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例题平面镜.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668072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38.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典型例题平面镜.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典型例题平面镜.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典型例题平面镜.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典型例题平面镜.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典型例题平面镜.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典型例题平面镜.docx

《典型例题平面镜.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典型例题平面镜.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典型例题平面镜.docx

典型例题平面镜

典型例题

  例1由点光源S发出的一束入射光线AB射在镜面MN上,如图所示,图中CD是由S发出的另一束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请在图中画出点光源S的位置.

  选题角度:

通过本题加深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特点的理解,提高作图能力.

  分析:

掌握好光的反射定律和平面镜成像特点是正确画出平面镜反射光路图的关键.

  解:

(1)画出垂直于镜面过B点的法线BE;

(2)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画出反射光线BF;(3)把反射光线BF和CD反向延长交于

点;(4)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像与物相对平面镜对称,即可画出点光源S的位置(图乙).

  例2有些电工仪表的刻度盘上有一个弧形缺口,缺口下面有一面镜子,如图所示,它的作用是()

  A.读数时使眼睛处于正确位置   B.增加刻度盘的亮度

  C.检验仪表是否水平       D.便于观察仪表的内部结构

  选题角度:

通过本题让学生学会结合平面镜的应用与刻度尺的读数知识的解题能力.

  分析:

该仪表的刻度实质上是个弯曲的刻度尺,在读刻度尺的示数时,要求视线与刻度尺垂直.该仪表的指针后面有一个平面镜,则指针要在镜中成一个虚像,在读数时若视线与刻度尺垂直时,则镜中的虚像被指针挡住看不到.

  答案:

A.

  例3一平面镜竖直放置,一个人以1m/s的速度垂直走近平面镜,则像以多大的速度靠近人()

  A.0.5m/s  B.1m/s  C.2m/s  D.无法确定

  选题角度:

通过本题讲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与参照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知识相结合来解题.

  分析:

在本题中,像是研究对象,人是参照物.因为人以1m/s的速度垂直走近平面镜,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也相对于镜面以1m/s的速度靠近镜面,因此像相对于人的速度就是2m/s.

  答案:

C.

习题精选

  1.填空题

  1)正常人的眼睛观察25厘米处的物体最清楚,眼睛也不容易感到疲劳,若要使眼睛的像成在距离眼睛25厘米处,眼睛与平面镜的距离应为.

  答:

12.5cm

  2)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在桌面竖直立一块作为平面镜.实验时,要使镜后的物体与镜前相同物体的像完全重合,这是为了,从而能得到像与物等大、到镜面距离相等的结论.

  答:

玻璃;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和测出像到镜面的距离.

  3)池中水的深度是2m,月球到地球的距离为3.8×105km,月球在池中的像到水面的距离是__________________,水中的月是___________________像(填实或虚).

  答:

3.8×105km;虚

  4)汽车后视镜是__________,而汽车头灯是利用_______________来反射光的.平面镜可以改变_________,如潜水艇上经常用到的___________镜,就是这种现象的应用.

  答:

凸面镜;凹面镜;光路;潜望

  5)雄奇险秀的长江三峡景色,自古以来就为文人墨客所称颂,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学家郦道元就写下了脍炙人口的《三峡》名篇.文中写到春冬的美景时,用“素湍绿潭,回清倒影”作了精要的描绘,句中的“倒影”是光的现象

  答:

平面镜成像

  2.选择题:

  1)人逐渐向平面镜靠拢的过程中,人在镜中的像()

  A.变大B.变小C.不变D.无法判断

  答:

C

  2)有一种自行车尾灯设计得很巧妙.当后面汽车的灯光以任何方向射到尾灯时,它都能把光钱“反向射回”.下图是4种尾灯的剖面示意图,其中用于反光的镜面具有不同的形状.能产生上述效果的镜面是[]

ABCD

  答案:

B

  3)有些电工仪表的刻度盘上有一个弧形缺口,缺口下面有一面镜子,它的作用是[]

  A.读数时使眼睛处于正确位置.

  B.增加刻度盘的亮度.

  C.检验仪表是否水平.

  D.便于观察仪表的内部结构.

  答案:

A

  4)如图是一张在湖边拍摄的照片.因为湖水平静,岸上景物与湖中倒影在照片上十分相似.下列几种方法中哪一种不能用来正确区分真实景物与它在湖中的倒影?

[]

  A.倒影比真实景物略暗一些

  B.倒影比真实景物的清晰度略差一些

  C.倒影中人物排列的左右位置与拍照时的真实位置正好相反

  D.倒影中人物的身高比真实人物略大一些

  答案:

D

  5)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斜放着一个平面镜,桌面上有一个小球向镜面滚去.要使平面镜中小球的像沿竖直方向下落,则镜面与桌面间的夹角α应为:

[]

  A.30°  B.45°  C.60°  D.90°.

  答案:

B

  6)生物显微镜的镜筒下面有一个小镜子,用来增加进入镜筒的光强.如果小镜子的镜面可以选择,在生物课上使用时,效果最好的是:

( )

  A.凹型镜面B.凸型镜面C.平面镜面D.乳白平面

  答案:

A

  3.作图题

  习题精选

  1.填空题

  1)正常人的眼睛观察25厘米处的物体最清楚,眼睛也不容易感到疲劳,若要使眼睛的像成在距离眼睛25厘米处,眼睛与平面镜的距离应为.

  答:

12.5cm

  2)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在桌面竖直立一块作为平面镜.实验时,要使镜后的物体与镜前相同物体的像完全重合,这是为了,从而能得到像与物等大、到镜面距离相等的结论.

  答:

玻璃;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和测出像到镜面的距离.

  3)池中水的深度是2m,月球到地球的距离为3.8×105km,月球在池中的像到水面的距离是__________________,水中的月是___________________像(填实或虚).

  答:

3.8×105km;虚

  4)汽车后视镜是__________,而汽车头灯是利用_______________来反射光的.平面镜可以改变_________,如潜水艇上经常用到的___________镜,就是这种现象的应用.

  答:

凸面镜;凹面镜;光路;潜望

  5)雄奇险秀的长江三峡景色,自古以来就为文人墨客所称颂,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学家郦道元就写下了脍炙人口的《三峡》名篇.文中写到春冬的美景时,用“素湍绿潭,回清倒影”作了精要的描绘,句中的“倒影”是光的现象

  答:

平面镜成像

  2.选择题:

  1)人逐渐向平面镜靠拢的过程中,人在镜中的像()

  A.变大B.变小C.不变D.无法判断

  答:

C

  2)有一种自行车尾灯设计得很巧妙.当后面汽车的灯光以任何方向射到尾灯时,它都能把光钱“反向射回”.下图是4种尾灯的剖面示意图,其中用于反光的镜面具有不同的形状.能产生上述效果的镜面是[]

ABCD

  答案:

B

  3)有些电工仪表的刻度盘上有一个弧形缺口,缺口下面有一面镜子,它的作用是[]

  A.读数时使眼睛处于正确位置.

  B.增加刻度盘的亮度.

  C.检验仪表是否水平.

  D.便于观察仪表的内部结构.

  答案:

A

  4)如图是一张在湖边拍摄的照片.因为湖水平静,岸上景物与湖中倒影在照片上十分相似.下列几种方法中哪一种不能用来正确区分真实景物与它在湖中的倒影?

[]

  A.倒影比真实景物略暗一些

  B.倒影比真实景物的清晰度略差一些

  C.倒影中人物排列的左右位置与拍照时的真实位置正好相反

  D.倒影中人物的身高比真实人物略大一些

  答案:

D

  5)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斜放着一个平面镜,桌面上有一个小球向镜面滚去.要使平面镜中小球的像沿竖直方向下落,则镜面与桌面间的夹角α应为:

[]

  A.30°  B.45°  C.60°  D.90°.

  答案:

B

  6)生物显微镜的镜筒下面有一个小镜子,用来增加进入镜筒的光强.如果小镜子的镜面可以选择,在生物课上使用时,效果最好的是:

( )

  A.凹型镜面B.凸型镜面C.平面镜面D.乳白平面

  答案:

A

  3.作图题

  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画出下列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画出下列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典型例题

  例1如图所示是一条光线从介质中斜射入空气中的光路图,由图可知,哪一侧是空气?

  选题角度:

通过本题加深学生对折射规律的理解.

  错解:

物质Ⅰ是空气.

  错解分析:

错误的原因可能是两种:

(1)不知道折射规律中的“两角”关系.

(2)虽知道“两角”关系,但把折射角误认为是折射光线与界面的夹角.

  正确解法:

物质Ⅱ是空气.

  分析:

折射角是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根据折射规律可知:

斜射时,总是空气中的角大.在图中,

,故

是空气中的角,由此可知,物质Ⅱ一侧是空气.

  例2画出图中入射光线AO透过玻璃砖,再进入空气中的大致光路图.

  选题角度:

通过本题提高学生应用光的折射规律知识作图的能力.

  答案:

如图所示.

  分析:

光透过玻璃砖时,在两个分界面上分别发生两次折射,第一次是由空气进入玻璃,第二次是由玻璃进入空气,根据光的折射规律,第一次的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第二次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作出法线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

  例3如图所示,阳光射到铁桶里,AC是桶壁AB的影子,若向桶里注入水,随着水面的升高,影子AC的长度将()

  A.变长 B.变短 C.不变 D.无法确定

  选题角度:

通过本题加深学生对光的折射规律与影子的形成知识的理解.

  答案:

B.

  分析:

光照射到水面上会发生偏折.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光由空气中斜射入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即折射光线将向法线偏折,如图所示,再根据影子形成的原因可知,桶壁AB的影长AC将变短.

习题精选

  1.一束光线从空气斜射到水面上O的点,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如图所示.则入射光线是____,入射角是____;反射光线是_____,反射角是_____;折射光线是____;折射角是______.

  答:

AO∠2OB∠3OC∠6

  2.当光由一种介质斜射向另一种介质发生折射时,折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_____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____________.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当入射角逐渐减小时,折射角________;当入射角减小到零度时,折射角_______.

  答:

法线法线两侧也逐渐减小也减小到零度

  3."光由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线一定发生偏折".这句话对不对,为什么?

  答:

不对,光垂直界面入射时,不改变传播方向.

  4.下面列举的各种现象中,哪些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A.筷子插到水里,看到它在水面以下的一段向上翘起

  B.岸边的树在湖水中形成的倒影

  C.注满水的池底看起来变浅了

  D.在太阳光的照射下看到树的影子

  答:

AC

  5.光由空气斜射向水面上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下图中正确的光路图是:

  答:

D

  6.请画图解释插入水中的筷子弯折的原因.

  答:

见下图

  7.如图所示有束光线射入杯中,在杯底形成光斑,逐渐往杯中加水,光斑将……………………()

  A、向右移动  B、向左移动  C、不动  D、无法确定

  答:

A

  8.如图一束光线从空气射入某种介质,在分界面处发生反射和折射,则__________是入射光线,__________是反射光线,__________是折射光线.__________是法线.

  答:

AO;OC;OB;NN’

  9.在岸上看水中的鱼,看到的鱼的位置比实际位置__________,这是由于光的____________________造成的.

  答:

高(或浅)折射现象

典型例题

  例1完成下图的光路图.

  选题角度:

通过本题加深学生对凸透镜的会聚与透镜的发散作用的理解,提高作图能力.

  错解:

如图所示.

  错解分析:

出现错误的原因是没看清楚光学元件或分不清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符号.混淆了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分别起会聚和发散作用.

  答案:

如图所示.

  分析:

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于另一侧的焦点.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只有欲会聚到凹透镜另一侧焦点上的光线,经过凹透镜折射后才平行于主光轴.

  例2如图是折射的光路图,请在图中适当的位置填上一个凸透镜一个凹透镜,并使射出的光线沿水平向右的方向传播.

  选题角度:

通过本题加深学生对凸透镜会聚作用的理解.

  答案:

如图所示.

  分析:

根据透镜对光的作用可知:

经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经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欲经过凹透镜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

  例3作两个圆相交或相离,看分别形成怎样的图形?

什么是主光轴?

  选题角度:

通过本题加深学生对两种透镜与球面的关系的理解.

解:

如图甲,两个圆相交的部分形成凸透镜的形状,如图乙,两个圆相离,中间夹的部分形成凹透镜的形状,连接球面球心的直线叫主光轴.

  例4根据图中光通过透镜前后的方向,在图中填上适当类型的透镜.

  选题角度:

通过本题加深学生对凹透镜与凸透镜的发散与会聚作用的理解.

  错解:

如图所示.

  错解分析:

错误的原因在于只看表面不看实质,把会聚作用与会聚光线,发散作用与发散光线混为一谈.

  答案:

如图所示.

  分析:

会聚作用是指加大会聚程度或减小发散程度,是相对于原来的光线而言,发散作用是指加大发散程度或减小会聚程度,也是相对于原光线而言的,甲图中的折射光线虽是会聚的,但相比原来的会聚光线而言,会聚程度明显减小,故透镜对光起了发散作用,甲图应填凹透镜,同理可分析出乙图应填凸透镜.

习题精选

  1.透镜有透镜和透镜两种,透镜是利用光的规律工作的.

  2.如图所示,现有五种光学元件,对右图的光路图,方框中可放入的元件为()

   A.2或5.B.1或5.C.1或3或5.D.2或3或4.

  3.画出下图中光线经过透镜折射的光线.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光线通过凸透镜后,折射光线会聚于一点,这一点就是凸透镜的焦点.

  B.焦点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f表示.

  C.凸透镜只对平行光线有会聚作用.

  D.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通过凸透镜的光线一定相交于一点.

  5.在有阳光的情况下,给你一张纸和一把刻度尺,如何粗略地测出凸透镜的焦距?

  答案:

  1、凸,凹,折射  2、D  3、如图所示

  4、B  5、使凸透镜正对太阳,纸放在透镜后面,与透镜平行,并前后移动,直到在纸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为止.量出这时纸与透镜间的距离,就约等于凸透镜的焦距.

典型例题

  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像和虚像都能显示在光屏上

  B.实像和虚像都不能显示在光屏上

  C.虚像能用眼睛看到但不能显示在光屏上

  D.实像能用眼睛看到但不能显示在光屏上

  分析:

  因为实像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所以可以显示在光屏上,我们看到的虚像是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形成的,人觉得光是从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发出的,但实际这一点并没有光线发出,故不能显示在光屏上.所以选C

  例2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发现,当蜡烛到透镜焦点的距离是lOcm时,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一放大的像,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该透镜的焦距大于lOcm

  B.当蜡烛到透镜的距离是10cm时,可成一放大的像

  C.当蜡烛到透镜的距离是20cm时,在光屏上可得到一个缩小的像

  D.当蜡烛到透镜的距离是8cm时,在光屏上得不到烛焰的像

  分析:

  当透镜距焦点的距离是lOcm时,成放大的实像,说明物距在发与2f之间,蜡烛到焦点的距离应在1倍焦距以内,即lOcm

  例3烛焰发出的光,经凸透镜在屏上已成一缩小的像,今要使屏上所成的像再大一些,并保持清晰,则应()

  A.将烛焰向凸透镜适当移近,适当减少屏与凸透镜间的距离

  B.将烛焰适当向凸透镜移近,其它不动

  C.使屏远离凸透镜,其它不动

  D.将烛焰向凸透镜适当移近,适当增大屏与凸透镜间的距离

  分析:

  烛焰发出的光,经凸透镜在屏上已成一缩小的像,这说明物体在离透镜u>2f处,成像在透镜的另侧2f与f之间.要想使屏上所成的像再大一些,并保持清晰,则应使物体离透镜近些,若f

  答案正确选项为D.

习题精选

  

(1)做“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放好仪器,调节、和,使它们中心的高度相同,即都处在透镜的主轴上,叫共轴调节.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穿衣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

  B.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C.汽车观后镜成正立缩小实像.

  D.幻灯机成倒立放大实像.

  (3)有一凸透镜f=15cm,若物体放在焦点外5cm,则像一定是()

  A.正立放大虚像.B.倒立放大虚像.

  C.倒立缩小实像.D.倒立放大实像.

  (4)下列几种情况中,利用了凸透镜成正立放大虚像这一特点的是()

  A.照相机拍照片.

  B.投影仪放大图片.

  C.戴近视眼镜观察物体.

  D.从透镜玻璃板上的小水滴看下面的文字变大.

  (5)物体沿凸透镜的主轴,从远处逐渐移向焦点过程中,像的位置和大小的变化将是()

  A.像逐渐靠近凸透镜,并逐渐变大.

  B.像逐渐靠进凸透镜,并逐渐变小.

  C.像逐渐远离凸透镜,并逐渐变小.

  D.像逐渐远离凸透镜,并逐渐变大.

  (6)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在屏上得到了烛焰的像,恰有一小虫飞落在透镜的中间部分,那么在屏上所成的像()

  A.变成了小虫的像.

  B.像的中间没有了.

  C.大小不变,亮度比原来暗了.

  D.大小和亮度与原来一样.

  答案:

(1)物体透镜屏幕 

(2)C (3)D (4)D (5)D (6)C

典型例题

  例1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当物距u为20cm时,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像距v为13cm,则此凸透镜的焦距为()

  A.

cm      B.

  C.

  D.

  选题角度:

通过本题加深学生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

  错解:

A或B或C.

  错解分析:

不清楚凸透镜成缩小实像的条件及像距特点,胡乱选择.

  正确答案:

D.

  分析:

凸透镜成缩小实像条件

,像距特点是

,现在

  则

①;

  由①式得

,由②式得

,此二式联立起来得

  例2物体从距离凸透镜5倍焦距的地方,沿主光轴匀速地向2倍焦距处靠近的过程中,则()

  A.像变小,像速度减小  B.像变大,像速度增大

  C.像变小,像速度不变  D.像变大,像速度不变

  选题角度:

通过本题提高学生应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题的能力.

  答案:

B.

  分析:

物体由5倍焦距匀速变小的过程中,像距变大,像也随像距的增大而增大,同时像的速度增大,但像的速度始终小于物体的速度.

  例3如图所示,横线代表凸透镜的主光轴,

是发光点S的实像,作图找出凸透镜的位置及两个焦点的位置.

  选题角度:

通过本题加深学生对凸透镜成像原理的理解,提高作图能力.

  答案:

如图所示.

  分析:

因为

是S的像,故S点射到凸透镜上的所有光线经折射后都通过

点.

  

(1)通过光心的光线不改变传播方向,故连接

交主光轴于O点,O点应是凸透镜的光心,画出凸透镜,

  

(2)过S作平行于主光轴的直线交凸透镜于A,则光线SA经折射后必经过凸透镜的右焦点,故连结

交主光轴于

,则

是凸透镜的右焦点.

  (3)经过

作一行于主光轴的直线交凸透镜于B点,连接SB交主光轴于

,则

是凸透镜的左焦点.

  例4在光具座上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保持蜡烛和透镜位置不变,点燃蜡烛,并调节光屏位置,直到光屏上出现清晰的烛焰像(如图).则在光屏上观察到的像是(凸透镜焦距为10cm)()

  A.正立放大的虚像   B.正立缩小的实像

  C.倒立缩小的实像   D.倒立放大的虚像

  选题角度:

通过本题加深学生对凸透镜成像的条件及特点的理解.

  答案:

C.

  分析:

,故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习题精选

  1.选择题:

  ⑴幻灯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

  A.凸镜B.凹透镜C.凸透镜D.凹镜

  ⑵李明同学和妈妈到公园游玩,他想为妈妈拍一张清晰的照片,妈妈应站在镜头的(   )

  A.一倍焦距以内B.一倍与两倍焦距之间

  C.焦点位置上D.二倍焦距之外

  ⑶给顾客拍照,照完全身以后在照一张半身像,顾客保持不动,则(   )

  A.照相机应离人近一些,同时暗箱拉长一些

  B.照相机应离人近一些,同时暗箱缩短一些

  C.照相机应离人远一些,同时暗箱拉长一些

  D.照相机应离人远一些,同时暗箱所短一些

  2.填空题:

  ⑴小强在使用放大镜时,看到的却是倒立缩小的字的实像,显然他的错误是

  ⑵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已知凸透镜焦距为10cm,若将一物体放在距透镜30cm处,将成像(填:

正立或倒立、放大或缩小、实像或虚像).就是这一成像性质的应用.若要使该凸透镜作放大镜用,物体应该距凸透镜cm.

  答案:

  选择题

(1)C

(2)D(3)A

  填空题

(1)是使字距离凸透镜太远,在2倍焦距之外

  

(2)倒立缩小实像、小于10cm

典型例题

  如果你爷爷或奶奶戴的是老花镜,即凸透镜,你可以帮他们粗略地测一下眼镜的度数.

  解析:

  首先测出焦距,其方法是:

让眼镜片正对着太阳光,并让射出的光照在地上或纸上,改变镜片与地面或纸之间的距离,直至光斑最小为止.这时光斑的位置就是焦点的位置,测出光斑到镜片间的距离,就是凸透镜的焦距f(注意:

不要长时间的注视光斑,以免损伤眼睛,也不要长时间将光斑距在易燃品上,以免引起火灾).

  再利用眼镜度数公式求出老花镜的度数.把你测定的结果和你爷爷或奶奶眼镜的实际度数比较一下,看你测得是否准确.

  选题角度:

考察学生动手粗测焦距的能力,练习换算焦距和屈光度.

习题精选

  1.选择题:

  ⑴如图中画的视王小刚同学的眼镜,从眼睛判断,他的眼睛(   )

  A.是远视眼           B.是近视眼

  C.视力正常,眼镜是太阳镜    D.一只眼视力基本正常,另一只是近视眼

  2.填空题:

  ⑵近视眼的镜片是透镜,老花眼镜的镜片是透镜.

  ⑶如图所示,来自远方物体的光,经眼球折光系统折射后成像情况如图,根据光路图,这个人需佩戴装有镜的眼镜加以矫正.

  答案:

1.A  2.

(1)凹、凸 

(2)凸透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