崩溃的根源,不仅应当从《增长的极限》一书的作者所提出的那些矛盾中去寻找,而且应该从现代国际经济关系体系中日益尖锐化的矛盾中去探索。

他们认为,全世界所有经济体系必须协同行动,只有国际间的密切合作,才能避免世界性的崩溃。

这种观点被称为“有机增长理论”。

二、经济增长怀疑论

加尔布雷思指出,社会上流行的传统观点是:

商品生产得越多越好,经济增长幅度越大越好,经济增长就是社会追求的目标,只要有经济增长,就能给社会带来幸福。

他认为这些传统观点是错误的、有害的。

他反对把经济增长当作社会的主要目标,主张对经济增长进行“重新评估”。

而且,他还建议放慢经济增长速度,转向发展服务业,提高“生活质量”。

美国经济学家米香甚至认为,即使持续的经济增长有可能实现,也是不值得向往的。

他说,既然人们是永远不知满足的,所以物品再多也不能使人幸福,而为此却必须牺牲闲暇、精神生活、健康和优美的环境,因此经济增长的代价太大了。

此外,王码电脑公司软件中心位经济学家伊斯特林则提出了:

“经济增长能改善人类的命运吗”的问题。

他说,尽管今天美国社会与过去相比鉴定会前富裕了,但这一代人仍有自己的苦恼,他们并不见得那么幸福。

这难道是100多年前的人能想象的吗?

三、卡恩的“无意外”世界蓝图

在西方学术界增长与反增长的激烈论战中,卡恩以未来经济增长的乐观派而著称。

他强烈反对零增长论,认为“无增长只能使穷国永远贫困下去,而且只能加剧‘富国’与‘穷国’之间的紧张关系。

”他认为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出现的某些消极的趋势和倾向,是基本上能解决的问题。

他相信可以施避孕药技能,实和健全的管理和明智的政策。

正是基于对人类未来的充足信心,卡恩在一系列论著中,考察了人口增长、经济发展、能源、原料、粮食和环境等重大问题的长期发展趋势,并指出,如果不出现惊人的、出乎意料的“革新和进步”,那么20世纪末或21世纪初,在那些最先进的国家将会出现超工业经济,不久后又出现后工业经济,而且所有国家最后都会发展到超工业经济和后工业经济阶段。

由此,他向人们提出了关于人类未来的无意外世界蓝图或称“谨慎的乐观主义世界”。

 

第八节经济周期理论概述

一、经济周期的含义

经济周期(businesscycle,tradecycle)亦称经济循环和商业循环,它是指经济处于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周期性出现的经济扩张与经济紧缩交替更送、循环往复的一种现象。

现代经济分析中,把经济周期分为四边个阶段:

繁荣(boom)、衰退(recession)、萧条(depression)、复苏(recovery)。

1.衰退

衰退是周期波峰过去,经济开始向下滑坡。

根据美国的情况,国内生产总值(GDP)连续两季下降,即进入衰退时期。

在衰退期间,需求萎缩,从而生产和就业下降。

就业下降导致家庭收入减少,又导致需求进一步萎缩,利润也随着下降,企业经营困难。

在繁荣时期经济情况看好时所进行的投资,现在已变得无利可图了,投资急剧降至最低水平。

衰退情节严重时,大量生产能力闲置起来,磨损报设备暂不需添补重置,就可应付生产的需要。

2.萧条

萧条是经济周期接近低谷部分。

其特点是:

劳动力失业率高,公众消费水平下降,企业生产能力大量闲置,存货积压,利润低甚至亏损,企业对前景缺乏信心,不愿冒新投资的风险。

3.复苏

当复苏开始时,也就是已经到了周期的最低点。

促使复苏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

例如大批机器过多年磨损需要更换,存货减少需要补充,企业定单增加;就业、收入和消费支出都增加了,生产销售增加以后,利润随着增加。

经济前景看好,投资的乐观主义代替了萧条时的非观主义。

由于需要求增加,生产的顺利扩大基本上是由萧条时闲置的生产能力和解雇后又返回工厂的工人所完成的。

4.繁荣

繁荣是周期的波峰。

在繁荣时期,现有生产设备业已充分利用。

劳动力,特别是技术熟练劳动力已感缺乏。

主要原材料也开始感到供应不足。

由于这些原因,增产的困难越来越大。

这时只有增加投资,扩大生产能力才能扩大产量。

投资建设需要时间,生产的增加满足不了需求的增长,价格不断上涨,生产要素需求的急剧增长促使要素成本上升,但由于商品价格也同时上涨,企业生产仍有较为丰碍利润可图。

由于经济前景看好,投资量可能超过现有销售水平。

二、经济周期的类型

1.康德拉季耶失周期(Kandratieffclcle)

1926年,俄国经济学家N·康德拉季耶夫发表《经济生活中的长期波动》一书,书中提出了著名的“长波理论”。

认为经济中有一种平均长度约为50年左右的长期循环。

2.朱格拉周期(Juglarcycle)

朱格拉认为经济中存在一个长度约为9~10年的经济周期。

以后熊波特把这种周期称为中周期,或朱格拉周期。

美国经济学家A·汉森则把这种周期称为“主要经济周期”并重新分析了美国1795~1937年的统计资料,认为这些年间共17个朱格拉周期,其平均长度为8.35年。

3.基钦周期(Kitchinclcle)

J·基钦提出了经济周期实际包括大周期和小周期两种周期的观点。

小周期平均长度为3.5年(约40个月),而一个大周期则包括两个或三个小周期。

熊波特把这种约40个月的周期称为短周期或称基钦周期。

需特别加以说明的是,熊波特在他的两卷本《经济周期》(1939年版)中对前三种经济周期作了高度综合与概括。

他认为前三种周期尽管划分方法不一样,但并不矛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